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14)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其底下的上层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4.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建筑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较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正反面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的空间分布。

3.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土地资源分配,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其中讲解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及重要性约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及分布情况约20分钟,讨论及分享环节约5分钟,总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3)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3)

《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1.阅读地理资料和实际调查结果,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2.结合生活、生产实例,学生认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的原因和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2.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等方式、方法,阅读地理资料,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选取优秀学生作品,在课堂进行展示.2.学生准备:提交已完成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报告.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学生绘制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与上节课内容呼应教师:幻灯片展示学生绘制的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 通过实际调查,绘制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总结我校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学生:观看幻灯片,思考,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大家很认真,很仔细. 如果我们把堆放杂物的地方归为未利用土地,那我们就可以说:我校的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从所占比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比重较小,这三类我们归为农业用地;而建设用地比重最大. 这是完全符合实情的,城市就是建设用地最为集中的区域. 从分布来看,草地和林地、耕地主要集中在休闲运动区域,而且林地和草地是相间分布的. 对我校未来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同学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例如,增加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提醒学生爱护草地,减少破坏;耕地面积虽然很少,但是应该继续保持下去,可以让学生们认识一些农作物;合理利用堆放杂物的区域,等等.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可以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利用现状,并可以提出发展建议. 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任务.【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检测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总结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汇报与反馈的过程中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讲授新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教师:切换幻灯片,展示学习任务. 各小组分别代表国土资源部下属的“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难利用土地”五个科室,完成不同科室的任务.学生:明确小组任务,与组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巡查,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设计意图: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完成不同任务,阅读地理资料,培养地理技能. 教师巡查过程中,关注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更好地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现在我们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效果. 切换幻灯片,显示“土地资源的分布─1”,请各科室的同学看着大屏幕,确定自己科室所处的干湿地区.学生:观看幻灯片,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答案.学生:核实答案.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土地资源的分布─2”,请各科室的同学看着大屏幕,确认自己科室所处的地形区.学生:观看幻灯片,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切换幻灯片,显示答案.学生:核实答案.教师:各科室的生活环境不同. 请大家思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区为什么生活环境有差异. 我们请耕地科室的同学来回答.学生回答预设: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如果是水田,需要的水量多,所以在湿润区;而旱田相对水田来说需水量小,分布在降水量较少的半湿润区.教师:从这位同学的观点来看,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主要是受到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建设用地科室在这个环节比较轻松,你们是否思考过,我国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区域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是一致的,从地形和气候方面来说,什么样的环境建筑用地最为集中?学生回答预设:(建设用地科室)人口密集区域是建设用地最为集中的区域. 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宜人的区域.教师:(切换幻灯片)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都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请结合图片和小组集体智慧,各科室依次介绍.学生:观看幻灯片,推选小组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回答预设:耕地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面积减少,减少的原因是人口增长带来的对住房的需求增加,建设用地加大.学生回答预设:林地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人们的滥砍滥伐,使得森林面积锐减.学生回答预设:草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草地被开垦为耕地,再加上许多地区过度放牧,没有注意草场的保护.学生回答预设:建设用地的面积在逐渐加大,主要是因为住房需求增加.学生回答预设:难利用土地的面积有增加的趋势,是由耕地、草地或林地退化而来的.老师:每个科室都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任其发展,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面对. (切换幻灯片)我们听听大家都想出了什么对策.学生回答预设:耕地面积被建设用地占用后,人们开垦了一些草地和林地种植农作物. 我们建议,耕地如果是占用了草地和林地而来的,要退耕还林还草;同时,我们要保护耕地不再被随意征用为建设用地. 保护的同时,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耕地的单位产量,满足人类需求.学生回答预设:倡导多植树造林,同时抵制滥砍滥伐,严厉打击类似“光头强”一样的破坏者. 感谢耕地把占用的土地还给我们,我们的强大,会为大家抵御风沙的侵袭.学生回答预设:耕地还给我们土地后,我们会继续种草,并且进行保护. 同时对牧区进行合理管理,让草场得到休养,能够可持续利用.学生回答预设:建设用地不能随意扩张,设立监察部门,杜绝占用耕地.学生回答预设:对于难利用土地,主要是想一些办法进行合理利用,例如,一些有条件的荒漠地区可以种植耐旱植被,进行绿化;低缓的坡地可以以梯田方式种植农作物. 青藏高原的永久冰山要进行保护.教师:在大家的描述中,我们感受到,需要制定一些较为完善的法规、制度来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国政府针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土地基本国策. (切换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了解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教师: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影响并带动身边的人,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爱护我们的家园.【设计意图: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全班集中进行阐述,在检测讨论结果的同时,锻炼学生利用地理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老师在这个环节要对学生进行点评,鼓励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 】六、教学反思《土地资源》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土地利用类型地区分布差异和土地资源国策. 学生的实地调查不仅是对第一课时内容的巩固,同时是对本节课内容的铺垫. 有了学校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总结报告这个环节,学生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差异以及利用现状和解决对策的难度降低. 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主题的专题地图,进行对比,概括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形象的漫画,揭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问题解决这一环节,学生进行了不同科室横向之间的关联,回归到土地资源整体保护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中.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实地考察等环节进行培养;
4.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有一定认识,但实际行动不足,需要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土地资源知识。
4.适时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强化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讲解:
(1)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特点;
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土地资源保护行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现状,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
4.开展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念,认识到土地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要珍惜和合理利用;
2.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土地资源保护,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3. 培养学生热爱土地,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难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土地资源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如总量、人均占有量、利用状况等。

4. 讨论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如粮食生产、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等。

5.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如耕地保护、退耕还林、城市土地利用等。

6.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7. 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难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

八、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

2. 讲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如农业、工业、城市用地等。

3. 介绍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6.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的模拟调查和评价。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调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表等教学资料。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设计好教学问题及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比重及分布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所给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评价。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地资源的种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建筑用地分布较广。

4.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6. 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珍惜每寸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

4.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 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上册》。

2. 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源相关的素材。

3. 小黑板或白板、粉笔或白板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并引导学生回顾地理课上已学过的内容。

2. 引入本课的主题——土地资源。

知识讲解(15分钟)1. 定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及其上自然与人文要素的总和。

2. 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用途土地。

3. 讲解不同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案例分析(20分钟)1. 呈现一些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地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而有些地区比较贫乏。

活动实践(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区进行研究。

2. 让学生利用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源,调查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3.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整理调查结果,并向全班展示。

总结归纳(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小组调查的结果,总结不同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问题。

2. 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本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短文。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内容。

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土地资源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分布情况。

通过小组研究和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一. 教材分析土地资源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必要性。

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的特殊性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2.难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合理利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的图片、资料、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土地资源的分类、分布、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3.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4.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5.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1.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3.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师问)歌中的“妈妈”指的是谁?(生答)歌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教师总结: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教师:多媒体出示耕地、草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的景观图。

学生:讨论这些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高原──草地;平原──耕地: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承转)我们身为中华儿女,祖国的土地资源有何特点呢?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国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认识到土地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形象的工具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

2.难点: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保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

3.讨论法: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土地资源利用的图片和数据。

3.分组安排,便于学生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其利用,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土地资源利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利用的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教师巡回指导,总结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共5篇)第一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土地资源》教案《土地资源》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大势等特点。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投影片、挂图。

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我国土地资源的状况又是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老师知道学生自读课文P67-68,尝试明白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比重又是怎样的?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什么特点?明确: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后备耕地不足;3、人与耕地矛盾尤为突出。

(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多媒体出示图3.9“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指导学生观察我国各土地类型的分布情况。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西向东是如何变化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形象直观的地图和图表,激发学生对土地资源学习的兴趣。
2.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回顾相关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能力:针对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解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4.情感教育:结合土地资源保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环保意识。
4.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增强实践体验。
-结合课后作业,布置与土地资源相关的实践性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5.注重情感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其自觉承担起保护土地资源的责任。
3.通过学习土地资源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土地资源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及开发潜力。
3.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和方法。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掌握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状况及开发潜力。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土地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提高空间分析能力。
3.掌握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数据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从而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所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实例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2.难点: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生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视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和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讲解。

2.准备土地资源分类、分布和利用的图表,方便学生直观了解。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拓展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展示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丰富多样。

2.呈现(10分钟)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分布和利用,让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知识。

如:通过PPT展示土地资源的定义、各类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利用情况。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3.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难点:1.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2. 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4. 教师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介绍土地资源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及其特点。

3. 分析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讲解土地资源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意义,介绍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4. 讲解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阐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介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6. 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考虑如何在后续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土地资源知识。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的认知水平。

3. 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情况。

九、教学拓展:1. 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政策和法规。

2. 探讨全球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2)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2)

《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地理资料,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2.学生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和资源保护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主要特点.2.教学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启发式讲授为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调查等方式、方法,阅读地理资料,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2.学生准备:阅读教材,熟悉学习内容.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学生熟悉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众多的自然资源中,有一种资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来源,还为我们提供了居所. 大家知道是哪种资源吗?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大家说得很好.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产、生活的空间. 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利用土地的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大屏幕上的图片信息,说出土地的利用方式. (播放大屏幕)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阅读地理资料,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教师: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土地资源按照利用方式的差异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土地. 其中耕地又可以分为旱地和水田.(切换幻灯片)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我们来分析一些统计图表,看看我国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预设:学生阅读统计图表,概括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教师:从两幅统计图表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土和耕地面积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非常丰富. (切换幻灯片)从下面的统计图表中,我们又能看出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点.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统计图表,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两幅图,我们能够认识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我国是人口大国,我国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切换幻灯片)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表,看看我国的土地资源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统计图表,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通过阅读这幅统计图表,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所占比重较小,只高于建设用地,比草地、林地和难利用土地都少.【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对比,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有没有同学关注过我们所在学校的土地利用类型呢?接下来我们展开一次实地调查,了解校内的土地利用类型. (切换幻灯片)学生:学生观看大屏幕,了解学习任务.教师:把学生分为4人一组,为各组分发学校平面图.小组内同学间互相协助,做好分工,有的同学负责作图,有的同学负责实地考察,有的同学负责汇总小组信息. 绘制学校土地利用类型图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图例,或者用不同的颜色来标注. 常见的有竖线、斜线、网格等. 还可以组合各种不同图案,如下所示.学生:讨论小组分工,明确小组任务,有疑问之处请老师解释.教师:在完成学校土地利用类型图之后,还请大家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如有哪些主要的利用类型?哪种类型所占的比重较大?等等.学生:分组完成任务,绘制校园土地利用类型图,实地考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学以致用,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巩固课本知识;同时体验地理学习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实地调查法;最后,学生在校园平面图上标注土地利用类型,掌握专题地图绘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要求. 】六、教学反思《土地资源》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专业知识和生活实际搭建桥梁,方便学生理解和认识. 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阅读大量统计图表,对比数据,得出结论;第二方面是让学生在小范围内深入实际,了解各种土地利用类型. 通过这样的两种方式,意在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理解式掌握的能力,而不是被动接受,生硬地记住一些结论或者规律.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12)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12)

3.2 土地资源课题3.2 土地资源年级八年级上册课型新授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法总结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课学习目标,做到“知己知彼”,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请同学们根据要求,细心阅读课本,仔细填写. 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请同学们分组,各抒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基本特点.2.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二、学海导航A.课前预习(课前仔细阅读课本,认真独立地完成并熟练识记住)认真阅读课本P57—P60,完成同步学习P32—P33“自主学习”要求.B. 课堂合作探究(课下准备,认真思考并理顺自己的观点,同时提前标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分组完成同步学习P43—P46 “合作交流”要求.C.拓展思维“我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献一策”,写出你的好主意,用一句话表述.三、质疑解惑(在此进行错题分析、改正,并记录课堂上还存在的疑问)四、系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收获的知识是:五、课堂巩固练习1. 土地资源根据利用方式,可将其分为:、、、和等.2.我国水田与旱田的地理分界线是 .3.我国四大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4.我国的土地资源特点是己见,阐明你的观点和理由,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并找出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吧!.5.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是.六、反思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20)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20)

序号: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课前展示 激趣导入探究新知3.3 土地资源教案草地大致分布在我国年降水量不足____ 毫米的西部地区八年级 学科:地理课题:土地资源1、认识不同土地类型,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并能正确评价我国的土地资源的优劣.2、通过数据图表的比较、分析归纳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3、运用所学的地形、气候等自 然条件知识,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类型,构成特点及分布. 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及分布教具:学案、课件复习提问: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是?③从干湿地区来看,我国耕地 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草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地区. 展示汇报 4、完成下表格土地资源 类型名称季风区或非 季风区主要分布地区 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学习主题一:土地资源的利 用耕地1、认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利用状况,可将土地资源分为_______、林地_______、____ ___和_______等. 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农业用地,_______草地为非农业用地. 2、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图”,表格“我国人均资源和世界比较”,以及地理书 67 页阅读材料,体会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_____ ,而且土地资源种类______. 这 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 、______、______、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5、我国耕地、林地、草地资源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是()A.各地开发历史长短不同B.受光热、水、地形等自 然条件的影响C.各地的人口密度不同D.各地的生产方式不同(2)劣势: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______,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 实践创新: 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_____与_____ 6、自学 71 页图 3.1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的矛盾尤为突出. 学习主题二:分布不均 3、读 70 页 3.10 图,回答:①耕地主要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耕地的分界线大致以______ _ 7、自学 72 页课文,并结合图 3.14,说一说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为界,与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接近.题?②我国大小兴安岭和横断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华北平原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 _,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 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 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 100% 2、 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 100% 3、 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 ,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 100% 4、 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 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 95% 5、 观念确认与引导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 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 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 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 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 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 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 论 1、 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 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 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 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 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 降水与生活 1、 什么是降水 2、 降水量的测 定 (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 降水的分布1、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 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 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 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 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 ,“学常 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 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 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4)

人教地理八上《土地资源》同课异构教案 (4)

《土地资源》一、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分析:土地资源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过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在地理课中以“土地资源”专业术语出现,学生容易产生迷茫. 因此,在教学中要搭建专业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突破方案:通过景观图片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类型;在校园生活范围内展开调查,了解身边的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类型.第一步,展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图片.景观图片可以从视觉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习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步,到校园中寻找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学生带着校园平面图,根据校园真实的土地利用情况,绘制在平面图上. 加深学生对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理解.二、教学重点: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的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老师不要直接讲授答案,应该给学生提供不同主题的地图资料,让学生对比阅读,得出结论.突破方案:通过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与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地形分布图之间的对比,让学生总结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域分布特征,进而概括影响因素.第一步,提供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分布图.学会对比、总结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在的主要地形区.第二步,提供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区的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生读图,概括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在的干湿地区.第三步,问题指引,引发思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什么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学生思考得出气候和地形是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包括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居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这些结论的得出需要借助统计图表加以实现,应避免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缺少统计分析的过程,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突破方案:借助统计图表,学生通过阅读、对比、分析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第一步,展示世界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前10位的国家的柱状统计图.学生阅读、分析,得出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的特点.第二步,展示“中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和“中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教材图3.7和图3.8),通过这两幅图的阅读、分析,学生得出我国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特点.第三步,阅读教材图3.9,通过此图的阅读、分析,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得出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但是耕地比重较小,仅高于建设用地的特点.四、教学难点: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分析:学生经历较少,在认识上有局限性,对政策性质的东西较为陌生. 如何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化解为具体的、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是突破这个教学重难点的主要任务. 老师可以先简要地介绍国家制定土地国策的背景,然后从我国面临的较为严重的土地利用问题入手,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我国的土地国策.突破方案:通过一些漫画解析,认识我国土地利用中的问题,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并寻求解决对策,在此基础上引出国家的土地国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第一步,展示漫画.第二步,问题指引,学生带着任务思考.学生根据漫画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与全班同学分享.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临不同的问题,彼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草地和林地被开辟为耕地,耕地被建筑用地所占用,林地和草地部分转化为难利用的土地.第三步,根据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学生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为本组分配的土地利用类型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 各小组问题解决对策的共同点是需要制度的保护和完善,此时引出我国的土地国策,水到渠成.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分布、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学习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仪器、课件、地图册、课本插图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集体朗诵“什么是土地”这首诗,理解其含义,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板书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1、引导学生读图3.6中图片.
提问:从刚才的图片中你都看到了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活动: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
(1)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2)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3)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2、请同学们读图 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看看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小结: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类型齐全;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板书二、地区分布不均
1、讲述: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请同学们读图3.10“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第二章中的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图2.18“中国降水量的分布”图、图2.22“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进行比较.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板书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讲述:耕地、草地、林地是我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它们都是可以更新的资源,但是如果利用不当、不注意保护土地资源就不能继续利用. 目前我国的士地资源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请同学们看景观图“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中为同学们提供的四幅图片,并阅读其文字说明(请四位同学阅读)
2、提问:你还听到或看到哪些类似的现象?请你补充.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自己发现的土地资源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讲授:针对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国家制定政策法令,如《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等,并且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要求公民遵守国家的法令,违者要追究责任,受到处罚. 为此国家还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布置:
1、指出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2、我国在土地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
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
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
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
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
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
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
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