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与讨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床”是什么意思? 马未都:床即胡床。 主要理由,唐朝的窗子透不进月光, 一来窗小;二来蒙纸。
马 扎 坐 在 院 子 里
床 前 明 月 光
“ ” 是 搬 了 一 个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12课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话说天下大势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 汉分争,又并入于汉。 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 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 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三国。 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 罗贯中《三国演义》 罗贯中《三国演义》
汉服宽袍大袖, 汉服宽袍大袖,胡服窄衣小袖
定门第等级
在汉族地主中,以父祖在北 在汉族地主中, 魏所在任官职高低分为甲乙 丙丁四等级; 丙丁四等级; 在鲜卑贵族中除皇室元氏门 第最高外,以穆、 第最高外,以穆、陆、贺、 刘、楼、于、嵇、尉八姓为 首,其门第与汉族大族四姓 相对应; (崔、卢、李、郑)相对应;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 其他则是一般世族。并按照 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 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 官吏。 官吏。

小练习
结合所讲内容, 结合所讲内容,设计一张南北朝政权更 替简表。 替简表。
一、政治上——政权更迭 政治上 政权更迭
(B.C.202—A.D. 8) ) (25—220年) 年
年 魏(220—265年) 年 蜀(221—263年) 年 吴(229—280年)
秦 西汉
(B.C.221—B.C.206) )
刘宋时中国船西到幼发拉底河的 希拉地区(今那杰夫 今那杰夫Najaf)。与波 希拉地区 今那杰夫 。 斯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 斯湾以东地区,还保持着“舟舶 继路,商使交属”的局面。 继路,商使交属”的局面。其后 的齐、梁二朝, 的齐、梁二朝,与海外往来仍岁 时不绝。 时不绝。 越窑鸡首壶
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 建康是最大的商业城市。城 中有四个市, 中有四个市,又秦淮河北岸 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 有大市,还有小市十余所。 建康以外,京口、山阴( 建康以外,京口、山阴(会 稽郡治)、寿阳、襄阳、 )、寿阳 稽郡治)、寿阳、襄阳、江 成都、 陵、成都、广州等地也是商 业城市。 业城市。
三、文化上:民族融合 文化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意义: 意义:
促进民族融合。 促进民族融合。
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上——民族大融合 民族关系上 民族大融合
1、民族融合的方式 、 (1)自下而上因经济文化互动而实现的融合 )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地区,民间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2)自上而下以政治手段推行的融合 胡族君主的身体力行 ) 经济: 经济:鼓励农耕 a.表现 政治: 表现 政治:采用汉制 文化:研习汉籍、 文化:研习汉籍、提倡儒学 b.典型:北魏孝文帝改革 典型: 典型 集权中央 三长制” 政治上 地方 “三长制” 冯太后改革 颁布官吏俸禄制和惩治贪赃的规定 经济上: 经济上: 均田制 迁都洛阳 禁鲜卑语, 禁鲜卑语,通用汉语 禁胡服, 禁胡服,通用汉服 孝文帝改革 改鲜卑复音姓氏为汉单音姓氏 仿汉族体制定官制和律令 极力促进胡汉通婚 尊崇孔子, 尊崇孔子,实行礼制 作用: 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 作用: 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2、民族融合的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民族融合的特点:相互渗透、 3、影响:缩小民族差异,为再次全国一统奠定基础,丰富并传承中华文化 、影响:缩小民族差异,为再次全国一统奠定基础,
认识: 认识: ①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先进必然战胜落后; ②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 ③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 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要讲究改革的策略。 ④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 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
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影响
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 畜牧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输入推动中原经济多样化发展。 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 胡床的传入导致高足家具的流行,终使汉族席地而坐传 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 统起居方式完全改变。 胡服、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使人民生活丰 胡服、胡饼、奶酪、烧烤等胡食的流行, 富多彩。 富多彩。 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 胡乐、胡舞与汉族歌舞交融汇合,为传统艺术文化增添 绚丽色彩。 绚丽色彩。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 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 ——《慕容垂歌》 《慕容垂歌》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无弦,箭无括。食粮乏尽若为活? 救我来!救我来! 救我来!救我来! ——《隔谷歌》 《隔谷歌》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丘迟《与陈伯之书》 丘迟《 丘迟 与陈伯之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自康乐以来,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自康乐以来,未 自康乐以来 复有能与其奇者。 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宏景《答谢中书书》 陶宏景《 陶宏景 答谢中书书》

(8—25年) 年
东汉 三国
(220—280年) 年
(北朝439—581年) 年
北方
十六国 西晋
(265—316年) 年
北魏 宋
பைடு நூலகம்东魏 西魏 梁
北齐
577年 年
(304—439年) (439—535年) 年 年
北周 陈
581年 年

东晋
(317—420年) 年

589年 年
南方
(南朝420—589年) 年
三、文化上:民族融合 文化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内容: 内容: 文化上: 文化上: 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 迁都洛阳,摆脱保守势力影响,接受中原汉文化。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仿汉制、胡汉通婚。 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仿汉制、胡汉通婚。
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 根据《北魏疆域及迁都示意图》,结合地理位 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 置、自然环境、经济、历史等因素,北魏孝文帝 为什么迁都洛阳? 为什么迁都洛阳?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直接目的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三国归晋
三国归晋
西晋王朝(265-316年)灭亡后,汉族政权退 守江东。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 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 东晋政权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偏安统治,到公 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 103年,历4代11帝。
北朝和南朝
东晋灭亡后,南方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 朝,北方也先后产生了北魏、东魏、西魏、北 齐和北周几个政权,史称“南北朝”。陈和北 周都被隋朝所统一。 北朝和南朝不是指具体的朝代, 北朝和南朝不是指具体的朝代,而是一段时 间范畴。 间范畴。
三、文化上:民族融合 文化上:
孝文帝改革
① 背景: 背景:
鲜卑拓跋族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 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杂共处于中原,加速了民族 融合的步伐。 融合的步伐。 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北方少数民族认同和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 统治者鼓励农耕,采用汉制,提倡儒学,致使汉文化的影 响日益深入。 响日益深入。
2、表现 、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
江 巴蜀 湘赣 浙
南朝青瓷带盘转杯
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 扬州在南朝,是鼓铸的重要地,建 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 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业) 有东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 有东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铁的 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 产量多,梁铸铁钱,堆积如丘山, 市上交易,用车载钱。 市上交易,用车载钱。梁武帝用铁 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 数千万斤塞浮山堰决口,足见南朝 铁产量是丰富的。 铁产量是丰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 造刀剑,装饰极精巧。 造刀剑,装饰极精巧。
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北魏建都平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平城位置偏僻,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 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 不利于改变鲜卑民族的旧俗,采纳汉族的文化制度。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洛阳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都,更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平城附近的粮食生产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 与北边的柔然相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与北边的柔然相比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 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 鲜卑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逐渐变得缺乏朝气。
双向的民族融合 双向的民族融合
民族 北方少数民族 汉族
汉语、汉服、政治制度、 胡服、勇猛强悍的性格、 汉语、汉服、政治制度、 胡服、勇猛强悍的性格、 尚和中庸的性格、 高超的畜牧技术、烧烤、 尚和中庸的性格、以孝为 高超的畜牧技术、烧烤、 受影响 先的品格、姓氏 先的品格、 胡床、精湛的骑术、服饰、 胡床、精湛的骑术、服饰、 的内容 饮食、 饮食、艺术
二、经济上——南方经济的开发 经济上 南方经济的开发
1、背景: 、背景:
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 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出居平原, 为江南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乱较少, 社会环境: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沃, 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水充足,气侯温热,土地肥沃,具 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形成江浙、湘赣、 形成江浙、湘赣、巴蜀等先进农业经济区 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 水利的广泛兴修、犁耕的推广、北方作物的引进 丝织、冶铸、 丝织、冶铸、造船等手工行业发达 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 出现商业繁荣的大城市,海外贸易有所发展
最新考古 已证实, 已证实,位 于内蒙古 大兴安岭 的嘎仙洞 内的石刻 祝文刻写 的是鲜卑 的是鲜卑 族拓跋部 的祭祖文 字,证明该 地区是拓 跋部的发 源地。 源地。
三、文化上:民族融合 文化上:
北魏孝文帝改革
②内容: 内容: 政治上: 政治上: 实行“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实行“三长制” 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地方行政。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经济上: 经济上: 推行“均田制” 以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推行“均田制”,以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思考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大融合?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历史上一次重 要的民族融合的情况以及民族融合带 来的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高潮时期 民族融合高潮时期
第一次: 第一次:春秋战国 中原居民与周边的蛮、 狄等族融合, 中原居民与周边的蛮、夷、戎、狄等族融合,共同形成 了后来的汉族。 了后来的汉族。 第二次: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 匈奴、鲜卑、 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 匈奴、鲜卑、氐、羯、羌南下,鲜卑改革实行汉化,胡 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 族的生活和文化也影响了汉族。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 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 式和途径多样,如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交 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 往和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等。 第三次: 第三次:宋元时期 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 党项、契丹、女真占据中原,直到蒙古元朝的大一统、 大融合。 大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