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9)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9)](https://img.taocdn.com/s3/m/0c5a2fb1102de2bd960588c9.png)
四年级《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模仿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设计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3.理解事物都有两面性的道理,学会扬长避短。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教学准备】(各8组)1.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8个、玻璃管8根、单孔橡皮塞8个、杯子16个、红墨水若干、酱油若干、牛奶若干、果汁若干、冷水若干、热水若干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一二三四组):铜球铁圈4套、酒精灯4个、打火机4个、杯子8个、冷水若干3.气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五六七八组):矿泉水瓶子4个、气球4个、杯子8个、热水若干、冷水若干4.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自制热胀冷缩教具(加热后铜丝膨胀接通电路,灯泡亮)、“老干妈”带盖玻璃瓶一个【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第一张幻灯片:标题)师: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但并不被我们所关注。
可是往往在平常的现象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同学们看这两瓶水,用眼睛看能发现什么区别吗?生:一瓶满,一瓶不满。
师:是的,这个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微小的差别也没有逃过大家的眼睛。
满的这瓶是老师自己装的,没满的这瓶是刚在商店买的,那为什么商家不把水装满呢?是不是仅仅这一瓶有问题呢?其他的呢?(第二张幻灯片:不同品牌的瓶装液体图片)生:(学生观察并讨论)同学们都长着一双雪亮的眼睛,观察都很仔细,但是我们不仅要勤观察,更要善于思考。
师:如果说一瓶有问题,可能是偶然,不可能所有的商家都有问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2)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6afca3730066f5335a812185.png)
2.物体的体积变化:固体
液体————热胀冷缩
气体
2.讨论: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也有这样的变化?
3.阅读:干冰的变化
4.小结:物体受热后由固体变成液体或气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叫做形态变化。
三.演示实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1.提问:物体在受热后还有什么变化呢?
2.展示铜球、铁圈等装置。
演示:铜球穿过了铁圈
提问:如果把铜球加热后,还能过去吗?
演示铜球实验
2.展示实验装置,学生设计实验冷缩现象。
六。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拓展;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加热和冷却后的不同?
2.总结: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七.板书设计:
加热和冷却
1.物体的形态变化:固体——液体——固体
蜡烛、巧克力、糖等
固体——气体——固体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学会合作交流,树立“做中学”的意识。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固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以及利用。
五.教学准备:
1.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玻璃瓶、玻璃管、单孔橡皮塞、杯子、蓝墨水、热水
2.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酒精灯、打火机、杯子、冷水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形态和体积。
2.知道大多数液体、固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会利用热胀冷缩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能为生活生产服务。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体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固体、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2.3.加热和冷却》word教案(3)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2.3.加热和冷却》word教案(3)](https://img.taocdn.com/s3/m/80f8f45e58fb770bf68a5535.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
【教学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话题“聚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敢于猜想,并能集”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用实验加以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先将蜡烛点着。
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
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
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
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与描述的能力。
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糖变化的过程。
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44276a804d2b160b4ec0a7.png)
2、同桌左右交流三本书不懂的地方及想知道什么?
3、前后左右交流学到了什么及问不懂的地方?
1、生明白要求
2、生自己组合实验小组合作控究。
3、生可自己选择先做哪个实验。
4、生看理解
5、学生完善实验报告单
6、学生看评
7、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交流理解,听教师点拨,看实物展示。
8、幻灯展示,学生讨论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期
加热和冷却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饮料管、小饮料瓶、蜡烛、红色水、大饮料瓶、冷热水(老师准备)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现象
实验结论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封闭,不漏气。
液
体
有
热
2、教师幻灯展示实验报告单,提出要求,播钢琴曲,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对学生实验拍照、录像。
3、师幻灯播放实验录像并适时点拨。糖、蜡烛的形态变化,介绍干冰。
4、教师巡视指导填实验报告单,了解学情。
5、教师幻灯展示实验报告单,小结。
6、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幻灯展示课本图,展示台展示温度计。
7、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师多媒体展示。
9、学生再次看课本、实践园地、科学大全上的问题,把知识点和看了答案都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互问不懂的地方。
11、生看理解
1、集中注意,温故知新。
2、明确本单元知识结构。
3、学会用知识结构表总结知识。
4、自主学习,能自学懂、看答案懂的,老师不讲,提高效率。给学生空间思考,给学生时间实验。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教案2.3加热及冷却苏教版本
![小学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教案2.3加热及冷却苏教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e939cfd358fb770bf68a556b.png)
[原创]《加热和冷却》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第二课时教课策略:[根源:ZXXK]新课程重申:亲自经历以研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门路。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供给充足的科学研究时机,并且一定成立在知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供给他们能直接参加的各样科学研究活动。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近的伙伴。
因此这一课要使学生认识液体、固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认识热胀冷缩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由,就一定由学生自己去研究,亲自去经历,从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悉识。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固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说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经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感觉并体验科学其实不神奇,科学就在身旁。
2、喜爱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良生活。
教课重难点:要点:固体、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发现液体拥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课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水槽(装冷水)、湿抹布第1 页2、每准:液体冷装置(形瓶20个、塑料管、胶塞,前需液柱高度)、杯20个、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顶用到的水要前准好)。
3、用:瓶、插有弯玻璃管的胶塞、气球、空瓶子、水、滴管、球4、多媒体件(液体冷画需提早好序)、表(需提早打印好下)、前黑板上写好注意事5、前提示学生注意:①分播放音,音停,大家就停止。
②程中,假如允,要把再做一遍,真察和做。
教课过程: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在平时生活中,有多象是大家司空的,其实不被我注意。
但是常常在平时的象中,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同学有没有,在加装水的水的候,经常会看到什么象?同学仔察下边段像(出示开水的:水水,水溢出)。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7)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7)](https://img.taocdn.com/s3/m/d233736867ec102de2bd89c9.png)
《加热和冷却》的教学设计《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教学模式:学习目标:1、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变。
2、会做加热蜡烛的实验,观察蜡烛的形态变化。
3、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体的固态和液态有了直观的感受,为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化作了一定的铺垫,进一步感受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形变。
教学难点:知道导致物体形变的原因。
教学准备:PPT课件、蜡烛、打火机、勺子、容器、纸。
教学活动:一、导入想一想:1、市面上,大家见到过多彩蜡烛和不同形状的蜡烛吗,它们是怎样制作成的,能用蜡烛画画吗?2、如何把用过的碎小的蜡烛再次使用,变废为宝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下面,我们通过动手实验来验证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展示。
三、教学过程课本第21页,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课件展示:(一)、活动一、制作蜡画出示一张中国糖画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用蜡烛代替糖来做蜡画,提问:如何制作蜡画?(二)活动二、如何将碎小的蜡烛变废为宝分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探索,小组讨论时,事先明确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小组内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记录员做好记录,所有组员推荐一名汇报员来进行交流展示,所有组员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发言;教师巡回指导。
先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然后教师再分别出示制作蜡画和如何将碎小蜡烛变废为宝的实验步骤作为学生参考并对每组的汇报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四、小组讨论活动一、制作蜡画活动二、如何将碎小的蜡烛变废为宝分小组讨论交流,实验探索,小组内分小组长负责组织监督、记录员做好记录,所有组员推荐一名汇报员来进行交流展示,所有组员认真参与、积极发言。
最后,教师做点评。
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并回答,教师视情况做最后补充。
五、拓展训练:刚才我们通过做实验验证了加热和冷却对蜡烛形态的改变,通过物体形态的改变在生活中有很多用途,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通过加热也能使其形态改变的?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哪些你会了,哪些还不会?你能说说吗?七、作业设计:生产生活中,人们还可以通过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做哪些事情?八、板书设计:(幻灯片)《加热和冷却》的第一课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总结: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bf06b00975f46527d3e182.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除了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外,也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能够通过给铜球加热和冷却,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动手实践。
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3、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1、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铜球、铁圈等)、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表、水槽、湿抹布、2、为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烧杯20个、酒精、暖壶(内装热水)。
教学过程:(一) 实验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看到过美丽的喷泉吧?那你有没有见过自己制造的小喷泉?大家做个“小喷泉”,用一个烧瓶,里面装一些水,为了便于观察,我把水染成了红色,现在我往这个烧瓶上倒热水,师: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生:水是怎样出来的?可能和什么有关?生:……师:是呀,为什么往烧瓶上倒热水就会使里面的水喷出来?“小喷泉”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气体体积的影响1、谈话:真不错,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大胆猜想,猜想对于科学研究非常重要,我们的很多科学研究都是从大胆的想象开始的。
2、提问:烧瓶中的空气看不见,我们怎么知道它有没有膨胀或收缩呢?能想出观察的办法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你们组能不能自己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最有想象力和创造性。
3、提示:设计之前请大家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用什么来装空气进行研究?(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并将物品呈现出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3)](https://img.taocdn.com/s3/m/a25f993927d3240c8447ef82.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1.能够通过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的热胀冷缩体积发生变化现象。
3.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正确的运用各种实验中的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的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设计实验发现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
三、教学准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昨天是教师节,有一位同学啊送给老师一块巧克力作为节日礼物。
我把它呢放在了口袋里,到了中午的时候老师拿出来一看啊,奇怪了,巧克力本来是硬的啊,怎么变的软软的了呢?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巧克力怎么了?(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加热)2、那老师想要让这块巧克力恢复正常要怎么办?(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冷却)今天啊,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加热和冷却(板书和)二、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状、形态的影响1、刚才那块巧克力冷却后还会和原来一样吗?看来加热和冷却会导致物体形状的改变。
2、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还注意到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变化呢?(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固体——液体)3、除了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老师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干冰(PPT资料,板书气体)小结,看来加热和冷却不仅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还会使物体的形态也发生改变,真是神奇。
那么,除此之外,加热和冷却还会不会使物体发生其他的变化呢?三、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体积的影响1、介绍:这只小瓶里装的是染成黑色的水。
我们先把标记移到当前液面位置。
2、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3、提问:谁完整地解释一下这个现象?4、小组讨论并回答,5、小结:看来,加热和冷却对水的体积还会产生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5)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5)](https://img.taocdn.com/s3/m/411aec4a866fb84ae45c8dc9.png)
加热和冷却一、教学目标1、尝试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
2、在学生研究空气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推断:固体和液体有这种性质吗?3、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有热胀冷缩性质。
知识与技能:4、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水、空气、铜球等体积大小发生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教具准备 1、气球、烧杯、烧瓶、酒精灯、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热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
2、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出新问题1、请大家说说上堂课我们研究了些什么。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
3、教师演示实验:空气的热胀冷缩4、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也想来试一试吗?回顾已学知识学生观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空气受热受冷后的变化1、请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来试一试,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讨论:▲烧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为什么会来回移动?▲水柱往外移说明了什么?向里移呢?3、小结:原来冷和热对空气有这样的影响:受热体积会膨胀,受冷体积会收缩。
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寻找奥秘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热对空气体积的影响。
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归宿。
二、探究固体和液体的热胀冷缩。
1、提问:▲其他物体受冷受热后会有这样的变化吗?▲实验桌上的物体受冷受热后有这样的变化吗?▲你最想研究实验桌上的什么物体?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
3、让学生选取桌子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4、交流、小结:▲研究的是什么物体?▲你们是怎么研究的?▲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猜想选择研究的对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事实得出结论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
【精品】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精品】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加热和冷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3bc251d5acfa1c7ab00cc50.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体积。
2、知道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能用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液体与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液体、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难点:设计实验观察液体与气体在受热与冷却后体积的变化教学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20个、细塑料管、胶塞,课前需检查液柱高度)、烧杯几个、红墨水、醋、酒精、食用油、橙汁、牛奶、冷水、暖壶、对液体进行加热的装置。
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水的体积变化1、谈话:今天我们用这个水壶烧一壶水。
展示一个装得满满的水壶,壶口放一个烧杯,将水壶插上电烧。
2、观察现象:水壶口里有水漏出来。
3、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水怎么会溢出来的?水加热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4、谈话:水加热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水加热受冷后的研究1、自主设计实验方案2、利用自己设计的方案或者老师提供的器材开展研究。
2、全班交流(1)容器内的液面上升,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体积变大了)是不是锥形瓶里的水突然增多了?(不是,因为锥形瓶是密封的,没有往里面加水。
)为什么塑料管里的液面上升,就说明水的体积变大了?(塑料管内液面上升,是因为水占据的空间变大了,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就是物体的体积,体积变大叫做体积膨胀。
板书:体积膨胀)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说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的体积变小了,体积变小叫做体积收缩。
板书:体积收缩)(2)锥形瓶里的水是在什么条件下体积膨胀,在什么条件下体积收缩的?(完成板书: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3)你能把水的体积变化和所需要的条件联系起来,说说水有什么性质吗?3、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水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的性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087472453610661ed9f482.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2、过程与方法: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固体、气体、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
难点: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一些物体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锥形瓶、细塑料管、胶塞、冷水,热水,红墨水、暖壶(内装热水)、气球、空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支蜡烛,我要用这支蜡烛来画画。
(点燃蜡烛,画画)大家边看边思考,我是如何做到的?2、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蜡烛受热后会从固态变成液态,受冷后又会从液态变成固态。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像蜡烛一样有这样的变化?2、其实,加热和冷却不仅能使固体和液体之间发生变化,气体和固体间也会发生变化。
二氧化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出示二氧化碳的资料介绍)。
3、小结:可见,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的形态产生了影响。
(板书:形态变化)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和液体体积的影响1、加热和冷却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
大家看,这是一个铜球,它刚好可以通过这个铁圈,给铜球加热后会怎么样?冷却后呢?2、这是一个装了红色水的带玻璃管的烧瓶,把它放到热水里会发生什么?放到冷水里又会怎么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3、出示实验要求:实验一:探究:铜球加热或冷却会有什么变化?实验过程:(1)观察加热前铜球是否能从铁圈中通过。
(2)点燃酒精灯,给铜球加热3—5分钟,看铜球能否通过铁圈。
(3)将加热后的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看能否通过铁圈。
实验二:探究:水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什么变化?实验过程:(1)观察到玻璃管里的水位。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2001》](https://img.taocdn.com/s3/m/7891332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8.png)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加热和冷却》。
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加热和冷倒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我们煮水、冷冻食物等等。
那么,你知道加热和冷却的原理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
二、进修目标1. 了解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及原理。
2. 掌握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修内容1. 加热和冷却的定义2. 加热和冷却的原理3. 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方法4. 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四、进修过程1. 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加热是指将物体的温度升高的过程,而冷却则是将物体的温度降低的过程。
加热和冷倒是由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2. 加热和冷却的原理加热是通过向物体传递热量,使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快,从而使温度升高。
而冷却则是通过从物体中抽走热量,使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减缓,从而使温度降低。
3. 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加热和冷却的过程。
比如,我们可以将水烧开,观察水温的变化;或者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
4. 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加热和冷却在我们的平时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来煮水、做饭等;而冷却则可以用来冷冻食物、制冷等。
五、小结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加热和冷却的定义及原理,掌握了加热和冷却的实验方法,并了解了加热和冷却在生活中的应用。
加热和冷倒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过程,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下,在你的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是加热和冷却的过程?2. 请写一篇100字以上的小短文,描述一下你对加热和冷却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加深对加热和冷却的理解。
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次课再见!。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1)](https://img.taocdn.com/s3/m/e2d0b97cdd36a32d737581c9.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通过做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3、知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发明的。
4、通过发明温度计的故事,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后才得以进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难点:实验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课前准备:火柴、蜡烛、饮料瓶、气球、温度计、水槽、热水、冷水、固体体胀器、酒精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老师导语:通过这个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哪些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学生举手回答。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冷和热的知识:《加热和冷却》。
大家准备好了吗?教师板书课题。
2、老师口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简述)二:探究新知(30分钟)(一)学生活动,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1、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点燃手中的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发生的变化。
2、请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并总结出实验结论。
老师板书。
(二)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分层互助):探究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1、老师:物体被加热和冷却后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会不会有其他情况发生呢?学生:做出猜测,然后利用温度计进行实验观察。
汇报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2、老师:实验发现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气体会是什么情况呢?学生:做出猜测,根据手中的材料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3、老师:通过大家刚才做的两个实验,我们发现气体和液体被加热后体积膨胀,冷却后体积收缩,那么固体被加热和冷却后会不会也是这样呢?学生:做出猜测,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小组汇报。
4、老师:绝大多数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5、师生总结:加热后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体积。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8)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8)](https://img.taocdn.com/s3/m/5f835870e2bd960590c677c9.png)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变小。
过程与方法:1.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2、经历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装置的过程。
3、经历用此装置探究醋、牛奶、老酒、橙汁、酱油等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
教学重点:水受热受冷过程中所发现现象的描述并尝试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课前准备:锥形瓶、橡皮塞、玻璃细管、红墨水、滴管、热水、冷水、水槽、三角板、牛奶、雪碧、醋、酱油。
教学过程一、实物展示导入同学们,我们平时烧水的时候,父母都会提醒我们不能装满,是为什么?(水开之后会溢出来)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实际操作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个小小的实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多媒体一一出示):锥形瓶、橡皮塞、玻璃细管、墨水、滴管、三角板、水槽、热水、冷水。
今天我们一起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遇冷会发生的变化(目标展示)。
师:请各小组阅读课本22页水加热冷却的实验步骤。
师:我们开始进行实验吧!那在做实验时,我们该注意些什么呢?(多媒体)①小组要分工合作。
②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③做好记录,填好实验报告。
④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填记录表2、师生一起边展示材料,一边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老师巡视、指导)师生小结:放入热水中,玻璃细管里的水上升现象,这是因为水遇热,体积膨胀。
(板书)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放入冷水中,观察玻璃细管里的水下降现象。
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步骤。
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3)](https://img.taocdn.com/s3/m/de4e956ba32d7375a41780c9.png)
①提问:加热和冷却对铜球有什么影响吗?学生预测。
②指名学生,然后指导学生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加热前先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铁环,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时间15秒以上。注意加热后的铜球很烫,不能触摸,操作动作要轻、慢。此时再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铁环,然后将铜球放在冷水中冷却,5秒以上,冷却时不要靠着水槽,然后再一次检查铜球能否通过铁环,最后将铜球放下。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固体体的性质。
教学准备:
蜡烛、固体体涨仪、酒精灯、插有细管的胶塞、水槽、冷水、热水、套气球的烧瓶、密封好的空牛奶盒。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知道什么是加热、什么是冷却吗?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交流。
二、了解受热和冷却后物体形态的变化。
1、蜡烛是固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有什么变化?结合生活实际说说。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并说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蜡烛受热会融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凝结成固体。)
3、还有哪些物质也会有类似变化?
4、了解二氧化碳的凝华和升华。
三、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1、加热和冷却除了会使物体形态发生变化,还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呢?
③阅读实验方法: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往烧瓶里加满有颜色的水,塞紧瓶口,记下细管里的水的位置。把烧瓶放进水槽,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的位置的有没有变化;再把烧瓶放进冷水里,观察细管里水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④学生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思考,你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3、加热和冷却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0266e84ce2f0066f5332285.png)
课题:加热和冷却单位年级四科目科学备课教师学习目标: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流程二次设计一、导入: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
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
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
三、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
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
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五、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盘点收获:。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5)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5)](https://img.taocdn.com/s3/m/6cf61bfe0029bd64783e2c85.png)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和蜡烛的形态变化。
2、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4、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材料准备蜡烛、小匙、白糖、火柴、牙签、山楂、铜球热胀冷缩演示器、纸杯、试管、细管、橡皮塞、冷热水、红墨水、气球、饮料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糖葫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糖葫芦是怎样制作的?糖是固体,怎样粘在山楂上呢?(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糖葫芦的过程。
)结合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实际,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入手,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和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研究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在制作过程中,糖有什么变化?(固体糖经过加热后变成液体的糖,冷却后又变成固体。
)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
2、还有哪些物体也像糖一样,加热后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变成固体?(细心的同学会想到刚刚用过的蜡烛、水结冰、酒精灯加热弯曲玻璃管)3、你知道西游记中让人感觉仙境般的烟雾是怎样来的吗?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干冰达到室温时又恢复成气体。
4、大家看,加热和冷却改变了物体的什么?板书:形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三、研究冷和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1、加热和冷却对物体还有什么影响?(学生猜测。
)2、我们来看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A铜球恰好能从铁圈中通过。
B给铜球加热。
C铜球不能通过铁环说明铜球加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铜球加热后体积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热和冷却》导学案
学习内容分析:这一课主要通过学习,认识加热和冷却
会使物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加热和冷却会使物体的体积发生改变,会加热冷却解决问题。
导学目标:
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
变物体的形态。
2、通够通过做实验,认识物体的加热、冷却会改变物体
的体积。
3、认识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
4、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5、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6、理解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学习重难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使物体发生变化。
学习准备:巧克力、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酒精灯、蜡烛、铜球、铁环、带细管的锥形瓶、水槽、冷水、热水、饮料瓶、气球。
学习过程:
导学活动一: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1、做巧克力实验:
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巧克力放在石棉网上,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
验说明什么?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做蜡烛实验:
2、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熄灭蜡烛,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1、做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导学活动二:探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积的影响
先使铜球通过铁环,再加热铜球,铜球还能通过铁环吗? 说明什么问题?把铜球放在进冷水槽,冷却后,铜球还能通过铁环吗?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汇报,
2、做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在锥形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用有吸管的胶塞住锥
形瓶,在吸管的液面处作标记,把锥形瓶放进热水槽里,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在把锥形瓶放在冷水槽里,
观察发生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
做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3、
给饮料瓶上套一个气球,放进热水槽里,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再把饮料瓶放进冷水槽里,发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这一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填写记录单,小组长
汇报。
导学活动三,加热和冷却的应用
1、扁了的乒乓球放进热水里会科学依据
导学活动四:检测
、填空
1、物体加热和冷却后
、这个性质叫
3、摄氏温度的符号是
、判断:
1、仃42年,瑞典天文学家发明了摄氏温标(
2、空气温度计能准确测量温度。
三、选择
1、物体加热后, 实践活动:
2、 炼钢的科学依据是
3、 预留钢轨缝隙是由预防
2、物体受热后体积会
、受冷后体积 (1)液变固 (2)固变液
2、物体受热后, 体积会(
(1)膨胀 (2)收缩
)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