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导学案文档 3.doc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反应肺活量的大小。

(提示:哨子,气球)深吸一口气,吹出气球的大小……)3.揭示课题:测量肺活量。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明确肺活量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环节二:探索与实践(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学习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实验步骤:(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2.分组实验并完成记录单。

实验记录:姓名肺活量(单位:毫升)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实验结论: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

4.观看视频。

我发现,还有一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2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1.讲解实验步骤。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观看视频,其他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知识补充:肺活量与健康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1.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2. 思考: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知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3、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
4、学生活动
5、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6、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
7、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
8、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9、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3、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3.拓展:营养与健康。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课题
1、我们来养蚕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1、我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 简单记录。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 记录。 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四、 交流、互评。 (1)各小组展示、互评观察计划。 (2)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五.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 一个家。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导学案
学校: 课题 审核 人 班级 学习 目标 年 观察蚂蚁 赵俊凤 月 日 课型 复备人 小组 备课组长签字: 观察课 蹲点领导签字 主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姓名 柳魁星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导学案
学校: 课题 审核人 班级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复备人 小组 观察课 蹲点领导签字 主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 点 姓名 柳魁星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赵俊凤
学习 目标
1、我能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 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我知道分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3、 我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 划。 4、经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 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学生笔记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出示校园里小动物的分布图。 二.独学观察探究。 1、自学后完成:(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的动物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3)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3)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第一单元声音1.1听听声音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三、探索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狗叫声——汪汪,比较响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鼓声——很响、比较沉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

研讨: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版PEP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
册)
第一章:生活中的物体
- 目标:通过研究本章,学生将了解生活中的物体及其特性,培养观察、分类和归纳的能力。

- 课时安排:
- 第一课:认识物体(30分钟)
- 第二课:物体的颜色和形状(30分钟)
- 第三课:物体的大小和硬度(30分钟)
- 第四课:物体的声音和重量(30分钟)
- 研究要点:
- 识别不同物体的特征和特性;
- 分类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声音和重量;
- 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
- 归纳总结物体的特性。

- 研究内容概览:
- 第一课:认识物体
- 介绍什么是物体;
- 列举常见的物体;
- 观察并描述物体的特征。

- 第二课: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形状;-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物观察和比较。

- 第三课:物体的大小和硬度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大小;-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硬度;- 进行物体大小和硬度的比较和分类。

- 第四课:物体的声音和重量
-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声音;- 研究如何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重量;- 进行物体声音和重量的比较和归纳。

- 研究任务:
- 完成课堂上的观察和实验任务;
- 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
- 记录观察结果和归纳总结。

第二章:生命周期和繁殖
... (继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类似的章节概述和课时安排)。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4)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胚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2课时播种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请你想一想,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2)那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请观察下面不同类型的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运动的。

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图片展示马车、推车、火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等各种动力类型的车。

】教师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各样车的类型和动力。

3.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进行板书。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意图说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用类型的小车有不同的动力,意识到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依靠力,为后续用拉力做动力小车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

环节二:组装动力小车(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请你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尝试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并把设计图画下来。

2.请你按照设计图组装器材,实验并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2)你知道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吗?(圈出动力来源)教师活动21.教师提问:(出示材料)不靠手去推或拉小车,只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动起来,并且让运动的小车停止下来。

2.教师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想法,总结归纳绳子的长度不可过长或过短;垫圈的重力,使得绳子产生拉力,带动小车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更多,比如垫圈如何使车运动起来,试着增加垫圈数会怎样等有价值的问题。

环节三: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指向目标4)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论证观点,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五:拓展(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51.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请你用“运动与力”的关系来说一说。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任务三: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三、探索
任务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

(二)实验、体验静电现象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口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冋答,适当引出“静电” 一词。

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 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脫下毛衣的吋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O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1.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O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2、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科学概念: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 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 的电路。

9、拓展:述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五、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第4课时的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回路三、岀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7至1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电路的连接。

师:看书吋,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而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而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一、植物的种类和分类1. 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它们具有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生命特征。

植物可以分为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两大类。

维管植物是种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总称,而非维管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种子植物的特点是从种子繁殖,裸子植物则直接在成熟的雌配子体内形成种子。

藻类和苔藓植物的体内没有维管组织,蕨类植物虽有维管组织,但没有真正的种子。

3. 了解植物的分类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特点和特性非常重要,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研究和保护植物资源。

二、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1.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等环境条件。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它需要光照、二氧化碳、水和叶绿素等条件。

2. 植物根据生长环境的需要,逐渐形成了适应该环境的特征和机制,如沙漠植物和极地植物就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繁衍。

3. 了解植物的生长适应能力,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高植物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三、植物的主要功能和价值1. 植物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重大,植物除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新陈代谢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等;一些植物还可以提供食物、栖息地、药物等。

2. 植物的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可以说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珍惜植物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3. 通过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功能和价值,为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1.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有性繁殖,二是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进行,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片等部位进行。

2. 植物的繁殖过程经历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种子成熟等阶段,每个过程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

种子的形成、散布和萌发是植物繁殖的关键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表格式全册
2、学生小组合作按教科书中的提示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做好电路检测器后,试试灵不灵。
4、根据教材10面的插图讲解检测电路和检测电路中各个部分的方法。
5、学生小组讨论检测器检测电路故障应注意哪些问题,汇报交流
6、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分组汇报。
7、强调安全事项
巩固练习:(1)、电路接通时,电流从电池的极流出,经导线通过小灯座,回到电池的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学习难点
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学习准备
每组一套材料,包括试验记录表、小组实验评价表及实验盒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1、二人小组互查电路检测器的作用
2、一根电线,外面是一层塑料里面是铜丝,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哪一部分可以使电流通过让小灯泡发亮.
①教师演示;②学生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导学反思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
课时
4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电路出故障了
学习目标
1、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
2、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导学反思
年级

学科
科学
课型
复习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2012、1、18—2、8
课时
8
授课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2(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8课,本课是第7课主题活动的延续。

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的兴趣高涨。

学生能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

【学习目标】1.在工程制作中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评价任务】1.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检验学习目标1)2.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检验学习目标2)【学习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教师活动1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5.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学生改进小车。

6.改进后的小车进行班级赛车大赛7.评估标准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改进。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用温度计才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让生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让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二、预测水的温度变化师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三、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

①描点;②连线.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交流:测量过程中总结要注意的事项.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

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作曲线图。

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

并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

2、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比较通过自身观察,讨论、总结,形成能力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方法让学生了解到数据收集后还需要分析比较。

第2课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2课时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

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 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

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doc

四年级下科学导学案-食物中的营养教科版.doc

食物中的营养物食物中的营养导学教学目标:[A]了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B]尝试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C]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重•点:营养物质的类别、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难点:通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认识,体验各种营养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学'糖类——生理活动提供能量尸供能物质\脂肪——储存能量〔蛋白质——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I非供能物质J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维生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膳食纤维: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9〜22,完成下列练习)1.食物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其中可以直接提供能量;为备用能源物质;人的生长发育和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类型作用来源(哪些食物中比较多)蛋白质糖类脂肪3.水是人体细胞的之一,约占体重的。

人体的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

人体内的以及,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几种无机盐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阅读课本P23,查找P38〜39表格)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中老年特别时妇女缺钙,易患。

含磷的无机盐、、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乏力、头晕等)含碘的无机盐,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含锌的无机盐、发生障碍D.l I 角炎和夜盲症[来源:5.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种类很多。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 ,不为人体提供 ,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 。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一天的食物》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1《一天的食物》      教科版

1.一天的食物【教材简析】《一天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起始课。

由“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和“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组成。

“记录一天中吃的食物”,希望让儿童关注食物,并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每个人“一天中的食物”的种类是非常丰富的;并为食物的分类和健康饮食提供素材。

记录完一天所吃的食物后,为了交流汇报,又促使儿童自觉地对一天所吃的食物进行生活中的分类和描述。

在这里,分类是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食物进行有效描述的方法。

当然,分类也使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食物的认识上升到概括的层面。

所以,无论是“记录一天的食物”还是“给食物分类”的活动,都是为达成“让儿童关注自己所吃的食物”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单纯地为记录而记录,为分类而分类。

当儿童开始关注自己的食物,并对自己所吃的食物进行整理分析时,就有可能认识到自己每天都要吃几十种不同的食物,继而产生一系列与“食物”相关的问题,引发后续的学习活动。

如:为什么要吃那么多食物?每天只吃一两种食物,行吗?怎么吃这些食物(包括加工、搭配等)?所以,本课是《食物》单元的引入课,同进更是为后续学习做准备的课。

【学情分析】儿童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等,已经初步了解了食物是可以为人体提供营养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

儿童对于食物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但他们对食物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局限,他们往往比较关注食物的口味,而其他方面的问题关注就比较少,更谈不上研究、思考。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食物可以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别。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一天的食物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天的食物种类是非常丰富的,感受摄入种类丰富的食物的必要性。

2.通过对食物的记录和分类的研究,提升对食物单元的学习的兴趣。

科学态度目标能参与集体的研究讨论活动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食物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④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所含的主要成分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前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导学流程
导案
学案
修改
一、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

本册教材是在二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口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

教科书中慕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

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了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己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耍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木属性。

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索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岀往往是可逆的。

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耍的。

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而(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系列发展性的概念。

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來描述声音,宜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

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

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 •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 《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口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
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対实验结果作出自C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金关重耍的时期。

教学中耍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牛•在学习汇总尊重客观出实、注重证据、人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宫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于能力。

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但由丁•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

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

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有些学生思维较活跃,一些学生课外知识较多,大-部分同学实验习惯较好。

但个别男同学注意力不太集中,上课不能很好遵守纪律,在课堂中多关注学牛倾听习惯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

有些学牛-课堂纪律较好,但学牛•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课外知识还不丰富。

本学期还要在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的慕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措施
教学中耍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做出止确的教学判断,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甚至用想彖代替出实,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抑的有效。

2、指导学牛•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了
解控制变量的实验的重耍,并止确地看待误差问题。

3、引导学牛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提示学牛用文字、数据、简笔画、图表等进行记录。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对学生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每周都耍进行督促和检查° 4、耐心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
1 2 3 4 5 6 7 8 9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始业教育;我们关心天气
天气日历;温度与气温
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的测量
云的观测;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国庆放假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液体Z 间的溶解现彖;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分离盐与水的方法;机动
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昔的变化;探索尺子的首咼变化
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保护我们的听力;机动
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运动起來会怎样(二人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机动
18 复习
考试
我们关心天气导学案
1-2天气日历导学案
班级学科科学授课时间
课题温度和气温课时课型新授课科学知识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
温。

过程与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耍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教学准备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1-3温度和气温导学案
教学方法主动探索、小组合作
I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彖的一个重耍特征,是藍天气FI历屮重耍的记录数据o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
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京内和教宅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
量室内外的温度耍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导学案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导学案
第六课云的观测导学案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导学案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导学案
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导学案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导学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