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3 测量肺活量》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反应肺活量的大小。
(提示:哨子,气球)深吸一口气,吹出气球的大小……)3.揭示课题:测量肺活量。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明确肺活量概念,为后续活动正常开展起铺垫。
环节二:探索与实践(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学习实验步骤。
实验材料:肺活量测量袋、通气管实验步骤:(1)展开测量袋,放置好通气管。
(2)深吸口气,然后将气体从通气管呼入测量袋。
(3)肺部气体全部呼出后,收紧通气管,避免空气跑出。
然后将测量袋往充气的方向卷,直至卷不进去为止。
(4)读取鼓起的测量袋上的最大数值(单位:毫升),这就是测得的肺活量。
(5)重复测量三次,在两次测量之间稍做休息。
2.分组实验并完成记录单。
实验记录:姓名肺活量(单位:毫升)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实验结论:肺活量大的同学,一次性呼出的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__。
4.观看视频。
我发现,还有一些测量肺活量的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活动2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1.讲解实验步骤。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观看视频,其他测量肺活量的方法。
知识补充:肺活量与健康如果一个人的肺活量较小,就说明他的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能力较差,一旦身体需要大量耗氧时,就会出现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使用简易肺活量袋掌握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的测量我们的肺活量的方法。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1.比拼肺活量的小大小。
男、女分别两名同学同时跳动1分钟,比较停止运动后谁能更快恢复正常呼吸。
根据自己的情况回答。
2. 思考:为什么参加体育锻炼能提升肺活量?知识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大肺活量,有益健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导学案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自由阅读教材11页资料)
6.思考、比较、讨论: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3、如果没有了这些关节会怎么样呢?请同学来做一个小游戏(书本P5页)
4、学生活动
5、汇报:通过作这样的游戏你有什么体会?
6、你能告诉大家关节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吗?
7、运动一下你的各个关节,找一找这些关节它们的运动方式都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学生示范讲解)
8、阅读课本第6页的资料。
9、此之外关节还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当你从高出跳下的时候,在落地的一瞬间哪些关节在活动?落地后身体是什么样的姿态?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了什么?(腿部弯曲/关节在起缓冲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木棍、木片、软管、气球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我们的身体是依靠骨骼支撑起来的,骨骼维持我们站立和运动?但是光靠骨骼,一个空骷髅架能不能运动起来呢?
2、还缺少什么?
3、你认为为什么有了肌肉就能够让骨骼活动起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肌肉。
二、认识肌肉功能
1、找一找,在你们身上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3.拓展:营养与健康。
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养蚕
课题
1、我们来养蚕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受热遇冷会怎样》导学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受热遇
冷会怎样》导学案
导学目标:了解空气受热和遇冷后的变化,并能进行简单的实
验观察。
导学重点:空气受热和遇冷后的变化。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时你身
上水珠一滴滴地出现是什么感觉。
2. 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呈现主题:空气受热遇冷会怎样。
二、新课讲解(10分钟)
1.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空气受热后的变化,例如:水蒸气上升、气球膨胀等。
2. 通过图片和实例解释空气遇冷后的变化,例如:水蒸气凝结、气球收缩等。
三、小组讨论与实验(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
2. 实验1:将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放在阳光下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
3. 实验2:用牛奶烧开,然后倒入冷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
4. 实验结果进行小组间交流。
四、讲解和总结(10分钟)
1. 请同学们简单总结空气受热和遇冷后的变化,并在导学案上进行记录。
2. 分享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归纳规律。
五、作业布置(5分钟)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其他物体受热和遇冷时的变化,并写下观察结果。
导学案完整结束。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2 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一分钟大概呼吸20次)2. 展示图片,追问:一个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的不变的吗?(预设:不是,比如跑完步呼吸会变快,睡觉时呼吸会变慢。
)3.揭示课题:呼吸与健康。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图片里学生运动后的呼吸的变化,提出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阅读资料,思考人体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回答: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是________,呼出去的是_________。
2.对图形分析及总结。
图形分析:氮气的含量_______,氧气的含量_______,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其他气体的含量__________。
总结:我们体内所有的细胞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来维持生命,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我们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结论:吸气时胸腔__________,腹部__________;呼气时胸腔_________,腹部__________。
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阅读资料。
(预设:人体呼吸时吸进来的都是氧气,呼出去的都是二氧化碳。
)2.指导学生对图形分析及总结。
3.播放视频《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活动意图说明:调取学生元认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条形图,可以直观的认识到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
环节三:实践(指向目标1、2)1.观察下面的图片,能否使我们的呼吸次数发生变化。
回答:运动越剧烈,每分钟呼吸次数_______;闭目静坐一段时间,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就越________。
2.思考: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增加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好处?回答:经常运动的人_________________,很少锻炼的人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伴随呼吸次数的改变,你注意到心跳速度的变化了吗?回答:伴随着呼吸次数的增加,心跳速度________。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1、我通过观察能较准确、完整地知道一棵树的主要特点。 2、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 简单记录。 3、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对树的观察结果。 我能够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树的某些部分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 记录。 科学记录本、蜡笔或油画棒、白纸、软尺、小尺子、放大镜等。
四、 交流、互评。 (1)各小组展示、互评观察计划。 (2)交流观察结果,分析动物和环境的关系。
五.课外拓展:给动物做个“家”。 小组活动:根据小组选择的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给小动物设计 一个家。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导学案
学校: 课题 审核 人 班级 学习 目标 年 观察蚂蚁 赵俊凤 月 日 课型 复备人 小组 备课组长签字: 观察课 蹲点领导签字 主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姓名 柳魁星
四年级上学期科学导学案
学校: 课题 审核人 班级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复备人 小组 观察课 蹲点领导签字 主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 点 姓名 柳魁星
校园里有哪些动植物
赵俊凤
学习 目标
1、我能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能说出常见动物或植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 准给动植物简单分类。 2、我知道分类有一个分类标准,不同的分类标准得出的分类结果也不同。3、 我能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通过小组合作做出寻访动植物的书面计 划。 4、经历按照计划寻访动植物的活动过程,做好详细的观察记录。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在我们的校园里许多地方都发现了 小动物, 这些小动物的“家‟‟在哪里呢?
学生笔记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访小动物的“家”。
(2)出示校园里小动物的分布图。 二.独学观察探究。 1、自学后完成:(1)在校园里我们能够找到的动物有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7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2.全班讨论: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它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2)回顾并提问:食物的作用是什么?(预设:食物的作用是给人们提供养料和能量)(3)食物变成我们身体需要的养料和能量需要经过消化器官的消化,在消化过程中它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先来了解食物消化的第一站——口腔2.揭示课题: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板书)活动意图说明:学生看到食物的图片往往会激起兴趣,但往往没有仅一步思考这些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教师要借以图片及语言激发学生对于食物如何被消化的兴趣,进而开启食物在口腔的变化的研究。
环节二:观察记录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学生猜测饼干在在口腔里会发生哪些变化。
2.咀嚼体验活动。
学生咀嚼饼干但不能吞咽,相互合作,观察对方口腔内的变化,并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口腔内饼干的变化。
3.描述并记录饼干在口腔中的变化。
一次三次五次4.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5.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都有哪些部分在起着作用呢?6.学生观察人体口腔模型。
(1)观察牙齿的形状,并根据形状分类;(2)同伴互助:根据形状分类,数一数相同类别的牙齿的分布及数量;(3)小组探讨: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
教师活动21.饼干在口腔里的变化。
(1)提问:饼干在口腔里会发生哪些变化呢?(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可借由视频展示)2.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总结:干的一整块——变碎变湿——糊状更软4.在咀嚼的过程中,口腔中的都有哪些部分在起着作用呢?(预设:舌头、牙齿)5.教师呈现人体口腔模型,并提出要求:(1)观察牙齿的形状,并根据形状分类;(2)根据形状分类,数一数相同类别的牙齿的分布及数量;(3)不同形状牙齿的作用。
6.教师小结门齿(8颗):平薄,切割食物;臼齿(16颗):宽阔,磨碎、咀嚼食物;犬齿(4颗):尖锐,撕裂食物学生活动41.学生思考讨论。
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除了牙齿和舌以外,还有。
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2.3 加热和冷却|苏教版
2、同桌左右交流三本书不懂的地方及想知道什么?
3、前后左右交流学到了什么及问不懂的地方?
1、生明白要求
2、生自己组合实验小组合作控究。
3、生可自己选择先做哪个实验。
4、生看理解
5、学生完善实验报告单
6、学生看评
7、学生阅读课本材料,交流理解,听教师点拨,看实物展示。
8、幻灯展示,学生讨论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期
加热和冷却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
饮料管、小饮料瓶、蜡烛、红色水、大饮料瓶、冷热水(老师准备)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现象
实验结论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封闭,不漏气。
液
体
有
热
2、教师幻灯展示实验报告单,提出要求,播钢琴曲,巡视指导学生做实验,对学生实验拍照、录像。
3、师幻灯播放实验录像并适时点拨。糖、蜡烛的形态变化,介绍干冰。
4、教师巡视指导填实验报告单,了解学情。
5、教师幻灯展示实验报告单,小结。
6、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幻灯展示课本图,展示台展示温度计。
7、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师多媒体展示。
9、学生再次看课本、实践园地、科学大全上的问题,把知识点和看了答案都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互问不懂的地方。
11、生看理解
1、集中注意,温故知新。
2、明确本单元知识结构。
3、学会用知识结构表总结知识。
4、自主学习,能自学懂、看答案懂的,老师不讲,提高效率。给学生空间思考,给学生时间实验。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2-6 营养要均衡》教学设计点,米饭必须吃。
)3.揭示课题:营养要均衡活动意图说明:从营养均衡的科学概念入手,激发学生对食物搭配的兴趣。
环节二:了解营养均衡标准(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21.“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营养配比的参考标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
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1)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2.学生反馈交流对膳食宝塔的认识教师活动21.教师介绍:“平衡膳食宝塔”是每天进行均衡膳食搭配的标准,是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适合我国普通健康老百姓的膳食搭配建议,可以为我们选择食物、获取均衡营养提供参考。
(1)提问:观察“膳食宝塔”中一天要吃的食物有哪些种类?(2)提问:每层食物的食用量有什么区别?(预设:宝塔”中食物的用量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将各类食物量由数据向实物转化,并提示“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是一个平均值,可以根据年龄、性别的因素适当调整。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具体认识分析膳食宝塔各层信息,了解到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不同种类的食物,并从中获取多种所需的营养成分,我们要搭配膳食,保证营养充足,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环节三:搭配膳食营养(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31.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
教师活动31.请大家把自己一天中的食物记录卡按照宝塔各层食物的分类进行摆放。
教师巡视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1)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2)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3)分析一下,今天的食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教师引导(1)提问:自己吃的食物是否在每一层都出现了?(2)提问:各种食物的食用量与宝塔中的食物量是否接近?(3)提问:分析一下,今天的食物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预设:肉类偏多,蔬菜水果类明显偏少,而且晚餐总量不够,饮水量缺乏。
科学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导学案十堰市人民小学科学教研组一、《科学》课程基本目标:1、保护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发展动态、关心生活现实及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兴趣与热情。
2、了解并理解科学常识,建立科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3、学习并初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4、尝试STEAM教育形式,发展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发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交流、分享个人见解的能力。
二、四年级下册单元内容(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简称:苏教版):1、《骨骼与肌肉》(探究关于人体骨骼、肌肉、关节三大组织的基本常识。
)2、《养蚕》(认识蚕及养蚕历史与技术、亲身养蚕、热爱小生命。
)3、《物体的运动》(探究参照物、运动、静止及其相对性等问题。
)4、《无处不在的力》(探究力、重力、摩擦力等简单的力学问题。
)5、《调查与预测》(学习调查和预测这两种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学习内容分析:(一)第一课《骨骼》1、学习内容:电子课本第2面—第4面(详见电子课本)2、学习目标:初步认识人体骨骼的特征、数量、结构及作用,参与“拼接人体骨骼”活动,加深对人体骨骼的认识。
3、学习重难点:观察真骨头活动、拼人体骨骼活动。
4、学具准备:动物骨头、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拼图等。
5、学习建议:⑴和家长一起交流、讨论关于人体骨骼方面的问题,相互分享与学习。
⑵摸一摸我们身体中的骨骼(家长自己的或者家长的),建立初步的外在的认识。
⑶亲身观察骨骼(动物骨头),建立较直观的、深入的、切身的认知。
我们很多知识观念,都是来自于“道听途说”,自己根本没有见过真东西。
我们的学习资源很匮乏。
观察方法:眼睛看、用放大镜看、鼻子闻、用手摸一摸和掂一掂、敲打敲打等等。
⑷拼人体骨骼活动。
可以是打印骨骼图,再剪开,再拼;更可以是拼骨骼模型。
(本文最后页,有“人体骨骼图”供打印、剪拼。
)⑸看电子书,或者收集更多关于骨骼方面的资源,比如骨骼模型及相关视频等。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最新版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2)第二单元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 (9)第三单元位置与运动 (20)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36)第五单元物质的变化 (43)第六单元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 (54)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内容:第1—3页。
教学目标: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
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
二、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
三、搜集对认识种子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
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
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四、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
2.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
3.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胚充足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2课时播种教学内容: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2、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3、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教学准备: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观察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过程:一、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学生汇报讨论小结。
二、播种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三、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1.(1)请你想一想,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2)那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请观察下面不同类型的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运动的。
怎样使静止的自行车运动,使运动的自行车静止呢?怎样改变自行车运动的快慢?2.【图片展示马车、推车、火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等各种动力类型的车。
】教师提问: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思考:提出各种各样车的类型和动力。
3.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进行板书。
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
活动意图说明: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知道不用类型的小车有不同的动力,意识到要使小车运动起来必须依靠力,为后续用拉力做动力小车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
环节二:组装动力小车(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1.请你利用手中的材料动手尝试思考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并把设计图画下来。
2.请你按照设计图组装器材,实验并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2)你知道这个力是如何产生的吗?(圈出动力来源)教师活动21.教师提问:(出示材料)不靠手去推或拉小车,只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在桌面上动起来,并且让运动的小车停止下来。
2.教师提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比较合适?小车启动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交流想法,总结归纳绳子的长度不可过长或过短;垫圈的重力,使得绳子产生拉力,带动小车运动。
活动意图说明: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感知材料,使得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取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思考尝试更多,比如垫圈如何使车运动起来,试着增加垫圈数会怎样等有价值的问题。
环节三: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指向目标4)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的探究,以实验数据作为证据论证观点,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节五:拓展(指向目标1,2,3,4)学生活动51.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请你用“运动与力”的关系来说一说。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声音可以在气体与固体中传播,那它能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呢?利用下面这个活动找到答案。敲击音叉,将音叉浸入到水中,人耳贴紧水槽,可以清晰的听到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研讨: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总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宇航员在宇宙中需要借助电子通讯设备联系。
三、探索
任务一:
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任务二:
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任务三:
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任务四:
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研讨:
1、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任务三:
研究敲鼓的发声,寻找鼓发声的原因。
敲击鼓面,仔细观察鼓面的振动发声。
提示:鼓面振动不是很明显,可以在鼓面上放一些黄豆或者沙粒,观察其它物体在鼓面上的跳动,从而体现鼓面的振动。
任务四:
研究音叉的发声,观察音叉振动发声的现象。
观察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当音叉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随之消失
提示:音叉的振动不容易观察,可以用其它的方法帮助证明音叉的振动,如在音叉侧面粘贴小球,或将音叉浸入水中,观察振动现象。
第一单元 声音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进行描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4、人耳中的鼓膜能感应声波并震动,进而传到内耳,引起听觉。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四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doc
(二)实验、体验静电现象引入:出示塑料玩具熊演示:用玩具熊与学生的头发相摩擦,然后吸引口色泡沫。
教师谈话:哈!真不错啊,变成了一只北极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追问,深入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并抓住学生的冋答,适当引出“静电” 一词。
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提到了“静电” 一词(板书:静电),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静电现象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举出一些静电现象,如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里,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经常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脫下毛衣的吋候,经常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等。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的看到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老师看到每组同学的桌面上都有塑料梳子、塑料棒、碎纸屑等让我们利用这些物品来找一找静电现象吧O小结:塑料梳子、尺子、衣服还有我们人体内都有静电,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
二、不一样的电荷1.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借助课件介绍正电荷与负电荷的知识O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
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2、点亮小灯泡”(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出示)科学概念:7、利用排除法进行测试,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让学生再试一次, 使小灯泡重新亮起来。
分组汇报。
8、强调安全事项。
电路检测器只能在实验室里检测简单电路,不能用来检测220V 的电路。
9、拓展:述有其他方法查找电路中的故障吗?五、当堂训练(资源与学案)第4课时的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4、电路出故障了回路三、岀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7至1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电路的连接。
师:看书吋,比谁坐姿端正,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后教(一)看书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实验一)、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活动一:关于第一个接线盒的研究1、发给每组一个接线盒,观察接线盒外而的四个接线头及对应的数字标号2、打开盒盖,看到1号和3号接线头在盒子的里而是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共29课时)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导学案+学习单(共29课时)导学案和研究单简介本文档是针对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设计的导学案和研究单,共包含29个课时的内容。
导学案和研究单的目的此导学案和研究单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科学上册的知识。
通过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学生可以系统地研究每个课时的核心概念和要点,并进行相关的练和思考。
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的方法学生可按照课时顺序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进行研究,每个课时对应一个导学案和相应的研究单。
导学案提供了引入课题的内容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
研究单则提供了课程内容的具体知识点、练题、实验、观察等。
导学案和研究单的特点- 设计简洁,清晰易懂:导学案和研究单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核心概念和要点,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 练丰富多样:研究单提供了各种形式的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性强:研究单中包含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导学案和研究单内容涵盖的主题导学案和研究单涵盖了科学上册的各个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物质与能量2. 物体的移动3. 火与燃烧4. 水与溶解5. 空气与气象6. 生物与环境使用导学案和研究单的建议-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规划每天的研究时间,逐步完成全部29个课时的导学案和研究单。
- 在研究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 学生可在完成研究单后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并及时复已学内容。
希望本文档的导学案和学习单能够帮助四年级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祝学习愉快!。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一、植物的种类和分类1. 植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之源,它们具有吸收光合作用、呼吸等生命特征。
植物可以分为维管植物和非维管植物两大类。
维管植物是种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总称,而非维管植物包括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种子植物的特点是从种子繁殖,裸子植物则直接在成熟的雌配子体内形成种子。
藻类和苔藓植物的体内没有维管组织,蕨类植物虽有维管组织,但没有真正的种子。
3. 了解植物的分类对我们理解植物的特点和特性非常重要,通过分类可以更好地研究和保护植物资源。
二、植物的生长条件和适应能力1.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光照、温度、水分和空气等环境条件。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过程,它需要光照、二氧化碳、水和叶绿素等条件。
2. 植物根据生长环境的需要,逐渐形成了适应该环境的特征和机制,如沙漠植物和极地植物就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繁衍。
3. 了解植物的生长适应能力,可以更好地在实践中进行植物的栽培和保护,提高植物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
三、植物的主要功能和价值1. 植物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重大,植物除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新陈代谢等基本功能外,还可以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等;一些植物还可以提供食物、栖息地、药物等。
2. 植物的种类繁多,每种植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可以说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珍惜植物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促进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3. 通过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功能和价值,为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也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过程1.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一是有性繁殖,二是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主要是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进行,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片等部位进行。
2. 植物的繁殖过程经历授粉、受精、胚胎发育、种子成熟等阶段,每个过程都是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
种子的形成、散布和萌发是植物繁殖的关键过程。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导学案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听听声音(教材P2~3)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P6~8)第3课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材P6~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P9~10)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5课声音的强与弱(教材P11~12)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4.提问:(教学提示:轻敲鼓面。
)大家能看清鼓面的振动吗?怎样能更容易观察到鼓面的振动情况呢?5.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明确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依次观察并记录钢尺、橡皮筋、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时的振幅大小,最后统一用“”来表示。
6.研讨汇报:实验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7.小结: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的振幅越小,发出的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探索二:音叉发出声音的强弱对悬挂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影响1.出示:如图所示装置,将小泡沫球用棉线悬挂在铁架台上,在小泡沫球旁放置音叉,使小泡沫球静止时恰好与音叉左端接触。
2.演示: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右端,引导学生观察小泡沫球摆动幅度的变化并尝试解释现象。
(预设: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引起小泡沫球摆动的幅度不同。
)3.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材P13~15)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第7课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材P16~17)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预设:吹奏不同的吹气口。
)口琴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呢?3.讲解:口琴由外壳、音格、金属板组成。
金属板上有口琴的发声结构——簧片,当我们吹气或吸气时,口琴的簧片会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4.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教案(表格式)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导学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导学过程
1.表示()。
A、晴
B、多云
C、阴
2.北风吹过来把红旗吹向()。
A、北
B、南
C、东
四、连线
积云由小冰晶组成一级拔
树又倒屋
层云像幕布连成片五级带
叶小树摇
卷云像棉花一团团十级青
烟随风飘
五、简述:根据云量多少怎样判断天气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画图加文字描述)
六、分析:下图是9月一天的气温记录,先画成柱状图再写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
时
间
6时8时10时12时14时16时18时
气
温
13
℃
16
℃
22℃26℃28℃25℃18℃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检测(二)导学反思
导学过程5、在做蒸发食盐水的实验中()。
A 水完全蒸发后熄灭酒精灯。
B 水还未完全蒸发前熄灭酒精灯。
四、实验
1、设计一个“加快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实验(设计一种方案即可)
(1)实验名称:
(2)实验器材:
(3)实验过程:
2、填空(在括号内填出酒精灯各部分名称)
3、怎样把盐水中的盐和水分离开来?
我想到的两种方法
是:和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四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
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
(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2、空气会流动么?
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
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
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①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②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成分。
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所含的主要成分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前准备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
导学流程
导案
学案
修改
一、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教具准备
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选一根吃过的骨头带到科学课上。
教
学
反
思
课题
2关节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
●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
学校:
教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课题
1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
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头同的方式运动;
●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
●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学生交流讨论。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1)队列训练——运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