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鉴赏与评论 》教学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鉴赏与评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课程编码:101418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汉语言)

学时:28学时理论讲授+8学时实训

学分:2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文学鉴赏与评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汉语言)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同时也是一门基础课。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从事语文研究或一般性文学研究而开设的。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为专业课知识打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通过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文本的细致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态和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学阅读的专业眼光,训练学生从文本的阅读鉴赏达于文本审美意蕴的体悟、理解和分析、解读的能力。同时,通过相关文学文本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史课程奠定基础。。

3、本课程为期一个学期,共36课时。

教学手段和方法:

1.培养学生文学文本专业化解读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保证本课程涉及的有关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传授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解读和鉴赏不同类型、不同风格文学作品,通过实际的鉴赏解读实践,培养学生对文学文本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体验能力和鉴赏解读能力。

2.本课程涉及到的文学文本的知识和理论,既是贯穿本课程教学内容使课

程内容形成整体性的基本知识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后续课程应有的先行知识,教学中在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相对的系统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概念解析相关文学文本。3.课堂教学力求以精讲启发学生思维,通过精粹细致的典型个案的分析,为学生树立典范示例,在激发学生自主解读文学文本兴趣的同时,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化阅读、鉴赏文学文本的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4.突出本课程强调解读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要求,在每一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均应适时指定一定量的学生自学内容,通过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落实和深化学生自学内容。

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通过专题讨论、随堂议论、课堂提问、教学录象等形式,多环节、多途径、多手段地学习。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概说:文学与文学的欣赏(4学时)

[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及文学文本的概念,掌握文学文本欣赏的一般性质和步骤。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本

课程教学目的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文学欣赏的定义、文学与文学欣赏的联系以及文学欣赏的一般性质

[教学难点] 文学美的品鉴

一、文本欣赏的意义

1、什么是文本。

2、文本及文学文本-文本、语言文本与非语言文本、文学文本

二、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

1、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的过程。

2、读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三、多角度的理解与文学美的品鉴

1、文学文本的理解角度问题――阅读的多重角度。实用的理解、科

学的理解、审美的理解

2、文学欣赏的态度。

四、释义与“辨味”

1、释义。

2、辨味。

3、释义与辨味的关联。

五、“我情注物”与“物移我情”

1、“我情注物”

2、“物移我情”

六、修辞中的通感与接受中的联觉

4、通感的定义

5、联觉的定义

七、术的高下与趣味的雅俗

a)文学史上“雅”、“俗”问题

b)雅文学、俗文学

c)雅与俗的辨证关系

第二章诗歌文本的解读(8理论学时+2课时实践)

[教学要求] 通过本部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诗歌文本的美学特征及基本构成,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文本基本表情形态及诗

歌文本解读基本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文体特征、解读诗歌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诗歌的隐喻和象征

第一节诗文的分野及其文体特征(2学时)

一、诗、文学的定义

二、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与文

三、诗与文的特点

四、诗歌的外形式与内形式

1、诗歌的外形式

诗歌句式与音韵上的特征(美视与美听);诗歌外形式造就的美学意味;

2、诗歌的内形式

诗情、诗意、诗味及其感性显现;诗歌的内形式及其作为诗歌表

情形态的意义;

第二节诗语的独特性(2学时)

一、诗歌语言的特性

与日常语言相比,语序、语词、不合常规的语义组合、语言的佯谬

个案解读:一篇诗歌的的语言特点

二、诗歌的声音与意味

1、诗歌的“声音”

2、诗歌的“意思”与“意义”

语音的组合与意义的关系

语音组合形成某种特殊意味的两种方式

第三节诗歌的修辞(2课时)

一、悖论与反讽

1、悖论的定义

2、反讽的定义、修辞特征、基本类型

二、隐喻与象征

3、隐喻的定义

4、隐喻的喻词和本题

5、诗中的隐喻与作为一般修辞手段运用的隐喻的区别

6、诗歌象征的源流

7、象征的形式

8、象征和隐喻

第四节诗歌中的对称与对比、跳跃与省略(2课时)一、对称与对比

1.对称、对比的定义

2.文本解读

二、与省略

三、可听的曲与可读的词

第四节分析讨论课(两课时)

具体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理论,解读欣赏一篇诗歌

第三章散文文本的欣赏(6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