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语文中的艺术美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艺术之美”(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一)

第七单元“艺术之美”(主题阅读)-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一)

知识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本单元的主题是“艺术之美”。

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

《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反映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一文通过讲述牧童指出戴嵩画的《斗牛图》的问题的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迷信权威。

《月光曲》一文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联想,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蜡烛被风吹灭,月光照进窗子,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所产生的美妙的景象,则是兄妹俩产生的联想,把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

《京剧趣谈》一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本单元侧重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进入课文的情境,感受艺术的魅力,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伯牙鼓琴》引导学生根据锺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月光曲》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生动记录了京剧舞台上的精彩瞬间,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习作内容紧扣单元学习内容,先从课文阅读中感受艺术之美,进而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技能方面的感悟。

如何将艺术之美写得具体可感,《月光曲》和《京剧趣谈》等课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小技巧1.借助语言文字,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展开想象。

如一提到“秋风”就会想到落叶。

2.借助语言文字,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想象。

如由“飞舞的柳絮”想到“飘落的雪花”。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

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分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艺术美感的培养。

然而,这两个学科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形成一种有益的教学模式。

首先,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字意义,例如通过观赏一幅画作,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画中的场景、人物和情感,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构图等元素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语文写作提供灵感和素材。

其次,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比如通过展示名家画作来介绍文学经典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或者通过文学作品的赏析来引导学生创作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

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此外,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赏析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审美品味,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与文学作品的结合,学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美术教育的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美术元素,让语文教学和美术教育相互交融,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和有益的教育资源。

学科寄语语文

学科寄语语文

学科寄语语文1. 让语文之花在心田绽放,让文字之美在笔墨中流淌。

2. 用心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语文的深奥。

3. 用笔墨书写心灵的旅程,让文字为心灵搭建温馨的驿站。

4. 在不断的探索中,品味语文之美,感悟文字之力。

5. 用勤奋和坚持铸就语文的坚实基石,让思想在文字中飞扬。

6. 用心感悟字里行间的智慧,用笔书写心中的情感。

7. 培养对语文的热爱,品味诗意人生。

8. 用心阅读,用情书写,赋予文字灵魂。

9. 让文字在心灵的草原上翩翩起舞,绽放出绚丽的诗篇。

10. 在文字的海洋里航行,发现语文的美丽和力量。

11. 用笔墨勾勒生命的轨迹,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歌。

12. 用汗水滋润语文之花,让优美的文字永远开放。

13. 在汉字的世界里探寻无穷的智慧,感受博大的语文之美。

14. 用心倾听文字的声音,用情感受语文的温暖。

15. 把握文字的力量,扬起追求真理的风帆。

16. 用心书写每一个字,传递思想和情感的力量。

17. 用笔墨书写丰富多彩的人生,让文字为心灵添彩。

18. 在读懂语文的也读懂了生活的真谛。

19. 用丰富的语言,述说内心的故事,让文字成为心灵的窗户。

20. 用心品味经典,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生命的深度。

21. 用文学的眼光审视世界,用文字的力量改变命运。

22. 在人生的道路上,用语文为自己搭建思想的驿站。

23. 用结构严谨的句子搭建心中的乐园,让思想在其中回荡。

24. 用汉字书写希望,用诗句述说忧伤,用散文表达力量。

25. 培养阅读的习惯,拓展心灵的视野,感悟语文之美。

26. 用心聆听文字的声音,感知语文的魅力,领会文字的艺术。

27. 用笔墨书写心中的情感,感悟文字的力量,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28. 用坚定的信念勾勒精彩的文字,让思想在其中跳跃。

29. 在语文的海洋里遨游,感受汉字的魅力和力量。

30. 在阅读的海洋里徜徉,感受文字的美丽和哲理。

31. 用心书写每一篇语文作文,展现独特的思想和风采。

32. 在语文的世界里探索,领悟文字的深邃和丰富。

如何让学生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

如何让学生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

浅谈如何让学生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审美情趣的培养应实施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教材中发现美,体会美,拓展美,升华美。

一、美蕴藏在优美语言文字中小学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记叙文形象生动,诗歌用字精练,散文句式优美,戏剧格式独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欣赏、推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1.推敲传神的词语。

在语文教材中,一个字或一个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形象生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中冰心写道:“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课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很形象。

其中的“喷花的飞泉”一词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出了海棠花的动态美。

“密密层层、不留一点空隙”这些词形象地写出了树叶的多、密、满树都是。

这些词语教师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句式非常讲究,在写“生活的自由”这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如“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读起来朗朗上口,把作者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自在描写得淋漓尽致。

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感悟作者所表达的自由自在的情感。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

感悟语文之“美”标签:语文教学;美;蕴含;情境一、蕴含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学名著属于真正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审美特性,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

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等等,能使人随处感受语文之美。

1.发现自然美。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当它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成为“人化的自然”时,便成为审美对象。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年级都有关于景物描写的精美文章,这些作品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美丽的大自然。

发掘教材中的自然美,能够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摒弃狭隘的功利观念,激起纯洁无暇的审美情感,净化心灵,于不知不觉间升腾起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圣情感,使初中生的性格、气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品味语言美。

汉字在发音、构词、造句、修辞、语调、节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诗歌和散文的语言,更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美来培养审美情趣。

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感的语言,古代诗歌那么严格规定诗词的韵律,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借助声音的艺术力量,使诗词变得更有魅力。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精美语言的魅力,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3.感知生活美。

文学作品源于社会生活又高于社会生活。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反映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冷漠、自私不可避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选择了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这两篇散文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浓浓的爱意,对执着、慈爱的父亲的敬意;對勤劳、善良母亲的谢意。

4.感悟艺术美。

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文学家能够把生活里看似平凡的语言变成一种蕴藏着深刻真理、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去感悟文章的深层意味和文章主旨,对文中的人物、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从而把握其中蕴含的美。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

感悟语文教学中的美
灌 满 了 活 。 ” , 话 时 , 邢 解 相 这u J 在 词 语 后 , 时 课 什 播 放 , 学 生聆 适 让 听美 的声 音 , 赏 美 的 画 , 生 仿 欣 学 佛 身 临其 境 ,真 正 感 受 剑 黄 果 树 瀑 声音之美 。 二 、 借 插 图 。 悟 美 巧 感 小 学 语 义 教 材 巾 有 许 多 构 心 新 颖 , 满情趣 的各种插 冈 , 充 这些 插 图 富 于 美感 , 有 一 定 的市 美 趣 咪 。 具 教 学巾 , 充分 运 用 这 些 插 图 , 导 学 生 引 观察 ,是 培 养 学 生 感 知 力 和 市 美 鉴 赏力 的 一 条 重 要 途 径 。插 图 的 直 观 性 、 晰性 , 容 易 唤 起 学 生 心 巾的 明 更 美 感 , 以 运用 插 图 渗 透 市 美 教 育 , 所 三 、 想 象 中感 悟 美 在 爱 因斯 坦 说 :想 象 力 比知 识 更 “ 重 要 , 因 为知 识 是 有 限 而想 象 力 是 概 括 荇 世 界 卜 一 切 ,推 动 着 进 步 , 的 并 且 是 知 识 进 化 的 源 泉 。想 象 是 利 慧 的信 使 ,语 义 教 学 必 须 重 视 对 学 生 想 象 / 的 培 养 , 为学 生 擎 起 驰 , J 骋 心 维 的 人 宅 ,如 教 学 《 黄果 树 瀑 》 课, 一 我放 了 一 段 黄 果 树 瀑 的 录象 , 学 生 置 身 于 美 的 意 境 巾 , 让 让 学 生 产 生 如 临其 境 、 闻 其 声 之 感 , 如 从 而 扩 展 维 想 象 黄 果 树 瀑 的 美 , 是 通 过 想 象 , 学 生 感 受 到 了 让 意境 美 。 在 感 受 意 境美 的 同 时 , 学 口 1 这 学生更容易披 情入境 。如教学《 宿新 生 也 会 『味 欣 赏 意 境 美 的 过 程 , 市徐公店》 这 古诗 时 , 引导学生结 就 是想 象 美 。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

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听后心得体会《语文教学艺术报告》是一篇让人受益匪浅的文章。

通过阅读和听取报告的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艺术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从专业、学生、课堂和教师等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语文教学是一门专业。

在报告中,作者提到了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如语文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准确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等。

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其次,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报告中提到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力和个性化。

每个教师都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风格,使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性。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课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场景。

报告中提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的场所,而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和单向传递。

最后,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教师的角色在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强调。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关心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的发展。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

只有做到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优质的语文教学。

通过阅读《语文教学艺术报告》和倾听报告的过程,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将更加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动容 动心 动情——浅说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动容 动心 动情——浅说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

好家长 / 实践前沿动容 动心 动情——浅说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美江苏省丹阳市吕叔湘中学/李春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能磨练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所以,作为担负着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审美能力”重任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懂得美,应该创造美,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促使学生“动容、动心、动情”,追求和达到情感教育的最高境界——升华情感、铸造信念、追求真理、完善道德。

可以说,教学艺术的情感美,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创造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探索和实践:一、动之以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所以,教师要想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自己就必须有真情、动真情、用真情,把自己的真情融入教学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灌溉学生的心田。

那么,语文教师的真情又从哪儿来呢?笔者认为,真情应来自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来自于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感悟和体验。

首先,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只有积极地投入生活,感悟生活,并为生活所感动,才能产生真挚而高尚的情感,进而才能把这种深情倾注到教学内容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深切情感会自然地、真实地、合乎情理地流露出来,并作为情感信息传输给学生。

学生经过体验、感悟、回味,就会使心灵得以净化,使情感获得升华。

另外,教师还必须钻研教学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深刻领悟和体验这种情感。

托尔斯泰说:所谓艺术就是用作者体验过的情感感染听众和观众。

同理,“动之以情”也就是要用教师的情感和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而教学内容中情感,要靠教师先经历一番体验和感悟,“入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要想体验和感悟出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情感,还要靠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真情实感。

感悟真善美: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体验

感悟真善美: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体验

感悟真善美:中学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体验摘要: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艺术除了具备形象性、创造性等特征外,更具有情感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它充分说明了真正充满魅力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通过多样的教学情感,折射出真善美的光芒。

关键词:教学艺术;情感教育;真善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学生觉得美不胜收,风光无限,能欣赏到其中的情趣和美;有的同学则望文兴叹、一无所见,根本感受不到美。

同样一篇文章有些学生能够被主人公的崇高品质和美好情操所感染,而有些学生则与之相反,不为所动。

因此,感悟真善美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体验。

一、语文教学中开展真善美教育的必要性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样的状况?当代青少年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炼、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这势必会影响他们对真善美的准确理解。

以“怪”“异”为美,以“赶时髦”为荣,这就是受错误的审美观念毒害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便正确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

当然,中学时代是青少年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期,随着知识的增多,形象思维、想象力的提高,他们对一些新鲜事物饱含激情,充满好奇心。

栩栩如生的卡通动漫、灵光刺激的网络游戏、情节跌宕的偶像剧等都会使他们爱不释手、割舍不下,虽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却也悄无声息地抹杀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扼杀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在语文教学中感悟真善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我们的中学语文教材,绝大多数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有的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体现自然的美、有的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心灵的善良、有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分析,体现一种人情的真,风俗的美、有的是通过语言艺术给人以哲理的美感。

1.以真情来叩击心弦,激励学生心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单元统整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艺术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单元统整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艺术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单元统整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艺术之美——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统整教学设计一、单元解读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分别编排了展现音乐、绘画、戏曲等艺术之美的《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此外还编排了展现书法魅力的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以及语文园地。

单元内容既有文言文、传说故事、短文组合,也从不同的方面折射了艺术之美,引领学生感受艺术背后的文明之光、精神之美。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是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

放眼统编教材对于学生阅读想象能力的编排:中段年级引导学生聚焦想象小试牛刀,进入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围绕“想象”这一支点,从三年级对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四年级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画面,再到六年级穿梭于现实与抽象之间,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聚焦本单元课文对于想象能力培养的要求:《伯牙鼓琴》需要学生对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到声音的转换。

《月光曲》引导学生朗读文字,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生通过文字、画面、情景、情感、乐曲的不断交替、联结和转化,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的音乐艺术。

《书戴嵩画牛》《京剧趣谈》《聊聊书法》通过感观不同的斗牛图、丰富多变的表现形式、不同风格的书法作品,实现由直观画面到动态联想的过渡。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是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

翻看教材习作,从拿手好戏举例到习作内容梳理,再到示例提纲呈现,最后给出修改和评价方法,重点聚焦“写具体”“列提纲”两个方面。

从写清楚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能力培养的进阶目标清晰可见;而对于列提纲,五上第四单元首次提出列提纲,六上册第五单元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列提纲,本单元则要求学生借用范本学习列结构提纲,这也是学生搭建文章骨架,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重要思维外显载体。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

在语文学习中发现文本之美【摘要】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发现文本之美。

在经典名著中,我们可以品味文学之美;古诗词中,感悟意境之美;现代文学作品中,挖掘情感之美;词语句子中,解析表达之美;修辞手法中,学习艺术之美。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不仅能让我们深入了解文学之美,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和艺术表达,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和美感。

发现文本之美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培养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让我们在阅读中发现美好,让我们在写作中创造美丽的文字。

文本之美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也提升了我们的情感修养。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学习,文本之美,乐趣,经典名著,古诗词,现代文学作品,表达,修辞手法,意义,价值,重要性1. 引言1.1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在语文学习中,探索文本的乐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体验。

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文字的力量,感受到不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每一段话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揭开其神秘面纱。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像是一场寻宝之旅,让我们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无限的美好和智慧。

阅读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它让我们跨越时空,与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遇,与作者的思想对话。

在每一个故事中,每一个场景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启发。

语文学习不仅是为了应试和考试,更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文本带来的美好体验。

当我们打开一本书,投入我们能够忘记一切烦恼和压力,完全沉浸在文本中带来的世界中,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更能够发现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探索语文学习的乐趣,就是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文字之美,感受知识的力量。

1.2 发现文本之美的重要性发现文本之美的重要性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之美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蕴含的深层次、丰富多彩的意义和情感。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浅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

它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并能促使学生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那么,学生的审美教育从何而来?初中语文就承担起了这个责任。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取的内容涵盖古今中外的名篇,是浩瀚如云的文学星河中璀璨的明星。

这些作品寄托着的思想志趣和节操,令人感悟至深,获得美的教育。

那么这些作品都涵盖了哪些美育的内容呢?一、自然美在人们眼中,日月星辰,山川草木,早已司空见惯,或以为不美,或许赞美,却不知美在何处。

而在的笔下,它们却具有活力。

比如春天的作品,朱自清先生的《春》堪为典范,绘尽了人间的春景。

文章通过描绘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

而冬天的佳作则可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为表,文章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了济南冬天的山水之美,又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

既有自然美又有社会美,就更有韵味和感染力。

学了这些课文,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的文字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和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社会美现实生活像个万花筒,真假美丑时刻都在上演。

怎样识别真善美?怎样颂扬美和善抑制恶和丑?初中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富有教益的作品给学生以启迪。

社会美的内容之一是爱国主义。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这个环境孕育着他们,无形中他们就会对这环境产生感情,这就是爱国主义。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既有表现爱国主义的诗歌,又有体现爱国主义的人物形象。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无不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都德的《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在美的感受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除了爱国主义,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和无私献身精神也是社会美的内容之一,这些在课本中都得以反映。

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尽了邓稼先为祖国“两弹一星”所作的突出贡献,人物的信念理想献身精神一览无余。

探索语文之美

探索语文之美

探索语文之美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的美在于它的语言艺术、文字之美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索语文之美。

一、语言艺术的美语言艺术是语文之美的核心,它体现在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方面。

首先,丰富多样的词汇使得我们能够进行精准而具有表现力的表达。

例如,在古典文学中,有着独特含义的成语和典故给人以启发和引导。

其次,灵活多变的句式可以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通过巧妙运用各类句式,作文可以更有韵味,诗歌可以更具节奏感。

再者,修辞手法赋予了文章鲜明的表现力。

如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得表达更加生动鲜活,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联想。

语言艺术的美,使得我们的语文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二、文字之美文字作为语文表达的基本载体,有着自己独特的美。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文字可以通过笔画的组合来表达各种意义。

不同的字体、字形和书写风格,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例如,隶书的笔划粗重有力,给人以豪迈之感;楷书的笔划流畅圆润,给人以安稳之感。

而每个字的形状和结构,都有着独特的美感。

在每一个字形背后,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文字之美,使我们对语文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三、文化传承的美语文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通过沉浸在语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经典著作是我们文化园地的瑰宝,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尤其是古诗词之美,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它们表达着人们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感悟,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情怀和文化积淀。

同时,语文的教材和习题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特点,体现了时代变迁之下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语文之美包含了语言艺术的美、文字之美以及文化传承的美。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魅力的学科,它培养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背后的美好世界。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诗意语文,是一种让人感受到文学艺术与语言美感的阅读体验。

它不仅仅是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情感与美感的传达方式。

通过诗意语文,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的韵律、音韵、意境和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兴趣与热爱。

诗意语文的特点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语文学习,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共鸣。

在诗意语文的世界里,文字可以有如音乐般的流畅和优美,可以有如画作般的丰富和生动,可以有如情感般的动人和感染。

它让人们不仅仅是通过阅读文字去了解知识,更是通过感受文字去感悟生命。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营造诗意语文的氛围。

通过诗歌朗诵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古今中外优美的诗作,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意象美。

通过朗读经典散文和小说,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去感悟人生和社会,增强语文学习的内涵和深度。

通过研讨和互动,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文学体验和情感体验,共同营造诗意语文的氛围。

诗意语文的价值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爱,让他们在阅读中不再觉得枯燥和无聊,而是感受到了知识、情感和美感的魅力。

在诗意语文的世界里,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任务,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通过诗意语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操,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诗意语文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语文功底,能够深入挖掘文字的内涵和情感,能够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语文的魅力。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有较强的审美情操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到诗意语文的学习和实践中。

诗意语文是一种独特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有所不同。

传统的语文学习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词语的记忆和句法的分析等。

而诗意语文更注重语言的美感和情感的表达,文字的韵律和意境、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等。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美
语文教学对于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历来都是毋庸置疑的。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专业知识及其能力,同时也从文化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以欣赏语文课堂中的艺术美。

而艺术美包含着语文教学重要的另一重要意义。

让学生能够进入“艺术美”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注意文本的选择。


本是教学的中心,它本身带有艺术美,重要的文学杰作带有深刻的社会认知,教育的特殊价值,以及历史的印记;而美的文本则可以让学生在“体现艺术美”的语境中得以理解学习,给人以愉悦与深沉着的艺术体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起伏。

把课堂中的学习变成一种体验式的方法,要做到不只满足学生接受信息的需要,还要能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思维感知、情感立体交流及思想上的体验,让学生以更佳的境界去感悟美感,结合文本以及自身的思考,把语文教学融入到艺术的氛围当中。

最后要注重艺术的跨界。

教学不能拘泥于文本学习,而应该运用相关内容,融入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内容。

这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视角看待文本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它的背后深层含义,这样,用更加多元的视角来欣赏艺术美,才能让学生领会到文本的精髓所在。

把语文课堂中的艺术美融入到教学中,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正面情感,同时
也能给学生带来思想愉悦的体验。

正是语文课堂中的艺术美的力量,才能促进学生对语文本身及其文化涵义的熟练掌握,这也是高等教育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

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

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语文是一门美丽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教我们读书、写字,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在初中阶段,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之美。

首先,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体现在课文中。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如诗、词、散文等。

这些作品通过文字的抒发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而初中语文正是通过优秀的课文展现了作者的心声与人生观。

比如我们读到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借助疯狂的主人公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愤怒和对人性的思考,这种透过文字进入人心的感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其次,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还体现在写作中。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规范,如描写、议论、记叙等,这些技巧可以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准确、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释放情感,凝结思考。

当我们能够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和造句技巧时,我们的文章就会像画家的画笔一样,用生动的语言勾勒出美丽的图景,展现出文字的艺术之美。

再次,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也体现在阅读中。

每个阅读者都可以从同一篇文章中得到不同的感受和体会,这是因为我们的阅读体验是独特且主观的。

当我们拿起一本书,进入故事中的世界时,我们就可以像游历在未知的国度中一样,感受到文字带来的各种情感。

这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一场与文字的对话,我们与作者共同探索着智慧和美的殿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艺术之美,领略到作者的才华和智慧之处。

最后,初中语文的艺术之美还体现在人文关怀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对学生感情的关怀者。

他们关注着学生的成长,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给予帮助和鼓励。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关怀和智慧,也能够从老师的引导和关怀中感受到人文的温暖。

这种人文关怀的体验让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有动力,也更能够感受到语文所蕴涵的艺术之美。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 品艺术之美》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 品艺术之美》大单元任务群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7单元《乘想象之舟,品艺术之美》本单元围绕着 “艺术之美 ”的人文主题 , 编排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 文 ,在内容上涵盖了音乐 、绘画 、戏曲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折射出浓厚的艺术魅力 。

同时 “口语 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相关内容也都紧扣这一主题 ,让学生先从课文中感受艺术之美 ,进而 联系现实生活 。

从纵向上来看 ,这是教材首次出现 “艺术 ”这一人文主题 ,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不 同形式的艺术 ,对艺术有初步的感知 ,能够借助语言文字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 ,发现 、感受艺术 之美 ,并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艺术之美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

本单元阅读要素是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 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每个学段的侧重点都不同 。

对于想象力的培养 ,低学段便已涉及 , 中 、高学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 。

如下表 :册 别单 元 阅读要素 三上 第 三单元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

三上 第 四单元 一边读一边预测 ,顺着故事 情 节 去 猜 想;学 习 预 测 的 一 些 基本方法 。

三下 第一单元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

三下 第五单元 走进想象的世界 ,感受想象的神奇 。

四上 第一单元 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 自 然之美 。

四上 第 四单元 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

六上 第一单元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

六上 第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 ,体会艺术之美 。

由此可以看出 ,教材对 “想象”这一要素的安排呈现螺旋式上升 ,对想象能力的要求从虚构 “童话”的想象 ,逐步过渡到现实生活的想象(如 “自然之美 ”) ,再到虚构与现实之间的艺术之美 的想象 ,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层次的递进 。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 “写 自 己的拿手好戏 ,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 习作主题是 “我的拿手好 戏 ”,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引导学生从阅读走进生活 ,表达自己在学习艺术或 语文要素分析 人文主题分析技能方面的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语文中的艺术美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谭庄小学凡元昌
摘要:要使学生拥有探索语文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的真谛,老师就应该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能力提高
正文:
语文中的文章是用语言文字来叙事抒情说理的,它的美,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也常蕴涵于生动逼真的意境中。

要使学生有探索这蕴涵的艺术美,获取其艺术的真谛,老师就应该对文章中的审美对象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变成学生容易感知、鉴赏的审美对象。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文教学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显示出彩色图像和播放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余秋雨的《都江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为了让学生感知都江堰水的魅力,我从网上下载了介绍都江堰的纪录片,当这部分纪录
片通过多媒体放出来时,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都江堰水那种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的生命力,感受到了江水翻卷咆哮又最终归于驯顺的特点,当然更体会到了李冰造福百姓、泽被后人的伟大成就。

再如教学《观潮》这篇文章时,“潮来时”一段真可谓“天下奇观”,而我们学生都属于中原地区的孩子,对于这种场景见所未见,老师单凭泛泛的讲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潮来之时的景象展现出来,学生从感官上体会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如身临其境,那“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波浪,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的灵魂。

二、促进教学活动过程的展示
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

如《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提出一种假说:鸟类很有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的发现,为人类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课文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笨拙的恐龙怎么样才能变成轻盈的鸟儿,学生没看过这种已经灭绝的生物,这对学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了恐龙和鸟儿的对比图,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后,我趁热打铁,利用多媒体演示恐龙的一支是怎么样长出了美丽的翅膀,进而飞翔在蔚
蓝的天空,突破这个难点后,学生对于科学更感兴趣,同时对于文章的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

三、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语文教师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作文难,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老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则可以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培养学生说话的创新能力。

以感恩系列作文——《为父母洗脚》为例,我采用这样的策略:创设情境酝酿情绪。

我选择从公益广告、视频与图片,声音四方面去创设情境。

1)公益广告:央视广告(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2)视频:拍摄的妈妈给孩子刷牙,梳头,扶孩子走路,洗脚的情景。

3)图片1:妈妈给孩子洗澡,喂饭,扇扇子,车子接送。

图片2:妈妈老了,给妈妈洗脸,喂饭,梳头,扇扇子,用车子载着妈妈。

4)声音:诗歌朗诵《妈妈的爱》。

有了这样一个环节的铺垫后,学生的作文情感深了,思路宽了。

即使是少数不配合的家长的孩子也写出了好作文。

如:《洗脚之PK》《洗脚风波》《洗脚变洗头》《谁给谁洗脚啊》等等。

有了情绪的支持,情感上得到了认同,他们才会乐意去做好这件事,才会有那么多深刻的体验,那么精彩的作文。

而这一切全是因为有了电教媒体的辅助!
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的主人公结局都是极具有悬念性的。

如果能对这些主人公后面的故事进行一番虚拟假设,势必会对锻
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但学生往往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电教媒体能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如在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运用电教媒体,展现出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的情景,学生看后,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部分学生甚至流出了同情的眼泪,这时,我又不失良机地引导学生:“小女孩飞到哪里去了呢?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哪里呢?小
女孩这么悲惨,你能为她改变命运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了共鸣,纷纷下笔,为小女孩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快乐的结局,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而这一切电教媒体功不可没!
五、多媒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多媒体的功效更全面,它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只需鼠标轻轻一点,便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

如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我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客家人和傣族人们这种特有的民居,并引导孩子们比较少数民族的住房和我们汉族有什么不同,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大开眼界。

课后我又布置学生借助网络继续搜集别的少数民族的住房,结果学生给我搜集了一大堆,什么新疆的毡房,蒙古族的蒙古包,怒族的木板房,藏族的石建房等等,在轻松愉快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既拓宽了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总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
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

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让学生更多的感悟语文中的艺术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