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艺术家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阅读答案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阅读答案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①我和丈夫从前居住在一个小城镇里。
人人都是艺术家作文500字
人人都是艺术家作文500字
有个艺术家的女儿画了一块石头。
这块石头有点像狗头,但仅有8岁的孩子没有太意识到,她只觉得自己的画作很失败,于是丢掉画笔,不想再继续画下去了。
艺术家见后拿起画笔,将女儿画的石头顺势画成一个狗头,再在边上画一块写实的石头。
艺术家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只要想法好,即使画已被画坏,但依然还能成为一个好作品。
自从出现了修图软件,各种传世的艺术作品就常被人们恶搞。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传世作品《蒙娜丽莎》首当其冲。
年轻人的想法独特,不是将赵本山、憨豆先生的搞怪之脸套进蒙娜丽莎的面部,就是将蒙娜丽莎的头发“烫”成大波浪,有的人更干脆,把圣诞老人的一套大红色的衣服给蒙娜丽莎穿上,真是美丽又喜气。
无数人批判这种恶搞行为,上述那位艺术家却鼓励人们多多恶搞。
他说:“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我们不需要很好的艺术功底,不需要大师指点,只需要一个好想法即可。
恶搞,其实是一种后现代艺术,它有一个重要原则——解构又重建。
一个小女孩吃完饭,用布抹开一块干净的地方,将自己吃剩的米粒、菜叶、骨头拼凑成一个有野花、有树木、有假山的画面。
在进垃圾桶之前,剩饭剩菜总算美过一回,这也
是美好的。
一个女孩,搞完卫生发现阳台还有一摊水,就找来拖把三下两下,将这摊水摊成一个大大的“LOVE”。
“LOVE”很快蒸发,它却让女孩的愉快心情持续了整整一天。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只要用心去发现去创造,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让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
装置艺术 人人都是艺术家
性和爆发力,随意的拆卸和再组合都能使它拥有新的生命。
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特色。
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使艺术成为人生活经验的延伸。
观众可以随意走入它的空间,尤其是在室内,使人有像置身于三维电影空间的错觉愉悦感。
装置艺术的最大魅力,来自于它创造的环境包容了观众,从某中程度上使他们愉悦地接受从被动观赏,变成主动感受这种角色的转换。
这种精神层面的存在感,除了要求观众积极的思维和肢体参与外,还要使他们启动视觉和听觉等各种感官的感受。
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它可将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甚至戏剧、诗歌、散文,以及电影和电视还有摄影等手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艺术面孔。
美国艺术批评家安东尼·强森,对后现代主义时期装置艺术,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解释为:“按照解构主义艺术家的观点,世界就是文本,装置艺术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观念的完美宣示,但装置的意象,就连创作它的艺术家也无法完全把握。
”评论家麦克(Michael Kimmelma)则指出,装置艺术在当代兴起,与它的文献记录功能有关。
它在这方面的潜能,远远超过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
作为艺术的一种,装置艺术又是离经叛道的。
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移进翻修过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
这时它从不邀请谁前来观展,它只是在那里存在,在你经过的路边,在你无目的视野里偶然出现。
你是主角,可以选择关注也可以不关注,它使艺术从殿堂上走下来与人并行,它也不以艺术的面目逼迫任何人,它只是沐浴与它相遇的双目和心灵,以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文化·生活 ART西方艺苑栏目主持:寒一一。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作文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作文
艺术?谁说艺术只是那些画画的人的事?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小艺术家,只等着有机会蹦出来展示一下。
不信?那就往下看吧!
有时候,走在街上,看到那些高楼大厦、五彩斑斓的霓虹灯,我就会想,这不就是现成的艺术品吗?是谁说艺术家一定要躲在画室里才能创作?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打交道,只是我们自己没意识到罢了。
还有啊,你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特别喜欢在朋友圈里晒自己的手艺?比如做个手工、画个小画什么的。
别小看这些,其实这都是他们内心的小艺术家在作祟。
艺术嘛,不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吗?
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就像那句话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艺术标签”。
只要敢于展现自己,谁都可以是个艺术家。
所以啊,别觉得自己离艺术有多远。
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拿起身边的“画笔”,开始你的艺术创作。
记住,艺术不是只有那些高大上的展览和奖项才能证明的,它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只要你用心,你就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鲁迅名言 人人都是艺术家
鲁迅名言人人都是艺术家鲁迅名言:人人都是艺术家一、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内心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用独特的形式和手法来传递思想、情感和美感。
传统上,艺术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领域,只有经过专业训练和才华横溢的人才能参与创作和欣赏。
然而,鲁迅则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人人都是艺术家。
二、个体的创造力和表达需求鲁迅相信每个人都具备创造力和表达需求。
无论是文学、绘画、音乐,还是其他形式的艺术,个体都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特殊的经历,通过艺术表达,可以把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与他人产生共鸣。
三、普及艺术的意义艺术不应该被局限于少数人的范畴,它应该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
普及艺术的意义在于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享受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以及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艺术可以拓展个体的思维,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四、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在鲁迅的理念中占据重要地位。
他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忽视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从小锻炼其思考、观察和表达的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能让孩子们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还能培养他们欣赏艺术品、参与艺术创作和开启创造力的能力。
五、艺术的平台当今社会,现代科技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多展示和表达自我的平台。
对于喜爱和热衷于各种艺术形式的人来说,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为他们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通过上传照片、发布文章、录制视频等方式,人们可以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更多的观众。
同时,也能与其他艺术爱好者交流互动,获得反馈与指导,不断提升创作水平。
六、每个人都能参与艺术艺术并不只存在于大师的作品中,每个人都有能力和机会参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
无论是写一篇散文、画一幅素描、弹点吉他,还是欣赏一幅画作、阅读一本诗集,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范围内,发掘并表达自己的艺术特长。
人人都应该成为艺术家
⼈⼈都应该成为艺术家艺术是⼈类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存的要求得到满⾜之后,产⽣的⼀种娱乐⾃⼰的⽅法,艺术的起因来⾃⼈类原始的本能的冲动。
随着⼈类创造财富的增加,对艺术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
⼈们可以享受的物质是⾮常有限的,⽽对精神的要求,对艺术的需要是⽆限的。
现代社会精神⽣活的满⾜程度,已成为⼈们⽣活质量的重要的标志。
艺术的繁荣和需求已⼤⼤超出了⼈们的预料。
她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现实的世界,她给社会的每⼀个细胞都染上了艺术的⾊彩。
书法、绘画、戏剧、⾳乐、陶艺、收藏、⼯艺设计。
艺术侵淫到每⼀个⾏业,每⼀个产品。
艺术已成为⼀门必修课,不懂艺术就会成为⼀种“致命伤”。
艺术的素养在很⼤程度上,成为科学的素质,技术素养的⼀部分。
艺术也不单单仅限于过去的艺⼈,还有艺术的理论家、评论家、鉴赏家。
他们彻底改变了世界的⾯貌,改变了我们的⽣活,最后终将改变我们每⼀个⼈。
艺术⽅⾯是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逼着我们改变我们的认识,改变我们的⼈⽣。
现代社会以异常迅速猛的发展势头,将我们推进了以艺术为主导的后现代社会。
越来越多的⼈,脱离了物质⽣产的第⼀线,转⼊到⽣产精神⽂化的领域。
艺术以⼈类⽂明的天度,财富的象征。
⽣活娱乐化的倾向,成为后现代社会的“品牌”和“符号”,成为⼀个最快速度增长的社会群体。
越来越多的⼈,开始从事艺术及与艺术相关的⾏业,⼯业⽂明在经过200年的发展之后,为我们⼈类社会迎来了⼀个更有魅⼒、更有前途的艺术⽂明时代。
艺术在经济⽣活中的⽐例会更⼤,地位也会更重要。
正是基于此,我们主张⼈⼈都应该是艺术家。
艺术家作为⼀种职业,将创造⽆限的就业机会,实现⼈类社会形态最根本的转型。
告别传统的农业⽂明,告别虽然短暂。
但已经发展到极限的⼯业⽂明。
帮助我们突破地域的限制,⾃然资源的限制,进⼊⼀个更⼴阔的天地,⼈们的⽣活会更幸福,更加美好。
人人都是艺术家
龙源期刊网 人人都是艺术家作者:三秋树来源:《小读者之友》2020年第02期林正禄生于福建乡村,从小就是个爱读书的书虫。
高考时落了榜,他就到同学的大学去蹭课,辗转多所高校听了无数的课。
彼时,中国的行画生意正火,他入了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没想到,却因受骗而破产,之后爬起,再破产,再爬起,再破产……经过4次破产后,他开始沉静下来思考人生。
2008 年的一天,林正禄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画。
当图案渐渐在画纸上变得清晰,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那种感觉,他用两个成语来形容:灵光乍现,醍醐灌顶。
这种发现自己的喜悦,是他从来不曾体验的。
任何人都有能力读图和识别符号,任何人也都有能力把世界物象归纳为二维的图像和符号。
“任何人只要接受积极的心理引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就能画出一手好画,就能把艺术潜能发挥出来。
人人都是艺术家。
” 林正禄陆续创作了很多作品,不求有市场,只是对内心世界呼唤的回应。
没想到,那些画却受到业界关注。
商海浮沉让他更知道怎么将双脚踩在大地上。
他来自农村,深知普通百姓在文化艺术方面教育资源的欠缺。
于是他一头扎进农村,开创了农村免费绘画教学的先河。
在江苏乡下的打谷场,林正禄铺开画具,看到旁边一位老奶奶拿着自己绣的手绢,林正禄惊呆了,强烈要求她把手绢上的荷花画出来。
老奶奶在大家的鼓励下,在画布上画了一朵跟手绢上一模一样的荷花。
绘画过程中,整个打谷场都静悄悄的。
当一朵雨后夏荷跃然纸上时,孩子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奶奶,你这荷花怎么像从池塘里刚摘的一样啊?” 一辈子默默无闻的老奶奶,成为那天的红人,她开始教孩子们画荷花……在福建老家,林正禄用全部积蓄在屏南双溪古镇建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画室,免费提供所有的绘画用具。
孩子们好奇地调配着水彩。
村民紧张地观望着,一位大婶把蔬菜往地上一放,将满是泥巴的手往衣服上一抹,帶着“舍生取义” 般的凛然走进画室,拿起画笔。
仅半个小时,一只大鹅出现在她的笔下,连蹼里的水珠都画了出来。
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其生活积累、思想倾向、性格气质、艺术修养是艺术创作得以顺利开展和最终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
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批评彼此制约,有着紧密的联系。
艺术创作是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的基础和前提,为欣赏和批评生产对象。
没有艺术创作,就没有艺术作品,也就没有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
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对艺术创作又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为:艺术欣赏以“消费”的形式刺激艺术“生产”,从“消费”方面赋予艺术“生产”以切实的社会价值和功能;艺术批评则从理论上指导、影响艺术创作,从而沟通创作与欣赏的关系。
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鲍伊斯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朱青生则说,“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这样一种说法并不是全然抹杀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不是一种乌托邦的艺术社会理想,而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素质,或许艺术家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解以及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解以及对公共艺术的思考
当代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炼金术,当代艺术家则成为点石成金的现代巫师,他们将“艺术”从一个仪式化的祭坛上拉下来,与日常生活、社会现实画上等号。
“艺术的边界”是个老问题,无论是在古希腊,还是春秋战国,“艺术”一词所包含的范围均极其广阔,如果说当时“艺术”有边界的话,那也是一种相当宽泛的指称。
作为现代社会兴起的结果之一,“艺术”有了相对明晰的界限,“学科化”赋予了它自身的边界,但与此同时,现代艺术的不断越界又将其概念的定义越推越广,现代艺术(当代艺术)正是在这种内部的矛盾角逐中不断向前发展。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很多在现代主义初期被扫地出门的对象又不断重新被收复,被追认,譬如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16世纪的波斯手工地毯,然而,这并不取决于该“物”是否具有“艺术属性”或“审美品质”,而是源于当代人的精神需要、当代话语叙事结构的变化,源于今天美术史理论的发展;从当代艺术的角度看,似乎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成为”艺术品,但却并不是任何东西都“是”艺术品,譬如,杜尚的自行车轮胎成为了艺术品,但阿姆斯特朗的赛车轮胎则不是艺术品。
就当代艺术理论的进展来看,“艺术”的本质已经丧失掉,取而代之的是对“艺术”的外部定义和描述。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作文
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作文
你知道吗,在这座繁华的都市里,真的有很多隐藏的艺术高手呢!那些每天穿梭在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可能下班后就在家里画油画,或者写诗歌。
还有那些街头的流浪者,说不定他们中的某个就
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街头画家,只是我们没留意罢了。
艺术这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就像那个天天在
工地搬砖的哥们,他没事就喜欢雕刻木头,做出的木雕简直就像艺
术品一样,让人看了都忍不住想摸摸。
还有我家隔壁那个阿姨,每
次她做的菜都色香味俱全,摆盘还特别讲究,真的可以说是“美食
艺术”了!
艺术啊,说白了就是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对生活的热爱。
有
时候,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是一句话,都能成为艺术的载体。
人人都是艺术家
80品质生活·风云书签人人都是艺术家文/老祝书名:《现代艺术150年》作者:【英】威尔·贡培兹译者:王烁 王同乐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恶搞”:现代艺术的起源谈论《现代艺术150年》之前,我刚好读了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总监卫毅在《寻找桃花源》一书中,有如下叙写。
广州美院副教授、艺术家苏坚为四位民工作画,用卖画的钱请民工们来京看奥运会。
期间,苏坚和他们参观蔡国强艺术展,后者除了在电视上看过的“大脚印”,并不明白展厅里的那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苏坚请大家在各自的奥运纪念衫上题字(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行为),每个人都拒绝了,但他们很乐意在苏坚的纪念衫上涂涂画画。
民工们十分明确、朴素地对现代行为艺术表明了态度。
苏坚为民工作画,邀请他们看奥运的行为艺术,使他受到艺术界的广泛关注。
其实,在学校里,苏坚亦常有引人注目的艺术行为。
2007年,广州美院艺术专业考试,苏坚身着古装,背插红牌,上写“求求你们,别再这样考试了好吗”?苏坚认为这是典型的行为艺术,即对现实的批判。
打破固有观念,对传统艺术和艺术体制反而动之,正是现代艺术的真谛。
20世纪初,掌控艺术的人是画廊老板、批评家和艺术委员会、协会之类的家伙,而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则需要不同程度地看其眼色行事。
这当然让艺术家不满。
1917年纽约举办独立艺术家展览时,杜尚决定搞一把。
杜尚在一家盥洗商店买了一个小便器,倒置,然后在外沿左侧写下“R﹒Mmutt 1917”的笔名,现代艺术史上开山之作《泉》就这样诞生了。
但如何让其参展却成了一件非常讽刺的事件。
纽约独立艺术展本身就是对美国(西方)艺术界的一个挑战,由独立艺术家协会举办。
协会成员是一群思想自由、观点前瞻的知识分子,他们反对国家设计学院对现代艺术的僵化态度及他们把持的死气沉沉、毫无创新的艺术局面。
然而正是这些号称秉承自由主义进步原则的协会成员在“小便器”前,不敢“往前一小步”了。
再谈“人人都是艺术家”
的艺术探 索方 向 , 而这一 主张在后 来却 又经 常被 一 然
些人 曲解 和诟病 。
我认为“ 人人都是艺术家 ” 这句话所代表的人文关怀
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有值得参考的现实意义。艺术离我们 的生活并不远, 人们追求的是健康的生存环境和高级 的审 美标准, 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有利于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
些 类似 于 北京 奥运 会 开幕 式 上放 飞 “ 平鸽 ” 式 的好 作 品。但 是 由于一 些 蹩脚 艺 术 家假 借 “ 人 都是 艺术 家” 和 方 人 为幌 子 . 制 作 出一 些鄙 俗 粗 陋的 作 品 , 得 大众 对 观念 艺 术产 生 一定 的误 解 。“ 人 都是 艺术 家” 句话 的 正 面含 义值 得 肯定 。 使 人 这 关键 词 : 念 艺术 ; 为 艺术 : 观 行 波伊 斯
人都可 以成 为艺术 家 , 而且 人人 都是艺 术家 ” 博依斯 !
这句话 的真 正的 目的是想 号 召每个人都 行动 起来 , 成
为 自己心灵 的雕塑 者 。 从精 神上 和行 为上进行 自我 完 善。 但这 句惊世 骇俗 的 口号 被很多 人断章 取义并 导致
误解 。 它成 为一 些蹩 脚艺术 家 “ 作非 为” 胡 的许可证 .
术 的人—— 生活 的艺术 ” 么一条 以人文 关怀 为核 心 这
认 为艺 术 已不单单 是为人 类提供 美 . 是要 承担更 多 而 的社 会任 务 , 为一 种具 有教 育 、 流 和传 播功 能 的 成 交 工具 , 艺术 应 该具 有 社会 性 和公 共 性 : 艺 术 面前人 在 人平 等 , 艺术 不是 所 谓 的 “ 术 家 ” “ 物 馆 ” 艺 和 博 的特
人人都是艺术家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人人都是艺术家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仅供参考:
1、抓关键词语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点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4、抓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抓结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6、抓思想内容
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再谈“人人都是艺术家”
再谈“人人都是艺术家”万壮摘要:“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渡伊斯的艺术主张.他强调消除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界限,艺术不是艺术家的专利。
人们都应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
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借鉴西方现念艺术,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活动,并出现了一些类似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扣平鸽”方式的好作品。
但是由于一些蹩脚艺术家假借“人人都是艺术家”为幌子,制作出一些鄙俗粗陋的作品。
使得大众对观念艺术产生一定的误解。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的正面含义值得肯定。
关键词: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渡伊斯作者简介:万壮(1972-),男,辽宁锦州人,硕士,大连交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绘画艺术研究。
“人人都是艺术家”是德国观念艺术的代表人物波伊斯的艺术主张.它为我们引入了“艺术与生活之间无界限”这一命题。
波伊斯是“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的积极提倡者,他用机智、巧妙、反叛、博爱、环保的艺术作品为我们勾画出“生活的人——艺术的人——生活的艺术”这么一条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艺术探索方向.然而这一主张在后来却又经常被一些人曲解和诟病。
我认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话所代表的人文关怀在当今中国社会仍然有值得参考的现实意义。
艺术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
人们追求的是健康的生存环境和高级的审美标准。
消除艺术与生活的界限有利于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正确认识这一主张将在我们当今社会的艺术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大众的文化艺术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后现代艺术的鼻祖马歇尔·杜尚的思想开始产生巨大的能量。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重视创作一件作品时的意图而不是仅仅是表面的语言形式”。
杜尚的思想把年轻一代艺术家的目光从形式主义的探索中吸引到观念的表达上来,他启发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的观念行为艺术。
观念行为艺术带来了世界艺术的巨大变革。
艺术开始从各个方面突破以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艺术体系,后现代艺术逐渐展开,但杜尚对达达等艺术群体的活动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也从不解释或炒作自己的观念,与任何艺术群体以及媒体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国旗下讲话稿:人人都是艺术家 人人都是发明家
国旗下讲话稿: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发明家一提起艺术家、发明家,可能有很多同学非常羡慕,而且认为做艺术家、发明家很难,距离自己制订的目标太远,其实并不是这样。
艺术家、发明家距离我们很近,他们就在你身边,也许,你就是艺术家,你就是发明家。
为什么?当你拿起画笔,把你心中美好的憧憬画在纸上,让人们欣赏到它的美,这时你就是美术家;当你用歌声唱出心中的感慨,打动了听众的心,这时你就是歌唱家;当你用舞姿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让观众心灵产生共鸣,这时你就是舞蹈家;当你在生活中做事感到不便,你开动脑筋,想到了绝妙的解决办法,并设计做出了巧妙而实用的工具和器械,这时你就是发明家!同学们,请留心我们的生活和周围世界,你就会发现,艺术无处不在,创造发明成果无处不有!它们和人类生活紧紧相依,而创造发明还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呢!小到一颗针,大到火箭飞船及整个宇航系统。
发明让我们手的功能得到延伸:钳子、剪刀、机械手……让我们手的功能更多;发明让我们脚的功能得到延伸:各种车辆、飞机、飞船、潜艇……它让我们走得更远;发明让我们的视觉功能得到延伸:放大镜、电子显微镜、望远镜、电视系统……让我们能看到只凭肉眼不能看到的更小更远的领域;发明让我们的大脑功能得到延伸:算盘、计算机、机器人……让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处理纷繁的数据和信息!这些发明成果,还与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呢,它们结构合理,外形设计精美,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结晶!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艺术节快到了,积极行动起来吧!拿起你的画笔尽情的挥洒吧,放开你的喉咙高声的歌唱吧,摆动你的肢体热情的舞蹈吧,开动你的脑筋做出巧夺天工的发明作品吧!我们学校为你提供一个场所,为你搭建一个平台!为你提供指导、咨询和帮助。
在这里,展示你的艺术才能,展示你的聪明才智!让我们的校园开满艺术之花,让我们的校园开满科技创新之花!同学们,相信你能行,只有你能行,因为你就是艺术家,你就是发明家!谢谢大家!。
人人都是艺术家作文
人人都是艺术家作文
嘿,你看那夕阳,像不像一个熟透的橙子?每个人都像是个艺
术家,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世界涂上颜色。
就像那卖水果的小贩,
他摆的水果摊,五颜六色的,看起来就像一幅画。
他可能就是艺术家,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哎,你看那边,那个街舞小子跳得多带劲啊!他的身体就像一
支笔,地面是他的画布,他在上面挥洒自如。
他可能就是下一个街
舞大神,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被大家发现而已。
你听说过吗?那个送外卖的小哥,业余时间还是个摄影爱好者。
他拍的照片,虽然不是什么大片,但却充满了生活气息。
他可能就
是那种低调的艺术家,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还有啊,那个每天在公司加班到深夜的程序员,你以为他只会
写代码吗?他的代码,就像他心中的旋律,每一行都充满了情感和
思考。
他可能就是那种不被看好的艺术家,但他却在自己的世界里
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
所以啊,人人都是艺术家,只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发现自己的潜
力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创造、去表达、去分享。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他们,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人都是艺术家
摘要:艺术家是从生活中来却高于生活的工作者,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当你艺术地对待生活时,你就是艺术家了,难道只有从事文学.美术.音乐这样的人才会是艺术家么,这肯定是狭隘的观点,因为我们人人的思想是不同的,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人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所以人人都是艺术家
关键词:生活. 艺术. 演员.
“艺术家”这个词,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总有些高高在上。
世博会的文艺表演,在想像中更不得了,那一定是各国配以传世技艺铸成的艺术珍品。
但最近几次观摩体验,却让记者改变了看法。
观众上台演戏剧
“现在,你就是一个牛仔,骑着马来到柏林……”来自南京的小伙王亮,被拉上德国馆舞台,参加舞台剧《故事2010》。
这部“先锋派”戏剧,最出其不意的地方,是邀请普通观众上台,诉说自己的人生规划、梦想以及其独特之处。
这些回答被融入到戏剧当中,同时,观众还可以随着音乐或者根据舞台大屏幕的提示,跳舞、唱歌、大声念对白。
《故事2010》脱胎于6年前在德国演出过的一个先锋多媒体剧,但是,这次为了世博会,导演葛赛因重新写了剧本,创建了一个向观众开放的戏剧。
葛赛因告诉记者,虽然中国观众往往一开始比较拘谨,但慢慢能融入场景之中,这让她十分惊喜。
“我觉得世博会是一个窗口,让陌生的彼此接近。
”主演克丽斯缇娜说。
此类先锋话剧在德国很受年轻人的喜爱,但在中国,大部分人对戏剧的理解还是十分严肃,而世博会会让人们的看法变得更加开放。
卡车司机变身主演
上海籍司机李云福,开了30年卡车,突然有一天,成了一名“演员”,出演德国馆委托制作的“卡车商丘—上海”公路戏剧。
在一辆大型货车内,李云福只要和搭档田祥林“本色演出”,开着卡车,他的言语、动作都会传输到车厢内的大屏幕上,供乘坐这辆卡车的观众观看。
这部戏最主要的演员,便是田师傅、李师傅这两位普通的卡车司机。
在卡车的驾驶室右上方装有一个摄像头,两位司机的一举一动,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都通过屏幕呈现到观众面前。
司机们不仅介绍自己,谈论自己的妻子儿女,分享有趣的手机短信,还随意地讲述
他们多年司机生涯中的小事:“我开车不喜欢抽烟,但我比较喜欢吃零食。
”还有自制的顺口溜:“天地之间,司机最雷,东奔西跑,不言疲惫,身在其中,方知其味……”
生活就是一场戏
的确,生活就是一场戏,除了田师傅这样的,还有很多观众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演员。
舞蹈家小柯曾经和6位来自苏格兰的舞蹈家一起,在英国馆前表演了经典现代舞作品《人类动物》。
表演者被关在玻璃柜子里,模仿笼中动物的各种行为,以此来诠释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内心深处的动物本性。
在表演中,舞蹈家模仿从笼中跑出的动物,来到观众中,观众的各色表情、反应和动作,都成为了舞剧的一部分。
“以前表演我们和台下的观众也会有些交流,但世博会的观众层次更加复杂,他们主动或被动的配合反应更出乎意料。
”小柯说。
德国馆的一位艺术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愿意用“人人都是艺术家”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普通人在参与中体会艺术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旁观者,这也正是世博会的奇妙之处。
哪些东西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又有哪些人可以被称之为艺术家?相信这样的问题并不会对我们构成时刻存在的困扰,却的确存在着认真思考的必要。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再到后现代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对艺术家的认知比从前更宽泛也更艰难了。
吴鸿在一篇谈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前卫艺术状态的文章中,曾经指出在脱离了“体制”的命名之后,“圈子”的认可成为一个人成为“艺术家”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圈子”就像空气,“感觉得到,但看不到”。
艺术经纪人、画廊、艺术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之间的“共谋”取代了“体制”的认可,对一个人能否被称为“艺术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艺术家茶座》所要做的,其实也是为“艺术家”画出一个圈,只是画出这圈的依据不是利益的共谋,亦不是理论的界定,而是飘荡着的缕缕茶香,更多了几分宽容与真切,少却几分高不可攀的凌厉之气。
既是“茶座”,便是有缘人皆可闲来一坐,彼此的立场、观点有所分歧倒成了题中之意。
鲍伊斯曾说:“人人都是艺术家。
”朱青生则说,“没有人是艺术家,也没有人不是艺术家”。
这样一种说法并不是全然抹杀了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也不是一种乌托邦的艺术社会理想,而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家的素质,或许艺术家并不应该成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职业,反倒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你艺术地对待生活时,你就是艺术家了。
具体是做什么的,而是一种生活姿势。
于是在茶香的氤氲中,我们看到了来此一坐的“茶客”风采:本书的执行主编杭间先生在《卷首语》中指出:“今日世界艺术格局中的主流——后现代艺术的实践以不拘形式传达观念著称,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通常意义上的经典艺术,已成为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何况它与其他人文学科互融,已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而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需要这些思想营养的。
”尽管对于实现这样一种努力所面临的困难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是从这本书中文章的选择与编排上还是不难看出编者的意图。
首先就是直面正在发生着的艺术现象:“现场记录”的设置把当代艺术的现状以最直接的形式
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
著名策展人冯博一拿出的是其“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的策划笔记,对于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寻求自我的准确定位做了很诚恳的发言,现实与历史,内部与外界,一种可贵的对话终于成为了可能。
而吴琦的《放人归山》更是可圈可点,人类一次又一次地登上珠峰,为的究竟是什么呢?一次纪念也是一次怀想,作为中央电视台纪念人类首次登顶珠峰50周年大型电视节目《2003,站在第三极》的前方导演和总摄像,吴琦记录下来的不只是一次登山的经历,更铭刻下了登山者的情思。
生命在一种趋于极致的环境里终于坦现出其原本被掩盖被漠视的真意。
其二便是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重新界定。
艺术其实从来都不是在我们的生活之外,而是浸透在生活的肌理之中。
有了这份艺术的感悟,生活才不再芜杂繁复,透现出单纯、诗意、明净的一面。
有人曾经用“飘逝的浪漫”描述雷子人的画,的确,作为一位偏于感性实践的画家,雷子人的画作里每每透露出对童年田园生活的怀念,那一幅幅似梦似幻的画境让我们跟着他直指心灵的文字晤对了已经消逝的山庄生活。
《再见山庄》的伤感在与王九楼对雷子人进行读解的《天道无亲亲者近》一文两相对照中又有了另外的况味。
山庄固然是美好的,却只能存在于怀念中了。
现实的都市生活无法拒绝物质的羁押,人世的纷争,正是藉艺术的空灵,雷子人才能“以艺术之逍遥”看世俗人生?那一张张模糊不清的脸庞却有着让我们这样亲切和熟悉的表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瓦刻艺术家可以被称之为“素人”艺术家,瓦刻对于他不是生存的手段,生活的凭恃,而是寻找自我精神家园的一种探险。
正是通过在饱经历史风霜的砖瓦上刻画,他实现了现代人与历史的一次对话。
再者,艺术形式上有更宽阔的囊括。
无论是拉萨藏族的民间金属工匠,还是把东巴文字融会其中的现代设计,乃至从商业景观入手探讨城市秩序,都是《艺术家茶座》的内容,而对影像、设计的关注无疑则体现了艺术观念在当代社会的发展。
最后一点,也许是《艺术家茶座》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把艺术家的思考放在了很重要的一个位置。
思想的质地使艺术看上去不再那样飘渺,而更多了几分与时代、社会的联系。
艺术家的“自语”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著名设计家靳埭强把他对人生、对艺术的理解概括为“有心有梦有情”,著名广告人张小平则以平实的语言破除了所谓“大师”的迷瘅,“为匠正名”,摄影评论家顾铮在《摄影于我》一文中透露出的又分明是对摄影艺术的不尽感激。
“反思”是另外不可忽视的一面,尚刚的《解衣般礴》是对古代画论的重新阐释,陈履生的《从一个老美协干部的去世谈美协》对现行体制进了深入的思考,大舰的《器用设计——中国艺术设计史漫笔》则宕开笔墨,言明了那些日渐被我们忽视的古代设计在现时的意义。
思考并不见得一定是沉重的,纵然是轻松的谈话,往往也可以抵达深刻敏感的细微之处。
专事于做艺术家访谈的金小凤带领我们一起领略了刘索拉“边走边唱”的人生,艺术生涯,嬉笑怒骂,鲜活地呈现于纸上,快乐和辛酸,喧闹与沉静,一起构成了生命的底色。
是开始,不是结束。
在《卷首语》中,杭间先生谦逊地说:“先把第一辑编出来。
听听大家的意见,我们再努力去改进,以求完善。
”也许这样的态度更契合“茶座”的风范?我们有理由认为《艺术家茶座》的出版是一种关于艺术的话语方式的确立,它如此低调温婉,但它努力做着的却是影响我们对于艺术、艺术家的观念。
参考文献:《解放日报》作者:尤莼洁孔令君
《艺术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
《中华读书报》作者:黄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