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解
设备危险源辨识
长时间不放空
管道爆裂
车间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
6
7
42
4
否
92
空压机
安全阀失灵
罐体爆炸
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0
6
1
30
3
否
93
空压机
放空管断裂
伤人
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6
6
6
200
2
否
94
空压机
安全阀、调节间失灵
爆炸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
6
7
42
4
否
95
真空泵
无防护罩
人身伤害
L
E
C
D
55
移动电葫芦操作
吊具选用不合适
人身伤害
移动式电葫芦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
3
7
21
4
否
56
移动电葫芦操作
吊物没固定牢固
坠落伤人
移动式电葫芦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
3
7
21
4
否
57
移动电葫芦操作
斜拉
人身伤害
移动式电葫芦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1
3
7
21
4
否
58
固定式电葫芦
载人
摔伤
固定式电葫芦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3
1
摔伤
固定式电葫芦操作规程
异常
将来
3
1
15
45
4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试验室离心机事故的原因分析方法 试验室离心机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试验室离心机事故的原因分析方法试验室离心机常见问题解决方法离心设备是当今生命化学学科讨论中心不可少的紧要设备,如何保证仪器的安全运行并发挥其全部性能,是试验技术人员挂念的一个紧要问题。
近十几年来我国从国外进口了不少各种型号的高速和*速离心机,同时我国也生产了很多种型号的试验室离心机,促使我国生命科学讨论有了很大进展。
但由于技术培训工作不昭、仪器使用不当和没能定期维护以及其它原因,离心机事故偶有发生。
为了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和延长使用寿命,保证仪器安全运转,避开事故发生,本文就试验室离心机事故发生的有关原固进行分析,并讨论试验室离心机的维护要点。
一、试验室离心机事故的原因分析按传统理论,离心机故障是转子过量不平衡引起的,而样品的称量误差、离心过程中离心样品液的外溢和转子腐蚀等是造成转子不平衡的紧要因素。
分析国内发生的事故,原因紧要有以下几种:1.离心管平衡时,由于天平长期使用而又未能校对,对称放置的离心管不平衡*过了0.1~ 1g。
2.离心管在装样时,因样品液束装满或离心管帽没有拧紧密封,在离心过程中离心腔内的高真空状态造成离心管抽扁、分裂和样品液外溢,造成转子不平衡而发生轴弯曲或断轴事故。
3.由于原样品的比重不等于配平液的比重,转子动平衡失调而发生事故。
4.使用水平转子时,不细心将吊桶的序号与水平转子主体的序号装错,影响转子的动平衡。
5.铝合金离心管帽与不锈钢离心管帽混用(两者比重不同)而发生事故。
6.离心管帽内橡胶密封环和转子盖橡胶密封环使用不当和消毒不当,如长期使用内部断裂和固高温消毒(使用干燥箱烘烤)等处理而老化龟裂、失去密封作用等,使样品在高速运转时外溢,从而使转子在不平衡状态下运行。
7.对予各种材料的离心管,使用前没能很好地了解厂家要求的离心管使用范围和消毒方法,接受化学溶剂和不适当的消毒液处理,造成离心管在运行中溶胀、分裂而发生事故。
8.由予工作中马虎大意,转子盖没有拧紧或是将转子盖和转子柄互换,造成螺扣不吻合,当开机运行时,转子盖抛出而发生严重的断轴事故。
离心机的危险及对策(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854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订: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离心机的危险及对策(正式版)离心机的危险及对策(正式版)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高效分离机械--离心机在化肥、化工、炼油、制药、食品和国防等工业中应用相当广泛。
由于离心机所处理的物料种类繁多,而且许多是易燃易爆的,这就易引起燃烧爆炸事故的发生。
又因其转速极高,如操作不慎或违章作业,与转动着的离心机转鼓内的物料接触,将造成手指、手臂截断事故。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转鼓破裂、转鼓位移、人孔盖板飞出等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
离心机常见的事故有燃烧爆炸、操作失误、机械伤人、腐蚀致使转鼓破裂和异常振动等,其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如下。
1燃烧爆炸事故及预防措施离心机发生燃烧爆炸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
而物料的温度对燃烧爆炸有重要影响。
1.1事故原因1.1.1在刮刀式离心机处理物料的温度低于其闪点或非刮刀式离心机处理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其闪点的情况下,发生燃烧爆炸的可能性较大。
1.1.2当刮刀式离心机处理的物料温度等于或高于其闪点时,发生燃烧爆炸的可能性极大。
离心机燃爆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
1321 引言离心机作为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制糖等工业企业。
近年来各地都曾发生由于其高速分离易燃易爆的物料,引发爆燃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实例。
因此,为了安全生产,有必要对离心机燃爆原因及安全防范问题进行探讨。
2 事故概况2008年3月5日中午,某制药企业发生一起离心机爆燃事故,造成1人死亡,火灾引燃了周边的成品、原料,进而引发大火导致设备厂房全部被毁。
该企业卡马西平回收车间离心分离岗位主要是进行离心甩干甲苯完成精制卡马西平的操作,主要工序步骤:先进行氮气保护,再向离心机内通入料液,最后开启离心机进行分离作业。
操作工在未开启氮气保护的情况下,直接向离心机内通入料液进行分离作业,导致离心机房发生爆炸,引发大火。
据分析,事故原因为甲苯直接进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大量挥发,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料液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内大量积聚静电产生火花,点燃爆炸性混合气体引发事故。
3 事故原因分析就上述事故而言,燃烧形成的三要素(可燃物:卡马西平料液中的溶剂甲苯,氧化剂:空气中的氧气,点火源:由分离料液高速运转自身积聚的静电产生火花。
)具备,在有限空间内可燃混合气体剧烈燃烧,满足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形成了燃爆。
4 离心机防爆的安全技术措施4.1 源头控制4.1.1 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离心含有易燃易爆物料的料液时,应确保离心机的密闭防爆,必要时设置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在线氧浓度检测系统、紧急连锁切断装置。
当离心机进液时,对浮液和洗液都必须以氮气保护,防止空气在进液结束时或随液体的旋涡雾沫一起进入离心机。
要求选用常闭式电磁阀,以保证氮气管线阀门在停电或事故状态时段始终处于开启状态,氮气吹扫工作能正常进行,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提高整体安全性避免事故。
4.1.2 消除、控制引火源引起工业生产中火灾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等。
在选型时针对离心机的配置提出更精确的防爆电机、按钮、电磁阀、开关等配件配置,按实际工艺、作业环境等保证车间的整体防爆性,作业场所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进行设计施工。
化学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知识分享
化学实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果登记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8 年研发中心不可接受危害因素及其控制计划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2011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排查辨识清单
附件1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车间/班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查人员:负责人:年月日注:1、《危险(有害)因素排查辨识清单》是开展安全风险管控的基础工作,企业、车间、班组应认真做好排查辨识和填写工作;2、风险点(单元)名称是指企业生产完成一个工艺操作过程的设备、管控仪表等组合体存在安全风险的单元;3、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人、物的、环境和管理的因素;4、易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车间)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岗位动态安全风险告知卡附件4风险分级及管控原则(一)基本原则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4级:A级:重大风险/红色风险,评估属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由公司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B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评估属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由公司安环部和生产部等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C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评估属中度危险;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安环部负责监督落实。
D级:低风险/蓝色风险,评估属轻度危险和可容许的危险;应由所在的班组负责管控,车间负责监督落实。
(二)升级管控1.涉及下列情形的B级、C级风险,应直接确定为A级:(1)构成危险化学品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本公司不涉及)(2)涉及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主要装置;(本公司不涉及)(3)危险化学品长输管道;(本公司不涉及)(4)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
2.涉及下列情形的C级风险,应直接确定为B级:(1)构成危险化学品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和设施;(本公司不涉及)(2)涉及剧毒化学品的场所和设施;(本公司不涉及)(3)化工企业开停车作业或者非正常工况操作;(4)同一作业单元内现场作业人员3人以上的。
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
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识别和评估机械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详细评估危险因素,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和伤害事件的发生。
2. 危险因素识别2.1 机械设备对机械车间的机械设备进行分析,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如旧化设备、缺乏安全保护装置、容易发生故障等。
2.2 作业环境评估机械车间的作业环境,考虑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噪音、振动、有害化学物质、高温环境等。
确保作业环境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避免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3 人为因素分析机械车间中的人为因素,包括工人的行为、培训水平、安全意识等。
识别潜在的不安全操作行为和行为惯,采取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措施,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3. 风险评估3.1 风险辨识基于危险因素的识别结果,对每个危险因素评估其潜在风险。
根据可能性和严重性分级,确定高风险和低风险因素,以便优先处理高风险因素。
3.2 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控制措施和责任分工。
3.3 监测和审查建立监测和审查机制,定期检查机械车间的危险因素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监测结果对控制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4. 结论机械车间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估记录是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工作。
通过识别危险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我们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 注:本文档旨在提供指导和建议,并不涉及具体法律问题。
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时,请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及防范及机械设施危险源辨识表
机械设备的危害因素及防范一、机械危害1.静止的危险设备处于静止状态时存在的危险即当人接触或与静止设备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的危险。
包括:(1)切削刀具的刀刃。
(2)机械设备突出的较长的部分,例如设备表面上的螺栓、吊钩、手柄等。
(3)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和粗糙表面,例如未打磨的毛刺、锐角、翘起的铭牌等。
(4)引起滑跌的工作平台,尤其是平台有水或油时更为危险。
此危险主要存在于修磨线,例如:油雾收集平台、楼梯,保驾人员曾经在此楼梯摔下过。
(5)地面临时的摆放物。
例如:平整机打摆架好的钢丝绳、钢板、辐架等。
2.直线运动的危险指作直线运动的机械所引起的危险,又可分接近式的危险和经过式的危险。
(1)接近式的危险:这种机械进行往复的直线运动,当人处在机械直线运动的正前方而未及时躲让时将受到运动机械的撞击或挤压。
此危险主要存在钢卷小车移卷的过程。
(2)经过式的危险指人体经过运动的部件引起的危险。
包括:作直线运动的凸起部分,如运动时的金属接头。
作直线运动的刃物,例如分切剪。
3.机械旋转运动的危险指人体或衣服被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
(1)卷进单独旋转运动机械部件中的危险,如主轴、卡盘、进给丝杠等单独旋转的机械部件(2)卷进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危险,如朝相反方向旋转的两个轧辐之间,相互啮合的齿轮。
(3)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固定构件间的危险,如砂轮与砂轮支架之间,有辐条的手轮与机身之间。
(4)卷进旋转机械部件与直线运动部件间的危险,如皮带与皮带轮、链条与链轮、齿条与齿轮、滑轮与绳索间、卷场机绞筒与绞盘等。
(5)旋转运动件上凸出物的打击、如皮带上的金属皮带扣、转轴上的键、定位螺丝、联轴器螺丝等。
(6)孔洞部分有些旋转零部件,由于有孔洞部分而具有更大的危险性。
如风扇、叶片,带幅条的滑轮、齿轮和飞轮等。
(7)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引起的复合运动,如凸轮传动机构、连杆和曲轴。
在精整区域存在机械旋转的部位较多,而且危险性较高,例如:a.生产线上的辐子b.圆盘剪及隔离环c.各种联轴器d.修磨机、废边卷取机、机械对中、压根等由皮带、链条传动的部位等都存在以上危险。
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
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危险源辨识一、引言毒理学是研究毒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旨在探讨毒物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效应以及诱发疾病的机理。
毒理学生物实验室是开展毒理学研究的核心场所,然而该实验室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危险源。
本文将对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针对这些危险源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以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
二、化学危险源1. 毒性化学物品生物实验室常使用各类毒性化学物品进行研究,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毒性酸碱等。
这些物质具有剧毒性,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室服、手套、安全镜等,并确保实验室通风良好,及时处理废弃物。
2. 可燃物品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材料如溶剂、酒精等易燃物质,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为了防范此类危险,应将易燃物品存放在专用的存放柜中,严禁在实验室内存放大量易燃物品,合理使用并妥善存储,切勿擅自调和或存放不符合要求的化学物质。
3. 毒性气体实验室内可能产生各种有毒气体,例如氢气、氨气等。
这些气体若泄漏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
为此,应建立严格的气体管理制度,确保气体的安全储存和使用,并在实验室内设置气体泄漏检测装置和疏散通道。
三、生物危险源1. 病原微生物高校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常进行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而这些微生物具有传染性和致病性。
为了预防实验人员感染,应加强实验室内的个人卫生和消毒措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立规范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设备。
2. 生物废弃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物废弃物如细胞培养物、动物组织等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必须妥善处理。
应建立严格的生物废弃物处理制度,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四、辐射危险源1. 放射性物质毒理学生物实验室中可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研究,而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危害。
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应建立放射性物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和监测,设置防护屏蔽装置,并对实验人员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培训。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
2019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复习备考资料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事故分类知识点详解(淘者 2019.6.5)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事故分类、判断是每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必考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系统性的对这方面知识点进行学习,考生往往在考试时不知所措,胡乱回答一通。
本文特意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理清思路,方便记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安全事故类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应不同的国家标准,二者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都应用很广,但很容易给人造成混淆。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中包括了事故分类,是以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下面把这两个概念分开讲述一下:一、危险有害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与之相对应的运用最广的一个标准是: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这也是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一种指导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还有许多种,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辅导教材《安全生产管理( 2011 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第121-123页上的介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按照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 )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4类(共15种):1.人的因素(代码:1):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1)(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12)。
2.物的因素(代码:2):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1)(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2)(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23)3.环境因素(代码:3):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实验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禁止无关人员触碰设备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异丙醇)使用
易燃、接触对人体有损害
火灾、中毒
1.保持通风橱正常运行
2.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和口罩
3.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使用合格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5.使用现场气瓶立放时有可靠防倾倒措施
6.定期检测,气瓶安全附件齐全完好,安装牢固,瓶体、瓶嘴无损伤、变形,压力表在校验有效期内
7.气瓶不应曝晒,远离热源
MPCVD设备作业
设备有较高的电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设备工作时,外壁温度较高,可能会对人体烫伤风险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具
注塑机作业
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到位、高温、粉尘、噪声、振动
灼烫、触电、机械伤害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佩戴防护用具
50L反应釜作业
高温、各种有机溶剂(乙醇、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苯等)
灼烫、爆炸、触电、中毒
1.保持通风橱正常运行
2.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和防毒面具
3.严禁明火
3.严禁明火
硫酸使用
强腐蚀性,遇水发生飞溅,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
化学灼伤、爆炸
1.保持通风橱正常运行
2.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防毒面具和防护眼镜
乙醇使用
高度易燃
中毒、火灾、爆炸
1.保持通风橱正常运行
2.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和口罩
3.严禁明火
甲醛使用
对人体有强烈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1.保持通风橱正常运行
2.做好个人防护,戴好手套和防毒面具
3.严禁明火
离心机风险评估
质量风险编号:评估项目:管式离心机风险评估评估车间/部门:管式离心机风险评估小组成员组长:部门姓名职务起草人起草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管式离心机风险评估一、目的1、为降低和控制管式离心机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建立有效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2、为设计单位提供风险分析参考,以便设计单位采取适当设计措施以规避或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更好地设计出符合生产工艺和GMP要求的管式离心机,减少可能的设计缺陷。
3、为管式离心机的验证确认活动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4、为管式离心机日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二、适用范围:管式离心机的设计,安装,使用,验证过程。
三、设备概况:管式离心机为辽阳晟峰设备有限公司制造,用于对口服液中药制剂配液后的离心,提高药液的澄清度。
四、定义:1.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综合体。
2.风险管理:即系统性的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3.风险分析:即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危险进行识别、评价。
4.风险控制:即制定减小风险的计划和对风险减少计划的执行,及执行后结果的评价。
五、风险识别内容1、风险评估风险由两方面因素构成,风险评估是基于对危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以及可控测度三方面考虑而得出的综合结论。
1.1风险产生的后果即危害的严重程度(S)第1级:可忽略第2级:微小第3级:中等第4级:严重第5级:毁灭性1.2风险发生的概率(P)第1级:稀少第2级:不太可能发生第3级:可能发生第4级:很可能发生第5级:经常发生1.3风险发生时的可预知性(D)第1级:不可能预知第2级:不太可能预知第3级:可能预知第4级:很可能预知第5级:完全可预知2.风险识别项目风险源风险详述风险可能导致的结果风险严重程度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可预知性1 和药液直接接触的材质材质不符合标准使药品生产受到污染 5 1 12 药液管路、转鼓长期使用或长时间放置后染菌或消毒不彻底药液变质 5 2 2 清洗不彻底、清洗剂残留不同批或品种之间混淆 5 2 23 人员人员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到位导致错误操作使药品生产受到污染4 25 人员疲劳导致误操作 4 2 5六、风险控制规程:1.降低风险的计划1.1在实施的准备阶段,对所有相关的文件均进行一次核查,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1.2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以确保全部验证过程能按文件规定执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离心机采用非防爆电机、开关等,操作时电器会产生火花; (7)放料时误将扳手、卡子等金属物质加入离心机中,运转时会与转鼓 等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8)采用滤布过滤液体,若滤布安装不当,运转时滤布与离心机外壳摩 擦会产生高热、火花; (9)放料离心过程中,离心机高速运转与放入离心机的易燃溶剂摩擦会 产生静电火花; (10)超速运行引起转鼓爆炸,转鼓的转速一般都很高,如超速(超过 最大安全转速)而使其应力超过转鼓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将引起转鼓 爆炸; (11)操作人员在岗位上吸烟、打电话、穿非防静电工作服、鞋等均可 能产生火花导致离心机发生爆炸事故。
后处理设备,主要用于脱水、 浓缩、澄清、净化及固体颗粒
分等级工艺过程。
2、工作原理及分类:采用离心机进行的分离过程,根据其操作原理可分为离心过滤、 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三种: 2.1离心过滤过程:转鼓壁上有许多小孔,壁内有过滤网(滤布),悬浮液在转鼓内 旋转,靠离心力把液相甩出筛网,而固相颗粒被筛 网截留,形成滤饼,从而实现 固、液分离。 适应范围:固相含量高,固体颗粒较大的悬浮液(d >10μm)。 2.2离心沉降过程:转鼓上无孔,也无滤网。悬浮液随转鼓高速旋转,因固、液两相 的比重不同,则产生不同的离心惯性力,离心力大的固相颗粒沉积在转鼓内壁上, 液相则沉降在里层,然后分别从不同的出口排出,达到分离的目的。沉降式离心 机一般转速较高:n=7000~8000rpm 适应范围:固相含量较少,固体颗粒较小(d < 10 μm )。 常见机型:螺旋卸料式。 2.3离心分离:转鼓不开孔,依据液-液两相的密度差,在高速离心力场下,使液液分 层,重相在外层,轻相在内层,然后分别排出,达到分离目的。 适应范围:乳浊液分离,含微量固体颗粒的乳浊液(d<5 μm ) 常见机型:管式分离机,室式分离机,碟式分离机。 用途:油料,油漆,制药,化工等。如:油水分离,蛋白质,青霉素,香精油等 分离。
工作原理:乳浊液 由底部进入转鼓 内,在高速离心 力作用下将两种 液体分离。重相 液体在外层,轻 相液体在里层。 重相液体经转鼓 上喷口卸出,轻 相液体经分离头 中心到流道排出。
3.7碟式分离机 功能: 分离两种密度不同的乳浊液; 液—液—固相的乳浊液;含少量 细颗粒的悬浮液。 优点:分离效率高,产量高,自动化 程度高。 主要结构:转鼓,锥形蝶片,主轴, 隔板,轴承,增速机构,机座,电机 等。 工作原理: 转鼓全速旋转,乳浊液从中间进入 蝶片之间,在离心惯性力作用下, 各液相按密度不同而分离,重液 相沿蝶片间隙向外移动,从隔板 外部溢流孔排出。轻液相在内层, 从隔板内部溢流孔排出。固相颗 粒沉降在转鼓内壁,经人工排渣 或喷嘴、活塞排渣。
离心机危险有害
CONTENTS 一、 离心机基础知识 二、 离心机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三、 离心机事故案例及分析
第一章
离心机基础知识
1、离心机定义:利用离心力作 为推动力来实现固液、液液混 合物的分离或浓缩的机器称为 “离心机”。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离心机属
3.6管式分离机 特点:转速高达 15000 r/min(为高速型分离机)。分离两相密度大于10 的乳浊液;也可分离固相颗粒d=0.01~1.0μm 或 固相浓度小于1%的悬 浮液。 结构:管状转鼓,转鼓内径为 105mm ,转鼓长 730mm ,挠性主轴,上 下轴承室,机壳,机座,制动装置等。
第二章
离心机的危险有害
因素辨识
1、火灾爆炸事故 若离心的物料中含有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操作不当或设备故 障等产生高热、火花、明火等,又未采取氮封等有效防止火灾爆炸的 措施,可引起离心机内可燃物料燃烧爆炸。产生高热、火花、明火的 原因主要有: (1)离心机因物料分布不均匀,转鼓负荷过重,偏心运转,致使转鼓与 机壳摩擦会产生火花; (2)离心机下料管紧固螺丝松动,与推料器、刮刀、转鼓等相碰撞会产 生火花; (3)采用非防静电皮带传动,易产生静电火花; (4)离心机装料太多,负荷过重,可能会会导致电机过热起火、电力线 路起火; (5)离心机装料太多,负荷过重,可能会导致皮带轮打滑摩擦过热;
3.5沉降式离心机 适应范围:固相含量较少固体颗粒较小(d < 10 μm )。 常见机型:螺旋卸料式。 工作特点:连续加料、分离、卸料,全速运转,转速较高 n=7000~8000rpm。 工作原理:悬浮液由中心进入,在离心力作用下,转鼓内形成一个环行液 池,重相颗粒沉降到转鼓内表面,形成沉渣,由螺旋叶片推到转鼓小端 排除。转鼓大端盖上有圆形排列的溢流孔,澄清液从溢流孔排出。 结构:转鼓,螺旋输送器,变速器,进料管,带轮,外壳,过载保护装置, 液位调节装置等。 转鼓转速为 n b——由电机直接带动,转鼓上只有卸料口。 螺旋输送器转速 n S——由转鼓驱动行星差速器带动,转向与转鼓相同。 n S >n b 为正差转速(一般机型) n S <n b 为负差转速。
3、离心机结构 3.1三足式过滤离心机 结构:转鼓、滤网、主轴、轴承、底盘、外壳、三根支柱、皮带传动、 电机等。 适应范围:固相含量高,固体颗粒较大的悬浮液(d >10μm)。 工作顺序:启动、加料、过滤、洗涤、甩干、停车、卸料。周期性、间 歇操作。
3.2上悬式离心机 结构: 转鼓固定在细长轴下端,轴上端有轴承悬 挂机构与电机相联,轴带动转鼓旋转。 工作循环:加料、旋转分离、洗涤、脱水、 卸料、冲洗滤网等。 工作特点:低速上部加料,全速分离、洗涤、 脱水,低速下部卸料。转速连续,但周期 性变化。 优点:① 对物料适应性强,适应不同浓度的 悬浮液。 ② 加料、卸料不停机,连续运转,相 对效率高。 ③ 结构相对简单。 缺点:①加料、卸料时要减速,运转具有周期 性。 ②主轴较长,易产生挠曲变形。
3.3卧式刮刀卸料离心机 工作循环:在高速运转 下加料、过滤、洗涤、 分离、卸料。 工作特点:高速连续运 转,间歇加料和卸料。 可处理粗、中、细颗 粒的悬浮液。 结构:转鼓,滤网,加 料管,刮刀机构,卸 料槽,外壳,主轴, 机体,电机。
3.4卧式活塞卸料离心机 工作循环:在全速下连续加料、 分离、洗涤、甩干,活塞连 续推卸料。 工作特点:匀速连续运转,自 动连续加料,液压脉动活塞 卸料,可实现无人职守,自 动操作。 结构:转鼓,筛网,推料盘, 布料斗,空心轴,推杆,复 合油缸,机壳,机座,液压 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