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日常所接触的物质和环境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多元化。
然而,在这些看起来平凡无奇的物质和环境之中,却可能隐藏着危险和有害因素。
因此,了解和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对于保障个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对人体或环境具有威胁或伤害性的某种物质或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高温、高压等因素•工作环境中的噪声、辐射、灰尘、有害气体等因素•日常生活中的致癌物、重金属、塑化剂、农药、污染物等因素由于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来源极为复杂多样,因此,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需要具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方法借助科学分析科学分析是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物质或环境中有害成分的定量或半定量的测量,可以大大提高辨识的准确性。
例如,可通过化学分析方法对某种化学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程度。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那些难以通过科学分析来确定有害成分的物质或环境,在实际工作经验的指导下也可以进行辨识。
例如,对于某些有害气体的气味或某种有毒物质的颜色和形状,较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往往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较为准确地进行识别。
借助专业机构对于某些较为复杂和专业的物质或环境,也可通过向专业机构咨询来获取相关的辨识和应对方法。
例如,通过向有关部门咨询,可以了解某些饮食、生活、工作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的应对方法除了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之外,应对其威胁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不同的危险有害因素,应对方法也有所不同:化学品的防护化学品的防护是保障工作人员健康和企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储存、管理和使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品对周围环境和工作人员的威胁。
例如,应在易燃易爆物质附近设置消防器材,并配备防护装备等。
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环境的改善既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1. 1 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一、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发生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造成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扩散的结果。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危险、危害因素产生1. 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危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工的能力。
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2)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主要的危险、危害因素。
2. 失控在生产中,人们通过工艺和工艺装备使能量、物质(包括有害物质)按人们的意愿在系统中流动、转换,进行生产。
同时又必须结束和控制这些能量及有害物质,消除、减少产生不良后果的条件,使之不能发生危险、危害后果。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工艺设备和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设备本身是否满足工艺的要求(标准设备、特种设备生产、制造、安装等是否具有相应资质);2)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附件或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液压计、液位计、阻火器、防爆膜);3)是否具备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超限、异常、故障报警);4)是否具备紧急停车装置;5)是否具备检修时不能自动投入、不能自动反向运转的安全装置。
2.专业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1)化工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是否有足够的强度;(2)密封是否安全可靠;(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配套;(4)适用性是否强。
2)电气设备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是否属于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是否属于粉尘、潮湿或腐蚀环境,在这些环境工作时,对电气设备的相应要求是否满足;(2)电气设备是否具备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特别是防爆电气的防爆等级;(3)电气设备是否为国家颁布的淘汰产品;(4)用电负荷等级对电力装置的要求;(5)电气火花引燃源的情况;(6)触电保护、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绝缘、电气隔离、屏护、电气安全距离等是否可靠;(7)是否根据作业环境和条件选择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值是否符合规定;(8)防静电、防雷击等电气连接措施是否可靠;(9)管理制度方面的完善制度;(10)事故状态下的照明、消防、疏散用电及应急措施用电的可靠性;(11)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如不间断电源等。
3)锅炉与压力容器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锅炉与压力容器内具有一定温度的带压工作介质是否失效;(2)承压元件是否失效;(3)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失效。
3.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1)生产性粉尘危险有害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辨识:(1)根据工艺、设备、物料、操作条件,分析可能产生的粉尘种类和部位;(2)用已经投产的同类生产厂、作业岗位的检测数据或模拟实验测试数据进行类比辨识;(3)分析粉尘产生的原因,粉尘扩散传播的途径、作业时间、粉尘特性,确定其危害方式和危害范围;(4)分析是否具备形成爆炸性粉尘及爆炸的条件。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及主要内容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一)直观经验分析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开发系统。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二)总平面布置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和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储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三)道路运输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人流、物流、平面交叉运输和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四)建(构)筑物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从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五)生产工艺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2.对照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识别3.根据典型的单元过程(单元操作)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六)主要设备装置对于工艺设备可从高温、低温、高压、腐蚀、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等方面进行识别。
对机械设备可从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等方面进行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工作和生活中,危险和有害因素无处不在,任何一个行业和职业都会有自己特有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在我们认识和辨识这些危险、有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
定义危险物质是指具有或者可能对人类、动植物、环境等造成危害的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放射性物质等,通常包括有毒、易燃易爆、腐蚀、放射性等性质的物质。
有害因素是指在工作和生产过程中对人的身体健康或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方面。
危险因素的辨识标准化学品化学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危险物质。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包括酸、碱、重金属、氧化剂、爆炸品、燃烧品等。
辨识化学品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标志:通过观察包装上的安全标志,辨识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和防范措施;2.包装性质:观察包装物质的外观和封装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泄露、损坏等情况;3.包装说明书:在使用化学品时需要认真阅读包装说明书,并了解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震动、电磁辐射、温度等。
辨识物理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通过使用安全设备对物理因素进行测量,了解其大小和程度;2.控制:通过隔离、降低、屏蔽等控制措施,避免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3.防护:通过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和有毒动物、植物等。
辨识生物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通过观察生物的体表特征、行为、产物等,了解是否具有危害性;2.鉴定:通过专业的检测技术,鉴定生物是否有毒、致病等特性;3.防护:通过个人卫生、疫苗、隔离等措施,预防生物因素的危害。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人际关系等。
辨识心理因素是否危险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卷调查:通过工作场所的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在心理方面的感受和压力;2.观察:观察员工的工作状态和表现,了解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是否适宜;3.咨询: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了解如何调节情绪、缓解压力。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损伤或其它健康相关的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环境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电磁场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较隐蔽,但长期暴露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化学环境因素:如污染物、有害气体、化学品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3.生物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它们存在于空气中、食物、水源、土壤等环境中,长期接触可能引发人体感染、疾病等。
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对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节奏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
2.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如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监测,查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根据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等。
4.对有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超标情况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如何防范危险有害因素?防范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权利和义务、安全目标和标准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墙、消防设备等,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药品、卫生设施等,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培训教育。
强化管理和监督对职工进行岗前、在岗和离岗三类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职业性病、工伤和事故的发生。
加强环保和污染治理加强环保工作,严禁不合法的污染行为,减少污染的产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危险有害因素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进行辨识与分析。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与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因素,如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害;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可能引发中暑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固体或尘埃。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
例如,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泄露,可能导致化学烧伤、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与生物体相关的因素,如微生物、有害生物、毒素和过敏原等。
例如,在医院或实验室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可能传播疾病。
一些工作场所也可能存在虫子或昆虫,咬伤或叮咬工作人员,引起不适或传播疾病。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通常与人员行为、管理和操作相关。
这些因素包括不恰当的工作方法、缺乏培训、劳动强度过大、缺乏休息和疲劳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错、失误或疏忽,造成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在辨识和分析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环境评估、作业风险评估、树状图、事故和事件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全面了解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降低风险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完成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工作人员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正确辨识和分析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风险,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1概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对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项目的物料、生产装置,工艺过程与公用工程中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在失控时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的性质、类别、条件与可能的后果进行分析。
危险因素分析的目的是对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性进行辨识,并根据其危险等级确定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的对策措施。
有害因素分析的目的是找出其在生产中对作业人员可能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其等级,从而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防护措施的要求。
通过贯彻实施,防止生产职业危害,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2主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本项目人工造雪使用介质为水,无其他危险、有害物料使用。
3.3工艺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参照同类企业情况,对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原因分析如下:3.3.1火灾、爆炸本项目火灾、爆炸隐患主要由电气火灾引起。
电气火灾主要指电线短路产生火花落在易燃物上引起的火灾或电气设备使用不当引起的火灾。
引发电气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短路、过负荷、接触不良、漏电、灯具和电热器具引燃可燃物等。
主要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由于雷击、操作过电压等因素使正常运行条件遭到破坏,发热量增加,温度升高,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引起火灾爆炸事故运行中的变压器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线圈绝缘老化当变压器长期过载,会引起线圈发热,使绝缘逐渐老化,造成匝间短路、相间短路或对地短路,引起变压器燃烧爆炸。
因此,变压器在安装运行前,应进行绝缘强度的测试,运行过程中不允许过载。
2)油质不佳,油量过少变压器绝缘油在储存、运输或运行维护中不慎而使水分、杂质或其他油污等混入油中后,会使绝缘强度大幅度降低。
当其绝缘强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短路。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4.1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因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灼烫、容器爆炸等突发事故是本公司可能发生的伤害事故。
4.1.1火灾危险、有害因素本公司生产上使用的可燃性物质,在生产过程,如管理不善,违规用火、乱丢烟头等将会引起火灾事故。
配电柜因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引发电器火灾,同时在电器检修过程中,违规操作,也会引起火灾事故。
4.1.2触电事故危险、有害因素电气设备运行时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自身缺陷、设计不当等技术因素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作业、违规操作引起的,常见的包括:(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非专业人员蛮干行为;(2)安装不善,设备维修不善,装设地线不验电;(3)线路检修时不设置或未按规定装设接地线;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选用元件型号不匹配或性能降低;(2)加工时与工件接触的危险在加工时,与加工的工件接触会产生伤害,机械一部分采用手工送料•,这是容易伤手的原因,当手推压木料送进时,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缺陷,手会不自觉与刃口接触,造成割伤甚至断指。
(3)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危险。
操作人员不熟悉机械的性能和安全操作技术,或不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加之机械设备未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极易造成事故。
(4)接触高速转动的刀具的危险机械的工作刀轴转速很高,一般可达达到2500~5000r∕min,因而转动惯性很大,难于制动。
操作者为了使其在电机停止后尽快停止,往往习惯性用手或木棒制动,常因不慎使手与转动的刀具接触,造成伤害。
4.1.4物体打击危险、有害因素(1)搬运、装卸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或物品堆垛过高不稳引起物体打击事故。
(2)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或配件未有效固定,落下易造成物体打击伤害事故。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就是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存在的部位、方式,以及发生作用的途径和变化规律。
它是安全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步骤,是划分评价单元,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的依据和原则。
如何做好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安全评价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同时提出个人的建议。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
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
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10)酒后或疲劳驾驶;(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存在的地点或部位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
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滑; 1)置;4)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哎呀,说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真的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我们平常的生活中,不管是工作还是玩耍,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像小妖精一样在一旁偷偷捣乱。
如果你想把这些“小妖精”拦在门外,就得知道怎么去识别它们。
今天就来聊聊这件事,保证让你听得开心又轻松。
1. 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简单来说,就是找出那些可能让我们受伤或者生病的东西。
就像是你在厨房里,不小心把手伸到火炉子旁边,结果被烫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危险有害因素。
辨识这些东西,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害,就像是在打怪升级一样,把那些潜在的“怪物”全都找出来,消灭它们,保护好自己。
1.1 识别危险的第一步:列清单好啦,首先你得列一个清单。
这就像是你整理房间的时候,先把要收拾的东西都列出来一样。
比如你在工地上工作,那就得列出所有可能导致伤害的东西:机器设备、工具、化学品等等。
记住,清单得细致,像是“扫地僧”那样,什么都别放过。
1.2 了解这些因素的特性有了清单之后,还得进一步了解这些危险的特性。
就像是你要打游戏,得先了解敌人的技能和弱点。
每一个危险因素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比如有些化学品可能会着火,有些可能会挥发出有毒气体。
了解这些特性,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被打爆”。
2. 分析危险的潜在影响识别了危险因素之后,下一步就是分析这些危险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这就像你在厨房里,不只是要知道火炉子是热的,还要知道如果不小心被烫到,会有什么后果。
比如,如果一个化学品泄漏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者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一步就像是在进行风险评估,看看这些“怪物”会有多厉害,会对你造成什么样的伤害。
2.1 风险评估的步骤做风险评估的时候,有几个步骤你需要记住。
首先,评估每个危险因素的“威胁等级”,就像是给敌人打分,看看谁最可怕。
其次,评估这些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就像是预测敌人的攻击频率。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 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安全无疑是最重要的。
你可别小看这“安全”二字,很多时候,它就像那穿梭在我们生活中的隐形守护者,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不受各种潜在危险的侵害。
谈到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这就像是给我们生活加了一个隐形的安全锁,确保我们不被那些看不见的风险给击中。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在这个危险有害因素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找到那些潜在的“敌人”,确保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
1.1 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或者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
这个“东西”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环境的,甚至是行为上的。
不管是什么,只要它能给我们带来麻烦,那就可以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
例如,化学品泄漏可能造成的中毒,或者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比如那没完没了的拖鞋,虽然它看起来不起眼,但不小心摔一跤也会让人哭笑不得。
1.2 辨识的方法和步骤要想准确识别这些危险有害因素,我们需要一点点耐心和细致。
首先,我们得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想象一下,这就像是给你的家做一次大扫除,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那些可能藏在角落里的小怪兽,比如不规范的电线、乱丢的化学品等等。
接着,我们需要评估这些因素的危险程度。
拿到危险分数后,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这些风险。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自己制定一份安全手册,让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安全。
2.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说到辨识,咱们还得了解一下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毕竟,不同的“敌人”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心理性四大类。
2.1 物理性因素首先是物理性因素。
比如说噪音、震动、辐射等。
这些就像生活中的小麻烦,虽然不像化学品那样直接影响健康,但长时间暴露在这些因素下,也会让人感觉到不适。
浅议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02
寄生虫
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寄生虫, 如蚊虫、跳蚤等,可能传播疾 病。
03
动物咬伤
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野生动物 或宠物等动物,可能攻击人类 并传播疾病。
04
植物毒素
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毒植物 或其毒素,可能导致人体中毒 。
心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标准
针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以保 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 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危险有害因素的有效辨识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
企业应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 因素进行定期辨识和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05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施步骤
明的目标,如识别潜在的危险源、评估风险等级、制定预防措施等。
界定辨识范围
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范围,包括时间、空间、人员、设备等方 面。
制定辨识计划和方案
制定辨识计划
根据辨识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辨识计划,包括辨识方法、人员分工、时间安 排等。
知度和参与度。
定期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活动,持续改进
制定辨识计划
开展辨识活动
按照计划定期开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活动,对辨识 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危险 有害因素辨识计划和方案,明确辨识的范围 、方法和步骤。
持续改进
根据辨识结果和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企业内 部管理制度和培训教育内容,提高危险有害 因素辨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_2

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
危急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伤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物造成慢性伤害的因素。
通常状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别而统称为危急、有害因素。
危急、有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缘由举行分类(1)物理性危急、有害因素(2)化学性危急、有害因素(3)生物性危急、有害因素(4)心理、生理性危急、有害因素(5)行为性危急、有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1)物体打击(2)车辆损害(3)机械损害(4)起重损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它损害
危急、有害因素辨识办法1、直观阅历分析办法2、系统平安分析办法危急、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2、厂区平面布局3、建(构)筑物4、生产工艺过程5、生产设备、装置(1)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张异样状况。
(2)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3)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4)危急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5)特别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急品库等。
(6)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7)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救护设施和辅助生产、
生活卫生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1 —点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
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
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
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2 —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划分的作业步骤不能过粗,但过细也不胜繁琐,能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是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电器使用说明书中对电器使用方法的说明可供借鉴。
作业步骤简单地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4.危害辨识。
对于每一步骤都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危害导致的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其严重性也应识别。
然后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进行风险评估。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统观对这项作业所作的识别,规定标准的安全工作步骤。
最终据此制定标准的安全操作程序。
(1)识别各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a、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3 —b、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害因素?c、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d、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摔落?e、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f、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g、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h、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i、是否存在照明问题?j、天气状况是否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k、存在产生有害辐射的可能吗?l、是否可能接触灼热物质、有毒物质或腐蚀物质?m、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以上仅为举例,在实际工作中问题远不止这些。
(2)还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做出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压力容器爆炸。
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
电能可造成触电。
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4 —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此项作业的人员受伤害,当然也不能使他人受到伤害,不能使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受到损害。
分析时不能仅分析作业人员工作不规范的危害,还要分析作业环境存在的潜在危害,即客观存在的危害更为重要。
工作不规范产生的危害和工作本身面临的危害都应识别出来。
我们在作业时常常强调“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
在识别危害时,应考虑造成这三种伤害的危害。
5.控制措施的制订。
对识别的危害制订控制与预防措施,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1)工程控制(能量隔离)(2)行政管理(3)PPE(个人防护设备)(4)临时措施6.工作危害分析之后,经过评审,应进一步确定正确的作业步骤,制定此项作业的标准操作规程。
7.工作危害分析表—5 —8.固化的JHA编制。
仔细研究更换撒气轮胎的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和安全操作规程是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同一个问题。
工作危害风险分析法是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一个完整工作中的各要素作出明确的、具体化的描述;安全操作规程是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按照作业步骤将一个完整工序中的各要素,依据有机的逻辑关系做出的科学组合。
按照作业活动的每一步分段编写,集中各专业人员的知识,将每一步作业活动中的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可能的写进规程中,让操作工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各种事故。
首先,选定5到9个人组成风险分析小组。
选定人员应尽可能地从设备、工艺技术、操作、电气、安全、分析等几方面考虑,各单位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人数要保证5人以上,且所选人员应是有经验的或复合型人才。
第二步,把设计好的工作危害风险分析表分发给每个人员,给大家介绍表格每列要填写的内容及每列表格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进行工作危害分析,即先把整个作业活动划分成多个工作步骤,将每步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找出来,判定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
若现有安全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6 —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加强管理,甚至为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加以防控。
假设以上措施还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应作出停工、改变工艺等决定。
第三步,详细讲解每列表格内容的具体填法。
(1)步骤划分。
1)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程序划分,划分的步骤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应经大家讨论后确定下来。
作业步骤划分时,应注意避免将进行作业活动时所需采取的安全控制措施列入,如:佩带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
2)作业步骤的描述,语言要简练,用几个字描述清楚即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描述作业步骤一般用动宾词组,如:停车、启动泵、投料、包装、升温等;不能用动宾词组描述的,也可用含有动词的短句,如:搬备用轮胎和工具箱、撬下轮毂帽、松开突耳螺栓等。
(2)识别危险、危害因素。
下面,以“一段输送易燃、有毒液体的压力管道与输送泵”为对象,研究“启动泵”这一作业活动的危险、危害因素识别。
1)识别人的危险、危害因素。
a、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b、在未确认输送管线上是否有盲板情况下开泵,易造成泵—7 —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c、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流程是否正确情况下开泵,易燃、有毒液体易进入其他设备内,造成其他设备物料溢出或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等;d、未按机泵操作规程进行盘车,泵轴受应力过大;e、开启泵后未及时打开泵出口阀,造成泵憋压,易燃、有毒液体从泵密封处泄漏;f、启动泵时有打手机现象,手机产生电火花等。
2)识别设备的危险、危害因素a、泵的电机外壳静电接地线及接地情况不符合标准要求;b、泵轴防护罩未安装、安装不规范或防护罩本身太窄、承受压力小于1500N;c、机泵润滑油杯润滑油液位低于1/3;d、机泵冷却水阀门未打开、开度太小或结冰;e、泵密封点泄漏未及时进行维修;f、泵出口压力表指示不准确,易出现抽空、憋压等情况;g、泵出口取样阀未关闭;h、设备、管线有沙眼;i、采购的设备、管线、仪表等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等。
3)识别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a、泵周围存在可燃、有毒气体;—8 —b、夜间作业环境光线不清;c、泵周围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等。
识别危险、危害因素的过程,实际上是检验我们平时工作中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是否正确、全面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同时也是全面提高员工对危险、危害因素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过程和平台。
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那种对各种工艺、设备、电气、仪表都非常熟悉的人是几乎没有的,即使有这样的人,他也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所有的危险、危害因素一一识别出来。
因此,在每次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鼓励某工种或对该方面有经验的人首先发言,然后请其他人对此作出肯定、否定、补充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在确定某一具体危险、危害因素时,要避免口语化,要力求用词准确、句子工整,尽力避免使用简略语句。
识别某一方面的危险、危害因素往往需要多人进行反复讨论和推敲才能确定下来。
确定某一危险危害因素应注意的事项:如前面例子中,在描述“人的危险、危害因素”的第一种情况时,是这样描述的:在未确认输送管线是否有断开、法兰垫片泄露情况下开泵,易出现易燃、有毒液体泄漏,人们一看就明白,而用“液体泄漏”、“存在易燃、有毒液体”等来描述,操作工很难从你的分析中知道危—9 —险点存在于那个地方。
(3)主要危害后果。
主要危害后果的描述比较简单,也应有一定的顺序。
一般把最易发生的事故写在最前面,由最初发生的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依次排列,其他不易发生的事故附在后面。
如先发生火灾事件再发生中毒事件的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火灾;2.中毒”;若在处理中毒事件时发生火灾事故,主要危害后果排序为“1.中毒;2.火灾”,然后将触电、机械伤害、高空坠落等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