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
主要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影响分析在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这些因素如果不得到适当的辨识和分析,可能会对生产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辨识和分析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温度、辐射等。
噪声和振动可能会对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导致热伤害或冻伤,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
2.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物质等。
有毒物质可能会对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脏等器官产生损害,腐蚀性物质可能会对皮肤、眼睛等产生伤害,易燃物质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细菌、病毒等。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发传染病的传播,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威胁。
4.机械因素:包括机械设备的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切割、夹住、震动、撞击等。
这些机械因素可能会对员工的安全产生威胁。
5.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强度、长时间工作等。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的例子,实际工作环境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因素。
1.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评估危险:对辨识出的危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员工和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
3.分析影响:对危险因素的可能影响进行分析,比如对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产生的影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等。
4.采取控制措施: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
比如对有毒物质进行合理的储存和处理,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制定适当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等。
总之,对主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影响分析,是确保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存在许多危险和有害因素。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工具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机械伤害包括夹具、刀具等造成的割伤、划伤,以及操作不慎导致的摔伤、砸伤等。
为避免机械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机械设备、工具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操作前认真检查设备、工具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3.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
4.使用防护装置,如护手罩、安全带等,减少伤害程度。
二、坠落伤害坠落伤害是指从高处跌落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坠落伤害包括高空坠落、梯子滑倒等。
为避免坠落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工作场所,减少高处作业的难度和风险。
2.使用安全可靠的登高设备,如梯子、脚手架等。
3.定期检查和维护登高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4.遵循高处作业规范,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三、电击伤害电击伤害是指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伤害。
常见的电击伤害包括触电、雷击等。
为避免电击伤害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转。
2.使用绝缘工具和设备,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在雷电多发区设置避雷设施,减少雷击的风险。
4.对工作人员进行电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四、尘肺病尘肺病是指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组织纤维化的一种疾病。
常见的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等。
为避免尘肺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使用粉尘控制设备,减少工作场所的粉尘浓度。
2.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用品,如口罩、面罩等。
3.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尘肺病患者。
4.对工作环境进行改善,如加强通风、除尘等措施。
五、中毒、窒息中毒、窒息是指吸入有毒物质或氧气不足导致人体中毒或窒息的危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和评估生产、经营、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范围和内容,包括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其他危险有害因素、重大危险源辨识以及事故隐患辨识。
1.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化学品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存在相应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隔离、通风、个体防护等。
2.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物理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物理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定期维护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3.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生物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生物因素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因素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或疾病。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定期消毒、保持个人卫生、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预防接种疫苗等。
4.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机械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旋转部件的夹挤、摩擦,高处坠落,运动部件的撞击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针对这些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加装防护栏、安装急停按钮、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5.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电气类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是针对电气设备可能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
例如,触电、电火灾、电磁辐射等都可能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或损坏。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始终存在。
为了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以及环境得到保护,需要对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标准,并详细阐述危险物品识别、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艺过程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危害识别、环境因素识别、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估、事故案例分析、专家评审以及培训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1.危险物品识别危险物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危害的物品。
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了解其性质、危害程度和管理方式。
例如,某些化学物品可能易燃易爆,对人体有毒害,需严格控制其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
2.工作场所危害识别工作场所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职业病、劳动保护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尘、毒等职业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工作场所还需遵守相关劳动保护法规,为员工提供安全保障。
3.工艺过程危害识别工艺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反应、热能利用等方面。
例如,某些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需对工艺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测。
同时,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热能也可能导致烫伤等危害,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设备设施危害识别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材料疲劳、软件漏洞等方面。
例如,某些设备设施可能因长时间使用而出现疲劳裂纹或故障,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此外,设备设施还需满足相关安全标准和要求,如防雷、防电等。
5.职业健康危害识别职业健康存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化学物质摄入等方面。
例如,某些行业可能存在粉尘等呼吸系统疾病危害因素,需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保护。
此外,员工还需遵守相关职业健康法规,如佩戴防护用品等。
6.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污染源等方面。
例如,某些地区可能存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察和查找,对可能对工作者造成危害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GB/T 29001-2010标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工作场所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对从业人员的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对场所的设备进行检查,例如机器设备、照明设备、输送设备和通风设备等,检查其是否工作正常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要特别关注一些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和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2.化学物质危害评估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危害,例如化学工厂、实验室等场所。
因此,必须对化学物质进行评估,了解其对从业人员的可能危害情况。
评估化学物质危害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其危害类别、危害物质特征、毒性级别等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安全天然环境评估部分工作环境可能会受到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威胁。
例如,可能会遭受雷击、洪水、地震、暴风雨等天灾。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要对工作场所所在区域的天然环境进行评估,掌握可能遭受的天灾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人员行为安全风险识别员工的行为也会对工作场所的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时,还要识别可能有的人员行为安全风险。
例如,无意中使机器设备操作不当、违反安全规定等行为,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安全宣传,落实个人安全责任和作业规定,减少人为因素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5.心理因素危害评估长期处于特殊环境的工作者可能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危害因素进行评估也是十分必要的。
心理危害因素可能包括单调重复、高强度压力、社会孤立、工作不确定性等因素。
通过评估,建立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机制,维护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
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后,应及时制定各种措施,防范、减少或消除有害、危险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指的是潜在的危害人类健康、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意外事故等不良后果。
对于不同的行业、环境和工作场所,危险、有害因素各不相同,但是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估,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关键一步。
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为了确定一个工作场所或环境中潜在的危害,能够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人身安全:识别可能造成伤害、事故或其他危险的因素,如开放式设备、悬挂物品、旋转或移动设备、刀具、有害化学物质等。
(2)人机界面:机器设备的运作、布局、灯光、噪声、振动等对人体的危害、压力及不适等,包括可见的设备和潜在的设备。
(3)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温度、湿度、空气质量、食物和水源等,确定这些因素可以避免员工在环境中接触有害物质或环境。
(4)其他因素:如火灾、电击、危化品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影响。
2.危险、有害因素评估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是基于所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并通过科学、系统、定量的方法,评估其对人员健康、环境以及财产安全的潜在危害程度。
评估危险、有害因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评估过程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且要使用可靠的评估工具。
(2)评估应考虑不同的情况和潜在的后果,对风险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3)评估结果应该根据工作场所或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必须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便确定适当的处置和控制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控制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管控,降低其潜在影响。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项:(1)消除危险、有害因素:采取永久性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因素,如更换危险的设备、更改工作方式等。
(2)控制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操作控制等方式来减少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影响。
对于化学品等有害物质,应使用可替代材料来取代有毒物质。
(3)个人保护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装备、安全培训和监督管理,确保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装备和在工作中保护自己。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工作场所的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健康以及环境造成危害的元素或组合体,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因素。
在工作中,遭遇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人身受伤、职业病、生产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
因此,辨识和控制这些危险有害因素对维护工作场所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详细探讨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控制措施。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1.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毒气、有机化合物等。
在识别化学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看危险有害物质的标识•查询工作环境的安全数据表•观察化学品的液态、气态和固态状态等特点2.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辐射、静电、高温、低温、高压等。
在识别物理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测量工作场所的噪音水平和震动水平•进行电磁辐射测试•检查高温、低温、高压等物理环境因素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有害微生物、动物、植物等。
在识别生物因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观察工作场所是否有昆虫、害虫、鼠类等生物存在•进行微生物检测,如霉菌和细菌•检查是否有有毒的植物生长于工作场所二、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在辨识好危险有害因素后,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防止事故的发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技术控制措施技术控制措施是指使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技术控制措施的实现主要依靠以下手段:•环境隔离和减少人员接触•采用新型物料和设备,减少化学物质泄漏•采用防爆型、防辐射和防噪音设备等2.行政控制措施行政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制定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和制定行为准则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
行政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制定职业健康与安全会议和培训•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制定紧急预案,以便对突发事故作出快速反应3.个体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是指通过使用个人保护装备的形式来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头盔、耳塞、口罩等防护装备•防护服•呼吸保护器等三、结语危险有害因素是一个极其严峻的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矿欧阳学文山危险源汇总目录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1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依据5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辨识与分析61.2职业危害71.3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72物质危险性72.1爆炸物质的危险性82.2爆炸后产生的危险、有害物质82.3粉尘112.4 H2S危险、有害性辨识与分析113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123.1爆破事故133.2冒顶片帮153.3采空区大面积崩塌163.4地表移动及塌陷173.5水灾173.6中毒窒息183.7车辆运输伤害183.8压力容器爆炸193.9电伤害193.10机械伤害203.11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213.12火灾223.13溜井堵塞和跑矿223.14滑坡、坍塌、泥石流233.15自然灾害234 生产过程中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245 行为性诱导因素266主要危险、有害区域分析286.1井下采掘区域分析286.2 爆破材料库区分析286.3 废石场分析286.4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区域汇总表297重大危险源辨识30安全对策措施311自然危害因素及主要防范措施312对断裂构造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333安全技术方面对策措施334职业安全卫生方面对策措施545安全管理方面对策措施55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矿山采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不安全因素,即危险源。
矿山危险源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大的能量,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而且同一作业场所可能有多种危险源存在,对这些危险源识别和控制又都比较困难。
与其他工业企业相比,矿山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历来就很突出。
井下采掘工程可能引发主要危害为地面塌陷和暴雨冲毁废石场形成泥石流;井下采掘作业时可能出现围岩片帮、冒顶等灾害;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可能因各种因素引发水害、火灾、爆炸等灾害及设备事故;选矿厂粉尘、废水、废渣、噪声、振动等公害。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威胁,可能
会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工作场所
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可能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
的控制措施。
一、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
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危险和有害因素:
1. 物理危险:指工作场所内可能存在的各类物理因素,如噪声、辐射、高温等,这些因素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就可能危害员工的身
体健康。
2. 化学危险:指在工作场所可能会暴露于各种有害化学物质,
如毒性气体、有毒液体等,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
管理,就会造成危害员工的健康。
3. 生物危险:指在工作场所可能会受到各种病原体的威胁,如
病菌、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4. 人为危险:指工作场所内员工自身的行为可能会对其它员工
造成潜在的危害,如交通事故、打架等。
二、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为了防止以上危险和有害因素对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潜在的
影响,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 物理危险控制措施
1。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
1. 火灾爆炸:由于加油站储存、输送的石油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性质,若遇有明火、静电火花、电器设备故障等因素会引起火灾爆炸,严重威胁人身财产安全。
2. 有毒气体、液体泄漏:加油站储存的化学品会因为泄漏、挥发等原因释放出危险的有毒气体或液体,危害人员身体健康,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3. 操作不当:加油站工作人员周围环境污染、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常常存在,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误操作、事故发生。
4. 道路交通安全:加油站处于交通干道上,加油站经营者和车主需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否则可能引发事故。
5. 环境污染:加油站释放出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如地下水、土壤污染等问题,长期积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
危险源、有害因素的辨识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是引起事故或疾病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不同的是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损失的潜在因素,而有害因素是指人体接触后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
在生产和生活中,危险源和有害因素都处处存在,正确地识别和防范这些因素,是保证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一、危险源的辨识1. 机械危险:各类机械设备、磨具、刀具等,经常伴随着高速旋转的部件和超载、缺陷等不稳定因素,如各种机械设备、电动工具、切割机等。
2. 物理危险:各种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自然因素,如热、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
3. 化学危险: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酸碱液、各种气体、油漆、接合剂等。
4. 生物危险:各种有害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如野生动物、放养宠物等。
5. 火灾爆炸危险:各种易燃易爆物质、气体及其混合物、火灾等。
6. 其他危险:如地震、风暴、洪水、毒气泄漏等各类灾害。
二、有害因素的辨识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会扰乱神经和精神系统,引起听力损伤、心理异常等症状。
2. 化学因素:如有毒、有害气体、液体、固体及其混合物等,接触后可引起中毒、损害内脏、神经等。
3.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螨等会引起过敏性疾病、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等。
4. 心理因素:如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情绪低落、人际关系问题等,会导致心理问题和生理上的不适。
5. 社会因素:如人际关系问题、家庭和睦状况差、高强度工作压力等均会给人带来不良影响。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有害因素进行辨识,而且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人身安全和健康受到的威胁。
在工作场所,应加强安全培训,指导员工正确操作设备、使用工具、配戴个人防护器材,以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以保证自身健康和安全。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许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带来不可预见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本文将介绍如何辩识危险、有害因素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辨识危险因素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设备故障、高温、高压、射线等都属于物理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在工作前必须确保设备没有故障;2.当有高温、高压、射线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一定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3.如果工作区域存在危险因素,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例如设置安全围栏、穿戴防护服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也是我们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有些化学药品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等特性,如果不妥善处理,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阅读化学药品的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2.在使用药品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并如实告知医生是否与药品有过敏史等病史;3.使用药品时必须注意用量和时间,避免因药物过量或长期使用造成危害。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危险因素。
例如,细菌、病毒、真菌等都属于生物危险因素。
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接触动物、植物等生物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和口罩等防护措施;2.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3.对于从事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
二、辨识有害因素除了上述的危险因素,还有一些有害因素也需要我们辨识和处理。
1. 精神压力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和压力,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问题。
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压力;2.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3.如果已经出现精神压力问题,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 辐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辐射源,例如,电脑、手机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4.1 危险、有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伤害的因素。
一般二者统称为危险因素。
所有的危险因素,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和有毒物质的泄漏、挥发的结果。
因此,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4.2 主要物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易燃易爆物质,如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乙炔气、汽油、丙酮、油漆等。
4.2.1 原油主要特性如下:1、物理特性:原油多为黄褐色、棕色及黑色,物质系数M F为16,燃烧热为49935kJ/kg,可燃性系数N f为3,化学活泼性系数N r为0,毒性系数N h为1(查化学物质系数和特性表)。
2、毒性:原油遇热分解,释出有毒烟雾,蒸气中含有硫化氢气体,有刺激性,吸入高浓度油蒸气有麻醉作用。
3、化学特性原油化学特性表从原油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原油的闪点为-6.7℃,根据GB50183-2004《原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 3.1.1条规定,闪点为<28℃属于甲B类液体;因此原油为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同时具有毒性。
4.2.2天然气特性如下:1、物理特性:无色、有臭味易燃气体,分子量(M)40,相对密度0.45(空气=1)。
2、毒性:低浓度甲烷气对人基本无毒,但在其空气浓度高于20%以上时,可引起头晕、头痛、呼吸和心跳加快,如不及时脱离,可造成窒息中毒死亡。
由于天然气中含有少量的硫化氢,大量吸入可使人急性中毒,要加强防护,应引起高度重视。
3、化学特性天然气化学特性表从天然气的理化性质分析来看,天然气的爆炸下限%(V/V):5,根据GB50183-2004《原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3.1.1条规定,爆炸下限<10%的气体属于甲类气体;因此天然气为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同时具有毒性。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加油站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危险,次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中毒危害、触电和车辆伤害等。
1火灾、爆炸危险本项目装卸、储存的是汽油和柴油,均为易燃易爆物料。
若在装卸、储存过程中出现泄漏,油蒸汽与空气混合,遇点火源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爆炸指数计算如下:1)、安全措施补偿系数C=C1XC2XC3=0.88X1.00X0.84=0.742)、安全补偿后的火灾危险指数F&EI=F3XMFXC=96.32X0.74=71.3所以其危险等级安全补偿前为中等,安全补偿后为较轻3)、安全补偿前暴露半径R和暴露区域面积:R=0.256X F&EI=0.256X96.32=24.7(m)暴露区域面积=PR2=3.14X24.72(m2)=1915.7(m2)4)、安全补偿后暴露半径R:R’=0.256X71.3=18.3(m)3)、安全补偿后暴露区域面积=P(R’)=3.14X18.32=1051.6(m2)单元危险系数(F3)和物质系数(MF)查单元危害系数计算图可得该危害系数为0.58。
这表明,一旦发生事故,加油站周围1051.6m2的区域将有58%的面积,即609.9m2要遭到破坏。
本项目汽油储存的火灾危险类别为甲类;柴油储存的火灾危险类别为乙B类。
2中毒危险本项目装卸、储存的是汽油和柴油,均具有微毒,属Ⅳ级(轻度危害),发生泄漏时,人体长期接触或吸入量大,都将对人体产生危害。
3触电危险加油作业过程中使用的电气设备,若未设置保护接地或失效,可能导致设备带电,操作人员接触带电设备会造成触电事故。
4车辆伤害加油区车辆进出频繁,若调度指挥配合不当,可能引起车辆伤害事故。
5电气系统危险性分析配电室的主要危险是触电和电气火灾。
配电室引起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设计、制造、自身缺陷外,大部分是由于违章、违规操作引起的。
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包括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雷击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进行辨识与分析。
1.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与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因素,如噪声、震动、辐射、温度和湿度等。
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或间接影响。
例如,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导致听力损害;长时间接触高温环境可能引发中暑等。
2.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气体、液体、固体或尘埃。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
例如,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如果使用不当或泄露,可能导致化学烧伤、中毒和其他健康问题。
3.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与生物体相关的因素,如微生物、有害生物、毒素和过敏原等。
例如,在医院或实验室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和真菌,可能传播疾病。
一些工作场所也可能存在虫子或昆虫,咬伤或叮咬工作人员,引起不适或传播疾病。
4.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通常与人员行为、管理和操作相关。
这些因素包括不恰当的工作方法、缺乏培训、劳动强度过大、缺乏休息和疲劳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出错、失误或疏忽,造成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在辨识和分析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环境评估、作业风险评估、树状图、事故和事件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全面了解和识别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便降低风险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完成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后,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作环境、改进工作方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工作人员等。
同时,还需要定期监测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以确保在工作过程中持续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正确辨识和分析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风险,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指在工作场所或日常生活中,辨认出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些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 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型在辨识危险、有害因素之前,了解其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1. 物理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量化或测量的因素,比如噪音、震动、辐射、气压等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损伤,例如耳膜破裂、听力下降、震颤性疾病等。
1.2. 化学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是指那些有害物质或气体,例如氧化物、酸类、毒性气体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眼、皮肤、呼吸系统等部位的损伤或中毒。
1.3. 生物性因素生物性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导致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例如尘土、粉尘、动植物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引起感染疾病、过敏反应等。
1.4.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指那些可以对个体或群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如工作压力、人际冲突、恐惧、孤独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2. 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估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评估方法也不同。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2.1. 测量法测量法是对物理性因素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
例如使用噪音计、风速计、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根据测量值来评估该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2.2.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对化学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
例如使用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分析有毒物质的浓度和种类。
2.3. 健康调查法健康调查法是对生物性因素进行评估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观察,来评估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性危险因素。
2.4.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对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评估的常用方法。
例如通过向员工发放情绪调查问卷、工作满意度问卷等,来评估工作环境对个体或群体产生的心理压力程度。
3. 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辨识出危险、有害因素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降低其风险。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危险(hazard)和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是指任何可能会引起伤害、疾病或者损害的物质、行为、器具、作业环境等等。
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可能导致事故、职业病或者健康问题。
为了提高职业安全和防止职业病,我们需要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1. 噪音:噪音是指任何超过人体耳膜可以承受的声音。
在职业环境中,噪音可能来自于机器、工具或者环境。
噪音可能引起聋或者其他听力损失。
标准:如果你需要提高声音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么你周围的噪音很可能超过了安全限度。
2. 化学物质:化学物质是指可能导致有害后果的各种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在工厂、医院、食品加工等职业环境中出现。
有害的化学物质比如铅、砷、氰化物、有害气体等等。
标准:如果你遇到了根据安全资料表所描述的化学物质,你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3. 电气危险:在部分职业环境中,例如建筑工程,电气危险可能来自于电缆、电线、电气设备等等。
电气事故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伤亡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任何电气设备,即使它的电压相对较小,你也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机器危险:在工厂和生产环境中,机器的操作可能会导致伤害或者死亡。
机器危险可能来自于锋利的工具、旋转的零件、弹性部件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机器或者设备,确保所有的危险部件都被保护或者封闭。
5. 高温危险:高温环境可能来自于工厂的烘烤设备、高温炉、烤面包机等等。
高温环境可能导致烧伤、晒伤、虚脱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温会威胁到你身体的环境,确保穿着适当的防护服或者装备。
6. 高压危险:高压环境可能来自于电力线路、蒸汽管道、压缩机等等。
高压环境可能导致电击、击打、烧伤等等。
标准:如果你需要接触到任何高压设备或环境,确保被正规训练,并穿戴适当的装备。
7. 重量危险:在一些手工工种中,移动重物可能会导致伤害。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1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10)酒后或疲劳驾驶;(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存在的地点或部位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
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滑; 1)置;4)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
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
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械设备有缺陷,没有及时检修;二是防护设施或无或不合格,或者防护距离不足;三是操作人员操作错误或失误;四是作业人员违反劳动纪律。
1.3触电
由于电流流经人体导致的生理伤害。
1.3.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电缆设在经常有人通行的地板上;
(2)电缆悬挂高度低;
(3)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线路;
(4)高层建筑及其他需要防止雷击的建筑和设施,未安装避雷装置;
(5)避雷装置不合格;
(6)管道穿过变电所、配电室;
(7)管道敷设在电缆的上方;
(8)电焊设备及工具绝缘不良,焊机外壳未接地;
(9)电器工作人员不执行工作票和倒闸操作票制度;
(10)供电系统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固定设备外壳未直接重复接地;
(11)使用水和泡沫灭火器扑救电气火灾;
(12)操作人员带电检修、搬迁、移动电缆和电气设备;
(13)检修时未装设接地线或未确认无电;
(14)检修线路、开关、刀闸、跌落保险时,未将联接设备两侧线路全部停电;
(15)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使用金属尺、刀子、锉刀等金属工具;
(16)检修车间高低压电气设备和线路时,未将断开的开关和刀闸操作柄锁住,误送电;
(17)移动式电气设备的电源及负荷电缆悬挂或通过地面,无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18)电气设备试验未铺设绝缘垫,在潮湿的地面上进行;
(19)电气设备系统应当接地的未接地;
(20)用金属管道以及电缆铅护套作为接地极;
(21)固定式照明灯具、手灯或移动式照明灯具的使用电压超过规定电压;
(22)用潮湿的手指接触电器按钮;
(23)操作人员身体与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太近;
(24)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无安全隔栏、护架等设施;
(25)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绝缘不良。
1.3.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触电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电器设备、供电线路以及接触漏电的金属外壳等导体处。
1.3.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触电是人体与电接触(包括雷击)引发的伤害;
(2)电是洗各生产、辅助环节设备的主要动力源,普通存在。
由于管理不善,未严格执行电气安全的有关规定要求,极易发生触电危害因素;
(3)触电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供电设施、电器设备、供电线路等的安全防护缺陷;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三是作业人员无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和合格的作业工具。
1.4灼烫
指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不包括电烧伤及火灾事故引起的烧伤。
1.4.1 主要有害因素
(1)电焊工操作不当引起烧伤或烫伤;
(2)人员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焊接后没有冷却的金属物品。
1.4.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主要热源为电焊焊接作业时,乙炔的燃烧和焊接后的铁板。
1.4.3 主要有害因素分析
灼烫对作业人员的生产操作、身体健康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1.5火灾
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1.5.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生活和生产用火不慎,通过对大量火灾事故的调查和分析表明,有不少事故是由于操作者缺少有关的科学知识,在火灾险情面前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
违章操作。
(2)设备不良,如设计错误且不符合防火或防爆的要求,电气设备设计、安装、使用维护不当等。
(3)环境的原因,如高温、通风不良、雷击、静电、地震等自然因素。
(4)管理的原因。
(5)结构布局不合理,建筑材料选用不当等因素。
1.5.2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喷漆车间、配电室、办公生活区等。
1.5.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是可燃物质遇火源(明火、电火、吸烟)或热源产生的灾害;
(2)生产过程中,如果在火源、人员的管理上出现漏洞或疏忽,即可酿成火灾;
(3)生产车间应配备扑灭火灾所必须的设备及器材,以便及时扑灭火灾,减少损失。
1.6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煤气、乙炔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如汽油挥发)引起的爆炸;可燃性粉尘以及可燃性纤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起的爆炸;间接形成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相混合,或者可燃蒸汽与空气相混合遇火源而爆炸的事故;炉膛爆炸、钢水包、亚麻粉尘的爆炸等亦属“其他爆炸”。
1.6.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电焊的送气管路泄露,可能发生爆炸。
(2)乙炔瓶与氧气瓶混放,一旦泄露将可能导致爆炸。
1.6.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气瓶存放地点、电焊作业地点等。
1.6.3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该厂生产过程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较低,但若忽视安全管理,不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产生的后果将是严重的。
1.7其他有害因素
1.7.1噪声
生产车间内中的切割机、车床、空压机等设备在运行中的噪声,及其他产生噪声作业地点噪声超过国家标准。
人员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中,将会造成器质性或非器质性病变;设备运转产生噪声是不可避免的,但可采取措施使其危害降到最低。
1.7.2粉尘
喷漆车间、焊接车间会产生粉尘对操作人员和公共卫生产生不良影响。
1.7.3人为因素
企业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都是人制定的、也是靠人来落实的。
因此,人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因素,其中人的素质对安全影响是全过程的。
安全管理以人为本,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使全体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了解导致事故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熟练掌握各种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技能,并定期考核,持证上岗。
如果操作人员不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就有可能造成事故或使事故扩大。
1.7.4管理因素
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法制培训教育和监督管理,没有使安全管理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就有可能造成事故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