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静电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d8e0e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a.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现象。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成因,观察生活中静电现象,探索静电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会观察、记录、分析静电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观察、记录、分析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尺、丝绸、玻璃棒、纸张、电子秤、电脑、投影仪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塑料尺、丝绸、玻璃棒、纸张、电子秤。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穿丝绸衣物,手持气球,邀请幼儿触摸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粘在手上。
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好奇。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塑料尺、玻璃棒、气球等物品,通过实际操作,讲解静电现象的成因,让幼儿了解静电。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尺、丝绸、玻璃棒等物品产生静电,观察、记录静电现象。
4. 现象分析(5分钟)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分析静电现象的成因。
5. 课堂小结(5分钟)6.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静电现象的成因示意图,标注关键词。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成因示意图2. 关键词:电荷、摩擦、吸引、排斥、静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会出现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分析其成因。
2. 答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梳子梳头发、衣服粘在身上、门把手触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幼儿对静电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分析静电成因时,部分幼儿还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静电成因的讲解,让幼儿更好地理解。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静电现象小制作活动,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制作静电实验作品,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05bb1c58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f.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感受静电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布、纸片、头发、吸管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充满气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气球的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气球有什么特别的吗?”2.主题活动一:认识静电(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尺,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塑料尺的材质。
(2)教师用布摩擦塑料尺,然后让幼儿触摸塑料尺,引导幼儿感受静电现象。
(3)教师提问:“你们刚才感受到了什么?这是什么现象?”3.主题活动二:静电实验(1)教师示范用气球摩擦头发,让气球吸附在头发上,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教师分发气球和头发,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静电的力量。
(3)教师出示吸管和纸片,引导幼儿用吸管摩擦纸片,观察纸片的运动现象。
4.主题活动三:静电的利与弊(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静电在生活中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2)教师举例说明静电的利与弊,如:静电可以吸附灰尘,但也会让头发竖起来等。
(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困扰?”6.活动延伸(1)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静电实验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了静电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全体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确保幼儿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9篇)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06c263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2.png)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2、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3、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活动准备1、塑料梳子、塑料彩条、纸杯、科学实验盘、电光纸制作的蝴蝶、喷壶(装满水)、2、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
木棍、纸片、塑料手套、气球、棉布等不同材质的材料3、背景纸、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
4、轻音乐活动过程一、“小小魔术师”魔术导入1、小朋友快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蝴蝶”引起兴趣。
)猜一猜这是用什么做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怎样才能让蝴蝶飞起来呢?(请幼儿尝试,教师及时鼓励。
)3、听说有一位魔法师能让蝴蝶飞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小动物手偶操作)a、拿梳子直接在蝴蝶上面吸。
(现象:蝴蝶没有动。
)b、用塑料梳子和毛皮摩擦后在蝴蝶上面吸。
(现象:蝴蝶飞起来了。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为什么蝴蝶会飞起来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5、小结:原来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梳子好毛皮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所以“蝴蝶”就被吸起来了。
二、幼儿实验操作(重点部分)1、小朋友,你也想变魔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今天的科学宝贝吧。
(请幼儿一一认识操作材料)塑料梳子、背景纸、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2、操作:请把彩片倒在背景纸上。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3c4e1b0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1.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静电现象,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静电现象,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让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能吸附在墙壁上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丝绸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吸附纸屑,讲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静电现象。
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静电2. 板书内容:静电现象:气球吸附、玻璃棒吸附纸屑产生原因:摩擦使物体带电生活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今天实验中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2)请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静电现象。
2. 答案:(1)实验中观察到的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玻璃棒吸附纸屑。
(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静电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教具,避免意外发生。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静电现象,并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da8225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3.png)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精彩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主题为“神奇的静电”。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观察与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安全地与静电互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产生的原因,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静电产生的原因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观察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学会安全地与静电互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毛皮、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毛皮、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小纸片的趣味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探索静电现象(15分钟)a. 幼儿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材料使气球吸附小纸片。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讲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展示丝绸、毛皮与玻璃棒的摩擦起电现象。
b. 介绍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塑料尺、气球等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b. 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静电2. 内容:a. 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小纸片b. 静电产生原因:摩擦起电c. 静电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a. 观察并记录家中或幼儿园里的静电现象。
b. 思考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答案:a. 例如:梳子梳头发时,头发随梳子飘动;衣服上的灰尘被静电吸附等。
b. 例如:静电复印机、静电喷漆、静电除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ee44ea0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7.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引言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
正是因为其神奇的性质,我们可以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各种有趣的实验和教学。
在中班科学课上,通过引入静电现象的实验,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关于神奇的静电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并对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静电的基本概念及性质•掌握静电产生的原因和方法•观察并探究静电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和实验能力2. 教学准备•静电棒•塑料薄膜•纸屑•透明玻璃板3.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静电棒产生静电、吸引纸屑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操作: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静电棒带电,并观察其对纸屑的影响。
3.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的性质以及静电互斥的规律。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静电的产生原因和作用。
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能力•评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总结能力三、反思与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实际操作静电棒,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对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实例和情境,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背景下理解静电的作用,激发其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实验设计上,可以引入更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中班科学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现象,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结语神奇的静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其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静电现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愿每位老师都能在科学教育中探索出更多的兴趣点,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9d4d0e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4.png)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神奇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静电的奥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静电的原理、产生方式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描述静电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3. 能够运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原理和产生方式。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掌握静电的防护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在墙上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上?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静电的原理和产生方式,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
结合教材,展示相关图片,加深幼儿对静电现象的认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附在墙上的现象。
(2)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吸引轻小物体。
(3)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梳子吸附头发的现象。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静电在科技领域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奥秘静电原理静电产生方式静电现象2. 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与防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2)和家人一起探讨如何防止静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2. 答案:(1)记录的静电现象及原因。
(2)讨论出的防止静电的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神奇的静电》中班教案
![2024年《神奇的静电》中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c5676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d.png)
2024年《神奇的静电》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神奇的静电》,涉及第四章第三节“静电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理解静电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让学生掌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的本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静电产生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静电产生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演示: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梳子飘起来。
(2)学生思考:为什么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2. 例题讲解(1)教师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教师演示:用静电产生器产生静电,让学生触摸金属球,感受静电的存在。
3. 随堂练习(1)学生分组实验: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带电,观察气球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2)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吸引轻小物体?4. 知识巩固(1)教师提问:静电有哪些利用和防止方法?(2)学生回答:利用静电吸附灰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防止静电的方法有接地、加湿、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在生活中如何防止静电。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以及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01a648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0.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现象。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静电的成因、表现形式及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现象,理解静电的成因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成因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实验箱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并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静电的成因,引导学生了解摩擦产生的电荷转移,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气球、玻璃棒、丝绸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4. 现象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讨论如何避免或利用静电。
7.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静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成因:摩擦起电表现:吸引轻小物体、电荷间相互作用2.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墙壁穿脱衣服时的火花电子设备屏幕上的灰尘3. 静电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静电现象。
(2)简述摩擦起电的原理。
(3)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气球吸附墙壁、穿脱衣服时的火花、电子设备屏幕上的灰尘等。
(2)摩擦起电是指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产生静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a7161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09.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塑料片、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摩擦起电的例子,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用毛皮摩擦塑料尺,使塑料尺带电,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重复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察结果。
教师总结静电现象的特点。
4. 拓展活动:教师让幼儿用摩擦的方法使其他物体带电,观察带电物体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对话,了解幼儿对静电现象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观察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引导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氛围和幼儿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是指物体带电的现象。
2. 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3. 静电的利用与防止: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利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印花等)和防止(如接地、使用抗静电材料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摩擦起电的例子,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实验演示:教师用毛皮摩擦塑料尺,使塑料尺带电,用带电的塑料尺接近气球,观察气球的反应。
重复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a81a1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png)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四章《神奇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静电现象。
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产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简单静电实验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电荷不平衡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观察、表达、合作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梳子、气球、纸片、玻璃棒、丝绸、毛皮、橡胶棒、电荷检测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塑料梳子、气球、纸片、丝绸、毛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用塑料梳子梳头、穿脱衣服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如电荷不平衡、摩擦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静电现象。
1)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梳子和头发之间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摩擦气球和纸片,观察气球是否能吸附纸片。
3)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用玻璃棒靠近电荷检测器,观察电荷检测器的反应。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观察到的静电现象,讨论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产生原因:电荷不平衡、摩擦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梳头、穿脱衣服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观察家里有哪些静电现象,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
2) 思考:如何防止静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2. 答案:1) 例:脱衣服时,衣服和内衣之间产生静电,可以尝试使用抗静电喷雾。
2) 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静电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30c1a2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a.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背景幼儿园中班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好奇年龄,科学教育活动是促进其认知、思维和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次活动将介绍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静电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2.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和观察,发现和解释实验现象;3.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4.学生能够通过讲解实验结果和交流思考,提高表达和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
教学准备1.静电感应实验装置;2.各类绝缘材料,如玻璃、塑料、泡沫塑料、丝绸、尼龙等;3.绒毛布、橡皮球等电荷载体;4.小型白板、彩色白板笔和橡皮擦。
实施步骤步骤一:导入1.教师将橡皮球、丝绸和塑料球贴在白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2.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肥皂泡和橡皮球的相似之处,引出静电现象,并简单介绍原理。
步骤二:静电实验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用绒毛布和不同材质的地面反复摩擦,吸附静电;2.教师向学生展示静电感应实验装置,让学生依次进行实验;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解释,记录到白板上。
步骤三:小结1.教师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静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特点;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橡皮球和肥皂泡的不同之处,并请学生结合当天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充分发挥了其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索的能力。
但活动时间较短,实验环节的细节操作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指导。
后续教学应加强对具体实验步骤的讲解,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静电现象。
同时,活动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问答互动,发现有些学生未能完全理解当天的实验结果,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知情况的能力,让他们乐于探索未知领域。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d90442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6.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静电》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要求,选取《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奇妙的现象》中的第二节“静电的奥秘”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的定义、静电现象、静电的利用与防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什么,了解静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和危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用途和危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尺、玻璃棒、丝绸、毛皮、吸管、纸片、硬币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尺、玻璃棒、丝绸、毛皮、吸管、纸片、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小纸片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能吸附小纸片呢?这和静电有什么关系呢?”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定义和原理。
(2)展示静电现象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现象。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感受静电现象。
4. 知识拓展(1)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2)讲解静电的危害,如触电、火灾等,并引导幼儿如何防范。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定义和原理。
2. 静电现象的图片。
3. 静电的应用与危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如梳子梳头发、衣服粘有灰尘等。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防范静电的危害。
答案:如保持室内湿度、使用静电防护产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继续探索静电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易懂性;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用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指导意义。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491bf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4.png)
2024年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中班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2. 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吸管、范德格拉夫起电机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吸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上,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好奇。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用塑料梳子摩擦丝绸,使梳子吸附纸片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教师解释静电现象,并讲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3. 随堂练习a. 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上。
b. 用塑料梳子摩擦丝绸,使梳子吸附纸片。
c. 用玻璃棒摩擦丝绸,使玻璃棒吸附吸管。
六、板书设计1. 大神奇的静电2. 小a. 静电现象b. 静电产生的原因c.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2. 答案示例: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直观的认识,但部分幼儿对静电产生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a. 带领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更多静电现象。
b. 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
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组织。
5.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8de615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c.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教案: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神奇的静电》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和体验静电现象。
教材涵盖了对静电的定义、产生原因、静电的利用和防止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使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泡沫板、塑料尺、毛皮、气球、丝绸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张纸、一支笔。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吸附在板上)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现象和静电的利用与防止方法。
以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演示,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静电的相关知识。
3. 实践操作: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泡沫板、塑料尺、毛皮、气球等教具。
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体验静电的产生和现象。
4. 讨论与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感受和发现,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验。
板书设计:1. 静电的产生原因2. 静电现象3. 静电的利用与防止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脱衣服时感到电击、梳子梳头发时头发飞扬等。
2. 请幼儿想一想,如何利用静电现象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答案:例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使幼儿了解了静电的产生和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实践操作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教具,避免发生意外。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通用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4e9d795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8.png)
2024年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现象》第三节“静电的奥秘”。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静电的定义、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与防范,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电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静电的概念,知道静电的产生原因,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防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现象的积极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静电的产生原因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防范。
教学重点:静电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静电实验器材(如橡胶棒、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静电实验器材,包括橡胶棒、玻璃棒、丝绸、硬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气球,让学生触摸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粘在手上。
(2)教师提问:“为什么气球会粘在手上?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科学现象有什么关系?”2. 教学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静电的概念、产生原因、应用与防范。
(2)教师进行静电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
3. 例题讲解例题1:为什么衣服上会有静电?例题2:如何防止静电的产生?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分享实验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的概念、产生原因、应用与防范。
2. 实验现象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述如何防止静电的产生。
2. 答案:(1)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衣物静电、电视屏幕静电、静电复印等。
(2)防止静电的产生:保持室内湿度、使用抗静电产品、避免摩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987034f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1a.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第三节“神奇的静电”。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通过实践观察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探索静电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幼儿了解静电现象,认识静电产生的原因,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静电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践操作,观察静电现象,用语言描述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纸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手持气球,轻轻摩擦幼儿的头发,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头发上。
(2)让幼儿互相摩擦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衣服、纸张等物体上。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等物品,分别摩擦气球,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品摩擦后的气球吸附现象。
(2)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让幼儿了解摩擦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不同物品摩擦气球,观察静电现象。
(2)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静电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头发、衣服、纸张等物体上。
(2)静电产生原因:摩擦使物体带电。
(3)带电体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与家长一起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1)晚上脱衣服时,衣服上会有火花。
(2)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了静电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a6413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d.png)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神奇的静电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一节。
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条件,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产生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小玩具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小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吹一个气球,让幼儿摸一摸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吸附在手上。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物品,演示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a. 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手上?b. 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等物品摩擦后,为什么能吸引小纸片?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学具进行实践操作,观察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5. 知识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6. 情感教育(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合作、探究的过程,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静电静电现象静电产生条件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静电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实践操作。
但在讨论静电产生条件时,部分幼儿表达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静电实验室,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静电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8d0e66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7.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案神奇的静电(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优秀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静电》。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探索静电产生的原理,以及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而产生的。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和探索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用塑料尺摩擦气球,观察气球与头发之间的吸引现象。
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引头发?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以及电荷不平衡的概念。
介绍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用玻璃棒、丝绸、纸片进行摩擦,观察产生的静电现象。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静电现象的原理。
拓展:讨论如何避免静电带来的不便。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静电》2. 主要内容:静电现象产生原理:电荷不平衡静电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周围环境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思考如何利用静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答案:家里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梳子梳头发时的静电等。
利用静电的例子:如静电吸附灰尘、静电喷雾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开展“静电小实验”活动,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静电现象,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组织幼儿参观静电应用的相关场所,如静电喷涂厂、静电除尘设备等,加深对静电应用的理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c837f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c.png)
幼儿园中班科学:神奇的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让幼儿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静电的吸附作用:让幼儿观察带电物体吸附轻小物体的实验,了解静电的吸附作用。
3. 静电的消失:让幼儿观察用手指接触物体使静电消失的实验,了解静电的消失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难点:让幼儿观察和理解静电的吸附作用和消失方式。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丝绸、气球、碎纸屑、铅笔、毛皮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引出课题。
2. 实验观察:教师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感受静电的产生。
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静电的吸附作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4. 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静电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静电的吸附作用和消失方式。
6.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静电的运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安全,避免幼儿接触到高压电。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评价他们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兴趣。
2. 听取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七、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静电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静电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进一步探索静电。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用的电源安全,避免幼儿接触到高压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静电》
部"W _________ _________
时〜、间:_ ____
■d■<1 -
■■ jl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神奇的静电
主题产生
一天午睡时,子怡在脱衣服时听到了“劈劈啪啪”的声音并感到有点刺痛,觉得很奇怪:“是什么弄得我这么痛?”旁边的嫣嫣说:“有时我脱衣时也会感到痛,晚上还能看见一点点的亮光呢!”这时好多幼儿都说:“我也有过,我也有过。
”还有一次,我给女孩子梳头,孩子们发现头发被梳子吸了起来,十分好奇。
于是,我就设计了“神奇的静电”这一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探索欲望强烈。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准备
彩色纸屑若干;梳子每幼儿一把;塑料玩具每幼儿一件;气球若干;塑料绳若干;轻快音乐一段;蝴蝶指偶;场地:彩色的草地。
三、活动过程
1、邀请小朋友做“理发店”游戏,发给每个娃娃一把塑料梳子。
全体幼儿有感情的表演歌曲“理发店”,“理发店”正式开业
了。
2、小洋娃娃要求理发,请一名幼儿和老师一起给小洋娃娃“理发”。
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飘、立)起来了;教师给一个小朋友“理发”,引导小朋友发现:头发飞起来了。
幼儿游戏,给自己梳头,给同伴“理发”,看看能发现什么。
教师适当指导、提示、鼓励。
幼一:你们快来看,我帮缘缘梳头,她的头发变成这个样子了。
幼二:我也是,我也是,怎么会跟着梳子,不好梳。
幼三:头发吸在梳子上,这个梳子不好。
我家里的不是这样的。
角色游戏“理发店”一向是小朋友感兴趣的,所以用这个游戏引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教师示范用塑料盒、塑料玩具摩擦后粘住彩色纸条。
并奖励每个小理发师一件塑料玩具,到“草地”上去玩。
4、草地上,幼儿用塑料玩具、梳子在衣服上搓一搓,然后靠近地上的彩色纸屑,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幼儿在活动室中五六个小朋友一起,使劲在衣服上、头发上来回摩擦,去吸地上的彩色纸屑,并热烈地讨论着,张锦元好胜心强,一边吸一边对同伴说:“我肯定吸的比你们多,不信你们看。
”结果一
比,人家的还要多,他就拼命在身上擦,再去吸了比。
许中奇边吸边自言自语地说:“真奇怪,怎么会吸得住呢?又不是磁铁。
”
5、蝴蝶飞到草地上(出示指偶),跟着轻快的音乐,与小朋友翩翩起舞。
启发孩子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刚才的现象?教师解释这一现象:梳子在头发上摩擦、玩具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所以,头发会立起来、纸屑会粘上来。
启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静电现象。
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特别是许中奇小朋友好象一下明白了为什么不是磁铁但是也能吸物体这个道理。
摩擦产生静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有了初步的概念。
6、气球娃娃来看你。
师:有客人来看小朋友了,是气球娃娃,我们欢迎!
将气球在毛衣上摩擦一阵以后,靠近幼儿的脸颊,幼儿的头发
就会被吸引,气球可能会粘在幼儿脸上,教师就说:气球娃娃喜欢你,它亲亲你呢;将两个气球用线捆住,然后将气球分别在毛衣上摩擦,再将两个气球提在手里,气球会分开来,就象两个气球之间生气了一样,气球还会贴到手上悬着。
和孩子一起分析、总结:这也是静电现象。
7、好玩的章鱼(蒲公英、菊、裙子)。
教师和孩子每人拿一打结的塑料绳,用手捏紧抹几下(或在衣服上搓几下),放开绳子,请幼儿观察塑料绳四面散开的现象,象章鱼一样。
让孩子试试能不能粘到衣服或墙上。
请幼儿带着章鱼到室外去玩,看看章鱼能不能粘到别的地方。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认识了静电现象,初步感知了摩擦起电的原理。
但是孩子们在探索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只要将塑料玩具在衣服或头发上磨擦或用手不停地与塑料物品磨擦,就能将纸屑吸起来,课间活动时,他们兴致不减,拿起手中的玩具在身上摩擦,然后去吸纸,他们认为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
对此,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在活动区中投放了一些铁质小棒、不锈钢盖子、积木、玻璃杯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
当孩子们发现不是所有东西磨擦后都有吸力时,我又及时向孩子们讲解了有关静电的知识,解开了孩子们心中的疑团。
接着,我又投
放了不同大小、质地的纸屑,如绉纸、蜡光纸、硬纸板、塑料纸等,并设置问题:“你能通过磨擦将这些纸吸起来吗?”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静电现象与物体质地的关系。
由此可见,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提供各种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引导幼儿注意身边的科学现象,支持、鼓励幼儿多观察、多发现、多质疑,为幼儿独立进行科学探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