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2010年出版
广告1101
孔繁宇
31107278
内容简介:
吴晓波在《吴敬琏传》一书中梳理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改良主义血脉,以“批判性精神”与“建构性人格”描述了吴敬琏式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以其参与过的十多场“论战”为叙述的主线,结构性地描述了60年经济改革思想的衍变历程。吴敬琏的80年激荡人生,吴晓波的深情之笔描绘一个经济学家的肖像追溯影响共和国经济史的重大经济争论,梳理一个国家走来的坎坷历程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作者简介:
吴晓波(196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财经作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常年从事公司研究,现任职于东方早报社。主要出版作品:《大败局》(2001年)、《穿越玉米地》(2002年)、《非常营销》(2003年)、《被夸大的使命》(2004年)、《大败局2》(2007年)、《激荡三十年》(2007年)、《跌荡一百年》(2008年)、《吴敬琏传》(2010年)、《浩荡两千年》(2011)。其中《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2008年参与摄制第一财经频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录片《激荡·1978-2008》。
阅读理由:
吴敬琏和吴晓波的名字我以前都听说过。
吴敬琏曾经连续五年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过CCTV年度经济学家。曾经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做出巨大的推动,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2005年3月,吴敬琏被授予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授奖理由如下:吴敬琏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对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经济与社会政策制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因为名声实在是太过响亮,所以我对吴敬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吴晓波现在长期居住在杭州,在新华社浙江分社当过商业记者,30岁开始写书,他所写的《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我都看过几页,但很遗憾都没有看完,写的都很“传奇”他的确是公众认可的优秀财经作家,其长年对经济的观察与分
析,以及高质量的财经作品,使其获得公众的美誉。
因为了解少所以更感兴趣,所以我对他写的这本《吴敬琏传》更有兴趣了,一本小吴写老吴的书,在亚马逊上,我毫不犹豫的就点了购买。
阅读时感受:
其实这本书我读起来很费劲,首先阅读名人传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一个人读透读好,需要了解好他的出身,所经历的事情,身边的人和他每时每刻变换着的思维,这对我一个20岁的人去读一个80岁的人来说并不容易。吴敬琏出身名门,家大业大,经历过几次留学,文革起起伏伏,迷茫过低落过,几次重大会议的思想碰撞。我不懂经济,所以读起来格外费力。我对自己的历史位置,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变迁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看上去令人感到平常,惊险,唏嘘,快乐,痛苦,戏谑等的历史其实是连续的,是有其内在脉搏的。我不懂什么“五七干校”,不认识顾准,孙冶方,不知道文革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有多大,不敢想巴山会议的一个小小动作会对中国有什么样天翻地覆的改变。不懂市场经济,股份制,不懂什么承包,私有化。
真是因为吴晓波是个比较专业的作家,写起《吴敬琏传》这本经济学家的传记也是很专业的,对于我这种不专业的读者太难了,我经常忘记自己前几页读的是什么,要经常把书翻回前几页,很多人,专业词汇不认识还要经常去网上查,往往查了之后觉得自己应该了解的有太多了。
反正断断续续,看看停停,这本《吴敬琏传》也算花了半年时间才看完。
读后感受:
“在当今之世,像他这样从外貌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实在太少了”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符号性人物,吴敬琏的应先已经远远超越了经济学家的职业范围。他的学识,他的操守,他的社会责任感,汇集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批又一批他周围的人。我刚刚在上面提到过顾准,孙冶方,他们都是中国很著名的经济学家,只是因为一些原因使我们对他们不是太熟悉,这本书虽然是吴敬琏一个人的传记,但与其说吴晓波写了一个人,不如说他写了一类人。我们会被这些经济学家的风骨所动容。吴晓波说,“在当今之世,像他这样从外貌
到灵魂都干干净净的人,实在太少了”。不得不说,吴晓波用他的笔把顾准他们的气节写得是荡气回肠。凡豪杰之士,往往反抗时代潮流,终身挫折而不悔,若一味揣摩风气,随人毁誉,还有什么学问的独立。”提起吴敬琏,他最显著的一个符号就是经济学家,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他的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符号,独立思考的公共知识分子。这是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也是一代追求真理的学者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公共知识分子“居庙堂之高还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还忧其君”的东方人文精神,看到了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而忘私精神。在追名逐利迎合眼球的当今时代,这种“不识时务”追求真理的态度令人感叹。
这一路走来,他坚持自己“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在重重压力下绝不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冷静而坚定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功成名就后,他不会因为爱惜名声而谨言慎行,他用批判的眼光看穿中国股市上的“泡沫”,焦灼地担心中国经济改革伴生的寻租、腐败、既得利益集团以及用改革的为名行利益博弈之实等行为,他为富人呼吁、提醒社会“动不动向富人开枪,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后果”,又指责部分富翁的造就是因为贪官污吏滥用手中权力,通过权力寻租,盗窃公共财产;他同情贫困群体,指出“收入的不平等源于机会的不平等”,可是他又说“什么人可能反对改革?一个是既得利益集团,一个是贫困群体”:就这样,自2005年后,吴敬琏将自己置于了三面夹击、两线作战的窘境当中。在“经济学家为谁代言”的质疑声中,他反对“春运票价不上浮”,反对城市征地“按市场价格补偿”——这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一次次地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这位个性倔强的老人没有选择躲避或放弃,他根本不在乎别人的那些担心。
一个人,无论成为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身上的担子。这是一次对干净灵魂的一次敬。
看到吴老经历的一个个重大历史争鸣(从1964年到2009年,他参与了12场重要的历史论战)的时候,我为之感到惊心动魄,久久难以释怀,那是一种何等的素养和情怀——不仅是学识就能负担得起。
读到他出版了一本又一本专著,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会议、研讨会我为之感到激动,那是一种何等的躬耕不辍,孜孜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