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诗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颖达《诗谱序》疏:“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 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 使不失隊,故一名而三训也。
完整的“诗”的文本是由“言歌”文本、“形容” 文本和“音乐”文本合成 《诗大序》:“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孔疏:情发于声,谓人哀乐之情发见于言语之声, 于时虽言哀乐之事,未有宫商之调,唯是声耳; 至于作诗之时,则次序、清浊、节奏、高下,使 五声为曲,似五色成文。一人之身,则能如此, 据其成文之响,即是为音。此音被诸絃管,乃名 为乐。 “情”―“声”―“音”——“志”―“言”―“诗”


分类
《毛诗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 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 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 之。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 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 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功用说

郑樵《诗辨妄》:乡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 宗庙之音曰颂。——曲调说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请观于周乐。使工 为之歌《周南》、《召南》……为之歌《邶》 《 鄘 》《 卫 》…… 为 之 歌 《 王 》…… 为 之 歌 《郑》……为之歌《齐》……为之歌《豳》…… 为 之 歌 《 秦 》…… 为 之 歌 《 魏 》…… 为 之 歌 《唐》…… 为之歌《陈》…… 自《郐》以下无 讥 焉 。 为 之 歌 《 小 雅 》…… 为 之 歌 《 大 雅》……为之歌《颂》。


2、献诗说
《国语· 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


3、删诗说
《史记·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 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 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於衽席,故 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 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 子皆弦歌之。





原始诗歌的特征
1、诗乐舞三位一体:“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 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乐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 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 有目无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 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相当于今陕西、山 西、河南、河 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 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东汉郑玄作《毛诗传笺》,唐孔颖达作《毛诗正义》, 宋朱熹作《诗经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等都是《诗经》研究的权威读本。

相传荀子《诗》学承自孔子弟子子夏,毛亨承自 荀子,毛亨在西汉初年开门授徒,著《诗故训 传》,后简称《毛诗》,传于赵人毛苌。东汉流 传的《毛诗》,在305篇题目下面简述诗的题旨、 背景与作者,称作《诗序》,《诗序》又有“大 序”、“小序”之分。“大序”列在《关雎》题 解中总论全经的一大段文字,是一篇价值很高的 文学理论文献。“小序”即列在每篇诗题下的文 字。研究者多认为“大序”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 子夏所作,“小序”是子夏、毛公所作。

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 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
阮元《释颂》:“颂”之训为“美盛德”者, 余义也。“颂”之训为“形容”者,本义也。 且“颂”字即“容”字也 ……三颂各章皆是舞 容,故称为“颂”,若元以后戏曲,歌者舞 者与乐器全动作也。 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每篇只有 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 是颂美僖公之作,《泮(pàn)水》、《閟宫》 近乎雅诗,《有駜》、《駉》近于国风。


商颂5篇, 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 是祭歌,是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 《长发》和《殷武》是一种祝颂诗,主 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前三篇 不分章, 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 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应用
1、观风俗、考得失的政治参考书; 2、仪式; 《国语· 鲁语下》:叔孙穆子聘于晋,晋悼公飨 之,乐及《鹿鸣》之三,而后拜乐三。晋侯使 行人问焉,……对曰:“夫先乐金奏《肆夏》、 《樊》《遏》、《渠》,天子所以飨元侯也; 夫歌《文王》、《大明》、《绵》,则两君相 见之乐也。皆昭令德以何好也,皆非使臣之所 敢闻也。臣以为肄业及之,故不敢拜。今伶箫 咏歌及《鹿鸣》之三,君之所以贶使臣,臣敢 不拜贶。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 风、卫风、 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 风、桧风、曹风、豳风。 注:1、周南、召南、豳是地名,王指东周 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2、国风中,豳 风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 大部分是东周作品。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两个特征:1、地区的确定性;2、音乐的正统性。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 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 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
百度文库
王安石:诗为寺人之言。 叶舒宪:寺的本义指主持祭仪的祭司或巫师,这些人是 一些阉人。——双性同体崇拜。“诗”原本指祭政合一时 代主祭者所诵的礼仪圣辞。(《诗经的文化阐释》) 刘士林:金文中的“寺”从之从手。在原始农业生产与 分配中,氏族首领手足并用,此为寺字形的根源。寺从 手即是原始社会的食物分配制度,寺从足体现土地分配 制度。……中国民族最初的自我意识源于食物分配与消 费过程,这一过程中产生羞耻,于是以仪式歌舞的方式 为野蛮人提供一套饮食文化指南。……从“寺”向“诗” 的转化经历诗礼分家、诗乐分家两次转型。(《中国诗 性文化》)
敗之書 】,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訓典, 五帝之書 】,使知族类,行比义焉。

汉代有齐(齐人辕固生)、鲁(鲁人申培公)、韩(燕 人韩婴)、毛(大毛公鲁人毛亨和小毛公赵人毛苌)四 家传授《诗经》。齐、鲁、韩“三家诗” 列于官学, 为“今文诗”;《毛诗》晚出,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称 为“古文诗”。“三家诗” 东汉趋于衰微,《毛诗》 代之而兴,“三家诗”后先后失传,存者唯《毛诗》, 即今之《诗经》。

《礼记· 王制》曰:“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 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 教以《诗》、《书》。”

《楚语上》:叔时曰:“教之春秋【以天時紀人事,
謂之春秋 】,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 世【世,謂先王之世繫也 】,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
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 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 令【令,謂先王之官法、時令也 】,使访物官; 教之语【語,治國之善語 】,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 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故志,謂所記前世成

赋诗主要用在礼聘会盟等正式外交场合,宾 主双方通过赋诵《诗经》中的篇章来表达敬 意或愿望。例如《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他 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 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 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 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

赋诗另一种功用就是“言志”。《左传· 襄公二十七年》 载:“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子展、伯有、子西、子大 叔、二子石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请 皆赋以卒君贶,武亦以观七子之志。’”



诗的起源 《淮南子· 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 举重劝力之歌也。 杨公骥:劳动动作一般是由一往一来两个行动组成。……音响发 生于第二个行动之尾,也就是劳动动作节奏的二拍之尾。所以, 与此相应,最初劳动诗大多是在二节拍(四言)之尾押韵。—— 《“风”“骚”传统对后世文学形式的影响》 原始宗教活动与文学活动密不可分,中国古代诗歌源于原始巫术 咒语:巫诗—史诗。(江林昌《诗的源起及其早期发展变化》) 王国维:“歌舞之兴,其始于上古之巫乎?巫之兴盖在上古之 世。”(《宋元戏曲考》) 《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两袖 舞形。”

1、采诗说 《汉书· 艺文志》: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 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 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 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 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 律,以闻于天子。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五谷毕入,民皆居宅,里正趋缉绩,男女同 巷,相从夜绩,至于夜中,故女功一月得四 十五日作,从十月尽正月止。男女有所怨恨, 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 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 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 子。


“引诗”指在评论中引用《诗经》的章节或句子,为 自己的话寻找根据或加强说服力。《宣公十六年》载 晋羊舌职称赞士会任中军之将,曰:“吾闻之,‘禹 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 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 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 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论语· 季氏》 :不学诗,无以言


《说文》:诗,志也,从言寺声。
段注:《毛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按:许不云‘志之所之’,径云‘志也’ 者,《序》析言之,许浑言之也。所以多浑言之者,欲 使人因属以求别义也。又《特牲礼》‘诗怀’之注:诗 犹承也,谓奉纳之怀中。《内则》‘诗负’之注:诗之 言承也。按:《正义》引《含神雾》云:‘诗,持也, 假诗为持,假持为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