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李白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章诗仙李白(简编)

主讲及拟稿:刘南平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

综观李白的一生及人格可概括为一句话,即以追求自由为人生最高境界。

这一独特气质的形成,源于

一、融儒道侠于一身的历史文化影响

(一)儒文化的影响表现为李白自视很高,很有自信心和功名心,也想“拯物济世”,建功立业,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这是与一般儒生相同之处,形成其这一思想的原因大致有二:

1、博学多才,“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的文化积淀。

2、出身唐皇室同一世系的家族自豪感。

但他又不同于一般儒生,最大的不同是,他只想凭借自己的声望直取卿相,“愿为辅弼”“立抵卿相”;“不屑于一官半职,“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不屑于俗儒视为正途的科举应试之路;不屑于一般儒生皓首穷经的努力,“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侠客行)。

(二)侠文化的影响

1、富而不贵,没有受过正规的儒家思想教育却博学的文化教养形成了他桀骜不驯的任侠性格。

2、蜀中自古就是侠士侠风盛行的地方,使李白受到感染。

但是,李白又不同于一般的市民、豪侠,他要直取卿相,这就离不开名人推毂和终南捷径,而这两条道路必须仰赖他所蔑视、憎恶的上层统治者,这就必然陷入二律悖反的矛盾之中,可以说李白是带着这个矛盾走完一生的。为了摆脱这个矛盾,他人格中又一文化积淀起了作用。

(三)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使李白找到了理想的人生设计。

“功成身退”原出《老子》。老子从祸福倚伏的观点出发,提出“功遂身退,天之道”。李白将前提由全身远祸改为“功成”,显然融进了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般认为,儒道侠本不相容,陈子昂说:“儒道两相妨”但是,李白却将它们和谐地统一于自己的人生设计中。

二、祖国地域文化的滋养

这种文化滋养与诗人长期的漫游生活分不开。

李白的一生分五个时期(游P61)。

第一个时期5—25岁蜀中博学和漫游时期。

第二个时期26—42岁仗剑远游时期荆楚中原文化的影响:楚辞、老庄——崇尚自然、耽于幻想,充满浪漫情调的荆楚文化;吴歌西曲发源地的长江中下游民歌情调;中原之游所感受到的贞刚之气。

第三个时期42—44岁长安三年时期有机会接触了盛唐时代最优秀的文化;也使诗人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四个时期44—55岁,再度漫游时期,不再为求仕,仅为寻求精神解脱。足迹到达梁宋、洛阳(见杜)、燕蓟、梁园、宣城、金陵,这十几载又领略了南北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习俗文化。

三、盛唐时代文化的强烈感染

李白(701—762)的一生几乎与盛唐开元天宝盛世同时。

盛唐时代文化对李白的影响主要是:

(一)中外文化交融的影响

(二)诗人人格气质深深烙上了盛唐兼容并蓄的伟大气魄和无拘无束的时代精神的印记。

这种印记奠定了诗人“兼济天下”的人格信仰,所以诗人的第五个时期(56—62岁),虽身经战乱,却时时谋求报国,也完美地表现在他的创作中。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

李白死后,其族叔李阳冰将其作品编成《草堂集》10卷,但失传,而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李诗“十丧其九”。今存《李太白全集》(清•王琦注,中华书局本)30卷,除赋、序等文章外,有诗900多首(游)、1000首(袁)、980余首(于非)。

对于作家作品思想内容的介绍,一般总是将它分为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如教育部1997年颁布的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表现个人理想和愤世嫉俗的精神。

(二)歌颂祖国的自然山川,体现诗人鉴赏自然美的卓越能力和对祖国、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关怀国家命运,反映时代风貌。

又如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上P371):

(一)揭露污浊现实,批判黑暗政治。《古风》等。

(二)关怀祖国命运,渴望建功立业。《梁甫吟》《行路难》《古风》等。

(三)反抗礼法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答王十二》《梦游天姥》等。

(四)描绘壮丽的祖国山河,表达自己的赞美与热爱。《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将进酒》《蜀道难》《渡荆门送别》等。

(五)反映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子夜吴歌》(三)《长干行》(一)《乌夜啼》《玉阶怨》等。

赠友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王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沙丘城下赠杜甫》等。

边塞诗《塞下曲》六首等。

我认为这些条分缕析没能从根本上抓住李白的创作个性,一方面把李白混同于其他作家,淹没了他的个性,另一方面又肢解了李白。李白是典型的文如其人,所以对李白诗歌思想内容的概括,我以为应抓住以下一些实质性的东西:

一、强烈的自信心

诗人一生没有放弃自我价值的认可(愚改“理想”为此)和追求,总是在反复抗争中坚定自己的信心。

他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将进酒),即使遭到沉重打击,甚至在安史之乱时也没有灰心丧气,反而激起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希望。代表作《行路难》其一。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在遭受沉重打击时对人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他茫然过(停杯投筋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愤激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徘徊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站在十字路口无所适从。但终于从纷乱的思绪和低沉的情绪中挣脱出来,重又昂起头颅,准备踏上新的征程。愈是遭遇沉重的压抑,却愈是爆发出迅猛的力量。千载之下,读来仍能令懦着勇弱者壮!

碰壁给诗人带来的力量化成了

二、傲岸的叛逆精神

(一)笑轻传统偶像。《嘲鲁儒》、《侠客行》、《登广武古战场怀古》等。

(二)粪土王侯。是李诗中占很大成分的内容。《梦游天姥》、《古风》十二、四十,代表作:《行路难》其二、《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三、独立不羁的凛然风骨

(一)寄情大鹏

作者对大鹏情有独钟,各个时期几乎都有此题材的诗:少年时作《大鹏遇希有鸟赋》,中年时又重作《大鹏赋》,临终前仍不能忘怀大鹏,在《临终歌》中沉痛地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在对大鹏的哀挽中,李白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二)心仪游侠与功成身退的历史人物。《侠客行》、《古风》其十等。

(三)移情山水、求仙、饮酒

山水:《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

求仙:《梦游天姥》《古风》十九

饮酒:《将进酒》

李白两度将近30年(25—42,44—55)浪迹山河的生活总是与求仙访道的隐逸生活结合在一起的。他笔下的山水,仙境不同于陶渊明和王维笔下的宁静丘壑,他只有在山水、仙境和醉乡中他才有一种自由和解放之感。

这种对自由和自信的坚定,是与盛唐时代脉搏一致的。李白的热情、顽强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