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

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

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

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Hol y Trinit 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 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

(赵世开,1999:185)。

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在中国,三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

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

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佛教中有天、地、人三尊之说。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人认为,数字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中国古代与数字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日、月、星为三元;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

三和五非常近似,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数字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古朴的东方哲理。

在中国,古制已有所谓“五门三朝”的说法,故宫的建筑也符合这种布局。

从过去的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一直到太和门,正好是“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三朝”。

这三和五,也有他们的文化内涵。

“三”指天、地、人;“五”指金、木、水、火、土。

古代中国人把这八种物质看作世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和五这两个数字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

数字“三”在西方国家同样受到尊重。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基督教有三位一体之说,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杜学增,1999)。

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而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

中国数字文化三五之道,有三就应该有五。

《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意思是说,三才(天地人)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数字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脱离不了三五之道。

但五常与三结合而用,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纲五常、三下五除二、三年五载等。

中国古诗词中这种三五连用也很常见,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

所以,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

数字四在中国由于谐音“死”,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

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

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政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官制设有“六部”,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皇后的寝宫称“六宫”。

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也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

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神”,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作画讲“六法”、“六要”、“六彩”,古典词牌名有“六丑”、“六州歌头”。

(包惠南,2001:195)。

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看重数字“七”,认为它吉祥有力。

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七”又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圣玛丽亚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

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

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人有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世界有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以弗所的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包惠南,2001:193)。

另外,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很尊崇数字“七”。

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

佛教认为,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等等。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六天,在第七天休息;阿拉伯人说,天有七重,地有七层,一周有七天,因此,他们常用数字“七”表示数量或次数之多。

由于世界三大教派尊崇数字“七”,所以,人们发现它被广泛用来表述各种事
物,人有七情、面有七窍;彩虹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符;西方童话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说法(平章起,1993)。

这些足以说明,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七”情有独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勤劳致富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恭喜发财”成了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常用贺词。

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

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八”可以说是特别偏爱,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

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

(包惠南,2001:196)。

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

”“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九为数之极,又称“天数”。

人们用“九霄云外”表示极高之意;“九洲方园”表示极广之意;“九泉之下”表示极深之意;“数九寒开”表示极冷之意。

因为“九”与“久”谐音,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字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

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故宫的建筑中用得最多的是“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奇数),它代表天,而皇帝自称是天的儿子(天子),所以它也代表了皇帝。

又因为《易经》里的“乾卦”代表天,而“乾卦”里说:卦象“九五”的位置,飞龙就会在天上,伟大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九五”又象征皇位。

比如天安门的建筑,城楼是9间,门有5座,午门也一样;保和殿、乾清宫等东西长9间,南北宽5间。

这都叫“九五之尊”。

另外故宫内的台阶都是9或9的倍数;门板上的门钉横竖都是9行;就连故宫房屋的总数,也是9999间。

(宋柏年、施宝义,1999:162)。

除此之外,天坛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

圆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

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

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

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为18块,到第九环为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第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

另一原因是,我国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看作阴数。

天为阳,地为阴。

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

而“九”又被视为“极阳数”,这是最吉祥的数字。

除了封建迷信的因素外,这种设计,却反映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西方数字的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比较文化研究,通过比较分析,阐释数字的文化内涵和发生机制,探讨它们跟神话思维的内在联系,进而了解人类原始思维的产生和演进的普遍规律。

数字文化看起来似乎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琐事,但它却无时无刻不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了解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相互尊重,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或沟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宋柏年,施宝义.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平洪,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6.陈琳华编译.美国传统节日[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
7.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平章起.礼貌、礼节、礼仪[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