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中西方比较
中西方数字文化内涵比较
![中西方数字文化内涵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3df072b0722192e4536f6d0.png)
[]。、“”3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因此英语中有很多表示本原神圣和重要性的含数字
1,
(。)”不必发愁我们有许多方法可以做到的另外西方人认为一个人的出生日如果是号di1 ttwaoo,,,y.
经常被用来表示多,很多类似的习语,如be dres
ssed up to the nines(盛装出席)crack up to the nine(十
全十美),touch it of
ff to nines(干得漂亮,干得出色),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一针不缝九针难补),oncloud nine(幸福无边冲上九重天),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条命)。同时,“9”还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神
赛时发令员喊“1,2,3,跑”;人们喜欢说“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
”(第三次定会有好运),“Numberthre
ee is always fortunate
”(3号运气一定好)。所有这些都赋予了“3”这个数字美好的感情色彩,使其得
以在西方文化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文化中,“3”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含义也最为丰富。在汉语里,
的不确定的质料是原因从完美的
和:1122111,,,
“”不确定的
中产生出各种数字
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2
———,,,,
、、、。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种元素
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转化4———,,
()“()”“()”“(的词语如神夫妻结合一fihHolObflhfal
中西方幸运数字和不幸运数字的区别的作文
![中西方幸运数字和不幸运数字的区别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d783142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c.png)
中西方幸运数字和不幸运数字的区别的作文为啥在不同的地方,数字会有幸运和不幸运的说法呢?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中西方幸运数字和不幸运数字的那些事儿!先来说说咱们中国吧。
在咱们这,数字“6”和“8”那可真是超级受欢迎!“6”呢,就像是顺顺溜溜的小火车,一路畅通无阻,象征着事事顺利。
比如说,考试顺顺利利,比赛顺顺利利,干啥都顺顺利利!这难道不好吗?再看看“8”,哎呀,那简直就是财富和好运的代表!你看那“8”字,多像一个无穷大的符号呀,是不是意味着财富滚滚来,好运永不停?就拿我邻居叔叔家来说吧,他家买新车选车牌号,那可是费了好大劲,就想找个带“6”和“8”的,说是这样能保佑他开车平平安安,还能发大财!这难道不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吗?可在西方,情况就不太一样啦!数字“7”在他们眼里那可是幸运得不得了!就好像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好运。
这是为啥呢?据说和宗教有关系呢!还有数字“13”,在西方那可是让人避之不及的“大恶魔”!很多高楼大厦都没有13 层,直接从12 层跳到14 层。
这多奇怪呀!就像我们走在路上突然少了一步,让人心里怪怪的。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国外旅游,住酒店的时候,我就好奇地问服务员姐姐:“为啥没有13 号房间呀?”姐姐一脸神秘地说:“小朋友,13 可不吉利哟,大家都不想碰到它。
”我当时就想,这也太夸张了吧!那中西方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我觉得呀,这就像是不同的花朵,在不同的花园里绽放出不同的美丽。
咱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所以对数字的理解和喜好也有自己的一套。
西方呢,也有他们的宗教、历史和文化背景,才形成了和我们不一样的看法。
不过,说到底,这些幸运数字和不幸运数字,虽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或者小担忧,但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像走路一样,不管路上有没有幸运数字的陪伴,只要我们勇敢地迈出每一步,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就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道路!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不对呢?。
毕业论文 中英数字的文化对比研究及翻译
![毕业论文 中英数字的文化对比研究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bb105dfad51f01dc281f1db.png)
摘要:数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事物的数量关系的计算和测量,更为重要的是,数字还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人们对数字的喜好不同入手,概括总结出含数字的习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毕业论文网 中英数字文化对比研究翻译方法1.引言由于受中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数字的神化存在着中西方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共同的规律。
中西方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天数”或“神数”。
因此,对比梳理中西方文化对数字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跨文化交际和数字翻译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2.汉英数字的对比研究由于英汉文化的共通性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人们会对同一数字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自然环境、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又存在着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赋予同一数字不同的情感和联想,而不同的数字可能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联想。
2.1同一数字在中英文化中含义相同一、三、八在中英文化中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
汉语中,数字“一”是万物的本源,具有本体性的意义。
因此,“一”自古受到尊崇;“一”代表至高无上,这是西方哲学对数字“一”的认识,此外,“一”在中英语言中均有“第一”或“胜利者”的联想义。
由此可见,中西方文化赋予“一”的联想意义如出一辙。
《老子》的“三生万物”确立了数字“三”的重要地位,赋予了“三”的“终极”、生发、吉祥之义。
中国宗教中对三也有各自的思想,如佛教有佛、法、僧“三宝”;经、律、论“三藏”;水、火、风“三灾”;天堂、地狱、人间“三界”;前生、今生、来生“三生”等概念。
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十分吉祥、神圣、圆满的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三”通常表示吉祥、完整的意义。
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毕达哥拉斯认为“三”是唯一有头、有尾、有腹的完美数字。
“八”是中国人民喜爱的数字,它象征着周到、圆满。
“八”和“发”谐音,所以就更得到想发财的人的青睐,人们喜欢自己的房间、门牌、车牌和电话号码等都含有“八”。
中西方数字差异
![中西方数字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b9714c10c22590102029d9f.png)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财富)、the seven corporal works of mercy(七大肉体善事)、the seven spiritual works of mercy(七大精神善事)、the seven sacraments(七大圣礼)。
此外,人们也视“七”为吉数,在生活中有“lucky seven”的说法,即“幸运之七”。
英语中有“seven”的习语很多,如: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 will find a use for it.(东西保存时间长,终会派上好用场。
) Seven hours’ sleep will make a clown forget his design.(睡七小时的觉,小丑把花样都忘掉。
) A man may lose more in an hour than he can get in seven.(得之艰难失之易) to be 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快乐)等。
(三)、“四”与“十三”1、“四”在中国“四”被视为一个不吉祥的数字,但在古代人们对于“四”并无特别的忌讳。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数字,如门牌号、手机号码、车牌号等。
而因为“4”的发音与“死”谐音,所以车牌号码、电话号码等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14”(谐音“我要死”)、44、444、4444等数目字。
在习语中,数字“四”常常与“三”在一起,常带有贬义。
如:七个铜钱放两处——不三不四;七个仙女争面脂——香三臭四;七根竹竿掉进猪圈里——横三竖四。
虽说在音乐中4的发音与“发”相似,但还是很少有人愿意使用带4的车牌、电话号码等。
不过时下年轻男女很喜欢根据数字的谐音来传递信息。
这种数字信息并不会排斥4,因为4除了可以是“死”的谐音,也可以是“是” 或“世” 等字的谐音。
中外数字文化差异
![中外数字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dd147284b35eefdc8d33308.png)
叁 THREE
汉语中,三的运用可以说是奥妙无穷,在军事编制上, 有“三军”(海陆空);古代科举上,有“三试”(乡试、 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人们在生活中也不自觉地用“三”来归纳事物,知道行动。 如:三纲五常、三四而后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 话不离本行、三教九流、三令五申„„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大 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 灵、精神三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因此,西方人偏爱“三”,把“三”看做完美的数字。西 方人常说the third time‘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 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三号一定运气好); 莎士比亚戏剧里也说All good things go by three.(一切 好事以三为标准)。
数字的初始意义在英汉两 种语言中基本是一致的。但在 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民 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 和审美观念等文化差异的影响, 数字被赋予各种神秘的象征意 义,从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数字 文化。
数字的由来与发展 数字的不同写法表达
数字的英汉文化对比
数字的由来与发展
数字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路程,约在 2000年前,古罗马人 统治整个地中海及跨越欧亚非三大洲时,他们创立了一套书写数字的 独特方法: 用七个基本数字 I、V、X、L、C、D 和M 分别代表 “一”、“五”、“十”、 “五十”、“一百”、“五百”和“一 千”,用Ⅱ、Ⅲ表示“二”和“三”, 再用Ⅳ和Ⅵ分别表示 “四” 和“六”,用Ⅸ和Ⅺ分别表示“九”和“十一”。 其中的奥妙是若较 小的数字紧靠在较大数左侧,则表示两者相减;若紧靠在较大数字的 右侧,则表示两者相加。罗马记数的特点不是采用位置制,而是 采用 加减法的规则。而今天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的 “阿拉伯数字”,就要比 使 用罗马数字简便得多。 但有趣的是发明 “阿拉伯数字”的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由印度 数码经 过漫长复杂的历史过程演变而来的。2000 多年前,印度人首 先使用 1、2、3… 9 这 9 个数字,他们书写时用最右边的数字代表多 少个 “一”,其左边的数 字代表有多少个 “十”,再左边代表有多 少个“百”,如此等等,如 1996 表示一共有 6个 “一”,9个 “十”,9个 “百”和1个 “千”,这在今天就 连小学生也是非常熟 悉的。
中西文化对比之数字对比
![中西文化对比之数字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80545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a.png)
2. the five ethical relations " : monarch and his subjects, father and son, brothers, husband and wife , and friends五伦:封建礼教 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3.Jesus was also persecuted on Friday.
In Chinese culture, 6 is widely used and carries great value and lucky connotations.内 涵
1. According to the Bible, the Lord God created the first man Adam. And he took a rib from Adam to create Eve-the first woman. And it is said that Adam was created on Friday. Besides, he and Eve ate the forbidden fruit-the apple on Friday as well.
Most of the time, however, the Chinese the number 4 is a taboo禁忌 due to its similar pronunciation with 死death. So hospitals do not arrange beds numbered 4 ; the hotels have no room and floors labeled number 4 .
数字差异
![数字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8fa05385f0e7cd18525361f.png)
中国讲究“六六大顺”,6自然是个好数字,三个六在一起就更多人喜欢,比如很多人曾经赶在2006年6月6日登记结婚。
不过就算在中国也有例外,比如客家地区就曾忌讳六月初六生孩子。
这个习俗大概可以轻松在西方社会找到“知音”,因为6不受西方社会欢迎,原因来自于圣经故事,666更是个魔鬼数字,因而很多人会躲得远远的,甚至有人因为孩子的预产期在6月初而提前在5月底剖腹产。
国人对7的感觉也有些复杂,有些地区有些人喜欢它,因为它和“起”“齐”发音类似;但也有的地方的人颇为厌恶它,有的是和农历七月是“鬼月”有关。
在西方7则表示完美,与神圣和上帝有关,深受喜爱,其中尤以犹太人为甚。
/html/2011-11/25/content_10627860.htm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
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
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83967351e79b89690226da.png)
东西方数学发展史对比分析East and west mathematics;History;The cultural differences1 东方数学发展史在东方国家中,数学在古中国的摇篮里逐渐成长起来,中国的数学水平可以说是数一数二的,是东方数学的研究中心。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在祖先们的逐步摸索中,我们见识到了老祖宗从结绳记事到“书契”,再到写数字,在原始社会,每一个进步都要间隔上百万年乃至上千年。
春秋时期,祖先们能够书写3000以上的数字。
逐渐的,他们意识到了仅仅是能够书写数字是不够的,于是便产生了加法与乘法的萌芽。
与此同时,数学开始出现在书籍上。
战国时期则出现了四则运算,《荀子》、《管子》、《周逸书》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记载。
乘除的运算在公元三世纪的“孙子算经”中有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现在多有运用的勾股定理亦在此时出现。
算筹制度的形成大约在秦汉时期,筹的出现可谓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在“孙子算经”中有记载其具体算数的方法。
《九章算术》的出现可以说将中国数学推到了一个顶峰地位。
它是古中国第一部专门阐述数学的著作,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部分。
后世的数学家在研习数学时,多是以《九章算术》启蒙。
在隋唐时期就传入到了朝鲜、日本。
其中最早出现了负数的概念,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
遗憾的是,从宋末到清初,由于战争的频繁,统治的思想理念等种种原因,中国的数学走向了低谷。
然而,在此期间,西方的数学迅速发展,西方数学的成长将我国数学甩的很远。
不过,我国也并非止步不前,至今很多人还在用的算盘出现在元末,随之而来出现了很多口诀及相关书籍,算盘,是数学历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16世纪前后,西方数学被引入中国,中西方数学开始有了交流,然而好景不长,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让中国的数学家们再一次坐井观天,只得对之前的研究成果继续钻研。
这一时期,发生了几件大事,鸦片战争失败,洋务运动兴起,让数学中西合璧,此时的中国数学家们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幂级数等。
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1ecd1516fc700abb68fc39.png)
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对比分析【摘要】数字不仅是数学符号,还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不同的文化对数字有不尽相同的崇尚和忌讳。
本文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进行了对比,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关键词】数字;文化;对比众所周知,数字一般是人们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和顺序的。
但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还具有神圣的意义,它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由于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对数字的喜恶也不尽相同,一个民族往往崇尚某些数字,认为它们神圣、吉利,另一方面厌恶、忌讳某些数字,认为它们不吉利,这就形成了一个民族独有的数字文化观,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一、中国文化里的幸运数字中国人向来有追求对称、平衡、和谐和稳定的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由阴和阳两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周易》认为“宇宙起源于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这种文化关照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级发展的。
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1]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
从老百姓门上的对联到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格上的对偶,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双数“二”的情有独钟。
除此之外,双数四、六、八、十在中国文化当中也被认为是吉祥的数字。
汉语习语中形容处事有方是“四平八稳”,形容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
“六六大顺”意味着百事顺心。
数字十意味着圆满和完美。
人们称美不可言的境界为“十全十美”,极有把握为“十拿九稳”。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双数的崇拜。
幸运数字一直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挑选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的时候,吉祥的数字是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意味着“和谐”,“六”寓意“顺利”,“八”是最为吉祥的数字,与广东话中的“发”谐音,意味着繁荣、财富和地位。
很多宾馆酒店为了图吉利,把所有的房间号前都加上“8”字。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99c896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f6.png)
中西文化中的数字差异
在中国,数字“零”是最矛盾的一个数字, 充满虚无,而又容括万物,从零开始,而后归于零;数字“一”则代表首位的意思,如一马当先、一步登天等;数字“二”则表示美满的意义, 也有另外一个说法, 二是双, 如智勇双全、双喜临门等; “三”是多的意思,“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为例证;“四”是四方的意思,也是平稳的象征,如四平八稳、四面八方等; “五”是代表神秘而抽象的数字,五行阵、五光十色、五花八门等;“六”是顺利的意思,如六六大顺、六畜兴旺等;“七”表示复杂和凌乱,如七窍生烟;“八”是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属性的数字,如八节、生辰八字等;而且中国人对数字“八”也是情有独钟;“九”是数字中代表至高无上的,如九土、九天、九州、九品、九王之尊、九九归一等;“十”为完美具足之意,如十分、十方、十全十美等。
西方文化中“一”代表“万物之始”,象征唯一的源头,“二”是象征同伴,见证人。
“三”是象征神圣的,属神的。
“四”是象征肉眼看得见的受造物,地的四个方向,或属地的。
“五”是象征人的五官,人的数目。
“六”与“三又一半”是象征不完全, 不能达到目的。
“七”是象征完全,属零的整数,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八”是象征再生的数,复活的数,永恒的数。
它是创世后的第八天,也是复活节前那一周的第八天,基督在这一天复活。
“九”是象征美德的数,是圆满“三”的圆满形式;托勒密天文学上有九重天,“十”是象征完整,统一。
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观比较
![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观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e46890ba6c30c2259019e60.png)
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观比较【摘要】本文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禁忌差异产生的原因。
认为这是受宗教影响、历史与神话影响、民族文化心理影响而产生的差异。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数字文化;数字禁忌;中西方比较数字,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来源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物质世界的总结,人类文明来源于文字,而文字来源于数字。
千百年来,人们利用数字来计数和运算,但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中,数字的含义被深深的烙上文化的印记。
数字,就像一个媒介,一面镜子,反映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地方色彩和特殊的文化内涵。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探讨其中蕴含的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其不同的民族文化根源。
从而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有助于增进跨文化交流和加深相互理解。
一、中西方的数字文化比较1、数字崇拜文化(1)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
在中国及西方大部分国家中,“3”和“8”是两个受欢迎的数字,但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思想哲理都与“三”有关,如“三辰(日、月、星)”“三才(天、地、人);“三纲”(君臣、父子、夫妇);“三教”(儒、道、释)等。
文学中有很多成语也与3有关,如人们说“三生有幸”来比喻自己非常幸运,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得诸葛亮出山。
由此可见,“三”对中国人来说是吉祥的数字。
而在西方,基督教“三位一体”(the trinity)的宗教传统赋予“3”神秘的文化内涵。
人们习惯于把事物的存在或其发展过程一分为三,来追求吉利的效果。
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三位神灵统治着;世界由大地、天空和海洋三者构成;大人体包含有肉体、心灵和精神三个方面;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数字3是上帝有意安排的吉祥数字,它是大自然规律的集中表现。
常常会听到西方人说the third time’s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number three is always fortunate(第三号一定运气好)这样的吉利话。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数字
![中西方文化差异之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436cda54caaedd3382c4d324.png)
Practice
•数字“七”的在中西方分别的含义? •数字“三”的古代哲学含义? •数字“六”的古代历史含义?
国却没有特殊的含义,在汉文化中“十三”不具有凶义,相反, 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
9: 在西方音乐界及作曲界因为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9大
交响曲后辞世。此后多位名作曲家也都在写完9首交响曲后与世长 辞,而在中国则有长久的含义。
6:在中国,“6”是一个时空谐和数,最为吉祥。然而由于宗
教的影响,在西方“6”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凶数。
中西方差异之 数字
PresentLeabharlann d by: 黄燕飞 091261126 张亚希 091261127 2010/9/28
Outline
•哲学与宗教 •历史与艺术 •政治与习俗 •神话与传说
Particular Example
666: 在西方的意思是撒旦代码,而中国是很吉利的数字。
13:被认为是不幸的象征,是背叛和出卖的同义词.而在中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数字内涵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文化中数字内涵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165a85c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9.png)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浅析中西方文化中数字内涵的差异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谢芳 李燕燕【摘要】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的禁忌崇拜,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人与西方人对数字崇拜和数字的禁忌和情感,帮助理解英汉文学学习中和生活中碰到的有关数字的翻译等问题,以便消除英汉文化交流中的理解障碍。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 数字内涵 差异一、英汉数字的文化内涵差异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有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1.“四”与“十三”。
数字“四”在中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四”发音“si”与“死”谐音,海外华侨跟沿海地区的福建、广东及香港、澳门等,都禁忌使用数字“四”,如果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四”他们就巧妙的用两双或者两个二来代替。
中国人对数字“四”的避讳在生活中是显而易见的,一些相关成语带有“四”大多都含有贬义的色彩。
例如,“说三到四”、“低三下四”、“颠三倒四”、“不三不四”等等。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对“four”的避讳情感没有中国人的强烈,例如,“four hundred”在美式英语中指”一个地区的名流,最时髦的上层社会,“four leaf”(幸运草)。
“thirteen”在西方人们最忌讳使用数字,尤其在欧美成为头号大忌。
其文化渊源于其宗教与历史文化,《圣经》中说到,耶稣与他的十二个徒弟共进晚餐时,在十三人中的一个人:犹大,由于他的出卖,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也有人认为《圣经》记载:亚当跟夏娃偷吃禁果之日就是十三日;罗马的野史说巫师们是十二人集会,第十三个到来就是个大魔鬼。
因此,“十三”成为英语中最不吉利的数字。
在日常生活中避讳“十三”就跟中国人避讳“四”一样。
例如,没有13号楼层,不设13号病房,飞机、火车、剧场没有13排,13座等等。
而在中国,人们却乐于接受“十三”,例如,儒家经典作《十三经》,同仁堂的”十三太保”家喻户晓。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058ac4375901020207409c5a.png)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国营13-4班向越嘉摘要:中西方数学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就、文化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西方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在于如何去证实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完全已经脱离实用目的,是以秀智商为基本诉求的一种智力竞赛。
对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其重要贡献,各有其优缺点,不存在孰优孰劣。
关键词:数学科学、西方数学、中西方数学文化、毕达哥斯拉学派、筹算一、中西方数学文化差异的背景谈起数学,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花了人生中的十二年时光,六年小学和六年中学,有幸的还要加上一年大学的高等数学,可以说是饱受数学的摧残,但是我们却只知道数学是敲开大学校门的一块敲门砖,甚至把数学这个东西当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屡屡在或抱怨或呐喊着,“删了这个东西好不好”,“数学滚出高考好不好”之类的话。
殊不知,若当你有心去深入数学这个领域,了解数学背后的故事、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到,数学这个东西的魅力是如此的光芒万丈,它吸引了无数的智力卓绝的人,为了去构建它,了解它,捍卫它而做出多少奉献,花费多少精力,甚至于献祭出多少生命,关于数学背后的文化历史是多么的波澜壮阔。
数学科学作为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必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
古代西方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
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数学。
在西方,小亚西亚海岸新兴的商业城市、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滨,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的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实用”的理论研究。
中西方文化比较之避讳数字
![中西方文化比较之避讳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d35edafefab069dc50220131.png)
结婚的礼金不可以单,一定要双,例如2600元 3200元等等。 结婚的礼金不可以单,一定要双,例如2600元、3200元等等。 2600 元等等
2.病人、丧事忌包双数。 2.病人、丧事忌包双数。 病人
丧事包得礼金称之为白包,白包忌包双数,只能包奇数,例如1001元 2001元等 丧事包得礼金称之为白包,白包忌包双数,只能包奇数,例如1001元、2001元等 1001 不过白包通常量目不要包太多;探望病人通常很少送礼金,大部分是送花、 等,不过白包通常量目不要包太多;探望病人通常很少送礼金,大部分是送花、 水果等等,如果真的要送钱的话,基本上也是不能双数。 水果等等,如果真的要送钱的话,基本上也是不能双数。
列 奥 纳 多 . . . . . . . .
卡拉瓦乔 《耶稣被捕》 耶稣被捕》 (又名《犹大之吻》) 又名《犹大之吻》
西方人忌讳“13”,要是“13日”正赶上“星期五”被认 为更不吉利。分析家认为,问题不在这两个日子有什么魔法, 而是忌讳这两个数字的人心理在作怪。“13日”再加上“星期 五”是最“险恶”的日子,其由来要追溯到远古。据传说,犹 太教以星期五日落到星期六日落为休息日,称为安息日。按照 迷信的说法,每到这天,12个巫婆(witch)都要举行狂欢夜 会,第13个魔鬼(monster)是在夜会高潮时出现的撒旦 (Satan)。圣经的一些解释者认定,亚当和夏娃就是在这个 日子偷尝了禁果,亚当和夏娃的儿子该隐也是在“黑色星期五” 杀死了他的弟弟亚伯。 不仅普通人,名人也惧怕“13日”和 “星期五”。每当这时,歌德总是睡大觉,拿破仑绝不用兵, 俾斯麦不签署任何条约,即使是不触动任何人根本利益的文件 他也不愿签字。美国前总统胡佛•罗斯福也很迷信,有人还记 得,每月“13日”罗斯福都不出行,尽管并非每个13日都赶上 “星期五”。 其实,并非所有“13”都是不祥之兆,有的欧 洲人就很喜欢13。不错,以色列曾被分成13部分,可救世主恰 恰就是13日降临的。欧洲神秘的占卜术中有许多13,比如说, 有13眼天泉、13座天门、信奉上帝的人希望得到13种神药。而 在古埃及,在玛雅人(印第安民族群)的心目中,13象征着上 帝的青睐。有人认为13不仅不晦气,而且会给人带来运气。第 一位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林德伯格就是第13次飞越时获得成功 的———前12次都以失败告终…… 长期以来,人们为克服迷 信(superstition)、崇尚科学做了许多工作。例如,1791年, 英国一家造船厂准备造一条大船,厂家特意选择“13”号开工, 这一天正是“星期五”,而且这条船的名字也叫“星期五”, 大船第一次下水航行的日子还是“星期五”。
中英文化差异——数字
![中英文化差异——数字](https://img.taocdn.com/s3/m/f30fed120b4e767f5acfce42.png)
中英文化差异——数字在古老的传统中,数字具有神圣的意义,还具有主吉凶的宗教迷信色彩。
不同的民族对数字的选择性和不同的偏爱,都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的烙印。
下面就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数字进行对比分析。
(一)、“三”与“九”1、“三”汉语中带“三”的习语有很多,如“三思而后行”、“垂涎三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头六臂”、“三教九流”、“三令五申”等。
中国人对“三”的垂青是有因可循的。
《说文解字》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可见“三”的本义就是代表天、地、人,即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
在历史进程中,人们还逐渐认识到:时间有昔、今、未之分,空间有上、中、下之分,方位有左、中、右和前、中、后之分,似乎有三就能代表全部,“三”因此隐含完全、完美之意在内,并且积淀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从而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地运用“三”来归纳事物,指导行动。
在古代,“三”的运用更是奥妙无穷,甚至带有某些神秘意味。
在政制结构上,有“三公”(西周时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时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军事编制上,有“三军”(海军、陆军、空军);教育上有“三学”(述学、评学、考学);科举有“三试”(乡试、会试、殿试);录取有“三甲”(状元、榜眼、探花);祭祀要供“三牲”(牛牲、羊牲、猪牲);敬酒要“三献”(初献、亚献、终献);行礼要“三跪”(行此礼时先放下马蹄袖,然后跪下,上身挺直,将右手伸平举起到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这样连举三次站起来,即为一跪,如此三次即为三跪)等。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大地、海洋、天空三部分组成。
大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矿物三方面内容;人体有肉体、心灵、精神三重性;基督教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
因此西方人偏爱“三”,把“三”看作完美的数字。
所以西方人常说The third time’ the charm.(第三次准灵。
1-10数字的中西方含义
![1-10数字的中西方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7ed90f305727a5e9856a61a1.png)
Ten
“10”——“十”,表示达到顶点,有十全十美的含 义,代表圆满。
“10”——在西方,“10”是象征圆满的整数。人 体上有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10”的人,为人有进 取心,但稍嫌性急。有竞争之心,不肯轻易服 输,能积聚财富及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独裁 之心及意志力强,不会永远安于现状。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6”的人,为人较感性,喜欢美的东西。 有一颗温柔而开朗的心,人们都爱与他接近。不过,感情颇为冲 动,容易有盲目的行动。
Seven
“7”——在西方古代中传说它是“打开宇宙的钥 匙”。它是尘世间一周七天的天数,属于变化 世界。在基督教国家中,它是上帝创世的天数。 7属于时间之神,也是变化之神。
“4”—在代表正方形,象征稳定性,属于水星的领域。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4”的人年轻时的性格会较为孤僻,但随 着年 龄的增长,人会变得圆滑。为人正直及而认真,德行方正。
Five
“5”——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很广的数 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 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shǔ]、稷[jì ]、麦、豆。 “五官”:指耳、眉、眼、鼻、口,通常指脸部器官。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7”的人,为人颇自我、 敏感。工作能力强,性格复杂,喜欢变化及追 求完美。
Eight
“8”—— “八”谐音“发”,在中国,有招财提运的含义,深受广大 人民的喜爱。手机号码、车牌号码、门牌号码等等,都是以“8” 字为第一考虑。不仅如此,在中国的汉字词典里,“八”的含义 也非常之广,它往往于方位卦相命理相联,甚至连解放军的前 身也命名为“八路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字。 “8”——在西方,“8”是象征再生的数,复活的数,永恒的数。它 是创世后的第八天,也是复活节前那一周的第八天,基督在这 一天复活。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da173dc6f1aff00bed51ebf.png)
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数学是人类长期实践与思考的智慧结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所以中西方古代数学存在很大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发展模式与构造模式。
因此可以说,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也就是说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数学发展的必然取向。
中西方古代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
(一)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与形成黄河的沃土造就了华夏文化,使得众位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是其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自己的算法化和实用性为期特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在世界古代数学发展的前列。
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国数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上古时代,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而数学也在这个过程中萌芽、发展。
中国古代是运用竹棍等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
我们把小木棍称作算筹,用算筹进行计算,便是筹算。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中期才逐渐为珠算术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促进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如《墨经》一书中便对点、线、面、体、圆等概念分别作了说明,除此之外,分数在战国时期也已应用到各个领域。
《易经》作为我国古代当政者积累观天测算经验而成的关于天象和人变易的经典,书中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易经》被公认为为世界上第一本讨论排列组合的书。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发展与形成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唐宋元时期。
中国社会进入秦汉以后,随和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种技术逐步提高,社会生产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原来的占卜算卦和简单的计算易经满足不了社会对数学的需求,开始向社会各方面渗透,如天文观测、货币流通、生产分配、军事劳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
中西方民族衍变历史、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俗、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同一组数字赋予不同的情感和意义,产生不同的联想。
本文从中西方对数字不同的传统观念,探讨中西方数字文化的差异,以求在对外交往中减少误会与磨擦,达到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中西方数字文化异同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和大写两种。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数字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次序外,还广泛应用于成语或词组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凝炼、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渲染气氛的效果。
在科学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语言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表义,许多数字经过泛化,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
数字的观念在各个民族中都渗透在它传统文化的不同层面,比如哲学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政治与习俗、神话传说与巫术迷信等。
我们只要读读中国古代文献,不难知道诸如“五行八卦”、“两仪生四象”、“阴阳六爻”、“人道六制”、“七夕”、“七日来复”、“八方维纲”、“八大金钢”、“九阳”、“九州”、“十干”、“十恶”、“十二地支”、“十二生肖”、“三十六计”、“七十二行”等这些含有神秘色彩的数字。
英语中也有一些这类词语,比如有"Hol y Trinit y", "the Three Fates", "Five points of Calvin", "Seven against Thebes", "the Nine", "bak ers dozen"等,另外西方文化中还有“一”表示至高无上,“二”表示爱情,“三”表示等量齐观,“六”表示非凡,《旧约》中有“七年”与“七日”,《新约》中有“七雷”与“七印”。
(赵世开,1999:185)。
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数的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而得来的,它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而总结出来的,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可以这样说,人类的文明始于创造文字,文字的创造始于数字(赵世开,1999:172)。
在中国,三是一个很吉祥的数字。
在汉语里,3被写成三,其意义是,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即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
中国的道教有三清之说,即玉清、太清、上清;佛教中有天、地、人三尊之说。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古人认为,数字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
可见三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
中国古代与数字三有联系的重要思想观念是很多的,如:日、月、星为三元;前生、今生、来生为三生;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为三纲;父、子、孙为三族等等。
三和五非常近似,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个数字概念,里面包含了很多古朴的东方哲理。
在中国,古制已有所谓“五门三朝”的说法,故宫的建筑也符合这种布局。
从过去的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一直到太和门,正好是“五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正好是“三朝”。
这三和五,也有他们的文化内涵。
“三”指天、地、人;“五”指金、木、水、火、土。
古代中国人把这八种物质看作世界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因此,三和五这两个数字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运用得也比较广泛。
数字“三”在西方国家同样受到尊重。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基督教有三位一体之说,即圣父、圣子、圣灵;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由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杜学增,1999)。
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而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
中国数字文化三五之道,有三就应该有五。
《易系辞》中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地之数各有五,五数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
”意思是说,三才(天地人)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数字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脱离不了三五之道。
但五常与三结合而用,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三五成群、三纲五常、三下五除二、三年五载等。
中国古诗词中这种三五连用也很常见,如,“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
所以,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哲学思想。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
数字四在中国由于谐音“死”,而被视为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尾数有四的就不受欢迎。
人们尤其要避开“14”(谐音“要死”),“54”(谐音“我死”)。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字的忌讳。
有的民族反而对“四”极为崇拜,认为“四”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六”的传统观念。
如先秦时期六部儒家经典称为“六经”或“六艺”,诸子中最著名的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总称为“六家”,周代兵书现存六卷称为“六韬”,政区分为“六乡”,周礼有“六典”(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官制设有“六部”,汉代官职有“六曹”,隋唐政制设“六部”,朝廷军队统称“六军”,皇后的寝宫称“六宫”。
古代把亲属关系归纳为“六亲”,妇女怀孕也称为“身怀六甲”,天地四方合称为“六合”。
中医将人的心、肺、肝、肾、脾、胆称为“六神”,佛教认为凡人有“六欲”,古代作画讲“六法”、“六要”、“六彩”,古典词牌名有“六丑”、“六州歌头”。
(包惠南,2001:195)。
民间也有“六六大顺”的吉语,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这几组数字,农历初六、十六、二十六被视为举行婚礼的吉日。
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看重数字“七”,认为它吉祥有力。
它对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字“七”又具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西方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上帝用七天时间完成了创造世间万物的壮举,圣玛丽亚有七喜、七悲,主祷文分为七个部分等等。
西方宗教和文化常用数字“七”来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归纳人文景物、社会团体、宗教仪式等。
如,七大美德(信任、希望、仁慈、公正、毅力、谨慎、节制)、七宗罪(骄傲、发怒、嫉妒、肉欲、贪吃、贪婪、懒惰)、七重天(纯银天、纯金天、珍珠天、白金天、银天、红宝石天、极乐天);人有七感(生机、感情、语言、味觉、视觉、听觉、嗅觉);世界有七大奇观(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摩索拉斯陵墓、以弗所的戴安娜神庙、罗得岛的巨像、菲底亚斯的丘比特神像、亚历山大的灯塔)(包惠南,2001:193)。
另外,佛教和伊斯兰教也很尊崇数字“七”。
据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面壁七天而成了正果。
佛教认为,万事由地、水、火、风、空、识、根七种本原生成;佛寺由七种厅堂组成;人死后要祭奠七七四十九天等等。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创造世界用了六天,在第七天休息;阿拉伯人说,天有七重,地有七层,一周有七天,因此,他们常用数字“七”表示数量或次数之多。
由于世界三大教派尊崇数字“七”,所以,人们发现它被广泛用来表述各种事物,人有七情、面有七窍;彩虹有七色;音乐有七个音符;西方童话中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等说法(平章起,1993)。
这些足以说明,数字“七”在西方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人们对“七”情有独钟。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人们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的变化,勤劳致富成了人们共同的愿望,“恭喜发财”成了新春佳节亲朋好友之间的常用贺词。
南方经济发达的粤语区的“八”与“发”谐音,广东人特别喜欢数字“八”,以求生财有道,发财致富。
现在对“八”的爱好已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男女老少对“八”可以说是特别偏爱,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
电话号码中喜欢有八,汽车牌照号码最好有八,有的商店取名“518”(“我要发”的谐音),公司企业等单位开业把含有“八”的日期选作黄道吉日,开业典礼的时间也要定为8点18分(“发一发”的谐音)。
(包惠南,2001:196)。
可见数字“八”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示数量的数字,同时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共同愿望,蕴含着一定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字“九”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
《素文》中说:“天地之数,始于一,终于九。
”“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
九为数之极,又称“天数”。
人们用“九霄云外”表示极高之意;“九洲方园”表示极广之意;“九泉之下”表示极深之意;“数九寒开”表示极冷之意。
因为“九”与“久”谐音,由此演化出“神圣”之意,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他们常借用“九”字来象征他们的统治地久天长,万世不变。
这一点在中国帝王的宫殿建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故宫的建筑中用得最多的是“九”,因为“九”是最大的阳数(奇数),它代表天,而皇帝自称是天的儿子(天子),所以它也代表了皇帝。
又因为《易经》里的“乾卦”代表天,而“乾卦”里说:卦象“九五”的位置,飞龙就会在天上,伟大的人物就会出现在人间,所以“九五”又象征皇位。
比如天安门的建筑,城楼是9间,门有5座,午门也一样;保和殿、乾清宫等东西长9间,南北宽5间。
这都叫“九五之尊”。
另外故宫内的台阶都是9或9的倍数;门板上的门钉横竖都是9行;就连故宫房屋的总数,也是9999间。
(宋柏年、施宝义,1999:162)。
除此之外,天坛的建筑也体现了这一点。
圆丘坛共分三层,每层四面各有台阶九级,每层周围都设有精雕细刻的汉白玉石栏杆。
栏杆的数字均为九或九的倍数,即上层72根、中层108根、下层180根。
同时,各层铺设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数。
如最上层的中心是一块圆形大理石(称作天心石或太极石),从中心石向外,第一环为9块,第二环为18块,到第九环为81块;中层从第十环的90块至十八环的162块;下层从十九环的171块至第二十七环的243块,三层共378个“九”,为3402块。
同时,上层直径为9丈(取一九),中层直径为十五丈(取三五),下层直径为21丈(取三七),合起来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数,而且还有“九五”之尊的含义。
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设计建造祭坛呢?据神话传说,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数来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
另一原因是,我国古代把单数看作阳数,而将双数看作阴数。
天为阳,地为阴。
天坛是用来祭天的,只能用阳数进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