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的意思古诗的意思
![夜雨寄北的意思古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fb752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62.png)
夜雨寄北的意思古诗的意思
《夜雨寄北》是唐朝李商隐的诗作。
译文如下: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这是作者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作者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832b8e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3.png)
《夜雨寄北》注释及译文优秀6篇赏析篇一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乍看之下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
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
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
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
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
《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
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
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
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
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的朋党之争中。
(牛,牛僧孺;李,李德裕。
朋党,官僚集团。
)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
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
”(《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
《夜雨寄北》。
写得一往情深,而且诗寄的“君”,关切地问着他的归期,他也盼着与“君”“共剪西窗烛”。
这个“君”,至少具备三个条件;一,以往过从较密;二,此刻仍有诗书交往;三,彼此心心相印。
从现存的李商隐的诗文看来,有一个人可以成为这样的“君”,那就是晚唐的词人温庭筠。
夜雨寄北的意思翻译
![夜雨寄北的意思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624ae2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6c.png)
夜雨寄北的意思翻译
《夜雨寄北》翻译: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没有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我们才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一起秉烛长谈,再来叙说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这首诗是诗人李商隐写给对方的回信。
《夜雨寄北》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诗中充满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了他对妻子的一片情深。
全诗既描写了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而且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所以并称为“三十六体”。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861559726fff705cc170a8c.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a43c834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e5.png)
《夜雨寄北》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二: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译文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3ded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d.png)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一、关键信息1、诗歌题目:《夜雨寄北》2、作者:李商隐3、诗歌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翻译要点5、赏析角度二、原文翻译11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翻译为: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111 此句开篇即直抒胸臆,通过夫妻之间的问答,展现了归期的不确定性,流露出诗人的无奈和羁旅之愁。
12 “巴山夜雨涨秋池”翻译为: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121 这一句描绘了眼前的实景,秋雨连绵,池水上涨,烘托出孤寂凄凉的氛围。
13 “何当共剪西窗烛”翻译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
131 诗人由眼前的景联想到未来相聚的温馨场景,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
14 “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为:那时再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141 这一句回扣前文的“巴山夜雨”,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深沉绵邈。
三、诗歌赏析21 情感表达211 这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既有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妻子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多种情感交织,令人动容。
212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细腻入微,展现了其高超的抒情技巧。
22 意境营造221 诗中通过“巴山夜雨”这一特定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情感的感染力。
222 同时,“西窗烛”的想象又为诗歌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3 结构巧妙231 诗歌采用了回环往复的结构,从眼前的实景到未来的想象,再回到眼前的景,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动人。
232 首尾呼应,“巴山夜雨”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4 语言特色241 语言简洁明快,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242 用词精准,如“涨”字,生动地描绘出秋雨之盛,池水之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总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其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巧妙的结构和精炼的语言,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和喜爱。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6b24a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d.png)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拼音版及朗读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定。
此时此刻,巴山的夜雨正在下,秋池上空已经下起了雨。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在烛光下长谈,在今夜的夜雨中互相倾诉心中的思念?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
日期还不确定。
此刻,巴山夜雨淅淅沥沥,雨满秋池。
我什么时候可以回老家,我们可以在西窗下剪蜡烛的时候谈心?那我今晚在巴山做客听绵绵细雨的时候就告诉你我有多想你!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但我不能确定回家的日期!此时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是,这无尽的晚雨,满是秋池。
如果有一天,我们会坐在家里的西窗下,一起剪蜡烛花,在今夜的夜雨里,互相倾诉思念。
参考资料:完善1、王一川.文学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9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描写,说明了对妻子孤独的感情和深深的思念。
最后两句想象未来重逢的喜悦,对比今晚的落寞。
这首诗是即兴创作的,瞬间展现了诗人感情的曲折。
语言简洁,在遣词造句上没有任何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歌相比,它们华丽的修辞,精致的典故,不同的象征和暗示风格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0a049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a.png)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01e3d0e009581b6bd9eb84.png)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妻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54ed32336c1eb91a375d92.png)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赏析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译文、赏析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有人考证,以为此诗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间入东川节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时作。
其时义山妻王氏已殁(王氏殁于大中五年夏秋间)。
为此,以为此诗是寄给长安友人。
但义山入梓幕,与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际,即使王氏仙逝居先,义山诗作在后,在当时交通阻塞和信息不灵的时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fe05bd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4.png)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夜雨寄北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夜雨寄北翻译及原文1夜雨寄北原文欣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注释:①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君:指作者的妻子。
巴山:指四川的山。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哪一天?却话:回溯。
夜雨寄北原文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
但是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的沉痛情绪,渲染得更形象、更浓郁了。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cfd786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相关推荐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简介: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复信。
虽然归期难以约定,但诗人想象中的他日相逢,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定会给“问归期”的友人或妻子以慰藉。
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1:你问我回来的日期,我还没确定,今夜巴山正在下雨,秋水涨满了池塘。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一起在西窗下剪烛花。
谈论巴山下雨的情景。
译文2: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词语解释:1、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1],又号樊南生。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
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还,再。
4、何当:何时能够。
5、池:水池。
6、期:期限。
7、君:指作者的妻子。
8、巴山:指四川的山。
9、秋池:秋天的池塘。
10、何当:哪一天?11、却话:回溯。
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cf207330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7.png)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注释免费夜雨寄北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翻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夜雨寄北解释(1)寄北:写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光明。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伴侣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尝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方法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__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知人论世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闻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惋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3f1de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3f.png)
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赏析《夜雨寄北》原文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夜雨寄北》翻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夜雨寄北》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古诗词】夜雨寄北古诗的翻译
![【古诗词】夜雨寄北古诗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8565695e45c3b3566ec8b1c.png)
【古诗词】夜雨寄北古诗的翻译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
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
秋天的河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
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
给妻子的。
他们认为,李商隐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赴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梓州幕府,而
王氏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交病故,李商隐过了几个月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
友人的。
就诗的内容看,按“寄内”解,便情思委曲,悱恻缠绵;作“寄北”看,便嫌细腻恬淡,未免纤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 文言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e2ae6477375a417866f8f83.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李商隐翻译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 人李商隐 身居异乡巴蜀, 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和小编 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 夜雨寄北 李商隐翻译,欢迎借鉴! 【原作】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夜雨寄北:夜里下雨的时候,写这首诗寄给北方的妻子。
未有期:没有确定的归期,意指一时难以相聚。
期,期限,回家的日子。
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此泛指东川一带的山。
池:水池,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盼望之词,相当于何时能够。
剪……烛,剪烛花, 意思是秉烛长谈。
全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和你一边共同剪着蜡 烛那跳耀的火花,一边和你彻夜聊叙多年的离情别绪。
却:做发语词理解比较好一些吧。
【古诗 今译】 你已经不止一次地来信问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可我一时还无法确定。
今夜 巴山这里又在下雨,秋水已经涨满了池塘。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的身边,和你一 边在窗前共同剪着跳耀的烛花,一边向你描述这巴山夜雨的情景啊? 【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 杰出诗人。
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
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一党
1/5
一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 荥(xíng)阳。
著有《玉谿生诗》,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本篇是诗人寄给他那一直在北方老家盼望他早日回归的妻子的, 是一首思念 妻子的抒情之作。
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听着窗外绵绵的秋雨,望着不断长着秋水 的池塘,心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中的妻子,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
当时诗人客 居巴蜀 (今四川) , 妻子在长安 (今西安) 老家, 因此标题用了“寄北”的字样。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作品开篇以问答的方式为我们描述 了一个典型的客居他乡的环境——雨夜。
从 “君问归期”这一个“问”中,我 们看出了开篇笔调的沉重。
诗人在此之前可能已经不止一次收到过妻子盼望丈夫 早日回归的来信,本应该回信,可却因种种原因,一时还无法确定什么时候才能 回去,无奈之中只好搁笔。
在这样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听着淅沥的雨声,看 着不断上涨的秋水,诗人独自客居他乡,孤寂的情怀,离别的苦楚,对妻子的深 切思念, 怎能不充塞于心头?因此诗人以饱蘸无奈之情的笔触避开何时才能回家 这一能一座大的问题,写下了包含一着苦楚与无奈的诗句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紧扣“夜雨”,把情绪来了 一个超乎常人思维的笔锋大逆转, 将作品的思绪从孤寂、 离愁和思念这一沉闷的 基调中走出来, 憧憬了一个幸福美好的场景——他日重逢, 真的好想回到家乡和 妻子一同坐在窗前, 一边剪着跳耀的烛花, 一边向妻子描述今夜巴山这下着秋雨 的情景。
这是一个幸福美好的想象, 也是对夫妻一团一聚共叙离愁别绪的热切盼 望。
然而满腹的寂寞与思念,只能寄托于将来,只有寄托于想象,只能以遥想重 逢后的欢一愉排遣眼前的孤寂,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空寂与无奈。
在写作艺术手法方面, 作品笔调沉重而又不失明朗与轻快, 词句浅显而又不 失思念之情深, 意境曲折而又不失清新与流畅, 蕴含有民歌之隽永又不失情感表 述之细腻。
非大家手笔所不能及也。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