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一、名词术语1.教育传播: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2.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指载有信息的物体;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信息的工具。
3.通道:信息传递的途径。
4.把关人: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5.教育传播环境: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6.选择性注意:这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受众对媒介的接触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他们往往选择与自己原有的意见、观点和兴趣、原有态度一致的信息。
二、简答1.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及其贡献与局限(P32---38)2.信息和符号的关系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表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语言描述,也可用文字描写,还可以用拍摄电影、电视的活动的图像取呈现等,这里所用的语言、文字和图像就是表征信息的符号。
信息是抽象的,当它被某种符号表征出来才是具体的。
符号直接影响着传播的效果。
3.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的语言误用问题(1)死线抽象(2)忽视差异(3)非此即彼(4)主观倾向4.教师的主要传播行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的基本传播行为包括教育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
5.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要求(P120---122)6.大众传播效果理论(P155---161)7.共同经验原理的有效运用教育传播是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换的活动,教师要与学生沟通,必须把沟通建立在双方共同经验范围内。
8.重复作用原理的有效运用重复作用原理的第一层含义是将一个概念在不同场合重复呈现。
第二层含义是用不同的方式重复呈现同一个概念。
三、论述1.麦克卢汉的媒体观(P102)2.符号的本质意义(P70---72)3.教育传播中常用的非语言符号及其有效的运用方法(P86---89)4.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和好评度。
整理教育传播学
名词解释:1. 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 人际传播:是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 组织传播: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4. 大众传播:是传播着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
5.教育传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6. 人的内在传播:是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7. 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8. 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
9.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10.噪声:在传播过程中,除了传输有目的的信息外,还会出现各种干扰信号,这种干扰信号被称为噪声。
11.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成为反馈。
12.传播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之为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效果:经过一定的传播教育过程之后,受教育者在知识、能力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13.模式:经验与科学之间,现实与理论之间转换的中介,能够用它简约性地表现事物和现象的各种关系和变化规则。
补充(教育传播模式:人们在教育传播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非常有效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并用文字或图表表达出来,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14.教育信息:狭义上面指教育内容。
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
15.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16.传播通道:指在传播过程中信息传递的途径。
补充(教育传播通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通道是一个中介因素,他将教育和受教育者连接起来,使两者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通道)17.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
2.2 人的内在传播
文化力的传播博弈:没有硝烟的战争
法国 –把对外文化宣传视为法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每年要花10亿美元在全世界传播法国的文化。 –通过卫星和视听传媒等高科技手段,把自己的图像 和声音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最近法国创立了自己的“CNN”
4.6 教育:师生关系的良好互动
• 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传播效果会有差异? • 如何看待沟通和解决师生关系的对立?
4.4 新闻:眼球造就注意力经济
• “狗咬人”与“人咬 狗”; • 点击,就是生产力; • 芙蓉姐姐,卖博客; • 娱乐直播“真人秀”;
4.5 文化:传播民族形象的途径
• • • • 电影《卧虎藏龙》的成功 姚明登陆NBA—— 中国的“高度” 刘翔110栏奥运冠军—— 中国的“速度” 孔子学院和“汉语热” 北京计划在世界各地兴建100所孔子学院 目前有3000万外国人在学习汉语
• 一般是在两个以上人中进行; • 是一种过程,一种互动; • 必带有信息,传者、受传者、信息、通道是基本 条件; • 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
2、传播的类型
• 一般:自然传播、动物传播、人的传播、机器传播; –人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 育传播; • 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信息科学把“信息”引入传播学,使之更科学严 谨
1.1 传播与信 息
教育传播学重点概括
传播: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活动。
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注意: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人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播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传播必带信息,必经通道。
传播者,受传者和信息通道时传播的基本条件。
传播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符号是信息的代表,信号时负载符号的实体,运用符号信号表达意义,才能实现信息交流的活动。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语言戏剧,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传播的功能: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施拉姆)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教育传播过程的阶段:1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2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3通道传送阶段,4接受与解释阶段,5评价与反馈阶段,6调整再传送阶段教育传播过程,是教育者借助教育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设计教育传播过程就是设计好教育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由它们构成的活动,主要包括:选择组织好教育信息,全面分析受教育者的特征,选用恰当的教育媒体,设计好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1.教育信息的设计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1分析内容,找出知识点,2组织内容,安排顺序2,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1)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渐进分化策略,逐级归纳策略,整合协调策略)2)五段教学策略:主要步骤: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址,运用巩固,检查效果(比较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效率,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媒体素养教育
媒体监测与评估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监测与评估提供了 理论框架,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了解 受众反馈和媒体效果。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理 论基础,帮助公众提高对媒体信息的 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传播学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教育传播学为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 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目标。
03 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媒介、教育信息传递和 教育效果评估。
章节概述
本章将介绍教育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 用领域。
重点讨论教育传播学的理 论基础和核心概念,如信 息、媒介、受众和效果等。
分析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 用,如在线教育、多媒体 教学和教育信息传播等。
总结教育传播学的未来发 展趋势和挑战。
教育传播的效果评估
认知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包括知识、概念、原 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情感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变 化,包括兴趣、情感 认同等方面的表现。
行为层面
评估受众在接受教育 传播后行为的变化和 表现,包括实践操作、 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 力提升。
综合层面
综合评估教育传播在 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整体效果,全 面评价教育传播的价 值和影响。
04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教育传播的媒介
传统媒介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 视等电子媒介。
混合媒介
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 如电子书、网设备、 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目录
• 引言 •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教育传播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
1.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
2.依据宣韦伯的观点,传播具有探测、协调、教育、娱乐的功能。
3.教育传播的方式有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远程传播或远距离传播。
4.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是评定教育传播效果的标准。
5.类语言包括音型、非语言符号两种形式。
6.被称作“电视之父”的是英国科学家贝尔德。
7.教育传播的主体性因素包括教师、学生,客体性因素包括信息、媒体、符号等。
8.依据传播手段或传播工具作为参考系,可将人类的传播分为口头传播阶段、文字印刷传播阶段和电子传播阶段9.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是经由媒介先流向意见领袖,然后才流向广大受众的。
10.教育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是教育信息。
11.内容分析法具有明显、系统、客观、量化等特征。
12.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贝塔朗菲、香农、维纳。
13.地图是一种典型的目视符号。
14.影响传播效果的外在因素包括受众的预存立场、团体及团体规范、个人的特性等。
15.诺埃尔•纽曼认为传播的普遍性、累积性、和谐性等特性的综合能对宣传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16.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改造的形式有扩充、压缩、替代等。
17.对教育传播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环境因素有很多种,概括起来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类。
18.“冗余信息”“噪音”概念是由香农提出来的。
19.“使用与满足论”的代表人物是由梅尔文•德弗勒。
20.颜色、建筑属于非语言符号中的动作性符号。
21.户外上体育课,天突然下雨,师生纷纷去避雨。
从教学互动机制来看,属于反应性相依型互动。
22.学科意义上的“传播”一词最早出现于1945年。
23.内容分析法是由拉扎斯菲尔德建立的。
24.最能用来描述教育传播的模式是贝罗模式。
25.时间分为正式层、非正式层、技术层三个层次。
26.线路图属于结构式模式。
27.文化规范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尔文•德弗勒。
28.老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思想开小差,教师不得不减慢讲课速度。
从教学互动机制来看,属于非对称性相依型互动。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教育传播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传播的类型:自然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的传播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大众传播(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教育传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2.传播的主要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3.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何时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4.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受者的特定性、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5.教育传播的构成四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6.教育传播的演进: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7.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
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项交流媒体受教育者(学习者),由被动变成主动8.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
教育传播学的性质: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9.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性。
教育传播学就是通过对教育传播现象和问题的研究,去解释教育传播规律的一门学科。
10. 教育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的区别:教育传播学主要从理论角度,解释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的“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绪论教育传播的含义教育传播的类型教育传播学第一章绪论传播的概念: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郭庆光,1999)如何正确理解传播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的接受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和通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广义的传播包括机器传播、自然传播、动物传播和人的传播分支化研究的主要方面分支化研究的主要方面教育传播的含义教育传播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南国农)教育传播学含义: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探讨教育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科学。
教育传播的类型教育传播学的任务教育传播学通过对教育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讨克服教育传播中的各种干扰,寻求教育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以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媒介条件:传播学诞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传播媒介: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迅速,媒介影响力不断扩大历史社会环境:传播学诞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历史社会环境:世界范围的战争和革命,使大众传播在战争变革中的作用得到关心理论基础传播学诞生在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理论基础:相关的社会科学已经有了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美国是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为媒介和传播研究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和社会条件;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亡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繁荣。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汇总
1.教育传播学是什么?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学与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人们之间的传播现象有几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师生在学习中发生交流,人们会收看电视节目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
4.传播的功能有:教育,协调,沟通,娱乐。
5.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在于:媒体通道的多样性,明确的目的性,受者的特定性,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6.教育传播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7.“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有哪些?教学活动得到重塑,教学富媒体化和技术智能化,尊重学生个性需求,学习泛在化和移动化,教学生态更开放。
第二章1.传播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2.媒体的选择依据有哪些?是否符合经验,准确呈现,是否容易取得,付出的代价的大小。
3.贝罗的S-M-C-R模式中涉及的传播要素有:受播者,通道,信源,信息。
4.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模式解释了人们社会传播的双向和互动的性质。
5.教师给学委发了一条消息“请通知同学们及时交作业”学习委员回复“好的,知道了”这个小小的现象中,包含着教育传播的哪个要素?信源,信息,通道,受传者。
6.选择影响深刻的一节课,详细描写教学过程,并用本节课的教学传播模式说明和解释。
在家里上网课,老师直播授课。
老师授课过程中,会让我们把问题发在消息区,老师便可以随时了解我们的学习进度,对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
信源是学生,信息是学生的问题,通道是信息的方式,受传者是老师。
运用了奥斯古德-施拉姆的传播方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第三章1.八角形的停车标识属于非语言符号。
2.听到狗,人们会想到“狗腿子,狗奴才”等负面形象,有人则会想到“勇敢,朋友”等,这体现了“狗”这个符号的内涵意义。
3.符号的外延意义是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性关系。
4.字典上所标明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是该符号的外延意义。
5.字典上对狗的解释“一种家畜,听,嗅觉敏锐”这是“狗”这个概念符号的外延意义。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第二版)第一章1.信息的传递:“共享说”“影响说”“反应说”“互动说”“过程说”2.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3.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传播现象,生命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4.传播的类型(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1、人的内在传播: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主我—客我)。
①外刺激传播(下雨);②思维性传播(电影票);③反射性传播(砸手)。
2、人的外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①人际传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
直接传播(面对面),间接传播(媒体中介)②组织传播(团体传播):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工厂、学校、医院等)目的:协调组织内部,促进组织间沟通。
③大众传播: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报纸、书刊、广播等)向大众提供知识、信息、观念、娱乐等的过程。
目的: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播者的意向。
④教育传播: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目的: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才。
在传播的不同类型中,人际传播最为广泛,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是教育传播。
5.传播的功能: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1)监视环境(环境监视功能)(2)应付环境(社会协调功能)(3)传递遗产(社会文化传承功能)赖特提出了“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2)解释与规定(3)社会化功能(4)提供娱乐施拉姆: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p6) 南国农:沟通,协调,教育,娱乐(p5)6.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南国农)[教育信息的传递或教育信息系统的运行]7.教育传播的演进:1、口语传播阶段2、文字传播阶段)3、电子传播阶段4、网络传播阶段8教育传播的构成因素二要素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材;四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和教育媒体;五要素说: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和教育效果;六要素说: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教育效果和教育环境9.教育传播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3.受者的特定性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10.互联网引发的变革:1、教育观念的改变(以学习者为主)[三层次能力结构p14]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p14]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由一对一或一对多变为多对多]11.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他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
教育传播学复习资料
* 名词解释* 1、传播* 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称;时时有传播,处处有传播。
* 2、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 3、最近发展区* 是指介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 4、先行组织者(P24)*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奥苏贝尔)* 5、信息的定义(P52)* 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
(日常生活中)* 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哲学上☆)。
* 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论上)* 6、把关人(P114)* “把关人”(Gatekeeper)——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的传播者。
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
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
* 7、教育传播环境(P138)* 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
* 8、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我们称为“编码”;* 9、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
10、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
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
* 11、课堂教学设计(补充)* 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教育传播学复习要点
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
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
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
克服单向线性传播的缺点
注重反馈环节,反馈增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噪声的影响
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特征:目的性、特定性、多样性
6.教育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不同
(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7.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存储和拥有教育信息;提供和发送信息
教育信息:主要指以知识形式构成的各种课程。
教育信息和受传者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传播开展的前提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
信息与媒体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教育信Βιβλιοθήκη 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媒体,不同的媒体将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
9.教育传播的演进
1、语言传播(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功能:语言传播具有表达思想、交流信息、传情达意的功能。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教育传播学第一章(1)绪论;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与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而独立的学科。
教育中有传播,传播中教育,二者相互需要,相互扶持。
(2)传播的定义: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
传播是受双方借助,媒体和符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3)传播的类型:大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类的传播,机器的传播,(4)人类的传播包括: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大众传播的核心特征:1它针对较大的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
2消息是公开传播的,安排消息传播的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而且其特征是稍纵即逝。
(6)传播的功能:传播的心理功能(社交功能和内传功能)传播的社会功能探测,协调,娱乐(7)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在《多种声音,一个世界》长篇报告中以全球眼光归纳了八种传播功能:(获得信息情报: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8)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得目的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9)教育传播的演进:视动传播阶段;口语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电子视听传播阶段;多媒体互联网交互传播阶段。
(10)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形成的知识体系。
(11)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1拉斯韦尔:(5w 模式)2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3勒温;(把关人)4霍夫兰(将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第一人)5施拉姆;(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大众传播学》)教育传播系统第二章传播过程的基本属性(1)教育传播是一个过程(2)教育传播是一个系统(3)教育传播过程互相联系又互为循环(4)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行为具有多种可能性1.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2.有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3.有意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4.无意图的传播者一未接收的受播者5.无意图的传播者一偶然的受播者6.无疑图的传播者一有意图的受播者教育传播过程与要素分析传播过程是一种表示时间不断变化运动的信息传递的现象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1)确定教学信息(2)选择传播媒体(3)媒体传递信息(4)接受和解释信息(5)评价和反馈(6)调整和在传递教育和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2)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3)干扰(噪音)(4)反馈(5)教育传播环境(6)教育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模式(核心)模式的含义:模式是作为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模式的建立模式的功能(1)组织(2)启发(3)预测(4)测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式(1)亚里士多德传播模式扼要地列出了五个最基本的传播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场合及效果(2)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是传播主体是传播内容是传播媒介是传播对象是传播效果教育传播过的经典模式(1)罗密佐斯基双向传播模式传播模式对教育传播活动的启发与应用(1)确定了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受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和在传送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结构性(3)功能性(4)层次性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子系统(1)功能系统(2)控制系统(3)支持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基本特点(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为积极的主体(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皆借助符号进行信息交流(3)教育信息传递的三程性交流存在着三个方向:教一学(第一程)学一教(第二程)教一学(第三程)(4)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影响(5)教育传播现象的复杂性第三章(1)信息定义;‘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教育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信息在时空中得移动。
传播得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得内在传播传播得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得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得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传播学(15~18)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与信宿译码,把接收到得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得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得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就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得理论就是正确得,必须科学得反映教育传播得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得关系.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得归纳,不就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得,要有一定得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就是对现实得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得主要特征,而不就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得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得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得模式要比原有得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得新得联系;好得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得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得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1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得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得研究问题。
3 重视传播者得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得“主体参与”地位.2香农—韦弗模式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得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她许多传播模式得基础。
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得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
教育传播学各章主要知识点及题型
《教育传播学》各章主要知识点题型可能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材料分析题,不同试卷题型有所不同。
(注:教学时补充了一些内容,显示为红色字部分,可参见PPT)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二、填空或问答:1、了解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2、阐述传播的类型和功能3、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4、陈述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5、阐述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变革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一、名词解释:传播过程、传者、受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系统、系统的“结构”、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过程二、1、阐释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陈述系统的特征、类型3、陈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教材在第一章)4、举例说明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5、模式的类型6、阐述拉斯威尔、贝罗、奥斯古德等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并作简要评价7、陈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8、阐释教育传播的四个典型模式9、陈述几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以下三、四章即对应于教材的第三章)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一、名词解释:信息二、1、了解信息的几种形态和特征2、说明狭义信息度量的条件和方法3、了解教育信息的概念及来源4、陈述教育信息的特性5、在教育、教学传播中要实现信息的优化可以有哪些途径?第四章教育传播符号一、符号(参见PPT “教育传播学4-1”)二、填空或问答:1、说明符号的本质意义2、阐述语言符号的特性3、阐述象征性理论、经验性理论、使用性理论、普通语义学等语言符号的意义理论,举例解释语言符号的误用现象4、说明教育传播中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5、陈述非语言符号的类型、教育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有哪些及运用原则6、分析非语言符号的特性7、说明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阐述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第五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一、通道、媒体、教育媒体1、阐述教育传播通道中可能存在的干扰2、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并能加以简单评述3、说明几种常见的教育媒体分类4、分辨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交互媒体的不同特点5、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和作用6、陈述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7、陈述教育传播学者关于媒体选择利用的基本观点8、陈述常用的几种利用教学媒体教与学的策略第六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与学生一、把关人1、阐述教育传播中教师、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传播行为2、学生传播行为的特征及对学生的素质要求3、学生的传播心理中,约瑟夫提出的受者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性因素指什么第七章教育传播效果1、知道各大众传播理论的主要观点2、说明教育传播效果的含义和表征3、知道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与评价4、能阐述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5、阐释教育传播效果的优化原理6、教育媒体制作与选择原则。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总结
教育传播学期末复习总结教育传播学复习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1.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传播是人类为了一定的目的,使用各种符号、信号和媒体进行交流的活动。
2.什么是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踏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3.教育传播环境教育传播环境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4.大众传播传播者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5.符号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能脱离参加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6.子弹论传播有特别强大的作用,传播就象枪弹,受播者就象靶子,传播就象打靶一样,只要传播,受播者就会应声倒下。
7.把关人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
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
教师作为教育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
8.教育传播中教师的性格特点分哪几类【1】理智型教师:特征是爱好读书,喜欢独立思考。
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能正确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意志型教师:特征是工作的精确性和组织能力强。
趋向于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讲课紧凑,系统性强,但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情感型教师:特征是与学生联系密切,能对后进生顺利地开展工作。
易受学生情绪影响,易于冲动,缺乏自信。
【4】组织型教师:真正的多面手,能把各方面的才能融于一身,如注意力的合理分配,有预见性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态度。
喜欢想象和形容,富于感染。
9.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1】控制分析:研究谁,也就是传播者,进而探讨传播行为的原动力【2】内容分析:研究说什么(信息内容)以及怎样说的问题【3】媒体分析:研究传播通道,除了研究媒体的性能外,还要探讨媒体与传播对象的关系【4】受众(对象)分析:研究庞大而又复杂的受传者,了解其一般的和个别的兴趣与需要【5】效果分析:研究受传者对接收信息所产生的意见、态度与行为的改变等10.说明教育信息来源渠道有哪些【1】教师:教师是一个特殊的信息体,他不仅运载着前人已获取的知识与经验信息,要通过教学活动把这些教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传播:信息在时空中的移动。
传播的类型: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教育传播的功能:在沟通、协调、教育、娱乐的基础上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教育传播四要素:教育者、教育媒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教育传播学(15~18)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
把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
教育传播模式应遵循的原则:1科学性科学性是指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所依据的理论是正确的,必须科学的反映教育传播的规律,揭示教育传播各要素的关系。
2现实性模式要来源于现实,对现实的归纳,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反映现实情况。
3简明性模式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化形式,要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而不是面面俱到。
4操作性构建的模式应思路清晰,符合逻辑,所需的条件应容易实现。
5创见性新的模式要比原有的模式更能反映现实,发现事物的新的联系;好的模式不仅要反映现实,而且要高于现实,体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图、评价)P32~391拉斯韦尔模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通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这一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广泛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
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1 忽视了“反馈”的要素2 没有重视“为什么”或机动的研究问题。
3 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2香农—韦弗模式这一传播模式能解释人类的一般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
她系统考虑了“信号”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
还分析了噪音等干扰因素的问题。
具有反馈的双向传播模式七个要素:信源编码通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3贝罗的S-M-C-R模式这一传播模式揭示了教育传播的规律,后来被人们认同为教育传播的模式,它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
但该模式是单向性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也未考虑传播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四环节:1信源和编码者2受传者和译码者3信息4通道4老师补充的模式····第三章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一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二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三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四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
(53~54)信息的本质:(54)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物质的运动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运动与变化中,因此作为表征这些变化状态与运动规律的信息在世界上是普遍存在的。
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掌握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规律,也就是说必须掌握与利用信息,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已成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信息来源于物质,来源于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需要消耗能量。
信息的传递和储存要以物质作为载体。
信息的传递需要能量。
信息的处理和加工也离不开物质。
4揭示了信息对于物质、能量的独立性信息是运动状态与规律的一种表征,它并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脱离产生它的事物本身而独立存在。
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信息表征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信息的理解与信息接受者的思想意识、立场观点、知识结构、社会背景等有密切关系。
信息的特征(55~56)1信息是一种可以资源共享的资源信息是现代生产和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具有共享的特性。
2信息具有知识的秉性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人们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信息的一个本质特征。
3信息可以被传输和存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物质载体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可以储存。
4信息可以被提取、加工和变换储存在物质载体里的信息可以随时提取出来,并且可以被加工和处理,信息也可以被转换。
信息的产生:某物与它物相互作用,在它物上留下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这意味着它物携带有某物的信息。
某物是产生信息的源,称为信息源;它物是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体。
信息的形态:(57~58)1自然信息信源物作用在信息体上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2机器信息信源物作用在机器信息体上呈现出的痕迹。
3人类感知信息信源物被人类感知,在大脑留下信源物存在方式的痕迹。
4人类思维信息感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加工,转化成为的符号信息。
教育信息的特征:(64)1科学性教育信息是已为前人所提取、处理并转化为人的科学认识的一部分的信息,它来自人类长期的实践积累,经历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检验,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2目的性教育信息具有明显的目的性,他制约于特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于特定的教学对象,所选择和利用的教育信息均服从培养人的需要。
3系统性教育信息不是零碎、无序的,而是经过专家精心编制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的知识体系。
4共享性教育信息不存在保密性与限制性,可以为人类广泛地共享。
5多样性教育信息蕴藏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中,具有丰富的呈现方式,可以使用多种传输通道。
符号:表达信息的标记,是人类传播活动中的要素,符号代表事物,它可以脱离参与传播活动的双方而独立存在。
符号的本质(70~72)1符号代表事物符号是一切用以在意义上代替他物的东西,符号并不等于事物,一种符号只是一种事物状态和规律的代表。
2符号的意义来自经验1人们通过感官接触,随着外界刺激的不断积累,人们寻找这些经验的关联性和相似性,并形成符号的概念。
2符号和意义之间的结合还受到了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
3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学习而建立符号的意义。
4符号的意义因人而异。
3符号的意义因环境而异,因时间而异符号常常由于传播环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4符号具有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符号的意义包括外延意义和内涵意义两个方面,符号的外延意义是它的客观定义,符号的内涵意义是它在人们主观上或感情上的意义。
外延意义:是表示符号与事物之间的代表关系,是客观性,它是在字典上所标明出来的、能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意义。
内涵意义:是指符号与概念之间的评价关系,它常常带有情感上的爱憎与评价上的高低等因素,是主观性的。
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79~80)1要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教学语言必须要准确传达教育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目的的服务,不能偏离特定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片面追求教学语言的形式。
2要有针对性教育传播的对象有不同的个性特征,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选择与传播对象个性特征相吻合的语言抽象层次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上下移动。
3要有适当的强化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可采用适当重复多次的方法去反复强调它,也可利用身体语言或其他传播媒体的辅助来强化它。
4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即要做到适时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的调整所运用的语言,才能讲教育传播活动持续下去并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5要有整体性教师要考虑语言的逻辑性,从整体意义上考虑话的意思,学生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断章取义。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85)1传播态度与情绪2补充与强化语词3代替词语非语言符号的特性(85)1普遍性非语言符号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中,传受双方的沟通绝大部分是依靠非语言符号完成的。
2形象性语言符号比较抽象,非语言符号则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与语言符号配合讲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也能通过形象和情境去诱发人们的感情。
3多维性非语言符号能在同一时空中同时激发人的多种感官。
4整体性非语言符号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性的符号系统,一种非语言符号往往伴随着其他类型的非语言符号整体出现。
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88~89)1辅助性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只能少而精。
2准确性在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准确的表达出确定的意义。
3适宜性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情境等选择不同的非语言符号。
4稳定性教育传播中的一些基本非语言行为应当是相对稳定的。
5情感性非语言符号在沟通师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确实有明显的独特之处,因此在教育传播中应发挥它的长处。
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94~96)特点:1 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信息2 信宿端是特定的对象——学生3 信源端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此外还有教育传播媒体、社会真实事物、家庭和周围学生等其他发出教育信息的具体对象。
1学生——教师通道学生是教育传播的受传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接收信号;教师是教育传播中发送教育信息的重要对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口语、板书、体态等向学生传送教育信息,在课堂教学中用媒体辅助传递教育信息,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通过多种媒体去获取教育信息。
2学生——媒体通道教育媒体具有贮存与传递教育信息的功能,越来越多学生通过媒体去获取信息。
3学生——实际事物通道学生与现实世界的真实事物接触,通过感觉去获取事物原始的最真实的信息。
4学生——家庭通道学生的信息来源与家庭有密切关系。
5学生——学生通道有组织的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日常无组织的学生交往,都在相互传送着教育信息。
教育传播通道中是干扰(96~97)1来自信源的干扰信源方面可能传送的不是教育信息,或是效果不佳的教育信息。
2来自编码的干扰编码的选择或变换不当,语言不准确也会造成干扰。
3来自信道的干扰构成信道的空间、路线以及发送接收信号的设备,都会造成干扰。
4来自译码的干扰学生的视、听、味、触、嗅等感觉器官在生理上有缺陷,不能接收来自信道的信号,或学生的知识、经验有局限,不能将符号解释为准确的信息意义,都会造成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97~98)如在学校建有生物园、地理园。
校园里有科学家、伟人、英雄人物的塑像,设有媒体资源中心,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等。
教室内有多种媒体的软硬件可供教师、学生运用。
2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要求,要懂得运用各种教育传播媒体,甚至要懂得编制教学媒体,还有部分老师要负责学校的多媒体与网络系统的管理。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素养学生应具备运用各种媒体和网络系统去获取信息的能力。
媒体:在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教育传播媒体: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承载、传输、控制教育信息的材料和工具。
麦克鲁汉的媒体观《认识媒体——人体的延伸》(102)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感官的变化,引起感觉重心的转移。
2媒体有“冷”、“热”之分冷媒体主要是想象力参与程度大的媒体(如电影);热媒体是指想象力参与程度小的媒体(如报纸、书籍、广播)3 媒体就是信息 4 媒体是改变社会的最大动力戴尔的经验之塔《视听教学法》(103)1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设计的经验、参与演戏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言语符号解析:1越上越抽象2具体与抽象并不是表示其难易程度,为我们选择教学媒体提供了依据3每个人的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位于经验之塔中部的电影、电视等可以弥补直接经验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