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媒体就是信息
3.媒体有“冷”、“热”之分
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
经验之塔的内容:(P103)
第五章教育传播中的教师和学生
把关人: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被成为“把关人”。(P114)
(教师作为交与传播者,是教育信息的主要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主要是由教师决定的。)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
3.是一个可调节的控制系统。
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
关系:
(结合各小组的讨论,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书上P9-11)
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P15)
专业符号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含义内容之间,只存在唯一的确定关系,不存在语义模糊和多义性的问题。
专业符号语言的运用,可以使科学知识的表达更严谨、更精确、更清晰。
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P86)
1.教师的非语言符号
(1)象征性非语言符号
(2)说明性非语言符号
(3)表露性非语言符号
(4)体调性非语言符号
(课件:克服单向线性传播的缺点
注重反馈环节,反馈增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一致性.
考虑噪声的影响)
(六)贝罗的S-M-C-R模式
信源信息(M)通道(C)受传者(R)
这个模式的出现,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环节,后来,贝罗的解释者增加了反馈环节。另外,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
(课件:提出传播的五个要素
典型的线性传播模式,单向传播,忽略了反馈
忽略了社会和环境对传播的影响)
(三)香农—韦弗模式(P33)
信息信号信号信息
(接收)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虽然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半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它系统考虑了“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噪音的问题。
三.输出与反馈信息
1.输出信息的行为表现
(1)接收传播信号时的外显行为:注意力喜爱程度
(2)在进行译码时的外显行为:沉思、回答问题、点头等
(3)是信息译码后的效果行为: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观点、情感的变化
2.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
(1)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是否专心、注意力集中,对传播内容是否感兴趣等。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语言符号的功能:
1.语言是传播中最通用、最简便的传播媒体
2.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工具,是认知水平发展的催化剂
3.语言能够控制受传者的注意域限,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
4.知识体系是以语言符号系统的形式表现的。学习的终点表现就是要掌握以抽象符号表现的知识体系。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传播:传递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传播的类型:(P3)
一.人对人的传播
1.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
2.组织传播
3.大众传播
4.教育传播
二.人的内在传播
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又译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
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
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P6)
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育传播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P99)
1.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育为目的的信息时,才可称为教育传播媒体。
2.媒体能用于教育活动过程时,才能发展为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的基本功能:(P104)
1.传递信息
2.存储信息
3.控制学习
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P102)
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1.传播态度情绪,透视情感真伪
2.补充言语信息,全面展示个性
3.替代言语信息,适应传播环境
专业语言符号产生的原因:(P80)
自然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使用时,存在着一些不可克服的局限性:(1)语词的多义性。同一语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或相同语音也具有多种不同的意义。(2)语法不够严格。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比较松散,形式复杂多样,逻辑关系不甚明显,含义理解也较为费劲。(3)缺乏模式化。自然语言难以简明地表达科学中某些精密而又复杂的内容。为了克服自然语言的这些局限性,人们发展和建立了专业符号语言。
教育传播的特征:(P7)
(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
(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
(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的教材,不能用作中学的课本。)
(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教师的传播行为:(P116)
1.教育信息的收集
2.教育信息的加工
3.教育信息的传递
学生的传播行为:(P122)
一.接收传播信号
1.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
2.认真听取教师的课堂讲授
3.使用多种教育传播媒体
4.视听大众传播媒体
5.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和社会活动
二.进行译码
1.将信号转换为符号
2.将符号解释为信息意义
(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
(6)在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
教育传播系统是怎样的系统?
1.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系统能够不断地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2)提问问题请学生回答。
(3)给学生布置练习与作业。
(4)考试。
教师的素质要求:(P120)
一.热爱教育传播事业
二.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
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作用的痕迹——信息
教育信息:从狭义的角度考虑,教育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P63)
教育信息的来源:(P64)
1.教师
2.客观事物
3.教学信息体
语言符号的局限:
1.语言是静态的,而现实却是动态的。
2.语言是有限的,而现实是无限的。
3.语言是抽象的,而现实是具体、丰富多样的。
一.来自信源的干扰
二.来自编码的干扰
三.来自信道的干扰
四.来自译码的干扰
如何排除这些干扰?
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P97)
一.让校园充满信息
二.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传播媒体:媒体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运载和传递信息的物体,当媒体是以教育信息的传递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课件)
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有何不同?(P17)
教育传播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解释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课件:把注意力从“物”引向“人”
传播要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忽略反馈)
(七)韦斯特来的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与典型模式:
(一)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P39)
特点:书P39
施拉姆-余也鲁教育传播模式(P40)(蛮打出来好了…)
特点:书P40
(二)几个典型的教育模式(结合小组讨论的结ຫໍສະໝຸດ Baidu分析其特点)
1.师生面对面教学传播模式(P40)
(5)空间的非语言符号
(6)类语言符号
(7)副体态语言
2.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
(1)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
(2)插图、挂画与简画
(3)电子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
3.教育传播环境
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
教育传播通道: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P94)
传播通道的要素:编码、译码和信道
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P96)
模式的定义: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P30)
模式的类型:(P31)
1.按模式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结构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
2.按模式的表示形式可以分为:语词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
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
(一)亚里士多德模式(P32)
(二)拉斯韦尔模式(P33)
拉斯韦尔的模式在大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他忽略了“反馈”的要素。它是一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
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译码过程包括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
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P21)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个阶段:(P22)
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三.通道传送阶段
四.接收与解释阶段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
六.调整再传送阶段
(课件: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
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
信息的编码和译码。)
(四)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P34)
经验范围
循环模式首先已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源与信宿(目的地)之间,即传者与受者之间,只有在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因为只有这样信号才能被传受双方所共享;再次,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
教育传播的发展阶段:(P11)
一.口语传播阶段
二.文字传播阶段
三.电子传播阶段
四.网络传播阶段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P7)
(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
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与效果。(P21)
教育传播过程的描述: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P22)
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
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