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

合集下载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它融合了教育学、传播学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有效的实践方法。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信息论强调信息的传递、编码和解码,这在教育中体现为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与理解。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需要将复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传递出去;而学生则需要通过解码来获取和理解这些信息。

控制论关注的是系统的控制与调节,在教育传播中,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或改进教学内容。

系统论则将教育传播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只有当整个系统协调运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心理学领域,认知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也为教育传播学提供了理论支撑。

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记忆、注意力等方面,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是如何加工和存储知识的。

教师可以依据这些理论,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行为,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不良行为。

此外,教育学中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也是教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

例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

有了这些坚实的理论基础,教育传播学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方面,教育传播学发挥着关键作用。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信息传播规律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A. 教育传播的媒介B. 教育传播的受众C. 教育传播的效果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传播学的研究范畴?A. 教育传播的策略B. 教育传播的模式C. 教育传播的法律D. 教育传播的伦理答案:C3.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A. 教学方法的创新B. 教学资源的开发C. 教学效果的评估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育传播的媒介包括()。

A. 印刷媒体B. 电子媒体C. 网络媒体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教育传播的受众主要指()。

A. 学生B. 教师C. 家长D. 以上都是答案:D6.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

A. 考试B. 问卷调查C. 观察D. 以上都是答案:D7.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实证研究B. 文献研究C. 案例分析D. 以上都是答案:D8.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

A. 传播学理论B. 教育学理论C. 心理学理论D. 以上都是答案:D9.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目的在于()。

A. 提高教育质量B. 提升教育效率C. 促进教育公平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信息B. 教育过程C. 教育结果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信息、教育过程和________。

答案:教育结果2. 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文献研究和________。

答案:案例分析3. 教育传播的媒介包括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________。

答案:网络媒体4.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传播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________。

答案:心理学理论5.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和________。

答案:教学效果的评估6.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主要通过考试、问卷调查和________。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
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大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
(课件:引入传播单位
信息经过循环,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
在共同的经验范围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
适用于人际传播)
(五)德弗勒的互动传播模式(P35)
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大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模式的适用范围也比较普遍,包括大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
(3)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
(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
2.远程教学传播模式(P41)
3.个人自主利用媒体自学的教育传播模式(P43)
4.协作互动传播模式(P44)
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信息: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信息的产生:(P56)
1.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
2.相互作用的方式:
物质直接作用方式。
物质场的作用方式。
发射与接收方式。
语言运用的适当现象: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学》,能够阐述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体系。

2.运用教育传播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有意把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4.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56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程小论文进行考评;(2)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网络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的完成综合考评;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平时作业(30%)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发言、网络课程作业、课程小论文,评分以课堂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网络课程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课后小论文的质量等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3)期末闭卷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分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参考教材1. 建议教材[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主要参考书[1]高蕴绮.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

《教育传播学》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论一、传播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已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

2、传播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3、传播的内涵①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②传播是一种过程③传播是一种互动④传播必带信息⑤传播需以符号和信号为中介⑥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⑦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⑧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的信息传播。

4、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

人的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

通常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的传播,特别是人对人的传播。

5、传播的功能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一个功能是沟通。

通过传播,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沟通信息,使之互相了解,建立关系,发展友谊。

第二个功能是协调。

通过传播,可以协调个人或群体的行为。

第三个功能是教育。

教育主要是传递前人的思想、经验、知识与技能,这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系统的传播行为。

第四个功能是娱乐。

传播的娱乐功能十分明显。

二、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的概念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2、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①大众传播的目的一,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

②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题的一般大众。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2. 掌握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接受、处理和反馈等环节;3. 了解教育传播在不同领域、场合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教育传播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提出改进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行教育传播实践操作;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传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育传播学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关注教育公平、社会公益;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传播者。

二、教学内容1. 教育传播学概述- 教育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信息源、编码、传递、解码、接受、反馈- 常见的教育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模型、香农-韦弗模型等3. 教育传播媒介与手段- 传统教育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图像、影视等- 现代教育传播技术:网络、多媒体、移动学习等4. 教育传播效果与评估-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 教育传播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指标5. 教育传播实践案例分析- 我国教育传播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国外教育传播的创新实践与借鉴6. 教育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与方法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以教育传播学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育传播学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教育学、传播学以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丰富多样,其中包括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

信息论为教育传播中的信息传递、编码与解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教育过程中,知识、技能等都可以被视为信息,而教师需要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编码,以适合学生的接收和理解;学生则需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解码,转化为自己能够掌握和运用的知识。

控制论则强调在教育传播中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通过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确保教育目标的实现。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获得反馈,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系统论则将教育传播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媒体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有各个要素之间协调配合,才能实现教育传播的最佳效果。

传播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也为教育传播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例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清晰地阐述了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关键要素: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在教育传播中,这一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教学过程,明确教师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和任务,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和渠道,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及评估教学的效果。

香农韦弗模式则重点关注了传播过程中的噪声干扰,这启示我们在教育传播中要尽量减少各种干扰因素,如环境噪音、学生的注意力分散等,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

在心理学方面,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教育传播学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传播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它融合了教育学、传播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方法。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信息论为其提供了关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信息论强调信息的传递、编码、解码和噪声干扰等要素。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传递的知识就是信息,如何有效地编码这些信息,使其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减少传递过程中的噪声干扰,是教育传播需要关注的重点。

例如,教师使用生动形象的例子、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讲解复杂的概念,就是一种有效的信息编码方式。

其次,控制论也在教育传播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控制论关注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在教育系统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比如,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补充讲解,这体现了控制论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

再者,系统论为教育传播学提供了整体的视角。

教育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个要素。

系统论要求我们综合考虑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系统的优化。

例如,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教学环境的影响等。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还包括符号学。

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在教育传播中,语言、图像、手势等都是常见的符号。

符号学帮助我们理解符号的意义生成、传递和解释过程,从而更好地运用符号进行有效的教育传播。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恰当的图表、多媒体素材等符号,能够增强信息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实践应用方面,教育传播学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中,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指导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媒体。

例如,对于抽象的概念,可以先通过直观的例子引入,然后进行理论讲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在媒体选择上,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选择传统的黑板、教科书,或者现代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

教育传播学(全)

教育传播学(全)

1。

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传播处处存在,时刻存在)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再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2.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媒介即传递信息的工具,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通道,包括传统教育媒体与现代教育媒体(指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源到受传者之间承载信息和载体或工具)。

4.传播者即这个系统的控制者,各种学习条件的安排者,也是教育信息的发送者(发起传播的人或组织,利用某种传播技术和工具,以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与他人)。

5.传播内容即信息(即教育信息,以知识构成的各种课程,而这些内容不能凭空传出来,必须将其转换成某种符号通过某种媒体才能传播出去)6.受传者即教育信息的接受者,包括学生、其他学习人员(受众即传播内容的接受者,通常指“观众、听众、读者").7.传播效果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起的变化,称为传播效果。

8.反馈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过程称为反馈.9。

信息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消息情报知识材料数据等,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预先不知道或对某种事情的预报,信息以物质载体,以符号来展现,以媒介来传递的省资源省空间省能量产物。

信息是指消息、知识和情况,是减少或消除某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规律的表征.10.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并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功能整体。

11。

受众传播活动的对象,信息传播的接受者。

12。

教育传播即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13。

信息资源是人通过一系列的认识和创造过程,采用符号形式或存储在一定载体(包括人的大脑)之上可利用的全部信息。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传播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掌握教育传播的过程、要素和方式。

3. 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教育传播素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教育传播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传播学的定义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教育传播学的重要性2. 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教育传播的基本概念教育传播的心理学基础教育传播的社会学基础3.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要素教育传播的过程概述教育传播的要素及其作用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型4. 教育传播的方式与技巧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非言语传播现代传播技术5. 教育传播的应用与实践教育传播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传播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传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传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教育传播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等。

2. 期中考试:测试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教育传播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传播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教育传播的实际案例,便于分析与讨论。

4. 参考文献:提供丰富的教育传播学相关文献,拓展学生视野。

5.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安排1. 教育传播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课时)2. 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3课时)3.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要素(4课时)4. 教育传播的方式与技巧(3课时)5. 教育传播的应用与实践(4课时)6. 教育传播案例分析(2课时)7. 教育传播实践演练(2课时)8. 教育传播学综述与展望(2课时)9. 课程总结与反思(1课时)10. 考试与评价(1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

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旨在研究教育信息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和效果,为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详细探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一、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基础1、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的诸多理论为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香农韦弗的信息论模式强调了信息的发送、传递、接收和反馈过程,这对于理解教育信息的传播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拉斯韦尔的“5W”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为分析教育传播中的要素和过程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2、学习理论教育传播学与学习理论密切相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在教育传播中,通过设计有效的刺激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反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内部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这启示教育传播要关注信息的呈现方式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主张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主动建构知识,教育传播应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建构。

3、教育技术理论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为教育传播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

例如,教学设计理论帮助规划教育传播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媒体和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学习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呈现信息,提高学习效果,为教育传播中的媒体选择和运用提供依据。

二、教育传播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在教学设计中,教育传播学的理论帮助确定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设计教学评价。

例如,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选择直观形象的图像、生动有趣的动画或深入浅出的文字来传递知识。

在课程开发中,运用教育传播学原理规划课程结构、组织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以清晰、有序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

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传播效果。

教育传播学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媒体。

《教育传播学》课件

《教育传播学》课件
传播模式
传播模式是对传播过程的一种抽象描述,用于解释传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其相 互关系。常见的传播模式包括直线模式、循环模式、互动模式等。
传播媒介与技术
传统媒介
传统的教育传播媒介包括教科书、黑 板、幻灯片等,这些媒介在教育传播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 些局限性,如信息呈现方式单一、更 新速度慢等。
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教育传播学面临着新的 机遇和挑战。未来,教育传播学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 、个性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为教育教学提供更加科学、 高效的支持和服务。
02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原理
传播过程与模式
传播过程
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息的发送、传递和接收。在教育传播中,教师作 为信息的发送者,通过特定的媒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 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
授者。
教育传播学的跨学科研究
随着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将有更 多学科与之交叉融合,形成更广
泛的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
跨学科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教 育传播的本质和规律,推动教育
传播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跨学科研究,可以借鉴其他 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教育传 播学的应用领域,为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案。
03
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用
课程设计与开发
01
02
03
课程目标设定
明确课程目的,确定学生 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内容选择与组织
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 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结 构。
课程评价与反馈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收 集学生反馈,不断优化课 程设计。
教学方法与技巧
传统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 。

《教育传播学》课件

《教育传播学》课件
育传播的重要发展方向。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技术与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 师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如何适 应这一变化,发挥教师在教育传 播中的新作用,是教育传播面临
的重要挑战。
06 教育传播学案例 分析
案例一:在线教育平台的传播策略
总结词
在线教育平台的传播策略是教育传播学中的重要案例,它涉及到如何通过互联 网和数字媒体有效地传递教育信息。
详细描述
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Udemy和edX等,通过精心设计的传播策略,吸引 了大量学习者。这些策略包括制作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利用社交媒体和论坛进 行互动交流、以及利用数据分析来优化课程和提升学习效果。
案例二
总结词
MOOCs是一种新兴的教育传播模式,它通过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方式,打破了传统 教育的门槛,使得更多人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
如何针对特殊群体如残障人士、少数民族等提供 适合他们的教育传播内容,实现教育公平,是教 育传播的重要挑战。
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教育的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教 育已成为趋势,如何将教育与技 术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效果是教
育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增加,要求 教育传播更加精准、定制化,如 何利用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是教
评估方法
评估传播效果的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法等。 通过对传播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优化教育传播过程,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和质量。
03 教育传播学的应 用领域
教育教学
教学策略
评估与反馈
教育传播学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 略,如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传播学
第二版
第二章 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学习目标 2-1 教育传播过程
2-2 教育传播模式
学习目标:
1 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 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 陈述教育传播模式及其构建的原则 4 阐述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和四个典型模式
2-1 教育传播过程
概念 教育传播过程的 阶段
设计
教育传播过程
译码过程
译码
信号 符号 信息
信道译码
信宿译码
信道译码——把接收到信号转换为符号的过程。 信宿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
噪声
噪声: 是传播过程中对传播信息 和信号的干扰和歪曲。 噪声产生于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
效果和反馈 (一) 传播效果:即传播在受教育者身上引 起的变化。 传播效果的表现:知识信息的增加、 行为态度的改变、社会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 的发展、社会商品的流通等等。
(二)反馈:即将传播效果传递给传播者的 过程。
来源: 来自传播者自己的传送信息行为; 来自受播者接收信息后的反应行为
作用: 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传播行为。
总结:
由上述几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教育传播 过程,可以这样来表述: 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 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噪声干扰的信号, 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了一 定的效果和反馈。
(二)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
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要传送的信息,实 质上就是编码的过程。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媒体也需要付出不同的代价,不同的教育信 息、具有不同经验和接收水平的学习者也需要不同 的媒体,所以,教育者应在分析媒体的功能、教育 信息和教育对象特点的基础上,并考虑主客观条件 进行选择。首先在现有的媒体中去选择合适的,其 次是去购置,最后是自行设计和编制新的教育传播 媒体。
教育传 播系统 要素
编码和译码:
编码——传播过程中,在传送端把信息转换 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称为“编码”。编码包 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符号是具体的, 但还不是物理性的,还不能传送出去,还不 能成为受传者可接收的刺激物,必须转换成 信号才能传播出去,才能为受传者所接收。 译码——在接收端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 息意义,称为“译码”。译码包括:信道译 码和信宿译码
概 念
所谓教育传播过程是指:教育者借助教育 媒体向受教育者传递与交换教育信息的过程。
一般的传播活动:主要目的是实现信息共 享,即受传者接收、理解信息就算达到了传播 目的,而教育传播不限于此。 教育传播过程:不仅是一个传递与交换信 息的过程,而且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过 程。
比较
基本要素: (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2) 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 (3) 编码和译码 (4) 噪声、反馈与效果
(四)接收与解释阶段 在这一阶段,受教育者接收信号并将它解 释为信息意义,也就是信息译码阶段。受教育 者首先通过视、听、触等感觉器官接收传来的 信号,信号对感官的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传至中 枢神经,通过分析将它转换为相应的符号,然 后,受教育者依据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将符号 解释为信息意义,并将它储存在大脑中, 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
在一般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中,过程(process) 和系统(system)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当我们说传播 是一个过程时,主要指传播具有动态性(在形式上表 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流动,在实质上 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 和序列性(传播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 后次序,并按信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各自的功能);当 我们把传播当作一个系统时,是在静态的层面上,把 传播看成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构 成并执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层次性(有不同 层次的传播系统,各层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结构 性(传播系统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通道传送阶段
在这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施教 阶段。在这里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信号要传至多远,多大范围。如课堂教学传播,教学对象
是几十至几百人,范围是几十至几百平方米的空间;至于远程教育 传播,则要将信号传至几百甚至几千公里之外,受教育的对象可以 有千千万万之多。 二是信息内容的先后传送顺序问题。在通道传送前,教育者必 须做好每一次传送的结构设计,在通道传送时,有步骤地按照教学 结构方案去传送信号。通道传送应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传送信 号的质量。
阶段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一)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
教育传播过程的第一步是确定传送的教育信息。传 送什么信息,要依据教育目的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在 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教育内容)一般来说是通 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表现出来的。课程计 划规定了某一学段(如小学、初中、高中等)设置的 课程门类,课程标准规定了某一门课程应达到的要求、 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教科书则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详 细表述了某门课程的内容,通常都体现了教育目的和 教学目标。因此,在这一传播阶段,教育者要认真钻 研教科书,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内容分 解为若干个知识点,并确定每个知识点对学习者要达 到的学习要求。
(五)评价与反馈阶段 受教育者接收信号、解释信息意义之后,所 形成的信息意义与教育者发送的信息含义是否一 致,即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要进行评价。 评价的方式方法很多, 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变 化,也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阶段 性的考试等。评价的结果是教育传播过程中一种 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
编码过程
如传播者使用的语言符号,只有当他用 口说出来成为声音信号,或者用文字写出 来成为光的信号,这些声音、光线的信号 才能被传送,才能成为刺激物,为受传者 的耳朵和眼睛所感觉接收。
编码
信息 符号 信号
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
信源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 信道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道编码。
导资料,或者进行在线辅导甚至集中在一处作面对面的 辅导,等等。
(六)调整再传送阶段
通过掌握的反馈信息与预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发现 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再次调整教育信息、教育媒体 和教育传送通道,进行再次传播,以保证传受双方信息
含义的一致性。如在课堂提问时发现问题,即时调整课
堂传播;在课后作业、考试中发现问题,可进行集体或
个别辅导;在远程教学的作业中发现问题,可以补发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