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教案

合集下载

传播学教案(全)

传播学教案(全)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导言【课题名称】传播学教程导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确定2、传播学导入中国及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变迁【教学重点和难点】传播学的导入与中国新闻教育模式改革【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教学课时】4课时【课的类型】讲授课一、人类日常传播现象“传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人际传播——面对面地谈话、打电话、发短信、邮寄信件、电子邮件、QQ (UC、POPO、MSN等即时聊天工具)。

组织传播——学校、院系、班级、企业、机关单位、家族、帮派等,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大众传播——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

人内传播、自我传播——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信息传播的载体可以是语言、体态,也可以是图象、实物等。

下面传播的载体是什么:舞剧(体态)、接绳记事(绳)、烽火戏诸侯、(烽火)、红灯示警(红灯)。

二、传播学是什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意指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三、传播学发展流程对于人类传播现象和行为作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H.D.拉斯韦尔提出的关于传播的模式与功能,对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W.施拉姆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传播研究所,把新闻学同传播学结合起来。

传播学者们把信息、控制、反馈、系统等概念引入传播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式,从而使传播学形成初步体系。

60年代前后,传播研究在西欧各国普遍开展起来。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教育传播学的定义1.3 教育传播学的重要性1.4 课程目标与预期学习成果二、教育传播理论基础2.1 教育传播的基本概念2.2 教育传播模式与过程2.3 教育传播的要素2.4 教育传播理论的发展三、教育传播媒介与技术3.1 传统教育传播媒介3.2 现代教育传播媒介3.3 教育传播技术的应用3.4 教育传播媒介的选择与评估四、教育传播策略与方法4.1 教育传播策略的制定4.2 教育传播方法的选择4.3 教育传播材料的设计与制作4.4 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五、教育传播实践与应用5.2 教育传播计划的实施与监控5.3 教育传播在教育领域的应用5.4 教育传播在培训与职业发展中的应用六、教育传播与学习理论6.1 学习理论概述6.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6.3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6.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七、教育传播与教学设计7.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育传播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7.3 教学媒体的整合与运用7.4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的建立八、教育传播与课程开发8.1 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8.2 教育传播在课程开发中的应用8.3 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8.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九、教育传播与教师专业发展9.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意义9.2 教育传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9.3 教师培训与发展的策略9.4 教师网络社群与知识共享十、教育传播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0.1 教育传播的发展趋势10.2 教育传播面临的挑战与问题10.3 创新教育传播理念与技术的应用10.4 教育传播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育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教育传播学的概念理解,教育传播在教育领域的核心作用。

难点:教育传播与其他相关概念(如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的区别。

二、教育传播理论基础重点:教育传播基本概念,教育传播模式与过程。

难点:教育传播理论的发展脉络,不同理论间的联系与区别。

传播学教育教案(915)

传播学教育教案(915)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这一章要重点掌握: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一般来说第一节不做重点把握,把社会制度,传播制度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

控制研究: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两个方面: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它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媒介控制问题:(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优惠政策;信息高速公路)(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以强大的资本为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实行垄断。

2、通过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1、个人的信息反馈。

来信、来电、来访,批评和建议。

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于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公众利益”是制约传媒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则。

美国电信法中设有“公正原则”。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英国学者麦奎尔归纳了六种关于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教育传播学电子教(学)案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传播学电子教(学)案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类型
必修课
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学生层次
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成教生(本科()专科())
授课方式
理论课(*);实践课()
考核方式
理论%;实践%
周学时数
2
课程教学
总学时数
36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36学时;实践课学时
教材名称
《教育传播学(第二版)》


重点:
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传播类型,传播功能
难点:
1.区分大众传播与教育传播的异同
2.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
教学容
时间分配及辅传播的功能
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阐释教育传播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15 m
20m
15 m
20m
20 m




1.说出自己对“传播”一词的理解?







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审查意见:
教研室或科室主任签字:
2010年月日
课程名称
教育传播学
授课专业
现代教育技术
周次
第2周,第2次课2010年9月10日
章节名称
第1章1-2-3教育传播的演进~1-3教育传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教学时数
2







1.了解传播学的演进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15m
15m
20 m
20 m
30 m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媒体素养教育
媒体监测与评估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监测与评估提供了 理论框架,帮助媒体机构更好地了解 受众反馈和媒体效果。
教育传播学为媒体素养教育提供了理 论基础,帮助公众提高对媒体信息的 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传播学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
培训需求分析
教育传播学为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企业更好地 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和目标。
03 研究对象
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媒介、教育信息传递和 教育效果评估。
章节概述
本章将介绍教育传播学的 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 用领域。
重点讨论教育传播学的理 论基础和核心概念,如信 息、媒介、受众和效果等。
分析教育传播学的实践应 用,如在线教育、多媒体 教学和教育信息传播等。
总结教育传播学的未来发 展趋势和挑战。
教育传播的效果评估
认知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包括知识、概念、原 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情感层面
评估受众对教育内容 的情感反应和态度变 化,包括兴趣、情感 认同等方面的表现。
行为层面
评估受众在接受教育 传播后行为的变化和 表现,包括实践操作、 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 力提升。
综合层面
综合评估教育传播在 认知、情感和行为等 方面的整体效果,全 面评价教育传播的价 值和影响。
04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教育传播的媒介
传统媒介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等 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 视等电子媒介。
混合媒介
结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 如电子书、网设备、 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媒介。
教育传播学(第六章)
目录
• 引言 •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 •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 教育传播的媒介与技术 • 教育传播学的应用与实践 • 结论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传播学2.课程类别:限选3.适用专业:教育技术4.课程地位:专业限选理论课5.总学时:36学时6.总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导论二、课程目标该课程主要讲授基本的传播学和教育传播学的知识,目的在于让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了解并理解传播的含义、传播的模式、传播的组成部分、传播的效果原理,并能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传播现象,分析教育过程,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解释下列概念、名词的含义: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2.陈述传播的类型3.解释传播的功能4.区分教育传播于大众传播的异同5.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6.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第一节传播传播(Communication)的定义;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功能;第二节教育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的演进;第三节教育传播学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重媒体→重过程→重优化; 教育传播的定义; 教育传播的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概念:系统、教育传播系统、要素、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

2.阐释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3.解释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教育传播系统结构,并举出实例。

4.阐明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第一节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特性与类型;第二节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教育传播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节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教育传播系统的功能第四节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教育传播控制系统;教育控制系统的特性;第三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说明概念: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2.阐释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3.阐释拉斯韦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模式、宣伟伯模式等4.阐释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5.阐释三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姓名:***系别:教育系时间:100分钟《教育传播学》教案第一章教育传播学绪论第一节传播环境:多媒体教室目标:1.初步了解传播的国内外产生背景。

2.认识主要历史人物及相关的理论贡献。

3.理解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的概念。

4.小组协作,将各类型传播的特点完成表格,与全班交流。

教学工具:1.Microsoft* PowerPoint2.Microsoft *Word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活动:(注:具有下划线部分为板书内容)活动1:了解课程安排及任务(5分钟)说明: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大体内容安排、专业地位及学习任务和本节课的课程要求。

主要教学内容:教育传播学是教育与传播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基础课。

该学科可以帮助我们用传播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教育现象,分析教育过程,并用教育理论促进传播研究的深化,使传播与教育互相促进发展。

活动2:初步认识传播(35分钟)说明:在这项活动中,教师向学生讲解传播的基本背景知识,包括传播学的产生背景主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应该关注以下问题:1.传播学产生的背景。

2.主要历史人物及其相应贡献。

3.传播的含义。

主要教学内容:一、产生背景(15分钟)1、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①传播媒介的发展(科学技术:电报业、电子媒体);②历史和社会环境(两次世界大战中信息心理战);③与传播学有衔接点的社会学科有了充分发展(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

2、产生在美国的因素:①社会条件和环境(美国是当时世界上传播事业最发达的国家);②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大批欧洲学者逃亡美国,如:卢因、拉扎斯菲尔德等)。

3、在我国:1982年4月,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之父)和他的学生余也鲁(香港中文大学)先生在华南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教育传播学”的学术报告,首次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到中国来。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使学生通过学习《教育传播学》,能够阐述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体系。

2.运用教育传播原理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3.有意把所学的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继续从事教育传播理论的探究,为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而努力。

4.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56四、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1)教学目标1、2的达成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课程小论文进行考评;(2)教学目标3、4的达成度通过网络课程作业、期末考试的完成综合考评;五、成绩评定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出勤、平时作业和期末闭卷考试。

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出勤及课堂表现(10%)设此考核项目,目的是控制无故缺课和课堂懒散无纪律情况,具体方案为:总分为100分,无故旷课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超过学校规定次数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者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

(2)平时作业(30%)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发言、网络课程作业、课程小论文,评分以课堂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网络课程作业的完成程度以及课后小论文的质量等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

(3)期末闭卷考试(60%)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

考试占总成绩的60%。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未达50分者,该门课程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六、参考教材1. 建议教材[1]南国农,李运林.教育传播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主要参考书[1]高蕴绮.教育传播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2]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解释下列概念、名词的含义: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2.陈述传播的类型3.解释传播的功能4.区分教育传播于大众传播的异同5.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6.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教学重点: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的概念;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教学难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节传播一、传播(Communication)的定义传播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共同,社区的意思),现在成为“交通”“沟通”、“传递”的意思。

传播是人们通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1.狭义的传播限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

(1)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2)传播是为了共享信息、相互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和过程。

2.认识:(1)传播是人的基本行为,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2)传播的信息性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3)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信息、受传者(传播是一种互动)(4)信息的可转换性:位置和状态的转换。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动画、舞蹈等各种方式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类型根据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分类:传播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传播内容和不同性质为基础,可以分为: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三、传播的功能1.拉斯威尔: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2.一般地,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二节教育传播一、教育传播的概念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

《教育传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参考学时:32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0 参考学分: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理论课程。

它综合运用教育学科和传播学科的有关理论,剖析教育传播系统中的信息传递与加工过程,分析教育媒体的传播特性与功能,科学地揭示教师与学生的传播行为,以期达到优化的教育传播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体系;培养学生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评价教育过程,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对指导教育媒体的编制与选用、教育过程的设计与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第一章绪论1. 教学内容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教育传播的概念、演进、教育传播理论的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及学习、研究教育传播的意义。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传播的含义、类型、功能、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阐释教育传播的起源和几个重要发展阶段;阐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3.重点与难点重点:传播、教育传播的概念难点:传播的类型、功能、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

第二章教育传播系统1. 教学内容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传播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教育传播控制系统的概念;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信息控制过程;理解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教育传播系统的整个功能。

3.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教育传播系统的概念,教育传播系统构成要素的关系。

难点:教育传播系统的控制。

第三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1.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与模式、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教育传播过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模式、传播过程、传播者、受播者、信息、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效果、教育传播过程的概念,了解建立模式的方法,了解有代表性的几种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

教育传播学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2. 掌握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接受、处理和反馈等环节;3. 了解教育传播在不同领域、场合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教育传播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提出改进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进行教育传播实践操作;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传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教育传播学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树立正确的传播观念,关注教育公平、社会公益;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为己任。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知识,还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教育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传播者。

二、教学内容1. 教育传播学概述- 教育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 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教育传播的基本过程:信息源、编码、传递、解码、接受、反馈- 常见的教育传播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模型、香农-韦弗模型等3. 教育传播媒介与手段- 传统教育传播媒介:口语、文字、图像、影视等- 现代教育传播技术:网络、多媒体、移动学习等4. 教育传播效果与评估- 教育传播效果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因素- 教育传播效果评估的方法与指标5. 教育传播实践案例分析- 我国教育传播的成功案例与启示- 国外教育传播的创新实践与借鉴6. 教育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育传播学在教育教学、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提高教育传播效果的策略与方法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以教育传播学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理解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地位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地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互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历史发展和学科地位的掌握程度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要素和作用,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对传播媒介格局的改变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新媒体对传播媒介格局的改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新媒体机构,了解新媒体对传播媒介格局的改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播媒介和传播技术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新媒体对传播媒介格局改变的分析能力第四章:受众与传播效果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征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分析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变化和传播效果的差异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征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变化和传播效果的差异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受众的概念和特征,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实证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受众调查,分析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变化和传播效果的差异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受众和传播效果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新媒体时代受众变化和传播效果差异的分析能力第五章:传播与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与文化的关系掌握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机制分析传播与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机制传播与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传播的过程和机制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传播与文化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传播与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传播与文化关系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过程和机制的分析能力第六章:国际传播与全球媒体6.1 教学目标理解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全球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力分析全球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全球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力全球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国际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全球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力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全球媒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全球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国际传播和全球媒体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全球媒体对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研究能力第七章:公关传播与广告7.1 教学目标理解公关传播的概念和策略掌握广告的目的和创意方法分析公关传播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公关传播的概念和策略广告的目的和创意方法公关传播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关传播的概念和策略,广告的目的和创意方法实践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公关传播和广告创意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公关传播和广告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公关传播和广告在现代社会中作用和影响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与管理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原则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危机传播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原则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危机传播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原则,危机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模拟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危机传播的模拟演练,引导学生理解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在企业管理中重要性的分析能力第九章:数字传播与隐私权9.1 教学目标理解数字传播的特点和影响掌握隐私权的概念和法律保护分析数字传播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和挑战9.2 教学内容数字传播的特点和影响隐私权的概念和法律保护数字传播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和挑战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数字传播的特点和影响,隐私权的概念和法律保护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数字传播和隐私权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字传播对个人隐私的影响和挑战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字传播和隐私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数字传播对个人隐私影响和挑战的分析能力第十章:未来传播趋势与挑战10.1 教学目标理解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掌握新媒体技术对传播行业的挑战分析未来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10.2 教学内容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对传播行业的挑战未来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未来传播的发展趋势,新媒体技术对传播行业的挑战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未来传播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行讨论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未来传播发展趋势和新媒体技术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未来传播对个体和社会影响分析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重点和难点解析: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以及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传播学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2. 掌握教育传播的过程、要素和方式。

3. 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教育传播素养,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

二、教学内容1. 教育传播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教育传播学的定义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教育传播学的重要性2. 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教育传播的基本概念教育传播的心理学基础教育传播的社会学基础3.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要素教育传播的过程概述教育传播的要素及其作用教育传播的过程模型4. 教育传播的方式与技巧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非言语传播现代传播技术5. 教育传播的应用与实践教育传播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教育传播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传播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传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传播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教育传播的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积极性等。

2. 期中考试:测试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教育传播学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传播学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库:收集教育传播的实际案例,便于分析与讨论。

4. 参考文献:提供丰富的教育传播学相关文献,拓展学生视野。

5. 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六、教学安排1. 教育传播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课时)2. 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3课时)3. 教育传播的过程与要素(4课时)4. 教育传播的方式与技巧(3课时)5. 教育传播的应用与实践(4课时)6. 教育传播案例分析(2课时)7. 教育传播实践演练(2课时)8. 教育传播学综述与展望(2课时)9. 课程总结与反思(1课时)10. 考试与评价(1课时)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传播学教案设计(全)2024新版

传播学教案设计(全)2024新版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成功媒介运营案例,如知名报纸、杂志、电视台 或网络平台的运营实践。
案例分析
深入剖析案例的运营策略、管理模式、市场表现等方面,总结经验 教训和启示。
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探讨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和不足之处,提出自 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07 数据监测与效果 评估
数据监测指标设定及收集方法
学生应了解并掌握重要的传播理论,如拉斯韦尔的5W模式、香 农-韦弗的传播过程模式、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等。
学生应了解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功能和作用,如报纸、电视 、广播、网络等。
学生应了解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如传 播效果的层次、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传播效果的评估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分享
研究领域
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等,涉及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研究 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传播问题的能 力。
教学要求
学生应掌握传播学基本概念、理论框 架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 析传播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课程安排与时间表
媒介融合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媒介之间的界限将逐渐 模糊,媒介融合将成为未来 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学生 应关注媒介融合的发展动态 ,并思考如何适应和应对这 一趋势。
社交媒体与自媒 体
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改 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和 传播格局。学生应关注社交 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动态, 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新兴媒 体进行有效的信息传播和交 流。
头脑风暴
通过集体讨论和思维碰撞,激发创意灵感。
借鉴创新
从其他领域或优秀案例中汲取灵感,进行创意转 化。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

《教育传播学》教案一、第一章:教育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学的定义及重要性b. 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历程c. 教育传播学的基本概念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二、第二章:教育传播理论与模式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的基本理论b. 教育传播的模式及应用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三、第三章:教育传播媒介与技术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传播媒介的种类及特点,掌握教育传播技术。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媒介的种类及特点b. 教育传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实践操作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实践设备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实践报告四、第四章:教育传播过程与策略1. 教学目标:掌握教育传播的过程及策略,提高教育传播效果。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的过程b. 教育传播的策略与方法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五、第五章:教育传播案例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教育传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b. 教育传播案例讨论与总结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讲授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六、第六章: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1. 教学目标:理解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的相互关系,掌握教育技术的应用。

2. 教学内容:a. 教育传播与教育技术的关系b. 教育技术的分类与特点c. 教育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4.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素材5. 教学评估:课后作业、课堂讨论七、第七章:教育传播的设计原则1. 教学目标:学习教育传播设计的原则,提高教育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

教育传播学第一章

教育传播学讲义课程名称:教育传播学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学时/学分:32/2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必修课2.课程说明(1)是基于教育学和传播学而建立起来的学科(2)是研究传播学和教育学理论、原理、方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3)既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4)《教育传播学》利用传播学与教育科学的理论、运力、方法,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过程与规律,从而达到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掌握传播、教育传播等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以及在教学中应用;2.理解教育传播的过程与模式;3.理解教育传播的信息和符号;4.掌握教育传播的通道和媒体的基本含义和选择;5.理解教育传播的环境和效果,并能进行适切的运用和提高传播效果。

四、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试();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0%+期末成绩*70%五、教材说明《教育传播学教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传播学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传播、教育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概念;2.掌握传播的类型、发展阶段;3.阐述教育传播的起源、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教育传播构成的要素。

教学时数:4学时第一节传播概述推荐书目:《生活中的传播》:这是一本精彩的传播学入门教材,是传播领域的大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传播理论、人类传播行为,提高媒介素养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钥匙。

《生活中的传播(第4版)》第一部分介绍了传播学的基础概念、分支、社会价值,并且分析和解释了日常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第二部分对各类传播活动的规律和技巧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作者简介编辑朱莉娅·伍德(Julia T.Wood),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人类学特聘教授和传播学教授。

她一直致力于传播学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关人际交往中的传播以及性别、沟通和文化方面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解释下列概念、名词的含义: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
2.陈述传播的类型
3.解释传播的功能
4.区分教育传播于大众传播的异同
5.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对象
6.阐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传播、教育传播、教育传播学的概念;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节传播
一、传播(Communication)的定义
传播一词源于拉丁语“Communis”(共同,社区的意思),现在成为“交通”“沟通”、“传递”的意思。

传播是人们通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1.狭义的传播限指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活动。

(1)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移动和变化。

(2)传播是为了共享信息、相互影响而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和过程。

2.认识:
(1)传播是人的基本行为,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首要条件。

(2)传播的信息性质: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3)传播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信息、受传者(传播是一种互动)
(4)信息的可转换性:位置和状态的转换。

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动画、舞蹈等各种方式传递信息。

二、传播的类型
根据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分类:
传播
自然的传播
动物的传播
人的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对人的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以传播内容和不同性质为基础,可以分为:
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教育传播
三、传播的功能
1.拉斯威尔:监视环境、应付环境、传递遗产
2.一般地,传播的主要功能是:沟通、协调、教育、娱乐。

第二节教育传播
一、教育传播的概念
1.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人类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教育传播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3)受者的特定性(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二、教育传播的演进
第三节教育传播学
一、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重媒体→重过程→重优化
二、定义
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学科的性质
教育传播学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
四、研究对象
研究教育传播现象及其规律。

(包含本书的目录涉及的方面:系统、过程和模式、内容、符号、媒体、传者和受者、环境、效果、应用等方面。


思考与讨论
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教育传播的概念和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