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练习第七章 情绪和意志

合集下载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七、八章)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第七、八章)

第七章表象和想象一、填空题1、表象是人脑对事物的的反映,具有和两个特征。

2、想象是人脑对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______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______活动。

3、在刺激停止作用后,人脑中继续保持异常清晰、鲜明的形象称为。

4、想象具有功能、功能和功能。

5、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可以分为想象和想象。

6、根据预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程度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是。

7、有意想象根据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程度分为想象和想象。

二、选择题1、在空旷处听到腾格尔唱出悠扬动听的歌曲《天堂》脑海里浮现出草原景色是属于()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2、通过想象来弥补人的认知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和不足是指想象的()功能A预见 B 补充 C 代替3、根据表象产生的概括性程度将表象分为(),根据创造性成分分为()。

A一般表象 B 个别表象 C 记忆表象 D 想象表象4、看到冬天窗户上的冰花觉得像是一颗枝繁叶茂的梅花树,这是一种()A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不随意想象 D 随意想象5、班级同学就“摒弃陋习,传承文明”为主题创作海报,属于()A再造想象 B 创造想象 C 幻想三、判断题1、天生盲人也可以有视觉表象。

2、一般而言,画家具有较好的视觉表象,音乐家具有较好的听觉表象。

3、你头脑中出现的你家的小花猫的形象属于一般表象。

4、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5、当我们在阅读《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的孙悟空的形象时我们创造想象的结果。

6、想象和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7、梦中出现的形象有时特别离奇古怪,所以是创造想象。

8、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

9、幻想中的新形象是人们所向往的,因此,幻想总是积极的。

四、简答题1、简述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

2、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第八章言语一、填空题1、是个体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考和社会交往的行为过程。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情感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明情绪、情感具有( B )特征。

A 感染性B 情境性C 两极性D 移情性2、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 动机B 态度C 需要D 感觉3、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人的(A)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反映。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的心理特征D、以上几个都不是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绪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C )。

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情6、( D)是情绪的基本形式。

A、激情、心境、应激B、理智感、道德感、美感C、热情D、快乐、愤怒、悲哀、恐惧7、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主观体验是( A )。

A、理智感B、美感C、激情D、道德感8、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A. 热情B. 心境C. 激情D.应激9、“只有知之深,才有爱之切”,这是(A)的影响。

A、认知对情感B、情感对认知C、需要对情感D、情感对需要。

10、“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B)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应激D、前三个都不是。

11、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C )。

A、需要B、情绪C、情绪和情感D、情感12、情绪和情感是(D )。

A、对客观事物的特性和规律性的反映B、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C、对过去经验过的、体验过的事物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13、维持有机体生存的条件,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叫做(B )。

A、情绪和情感B、社会性需要C、生理性需要D、需要14、在有机体的生理必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C )。

A、态度B、需要C、情绪D、情感15、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16、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A )A 快乐B、愤怒C、恐惧D、悲哀17、个体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所中产生的情感叫做(B )。

新《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新《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新《基础心理学》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A、机能主义心理学B、格式塔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说参考答案:C解析:行为主义这一学派的观点,在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的争论中,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发展简史-第10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绪论-心理学发展简史-第10页。

2.与易受暗示性和武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A、坚韧性B、果断性C、自制性D、自觉性参考答案:D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的不良品质是受暗示性和武断从事。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第83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和意志-意志-第75页。

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A、锥体细胞B、双极细胞C、杆体细胞D、水平细胞参考答案:C解析:杆体细胞的胞体呈杆状,像一根棍,上下一样粗,集中在视网膜的边缘及其附近,对弱光敏感,所以叫暗视觉器官。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各种感觉-第31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各种感觉--第28页。

4.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A、爱好B、诱因C、需要D、内驱力参考答案:B解析: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对应参考教材:《基础理论》(绿皮,培训资料)-基础心理学-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概述-第70页。

《理论知识》(黄皮,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基础心理学-需要与动机-需要与动机概述-第64页。

5.支配内脏器官的是()系统。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

2020/4/9
22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 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 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 转化,又相互依存。很难截然分开 申奥、公交车让座
2020/4/9
23
2020/4/9
24
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区别: 1、反映内容来看:认知过程反应的是客观事物本身,情绪和情
颜无耻的做法!”等; 行为反应,如骂人、摔东西、打人、痛哭、咬紧牙关、硬忍、强迫冷
静等。
2020/4/9
27
(一)机体的生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以 及内外腺分泌的变化上。
➢如: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乃至于 呼气和吸气的比例都会产生明显变化:在悲痛 时,每分钟呼吸9次;高兴时17次;积极动脑筋 时20次;愤怒时40次;恐惧时竟达64次。
心理学基础 情绪情感和意志
2020/4/9
1
心理学作业2:
名词解释:
1、意识 2、注意 3、晕轮效应 4、刻板效应 5、思维 6、记忆 二、简述题:
1、知觉的特性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影响保持的因素
2020/4/9
2
心理学作业3
论述题 1、43.3:如何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2.88实践题1:分析自己的记忆品质,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3、什么是人格?人格包含的三个系统是什么? 4、试用“糖果实验”这一例子说明意志相关品质与学业成功
2020/4/9
4
心理学作业4
1、性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分析你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详细阐 述它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2、智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简述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教育意义。

第七章意志

第七章意志
第七章
本章主要内容:
1、什么是意志? 2、意志行动的特征


3、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挫折
一、什么是意志
(一)定义
意志是人为了达到目的,自觉地组织 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 过程。

对意志内涵的深入分析:
●意志是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是人类独
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意志的实质表现在对行动的调节。
界刺激正是通过认知这一中介,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的。
心理卫生学普遍认为,真正引起适应困难的与其说是那些挫 折、应激、冲突本身,还不如说是当事人对它们的看法,以及所 采取的态度。
大学生对挫折不合理的认知方式的特征:
► 不应发生 ► 以偏概全
2.挫折调节力的意义
心理卫生学认为,人们应付挫折更积极,有效的 方式应该是对挫折直接的调整和改变--挫折调节力。


四、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一)采取决定的阶段 1、动机的斗争 2、确定行动的目的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3、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

4、作出意志行动的决定
(二)执行决定的阶段
1、及时执行决定
2、克服内外困难
3、灵活调整计划
五、意志品质的构成要素
实际挫折对人的影响是有形有限的,可以估量的; 而想象挫折的影响,则往往是无形无限的,不可估 量的,它会随人们的想象发生变化、无限扩大,大 得可以覆盖一切,吞噬一切,它常常会在人们行动 之前,先将其击倒。
2.挫折产生的原因
(1)由延迟引起的挫折
由于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大学生的某些身需要的 满足被延迟,从而引起挫折,如新生的假期来到。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概论第7章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2.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肯定的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能提
高个体的活动能力。 否定的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能降
低个体活动的能力。 但某些情况下,同一种情绪既可具有增力
性质,也可具有减力性质,如恐惧。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3.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和平静两极 激动的情绪是强烈、短暂和爆发式的态度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在我们充满了喜怒哀乐的生活中,情绪的多 样性说明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 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外部表 现。因此,情绪最能表达人的内心状态,可以说 它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计。
情绪和情感作为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先天 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整合性的心理 组织,在个体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方面均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与情感的性质(实质)
1.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人的需要(中介因素)
情绪与情感与认知的另一重要区别是反映对 象不同:认知反映事物的本身;情绪与情感虽由 客观事物所引起,但客观事物并不直直接决定个 体的情绪情感,它对情绪情感的决定作用以需要 为中介。因此,情绪情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要 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的晴 雨表。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 能,情绪的社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 生时不具备独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 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 感来了解其自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 好的适应。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概述
(二)情绪的两极性 1.情绪的性质有肯定和否定两极 当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肯定的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情绪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情绪


二、情绪状态

(一)心境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 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体验,具有弥散 性,即以同样态度去看待周围一切事 物。
(二) 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强烈而又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侯耀华给获奖教师下跪
赛场上发生争执的运动员
(三)
பைடு நூலகம்
应激
应激是指对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所作的反应。
图7-13 911现场群众的情绪状态
三、应激的应对

1、自我控制:2、情绪隔离: 3、情绪疏泄:4、积极评价:
1、躯体性压力源:
图7-30:帕瓦罗蒂说:他的 错误不在音乐,而在身体。
2、心理性压力源:
3、社会性压力:
图7-31:学生考前的紧张
图7-32 SARS期间购物
图7-33 沙尘暴期间上街
4、文化性压力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发生碰撞 就会产生压力。

(二)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强调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她认为,我们直接地、自动 地并且几乎不由自主地评价着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 评价补充着知觉并使个体产生去做某种事情的倾向。虽 然所有的评价都有感情体验的成分,但是只有当这种倾 向很强烈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情绪。 阿诺德对情绪和情感进行了区分。她认为情绪的活动模 式产生于对知觉的或想象的客体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而情感的活动模式产生于某些事物对我们发生作用的是 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评价。

情绪一般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对于客观 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 当我们想了解自己之所以产生某种特殊 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的需要、 客观对象角度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观状态是否一 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应。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与意志

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与意志

(一)机体的生理变化
➢请大家结合体验说一说。
请大家回忆最近发生的最令自己愤怒的事件经过。要求描写: 生理感觉,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脸热,眼睛圆睁,头皮发紧,流泪
等; 当时想法,如“你不应该这样对我”“别人以为我好欺负,好软弱”“有什
么事可以私下跟我谈”等; 内心感受,如“我被愚弄了!”“他(她)太过分!”“这简直是厚颜无耻
喜:布什总统 上班第一天
“库尔斯克”号 核潜艇是200 0年8月12日 在巴伦支海上参 加军事演习时出 事沉没的。艇上 118名海军官 兵遇难。
纪念“九.一一”
恐 惧
面 对 死 亡
喜怒哀乐爱恶惧,均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情绪体验、认识、客观事物、需要 情绪和情感是怎样产生的?(结合实际)
眼睛——忧伤;前额——惊奇;口部——快 乐与厌恶;眼睛、口唇和前额——愤怒
厌恶:肌肉紧张(25%),心跳加快(23%)胃不舒服(21%)
测谎过程
测谎仪显示的生理指标及变化
1、情绪、情感发生时,人的身体各部位的动 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行为反应 被称为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的 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是情绪表达的 最重要的方式
➢区别 : 从需要角度看:生理、高级社会需要 从发生角度看:情绪早(人、动物);情感迟(人) 从稳定性程度看:情境性;稳定性、持久性 从强度和外部表现看:大、外显;小,内隐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 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 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 转化,又相互依存。很难截然分开 申奥、公交车让座
引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度 容量,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情绪

心理学基础第七章情绪


情绪一般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对于客观 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 当我们想了解自己之所以产生某种特殊 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自己的需要、 客观对象角度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包括自身状态与其主观状态是否一 致而引起的体验与反应。
在这定义中包含了这些要素: 1、客观事物及自身状态: (1)引起情绪的事件: (2)自身状态: 2、主观状态: 3、体验与反应:

二、情绪状态

(一)心境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不 是对某一具体事物的体验,具有弥散 性,即以同样态度去看待周围一切事 物。
(二) 激情
激情是一种短暂、强烈而又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侯耀华给获奖教师下跪
赛场上发生争执的运动员
(三)
应激
应激是指对出乎意外的紧急情况所作的反应。
图7-13 911现场群众的情绪状态
2.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是人们在讲话的速度、节奏、 语气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3. 姿态表情
图7-24皇马教练卡佩罗对球迷竖中指
图7-25 阿加西获胜向观众鞠躬致谢
姿 态 表 情
四、情绪的功能
1、动机功能: 2、适应功能: 3、调节功能: 4、信号功能 :
图7-7 伊丽莎白· 泰勒在剧中表现的 是一种怎样的情绪?说明了什么?

(二)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强调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她认为,我们直接地、自动 地并且几乎不由自主地评价着我们所遇到的任何事情, 评价补充着知觉并使个体产生去做某种事情的倾向。虽 然所有的评价都有感情体验的成分,但是只有当这种倾 向很强烈的时候,我们才能称之为情绪。 阿诺德对情绪和情感进行了区分。她认为情绪的活动模 式产生于对知觉的或想象的客体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而情感的活动模式产生于某些事物对我们发生作用的是 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评价。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心理学练习题库(主观题)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主观题)七、简答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部分。

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

个性心理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2.简述心理学的目标。

(1)描述心理现象和行为(2)解释心理现象和行为(3)预测心理现象和行为(4)调节与控制心理活动与行为3. 简述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七个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主张研究意识,认为了解意识的关键在于了解其结构。

机能主义:主张研究意识,应研究个体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非分析意识的元素。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应遵循“刺激--反应”公式,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提倡环境决定论。

格式塔心理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神分析:强调研究潜意识现象。

认为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欲望和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人本主义:心理学要研究健康的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认知主义:一切源于思考,认为心理学不只是研究行为,也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机制,以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其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

4. 意识有哪些特征?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意识的自觉性特征,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

②意识的能动性特征。

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5. 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一、单选题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

基础心理学练习题库(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咨询师初步判断求助者抑郁发作,应将该信息()。

A、进行保密B、告知求助者的法定监护人C、告知求助者单位领导D、告知求助者的同事正确答案:B2、以下各项中,属于保密内容的是()。

A、求助者有幻觉、妄想症状B、求助者有虐待老人的行为C、求助者是艾滋病毒携带者D、求助者对咨询师造成身体伤害正确答案:C3、以下各项中不属于《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所规定的心理咨询专业伦理的主要原则的是()。

A、善行B、责任C、热情D、诚信正确答案:C4、专业伦理各要素中最重要也最具体的是()。

A、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B、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制度C、专业伦理守则所代表的意义与功能D、心理专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系统正确答案:C5、根据《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的规定,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恋爱关系需要在结束咨询关系后()。

A、6个月B、3年C、3个月D、1年正确答案:B6、以下属于保密例外的是()。

A、求助者患乙型肝炎B、求助者的姓名、住址C、求助者处于抑郁发作阶段D、求助者的婚外情正确答案:C7、以下属于违背心理咨询伦理的行为是()。

A、未经求助者同意进行录像B、难以胜任时对求助者进行转介C、询问求助者的婚姻状况D、咨询过程中进行书面记录正确答案:A8、以下关于伦理与法律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法律涉及的行为比伦理要广B、伦理标准涉及的行为比法律要广C、伦理可以代替法律法规D、心理专业伦理内容与法律大相径庭正确答案:B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规定,以下属于心理咨询师工作对象的是()。

A、抑郁发作的求助者B、适应障碍的求助者C、患精神分裂症的求助者D、确诊强迫神经症的求助者正确答案:B10、以下有关专业伦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业伦理规范了专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行为及关系B、伦理标准涉及的行为一般比法律规定的范围更窄C、专业伦理与心理专业人员的人生观、价值系统无关D、道德比伦理更着眼于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则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90题,每题1分,共90分)1、艾根提出的坦诚交流技术包括()A、主动性B、自发性C、不固定角色D、无防御反应正确答案:BCD2、以下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观点,正确的包括()。

心理学5-8练习

心理学5-8练习

第五章思维填空题1、根据想象创新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_______与_______。

3、问题解决一般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4、思维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名词解释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有意想象、无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问题解决、问题情境、定势、原型单选题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 )。

A、最强B、中等强度C、弱D、没有动机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那些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之为()。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启发4、在人脑中发现事物之间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用以组织某种活动或解决某种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之为()。

A、发散;B、集中思维;C、创造性思维;D、再造性思维。

5、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

A、记忆B、想象C、注意D、知觉6、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8、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9、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B、重现C、表象D、想象10、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心理 填空

心理 填空

心理学试题(填空题)第一章人的心理1、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 ___和个性心理 ___两大方面。

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1879 年,其标志是德国的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___实验法_____、_____调查法_______、____测试法_______和个案法等。

5、心理学研究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__发展性原则。

6、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结构成分。

7、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 能力___、气质和___性格____、发展性原则8、心理的实质是:大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其对客观现实 ____的反映。

9、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10、个性倾向性包括__需要____、动机、___兴趣____、信念及自我意识等。

第二章感知觉1、感觉的产生是整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_____感受器、传导神经、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2、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客观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根据刺激来源,可以把感觉分为___外部感觉_________和___内部感觉________两大类。

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被称之为__绝对感觉阈限___,而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__ 绝对感受性_____,它们在数量上成_ 反比______关系。

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种情况属于嗅觉的___适应__________。

6、一个刺激被觉察出有差异所需的变化量与原有刺激量成正比例,这个定律被称之为____韦伯定律____。

7、根据人脑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___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___8、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____持续性和顺序性_____的反映。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七)

《心理学基础》练习题答案(七)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名词解释1.情绪、情绪性情绪一般被定义为是一个人对于客观对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主观体验。

情绪性:情绪体验的性质。

2.心境、激情、应激心境是发生缓慢、持续时间较久、相对比较微弱、具有弥漫性特点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爆发式的、强烈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怒发冲冠等都是个体的激情状态的表现。

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3.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道德感:这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言论和行为是否符合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人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向往、追求、创造、欣赏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4.情商、习得性无力感情商:人认识情绪和管理情绪的能力(EQ),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习得性无助”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1] )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5.焦虑、抑郁、自卑焦虑:是预期到未来某种可怕的情境将会发生,又感到自己无法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而体验的消极情绪。

抑郁:是一种复合性的负性情绪,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悲伤、消沉、不愉快等,并伴随思维抑制、兴趣缺乏、对人淡漠、行为被动等反应.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

二、选择题1.身段表情可以分成(B).(A)语言和动作(B)手势和身体的姿势(C)行走和比划(D)身体姿势和四肢动作2.“人是因为哭了才发愁,因为动手打了才生气,因为发抖才害怕”这是( A )的观点。

(A)情绪的外周理论(B)情绪的丘脑理论(C)情绪的认知理论(D)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解析: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先有机体变化,再有情绪. “因为我们哭,所以愁;因为动手打,所以生气;因为发抖,所以害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情绪和意志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意志: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根据目的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

二、选择最佳答案
1、伴随着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D )
A、情绪
B、情感
C、感情
D、表情
2、带有渲染作用的,比较稳定而又微弱的影响着一个人整个精神生活的情绪状态叫做
( B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3、个体根据自己、别人的行为举止,思维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叫做( A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4、“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所致( B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5、情绪和情感伴随着人的( A )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之间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6、受人的意识调节,具有一定的目的的方向性的运动。

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学会了的动作为( C )
A、意志行为
B、目的的确立
C、随意动作
D、克服困难
7、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能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该目的意志品质为( D )
A、独立性
B、果断行
C、坚持行
D、自制性
8、一意孤行地坚持自己的错误去行动,此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是( D )
A、盲从和武断
B、任性和怯懦
C、优柔寡断
D、顽固和执拗
9、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不能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 B )品质。

A、果断行
B、独立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0、动机斗争,目的确立和方法选择包括在意志行为的( A )阶段。

A、采取决定
B、执行决定
C、制定计划
D、自我调节
三、判断题
1、情绪和情感反映的是客观规律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 √ )
2、人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都属于意志行动。

( × )
3、心境一旦产生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

( √ )
4: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种表现:一种是急中生智。

使人调节全身各方面力量,急中生智,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转危为安;另一种是惊慌失措。

使个体行为失调,思维混乱,分析判断能力减弱,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甚至会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失调,出现暂时休克现象。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