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议论文-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诺贝尔奖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何为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
1968年,在瑞典国家银行成立三百周年之际,该银行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欧美国家成了诺贝尔奖的得奖大户,为什么?除了我们认为的他们舍得投入特别是基础研究投入之大之外:早在2001年度美国财政预算草案中,联邦研究和开发经费高达853亿美元,其中约50%用于基础科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育比我们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佑寿曾经指出:制约我们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有的决策者缺乏创新精神。
而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是由我们的现行教育体制所决定的。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就是升学率。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校一切工作重点都是为了提高升学率,无论学生还是老师,对考试成绩的追求以达到一种疯狂的境地,死记硬背成为了夺取高分的法宝。
既是我国的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频频获奖,但那也是在预做了大量高难度的习题后的结果;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他们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任何的提高,根本无法形成创新精神。
正因为这种创新精神的缺乏,也就极大地制约了汇总过科技的创新与发展,与创新精神是获得科学成果的重要前提。
即以获得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为例;虽然沃伦早在1979年就获得了对幽门螺杆菌的初步发现,但因为有悖于当时医学认识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为人所承认,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甚至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是大病一场。
中国诺贝尔奖获奖少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中国诺贝尔奖获奖少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一、为什么中国人很少拿诺贝尔奖?原因有这些方面1.中国的发展本身就落后于西方国家在西方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我国还处在于闭关锁国的阶段,接受着封建王朝的统治,人民处于压迫剥削中,根本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研究。
所以中国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近几百年,沧海桑田,西方科技迎来飞速发展。
尤其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更是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当时的中国才处于欣欣向荣的阶段,一切发展刚刚开始,祖国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提供支持,特别是经济支撑和师资力量。
当时,有才华的学子在中国的帮扶下远赴大洋彼岸求学,即使被许诺有丰厚的工资,良好的待遇,都没有动心,毅然决然的回国拯救落后的祖国。
在那时,中国才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差距,科技才开始发展,到今天也不过才几十年的时间,就已经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发展的速度已经是超越美国的存在。
但是短板依然存在,想要真正的追赶上美国,还有一定差距。
2.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一大难题,和学生数量极其不对等的教师数量导致无法给每个孩子都提供足够的关注和辅导。
和外国的小班制不同,教学压力大,学生多,教师唯一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填鸭式。
这种教学方法也有注定大部分孩子没有创新意识,只会死读书,一味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甚至没有独立思考探索的能力。
他们不会想去探求知识为什么要这样定义,也因此错失许多思考的闪光点。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方法是可以最快速的培养出许多优秀孩子,家长大多把孩子外包给学校,就又投身于工作中,没有注重孩子的童年教育和思想启蒙,使从小孩子就没有创新的思维方式。
这种刻板的教育方式催生了从众心理,也是人口众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
二、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什么?1.注重对人才的教育培养科学家也是从学生时期的不断探索,研究发展而来,想要获得卓越的成就,还要看青年一代。
在教育方面,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如果担心风险可以选择试点培养,以少数作为实验。
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情结高三作文1000字
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情结高三作文1000字1909年,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在北欧五国瑞典设立了诺贝尔文学奖。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奖项长久竟可以如此长久的存在。
自它设立以来,它强烈地牵动着每一位酷爱的人的心,更为牵动着远在千里之外的魂魄中国人的心。
但令人遗憾的是,夺得中国竟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该奖设立到现在,已经整整100年了,在这100年中,有着悠久文学历史的中国,有着璀璨的中国竟无一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就算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中国作家也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擦肩而过。
鲁迅先生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在1927年被提名,但被他谢绝了,林语堂也曾四次被提名,但都落选了。
1968年,老舍先生凭借自己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提名并入围。
在五位侯选人中,老舍先生高居榜首。
这无疑给垂头丧气的中国人一丝的生气,老舍先生也成成为最有希望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天不随人愿,那时的老舍先生已经尽管与世长辞,不在人世了。
瑞典文学院只好把该奖授予南国了另一位东方作家,日本的川端康成。
老舍先生的中国逝世又一次使中国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万分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亚洲地区没有人获奖?为什么瑞典文学院不给中国人发奖?对此,许多专家并作了认真的分析,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作家未能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
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这一百多个国家又有一百多种语言,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各有千秋,在这一百多种语言中,中国的语言无疑是政治史欧美最悠久,最具魅力,最难懂,最复杂的。
而在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评选院士中,仅在1913年出现了一位懂汉语的评选委员马悦然,在这之前,评选教授中没有一个懂汉语,而评选委员们所看到中国作家的作品,无非是那些被翻译的面目全非的译文,在这些译本中,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作品汉语口语魅力不知被打了多少折扣。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不懂得中文,更说不上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怎么能够充分欣赏和体会作品本身的魅力较多和其内涵呢?也有人认为,中国作家未获奖与作者本身有亚洲莫大的关系。
试析本土中国人尚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
试析本土中国人尚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原因一年一度的各项诺贝尔奖逐一评出,又让中国人失望了一回,也让中国的时评家们又有机会高谈阔论,反思一下为何中国本土出不了得诺贝尔奖的人才。
“诺贝尔奖与中国”,对于现时我国民众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对于我国科研领域来说,这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令人深思的问题。
如果不算文学奖、和平奖,那么其他的诺贝尔奖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经济学奖等似可以统称为“诺贝尔科学奖”。
一、基础科学研究不足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中国目前是相对落后的。
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院士特别强调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他指出:“基础科学是所有工程科学最主要的基础,无论欧美,在开展太空研究或者是尖端工程研究的同时,一定花很多功夫培养基础科学。
”他还说:“整个国家的投资,既要照顾到工程需要,也要投入足够的资助在基础科学上,有了平衡发展,我们成为第一流的国家是毫无问题的。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在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经济学等基础研究上,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距离,即使“神六”的辉煌也掩盖不了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滞后。
据说,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格罗斯教授曾表示:18年内,中国也许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可是接着他又浇了一盆凉水:中国之所以迟迟不能问鼎诺贝尔奖的最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只注重对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而忽略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
”二、制度不健全科学的生命就在于不同观点的公开争论,在科学界搞一言堂,实质是抹杀了科学的创新性。
受长期封建统治的影响,中国科学界的开放程度不高,评聘制度不完善,竞争机制不健全,致使创新精神得不到支持。
即使是得到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也无人过问,令其自生自灭。
理论权威有权力,没责任,不能对当前其专业学科的发展给与定期评述,仅仅靠单方向的文章评审和项目评审控制学术发展,缺乏公平的竞争性。
事实上,无论是学术权威,还是初出茅庐的学子,都具有平等学术争论的权力,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这是科学能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国诺奖空白的选题根源
我国诺贝尔奖空白的选题根源本人认为我国诺内尔奖空白的选题根源有三:一、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尤其是近几年,发展速度更是超越了国际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国家建国的时间短,建国初期更是一穷二白,和发达国家一百多年的历史比起来,相差的距离还是很大。
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发达国家把持着诺贝尔奖的选题权,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阶段,与体制国情建立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关系。
而在中国,社会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社会中还存在许许多多的矛盾,这种许许多多的经济问题,是国家关注的热点,但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这个问题早已经不是热点,他们关注的是更前沿的话题。
所以,经济的发展程度制约了我国向世界前沿进军的脚步,也是导致我国无法参与选题的关键。
此外,研究投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基础理论研究就像奢侈品,美国人在这个领域投入最多也最卖力。
除了加强研究投入特别是基础领域的投入外,还要寄希望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等到中国话题成为世界讨论的真正重点,中国才有权利参与诺贝尔的选题。
因为诺奖“选题权”的背后,恰恰是国家的经济话语权。
目前,也有一些发达国家,故意透露一些带有误导性的题目让中国参与,让中国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结果与成功失之交臂,导入到一个死胡同,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二、我国的行政体制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着独特的国体和政体。
我国国家自然秘学基金作为基础研究经费的重要渠道,也非常支持科学家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
但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政府在组织科学研究活动时仍占据重要位置,特别是对科研选题有直接的、根本的影响,还存在功利性。
也许是受经济姻长期落后的影响,我国的科技政策始终带有功利主义倾向,初袤与其极为偏离的基础研究也因此受到了冷漠,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科技在我国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得到巩固,科学的实际价值观念此得到强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课题立项、课题评奖的重要指标,基础科学研究在实际上被相对的忽视。
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论文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联系电话二零一四年月【摘要】诺贝尔奖项作为推动世界文化积极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世界各国影响非凡。
但中国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样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国所获得的诺贝尔奖格外少。
首先,诺贝尔奖设立了以下几个奖项: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
本文对各个奖项的原因进行了分别的分析。
【关键词】诺贝尔物理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一.诺贝尔物理奖中国制造物理器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0万年的原始社会。
因为人类文明形成的标志是会制造工具,而原始社会的人类可以使用杠杆原理撬动石头,可以磨制工具来减少工具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压强来撕裂食物。
时代往近了说,距今约2300年左右的战国时期,中国古人就发明了桔槔,发明了现代化农具,而墨翟的《墨子》中也提到了很多物理发明。
而在此后的两千年中,中国人对物理发明方面的贡献也很大,从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到虹吸管和卿筒,中国对物理的研究本应领先于世界。
那影响中国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究竟是什么?1. 中国地势平坦,领土广阔,坐山面水。
这样的地形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权模式。
2.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来看,中国的政权就以高度统一,高度集中为特色。
而平坦宽广的地势直接推动了中国中央集权式的封建统治制度的形成,而中国深居内陆的地理特征不利于中国出海贸易,所以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
随着封建王朝的逐渐强化,小农经济的日益精耕细作,各种犁具与水车称为精耕细作的产物。
3.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并不支持商业流通,商业的流动性不利于统治者管理。
所以物理器械仅仅用来满足封闭式小农经济,并不适宜物理科学自身发展。
明清之际,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王朝走向没落。
国外资产阶级兴起,资本主义制度逐渐确立。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作文(高中高三1200字).doc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作文(高中高三1200字)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的,两个人的世界是两个人的,谁的世界是文学世界?我不想说中国作家怎么样。
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中国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沉默的中国,一个文学的世界,没有人会说话。
”纸来自纸,但最终是浅的.”一本书是无声的,有声的,但是“我知道我必须自己去做”。
鲁迅曾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说,“中国是一个沉默的中国,印度毕竟还有一个泰戈尔。
”我想说的是“一个沉默的中国”,不是一个或几个人的声音,而是一个或几个人思想的声音。
我们中国人的想法是什么?我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他们的想法要么是为了什么,要么是发自内心。
思想可以用语言来描述。
我认为“只有知道”的思想可以“说出来”,但是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应该达到的“境界”。
《人间词话》中有一句话:一个人的境界,一个古今中外的伟大事业、一个大学发问者,必须经历三个境界:“昨夜西风枯绿树。
只有在高层建筑上,看着世界末日的道路”,第一个条件也;“随着衣服变得越来越宽,我永远不会后悔。
我将永远怀念伊拉克人民。
”第二种情况也是如此。
“我在人群中寻找他,突然回头,但是那个人在那里,而且灯光很暗,”第三个条件也是真的。
”一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我不说他是否有过这三种境界,但我认为他们的思想属于他们,而其他人只是想到他们思想的读者。
中国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思想,但这是中国人的思想。
有多少读者?三千年前,孔子的诞生影响了一代或数百代人。
三千年后,他的《论语》在世界上有他的读者,但他的读者只是他的读者,而不是一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中国作家在世界上有多少读者?中国作家的读者是中国人,这意味着他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只有当他在国外有读者时,他才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的《坟墓》说:“中国不仅以其伟大的自尊而闻名,而且善于诽谤或称之为顽固的人。
并会坚持剩余的不足,以最终毁灭。
现代人也羞于听到一点他们所学到的东西。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奖引言诺贝尔奖是世界上最高荣誉的科学奖项之一,每年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和平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
然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至今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呢?本文将探讨中国为何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并分析相关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教育注重应试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缺少对创新和独立思考的培养。
诺贝尔奖通常授予那些在科学和创新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人,因此,中国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可能影响了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
科研环境中国的科研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科学研究,但科学研究的自由度较低。
言论和学术自由受到限制,这可能会抑制科学家在创新和研究中的自由发展。
另外,科研评价体系也存在问题,绩效考核过于注重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这可能对科学家们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研究造成阻碍。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中国政治体制以稳定为重,追求社会安定和整体发展,这可能导致对于重大公共事务的关注和投入力度不足。
与诺贝尔奖相关的科学领域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和独立思考,而这可能与政治稳定的追求不符。
国家导向的科学研究中国政府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在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发展,这种国家导向的科研方式使得科学家们更多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不是自由独立的科学研究。
这可能妨碍了中国科学家在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中的参与和发展。
文化因素价值观念和传统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群体利益和维护家庭的稳定,而诺贝尔奖强调个人的创新和突破。
这种价值观差异可能导致中国科学家更加关注协作和团队合作,而不是独立创新。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也注重对长者的尊重和敬仰,这可能不利于年轻科学家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成果的发展。
社会认可和奖励体系在中国社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与工商界相比,缺乏相应的社会认可和奖励。
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议论文
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1899年,在世界范围内诞生了三位诺奖作家,分别是美国的海明威、日本的川端康成和中国的老舍。
而这三位作家,都死于自杀。
”我把老舍排在第三的位置,并非是觉得他在文学造诣或者其他什么方面技不如人,只是因为他的诺奖只算得上半个诺奖。
“诺奖不颁给死者”,而老舍在颁奖前几天投湖自尽,成了中国诺奖史上的一大遗憾,中国失去了老舍,足足晚了40年才踏进诺奖的殿堂。
我不知道该以何种身份评价诺奖的意义,但显而易见的,我拜读过的诺奖作品仅仅是百年来获奖作品的九牛一毛,甚至一毛不足。
我所度过的短暂一生,与诺奖作家年龄相比仅仅是弹指一瞬,甚至一瞬不及。
作家于文学如同这世间很多微妙之规律一样,活着时未必闻名,入土后才得众知。
比起诺贝尔文学奖,我反而对芥川文学奖更有所感悟。
“芥川奖”的名字来源于新原龙之介,或者说“芥川龙之介”更为众人所熟知。
芥川龙之介如同每一个平凡中成就不凡的日本文学作家一样,他的文学素养并非天生,而是来源于成长环境的因素。
他生于东京,八个月时母亲变成了疯子,疯子母亲为他带来的阴影和恐惧持续了他的一生,于是在《河童》中他写“我不想被生下来,光是父亲的精神病遗传下来就不得了,再说,我认为河童存在的本身就是罪恶。
”他借助河童塑造了自己完美的审丑主义体系,在《竹林中》、《罗生门》里一次又一次描摹那些夸张、虚幻、讽刺的身影。
他在35岁吞服了安眠药,遗书里低叹“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是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
写作者“多愁善感”,擅于发现自己和他人心中地细腻和思想,是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的文学造诣,是他高超的文学造诣杀死了他。
同样被特殊成长环境造就并杀死的还有太宰治(津岛修治),与平民芥川不同,津岛家族是津轻地区的首富,成绩优异、家境渥越的太宰治将“芥川奖”定为毕生目标,是近乎病态的狂热,两次落选后他致信评为“请颁发给我吧……现在,我是在以命相托”。
太宰治最终未能得偿所愿,尝试过四次自杀后,终于在第五次成功。
浅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隔”缘_高中作文
浅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隔”缘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浅论——中国人为什么与诺贝尔奖“隔”缘,感谢您的阅读!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足足有13亿之多,约占了世界人口的20%。
中国学生也是世界上读书最勤奋、最刻苦、最用功的学生。
从2、3岁父母送进幼儿园那一刻起,到十八、九岁高中毕业,这是十几年时间里几乎是完全被“关押”在了学校里。
这一关,就是整整十六、七年的时间,一直要到十八、九岁向“高考”这一审判官递交出“减刑”申请材料后方可缓刑一、二年被释放出来,首获自由。
但这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中国孩子读书这么勤奋、刻苦,几十年来,中国却从未在任何一个领域上诞生出过具有“划时代”的人物呢?从未有人获得过“诺贝尔”奖?而在英国,一个人口不足中国10%的国家,仅仅一个利物浦大学,还属于英国的二流名牌大学里就先后有过六位学者获得过诺尔奖。
这样的差距到底是为什么呢?是人种,是智商,还是……其实,中国从不缺乏聪明的孩子。
相反,还有很多,在刚刚结束的2010年高考中,山东省不就出了一个年仅10岁便考上大学,分数基本接近重点线的孩子吗?想想看,一个仅10岁的孩子所达到的成就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触摸到的。
这是不是一个“天才”呢?可是,在中国可能也仅仅是这种分数高的学生,才称得上是“人才”了。
而其它,在某个领域上有特别突出的学生,就只能被白白地牺牲掉,被“高考”这一无情地现实埋没在了人海之中。
说到底,还是目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困缚住了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因为现在国内所有大学仍是只以分数的高低“逆选”人才,这就迫使学生只能整天整日的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冥思苦想。
在13—18岁这段人生最美的岁月中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空间,任凭无谓的题目抹平学生的创造思维。
中国学生在13—18岁这段一生冲劲最足、活力最充沛、精力最旺盛的黄金时期,本该是他们去释放青春、追求卓越、探索未来的时候。
却要承受超乎想像的精神压力。
鲁迅、老舍未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
鲁迅、老舍未得到诺贝尔奖的原因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
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
鲁迅婉言谢绝了。
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
他回信说:静农兄弟: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
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
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
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
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
倘因为黄色脸皮的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以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
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
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
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
鲁迅写这封信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学经过风风火火的10年之后,其时中国文坛上出现了许多卓有成就的作家,当然包括鲁迅本人。
但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理性主义者,尽管新文学在最初十年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他仍能看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差距,对中国新文学的实绩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我们从鲁迅的这封信中,可以看出鲁迅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其一,鲁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是高水平的奖项,在没有实力竞争的时候侥幸得到它,名实不符,不利于文学扎扎实实的发展,反而会掩盖自己的缺陷和不足。
其二,鲁迅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为标尺,意识到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间的距离。
强调这种距离,不是妄自菲薄,而是为了使中国文学能更好地向前发展。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为什么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一个出人意料的原因是---中国哲学不发达。
为什么呢?虽然文学是艺术的形式,但是我们看到世界文学名著却是以哲学为基础的。
巴尔扎克,雨果,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都是哲学家。
他们以哲学为思想核心,以艺术为表现形式。
在哲学不发达的国度没有发达的文学。
在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和盛唐时代,及其宋明理学时期有比较兴盛的文学。
可见哲学是文学的潜在的支持力量。
哲学直接给作者以“理念”才能刺激作者产生创作的冲动,而且最终的艺术高度也取决于哲学思维的高度。
哲学如何发达呢?哲学的发达需要信仰的提升,哲学也辅助信仰。
信仰和哲学的相互作用使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抽象思维的冲动,其表现形式就是文学艺术。
中国哲学的严格文本就是《道德经》和《易经》。
《论语》有哲学的思想,但不是“纯粹”哲学,而是纯粹的伦理学。
《道德经》的本源在《易经》。
《易经》是以“阴阳”建立辩证思维的源头。
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思辨中,概念成为相对的。
老子正在说“相对”是“不可道”,可道是非相对的。
概念在实际和在思维中是不一致的。
正如“食物”与“饭”是不一致的。
如果沿着思维的路,“概念”就是绝对的,但是此概念落实在“实际”是非完全吻合的。
“概念”是以“普遍性"为出发点的,但是实际是以“特殊性”为本质的。
就此可见----文学家尽管写出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确实是属实的,具有“诚实”的品格,无奈没有“普遍性”。
没有哲学的支持就是看不到“普遍性”.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是人类的普遍性人性和精神,而不是个别,特殊性。
我们看到中国文学作品在几千年中,能流传下来的不多。
名篇佳作不能长传。
现在,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代的《阿q正转》,《凤凰涅盘,》,《子夜,》就是较大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现代还没有能够经受50年考验的文学作品。
在哲学上,有几千年前的《易经》和《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等等。
这比文学的景象壮观。
中国未获诺贝尔奖的社会因素分析
布了《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 一科技体制改革,对中国科技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 两张皮”的现象未得到根本性 "+ 科技与经济 “ 解决。科研与生产脱节, 科技与经济 “ 两张皮” 的现 象是我国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从根本上说 是科技体制不合理, 不健全造成的。 首先,从科技管理体制上看,科技机构独立于 企业之外,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分离。在这种情况 下要求科技人员做出特别适合企业需要的成果无 疑是一种苛求。只有企业自己的研究机构才能了解 企业需要什么, 能够接受什么, 有什么困难, 才能选 择企业最需要,最适合的技术,解决企业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从科技运行机制方面看,科技体系条块 分割严重。中科院系统、 国防军工系统、 高校系统、 各部、各地方等几大科技力量基本上维护部门所 有、自成一体的状况。这使得改革一开始就力图解 决的 “ 机构重叠, 力量分散, 低水平重复” 问题难以 解决。 $+ 科研投资主体不合理。我国科技经费的投 入,政府占主导地位,政府 ,-. 经费投入一直在 #%/ 左右,而在美国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才是 ,-. 活动的主要投资者。现在美国 ,-. 经费的一半以 上来自工业界 0 企业 1 。韩国过去政府投资占大多 数,近十多年来出现了大逆转,目前政府投资下降 — — ")/ ,而民间投资占压倒多数,高达 到 "#/— )%/ 以 上 。 日 本 政 府 ,- . 投 入 和 韩 国 相 当 ,为 我国 ,-. 经费的 !!/ 左右分配给政府 ,")+ 2/ 。 仅 ’%/ 左右分配给企业。 . 机构, 从以上分析和对比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企 业 ,-. 机构,既是 ,-. 资金的主要投资者,又是 而我国恰好相反。 ,-. 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通过前面的有关分析已 ’+ 技术创新主体错位。 经说明, 在美、 日等西方国家, 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 业,而不是政府研究开发结构,因为前者的经费投 入和经费使用均占绝对优势。而我国作为科技创新 的主体是企业外的科研机构包括大专院校的科研 机构和政府办的科研机构, 而不是企业。 这种科技创新主体的错位表现出来的弊端是: 第一,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适应性较弱,有闭门造 车之嫌; 第二, 科技成果的推广费用高, 使其难以推 广; 第三, 科技创新经费紧张, 束缚了科技创新的进 一步发展。
中国 诺贝尔
中国诺贝尔中国在科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一直都是世界舞台上的关键角色。
然而,至今为止,中国在诺贝尔奖上的获奖数量相对较少。
这引发了许多人的疑问,为什么中国在诺贝尔奖中的表现相对较弱?中国为什么没有获得更多的诺贝尔奖?首先,要理解为什么中国在诺贝尔奖上的表现相对较弱,我们需要考虑到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和中国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之间的差异。
诺贝尔奖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卡洛林斯卡学院和瑞典文学院评选并颁发的国际奖项,以表彰在六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
这六个领域分别为物理学、化学、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
在物理学、化学和医学这些自然科学领域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贡献。
然而,由于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要求获奖者必须在某个具体年份内做出杰出的发现或发表杰出的作品,这使得许多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能无法与奖项的时间节点完全吻合。
此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通常会对候选人进行广泛的考察和评估,这也可能对中国科学家的申请造成一定的障碍。
在文学方面,虽然中国有众多优秀的作家和文学家,但由于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全球性价值和影响力的评估,这使得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可能无法达到诺贝尔奖的标准。
此外,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的选择也往往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使得评选过程更加复杂和具有争议性。
在和平奖和经济学奖领域,中国的表现也相对较弱。
中国自1971年以来一直被联合国大会广泛承认为和平基金会的唯一合法代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诺贝尔和平奖的评议委员会往往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表现相对较弱。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科研体系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环境的差异。
中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在国内和国际期刊上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机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均衡、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优秀精选作文)
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高三优秀精选作文)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的,两个人的世界是两个人的,一个文学的世界是谁的?我不想说中国的作家如何,我想说的是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无声的中国,一个文学的世界,没有一个会说话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本书是无声的,也是有声的,只是“深知此事要躬行”。
鲁迅曾在香港演讲时说“中国是一个无声的中国,印度毕竟还有一个泰戈尔”,我想说的是“无声的中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喧哗,而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所发出来的声音。
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什么思想?我知道:每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或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知,他们的思想或是为了什么,或是从心而发,思想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所说的“只可意会”的思想,我想是可以“言传”的,只是我们没有达到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人间词话》有云:人的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个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我不说他是否有过这三种境界,但我想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的,别人只是去意会他们思想的阅读者。
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人的思想,究竟有几个阅读者呢?三千年以前,一个孔子的出世,影响了一代或几百代的人。
他的《论语》,三千年以后,世界上也有他的阅读者,可是,他的阅读者只是他的阅读者,不是一个中国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阅读者。
中国的作家在世界上有几个阅读者呢?一个中国作家的阅读者是中国的,说明他还不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他有了中国以外的阅读者以后,他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鲁迅的《坟》中说:“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
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
中国很少拿到诺贝尔奖的原因分析精编版
客观事实:诺贝尔奖给的是基础科研的,我们国家的基础科研水平差太多。
为什么中国的基础科研差:1 行政官僚大学和科研是需要自由的,从来没有行政手段能使文化繁荣科学进步的。
我不知道别的国家是不是都不是这样,但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科研一定跟中国不一样,就是教授就是教授,科学家就是科学家,不会过多的涉及行政工作。
不参与行政工作,是对真正的科学家的一种能力释放。
我还记得听过一次丘成桐的演讲,他提到一点,他不愿意做哈佛的数学系主任。
顶级的科学家一定是这样,思想自由,精神自由。
不要让他们参与行政,不要用行政约束,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即可,给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才华。
而中国,不仅仅是行政干预,外行领导内行。
说的难听点,那些国家部委,有些相关领导,懂个蛋啊~~他们白天开会听听我党报告,晚上各种腐败,他们对科学懂个蛋啊~~让他们来指挥科学的发展方向,真TM逗呢国外的大学是有校董事会,真正的专家学者治学,而不是行政指导。
民国的时候,中国的大学也是这样,那时候也出了很多大师。
蔡元培领导下的北大,蒋梦麟领导下的南开,后来搬到云南的西南联大。
都是教授治学,诠释一个理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反观中国当下,不仅仅是行政管控大学。
大学的老师教授科学家都逐渐成了行政关于,他们都有行政级别的。
这TM的都是一群当官的,搞毛科研啊。
这里穿插说一句,那些当了官的科学家一定不是顶级的科学家。
顶级的科学家如果可以不当,一定不会去当官员的。
2 经济的繁荣,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从清末到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其实中国人是迷茫的。
社会怎么发展,个人价值怎么体现,中国人一直在探索,一直在迷茫。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条件好起来了。
中国人找到了一点方向,就是发展经济,更简单说就是赚钱。
尤其是在当下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社会贫富差距也在拉大。
全社会都在赚钱,所谓的大学老师,科研工作者也是一样的,只能赚钱。
在做这样的社会里面,只有赚钱这一个价值观。
中国作家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 武俊明
作者机构: 内蒙古师大校办
出版物刊名: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页码: 17-17页
主题词: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创作;作家创作;世界文学;奥斯卡;
电影界;奥运会;体育界
摘要:有人讲,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界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
笔者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讨论,并没有真正热起来,特别是对中国作家创作的影响也并不是很大的,同电影界冲击奥斯卡、体育界冲击奥运会相比,显然成效不大。
这整整一百年世界文学大奖,自1909年设立以来,。
中国人为何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人为何难获诺贝尔文学奖
杨双全
【期刊名称】《语文知识》
【年(卷),期】2001(000)008
【摘要】最近几年来,一些人过份看重了诺贝尔文学奖,当然也包括一些知名的专家和学者,他们往往引经据典口诛笔伐把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罪过”归罪我们目前语文的教育教学之不力。
其实,事实的真相并不尽如此。
不可否认,一般认为是世界文学最高奖的诺贝尔文学奖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世界性和深远的国际影响;但也不可忽视。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杨双全
【作者单位】云南罗平富乐二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9
【相关文献】
1.变革抑或回归r——从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探讨中国歌诗叙事学科的建设 [J], 张艺
2.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兼论鲍勃·迪伦获诺奖对当下文学的启示 [J], 张敏
3.中国文学再出发的路径——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J], 张晓玥;
4.中国文学再出发的路径--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J], 张晓玥
5.中国本土作家为何难获诺贝尔文学奖 [J], 刘开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坟》中说:“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近世人士,稍稍耳新学之语,则亦引以为愧,翻然思变,言非同西方之理弗道,事非合西方之术弗行,挖击旧物,惟恐不力,曰将以革前缪而图富强也。”
高三议论文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
一个人的世界是一个人的,两个人的世界是两个人的,一个文学的世界是谁的?我不想说中国的作家如何,我想说的是中国为何没有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无声的中国,一个文学的世界,没有一个会说话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本书是无声的,也是有声的,只是“深知此事要躬行”。鲁迅曾在香港演讲时说“中国是一个无声的中国,印度毕竟还有一个泰戈尔”,我想说的是“无声的中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喧哗,而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所发出来的声音。;;
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是什么思想?
我知道:每一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思想,或为人所知,或不为人所知,他们的思想或是为了什么,或是从心而发,思想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所说的“只可意会”的思想,我想是可以“言传”的,只是我们没有达到所应该达到的“境界”。
《人间词话》有云人的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三境也。”
中国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般是不可能有“戏”的,不是我们中国的作家不会“唱”,而是我们中国的作家“演”得还不够“量”,还没有机会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舞台上去Show!
鲁迅的《论他妈的》说“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正因为中国的“他妈的”不是“他的妈了”,所以中国作家也不是中国的作家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裔法籍作家高行健说:“我不是一个中国作家。”高行健读的是中国的“书”,写的也有很多是中国的“字”,可是他说,“我在中国流浪,在法国便有了自己的家!”
我们中国人是什么人?不就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吗。
诺贝尔一个人,他能影响全世界最多人的中国吗?
一个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我不说他是否有过这三种境界,但我想他们的思想是他们的,别人只是去意会他们思想的阅读者。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但是中国人的思想,究竟有几个阅读者呢?
三千年以前,一个孔子的出世,影响了一代或几百代的人。他的《论语》,三千年以后,世界上也有他的阅读者,可是,他的阅读者只是他的阅读者,不是一个中国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阅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