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指导(定)

合集下载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一、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概述微生物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个体或群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具有广泛的分布性、丰富的种类、多样的代谢途径、高度的再生能力和可持续性等特点,其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目前,常见的微生物产品主要包括抗生素、酶制剂、保健食品等,这些产品在医药、生物工程、食品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研究1.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如何从中选取具有生产力的微生物进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是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步骤。

一般从自然环境中采集样品,通过传统的分离、纯化等方法筛选出具有生产力的微生物,确定其种类、鉴定其性状,进而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培养。

2. 微生物发酵工艺优化微生物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的。

发酵工艺的优化是微生物资源开发研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及代谢途径的调控,提高微生物产物的产量、纯度和质量,达到最优生产状态。

3. 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是微生物开发与利用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

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一方面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另一方面是为后期的产物转化、扩大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微生物资源的利用研究1. 微生物产品的应用微生物产品有很多种类,如抗生素、生物酶、抗菌素等。

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工程、食品等领域。

例如,抗生素是重要的临床药物,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和预防感染病;酶制剂可应用于绿色工艺、食品加工、医药等多个领域;保健食品则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2.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资源的利用不仅局限于医药、生物工程、食品等领域,还可以在环境治理领域中发挥作用。

例如,微生物可以被应用于废水、废气等环境治理领域,用于生物处理、微生物降解等方面。

这种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无害、环保的绿色技术,在未来的环保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1)范文

微生物实验指导书(1)范文

微⽣物实验指导书(1)范⽂《微⽣物学实验》实验⼀显微镜的使⽤、细菌⾰兰⽒染⾊法及细菌特殊结构的观察(⼀)实验⽬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原理2.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法。

3.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种基本形态4.掌握细菌⾰兰⽒染⾊法(⼆)实验原理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作原理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成像,故⼜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

它们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

在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中,物镜的性能最为关键,它直接影响着显微镜的分辨率。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配置的⼏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倍数最⼤,对微⽣物学研究最为重要。

与其他物镜相⽐,油镜的使⽤⽐较特殊,需在载玻⽚与镜头之间加滴镜油,这主要有如下⼆⽅⾯的原因:1. 增加照明亮度油镜的放⼤倍数可达100 Χ,放⼤倍数这样⼤的镜头,焦距很短,直径很⼩,但所需要的光照强度却最⼤。

从承载标本的玻⽚透过来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不同(从玻⽚进⼊空⽓,再进⼊镜头),有些光线会因折射或全反射,不能进⼊镜头,致使在使⽤油镜时会因射⼊的光线较少,物像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在使⽤油镜时须在油镜与玻⽚之间加⼊与玻璃的折射率(n=1.55 )相仿的油镜(通常⽤⾹柏油,其折射率n=1.5 2)。

2. 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或分辨⼒(resolution or resolving power) 是指显微镜能辨别两点之间的最⼩距离的能⼒。

从物理学⾓度看,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受光的⼲涉现象及所⽤物镜性能的限制,分辨⼒D可表⽰为:D=λ/2N.A,式中λ= 光波波长;NA=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光学显微镜的光源不可能超出可见光的波长范围(0.4--0.7 µ m ),⽽数值孔径值则取决于物镜的镜⼝⾓和玻⽚与镜头间介质的折射率,可表⽰为:NA=n × sin α式中α为光线最⼤⼊射⾓的半数。

它取决于物镜的直径和焦距,⼀般来说在实际应⽤中最⼤只能达到120 O ,⽽n 为介质折射率。

《微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指导

《微生物技术大实验》实验指导

《微⽣物技术⼤实验》实验指导《微⽣物技术⼤实验》实验指导(适⽤专业:11级本科⽣物技术微⽣物学⽅向)柯野编韶关学院英东⽣命科学学院2014年实验⼀、重组毕⾚酵母发酵表达蛋⽩酶及其初步鉴定⼀、实验⽬的1、学习重组毕⾚酵母培养基产物表达的⽅法。

2、学习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的测定。

3、学习表达的重组蛋⽩酶的鉴定及其酶活的测定。

⼆、实验内容1、毕⾚酵母的菌体⽣长和诱导表达的培养基的制备。

2、重组毕⾚酵母⽣长菌体曲线的测定。

3、对重组毕⾚酵母⼯程菌株的诱导表达。

4、对重组毕⾚酵母⼯程菌株的诱导表达发酵液的酶活测定。

5、SDS-PAGE鉴定重组蛋⽩酶。

三、实验原理蛋⽩酶是催化蛋⽩质化合物中肽键⽔解为⼩肽或氨基酸的⼀类酶总称,⼴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及微⽣物中,并且对⽣物体的⽣理调控、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等⽅⾯具有重要的作⽤。

蛋⽩酶是⼀类重要的⼯业⽤酶,约占整个⼯业⽤酶量60%以上;⼴泛应⽤于⾷品加⼯、⽪⾰、医药和化⼯等⾏业。

由于蛋⽩酶具有⼴泛的⼯业、⾷品和医药等⽅⾯的应⽤价值,⽬前⼯业上需求量⼤。

植物中提取的蛋⽩酶主要是中性蛋⽩酶。

植物蛋⽩酶⽣产依赖于植物种植,这易受到季节、地理、⽓候等多因素的影响致使来源不稳定。

动物源性蛋⽩酶多从⽜、⽺和猪等的胰脏中提取⽽得。

动物来源蛋⽩酶⽣产成本较⾼,并受到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和⼈员的强烈反对,⽬前主要⽤于医药⽅⾯。

因此,动植物源蛋⽩酶不能满⾜当代⼯业的需要。

微⽣物源蛋⽩酶⼏乎具有所有植物和动物来源蛋⽩酶的应⽤特性,成为了⽬前的蛋⽩酶的重要来源。

据统计,微⽣物蛋⽩酶占据了世界蛋⽩酶销售⼤约70%以上的份额。

⽬前商业化的蛋⽩酶主要来源于芽孢杆菌,中性蛋⽩酶来⾃植物⽊⽠,⽽来源于真菌的极少。

⽬前,国内外学者对来源于霉菌的蛋⽩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通过优化固体(或者液体)发酵来提⾼蛋⽩酶的产量或通过分离纯化其产⽣的部分酶进⾏性质研究;⽽优化发酵条件很难⼤幅度提⾼蛋⽩酶产量,且发酵过程易受多种因素(如易污染或菌株⽣长状态)影响。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在广袤的地球上,微生物是一类最为丰富和重要的生物资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形态,它们存在于土壤中、水体中、空气中,甚至是人体内外。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的重要领域,不仅对于促进农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还对于推动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领域的研究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一些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御病害,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此外,通过利用一些微生物菌株,可以制备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将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环境领域的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害物质、降解废水和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帮助恢复受污染的环境。

通过研究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状况。

三、生物制药领域的研究微生物在生物制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许多重要药物都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得到的。

此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微生物改造产生人类所需的各种蛋白质和药物。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推动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促进人类健康。

四、生物能源领域的研究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寻找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成为当务之急。

微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发酵过程产生氢气、甲烷等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将有助于解决能源危机。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生物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有望应用于微型电池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综上所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在农业、环境、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加强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挖掘和利用更多的微生物资源。

此外,研究人员还需加强对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保护,避免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湖南农大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湖南农大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生物秀—专心做生物!www.bbioo.com易生物-领先的生物医药商务平台www.ebioe.com生物秀论坛-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互助社区www.bbioo.com/bbs/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8月目录实验一细菌染色技术 (2)实验二细菌的芽孢染色和鞭毛染色 (6)实验三植物病源真菌的形态观察 (7)实验四植物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13)实验五接合菌门真菌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观察 (17)实验六担子菌门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 (22)实验七有丝分裂孢子真菌的基本形态及所致病害的观察 (27)实验八病原物的分离培养与接种 (28)实验九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原菌的生理分化 (29)实验一细菌染色技术细菌个体微小,普通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直接观察,故常用染色技术使细菌细胞着色。

包括细菌单染技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技术、细菌的芽孢染色技术、细菌的荚膜染色技术和细菌的鞭毛染色技术Ⅰ、细菌的单染技术简单染色通常只用一种染色剂,使细菌整个细胞染上颜色。

但看不清结构。

所以只便于检查细菌的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等。

【实验目的】1、掌握单染色的操作技术2、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实验原理】单染色即用单纯的种染料进行染色,多数采用美蓝、结晶紫或石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此法仅能显示细胞的外部形态,而不能辨别其内部结构。

染色前必须将细胞固定,其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它粘附在载玻片上。

此外,还可以增加菌体对染料的亲和力。

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两种方法。

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应尽量使细菌维持原有的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

【实验材料、药品及器具】1、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 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染色液石炭酸品红染色或结晶紫染色液(Stining Solutions)3、无菌水4、洗瓶装蒸馏水5、洗净的载玻片(Slicle)5片6、显微镜、香柏油、接种环、酒精灯、擦镜纸、吸水纸、二甲苯【实验步骤】1、涂片:取一片干净无油载玻片,在其中央滴一滴无菌水,然后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方法取少许培养好的大肠杆菌,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涂匀,注意菌量不宜过多,否则,不易看清单个菌体。

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ppt

微生物资源开发及利用ppt
真菌:木霉、曲霉、青霉、枝孢霉等属的菌株,酵母 有假丝酵母属,红酵母属中的菌;
放线菌:洛卡氏菌属和分支杆菌属,但对烃类降解 不彻底,有中间产物积累。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投菌法
生物培养法
原位修复
(In-situ bioremediation)
生物通风法

复 方
土地耕作法

堆肥法
异位修复
(On-situ bioremediation)
预制床法 生物反应器法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原位修复 不需要将土壤挖走,直接向污染土壤中投加N、P 等营养物质和供氧,促进以石油为碳源的微生物的 生长。
异位修复 是把污染土壤挖出进行集中生物降解。
在杂酚油、石油、农药等污染土壤的修复中已获 得了一些成功案列。
四、主要类型及特点
微生物修复的优点
(1) 污染物被完全从环境 中去除;
(3)加入到修复现场的微生 物会与土著菌株竞争,可能 因其竞争不过土著微生物, 而导致目标微生物数量减少 或代谢活性丧失 ;
(4)微生物个体微小,难以 从土壤中分离。
五、研究趋势及发展
(1)加强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其他环境修复技术有效 的集成;
(2)高效降解菌株的筛选和基因工程菌的开发; (3)表面活性剂对生物降解的强化作用; (4)做大量的野外试验以获得准确的试验参数与室 内试验结果相比较,以期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推广。
六、应用前景
•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耗资少,处 理效果好等优点,因其许多国家的重视,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旨在研究和推 动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通过研究人员的 努力,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已走出实 验室,并在许多受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污 染的土壤修复计划中得到应用。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

微生物学类实验指导书(下)

实验一产酶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选育酶是生物体内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物体中已发现的酶有2500多种。

由于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安全无毒,环境污染少,在洗涤剂、皮革、纺织、造纸、诊断、制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目前,能由工业生产的50多种酶制剂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葡萄糖异构酶等,这些酶大部分是由霉菌、细菌、链霉菌和酵母菌产生的。

通过本实验项目,使学生学会从自然界中分离产酶微生物的方法,菌种的纯化技术及其高产菌的选育技术。

1. 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与纯化1.1 实验目的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淀粉酶产生菌,并进行分离与纯化。

1.2 实验原理淀粉是由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构成的直链淀粉和α-1,6位有分支的支链淀粉组成的。

按照水解淀粉方式的不同,主要的淀粉酶可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和解枝酶(或异淀粉酶)4大类。

产淀粉酶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利用淀粉遇碘液变为蓝色的特性,将分离的芽孢杆菌(或其他微生物)接种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利用滴加碘液后菌落周围出现的透明圈判断该菌是否产生淀粉酶及初步判断淀粉酶活力的高低。

1.3实验仪器与材料土壤样品或其他富含淀粉质的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淀粉培养基平板、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显微镜、恒温水浴锅、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管、无菌试管、量筒等。

1.4 实验方法与步骤1.4.1分离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制备1:10土壤悬液;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管放入75-80 ℃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 μL,涂布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将平板倒置,于30-32 ℃培养24-48 h;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03微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阐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工业生产、医疗卫生等领域的重要性。

01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02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

微生物学概述01实验室安全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守则、危险标识识别、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

02实验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实验后清理等注意事项。

03生物安全阐述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级别的划分及相应防护措施。

实验室安全与规范介绍显微镜的种类、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显微镜介绍离心机的类型、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

离心机阐述培养箱和摇床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培养箱与摇床包括分光光度计、电泳仪、PCR 仪等设备的简要介绍和使用方法。

其他常用设备常用仪器与设备实验报告格式包括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的撰写要求。

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介绍数据处理的方法、图表的制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阐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讨论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验报告提交与评审说明实验报告的提交方式、评审标准及相关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03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类型,如营养琼脂、马丁氏琼脂等。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成分,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加热溶解后调整pH 值。

配制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培养皿等容器中,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

培养基分装与灭菌培养基制备与灭菌微生物接种与培养接种前准备准备好无菌操作台、无菌接种环、酒精灯等接种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接种采用划线法、倾注法等方法将待测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设置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好培养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

观察前准备准备好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观察工具,确保无菌操作环境。

微生物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结果。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

微生物是指生活在我们周围但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体、空气中,具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着重探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微生物资源的发现与收集微生物资源的发现与收集是开发利用的基础。

科学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了许多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

为了获得这些微生物,科研人员通常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在自然环境中进行采样,收集土壤、水样、动植物组织等,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鉴定和筛选。

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涵盖多个领域,下面将分别介绍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1. 医学领域微生物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细菌能够产生抗生素,这是医生治疗感染病例的重要工具。

此外,微生物还能用于制备疫苗、生产酶类药物和抗生素等生物制品,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农业领域微生物在农业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逆性。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转化有机废弃物为有机肥料,减少农业环境的污染。

因此,通过利用微生物资源,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环境保护领域微生物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一些微生物能够降解有害物质,如石油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用于制备生物能源,例如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为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做出贡献。

三、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微生物资源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保护和管理微生物资源的方法和措施,例如建立微生物资源库、加强微生物资源的保存和鉴定工作等。

此外,加强对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探索更多的应用潜力,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规范开发和利用的行为,进一步推动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

微生物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第一章:微生物资源的概述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环境中,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

微生物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应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推动生物技术的进步,还可以促进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

第二章:微生物资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2.1 微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微生物肥料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或微生物本身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的一种农业生产技术。

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菌株,并将其制作成肥料,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2 微生物农药的开发与应用微生物农药是以微生物为活性成分的农药产品,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优点。

通过寻找和筛选具有杀虫、除草、防病作用的微生物株,研发新型的微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和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产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第三章:微生物资源在医药领域的应用3.1 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微生物是许多重要抗生素的产生菌株,包括青霉素、链霉素等。

通过研究和开发微生物菌株,可以寻找新型的抗生素,克服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为医药领域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

3.2 生物制药的研究与开发微生物是许多重要的生物制药品的产生菌株,包括重组蛋白、多肽等。

通过对微生物的基因工程改造和发酵工艺的优化,可以大规模生产各类生物制药品,满足人们对药物的需求。

第四章:微生物资源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4.1 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技术微生物可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通过构建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和优化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可以高效地处理废水,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4.2 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微生物技术微生物在污染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选育优势菌株和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降解污染物,可以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微生物资源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1 微生物发酵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微生物发酵工艺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的核心技术,通过研究和改进微生物的发酵过程,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工业生产的进步。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完整版)微生物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本实验以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为主线,综合包括了培养基的配制、消毒灭菌、微生物的分离等内容,在给定的时间内由学生自主完成。

包括以下知识内容。

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时候,不能照抄袭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实验过程,在别人看完你的实验报告后,能够知道你是怎样做的,能够重复你的实验过程。

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2.掌握高压蒸汽灭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学习、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稀释分离、划线分离等技术.4 学习从样品中分离、纯化出所需菌株。

5 学习并掌握平板倾注法和斜面接种技术,了解培养细菌、放线菌及霉等种类的微生物的培养条件.二、原理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各种营养基质。

其中除含有水分、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无机盐类。

此外,微生物还必须在最合适的酸碱度范围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因此,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应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将培养基制成固体、半固体和液体三种形式。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作凝固剂,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0.8%的琼脂.有时为了特殊目的,也可用明胶或硅胶等作为凝固剂。

由于微生物营养类型不同,应提供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在分离、培养异样微生物时,对一般细菌常用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对放线菌常用高氏合成1号培养基,培养酵母菌、霉菌则用麦芽汁或豆芽汁葡萄糖培养基,有时也常用马丁培养基分离霉菌。

马丁培养基除含有霉菌所含需的各种营养物外,还有孟加拉红染料,能抑制放线菌和细菌,链霉素可杀死或抑制细菌,但对霉菌均无害,所以这种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灭菌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加压蒸汽灭菌法。

此法是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在每平方厘米为一个大气压(即15磅/时2)的压力下,温度可达121℃,一般只要持续15~20分钟后,就可杀死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和它们的各种孢子.由于加压蒸汽灭菌是通过提高蒸汽压力而使其升高温度以杀死微生物的,所以,该法只有当灭菌锅内的空气完全排尽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PPT课件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PPT课件
22
第22页/共49页
1、发酵的定义
(1)、传统发酵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3)、工业上的发酵
23
第23页/共49页
(1)、传统发酵
最初发酵是用来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 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生产过程。
(2)、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
• 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 能量的一种方式,或者更严格地说,发酵是以有 机物作为电子受体的氧化还原产能反应。
第32页/共49页
5、微生物特殊机能的利用
• 利用微生物消除环境污染 • 利用微生物发酵保持生态平衡 • 微生物湿法冶金 • 利用基因工程菌株开拓发酵工程新领域。
第33页/共49页
发酵工业简介
Fermentation Industry
发酵食品 有机酸 氨基酸
Fermented Foods Organic Acids Amino Acids
第28页/共49页
1、生产微生物细胞物质
• 定义:是以获得具有多种用途的微生物菌体细胞为目的的产品的发 酵工业,包括单细胞的酵母和藻类、担子菌,生物防治的苏云金杆 菌以及人、畜防治疾病用的疫苗等。
• 特点: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积累成平行关系,生长速率最大时期也是 产物合成速率最高阶段,生长稳定期产量最高。
15
第15页/共49页
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共性和特性)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 共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生长、 微其生繁中物殖:自、身代特谢性、的共进用一一步套开遗发传、密利码用等:,例甚如至降其解基性因塑组料,分解纤维 素、上生含产有单与细高胞等蛋生白物等同。源的基因,充分反映了生物高 借 疫助 苗度( 等的利 。统用一以)性微微。生生物物为特研点究的材基料因继工续程对产一业些:基利本用生微命生现物象生进产行药研物究、; 特性:微生极物端具环有境其的它微生生物物不的具研备究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可在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生物学中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藻类等。

这些微生物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还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就是指通过对微生物进行研究和应用,实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微生物资源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重要的药物和抗生素都是从微生物中提取而来的。

例如,青霉素就是从霉菌中分离出来的,这一草药在二战时期拯救了无数生命。

此外,微生物资源还可用于生物制药,例如生产酶和蛋白质。

微生物是酶的重要产生源,不仅能够合成工业部门所需的酶,还能生成高效清洁、无毒副产品。

其次,微生物资源在农业领域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肥料是一种通过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土壤养分和生物固氮的技术。

微生物能够分解和解放植物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微生物还被用于生物防治和生物控制,以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减少或消除对农作物的损害。

第三,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也可以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微生物能够降解和转化许多有害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

例如,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氮气和水,从而减少水源受到的污染。

微生物资源还可用于土壤修复和垃圾堆肥处理,以减轻环境压力和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此外,微生物资源还在食品工业、发酵业和能源领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饮料生产过程中,可有效改善产品质量和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微生物还可生产生物燃料,如生物气和生物乙醇,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推进离不开微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创新。

随着技术的进步,微生物资源发现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和高通量筛选等技术手段可以为微生物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提供重要的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11.08•【文号】发改高技[2016]2361号•【施行日期】2016.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的通知发改高技[2016]2361号卫生计生委、农业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医药局、中科院、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按照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我们会同有关部委联合编制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现将《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2016年11月8日附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5年)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为三级和四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水平,增强生物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有关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支撑平台,是人口健康与动物卫生领域开展科研、生产和服务的重要保障条件。

2004年《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发布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基本框架,一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以下简称“三级实验室”)投入运行,建成了若干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以下简称“四级实验室”),为我国的烈性与重大传染病防控、生物防范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际生物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多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实验室需求日益增加,原有的建设布局和管理能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章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章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微生物药物资源


现已从海水、海底泥、海鱼胃内容物、 珊瑚表面、叉珊藻、毒蟹、河豚、毛颚 动物等的体内或体表等各种采自海洋的 样品中分离到的细菌、放线菌可产生多 种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70 %~80 %具 有生物活性。
已经分离到的新成分



抗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对绿脓杆菌和一些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活 性、抗菌谱广、毒性低的抗菌物质和肌醇胺霉素。 寡霉素2A 的20-羟衍生物、肠菌素的5-脱氧衍生物以 及两种全新的细菌化合物辛内酰亚胺(Octalactins) A 和B 八氢内酰亚胺、亚酮乳酰胺、大环内酰亚胺、喹唑啉 哈利凯( halichomycin) 等具有抗病毒或抗肿瘤活性 的物质。 一种具有增强免疫活性、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能抑制多种动物移植肿瘤的杂多糖, 与化疗药物在抗 肿瘤方面有协同作用, 已用于临床。
模型设计:

微生物开发最活跃的领域,可根据作用机制、 代谢途径的靶位、酶反应机制、基因操作中调 控因子、目的化合物的类型等设计初选模型。
一菌多筛:

多筛选模型,可意外找到用途更大的非 目的菌。
高通量筛选与组合生化相结合:



前者是采用相关设备,将许多模型固定在各自 不同的载体上,用机器人加样、培养后,用计 算机记录结果、分析,实现快速、准确、微量; 后者是用已知有用化合物或已知骨架的化合物 分别与不同的微生物共培养,分析不同培养时 间化合物的结构及其活性的变化(发生修饰或 转化),增加化合物的多样性,相应增加获得 理想化合物的可能性。 如两者组合会使筛选效率大大提高。

生产菌种和专利菌种的保护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六各种微生物形态、病毒学检查法(综合性实验)………49
微生物学各论自学提纲……………………………………………59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验一天然免疫功能的检测(综合性实验)……………………60
实验二常见抗原抗体反应(综合性实验)………………………67
实验三细胞免疫检测I:细胞因子的检测(设计性实验)………86
1.皮肤破损:先除去异物,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洗净后,涂2 %红汞或2 %碘酊。
2.烧伤:局部涂凡士林、5 %鞣酸或2 %苦味酸。
3.化学药品腐蚀伤:强酸--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强碱--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5 %硼酸溶液洗涤中和。如受伤处为眼部,经上述步骤处理后,用橄榄油或液体石蜡1~2滴滴眼。
三、细菌动力的观察(悬滴法)
许多杆菌、弧菌具有鞭毛,有动力,在液体中能从一个地方较快速地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一般球菌无鞭毛,没有动力,但受到所处环境中液体分子的冲击而仅呈位置变更不大的颤动。
四、电镜观察细菌的菌毛
电子显微镜是根据电子光学原理,用电子束和电子透镜代替光束和光学透镜,使物质的细微结构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数下成像的仪器。
第二篇医学免疫学
实践教学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重要途径。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将免疫学的16学时实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包括了解天然免疫的组成与生物学功能的检测;常见体液免疫检测指标的设计,使学生能较熟练应用基本的免疫学实验技术,能针对不同的临床病例开展相关免疫学项目的基本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临床解释和分析。为了学生既能适应一般临床与科研工作,又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第二部分我们开设设计性实验:市场有某一生物制剂有免疫增强作用,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在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初步掌握从不同角度证实某产品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设计,掌握与了解常见细胞免疫的检测技术和应用(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标记技术的种类、原理、特点、应用、淋巴细胞分离记数技术、淋巴细胞增殖等实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招聘人员启事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招聘人员启事

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招聘⼈员启事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是⾪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平的研究机构。

现因⼯作需要,该所职能部门、病原微⽣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孟颂东组、农业微⽣物与⽣物技术研究室邱⾦龙组、微⽣物所微⽣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拟招聘以下岗位⼈员。

招聘部门(⼀):微⽣物所职能部门中层岗位招聘启事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属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前已发展成为我国微⽣物学研究领域中学科齐全、⽔平的研究机构。

根据中科院有关⼈事管理规定及研究所发展战略要求,为进⼀步优化管理队伍结构,提⾼我所职能部门的管理能⼒与⽔平,对以下职能部门中层岗位进⾏公开招聘:⼀、招聘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程序,坚持条件。

⼆、招聘岗位:⼈事教育处副处长1名三、岗位职责:协助处长制定并实施年度教育⼯作计划,做好研究⽣培养的相关⼯作,包括研究⽣招⽣、免推、课程管理、学籍及学位管理、研究⽣思想教育、毕业分配,研究⽣及博⼠后⽇常管理等。

四、任职条件:1、有较强的⼯作责任感、组织协调能⼒、团队协作精神和⽂字、⼝头表达能⼒;2、研究⽣学历;3、任副⾼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任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4、具有良好的英语⽔平,CET-6及以上。

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使⽤OFFICE办公软件;5、⾝体健康,年龄⼀般不超过40周岁;6、有研究⽣管理⼯作经历、海外留学经历或⽣物学相关专业背景优先考虑;7、具有北京市常住户⼝。

以上两个岗位应聘⼈员除需符合上述任职条件外,还须符合《党政领导⼲部选拔任⽤⼯作条例》(中发[2002]7号)中规定的党政领导⼲部六项基本条件。

五、岗位待遇:正式编制,试⽤期半年。

⼯资及福利待遇按中国科学院微⽣物研究所有关规定执⾏。

六、应聘⽅式:1、⾃发布招聘通知之⽇起⾄2009年9⽉30⽇,符合上述条件的应聘者,请将个⼈简历以附件形式发送⾄zhaopin# (注意,发邮件时将#改成@) ,邮件主题注明“应聘⼈事教育处副处长”;2、初选合格者电话或E-mail通知本⼈参加竞聘答辩,须准备PPT竞聘报告(报告15分钟,答辩5分钟);3、参加⾯试者需提供: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2)其它可以证明本⼈能⼒、⽔平的相关资料等;4、通过⾯试者到指定医院进⾏体检,体检合格者将被录⽤。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多场合)

2024年微生物学实验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遗传和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实验项目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2)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1)革兰氏染色法(2)芽孢染色法(3)抗酸染色法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1)无菌操作技术(2)接种与分离技术(3)纯培养的鉴定与保存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2)平板计数法(3)生长曲线的测定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1)碳源利用实验(2)氮源利用实验(3)维生素需求实验(4)酶活性实验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1)DNA提取与纯化(2)PCR扩增技术(3)基因克隆与表达三、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2课时)2.微生物的染色技术(4课时)3.微生物的纯培养技术(6课时)4.微生物计数与生长曲线测定(4课时)5.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6课时)6.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实验(6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4.考核评价:通过实验报告、操作考试和理论知识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与设施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

2.实验室:配备光学显微镜、PCR仪、电泳仪、恒温培养箱等实验设备。

3.试剂与耗材:提供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等微生物菌株,以及实验所需试剂和耗材。

4.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实验课件、教学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效果与反馈1.学生能熟练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具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动物科学微生物实验指导

动物科学微生物实验指导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1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实验2 细菌的芽胞、荚膜、鞭毛染色及运动性观察实验3 微生物细胞形态及菌落特征观察实验4 培养基制作、灭菌消毒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实验5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稀释平板菌落计数实验6 微生物细胞大小测定及显微镜直接计数附录1 常用培养基配方附录2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附录3 常用试剂和指示剂的配制参考书目实验1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1、学习细菌的简单染色法和革兰氏染色法;2、学习显微镜油镜观察的方法;二、实验内容1、细菌的简单染色;2、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三、实验原理简单染色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染色方法,是只用一种染料使细菌着色以显示其形态的方法。

因细菌蛋白质等电点较低,当它生长于中性、碱性或弱酸性的溶液中时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的离子带正电荷,能和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

所以通常采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孔雀绿或蕃红)等进行染色,当这类染料解离后,染料离子带正电荷,使菌体着色。

简单染色一般难于辨别细菌细胞的构造。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重要鉴别染色反应。

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

这是因为两类菌的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或丙酮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过蕃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即紫色。

四、实验材料1、活材料:培养12~16h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培养24h 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指导(定)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指导(定)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指导适用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二零零二年8月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保存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但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含有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素等营养成分;2.含有适量的水分;3.适宜的酸碱度。

根据培养基的成分来源不同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环境微生物学中,常用废水或废水补加少量氮、磷等无机盐来培养微生物,可认为是天然培养基或半合成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加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琼脂1.5—2%)。

溶化冷凝后即成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含琼脂0.2—0.5%。

某些工农业生产废渣及生活废渣可视为天然的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特殊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选择培养基在环境微生物学中应用较广,它是根据待培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生物特征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环境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如以石油作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到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到纤维素分离菌。

本实验介绍培养基配制及灭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步骤。

一、培养基配制的方法和步骤1.称量:先按配方计算培养基各成分的需要量,称量时用1/100粗天平即可。

在烧杯或搪瓷杯中先放少量水,依次加入培养基各组分,溶解后补足至所需的总水量。

对于肉膏之类粘、胶状物,可盛在小烧杯或表面皿内称量,以便用水移入培养基中。

蛋白胨等极易吸潮物质,在盛取时应动作迅速。

某些无机盐类如磷酸盐和镁盐相混合时易产生沉淀,必要时应分别灭菌后再混合。

此外,生长因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因用量极少,可预先配成较浓的储备液,使用时按要求取一定量加入培养液中即可。

2.溶化:各成分必须溶解在培养液中。

最好溶解一种组分后,再加第二种,有时需要加热使其溶解。

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应先将其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再兑入其他已溶解的成分中,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融化即溶液由混浊转为清亮后,补水至所需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指导适用于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二零零二年8月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保存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但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含有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类、生长因素等营养成分;2.含有适量的水分;3.适宜的酸碱度。

根据培养基的成分来源不同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环境微生物学中,常用废水或废水补加少量氮、磷等无机盐来培养微生物,可认为是天然培养基或半合成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液体、固体和半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中加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琼脂 1.5—2%)。

溶化冷凝后即成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含琼脂0.2—0.5%。

某些工农业生产废渣及生活废渣可视为天然的固体培养基。

根据培养基的特殊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

选择培养基在环境微生物学中应用较广,它是根据待培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生物特征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可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环境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如以石油作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到降解石油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分离到纤维素分离菌。

本实验介绍培养基配制及灭菌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步骤。

培养基配制的方法和步骤1.称量:先按配方计算培养基各成分的需要量,称量时用1/100粗天平即可。

在烧杯或搪瓷杯中先放少量水,依次加入培养基各组分,溶解后补足至所需的总水量。

对于肉膏之类粘、胶状物,可盛在小烧杯或表面皿内称量,以便用水移入培养基中。

蛋白胨等极易吸潮物质,在盛取时应动作迅速。

某些无机盐类如磷酸盐和镁盐相混合时易产生沉淀,必要时应分别灭菌后再混合。

此外,生长因素及微量元素等成分因用量极少,可预先配成较浓的储备液,使用时按要求取一定量加入培养液中即可。

2.溶化:各成分必须溶解在培养液中。

最好溶解一种组分后,再加第二种,有时需要加热使其溶解。

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应先将其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再兑入其他已溶解的成分中,边加热边搅拌,至完全融化即溶液由混浊转为清亮后,补水至所需总量。

溶化琼脂时,应注意控制火力使不至溢出或烧焦,并要不断搅拌。

因加热过程中水分损耗较多,最后应补足至原体积。

根据需要,有时需将溶化后的培养基用脱脂棉或纱布过滤,已使培养基清亮透明。

3.调pH值:以10% HCI或10% NaOH调节培养基至所需pH值。

一般用广泛pH试纸矫正,必要时亦可用酸度计。

调时需注意逐步滴加,勿使过酸或过碱而破坏培养基中某些组分。

4.分装:将矫正pH后的培养基按需要趁热分装于三角瓶或试管内,以免琼脂冷凝。

分装时应注意勿使培养基粘附于管口与瓶口部位,以免沾染棉塞而滋生杂菌或影响接种操作。

可以通过下边套有橡皮管及管夹的普通漏斗进行分装。

分装量视需要而定。

一般分装入三角瓶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分装试管时,斜面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5左右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左右为宜。

5.加棉塞:试管和三角瓶口需用棉花堵塞,主要目的是过滤除菌,避免污染。

做棉塞所用的棉花应是普通长纤维棉花,不要用脱脂棉,因为脱脂棉易吸水变湿而滋长杂菌。

棉塞制作方法有多种,主要的要求是不宜过松或过紧,应宜塞拔方便而又不易脱落为准。

正确的棉塞其头部应较大,约有1/3在试管外,2/3在试管内(示范),试管以内部分不应有缝隙。

6.灭菌:在装培养基的三角瓶或试管的棉塞外面包一层牛皮纸,即可灭菌。

应用铅笔注明培养基名称、配制日期等。

如制斜面培养基时,灭菌后趁热将试管斜放(示范),注意勿使培养基沾染棉塞。

如制平板培养基时,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至50℃左右时以无菌操作将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内,每皿约15-20ml,平放冷凝即成平板培养基,简称平板。

若制半固体深层培养基,灭菌后垂直放置,冷凝即成。

二、灭菌与消毒灭菌指杀死或消灭所有微生物体。

消毒则是指破坏或消灭病原微生物,只能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全部芽孢。

灭菌与消毒的方法很多,可概分为物理和化学的两类。

如湿热灭菌、间歇灭菌、煮沸消毒、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和化学灭菌与消毒等。

实验室常用的方法介绍如下。

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是一种湿热灭菌法。

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而且当蒸汽与被灭菌物体接触冷凝成水时,又可放出热量,使温度迅速升高,从而增加灭菌效力;另一方面,随着压力增高,达到饱和蒸汽时所具有的温度也高。

这样,高压蒸汽灭菌时微生物体受热、湿及压力的作用而被杀死。

由于高压蒸汽灭菌具有灭菌效果好,适用面广的特点,因此,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适于消毒在高温高压下不易分解变压的培养基。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使其压力增至15磅后/吋²(相当于121℃)。

维持半小时。

即可达到灭菌目的。

高压蒸汽灭菌器分为立式,卧式及手提式等几种。

但原理都是相同的,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前必须首先注意将器内加入足够的水。

2.将需要灭菌的器物放在灭菌器中,将盖密闭,打开气门。

3.加热,待器内冷空气完全排除后(蒸汽从气门有力地冲出),才可关闭气门,因为空气本身有压力,如不完全赶出,则压力表上所指示的压力便不准确,达不到灭菌要求。

4.当压力上升到所需要的指标后,开始计算时间,灭菌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

5.达到需要灭菌时间后,停止加热,使器内压力自然下降,如欲使压力下将快些,可将气门稍稍打开,使蒸汽徐徐放出(愈慢愈好),切勿将气门立即全部打开放气,不然因器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瓶内和管内的培养基沸腾外溢,沾污棉塞,不但增加以后操作的困难,而且培养基也易污染。

6.当内外压力相等(压力表指针降到0时),才能打开高压蒸汽灭菌器的盖。

7.千万注意,加热时必须有专人看管,不可疏忽,勿使压力过大。

超出允许范围,以免发生危险。

三、几种常用培养基配方及制作法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3g蛋白胨 10gNaCl 5g蒸馏水 1000mlpH7.2—7.4,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2.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0gKNO 3 1gNaCl 0.5gK 2HPO 4 0.5gMgSO 4·7H 2O 0.5gFeSO 4 0.01g琼脂 15—20g蒸馏水 1000ml自然pH7.2-7.4,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3.查氏培养基NaNO 3 2gK 2HPO 4 1gKCL 0.5gMgSO 4·7H 2O 0.5gFeSO 4 0.01g蔗糖 30g琼脂 15-20g蒸馏水 1000ml自然pH,121℃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4.马丁氏培养基葡萄糖 10g蛋白胨 5gKH 2PO 4 1gMgSO 4·7H 2O 0.5g琼脂 15—20g蒸馏水 1000ml自然pH ,115℃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5.马铃薯培养基马铃薯 200g蔗糖或葡萄糖 20g琼脂 15-20g蒸馏水 1000ml新鲜马铃薯去皮,切成薄片,称200g,加蒸馏水1000ml ,煮沸半小时,用纱布过滤,补足因蒸发而减少的水量,即制成20%马铃薯汁.在马铃薯汁中加入琼脂, 煮沸溶化,加糖搅匀,补足水分,115℃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自然pH,加入蔗糖,用于培养霉菌;加入葡萄糖,用于培养酵母菌。

将pH 调至7.2-7.4,加入葡萄糖,用于培养放线菌及芽孢杆菌。

四、实验报告和思考题1. 将琼脂培养基分装试管时应如何操作及其注意事项。

2. 高压蒸汽灭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五、参考资料王家玲环境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微生物的大小的测定显微镜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光学显微镜与非光学显微镜两大类。

光学显微镜按其性能不同又可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紫外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等。

非光学显微镜为电子显微镜。

本实验学习明视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介绍油镜物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步骤。

一、显微镜的使用1. 光学显微镜的一般构造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分为光学和机械两大部分。

光学部分包括接物镜、接目镜、聚光器、虹彩光圈及反光镜;机械部分包括镜头转换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载物台(镜台)、镜筒、镜臂和镜座等。

接物镜:接物镜在成像中起最重要的作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接物镜有高倍镜、低倍镜及油镜三种。

接物镜上刻有放大率如10×,45×,100×等符号。

油镜头上刻有“OI”“HI”等字样,并有黑圈或红圈标志。

接目镜:接目镜的作用是把接物镜的实像再放大一次,并把物象映入观察者的眼中。

一般有接目镜2—3个,其上刻有5×、6×、10×等符号以表示它的放大倍数,数字越大,放大率越高。

一般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接目镜的放大率×接物镜的放大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例如接目镜放大率为10,接物镜放大率为45,此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0,其余类推。

反光镜:显微镜下方的圆镜,可向四面转动,用镜面收集光线,使光线射向聚光器,反射到接物镜中。

反光镜有平、凹两面,凹面镜聚光力强,适合于光线弱时或无聚光器的显微镜,以及收集通过窗纱的光线或光源为日光灯、物体放大低于100倍时用;平面镜聚光力较弱,适合于光线较弱,如光源为显微镜灯时用。

聚光器:在载物台下方,能聚集光线,增强视野的亮度。

聚光器有的可以升降,升高时增强反射光,下降时减弱反射光。

聚光器内部附有虹彩光圈(也称光圈或光阑),可开大或缩小,以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

光圈大小应适当,使物像能得到更清晰的效果。

2. 显微镜效能与油镜使用原理:利用显微镜观察菌体时,总希望能看见最细小的部分,即分辨力(分辨本领)要高。

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够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主要是由接物镜来决定的。

分辨力与接物镜的数值口径成反比,与镜检光波长度成正比:分辨力=(1/2光波长度)/数值口径数值口径(亦称开口率,numerical aperture,简写为N.A.)愈大,光波愈短,则所能辨晰的物体愈小。

人们肉眼所能感受的光(即可见光)波长范围在400—700nm,平均光波长度为0.55µm 。

如果放大率为90倍的油镜(N.A. =1.25)和放大率为9倍的接目镜时,其总放大率虽为810倍,但分辨力为0.55/2×1.25=0.22µm。

即便用倍数更大的接目镜,使显微镜的总放大率增加,也仍然分辨不出小于0.22µm的结构。

数值口径可由下式计算:N.A. =n·sinɑɑ为镜口角(最大入射角)的半数。

N为介质折射率。

镜口角(图2-1)的大小,决定于接物镜的透镜的直径和焦距,是显微镜光学质量的关键。

介质的折射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