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合集下载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24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24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24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

也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在认识了吨之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尤其兴奋,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我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吨的认识”是新课程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而且“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1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1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

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下文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您浏览的《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正文如下: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有了上节课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重量单位的时候就顺多了。

按照上节课的经验,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克千克作单位,并回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然后再问学生有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吗?于是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通过例一中的大米图,学生很快的了解了1吨=1000千克,但是到底1吨有多重,学生还是不清楚。

于是在算几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的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算一算,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接着同桌相互抱一抱,看看你能否抱得动你的同桌。

因为班级中有的同学胖一些,有的瘦一些,所以有的同学很高兴的说我可以,而有的同学却无法抱动同桌。

在学生活动之后,我便说:“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体重是在25千克左右,个别同学的.体重比25多一些,抱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那两个这样的同学你还能抱动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三名女生上台,请其中的一个来抱抱看,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相互抱一抱,充分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重的,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的。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验1吨的质量。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在宁波大榭听课后,有一个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老师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让学生说说大约几个学生就是100千克?然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上台,站到指定地方,其他学生按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4个学生大约就是100千克),数到40个学生就是1000千克,引出1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有了上节课的教训,今天在教学重量单位的时候就顺多了。

按照上节课的经验,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重量单位,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克千克作单位,并回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然后再问学生有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吗?于是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通过例一中的大米图,学生很快的了解了1吨=1000千克,但是到底1吨有多重,学生还是不清楚。

于是在算几个这样的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的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算一算,40个小学生的体重大约是1吨。

接着同桌相互抱一抱,看看你能否抱得动你的同桌。

因为班级中有的同学胖一些,有的瘦一些,所以有的同学很高兴的说我可以,而有的同学却无法抱动同桌。

在学生活动之后,我便说:“我们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体重是在25千克左右,个别同学的体重比25多一些,抱起来就有些吃力了。

那两个这样的同学你还能抱动吗?”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于是我请了三名女生上台,请其中的一个来抱抱看,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相互抱一抱,充分感受到了1吨是很重很重的,吨是计量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的。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克、千克、吨的认识》本单元教学目标:感受并认识千克、克、吨这几个质量单位,了解到1千克、1克、1吨的实际质量;掌握了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估算能力及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

为落实其目标,并达到良好的效果。

课前我对学生做了个调查,发现他们对“质量”了解甚少。

还认为“千克、克、吨”是重量单位。

看来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学生们必须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理性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这就需要让学生经过多方位的体验才行。

家长要积极配合。

让家长带学生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也可以利用超市的电子秤称一称常见物品的质量,然后再掂一掂。

通过信息调查中,学生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质量单位,初步体验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吨这个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义上的吨,学生头脑中还是没有的。

再说,吨这个质量单位那么大,不能让学生亲手掂一掂,很难感受一吨的实际质量,因此只有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帮助学生建立一吨的概念。

如通过让学生看图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这样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个小学生的体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学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学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础上,我就打个比方:40个这样的学生的体重相当于我们班的所有同学的体重;如果要把我们一次运走,要用什么车了?摩托车行吗?自行车或者三轮车呢?学生在说一说、笑着摇摇头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到1000千克已经很重了,必须要用一个更重的单位。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吨。

紧接着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见过的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并且出示图片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的货物时通常用吨作单位。

由于内容安排比较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比较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学生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再加上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作业中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在下一节课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在学习吨这个质量单位前,学生已经对克和千克有了感性的认识。

知道了1千克=1000克。

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可作单位,而一般的物体用千克作单位。

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测量较重的物体或者是大型物体时常用吨作单位。

但是吨到底有多重呢?学生没有直观的认识。

也不可能像认识克和千克那样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或者是两袋盐的重量来建立感性的认识。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某某老师来我校听了我的数学课《吨的认识》,并给予了细致的评课,令我受益匪浅。

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产生活的需要。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出示并解决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学生的思路就会很清晰,对“吨”的概念及应用豁然开朗。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

如在练习中出现的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笑得前仰后合。

做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同时,本节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积极参与,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背一背等方式突破本课的重、难点,也是本课的亮点所在。

而在小组合作方面,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去创造。

另外,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可视效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第【2】篇〗《吨的认识》重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吨的观念。

力图体现“猜测、验证、操作、感受”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总体思路。

根据课堂实况具体反思如下:一、以“动态生成”为魂,发现知识的生长点。

1、猜测中生成的悬念:一开课,让孩子们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勇于大担猜测的,老师预以表扬……正在猜测的热烈氛围中,教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20个这样的老师的体重合在一起有1吨多重,使孩子们引起对吨的悬念……2、探究中生成的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探究得知,20千克一桶矿泉水,搬50次,正好是1吨。

50桶20千克的矿泉水是1吨,探究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吨的概念。

3、感受中生成的新知:在抱一抱你的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中,再次感受到了,假如把全班同学平均每人的体重看作是25千克,40个这样的好朋友合抱在一起才会有1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2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2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___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___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而引导学生建立___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___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___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___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___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___吨的质量观念。

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

也学生想想___吨大米有多少(每袋___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___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在认识了吨之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尤其兴奋,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2)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本文将针对吨的认识教学进行反思,并总结出一些我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吨的认识教学时,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吨的定义,掌握吨和其他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具备对实际问题进行吨的计算和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一篇回味课堂,优点如下:1、生活气氛浓。

由日常生活中熟识的硬币、花生米等物品的轻重入手,简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2、参与活动多。

这是一节活动性很强的课。

所以在课堂中我以学生大量活动为主,让他们尽可能多得去体验"克",亲身感受重量,增添估测能力。

3、课改意识强。

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培育同学们的能力。

在本课教案中教师准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合作的能力。

4、点亮学法指明灯:科学需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猜想估计必需验证。

这是同学们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用建议:本教案的设计,学生经受猜想验证,进行了大量的参与活动。

因此,肯定要预备好教具、学具!切不行空口无凭的只去背教案!另外,虽然可能上起来有些乱,但它并不影响学习效果。

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第二篇首先本课我想通过一些场景,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的呢过,引入新知,学生从中感知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时,通常都用吨做单位,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中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

想想做做2,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和说,把1吨的重量和各种物体的数量建立联系,使他们对1吨大约有多重有比较鲜亮的表象,有利于1吨观念的建立。

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通过计算推想出多少桶水大约重1吨,多少块砖重1吨,从而建立起有关1吨的清楚感念。

在计算多少块砖重1吨时,有学生写出200块就是重1吨,这是学生没有看清晰题目,条件告知我们的是2块砖重5千克,应当200块砖重500千克,那么400块砖重1000千克,1000千克就是1吨。

在练习中比较6000克与6吨比较大小时,学生写出等于,这是错误的,6000克小于6吨,学生没有看清晰题目。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第【1】篇〗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

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

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是既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

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在教学“吨”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

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教学片段:感受一吨的重量。

师:我班大胖子小明体重50千克,请几个同学上来包一下小明。

你认为重吗?生:很重,不重,抱不起。

师:计算一下,20个像小明重的同学共几千克?生: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师:我们三年级按平均每人28千克计算,你估计一下多少个三年级的同学约一吨?1、有算出全班总重量再加上几个人的重量来估算的。

2、有按本组平均体重,再除1000,得出人数36人。

3、有的先算出本组的体重得出了36人。

师:大家估算:“像老师这样的大人,几个大人约重1吨?(学生非常机智,教师话音刚落,马上问?)生:老师,你告诉我们,你的体重有多重?师:我的体重63千克。

生:计算后答:“16人1吨。

”师:25个像老师这样的人体重共有几千克呢?生:63×25=1575千克。

师:合几吨几千克?生:1575千克=1吨575千克。

教学反思: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学生刚开始体验50千克体重有几种态度,很重,不重,抱不起。

为了使学生体验1吨的重量,继续让他们充分体验,最后达到共识,50千克够重,1000千克重得令人望而生畏。

课堂是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展示的平台,在教学中,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

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乐。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今天教学“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让学认识“1吨”有多重这个抽象的概念,我把“1吨”的概念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怎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

"吨"的概念:“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我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在课前作了学习材料的准备,让学生充分体验建立表象。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

本节课在创设问题情境过程中,先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有许多困惑: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

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一棵树”的重约1吨。

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还有,本节课如能设计在学生中找几个25千克重的同学,让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

这样的亲身参与活动,应该更能使孩子体会吨的重量。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吨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1吨的含义。

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直接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1吨。

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

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学生根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熟练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准备: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学生自己准备的1桶水、1捆书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小朋友们喜欢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

也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在认识了吨之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尤其兴奋,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篇二、三年级《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

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20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源于生活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当中。

看到、听到、想到的都是平时熟悉的事物,更能很快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进入参与学习的状态。

如:激趣导入中,我创设了和妈妈上水果市场买东西的生活情境,学生对这是既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

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

在教学“吨” 这个单位时,由于“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少接触,远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物。

例如:通过“选大力士提水”、“同学互相背一背”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来感知体验一吨。

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会了新知以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

2023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1、“吨”的概念本身十分抽象,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为了能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感知“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

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通过猜一猜,搬一搬,抱一抱,使学生能联系实际物体重量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吨的表象,感悟“1吨”的重量,并逐步由抽象到具体,可以使学生形象地建立“吨”的.重量观念,认识到吨与千克的进率关系。

2、教学时我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

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

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

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3、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

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2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的进率也比较清楚。

他们对生活中比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表示,也能说出是用“吨”作单位,但是对1吨到底有多重,学生并没有感性的认识和直观的参照。

教材上也只是借用10袋大米,每袋的图片加以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吨。

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去教学,学生虽然能了解1吨有多重,但显然缺少了体验和感悟过程,很难说他们真正弄懂了1吨的重量有多重?要解决这一难点,就要设计一些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给学生一定的经历、体验和感悟过程,使他们真正理解1吨的重量。

基于课前的反思,我设计了拎一拎、背一背两个体验环节。

环节一:我从食堂借来了一桶的色拉油,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拎一拎、说一说。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2篇)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2篇)

数学吨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本我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吨的认识”是新课程第六册的教学内容,而且“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远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怎样将“___吨”这个抽象的事物,以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拉近___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

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

教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因此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

例如:喝可乐,抱同桌等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课堂内能提供的条件,从“量”和“形”两方面转换来感知一吨。

首先谈谈“量”这个方面是怎样做的,“量”的转换又分为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质量的转换,有的教材使用的是___袋___千克___袋的大米,用___千克容易换算出一吨。

但是___千克___袋的大米在现在的生活中极少见了,而且学生对___千克的质量也没有感知。

于是我将其换成现场抱同学的活动。

抱一个同学,学生还比较轻松,再到抱两个学生时,抱起来就觉得很困难,让学生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后,再明确___个同学的重量才是___吨,可想而知___吨有多重了。

数量的转换,例如谈到几乎能吃一辈子的______只鸡蛋的问题,从数量的多,吃的时间长两方面来感知一吨鸡蛋。

其中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估算能力。

再来说说“形”这个方面吧,在可乐引人的环节,我出示了摆得密密麻麻的___瓶可乐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这么一大堆可乐怎么能一下装到肚子里去呢?还出示了1缸的饮料,这些都从体积的角度,在视觉上给学生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转换,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___吨是很重、很多、很大的。

让知识与体验共生,数学与生活同在,学生在猜测、体验、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这就是我这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4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吨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初步学会用吨作单位估计物体有多重。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袋25千克的大米4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估计体重。

提问:能估计一下祁老师的体重吗?学生自由估计。

谈话:同学们估计老师的体重,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千克,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呢?指出: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评析:从估计老师的体重引入质量单位千克,显得亲切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引入吨做了铺垫。

]2、引入“吨”。

(1)出示鲨鱼图(图略),提问:你能估计一头大鲨鱼的体重吗?学生估计。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鲨鱼的体重很重)出示:它的体重是3000千克。

谈话:还有更重的呢!出示鲸鱼和恐龙的图片以及它们的体重。

提问:对这些动物的体重,你有什么感觉?(2)出示教材例题的轮船、火车、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提问: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数很大,不够方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出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货物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估计大型动物以及大宗物品有多重,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表象,为下一环节充分感受和体验1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1、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算一算:1袋大米25千克,4袋大米多少千克?40袋呢?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10篇教学反思一:在本次《吨的认识》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一段生动的动画视频引入“吨”的概念,视频中大象、鲸鱼等重型动物以及大型运输车辆的使用,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而,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观看后对于“吨”与日常生活中物品重量的直接联系仍然感到模糊。

未来,我计划增加一些实物对比环节,比如用班级学生的体重累加来直观展示“吨”的概念,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教学反思二: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吨”的重量,我组织了一次搬运书本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累积一定数量的书籍来感受“吨”的大致重量。

虽然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但反思后发现,由于书籍重量不一,难以精确控制总重量达到一吨,导致体验效果有所偏差。

下次活动,我会事先准备一些已知重量的标准重物,如沙袋或水桶,确保活动更加科学、准确。

教学反思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列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接近或超过一吨。

这一环节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主题,未能有效聚焦于“吨”的认知。

今后,我将设定更明确的小组讨论目标和时间限制,并鼓励小组内设立“记录员”,确保讨论内容紧扣主题,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四: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互动课件,通过拖拽、计算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了对“吨”与千克、克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

但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因操作不熟练而影响了学习进度。

未来,我将增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同时,设计更多层次的互动练习,以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教学反思五:通过讲述如桥梁承重、货车载重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然而,部分案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稍显复杂,难以完全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接下来,我会更加注重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案例,如家庭用水量的计算、学校操场铺设材料的重量等,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

教学反思六:设计了一款“重量猜猜看”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吨”的概念及换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课反省事例吨的认识教课反省11 吨的重量是特别抽象的。

怎样让学生正确感知1 吨的重量,一直是教师们绞尽脑汁的一个问题。

而指引学生成立 1 吨重的质量观点恰好是本节课的要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课中我第一让学生回想复习从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睁开相互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依据均匀体重 25 千克,估估大概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 1 吨了吗?让学生充足感受、预计、想象和整理,在研究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从而对 1 吨的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提升了学生抽象归纳的能力。

创建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教材经过学生喜闻乐道的卡通故事,引出对于吨的话题 ,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欢乐的学习气氛中主动踊跃地参加到学习的过程中。

环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观点、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成立 1 吨的质量观点。

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第1页/共5页外,还能够谈谈其余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

也学生想一想 1 吨大米有多少(每袋 25 千克),让学生借助熟习的物体的体积来成立 1 吨的质量观点。

学生在认识了吨以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特别喜悦,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课反省 2“吨”是一个特别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详细形象思想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拥有高度的抽象性,怎样拉近 1 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睁开教课,表现了以下特色。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后形成观点才拥有的,而在形成观点中常常以大批的素材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上册吨的认识教学反思案例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1
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

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一向是教师们冥思苦想的一个问题。

而引导学生建立1吨重的质量观念恰恰是本节课的重点。

于是我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接着让学生开展互相背一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平均体重25千克,估估大约多少个同学合起来的体重是1吨,问:全班同学合起来的体重够1吨了吗?让学生充分感受、估计、想象和整理,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理解,进而对1吨的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部分教材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故事,引出关于吨的话题, 抓住学生“童心”激发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情绪高昂,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加到学
习的过程中。

围绕“能同时过桥吗” 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学生说钢铁的重量,汽车的载重量都以吨为单位等等。

也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学生在认识了吨之后,利用新知帮助小动物过桥,学生显得尤其兴奋,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2
“吨”是一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离学生生活遥远,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如何拉近1吨与学生的距离,本课以“感知—活动—体验—应用”为主线展开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体验,在丰富的活动中闪光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

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

从3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

从3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二、知识,在不断的在内化中升华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

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

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

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
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3
“吨”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抽象的计量单位,如何让学生对“吨”又一个具体清晰的认识?本课做了两点突破。

1、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认识“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生动的。

本课运用了大量的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了生动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此背景中感受“吨”,认识“吨”,运用“吨”,不仅深刻地建立了1吨的观念,也深深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让学生在直接与间接的体验中想象“吨”。

“吨”是一个用来计量重量的单位,必须以体验为基础方可清晰地把握。

本课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常见物品重量的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对25千克的重量进行现场体验,以获取丰富的直接感受。

在这些感受的支撑下,再借助想象与推理,学生理解1吨到底有多重也就比较轻松而深刻了。

而且,因体验的存在,也使课堂显的生动而富有张力。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