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生平 雨果简介 法语版
维克多·雨果
洛德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 恶的情欲。 《巴黎圣母院》始终贯穿了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
中所提出的美学原则。从整部作品的对照来看,人物形象对照是《巴黎圣母 院》对照艺术的精髓,因此雨果提出的美学原则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上得到 了忠实的体现。雨果运用多样手法,通过小说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美与丑、善 与恶、真与假的对比,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 鲜明、强烈的对比手法,表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 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 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 加远扬。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 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
是雨果著名的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小说以离奇和对 比的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 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 郎爱斯美拉达。面貌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 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 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 的人道主义思想。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 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 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恶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 叛者吉普赛女郎埃丝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 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克
维克多· 雨果
维克多· 雨果 Victor Hugo (1802.2.26~1885.5.22)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领袖,人道主义 的代表人物,被人们 称为“法兰西的莎士 比亚”。
一、作者生平
雨果
孚罗诺:反动教会代表。收养孤儿加西莫多, 抚养兄弟。 沙威:宪兵。放弃追捕冉阿让,投水自杀。 郎德纳克:叛军头目。拯救火中三小孩。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区别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 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注重艺术效果: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 超凡性。
c. 阐明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理想,这 只贯穿小说的根本思想。
※雨果的浪漫主义创作特色
1.对照手法的运用 2.善于塑造下层人物形象 3.力图以史诗的气魄和规模再现社会和历史
4.情节的传奇性
5.注重心理描写
6.善于将无生命的或非人的事物描绘得如同
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神奇
人道主义思想特点
1.同情人民苦难,控诉社会黑暗 2.坚定向上的乐观信念 3.歌颂人民革命 4.主张仁爱感化教育
生平与创作
1、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贝桑松。 2、15岁创作《读书乐》获奖。 3、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 名。 4、1822年,雨果与从小一起长 大的阿黛 尔· 傅先结了婚。 5、1851年12月,路易· 波拿巴发 动政变,雨果参加了共和党人组 织的反政变起义。 6、1885年5月22日,病逝巴黎。 6月1日,雨果灵柩置于凯旋门下, 供万民瞻仰,葬于巴黎伟人墓园。
遭鄙视
芳汀
失身怀孕被弃 被告发解雇 为母女生存被逼为娼
珂赛特
从小被寄养 受尽折磨
沙威:尊敬政府、仇视反叛 米里哀主教:基督精神美的象征 “他一路走过一路在散布温暖和光明”
作品的主题:
a. 描写贫苦人民的悲惨生活,说明社会是造 成他们不幸的根源; b. 肯定人民反抗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及其制度 的正义性;
雨果简介 (2)
雨果简介1. 引言维克多·马里·雨果(Victor Marie Hugo)是法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和政治家。
雨果以他的巨大贡献和世界知名作品而被全球读者所熟知。
今天,我们将介绍雨果的生平事迹、代表作品以及他对世界文学和政治的重要影响。
2. 生平事迹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市。
他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将军。
雨果很早就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他的诗歌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受到了赞赏。
雨果在1827年发表的长诗《奥昆图尔》使他一跃成为法国文坛的瞩目新星。
他的诗歌风格浪漫主义,充满了情感和想象力。
在他的诗歌中,他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除了诗歌,雨果还创作了许多戏剧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塞尔日娜與穆尼娜》和《莎乐美得》,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戏剧表现力。
3. 代表作品维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这部小说于1862年出版,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善良、社会不公和个人奋斗的故事。
《悲惨世界》被誉为“法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作品是《巴黎圣母院》,这是一部描述15世纪巴黎圣母院的小说。
通过讲述主人公埃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之间的爱情故事,雨果揭示了中世纪社会的各种弊端和不公正。
此外,雨果还写了许多其他著名的诗歌和戏剧作品,如《君的十字军》、《纸花若何飞舞》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的文学才能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4. 政治活动除了文学创作,雨果也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是自由派的积极支持者,持有君主立宪制度的政治观点。
他在政治上发表了很多演讲和文章,呼吁人民的权利和正义。
他还担任过国民议会议员,并在数次选举中成功当选。
然而,雨果的政治观点和活动使他陷入与当时的保守派政府的对立。
他被流放到了比利时,但他的政治立场并没有改变。
他继续在流亡期间发表政治演讲和文章,为民主和人权而奋斗。
雨果生平及其作品展示
3
在1830年,雨果发表了他 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 这部小说被广泛认为是浪 漫主义的杰作之一。在此 之后,他继续创作了许多 著名的小说和戏剧,包括
《悲惨世界》、《九三 年》、《笑面人》等
雨果生平
雨果于1870年回到法国,并 被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他继续发表作品,并致力于 人权和自由的推广
雨果生平及其作品展示
-
雨果生平
目录
雨果作品展示
雨果生平
雨果生平
1
2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是一位法国文学家、 戏剧家和政治家。他出生 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 地为法国的贝桑松。他的 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则 是一名贵族后裔。雨果的 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他的生活和创作
雨果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 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他 开始写作诗歌和戏剧,并 在1820年出版了他的第一 部诗集《短歌行》。他的 文学才华得到了肯定,并 在20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
雨果作品展示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雨果的另一部代表作,也是一部描绘人 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鸿篇巨著。这部小说以法国大革命 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冉·阿让的苦役犯人在经历了 痛苦的牢狱生活后,努力追求自由、正义和幸福的故事 。这部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描 绘,展现了雨果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
XXX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雨果作品展示
3.《九三年》
《九三年》是雨果的另一部著名小说,也是 一部描绘法国大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的文学作 品。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朗德纳克的将 军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为拯救被暴徒围攻的三 个孩子而放弃了军职,并最终为保护孩子而 牺牲的故事。这部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 刻描绘和对人性的剖析,展现了雨果对历史 和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
雨果详细介绍
雨果详细介绍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雨果详细介绍,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雨果详细介绍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欠尚松城。
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雨果天资聪慧,9岁就开始写诗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但他的兴趣在于写作,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写的《读书乐》受到法兰西学士院的奖励,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以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
写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出小说。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了。
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
“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
雨果生平及作品简介
雨果生平及作品简介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思想家,被誉为“法国文学巨匠”,他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戏剧作品《莱·罗里》等。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感性深刻,以强烈的情感表现与奇特的想象力为特征,因此在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和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雨果出生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家庭背景非常显赫,父亲是拿破仑时期的将军,母亲则来自一位富有的商人家庭。
在家庭的熏陶下,雨果早年便接触到了各种艺术和文化,尤其是文学欣赏,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非常深远。
雨果的第一部诗集《新诗集》于1829年出版,这部作品风格极为热情和富有激情,展现了雨果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想象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接下来的几年中,雨果陆续发表了多部杰出的诗集和小说,其中包括《最后的日子》和《劫数崩裂之城》等,这些作品彰显了雨果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1848年,雨果成为了法国国民议会的一员,并积极参与了当时的政治运动,致力于为普通百姓争取更多的权利和福利。
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作品创作带来了更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批判思考力。
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悲惨世界》于1862年出版,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多彩多姿但又极度残酷的社会,其中包括底层民众的贫困、贵族的腐败和警察的残酷等。
这部小说特别强调爱和道德的力量,被誉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震撼力的作品之一。
除了小说以外,雨果的戏剧作品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莱·罗里》。
这部剧在1843年首演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因为它运用了当时前卫的舞台技巧和表演风格,同时也处理了一些当时敏感的话题和社会问题。
雨果是一个拥有多才多艺的人,他除了创作文学以外,也积极涉足绘画、雕塑和社会活动等方面。
他致力于为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和尊严,是一个具有思想性、文化性和社会性的杰出人物。
介绍雨果
雨果VS 雨果VS狄更斯 VS狄更斯
维克多· 维克多·雨果
雨果(1802~1885)Hugo,Victor 法国作家。 1802年2月26日生于贝桑松,1885年5月22日 卒于巴黎。雨果幼年曾随当将军的父亲到过意 大利、西班牙等地。母亲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 对他少年时期影响颇深。1814年,雨果随家庭 到巴黎。 早期创作 从中学时代,雨果便爱好 文学创作,开始写诗。1819年,与诗人维尼等 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经常在刊物上发 表诗作,很多是拥护波旁王朝、歌颂保王主义 和天主教的,他是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 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 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 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 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雨 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 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 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主 要作品有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静 观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等。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 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强者。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 脚步不能达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达;眼光不能到达的地 精神可以飞到。 方,精神可以飞到。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垂 青。
雨果简介
诗人简介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
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 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 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 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上任 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 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 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 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 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 对比。
1870年法国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 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 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 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 “先贤祠”。
和主题都得到了更鲜明的凸现。
•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 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
——雨果
• 整部作品通过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 两种审判;两个社会,两种场面;两组人物,
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 尉的信》 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1827年 韵文剧本《克伦威尔》
• 巴黎圣母院,威严赫赫,以其不朽的智慧,在它 存在迄今八百多年中,默默注视着滚滚河水、芸 芸众生,曾经是多少人间悲剧、人间喜剧的见证!
• 美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建筑艺术的珍品。雨果 早在少年时代就对建筑艺术——尤其是哥特建筑 艺术有浓厚的兴趣,及至青年时代,他至少进行 了三年的准备,熟悉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特别是 屡次亲身钻进圣母院的旮旮旯旯,同时广泛阅读 有关资料,掌握了法国人引以为荣的这座建筑物 所有的奥秘,便于1830年7月着手写稿。他假托 在那两座巍峨高耸的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发现 墙上有这样一个中世纪人物手刻的希腊词:命运! 说是这个支配人类的命运,事实上支配那愚昧时 代一切人的黑暗之力亦即魔鬼,它无所不在的宿 命寓意深深打动了作者。
六(2)雨果(对外汉语)
第二节雨果一、雨果生平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出生于法国东部。
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
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
雨果童年在父母极端对立的政治观点中度过。
雨果青少年时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
1851年因反对拿破仑第三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19年。
1870年回国参加国民自卫军,反对普鲁士入侵。
支持巴黎公社革命,开放住宅为公社社员避难。
1885年5月22日病逝,享年83岁,举国致哀,遗体安葬在先贤祠。
1841年雨果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45年接受了贵族院评论员的职位。
二、创作雨果一生创作了26部诗集、12部戏剧、20部小说、21部理论著作和2部《欧那尼》之战《欧那尼》1830年2月25日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上演时,长发披肩的浪漫派青年和身穿燕尾服的古典派文人在剧场里打起来。
《欧那尼》连续上演了45天,浪漫派取得胜利,占领了戏剧舞台。
文学史称为《欧那尼》之战。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多层次对照手法一、人物之间的对照二、人物自我对照音乐剧《巴黎圣母院》1993年,加拿大剧作家吕克、普拉蒙东开始着手改编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
1998年9月16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巴黎首演,轰动了整个欧洲音乐界。
《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1828年雨果就萌生了创作《悲惨世界》的打算;1840年完成写作提纲,1845年动笔,1861年完成,前后历经20余年年。
在原来的提纲中,小说计划分为4部分,后来受到1848年革命的影响,在完成时共包括5部:《芳汀》、《柯赛特》、《马吕斯》、《卜吕梅街的儿女情和圣丹尼街的英雄血》、《冉·阿让》“我写这本书确实是为了所有的人。
……凡是男人愚昧无知,绝望的地方,凡是女子为了一块面包而卖身,以及儿童因为没有学习的书籍与取暖的火炉而痛苦的地方,我的《悲惨世界》都会来敲门,说道:‘开门,我找你们来了!”——1862年致意大利译本出版人达厄利先生的信“在文明鼎盛时期,只要还存在社会压迫,只要依仗法律和习俗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给人类的神圣命运制造苦难;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赢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一些地区还可能产生社会压制,换言之,也是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只要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这一类作品就不会是无用的。
雨果简介500字
雨果简介500字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历史学家和政治家。
出生于法国贫苦家庭,但凭借才华和努力逐渐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雨果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
他以其浪漫主义风格著称,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幻想。
他的代表作品《悲惨世界》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通过描绘法国社会的黑暗面,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不公正。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成为了社会改革的重要标志。
雨果的诗歌作品也备受赞誉,他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描绘了自然和人类的壮丽景象。
《悲怆的鹿》、《星星》等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除了文学作品,雨果还是一位热衷于社会和政治改革的人士。
他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废除死刑、争取言论自由等社会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政治观点常常体现在他的作品中,通过作品传递出对人权和自由的追求。
雨果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文学领域,他被誉为法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读者。
他的思想和创作方式对后来的作家和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视
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雨果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作品融合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政治观点,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社会和政治意义。
维克多·雨果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改革者,他的影响力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维克多.雨果简介
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共和国军队的军官,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被拿破仑的哥哥西班牙王约瑟夫·波拿巴授予将军衔,是这位国王的亲信重臣。
儿时的雨果天资聪慧,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了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9岁时开始写作,他15岁时写的《读书乐》在法兰西学士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赏赐他年金,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而这几部都是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40岁他心脏病恶性发作,但他坚持体育锻炼,最终他好起来了。
雨果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十九世纪,他的文学生涯多达六十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
作为浪漫主义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篇篇动人,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
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
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维克多·雨果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院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欧那尼》写的是16世纪西班牙一个贵族出身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雨果赞美了强盗的侠义和高尚,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倾向。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推翻了。
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浪漫主义的小说。
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七月革命”之后,法国建立了以金融家路易·菲力浦为首的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七月王朝。
”七月王朝不断对雨果进行拉拢,1841年雨果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1845年,路易·菲力浦封他为法兰西贵族世卿,还当上了贵族院议员。
雨果
雨果一、人物介绍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省城贝桑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进入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
他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时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时出版了诗集《颂诗集》,因歌颂波旁王朝复辟,获路易十八赏赐,之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
之后他对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为共和主义者,他还写过许多诗剧和剧本,几部具有鲜明特色并贯彻其主张的小说。
1841年雨果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5年上任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任共和国议会代表,1851年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奋起反对而被迫流亡国外,流亡期间写下一部政治讽刺诗《惩罚集》,每章配有拿破仑三世的一则施政纲领条文,并加以讽刺,还用拿破仑一世的功绩和拿破仑三世的耻辱对比。
1870年法国不流血革命推翻拿破仑三世后,雨果返回巴黎。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雨果最为法国人津津乐道的浪漫事迹是:他于30岁时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并坠入爱河,以后不管他们在一起或分开,雨果几乎每天都要给她写一封情书,直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来从未间断,写了将近两万封信。
贯穿雨果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l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巴黎圣母院 雨果生平
雨果的生平简介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法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法国浪漫主文学的翘楚、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19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最有才华的作家之一。
1、诗歌创作第一块纪念碑:《颂歌和杂诗》(处女作,1828年定名为《歌吟集》)。
名垂史册的三部杰作:《惩罚集》(1853)、《静观集》(1856) 、《历代传奇》(1859-1883) 。
其他主要诗集:《东方集》(1829)、《秋叶集》(1831)、《暮歌集》(1835)、《心声集》(1837) 、《光影集》(1840)等。
三大代表作:《巴黎圣母院》(1831)、《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其他作品:《布格·雅加尔》(1819,第一部小说)、《死囚末日记》(1829,最早表现人道主义思想)、《笑面人》(1869) 、《九三年》(1873)2、小说创作第一个剧本:《克伦威尔》(1827) ,其序言成为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1830年,戏剧《欧那尼》在巴黎上演,引起古典主义派与浪漫主义派的激烈争斗,史称“欧那尼之战”。
《城堡里的爵爷们》(1843)被称为“雨果戏剧创作生涯的最后一曲”。
3、戏剧创作青年雨果的生平与创作—1802年2月26日出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领,母亲信奉旧教,拥护王室,在政治倾向上与父亲不同。
雨果青年时期思想比较保守,和母亲的影响有直接联系。
—这时期受古典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较深,1822年发表《颂诗集》,歌颂封建王朝和天主教,获国王的年金赏赐;1823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冰岛恶魔》,有明显的消极浪漫主义色彩,十分崇拜消极浪漫主义代表夏多布里昂。
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转向浪漫主义—雨果逐渐看清复辟的波旁王朝的反动面目,于1826年左右公开站到反对波旁王朝的一边,表示对革命的同情。
1827年写下剧本《克伦威尔》,在序言中正面阐述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批判伪古典主义,反对“假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有力地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发展。
雨果的生平简介
雨果的生平简介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16岁时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等。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雨果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雨果的生平简介雨果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军官的家庭,他从中学时代就表现出对文学的狂热,并开始不断的尝试创作文学。
他的文学创作是从一个叫《文学保守派》的杂志社开始的,他的创作在资料中显示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是:锋芒毕露时期、低迷时期以及晚年高峰时期,他在这三个时期内分别创作出了不同的著作,《巴黎圣母院》就是他在锋芒毕露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本创作之所以称为著作就是因为他在这本著作中热切的表达了雨果对法国“七月革命”的赞扬,不仅如此他还在这个时期写诗赞扬革命中牺牲的英雄。
雨果的《卫戍官》是在低迷时期创作的剧本,但是这个创作并不成功,因为这个剧本遭到观众的喝倒彩而失败,虽然如此,但他在这个时期发表了很多著名的创作,如讽刺政治的诗集《惩罚集》、揭露政变过程的《罪恶史》以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的信》等等,但是这些创作都没有在锋芒毕露时期创作的《巴黎圣母院》所获得的成功大。
他在晚年的高峰时期创作了《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传世著作。
雨果的创作生涯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
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
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
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
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重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法国大文豪雨果
酷统治和教会邪恶势力的有力
控诉,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真
善美的追求。
11
巴 黎 圣 母 院 剧 照
12
13
伽西莫多
•
伽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是雨果根据
美丑对照原则创造的人物形象。他外表丑陋,受尽嘲弄,
但内心崇高,是一个富有正义感、富于感情的人。他对
爱丝梅哈达的爱慕是一种混合着感激、同情和尊重的柔
6
• 《悲惨世界》最能代 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 他以卓越的艺术魅力展 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 劳动人民、逼良为娼的 残酷的现实。然而,作 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 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 小说虽不乏现实主义因 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 造、环境的描写,象征 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等方 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 漫主义的杰作。
情,一种无私的、永恒的、高贵质朴的爱,完全不同于
克罗德那种邪恶的占有欲,也不同于花花公子弗比斯的
逢场作戏。雨果通过这一形象,树立起一个人类灵魂美
的典型。这一形象还体现了善战胜恶,真诚战胜虚伪的
理论。
14
克罗德
• 克罗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一方面, 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 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 他出于淫欲指使伽西莫多劫持爱丝梅哈达; 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丝梅哈 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哈达的爱情而将她 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 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 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 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这是小说中最有深度的人物。
的文化遗产。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
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
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
雨果简介及名言精选
雨果简介及名言精选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
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读书名言教育!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悲惨世界》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
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
雨果名言你要了解革命是什么吗?称它为进步就是了。
你要了解进步是什么吗?管它叫明天就是。
明天一往无前地做它的工作,并且从今天就已经开始做了,尽管变幻离奇,它从来不会不到目的。
如果你是石头,便应当做磁石,如果你是植物,便应当做含羞草;如果你是人,便应当做意中人。
《悲惨世界》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论文学》一个少女是天使的躯壳,当她做了少妇,天使便飞走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天使会再来,把一个小小的生命送给做了母亲的少妇。
《海上劳工》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以为思想没有色彩,那是错误的。
任何东西都没有像大胆的幻想那样能促进未来的创立。
今天的空想,就是明天的现实。
雨果名言希望永远是我们的宗教?能在今天看到只有明天才能看到的事物,是莫大的幸福。
《雨果传》如果世界上没有绝望这回事,希望就是人类最伟大的鼓舞力量了。
《九三年》不论前途如何,不管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不失去希望:希望是一种美德。
《雨果传》一个人在山顶的时候,会下望深渊;等到跌落到深渊以后,人就会仰望天空。
雨果法语介绍
Le portrait de Victor YugoLes noms d’écoles français sont t oujours une personne fameuse. Aujourd’hui, je vous présente Victor Yugo, un des plus grands écrivains de la langue française.Le père de Victor Yugo s’appelle Joseph Hugo, général de l’armée de Napoléon 1er. Il est né le 26 février 1802. Il a passé son enfance à Paris. Dès son plus jeune âge, il aimait écrire. Ses cahiers de jeunesse étaient remplis de notes et d’écrits. Il a appris seul à écrire des vers et des poèmes.Il devenait poète, romancier, dramaturge, et même dessinateur. Ses carnets de notes étaient remplis d’esquisses(草图), de caricatures(讽刺画), de dessins.Mais il ne voulait pas écrire comme les auteurs du 18e siècle, qui sont trop classiques. Il devenait le chef de file du romantisme. Il écrivait également plusieurs romans, dont les plus célèbres sont « Notre-Dame de Paris » et « Les Misérables ».Toute sa vie, il a pris position en faveur ou contre le régime en vie politique était très confuse au 19e siècle. Quand Napoléon 3 devenait empereur, Yugo refusait de lui obéir. Alors, enfin, Yugo devait exiler d’abord en Belgique, puis à(île normande).Je reste en exil pendant 19 ans, jusqu’à la chute de Napoléon III en 1870.Il est mort le 22 mai, 1885, à Paris.。
雨果生平雨果简介法语版
雨果生平雨果简介法语版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Victor-Marie Hugo, né le à et mort le à , est un , , , , et engagé , considéré comme l'un des plus importants de .Victor Hugo occupe une place importante dans l'histoire des lettres franaises et celle du XIX e siècle, dans des genres et des domaines d'une remarquable variété,. Il est à la fois avec des recueils comme (1826), (1832) ou (1856), mais il est aussi contre dans (1853) ou encore poète avec (1859 et 1877).Il est également un du peuple qui rencontre un grand succès populaire avec (1831) ou (1862). Au , il expose sa théorie du dans sa préface de en 1827 et l'illustre principalement avec en 1830 et en 1838. Son uvre multiple comprend aussi des discours à la , notamment sur la , l' ou l', des récits de voyages (Le Rhin, 1842, ou Choses vues, posthumes, 1887 et 1890), et une abondante.Victor Hugo a fortement contribué au renouvellement de la et du ; il a été admiré par ses contemporains et l'est encore, mais il a été aussi contesté par certains auteurs modernes. Il a aussi permis à de nombreuses générations de développer une réflexion sur l' de l'écrivain dans la vie politique et sociale grace à ses multiples prises de position qui le condamneront à l'exil pendant les vingt ans du .Ses choix, à la fois moraux et politiques, durant la deuxième partie de sa vie, et son uvre hors du commun ont fait de lui un personnage emblématique que la a honoré à sa mort le 22 mai 1885 par des qui ont accompagné le transfert de sa dépouille au , le 31 mai 1885.。
雨果简介
雨果简介★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
★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雨果(1802—1885) 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一.幼年受母亲的影响,政治观点偏于保守,最初的作品都是一些歌颂王朝威仪的颂诗,经受到国王的赏赐.20年代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政治态度开始转变,文学观点逐渐从保守立场转向浪漫主义.<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创作于他的青年时期,是他所有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一部.典型环境:1、时代——中世纪的蒙昧时代2、地点——格雷沃广场上的刑台主要人物伽西莫多:(核心人物)看客(围观群众)爱斯梅拉达克洛德情节的发展脉络:一、行刑前的格雷沃广场景象二、受刑人的出现和围观者的态度三、接受笞刑的具体经过四、围观者的侮辱与诅咒五、受刑人的愤怒和希望的破灭六、在无人理睬后有人给他水喝1.课文第三段对刑台的描述有什么作用?•它既展示了情节开展的环境,又写出了周围群众的无聊和庸俗.2.刑场是严肃的,但是,我们在伽西莫多受刑的地方,听到了刺耳的笑声,看见了动人的微笑,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这些笑的内涵相同吗?•群众的笑:麻木而嘲讽•伽西莫多的笑:虔诚而崇敬•爱丝梅拉达的笑:善意而真诚3.爱丝梅拉达被伽西莫多劫持过,为什么在伽西莫多遭受笞刑的时候她会给他喂水?提示:爱丝梅拉达不记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喂水,表现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人性之美4.伽西莫多喝过了水,他又为什么要亲吻爱丝美拉达”美丽的小手”?提示: 这是他表示感激的方式. 因为她满足的不仅仅是他生理层次的需要(喝水),还有他精神层次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伽西莫多对美的追求.5.而当爱丝美拉达”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的时候,他为什么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爱丝美拉达?悲哀-----悲哀自己曾经伤害过她,而让她对自己产生误解;同时,也说明他极度的凄凉,因为连美丽善良的爱丝美拉达也不能给他精神的需求,他又该怎么办呢?责怪-----责怪她误解了他的好意.6.在喝爱斯梅拉达喂给水的时候,怎么会滚出一大颗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感激之泪自责之泪悔恨之泪开心之泪觉醒之泪7.爱斯梅拉达的“水”异常珍贵:残酷的刑罚没有使他流泪,群众的冷嘲热讽与打骂没有使他流泪,副主教的忘恩负义没有使他流泪……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中透出了人性美的光辉,正是这道人性美的曙光照亮了沉睡在黑夜中的善良,唤醒了伽西莫多已经几乎接近僵化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
文学家雨果的生平经历有哪些
文学家雨果的生平经历有哪些都说从一个人的经历能看出这个人物的形象性格,那你知道文学家雨果生平有哪些经历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学家雨果的生平经历1802年2月26日,维克多·雨果出生于法国贝桑松(Besançon)的一个军官家庭。
从中学时代,雨果爱好文学创作,对文学发生浓厚兴趣,便开始写诗。
他的文学活动是从他为《文学保守派》杂志写稿开始的。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
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1819年,雨果与诗人维尼等人创办《保守文艺双周刊》。
由于从小受家庭的影响,雨果最初的作品大多是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
1822年发表第一本诗集《颂歌集》,获得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
后相继出版《新颂歌集》和《颂诗与长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
在此期间,还发表两部中篇小说《冰岛魔王》与《布格·雅尔加》。
1823年,随着自由主义日趋高涨,雨果的政治态度发生改变,他与浪漫派文艺青年缪塞、大仲马等人组成“第二文社”,开始明确反对伪古典主义。
1827年,雨果为自己的剧本《克伦威尔》(Cromwell)写了长篇序言,即著名的浪漫派文艺宣言。
在序言中雨果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观点,提出了浪漫主义的文学主张:坚持不要公式化地而是具体地表现情节。
他特别宣扬了滑稽丑怪与崇高优美的对照原则。
这篇序言则成为声讨古典主义的檄文、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宣言、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在法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30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封建复辟王朝被翻。
雨果热情赞扬革命,歌颂那些革命者,写诗哀悼那些在巷战中牺牲的英雄。
七月革命后,雨果也在政治上进一步走上左翼的道路。
1831年,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Paris)问世,这部小说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通过描写善良的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尔达在中世纪封建专制下受到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反映了专制社会的黑暗,反动教会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残酷,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ictor-Marie Hugo, né le 26février1802 àBesançon et mort le 22mai1885 àParis, est un écrivain, dramaturge, poète, homme politique, académicien et intellectuel engagéfrançais, considéré comme l'un des plus importants écrivains romantiques de langue française.
Victor Hugo occupe une place importante dans l'histoire des lettres françaises et celle du XIX e siècle, dans des genres et des domaines d'une remarquable variété[1],[2]. Il est à la fois poète lyrique avec des recueils comme Odes et Ballades (1826), Les Feuilles d'automne (1832) ou Les Contemplations (1856), mais il est aussi poète engagé contre Napoléon III dans Les Châtiments (1853) ou encore poète épique avec La
Légende des siècles (1859 et 1877).
Il est également un romancier du peuple qui rencontre un grand succès populaire avec Notre-Dame de Paris (1831) ou Les Misérables (1862). Au théâtre, il expose sa théorie du drame romantique dans sa préface de Cromwell en 1827[3] et l'illustre principalement avec Hernani en 1830 et Ruy Blas en 1838.
Son œuvre multiple comprend aussi des discours politiques à la Chambre des pairs, notamment sur la peine de mort, l'école ou l'Europe, des récits de voyages (Le Rhin, 1842, ou Choses vues, posthumes, 1887 et 1890), et une correspondance abondante.
Victor Hugo a fortement contribué au renouvellement de la poésie et du théâtre ; il a été admiré par ses contemporains et l'est encore, mais il a été aussi contesté par certains auteurs modernes[4]. Il a aussi permis à de nombreuses générations de développer une réflexion sur l'engagement de l'écrivain dans la vie politique et sociale grâce à ses multiples prises de position qui le condamneront à l'exil pendant les vingt ans du Second Empire.
Ses choix, à la fois moraux et politiques[5], durant la deuxième partie de sa vie, et son œuvre hors du commun ont fait de lui un personnage emblématique que 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 a honoré à sa mort le 22 mai 1885 par des funérailles nationales[6] qui ont accompagné le transfert de sa dépouille au Panthéon de Paris, le 31 mai 1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