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土壤2.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3.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4.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土壤和空气B.阳光和温度C.水和空气D.水和肥沃的土壤5.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A.葵花受阳光影响,粮食作物受水的影响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作物仅仅需要水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6.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

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7.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9.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10.2021广东在我省生长着外来物种薇甘菊,它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严重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生物圈》测试题

人教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生物圈》测试题
A.①⑤ B.①③ C.①④ D.④⑤
18.下列不属于非生物环境的是( )
A.土壤 B.水分 C.阳光 D.细菌
19.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酸性物质,对岩石有腐蚀风化的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A.生物只能适应环境B.生物只能影响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百草园中影响蟋蟀生存的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前者包括_____关系、_______关系、 _______关系 、 _______关系 ,后者包括______ 、 ______、 ______ 、 ______ 等。
A.生物圈的范围很大,包括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的全部
B.生物圈由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组成,各种生态系统是有密切联系的
C.生物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D.阳光、大气和水蒸气都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
17.在进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时,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包括( )
①干湿表 ②显微镜 ③放大镜 ④酒精灯 ⑤计时器
2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温度B.花粉、病毒C.水分、土壤D.空气、温度
23.关于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下列哪种方式是不可能的?( )
A.一种动物捕杀另一种动物为食
B.动物以植物为食
C.植物靠光合作用获取其营养
D..珊瑚虫通过光合作用获取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了解生物圈》检测题一、单选题1.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疏松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四季常青2.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A.都是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B.都是以现成的动物为食C.都是以现成的植物为食 D.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3.生物圈包括()A.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C.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D.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4.如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以下修改意见正确的是()A.左右两侧的温度都应设置为20℃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C.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的鼠妇数量可以不同5.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哪一项描述与其他三项不同()A.仙人掌叶特化为刺B.骆驼刺有非常发达的根系C.大树底下好乘凉D.竹节虫与竹的枝叶相似6.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7.在草→兔→狐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把狐全部杀光,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现象()A.草长得十分茂盛 B.兔的数目一直增加C.兔的数量没有变化 D.兔的数量先增加后下降8.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

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①中若甲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也会增多B.图②中食物链为:丙→乙→甲→丁C.图③中若没有了甲则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D.若丁体重为10千克,则至少需要100千克的甲9.“八月桂花香”,此句中影响桂树开花的环境因素主要是A.光B.温度C.水D.空气10.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树木B.一片麦地上的所有的动物和植物C.一条小河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和细菌真菌11.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12.苹果树不适宜在南方栽种,南方地区不利于苹果树生长的生态因素是()A.温度 B.光照 C.水分 D.土壤13.在一个养分充足的湖泊中,有许多浮游绿色植物使得这一水域不适合人们的荡舟观赏,下列哪一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地减少这些藻类?()A.大量引入肉食性鱼类 B.尽量捕捞植食性鱼类C.大量引入吃浮游生物的鱼 D.完全除去浮游动物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单位:千焦),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固定太阳能是能量流动的起点,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是:甲=乙+丙B.甲的个体数量、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一定多于乙C.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15.“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下列能体现与此现象相同的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B.野兔随季节换毛C.蚯蚓能提高土壤肥力D.秋冬季节,杨树落叶16.“江北温泉城”深州盛产桃、苹果和梨,但不宜栽种柑橘,影响因素主要是()A.温度 B.水 C.阳光 D.土壤17.植物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是:下层热带雨林,中层常绿阔叶林,上层针叶林,顶层高山草甸。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了解生物圈》检测题一、单选题1.“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2.菜农在冬天种植大棚蔬菜时,要经常:浇水,施肥,松土,白天把草帘卷起、晚上将草帘放下,寒冷的数九天需要点燃火炉。

这体现了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些基本条件,请选出正确的对应顺序()①营养物质②水③温度④阳光⑤空气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⑤③④C.②⑤④①③D.②①⑤④③3.自然界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它们依赖于环境,对环境又有一定的影响,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采集田七、人参等要到森林深处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受阳光的影响B.蛇等变温动物到了冬天要进行冬眠,这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C.“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从生态学角度看,诗词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4.随着湖水的富营养化,消费者的数量在不断下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强度增加 B.湖水中的氧气减少C.湖水温度上升 D.二氧化碳浓度减少5.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等气体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D.⑤④6.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地心 B.大气圈的底部 C.水圈的大部分 D.岩石圈的表面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的是()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B.氧气越来越少C.二氧化碳的浓度越来越高 D.1/3的生物死亡8.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A.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C.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干9.下列生物的栖息地为沙漠的是()A、骆驼B、野鸭C、梅花鹿D、海豚10.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角度看这属于()A.警戒色 B.保护色 C.拟态 D.以上都是11.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12.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的是()A.树木在寒冷的冬天落叶 B.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C.青蛙冬眠 D.芦苇的地下茎中有发达的通气组织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可以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A.螳螂→蝉→黄雀 B.树→螳螂→蝉→黄雀C.蝉→螳螂→黄雀 D.树→蝉→螳螂→黄雀14.为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课题中,变量是()A.温度 B.光照 C.水 D.湿度15.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A.草→虫→鸟 B.阳光→草→虫→鸟 C.鸟→虫→草 D.阳鸟→虫→草→阳光16.下列描述的共生现象,不正确的是()A.地衣是真菌和藻类共生形成B.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C.牛羊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与其共生D.过多服用抗生素时,抗生素与人体共生17.海洋中大量的藻类植物都分布在浅海区域,而在海洋深处却无迹可寻,导致这一分布现象的原因是()A.温度 B.阳光 C.水18.下列选项中,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风声鹤唳,草木皆兵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19.关于生态平衡的正确理解是A.生态平衡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有增多或者减少,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B.生态平衡是指名种生物之间的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和非生物无关C.生态要能维持平衡,一定要有人类的参与和调控D.生态平衡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不变20.201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向污染宣战”。

《了解生物圈》章练习 同步测试卷【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了解生物圈》章练习 同步测试卷【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

关于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C.各种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构成D.我们应该科学统筹治山、治水、治林、治田、治湖和治草等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B.某些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地积累C.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D.生物圈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海洋生态系统3.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B.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5.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6.为了消灭蚊子,人们向其生活的湖里喷洒杀虫剂。

只要杀虫剂含量在950ppm以下,都不会对脊椎动物有毒害作用。

然而第二年人们发现大量食鱼鸟死在湖中。

根据下表(第二年测得的湖中生物体内杀虫剂含量)和能量金字塔,分析错误的是()A.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是生产者,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消费者B.“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食鱼鸟”是该湖泊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C.由能量金字塔可推断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D.食鱼鸟营养级别最高,杀虫剂通过食物链在其体内积累超过致死量7.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图中最高等的动物是猫头鹰C.不同食物链中,猫头鹰的营养级不同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8.如图为某生态系的食物网简图。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题(解析版)

第2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区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B.一片草原所有的动物C.一个湖泊D.一片森林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甲烷4.越南某县境内有毒蛇咬人,于是人们全都起来捕捉这些蛇,直至把蛇全部消灭。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蛇消灭后老鼠猖獗起来,造成大片农田减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是天然的猎手,它能吃掉老鼠,使庄稼生长很好B.蛇和鼠都属于消费者C.庄稼、鼠、蛇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人们不采取措施的话,鼠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下去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B.逐级减少C.逐级增加D.反复循环运动7.蚯蚓穴居于土壤,以植物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又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即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8.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地点或区域,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片草原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动物 C.一个湖泊 D.一片森林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B.甲、乙、丙都是消费者C.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D.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4.越南某县境内有毒蛇咬人,于是人们全都起来捕捉这些蛇,直至把蛇全部消灭.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蛇消灭后老鼠猖獗起来,造成大片农田减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蛇是天然的猎手,它能吃掉老鼠,使庄稼生长很好B.蛇和鼠都属于消费者C.庄稼、鼠、蛇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D.人们不采取措施的话,鼠的数量会一直增加下去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图所示)。

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B.该生态瓶中有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C.若河水被污染,一段时间后小鱼体内污染物含量最多D.该生态瓶中的能量转变顺序是:光能→化学能→热能6.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是()A.各级相等 B.逐级减少 C.逐级增加 D.反复循环运动7.蚯蚓穴居于土壤,以植物枯叶朽根和其它有机物为食,在土壤中活动时可以使土壤疏松,它的排出物又可增加土壤肥力,这是()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即适应环境,又影响环境8.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出生物影响环境()A.大树底下好乘凉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加疏松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9.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0.对“植物→鼠→蛇→山鹰”这个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是生产者 B.鼠是第一营养级C.蛇是次级消费者 D.保护蛇可以抑制鼠11.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提升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提升卷】-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能力提升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6个节气。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农作物长势良好。

这体现..了()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环境依赖生物【答案】A【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车前草(图)同一层叶片之间的夹角都是相同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这体现了()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改变生物【答案】B【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详解】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A错误。

B.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因此,车前草(图)同一层叶片之间的夹角都是相同的,这种有序排列能最大效率地接受光照,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

CD.环境影响生物或环境改变生物,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D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的是()A.春暖花开B.蚯蚓改良土壤C.大雁长空翱翔D.朝蝇幕蚊【答案】B【分析】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卷三套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01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0分。

)1.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2.夏天到了,鹦鹉褪落一地绒羽。

影响鹦鹉换羽的因素是()A.温度B.阳光C.空气D.水分3.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和稗草4.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一般不具备的特征是()A.叶面宽大B.茎肥厚多汁C.根系发达D.角质层致密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先调查鼠妇的分布,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下面是该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你认为最佳的是()A.树根下鼠妇为什么这么多?B.鼠妇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吗?C.鼠妇离开泥土就不能生活吗?D.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6.人类是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7.图3是某草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牛、细菌、真菌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部分的只有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太阳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D.若草场上放养的牲畜太多,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使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就是生物圈C.生物圈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D.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9.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丰富多样,仅高等植物就有1073种,动物1161种,保持了良好的生态平衡。

昆嵛山已成为暖温带珍贵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更是东北亚内陆与环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含答案)

《了解生物圈》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耔的鸟→鹰→狐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2.下列现象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陆生植物的气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B.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C.缺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D.枯叶蝶与枯叶的形态颜色基本一致3.在繁殖季节,雄兰花蜂专门采集花的香味物质,然后聚集在一起,将香气释放出来,吸引雌蜂前来交尾。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兰花与兰花蜂之间是寄生关系B.兰花蜂采集花粉属于先天性行为C.兰花蜂属于节肢动物D.兰花蜂的这种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4.下列动物中,可寄生在人体内的是()A.涡虫B.血吸虫C.水母D.海葵5.下列选项不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是()A.枯叶蝶形似枯叶B.箭毒蛙体色艳丽C.变色龙根据环境改变体色D.蚯蚓疏松土壤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你认为草和豆之间的关系是()A.共生 B.捕食 C.合作 D.竞争7.下列食物链不正确的是()A.青虫→山雀→雀鹰B.牧草→野兔→狐狸C.水草→小虾→黑鱼D.草→蝗虫→山雀→雀鹰8.某专家选取学校附近鱼塘中5种生物消化道内食物和体内的两种主要污染物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C→E→B→D→AB.汞和某种杀虫剂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C.河蚌和水蚤构成的关系是捕食关系D.小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小球藻9.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实例是()A.蚯蚓能够疏松土壤 B.森林里空气湿润C.香蕉在南方生长良好,在北方无法生长 D.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很少10.下列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A.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 B.鱼生活在水里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森林能净化空气11.日照时间长短直接影响万寿菊开花,秋季日照时间短,夏季日照时间长,而万寿菊盛开在秋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食虫鸟→蛇→鹰C.草→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 D.蚱蜢→食虫鸟→蛇→鹰→细菌2.制作生态瓶时,下列哪项做法将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生态瓶要放置在有光照的地方B.生态瓶中的清水可以用蒸馏水代替C.生态瓶中要添加一定数量的分解者D.生态瓶中要留有一定量的空气3.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A.各类生态系统共用阳光、空气等B.许多生物可以被带到不同的生态系统C.生态系统多样并且相互联系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存在4.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5.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生物是()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食草昆虫和青草6.下列属于生物间合作关系的是( )A.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B.一群蚂蚁抬蝗虫回巢C.两只狗为争骨头而争斗 D.豆科植物与根瘤菌7.植被丰富的山坡不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C.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D.生物能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8.农田里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寄生D.共生9.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是()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B.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如杨树)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掌)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10.某小组的同学在观察如图时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①在该生态系统中,草、鼠、蛇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②如果人们大量捕杀蛇,草的数量短期内会减少③在该生态系统中,草的数量是最多的④由于杠杆不平衡,所以该生态系统属于不平衡状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1.提倡“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A.保护森林B.减少固体垃圾C.减少经济支出D.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2.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一是白天休息,晚上觅食;二是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1.2了解生物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检测卷1.2了解生物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有一个圈层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这个圈层是( )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表面D.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2.大气圈的空气主要含有______等气体(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氮气④氢气⑤一氧化碳A.①②③B.①⑤④C.②③④ D.⑤④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 B.温度C.水 D.空气4.在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 )A.150米以内的水层中B.100米以内的水层中C.150米以外的水层中D.100米以外的水层中5.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都能适应环境C.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D.都能生长和繁殖6.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 B.水C.温度 D.湿度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长着一种散发清香的“神农香菊”。

若把它移栽到别处,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8.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与环境中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A.秋天植物落叶B.蛾类夜间活动C.苍耳果实的表面生有倒钩D.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A.鱼儿离不开水B.蚯蚓能疏松土壤C.候鸟迁徙D.骆驼生活在缺水的荒漠中1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量下列哪个环境的湿度?( )A.灌丛B.草地C.水洼 D.裸地11.仙人掌的茎变成肥厚的、富含汁液的肉质茎的原因是( )A.抵御动物侵袭B.生长的环境缺水C.生长的环境寒冷D.生长的环境阳光太强12.黄巢的著名诗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1.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B.图中生物再加上分解者可以构成生态系统C.若某一残留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乙体内该物质的含量最高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2.某同学根据下图书写了四条食物链。

其中正确的是()A.鹰→蛇→鼠→草 B.草→鼠→蛇→鹰 C.草→蛇→鼠→鹰 D.土壤→草→鼠→鹰3.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哪类动物一般不适于陆地生存()A.长有羽毛的动物B.用鳃呼吸的动物C.四肢发达的动物D.长有外骨骼的动物4.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者D.捕食者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用食物链来表示,正确的是A.大鱼→小鱼→虾B.阳光→水藻→虾→小鱼→大鱼C.虾→小鱼→大鱼D.水藻→虾→小鱼→大鱼6.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B.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C.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部分组成D.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生物组成B.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C.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8.如图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那么甲、乙两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捕食、合作B.捕食、竞争C.合作、捕食D.竞争、合作9.通常位于一条食物链第3个环节的生物是()A.肉食性动物B.绿色植物C.微生物D.植食性动物10.下列能正确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因捕食关系形成食物链的是()A.昆虫→青蛙→蛇B.草→昆虫→青蛙→蛇C.草→兔→狼→细菌D.阳光→草→兔→狼1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圈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生物圈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生物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D.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2.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范围是()A.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B.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2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2千米左右深处C.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5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5千米左右深处D.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2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20千米左右深处3.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4.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5.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B.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D.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填空题6.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______和岩石圈的表面。

7. 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______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

047.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测试卷

047.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测试卷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如图是草、鼠和蛇三种生物在某生态系统的数量变化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为:蛇→鼠→草B.人过度捕食蛇,会造成鼠类减少C.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D.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池塘生态系统3.下面是某校开展“植物栽培实践活动”的评比标准:①栽培方案设计科学、美观,有创意;②管理、观察记录不少于20次,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详实、认真;③活动总结注重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要有独到见解这项评比反映了科学实践活动()A.要有严谨的态度并进行科学评价B.要善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C.记录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做合理的改正D.必须使用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方法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D.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5.植物缺水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无关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7.蚯蚓是腐食性动物,能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变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因素8.如图是由浮游植物、人、浮游动物和鲈鱼所构成的能量金字塔,正确的是()A.B.C.D.9.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哪一项相同()A.探究蚂蚁的通讯B.观察叶片的结构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D.森林资源的清查10.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大棚甲乙丙二氧化碳浓度0.03% 0.1% 0.1%温度30℃30℃20℃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11.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成语从食物链的角度看,缺少的成分是()A.非生物部分B.生产者C.消费者D.分解者13.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C.最长的食物链中含有3个营养级D.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猫头鹰15.如图是某校“达尔文生物社”的同学在磁山拍摄的照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测试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体现了()A. 生物依赖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影响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2.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A. 兔子的眼睛长在头部两边B. 蚯蚓疏松土壤C.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D. 葵花朵朵向太阳3.如果农田中的杂草过多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农作物与杂草之间有()A. 合作关系B. 竞争关系C. 互利关系D. 平等关系4.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这样能保护自己免遭捕食,这说明了()A. 生物适应环境B. 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C. 环境影响生物D. 环境适应生物5.明明全家在“十一”期间出去游玩了,回来之后,他发现家里养的绿萝(一种藤蔓类绿叶植物)都萎蔫了,而养的仙人掌还好好的,请你分析“十一”期间影响他家绿萝生长主要因素是()A. 温度B. 土壤C. 水分D. 光照6.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下面能准确表示这一食物链的是( )A. 虾→小鱼→大鱼B. 植物→虾米→小鱼→大鱼C. 大鱼→小鱼→虾米D. 阳光→虾米→小鱼→大鱼7.下面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条河流B. 一片向日葵C. 一群大象D. 一堆蘑菇8.假设在一个有草、鹿和狼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将会()A. 迅速上升B. 保持稳定C. 缓慢上升D. 先上升,而后下降9.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属于分解者的是()A. 高大的树木B. 小鸟C. 真菌D. 松鼠10.在食物链“草→虫→鸡→鹰”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 虫B. 鸡C. 鹰D. 草11.若用如图生物表示组成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则还缺少()A. 细菌或真菌B. 细菌和真菌C. 细菌D. 真菌12.如图所示食物网中,各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A. 鹰B. 草C. 兔D. 蛇13.航天员在太空遥望地球,美丽的地球呈蓝色、绿色和白色,其中蓝色的部分属于生物圈的()A. 大气圈B. 岩石圈C. 水圈D. 大气圈和岩石圈1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卷(附答案人教版)(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决定荒漠中植物种类稀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温度B.阳光C.水D.土壤2.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右图)。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3.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A.植物园中空气清新B.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C.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D.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4.西双版纳密林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环境优良,这主要与下列哪一项有关?()A.土壤和空气B.阳光和温度C.水和空气D.水和肥沃的土壤5.观察下面的两幅图,左图表示葵花朵朵向太阳,右图表示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A.葵花受阳光影响,粮食作物受水的影响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作物仅仅需要水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6.诗词歌赋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道理。

以下诗句能体现生物间竞争关系的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7.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8.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

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A.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C.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D.有些树木秋天落叶,有些树木四季常青9.a→b→c→d是一条食物链,下面有关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c与b之间是捕食关系B.物质和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的C.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D.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进入这条食物链,d体内含量最多10.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互利共生关系D.竞争关系11.右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蛇和鹰之间只构成捕食关系B.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C.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的污染,体内积累汞最多的是鹰12.下列生物在我国一般不会造成生物入侵,导致生态危机的是()A.水葫芦B.巴西龟C.非洲大蜗牛D.澳洲袋鼠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落红转化为春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A.植物根部的吸收作用B.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C.花瓣本身的呼吸作用D.细菌、真菌的合成作用14.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①淡水中的衣藻②高山上的油松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⑤树上的麻雀⑥河边的青蛙⑦土壤中的蚯蚓⑧树叶上的毛毛虫⑨蜣螂⑩鲜艳的大丽花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⑥⑨D.③④⑦⑨15.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阳光、空气,还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A.生活环境B.非生物因素C.生态系统D.生物因素16.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时,往往得到网状的复杂结构——食物网,这是由于()A.生产者的数量最多B.消费者不仅以一种食物为食C.生态系统的物质要大量流失D.消费者的数量太多17.人类吃的牛肉来自于以玉米为饲料的牛,则在此食物链中,牛和人分别所扮演的角色依次为()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生产者C.分解者、消费者D.消费者、消费者1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A.乙和丙数量增加B.丙和丁数量减少C .乙、丙和丁数量减少 D.乙和丁数量增加20.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生物圈中的各个生态系统是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D.生物圈中的物质和能量都是单向流动的21.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的是()A.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B.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C.湿地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22.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重要一员,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

那么,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2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湿地生态系统B.生物圈C.海洋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24.我国有广袤的陆地、辽阔的海洋、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从而形成了()A.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B.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C.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D.以上三项都有25.被喻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A.农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5分)判断题。

(1)生物能适应环境的任何变化。

()(2)生物的种类很多,它们对环境的要求都是大同小异的。

()(3)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4)高等植物能适应环境,低等植物也能适应环境,但高等植物的适应能力强。

()(5)一片森林里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7.(4分)我国的古典诗词不仅隽永典雅,而且寓意深远,常包含一定的生物科学道理。

试分析下列诗句,并回答问题。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天江水变绿的原因是。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影响山寺桃花晚开的主要因素是。

28.(10分)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体内食物的成分小鱼蜻蜓的幼虫小球藻—蜻蜓的幼虫水蚤水蚤小球藻(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制造的。

(4)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5)该生态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能力。

29.(12分)请分析下面两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回答问题。

(1)食物网A描述了具有多种生物的生态系统,其获取食物的路径具有较多选择的生物是和。

(2)介壳虫在食物网A和B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假若它同时在这两个位置上消失(死亡),那么对于的后果更严重(填“食物网A”或“食物网B”),说明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能力。

(3)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流动的。

30.(5分)仔细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回答问题。

生态农业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合理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进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系统。

例如保定某地的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种植收获的玉米籽粒既可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牛和鸡加工成人们食用的美味食品。

人、牛、鸡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照明和做饭,沼渣可以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

(1)根据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提供的内容,分析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A.玉米→鸡→人→沼气B.玉米→牛→人C.玉米→人→沼气D.玉米→鸡→牛→人(2)如果附近工厂排放的铅、汞等有害物质进入此生态系统,那么有害物质富集最多的是()A.人B.玉米C. 鸡D.牛(3)在上述人工生态系统中,能将鸡、牛、人的粪便以及玉米秸秆通过发酵产生沼气的微生物,属于。

31.(14分)下图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根本来源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属于;没有画出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生物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

(4)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说明生物能够环境。

(5)如果人们在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草原就很难恢复原样了。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检测题参考答案1.C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分、空气等。

荒漠气候干燥,缺少水分,水分是决定荒漠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非生物因素。

2.A 解析: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叶片之间均匀排列,没有重叠,互不遮挡,最大程度地接受光照,所以此时影响爬山虎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3.A 解析:A项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导致空气清新,说明生物影响环境。

B、C、D 项说的都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北极熊有较厚的皮下脂肪层是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蠖数量多是桦尺蠖体色对树皮颜色的适应,生活在贫瘠土壤中的植物植株矮小是为适应贫瘠的土壤条件。

4.D5.A6.B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温度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豆与草在生存中的竞争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植物的生殖方式。

7.D 解析: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说明能适应环境;能防风固沙,说明能影响环境。

8.A 解析:雷鸟的羽毛随着季节变换而改变,是对环境的适应。

四个选项中,蚯蚓的活动使土壤更肥沃是蚯蚓对环境的影响。

9.C 解析:食物链是由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而形成的,处于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后面都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会出现分解者。

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多。

10.A 解析:捕食关系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如猫头鹰以田鼠为食。

11.D 解析:蛇和鹰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它们还有相同的食物来源——鼠,所以还存在竞争关系;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重金属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在鹰的体内积累最多。

12.D 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A项水葫芦繁殖能力很强,可覆盖住整个湖面,导致生态危机;B项巴西龟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并且觅食、抢夺食物的能力强于任何中国本土龟,而且基本没有天敌,将严重威胁我国本土野生龟与类似物种的生存,造成生物入侵;C项非洲大蜗牛原产于东非马达加斯加,十分贪食,繁殖力强,抗逆性强,可危害100多种草本、木本、藤本植物,对蔬菜、花卉、甘薯、花生会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吃光植物枝叶;D项澳洲袋鼠的繁殖力虽然也很强,可是生态适应能力有限,不会造成生物入侵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