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优秀课件
四大发明 金、银、漆器 丝绸 瓷器 茶叶
香料 各种宗教 珠宝 皮货 药材
影响: (1)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 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 (2)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
欧洲“和一北非带。一路”
(3)对今天中国的影响。
敦煌
西域都护府
张掖
酒泉 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 武威
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 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馀人。
——《史记·平准书》
海昏侯墓出土墨书金饼,上 书“南藩海昏侯贺元康三年 酎金一斤”。
酷吏张汤(影视剧照) 酷吏杜周(影视剧照)
②任用酷吏
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 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张汤在惩治“陈皇后”案和“淮 南王谋反”案中表现令武帝满意,后 又帮助武帝推行盐铁政策、打击富商 豪强,先后升任太中大夫、廷尉、御 史大夫。
④中央官制:中外朝制度
皇帝
汉初,宰相位高权重,权力
中朝
外朝
非常大。武帝即位以后,任用侍
决
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他们
尚
组成内朝,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书 令
侍 中
常
策 机
侍构
原来的三公丞相、太尉及御史大
执
行 机
丞
御 史
太
构相
大 夫
尉
夫组成外朝,权力逐步被架空, 退出决策层,成为执行机构。
有事上报
九卿
②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
拓展 董仲舒的新儒学 理论来源:依据《公羊传》,融合阴阳家、道家 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想体系。 主要内容: 强化中央集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缓和阶级矛盾 ——“施行仁政”、“德刑并用” 维护统治需要 ——“三纲五常”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课件(共23张PPT)
家 的
两汉的文化:史学、文学、医学、天文等方面成就,造纸术
巩
固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
文献记述
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导入新课
汉兴,接秦之坏, 丈夫从军旅,老 弱转粮饷,作业 剧而财匮,自天 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
西汉驷马安车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无为而治下的西汉王朝 二、西汉的强盛:汉武帝时代的文治武功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四、两汉的文化:文史斐然,科技创新
结合材料与课本第 24页的问题探究, 试分析豪强势力的 发展与东汉政权衰 亡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南阳樊氏)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 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司马彪《续汉书》
材料二: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崔寔《政论》
材料三: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大豪强,南阳、河北等地区响 应刘秀的人,都是拥有宗族宾客子弟的豪强地主。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2、东汉的衰亡
(2)外戚、宦官专权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
把持朝政
母后临朝
夺回君权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三、东汉的兴衰:柔道行之,戚宦祸之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文 无为思想 化 已经不适
合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军 事
匈奴 问题 严重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郡 2、西北:张骞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设西域都护府 3、治理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对 外 措 施
政
推恩令,削诸侯; 皇权加强丞相愁;
措 施
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 政支出
结 果
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1、地方势 1、“推恩令”,加强中央权力,削弱诸侯王势力
力过大威胁
中央集权 2、丞相权
政 力过大威胁 皇权
治 3、地方豪
2、中外朝制度:中朝直接听命于皇帝,削弱相权 3、察举制度:官吏选拔制度(征辟制)
作乱一方社 会风气不良
5、社会治理: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 对
1、币制混乱、 盐铁私营导
1、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
经 致地方财力 过大,影响
2、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
内 措 施
济 经济发展 2、商人流动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性大,不利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3、均输平准,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于管理
4、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
征收财产税
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 无为思 化 想已经
不适合
军 匈奴
事
问题 严重
1、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设五经博士
1、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取得三次较大战争 的胜利;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 郡
《第4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时期
远古时期至 新石器时代 中前期
新石器时 代晚期
历史发展进程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雏形
特点
关键词
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万邦林立;炎黄华夏始祖的传说
中华(华夏)文明的起源和 发展
夏商西周
早期国家 奴隶制国家
管理松散,神权色彩,血缘因素
春秋战国
从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 的转型时期
黄老无为 以农为本 省刑约法
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 注意节俭
一、西汉的统治
2.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
• 在楚汉战争中,曾分封了一些重要将领 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这 些异姓王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 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 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 批刘姓子弟为王,想要依靠刘姓宗族的 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国家管理方式的升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趋势 官僚政治开始产生
秦朝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 立
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 固
发展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族
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大一统时代的孕育
开创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俊士,以 得所依乘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
B 的是( )
A.隋朝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B.材料信息是豪门大族重视辟召,读书人凭借辟 召制度得到上层的重视,即下层知识分子可以做 官,说明汉代选官机制运行比较良好。产生保证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此效果良好运行的是,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 督。 C.材料信息不涉及郡和国相关问题。
时期
远古时期至 新石器时代 中前期
新石器时 代晚期
历史发展进程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早期国家的雏形
特点
关键词
源远流长,多元一体 万邦林立;炎黄华夏始祖的传说
中华(华夏)文明的起源和 发展
夏商西周
早期国家 奴隶制国家
管理松散,神权色彩,血缘因素
春秋战国
从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 的转型时期
黄老无为 以农为本 省刑约法
与民休息 轻徭薄赋 注意节俭
一、西汉的统治
2.郡国并行制与七国之乱
• 在楚汉战争中,曾分封了一些重要将领 为王。汉初,被封的异姓王有七个。这 些异姓王领地广,握有重兵,对中央集 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 刘邦在剪除异姓王的同时,又分封了一 批刘姓子弟为王,想要依靠刘姓宗族的 力量,作为皇权的羽翼。
国家管理方式的升级: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趋势 官僚政治开始产生
秦朝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 立
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两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 固
发展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族
华夏认同观念的初步形成, 大一统时代的孕育
开创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巩固了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俊士,以 得所依乘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
B 的是( )
A.隋朝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 B.监察体系的改进
B.材料信息是豪门大族重视辟召,读书人凭借辟 召制度得到上层的重视,即下层知识分子可以做 官,说明汉代选官机制运行比较良好。产生保证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 D.察举制度的实施
此效果良好运行的是,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监 督。 C.材料信息不涉及郡和国相关问题。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免费优秀课件
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加 剧了社会矛盾。
② 新莽覆亡: 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旱灾、蝗灾,引发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主力,随 后攻入长安,新莽灭亡。
① 东汉建立: 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后平定割据政权,实现统
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经济
① 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②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③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④实行算缗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3)思想: 独尊儒术,前136年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西汉氾胜之 东汉崔寔
(1)史学
评价:文字精炼,人物刻画与叙事生动,不虚美,不隐恶,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
作者:东汉班固
(2)汉书
体例: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汉
(1)汉赋: 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
的
文 化
(2)文学
(2)乐府: 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 情况。
(4)东汉衰落
① 东汉中后期的统治
1.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2.党锢之祸: 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的腐败黑暗,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 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 锢之祸”。
② 黄巾大起义
1.原因: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2张PPT)
天灾频发,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东汉走向衰败,原因有哪些?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东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盐铁
改革
官营
币制
经济
均输 平准
抑制 商业
2、经济大一统——加强对经济的垄断
(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
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
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
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B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25年刘秀建东汉 定都洛阳(汉光武帝)
三、东汉的兴衰
2、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
政治 王莽本人即为外戚篡汉;
建立新朝后改革官制。
经济 废除土地私有,行土地国有的 文化 “王田制”;废除奴隶制度。
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打击外戚;整顿吏治。 清查全国田亩、户口;释放奴 婢;大兴儒学。
汉高祖刘邦
2.统治制度(1)西汉初年“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制、监察制、郡县制、官吏选拔制、赋税徭役兵役制) (2)有所损益——郡国并行 从诛杀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皆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东汉走向衰败,原因有哪些?
四、两汉的文化
分类
内容
影响
史学 ①西汉司马迁:《史记》 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东汉班固:《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反映社会真实情况
①《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盐铁
改革
官营
币制
经济
均输 平准
抑制 商业
2、经济大一统——加强对经济的垄断
(2020·山东高考·2)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
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
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
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A.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强化了经济控制
B
C.开通了丝路贸易
D.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后汉书·光武帝纪》
25年刘秀建东汉 定都洛阳(汉光武帝)
三、东汉的兴衰
2、光武中兴
王莽改制
政治 王莽本人即为外戚篡汉;
建立新朝后改革官制。
经济 废除土地私有,行土地国有的 文化 “王田制”;废除奴隶制度。
光武中兴
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打击外戚;整顿吏治。 清查全国田亩、户口;释放奴 婢;大兴儒学。
汉高祖刘邦
2.统治制度(1)西汉初年“汉承秦制” (中央集权制、监察制、郡县制、官吏选拔制、赋税徭役兵役制) (2)有所损益——郡国并行 从诛杀异姓王到分封同姓王,皆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课件
(2)史料二表明汉代中央官制有什么变化?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变化: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等 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实质:加强 皇权。 (3)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抑商手段的特点。概括 指出其主要目的及表现。 提示 特点:汉朝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商业和商人。 目的:打击商人势力的膨胀,增强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 力等。表现: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营、打击和压制商人等。
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 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 铁专卖。盐铁专卖的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商品流通及商业的发展。
3.思想“大一统” (1)汉武帝接受、___董__仲__舒_____的建议,尊崇儒术。 (2)公元前 136 年,朝廷设立___五__经__博__士___,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___主__流__意__识___形态。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
——《史记·孝文本纪》
(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史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谦; 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 康,汉言文景,美矣!
【史料实证】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政治、经济举措及影响 史料一
史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 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刘辅传》 史料三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 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 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 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 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 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32张ppt).ppt
商作人业不,得而拥大有饥土馑地。,…—…—天重子农不抑能以商具恭醇俭驷,,孝而景遵业,提五倡六节十俭载,之间,—至— 于减移少风财易政俗支,出
田将租相十或五乘税牛一车。 汉高祖
———调—动《农汉黎—民书民《生·醇汉产食厚书积货。·极志周卷性》云五成·康景田,帝租汉汉纪三文言第十、文五税景景》一帝,美—矣—!减轻农民负担
两
军事上
汉
王莽新朝
东汉的兴衰 光武中兴
党锢之祸
史学
两汉的文化 文学
科技
本课小结: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政治
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 治逐渐代替贵族政治,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 农耕经济发展,精耕细作技术逐渐成熟,手工业、商业也 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家对经济主导作用突出。
思想 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儒学官方化得以确立;科技文化 文化 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
均 输 : 武帝在郡国任命了均输官。其职责是将朝廷需要的贡品及时运往京师, 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运到价格较贵的地区出售,所得钱财上缴大司农。 平准:武帝在各地设置平准仓。如果某种商品开始涨价,就迅速抛售,跌价时 则大量购入。
(4)抑制工商业者,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
二、西汉的强盛
3.思想文化措施:独尊儒术
(2)中央行政:内外朝制度★
影响: ①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 ②有利于加强皇权,削弱相权。
二、西汉的强盛
1.政治措施:中央集权
(3)选官:察举制 理解:为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A.选官标准:
B.选官过程: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进行考察,选取合适的人才推荐给 上级或中央,经中央组织考试后由中央任命。
二、西汉的强盛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优质PPT课件)
• 2、请同学们思考做题方法;
•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参考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解析:选A 据“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2.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 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 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 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3.答案 B解析 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 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 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略点睛: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次 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本草经》。4、《九章算术》。5、105年,蔡伦。
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知识深化、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2人小组)
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
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 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 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 稳定。
• 3、展示做题方法(抽查)。
参考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解析:选A 据“孝”“才学出众”“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可以判断出主要标准是品行和才学。 2.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分别体现了道德、门第、才学的选官标准,故A项错误;三种 选官制度,依据不同的选拔标准,都不能全面选拔人才,存在一定局限性,故B项错误;世官制才体现重视血缘,材料不体现该信 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扩大了国家的统治基础,为不具有士人身份的学子 提供了参政的机会,体现了由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故D项正确。 3.答案 B解析 帝王将相害怕史官不是以史为鉴,而是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故A项错误;据材料“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 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可知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 量,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儒家伦理,故C项错误;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4.【答案】略点睛:本题是全国卷历史命题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求新求变的思路。本题契合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 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解题的关键是通过阅读材料找出自己的看法,该看法一定要明确;其次 说明时要史论结合。
本草经》。4、《九章算术》。5、105年,蔡伦。
难点突破(合作探究、知识深化、学科素养)
小组合作(2人小组)
相互合作,讨论探究(结合课本、导学案、资料)
小组总结(请同学们把讨论结果记录在导学案上, 推选发言人)
合作探究一:文景之治的表现有哪些?
★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 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 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 稳定。
第0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件
初期
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西汉 前202年------公元8年
都长安
中期(鼎盛时期)
武帝 昭帝 宣帝
晚期
元帝 成帝 哀帝 平帝
文景之治
昭宣中兴
王莽建“新”代 汉
秦始皇的兼并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为 它彻底颠覆了旧制度,建立了一种新制度。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
1、旧制度指什么?新制度又指什么? 2、汉高祖刘邦又是采用什么制度呢?
汉初的统治- 王国问题的出现和解决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 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秦孤立而 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
《史记·汉高祖本纪》
汉兴,以其郡太 大,稍复开置,又 立诸侯王国。武帝 广开三边。故自高 祖增二十六,文、 景各六,武帝二十 八,昭帝一,讫于 孝平,凡郡(83个) 国(20个)一百 三”。
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
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
——《汉书·食货志》
这件陶仓模型出土时 内盛鲜黄稻穗4束,汉 墓葬中曾多次出土类 似随葬物品。
汉墓出土的陶制仓廪
4、作用:文景之治
汉初,生产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形成“吏安其民乐其业”的景象,史称“文景 之治”
无为而治的危害
——《史记·匈奴列传》注引《西河旧事》 霍去病
西汉与匈奴的战争
作用
汉朝赢得了这场战争,百余年来,北方农业区域所受匈奴的威胁,基本 解除
开疆拓土
卫青
霍去病
设河西四郡,天 山与内地连为一体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或为幼 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西汉帝国日衰,王莽趁机夺取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38张PPT)
一、汉初的局势和文景之治 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三、两汉的衰亡
一、汉初的局势和文景之治 1.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①郡国并行 ②平定七国之乱 2.“文景之治” ① “文景之治” ②黄老无为
一、汉初的局势和文景之治 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1.中央集权的巩固
①推恩令 ②刺史制度 ③中外朝制度 ④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2.稳固边疆和开疆拓土 ①反击匈奴 ②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③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阴阳纲常——《春秋繁露·基义》
公元前127年
汉匈两个民族的斗争是国内民族之间“兄弟阋于墙”的斗争。 但匈奴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本分应是守住草原繁衍生息,可是, 它的上层当权集团在其力量强大时总是觊觎中原农业区的财富, 因而不时驱使部众南下劫掠,这自然给汉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带 来巨大损失。所以,汉武帝发起的对匈奴的讨伐战争具有保卫 先进经济和文化的正义性质。正是由于武帝时期大规模地对匈 奴战争的胜利,才为武帝以后汉匈和平局面的出现和两个民族 文化的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史记·孝文本纪》
“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
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躬修节俭 轻徭薄赋 轻刑慎罚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 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 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 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 从其计。
光武中兴 明章时期
25年
57年
88年
汉末至三国
184年
220年
黄巾起义
刘秀重建汉朝,平定天下,以“柔道”治国,简政安民,释 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并广设学校,致力文教,从而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然而,固有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 决,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微,黄巾 起义及随后的军阀割据导致东汉王朝分崩离析。
一、汉初的局势和文景之治 1.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①郡国并行 ②平定七国之乱 2.“文景之治” ① “文景之治” ②黄老无为
一、汉初的局势和文景之治 二、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1.中央集权的巩固
①推恩令 ②刺史制度 ③中外朝制度 ④确立儒家的正统地位 2.稳固边疆和开疆拓土 ①反击匈奴 ②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③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阴阳纲常——《春秋繁露·基义》
公元前127年
汉匈两个民族的斗争是国内民族之间“兄弟阋于墙”的斗争。 但匈奴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的本分应是守住草原繁衍生息,可是, 它的上层当权集团在其力量强大时总是觊觎中原农业区的财富, 因而不时驱使部众南下劫掠,这自然给汉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带 来巨大损失。所以,汉武帝发起的对匈奴的讨伐战争具有保卫 先进经济和文化的正义性质。正是由于武帝时期大规模地对匈 奴战争的胜利,才为武帝以后汉匈和平局面的出现和两个民族 文化的优势互补创造了条件。
——《史记·孝文本纪》
“无为而治”与“文景之治”
顺民之情与之休息 躬修节俭 轻徭薄赋 轻刑慎罚
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 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 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 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 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 从其计。
光武中兴 明章时期
25年
57年
88年
汉末至三国
184年
220年
黄巾起义
刘秀重建汉朝,平定天下,以“柔道”治国,简政安民,释 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并广设学校,致力文教,从而 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然而,固有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 决,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膨胀,中央政权日益衰微,黄巾 起义及随后的军阀割据导致东汉王朝分崩离析。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复习课件(共57张PPT).ppt
都城:长安 建立者:刘邦(汉高祖)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 基础梳理
1、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
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背景: (1)社会经济凋敝 (2)吸取秦亡教训
相关史料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 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钱穆《秦汉史》
巩固统治
一方面是这样的制度能拉拢当时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不惜代价分化瓦解敌人; 另一方面是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君主集中权力。
--李凯:《历史解释与历史连续性—以汉初郡国并行制为例》
【知识拓展】汉承秦制 1.含义: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施政 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2.表现:
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二十 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 无所增益。
—— 《 汉 书 · 文 帝 纪 》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二)汉初的统治
秦的统治
惩 亡
(2).汉初政治:
意识: 以法为教
秦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①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经济: 征发繁重
之 弊
②地方:郡县制
西汉为什么要政实治行: 郡郡国县制并行制?
经济发展并长期占主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初步发展的历史时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对 期,官僚政治逐渐
外贸易繁荣。
代替了贵族政治;
(3)民族关系: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 拓展了疆域,促进民族融合;统一 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②社会经济上从停 滞倒退状态到初步 恢复发展的时期;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一)西汉的建立 基础梳理
1、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
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背景: (1)社会经济凋敝 (2)吸取秦亡教训
相关史料
“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 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 马的毛色一样),而将相或乘牛车。”
--钱穆《秦汉史》
巩固统治
一方面是这样的制度能拉拢当时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不惜代价分化瓦解敌人; 另一方面是这样的制度有利于君主集中权力。
--李凯:《历史解释与历史连续性—以汉初郡国并行制为例》
【知识拓展】汉承秦制 1.含义:汉朝的规章制度基本上都是继承并维护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但施政 方针有了重大调整,将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作为首要任务,并取得显著效果。 2.表现:
孝文皇帝文帝即位二十 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 无所增益。
—— 《 汉 书 · 文 帝 纪 》
一、重现大一统——西汉建立
(二)汉初的统治
秦的统治
惩 亡
(2).汉初政治:
意识: 以法为教
秦
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①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经济: 征发繁重
之 弊
②地方:郡县制
西汉为什么要政实治行: 郡郡国县制并行制?
经济发展并长期占主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初步发展的历史时
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丝绸之路的开通,对 期,官僚政治逐渐
外贸易繁荣。
代替了贵族政治;
(3)民族关系: 加强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管辖, 拓展了疆域,促进民族融合;统一 多民族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
②社会经济上从停 滞倒退状态到初步 恢复发展的时期;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同步课件(共23张PPT)
平帝
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孺子婴
宣帝长子 元帝长子 元帝之孙 元帝之孙 宣帝玄孙
26岁
16年
19岁
26年
19岁
6年
8岁 ◎ 6年
1岁
王 莽
2年
三、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四)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
◎刘秀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措施(“光武中兴”出现原因)
(BC202年 —— 9年 —— 25年———— 220年
—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三、东汉的兴衰 四、两汉的文化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990年,蒙古国的两 位牧民在杭爱山发现一处 石刻,令考古界震惊的是 这居然就是两千年前的燕 然勒石碑
西汉与东汉
汉朝(前202年—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 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7年。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
西汉
新
东汉
• 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的改进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孺子婴
宣帝长子 元帝长子 元帝之孙 元帝之孙 宣帝玄孙
26岁
16年
19岁
26年
19岁
6年
8岁 ◎ 6年
1岁
王 莽
2年
三、东汉的兴衰
(三)东汉的建立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汉光武帝)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四)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
◎刘秀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措施(“光武中兴”出现原因)
(BC202年 —— 9年 —— 25年———— 220年
—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三、东汉的兴衰 四、两汉的文化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两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1990年,蒙古国的两 位牧民在杭爱山发现一处 石刻,令考古界震惊的是 这居然就是两千年前的燕 然勒石碑
西汉与东汉
汉朝(前202年—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 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407年。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
西汉
新
东汉
• 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的改进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
伦乃造意(构思,运用心思),用树皮、 麻头及敝(破)布、鱼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原料易找、 成本低、产量高便于使用
课堂总结
—
西汉的建立 政治、经济措施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二、西汉的“强盛”
(二)汉武帝改革的措施
3.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邦统一天下后,国家残破、经济凋零,内有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控制着大片土 地和大量人口,外有北方强敌匈奴伺机骚扰。这种局面决定了刘邦在建国之初,既不 能用法家思想治国,又不能用儒家思想安邦,只能选择黄老之术。汉武帝即位之日, 正是西汉国力雄厚之时,汉武帝好大喜功的个性,加上国力允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 他对内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政体,对外勤用兵,征讨匈奴以除边患,同时开疆拓土。 为了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国家必须从多方面转轨变型,而这就需要一个权威的思想作 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政治任务服务。黄老之术“出世”的性质和“无为”的取向, 与其政治抱负处处相左,于是他必然要以新的思想取而代之。
承秦
过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承秦”与“过秦”西汉初年一方面承袭秦制,另一方面也反思和批判了秦的过失。 材料一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 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 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 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 众,刑罚太极故也。
二、西汉的“强盛”
(一)汉武帝改革的背景
经过汉初70余年的恢复和发展,到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
繁荣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汉武帝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解读】阅读材料,概括归纳“文景时代”背后存在的社会隐忧。
史料一 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 亦欲除吏!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28张PPT)(共28张PPT)(推荐下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四、国势衰败、王莽夺权 五、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时 间:25年 建立者:刘秀
刘秀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整顿吏治,惩处贪官;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 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光武中兴”
思考:作者如何理解“汉承秦制”?
燕王臧荼:汉五年九月反,被俘。改封卢绾为燕王。
楚王韩信:人告其反,汉六年被拘捕,改封淮阴侯, 居洛阳。高帝十年在长乐官被吕后、萧何擒斩,灭三族。
韩王信:汉六年逃入匈奴。汉十一年为汉将柴武所斩。 赵王张敖:汉七年被逮系长安,赦为宣平侯。
梁王彭越:高帝十年,被定罪“反形已具”,废为庶 人徙蜀;途中随吕后至洛,夷三族,其尸体制成肉酱分赐 诸侯。
思考: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政治:“推恩令”(中央与地方)
刺史制度 “十三州”
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 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淮南王英布:因韩信、彭越事而大恐,不得已起兵, 兵败被杀……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 诸侯王表》)
思考: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吗?
39 15
辖郡对比 850万
450万
人口对比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 大几如要,一指之大燕几如股,
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
政治:“推恩令”(中央与地方) 13州部,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时 间:25年 建立者:刘秀
刘秀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整顿吏治,惩处贪官; 严格控制外戚干政; 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清查全国垦田、户口 数量; 释放奴婢; 重视儒学……
“光武中兴”
思考:作者如何理解“汉承秦制”?
燕王臧荼:汉五年九月反,被俘。改封卢绾为燕王。
楚王韩信:人告其反,汉六年被拘捕,改封淮阴侯, 居洛阳。高帝十年在长乐官被吕后、萧何擒斩,灭三族。
韩王信:汉六年逃入匈奴。汉十一年为汉将柴武所斩。 赵王张敖:汉七年被逮系长安,赦为宣平侯。
梁王彭越:高帝十年,被定罪“反形已具”,废为庶 人徙蜀;途中随吕后至洛,夷三族,其尸体制成肉酱分赐 诸侯。
思考:主父偃的建议是什么?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政治:“推恩令”(中央与地方)
刺史制度 “十三州”
将全国分为13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代表 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一、西汉初建、百废待兴 二、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三、武帝继位、巩固统一
淮南王英布:因韩信、彭越事而大恐,不得已起兵, 兵败被杀……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汉书• 诸侯王表》)
思考:这种方式能解决问题吗?
39 15
辖郡对比 850万
450万
人口对比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 大几如要,一指之大燕几如股,
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
政治:“推恩令”(中央与地方) 13州部,设立刺史(监察地方)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教学课件(共29张PPT)
两汉时间轴
楚汉 战争
西汉
王莽 新朝
东汉
前207 秦朝 灭亡
前202 刘邦 建汉
前141 武帝
即位
9年 王莽 篡汉
23 25 王莽 刘秀
覆灭 重建
220 曹丕
灭汉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时间: 公元前202年 人物: 刘邦(汉高祖)
都城:
长安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
归属统中一央多管民辖族封建国家 (2)得加到强巩对固加东强南!沿海
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
治理。
三、东汉的兴衰
1.王莽篡汉
(1)西汉后期境况
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 社会动荡不安
(2)新朝的建立与覆亡(公元9-23年)
①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 号新,西汉灭亡。 ②王莽改制: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 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 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③新朝覆亡:统治末年,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 引发农民大起义。23年,因绿林军攻入长安,政 权被推翻。
——《抱朴子》
①作用:打破了血缘、世袭,注重品行才学,是更为健全完善的选官制度,适应了汉武帝时 代加强大一统国家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两汉选拔了大批人才。 ②局限(问题): A. 本身腐败重重,察举中的沽名钓誉、营私舞弊、选举不实被社会诟病; B. 东汉末年中央集权衰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C. 东汉末年社会秩序大乱,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社会秩序被破坏,人员流动杂乱,察举制失 去了所依托的社会基础;
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PPT精品课件
(二)汉初
1、思想:黄老无为
2、经济:“与民休息” (“休养生息”政策)
3、政治:
①汉承秦制
②郡国并行制
惩亡秦孤立之败
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王国问题)——汉景帝削减诸侯封地—— 七国之乱——平定
(三)汉武帝时期的强盛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是,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项目
面临的问题
政治 经济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豪强游侠,扰乱社会
土地兼并,经济混乱,弃农从商
思想
思想混乱,不知所从
军事
匈奴入侵,边患严重
(三)汉武帝时期的强盛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
①地方: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汉初: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 王位和所有封地。
A.朋党之争与皇权削弱 B.土地兼并与藩镇割据 C.皇帝无能与戚宦专权 D.党锢之祸与农民起义
课堂检测
《后汉书》载: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
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
。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 )
(四)西汉的衰亡
武帝病逝后,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 或为幼主,或为昏君,导致外戚势力坐大。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 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二、新朝 (前公元9—23年)
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剧烈,赋税徭役沉重,破产 农民沦为奴婢或流亡,社会动荡不安 2、新朝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3、王莽改制: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
1.4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新教材】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 (共40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林剑鸣《秦汉史》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 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亲者或亡(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 (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贾谊《治安策》
贾谊在《治安策》中,把汉文帝时诸侯国和中央的关 系比做人体,诸侯国力量过于强大,中央集权必然受到 极大削弱,好像一个很重的病人。贾谊这段话,把当时 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比喻得十分形象(尾大不掉)。
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户,欱沣吐镐,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于后
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冱
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实为地之奥区
神皋。昔者,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
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是时也,并为强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设太学,确立 儒学正统思想
对外: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
2.张骞凿空之旅,开辟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中西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 使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 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25年,刘秀重建汉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 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 汉代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驷马安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BC202年,刘邦建立 汉朝,定都长安,史 称西汉或前汉。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 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 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 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 亲者或亡(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 (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贾谊《治安策》
贾谊在《治安策》中,把汉文帝时诸侯国和中央的关 系比做人体,诸侯国力量过于强大,中央集权必然受到 极大削弱,好像一个很重的病人。贾谊这段话,把当时 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比喻得十分形象(尾大不掉)。
律,连冈乎嶓冢,抱杜含户,欱沣吐镐,爰有蓝田珍玉,是之自出。于后
则高陵平原,据渭踞泾,澶漫靡迤,作镇于近。其远则九嵕甘泉,涸阴冱
寒,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实为地之奥区
神皋。昔者,大帝说秦穆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乃为金策,
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是时也,并为强国者有六,然而四海同宅西秦,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设太学,确立 儒学正统思想
对外: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
2.张骞凿空之旅,开辟丝绸之路,大大促进中西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
公元9年,外戚王莽篡位改制,但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 使社会矛盾激化,爆发农民大起义, 23年,王莽政权被推翻, 25年,刘秀重建汉朝,随后实现全国统一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 统一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 汉代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原因
西汉驷马安车
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BC202年,刘邦建立 汉朝,定都长安,史 称西汉或前汉。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 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 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原创】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件(共36张PPT).ppt
汉初对秦朝速亡的反思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 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秦任刑法不变, 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 帝不怿而有惭色。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秦非不欲治也、然而失之者,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敝。
一、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刘邦称帝,汉朝建立
汉初形势图(公元前202年)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 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 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 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 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 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 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 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 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 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目录
01 02 03 04
汉承秦制,无为而治: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霸王道杂之:西汉的强盛 士人、外戚、宦官:东汉的兴衰 大一统气象:两汉的文化
——《汉书·食货志》
与民休息,文景之治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 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 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 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 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 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 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改秦苛政之风,将稳定社会秩序、赢得民心作为自己首要的
任务。也正是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 策。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4.结果
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 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的局势也由此稳定下来,人民的幸福指 数也因此提高。
3.评价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有利于避免战争
(二)内部改革,利于民 1.政治
中央vs地方
皇权vs相权
2.经济 3.思想
管吏选拔
刺史制:划13州部,设刺史监察官 员与豪强势力
任酷吏:严厉镇压地方社会势力的 不法行为
设中朝: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与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
行察举:以才能品德为标准,地方 向中央推荐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 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景 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继位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 田租。除了以农为本,轻徭薄赋让人民倍感“幸福”, 与秦严刑峻法相必,文景时期还主张“以德化民”。
四、外戚宦官专权---民苦则国衰 1、背景 东汉中后期外企宦官交替执政。
2.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从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 法主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 戚,致使外戚势力的膨胀,继而导致外戚专权。皇帝 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可放眼满朝文武大臣,都是 外戚的势力,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 力,宦官由此得到宠幸,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带来的危害:政治统 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 王朝走向衰亡。
[PPT展示]:
[过渡]:新王朝的建立,秦汉朝代的更替,是顺大势所趋、民 心所向的必然结果,为政治的稳固、经济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汉初的社会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先来解读两则 材料,分析汉初社会所处境况。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PPT展示]: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 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2)秦亡的经验教训 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汉高祖刘邦在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
右图展示的是汉景帝陵园出土的一件人物陶俑,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 部表情相比,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蒙娜丽莎的微笑”,这让我们感受 到汉初人民的幸福指数较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刚刚经历了秦末残暴统 治和连年战争的人民能露出这样温和的微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汉, 探索人民幸福之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幸福之源一:暴秦亡,新汉立 (一)西汉的建立 [讲述]:同学们知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秦的暴 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天下民不聊生。 而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后成功建立了新的 王朝------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也成为了两汉的第一 位君主-----汉高祖。
幸福之源三:武帝登,改革兴
(一)推恩削藩,利于国 1.背景 (1)汉高祖时期:“郡国并行制”到“除异姓、立同姓” [讲述]: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 推行郡国并行制。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 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不久,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汉高祖又 逐渐剪除异姓,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以备不时之需。
(2)汉景帝时期:削减诸侯国,七国之乱
2.内容 所谓“推恩令”,其实就是在解决中央与诸侯之间的问题中 恩威并施,既不能得罪惹恼了这些诸侯,也不能任其发展。 即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 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 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了帮助同学们充分理 解“推恩令”,我们可以将一个诸侯国比作一块蛋糕,分的 人越来越多,得到的每一块蛋糕也就越来越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 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社 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历 史原因。
新课讲述
第一课时:幸福西汉---走进东方“蒙娜丽莎的微笑”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在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 看一组图片! [PPT展示]:
(三)开疆拓土,利于治 1.北讨匈奴
2.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幸福之源四:文化繁,百姓乐 (一)文化繁荣知多少(表现)
1.文学: 2.史学: 3.医学与科技:
第二课时: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一、西汉亡,新朝立---民哀则朝乱 二、改革起,政权溃---民劳则权灭 三、光武柔怀天下---民定则国兴 (一)东汉的建立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2.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3.评价
幸福之源二:文景治,与民休 (一)何谓“文景之治”? [PPT展示]:
在汉高祖之后,文帝、景帝又继续发扬了高祖“休养 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文景之治”。“蒙娜丽莎的微笑”得以持续,人们 生活较为幸福。
(二)“文景之治”的主要表现 1.以农为本,轻徭薄赋 [PPT展示]: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 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2.鼓励“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在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 废
峻法;提倡勤俭治国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汉朝的经 济实力得到积累,政治局势得到巩固,正如《资治通 鉴》所言:此时的大汉帝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与此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政治态度 对于今天我国的政治“廉洁”建设与自身勤俭节约品 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任务。也正是了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汉初采取休养生息的政 策。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3.措施
4.结果
一方面使曾经脱离生产的农民回到了土地,并得到了 相应的生产条件,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的局势也由此稳定下来,人民的幸福指 数也因此提高。
3.评价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有利于避免战争
(二)内部改革,利于民 1.政治
中央vs地方
皇权vs相权
2.经济 3.思想
管吏选拔
刺史制:划13州部,设刺史监察官 员与豪强势力
任酷吏:严厉镇压地方社会势力的 不法行为
设中朝: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与丞相为首的外朝相对;
行察举:以才能品德为标准,地方 向中央推荐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 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汉景 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继位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 田租。除了以农为本,轻徭薄赋让人民倍感“幸福”, 与秦严刑峻法相必,文景时期还主张“以德化民”。
四、外戚宦官专权---民苦则国衰 1、背景 东汉中后期外企宦官交替执政。
2.内容 我们可以看到从和帝开始,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 法主政,国家大权就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 戚,致使外戚势力的膨胀,继而导致外戚专权。皇帝 长大后,不甘心做傀儡,可放眼满朝文武大臣,都是 外戚的势力,无奈只得依靠身边的宦官来铲除外戚势 力,宦官由此得到宠幸,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 便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影响 外戚宦官交替执政带来的危害:政治统 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 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 王朝走向衰亡。
[PPT展示]:
[过渡]:新王朝的建立,秦汉朝代的更替,是顺大势所趋、民 心所向的必然结果,为政治的稳固、经济的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汉初的社会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先来解读两则 材料,分析汉初社会所处境况。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1.背景
[PPT展示]:
(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 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2)秦亡的经验教训 面对这种残破的局面,汉高祖刘邦在沿袭秦朝制度的基础上,
右图展示的是汉景帝陵园出土的一件人物陶俑,与秦始皇兵马俑冷酷的脸 部表情相比,汉阳陵的陶俑个个面带“蒙娜丽莎的微笑”,这让我们感受 到汉初人民的幸福指数较高。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刚刚经历了秦末残暴统 治和连年战争的人民能露出这样温和的微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西汉, 探索人民幸福之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幸福之源一:暴秦亡,新汉立 (一)西汉的建立 [讲述]:同学们知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秦的暴 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一系列农民起义,天下民不聊生。 而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后成功建立了新的 王朝------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也成为了两汉的第一 位君主-----汉高祖。
幸福之源三:武帝登,改革兴
(一)推恩削藩,利于国 1.背景 (1)汉高祖时期:“郡国并行制”到“除异姓、立同姓” [讲述]:刘邦为了让汉室江山永固,兼采西周分封制与秦郡县制,在地方行政制度上 推行郡国并行制。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官吏,自 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不久,异姓诸侯王拥兵自重、威胁中央,汉高祖又 逐渐剪除异姓,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以备不时之需。
(2)汉景帝时期:削减诸侯国,七国之乱
2.内容 所谓“推恩令”,其实就是在解决中央与诸侯之间的问题中 恩威并施,既不能得罪惹恼了这些诸侯,也不能任其发展。 即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之外,可将封地再次 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 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了帮助同学们充分理 解“推恩令”,我们可以将一个诸侯国比作一块蛋糕,分的 人越来越多,得到的每一块蛋糕也就越来越少。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汉朝削藩、开拓疆土、尊崇儒 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两汉社 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两汉衰亡的历 史原因。
新课讲述
第一课时:幸福西汉---走进东方“蒙娜丽莎的微笑”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在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 看一组图片! [PPT展示]:
(三)开疆拓土,利于治 1.北讨匈奴
2.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幸福之源四:文化繁,百姓乐 (一)文化繁荣知多少(表现)
1.文学: 2.史学: 3.医学与科技:
第二课时:重走东汉兴亡路,以史为尺量得失
一、西汉亡,新朝立---民哀则朝乱 二、改革起,政权溃---民劳则权灭 三、光武柔怀天下---民定则国兴 (一)东汉的建立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2.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思想 3.评价
幸福之源二:文景治,与民休 (一)何谓“文景之治”? [PPT展示]:
在汉高祖之后,文帝、景帝又继续发扬了高祖“休养 生息”政策,经济得到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 “文景之治”。“蒙娜丽莎的微笑”得以持续,人们 生活较为幸福。
(二)“文景之治”的主要表现 1.以农为本,轻徭薄赋 [PPT展示]: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 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2.鼓励“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的历史意义 在提倡以农为本,轻徭薄赋;重视“以德化民”, 废
峻法;提倡勤俭治国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汉朝的经 济实力得到积累,政治局势得到巩固,正如《资治通 鉴》所言:此时的大汉帝国“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与此同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的政治态度 对于今天我国的政治“廉洁”建设与自身勤俭节约品 质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