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焦虑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推荐】社会焦虑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8页)

【推荐】社会焦虑研究报告-范文模板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社会焦虑研究报告篇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李新朝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X级教育学专业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帮人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二、摘要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三、关键词社会焦虑、大学生四、调查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201X级教育学专业1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62人。

五、调查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

六、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焦虑量表。

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七、数据分析与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分析。

八、研究结果(一)大学生社会焦虑总体情况表2焦虑得分平均分1、由表1可知,焦虑得分在40-49和50-59这两个阶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5.7%。

2、由表2可知,焦虑得分平均分为51.8205。

3、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情况分析表3性别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表7独生子女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表8性别和独生子女卡方检验分析:1、由表3、表4、表6可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所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无明显的关系。

2、由表5可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小于0.05,可见是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其社会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大学生社 会焦虑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 会焦虑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社会焦虑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并对_____名大学生进行了深入访谈。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详细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专业和地域。

其中,大一学生占_____%,大二学生占_____%,大三学生占_____%,大四学生占_____%;文科专业学生占_____%,理科专业学生占_____%,工科专业学生占_____%;来自城市的学生占_____%,来自农村的学生占_____%。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的表现1、学业焦虑在调查中,超过_____%的大学生表示对学业成绩感到焦虑。

他们担心考试不及格、挂科、不能顺利毕业等问题。

尤其是在面对重要考试和作业时,这种焦虑感更为强烈。

2、就业焦虑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就业焦虑成为大学生最为突出的社会焦虑之一。

约_____%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担忧,不知道自己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担心自己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社交焦虑在人际交往方面,约_____%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焦虑。

他们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害怕被拒绝和否定等。

4、经济焦虑经济压力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焦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约_____%的大学生表示为生活费、学费等经济问题而感到焦虑,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这种焦虑更为明显。

三、大学生社会焦虑产生的原因1、社会竞争压力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和就业压力。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他们不得不不断努力,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2、家庭期望过高很多家庭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出人头地,取得优异的成绩和成就。

这种过高的期望给大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是人们感受到紧张、担忧和不安的一种情绪状态。

焦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表现为持续的焦虑感、不安的预感、过度紧张、困扰和恐惧等。

这种状态会对个体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据统计,焦虑症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普遍,不分年龄、性别、职业等。

而在中国,焦虑症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焦虑症的发病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高压力生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导致人们面临更多的压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以维持,容易出现焦虑症。

2. 社会焦虑:人们对于自身形象、社交关系和社会地位的焦虑感也是导致焦虑症的因素之一。

比如社交恐惧症患者常常因害怕社交场合的评价和担心自己的表现而感到焦虑。

3. 家庭和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不和谐和存在家庭冲突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

此外,研究还发现焦虑症有遗传的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遭受焦虑症的困扰。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等。

这些方法都旨在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焦虑源,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使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

然而,由于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的不足,许多人对于焦虑症并没有及时的识别和求治。

一方面,缺乏对焦虑症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使人们将其误解为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另一方面,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和歧视也使患者不敢表露和求助。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焦虑症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通过加强对焦虑症的研究与认识,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焦虑,提高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缓解焦虑方法 调查报告

缓解焦虑方法 调查报告

缓解焦虑方法调查报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以及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焦虑情绪也越来越普遍。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寻找有效的缓解焦虑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不同人群所采用的缓解焦虑的方法,分析其有效性和适用性,为广大焦虑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的人群,包括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退休人员等。

2、调查方法采用了线上问卷和线下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问卷通过社交媒体、专业调查平台等渠道发布,共收集了____份有效问卷。

线下访谈则在学校、企业、社区等地进行,共访谈了____人。

四、调查结果1、运动锻炼超过____%的受访者表示运动锻炼对缓解焦虑有帮助。

其中,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跑步、瑜伽、游泳、健身等。

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分泌内啡肽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能够带来愉悦感和放松感,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2、深呼吸与冥想约____%的受访者认为深呼吸和冥想是有效的缓解焦虑的方法。

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节奏,让身心进入一种平静的状态,有助于消除紧张和焦虑。

3、社交支持与亲朋好友交流和分享,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被____%的受访者认为对缓解焦虑有积极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提供安全感和归属感,减轻孤独感和压力。

4、兴趣爱好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绘画、音乐、阅读、旅行等,能够转移注意力,让身心得到放松,约____%的受访者表示兴趣爱好对缓解焦虑有帮助。

5、良好的睡眠充足而高质量的睡眠对于缓解焦虑至关重要,约____%的受访者表示改善睡眠质量后,焦虑症状有所减轻。

焦虑情绪心理实验报告(3篇)

焦虑情绪心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情绪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探究焦虑情绪的产生机制及其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心理实验,对焦虑情绪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探究焦虑情绪对个体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3. 评估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招募了100名自愿参与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4岁之间。

2. 实验工具实验采用以下工具进行测量:(1)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估个体的焦虑程度。

(2)认知能力测试:包括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测试项目。

(3)行为实验:观察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4)心理访谈:深入了解个体焦虑情绪的来源和心理状态。

3. 实验程序(1)实验对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了解其焦虑程度。

(2)进行认知能力测试,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

(3)进行行为实验,观察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4)进行心理访谈,深入了解个体焦虑情绪的来源和心理状态。

(5)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观察干预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焦虑情绪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焦虑情绪病史的个体更容易产生焦虑。

(2)环境因素: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环境因素会加剧焦虑情绪。

(3)心理因素:个体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自我效能感等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焦虑情绪的产生。

2. 焦虑情绪对个体认知、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1)认知方面:焦虑情绪会降低个体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力、注意力、反应速度等。

(2)行为方面:焦虑情绪会使个体在面对压力时产生逃避、退缩等行为。

(3)心理状态方面:焦虑情绪会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方法对缓解焦虑情绪具有显著效果。

放大焦虑的社会实践报告(2篇)

放大焦虑的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在当今社会,焦虑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焦虑情绪在人群中逐渐蔓延。

为了深入了解焦虑现象,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探讨焦虑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应对策略。

以下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压力的增大。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焦虑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焦虑现象在我国的现状,我们团队决定开展此次社会实践。

2. 实践目的(1)了解焦虑现象在我国的社会现状,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

(2)探究焦虑在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中的表现特点。

(3)总结应对焦虑的有效策略,为公众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实践方法与过程1. 实践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报告等,了解焦虑现象的理论基础。

(2)实地调研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焦虑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

(3)案例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焦虑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2. 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目标,确定调研对象和范围。

(2)实施阶段:开展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收集相关资料。

(3)总结阶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实践报告。

四、实践结果与分析1. 焦虑现象在我国的社会现状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我们发现焦虑现象在我国呈现出以下特点:(1)焦虑人群广泛:焦虑现象在各个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中均有分布,其中青年人、白领阶层焦虑程度较高。

(2)焦虑原因多样: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家庭负担等因素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

(3)焦虑表现形式多样:焦虑症状包括失眠、焦虑、抑郁、恐慌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身体疾病。

2. 焦虑现象的表现特点(1)青年人:面临学业、就业、婚姻等多重压力,焦虑情绪较为明显。

焦虑的调研报告论文

焦虑的调研报告论文

焦虑的调研报告论文焦虑的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焦虑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程度、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方法,以便提供有关个人及社会层面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200名成年人发放了问卷,涵盖了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作情况等基本信息,并针对焦虑程度、焦虑的主要来源和心理应对方法进行了测量。

三、调研结果1. 焦虑的普遍程度调查显示,88%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焦虑。

其中,女性的焦虑程度略高于男性。

2. 焦虑的主要来源受访者报告了导致他们焦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工作压力(42%)、人际关系问题(35%)、经济负担(23%)、健康问题(15%)等。

3. 心理应对方法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采用了一些心理应对方法来缓解焦虑,其中最常见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45%)、寻求社会支持(37%)、放松技巧(31%)以及寻求专业帮助(19%)。

四、讨论1. 焦虑在现代社会中的普遍程度本次调研发现,焦虑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经历过焦虑。

这可能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竞争的特点有关。

2. 焦虑的主要来源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经济负担被认为是主要导致焦虑的因素。

应对这些问题可能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法,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加强沟通能力以及提升经济状况。

3. 心理应对方法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采用锻炼身体、寻求社会支持、放松技巧以及寻求专业帮助是缓解焦虑常用的方法。

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焦虑症状,但需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实践。

五、建议1. 个人层面个体应加强对焦虑的认知,了解焦虑的症状、影响以及常用的应对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应对策略。

2. 社会层面社会机构应加强对焦虑问题的关注,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改善工作环境以及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六、结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焦虑问题,尤其是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经济负担等方面。

个人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寻求社会支持、放松技巧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多种方式缓解焦虑。

目前社会焦虑现状分析报告

目前社会焦虑现状分析报告

目前社会焦虑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社会焦虑是指人们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各种压力和不安,是一种由于对未来的担忧、对身份认同和社会角色定位的困惑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无助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社会焦虑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目前社会焦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1. 社会压力与不安感的增加目前,社会压力和不安感逐渐加剧,成为社会焦虑的一大原因。

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教育压力等,使人们感到沉重和无助。

经济上的不稳定和不公平使人们面临生活负担的增加,难以满足基本需求。

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使得就业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不少年轻人面临着职业焦虑和就业压力。

教育系统的制度和竞争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业压力增大,不少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忽略了身心的健康。

2. 社交媒体与信息过载的影响社交媒体的兴起使人们的社交行为改变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焦虑。

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文化和虚拟世界的美好生活,使人们产生了对自身价值和生活水平的不安感。

网络上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不可靠的信息来源,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和担忧。

此外,社交媒体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和网络暴力的存在,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感到恐惧和焦虑。

3. 身心健康问题的增多社会焦虑也给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焦虑和压力会引发人们的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

身体健康方面,社会焦虑常常导致失眠、消化系统问题和心血管疾病等。

这些身心健康问题会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人们的焦虑和不安感。

4. 可能的解决方案面对社会焦虑的现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和解决问题。

首先,政府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建立一种公平的分配机制。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再次,社交媒体平台要加强自律,减少虚假信息的传播和网络暴力的存在。

焦虑相关调查分析报告

焦虑相关调查分析报告

焦虑相关调查分析报告最近对焦虑相关问题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旨在了解焦虑在不同年龄段中的表现和影响。

以下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报告:1.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000名参与者,他们的年龄范围在18岁至65岁之间。

参与者按年龄段分布如下:- 18-25岁:30%- 26-35岁:25%- 36-45岁:20%- 46-55岁:15%- 56-65岁:10%2. 调查对象的焦虑程度调查对象被要求对自己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价,评分从1(不焦虑)到5(极度焦虑)的等级。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的自我评分在2.5至4.5之间。

具体而言:- 2.5-3.0:35%的参与者- 3.1-3.5:25%的参与者- 3.6-4.0:20%的参与者- 4.1-4.5:15%的参与者- 4.6-5.0:5%的参与者3. 不同年龄段的焦虑表现根据调查结果,焦虑在不同年龄段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8-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常常面临着学业、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等的压力,导致焦虑程度较高。

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使得他们容易受到焦虑的外界因素影响。

- 26-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在经历事业上的发展压力和家庭责任的增加。

他们常常感到时间有限,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这也增加了他们的焦虑程度。

- 36-4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通常拥有更多的家庭和经济责任,同时他们也开始面临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 46-5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常常陷入所谓的“中年危机”中,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成就和人生意义,同时也面临家庭、经济和健康等方面的压力,焦虑程度相对较高。

- 56-6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面临着身体健康问题和退休后的生活规划等方面的焦虑。

他们也常常担心未来的经济状况和对家庭的负担。

4. 焦虑对生活的影响调查显示,焦虑对参与者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健康问题:焦虑程度越高,参与者越容易出现身体健康问题,如失眠、消化系统问题和头痛等。

引起焦虑的实验报告(3篇)

引起焦虑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探究引起焦虑的原因,本研究设计了一项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因素对焦虑水平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引起焦虑的原因;2. 探究不同因素对焦虑水平的影响;3. 为预防和缓解焦虑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5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2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2. 实验分组:将5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人,分别为A组、B组、C组、D组和E组。

3. 实验材料: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诱导情景、实验任务。

4. 实验步骤:(1)A组:进行焦虑诱导情景实验。

实验过程中,让A组学生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实验任务,如当众发言、完成高空作业等。

(2)B组:进行心理压力实验。

实验过程中,让B组学生进行心理压力测试,如心理素质测试、心理承受能力测试等。

(3)C组:进行人际关系冲突实验。

实验过程中,让C组学生在人际关系冲突情境下完成任务。

(4)D组:进行生理刺激实验。

实验过程中,让D组学生进行生理刺激,如高温、噪音等。

(5)E组:作为对照组,进行无任何刺激的实验任务。

5. 数据收集: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进行统计分析。

1. A组:在焦虑诱导情景下,A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0.6±7.2)。

2. B组:在心理压力实验中,B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8.3±6.5)。

3. C组:在人际关系冲突实验中,C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9.2±7.8)。

4. D组:在生理刺激实验中,D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52.1±8.3)。

5. E组:在对照组实验中,E组学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43.8±5.9)。

五、实验结论1. 焦虑诱导情景、心理压力、人际关系冲突、生理刺激等因素均会引起焦虑。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

关于焦虑的调研报告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也是一种对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的常见心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焦虑症的情况以及如何应对焦虑,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状况、症状体验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对焦虑症患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我们发现焦虑症患者普遍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晕、肌肉紧张、失眠等。

这些症状使得患者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面对焦虑情绪时,焦虑症患者采取了多种对策进行应对,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寻求社会支持和寻求专业帮助。

患者通过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来减轻焦虑。

有些患者也会选择进行心理疗法或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另外,一些患者也会尝试运动、艺术创作、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并缓解焦虑。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焦虑症患者在面对焦虑时普遍存在认知偏差,他们更容易负面解释事物,对未来充满担忧和恐惧。

因此,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重新审视并修正负面认知,帮助患者改变对事物的态度和解读方式,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总的来说,焦虑症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积极寻求社会支持、专业帮助和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焦虑症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减轻焦虑症状。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也为焦虑症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
疗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样本有限,本次调研结果仅代表了一部分焦虑症患者的情况,不能完全概括全局。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加强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焦虑症及其治疗。

关于焦虑的实践报告摘要(2篇)

关于焦虑的实践报告摘要(2篇)

第1篇一、引言焦虑作为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

面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许多人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

为了更好地应对焦虑,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了多种方法,旨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焦虑症状。

以下为实践报告的摘要。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焦虑已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焦虑不仅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焦虑的应对方法,对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焦虑应对策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焦虑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焦虑的定义、成因、分类、症状及应对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 实践探索(1)心理调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学习,调整负面思维,提高心理韧性。

(2)运动干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瑜伽、跑步、游泳等,提高身体素质,缓解焦虑。

(3)放松训练:学习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降低焦虑水平。

(4)社交支持: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沟通,寻求心理支持。

(5)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四、实践效果1. 心理调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学习,参与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调整负面思维,提高心理韧性。

实践过程中,焦虑症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2. 运动干预参与者通过运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焦虑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在运动过程中,参与者能够更好地释放压力,调整情绪。

3. 放松训练通过学习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参与者能够有效地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4. 社交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参与者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沟通,得到了心理支持。

焦虑症状得到进一步缓解。

5.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使参与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研究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有效的焦虑应对策略,包括心理调适、运动干预、放松训练、社交支持和时间管理等方面。

焦虑实践调研报告

焦虑实践调研报告

焦虑实践调研报告焦虑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已成为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焦虑的实践状况进行了调研,并对其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的数据来了解焦虑的实践状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焦虑普遍存在:调查显示,高达80 % 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受。

2. 原因多样:焦虑的原因涉及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等多个方面。

其中,调查发现工作压力是导致焦虑的最主要原因。

3. 影响生活质量:焦虑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 % 的受访者表示焦虑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睡眠质量。

四、调研分析焦虑产生的原因可能与社会状况、个人心理素质等相关因素有关。

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竞争压力,同时,社交媒体的流行也增加了人们对自身形象的强迫性要求,这些都加剧了人们的焦虑感受。

另外,个人心理素质或者人格特征也对焦虑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些人天生就具有更容易焦虑的特质,比如过于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等。

而一些外部的因素如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人际关系问题等也可能会增加焦虑的发生几率。

五、解决方法针对焦虑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解决方法:1. 保持积极心态:养成良好的心态对抗焦虑是很重要的。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少焦虑的发生和影响。

2. 寻求心理咨询:对于严重焦虑的人来说,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整心态,缓解焦虑。

3. 改善生活方式:适当的休息和运动可以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减少焦虑的发生。

4. 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与亲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寻求支持和理解,有助于减轻焦虑。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以看出,焦虑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焦虑问题调查报告

焦虑问题调查报告

焦虑问题调查报告焦虑问题调查报告引言:如今,焦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现代社会的一大难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焦虑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焦虑问题的现状以及其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焦虑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问卷中包括了与焦虑相关的问题,如焦虑的原因、焦虑的症状、应对焦虑的方法等。

我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进行了调查,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二、焦虑的原因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竞争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无论是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人们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这种竞争压力常常成为焦虑的导火索。

2. 经济压力:物价上涨、房价飞涨等经济问题也是导致焦虑的原因之一。

人们为了维持生活水平,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这使得他们感到焦虑和无助。

3.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是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人们更容易与他人进行交流,但同时也增加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压力。

三、焦虑的症状焦虑的症状多种多样,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常见的症状:1. 焦虑情绪:焦虑常常伴随着紧张、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人们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出现心慌、心跳加速等身体反应。

2. 睡眠问题:焦虑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等问题。

长期的睡眠问题会进一步加剧焦虑的程度。

3. 身体不适:焦虑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胃痛、肌肉紧张等。

这些身体不适会进一步加重人们的焦虑情绪。

四、应对焦虑的方法针对焦虑问题,我们也收集了一些应对焦虑的方法,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1. 放松技巧: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

2. 寻求支持: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困扰,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可以减轻焦虑的负担。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减轻焦虑情绪。

反焦虑社会实践报告

反焦虑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焦虑情绪也随之而来。

为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焦虑情绪对生活的影响,我们开展了一次反焦虑社会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人们了解焦虑情绪,学会应对焦虑,提高生活质量。

二、实践背景1. 焦虑情绪的普遍性近年来,焦虑情绪在我国呈现出普遍性趋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焦虑症患者已超过2亿人,其中青少年和职场人士尤为突出。

焦虑情绪不仅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生理疾病,如失眠、头痛、胃痛等。

2. 社会关注度提高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反焦虑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纷纷开展相关活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践目的1. 提高人们对焦虑情绪的认识,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2. 帮助人们掌握应对焦虑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3. 促进社会关注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四、实践内容1. 焦虑情绪知识讲座邀请心理专家进行讲座,向参与者讲解焦虑情绪的定义、产生原因、表现及危害,使人们了解焦虑情绪。

2.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3. 应对焦虑技巧培训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应对焦虑技巧培训,教授参与者如何调整心态、放松身心,提高应对焦虑的能力。

4. 焦虑情绪主题沙龙组织焦虑情绪主题沙龙,让参与者分享自己的焦虑经历,互相鼓励、支持,共同应对焦虑。

5. 心理健康公益活动开展心理健康公益活动,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五、实践成果1. 参与者对焦虑情绪的认识明显提高通过本次实践,参与者对焦虑情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了焦虑情绪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2. 应对焦虑的能力得到提升参与者通过学习应对焦虑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3. 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氛围浓厚本次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提高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

焦虑程度调研报告

焦虑程度调研报告

焦虑程度调研报告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竞争压力的增加,焦虑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焦虑在不同人群中的普遍程度,以及焦虑对个人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的收集,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第二部分是关于焦虑程度的评估,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被调查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选项。

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

3. 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对焦虑程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下面是主要的结果:3.1 总体焦虑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受,其中20%的人表示焦虑程度较高,40%的人表示焦虑程度适中。

3.2 不同人群的焦虑程度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2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有40%的人表示焦虑程度较高,而在35岁以上的中年人群中,有30%的人表示焦虑程度适中。

根据性别的比较,男性和女性的焦虑程度也存在差异。

约有50%的女性表示存在焦虑感受,而男性中只有30%的人表示存在焦虑感受。

在教育程度方面,焦虑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相比较高学历的人群,低学历人群中有更高的焦虑程度。

4. 讨论与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焦虑存在于社会的不同群体中,尤其是年轻人群和女性群体中。

为了帮助人们有效应对焦虑情绪,我们建议以下几点:4.1 提供心理辅导服务社会应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人们消除焦虑和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4.2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对焦虑的认知和了解,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信息,让人们更好地应对焦虑问题。

4.3 促进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缓解焦虑的重要因素,鼓励人们保持适当的工作休息时间和科学的生活方式。

5. 结论本调研结果显示,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焦虑问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焦虑问题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焦虑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之一。

焦虑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身心疾病。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焦虑问题的现状、成因、表现及应对策略,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焦虑问题的现状1. 发病率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10%的成年人患有焦虑症。

在我国,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尤其在城市人群中更为普遍。

2. 年轻化趋势:近年来,焦虑问题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大学生、职场新人等群体成为焦虑问题的高发人群。

3. 影响广泛:焦虑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人际关系、工作学习、家庭生活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三、焦虑问题的成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焦虑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遗传有关。

家族中有焦虑病史的人,其发病率相对较高。

2. 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工作压力等都是焦虑问题的诱因。

例如,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等。

3. 心理因素:个体的性格特点、认知模式、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也是焦虑问题的重要原因。

如完美主义者、担忧型人格等。

4.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也可能导致焦虑问题。

四、焦虑问题的表现1. 情绪症状:紧张、担忧、恐惧、不安等情绪是焦虑问题最典型的表现。

2. 认知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过度担忧等认知症状也是焦虑问题的重要表现。

3. 生理症状:心悸、出汗、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生理症状可能与焦虑问题有关。

4. 行为症状:逃避、回避、强迫等行为症状也是焦虑问题的一种表现。

五、应对焦虑问题的策略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心理治疗方法对焦虑问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药物治疗:在必要时,可使用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但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助于缓解焦虑问题。

焦虑原因数据分析报告(3篇)

焦虑原因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本报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我国某大型心理健康调查平台,该平台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焦虑症患者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多个维度。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筛选,剔除无效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后,采用SPSS、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三、焦虑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在调查数据中,工作压力是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压力的工作环境、激烈的职场竞争、长期加班等因素,使职场人士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 数据分析结果:- 工作压力与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5,p<0.01)。

- 在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中,焦虑发生率高达78.6%。

2.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问题也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原因。

家庭、朋友、同事等社交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导致个体心理负担加重,产生焦虑情绪。

- 数据分析结果:- 人际关系与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1)。

- 在人际关系紧张的群体中,焦虑发生率达到76.2%。

3. 经济压力经济压力是焦虑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房价、物价上涨、收入不稳定等因素,使人们对未来生活充满担忧,进而引发焦虑情绪。

- 数据分析结果:- 经济压力与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53,p<0.01)。

- 在经济压力较大的群体中,焦虑发生率达到75.4%。

4. 个人成长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败,如学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不顺,可能导致个体自信心受挫,产生焦虑情绪。

- 数据分析结果:- 个人成长与焦虑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

- 在个人成长遇到挫折的群体中,焦虑发生率达到72.1%。

关于焦虑的实践报告(2篇)

关于焦虑的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焦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面对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未来不确定性等因素,人们往往会感到焦虑。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焦虑,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本文将基于我的实践经历,从焦虑的定义、成因、表现、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焦虑的定义与成因1. 定义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体验,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负面事件的担忧、紧张、不安等心理状态。

焦虑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2. 成因(1)遗传因素:研究表明,焦虑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生理因素: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生理因素可能导致焦虑。

(3)心理因素:童年创伤、自卑、完美主义等心理因素可能引发焦虑。

(4)社会因素: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也可能导致焦虑。

三、焦虑的表现1. 心理表现:紧张、担忧、恐惧、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2. 生理表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肌肉紧张等。

3. 行为表现:逃避、拖延、过度消费等。

四、应对焦虑的策略1. 认知调整(1)理性分析:分析焦虑的成因,找出焦虑的根源。

(2)积极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应对焦虑。

2. 情绪管理(1)深呼吸:进行深呼吸练习,缓解紧张情绪。

(2)冥想:通过冥想,调整心态,降低焦虑水平。

3. 行为调整(1)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锻炼身体: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求助专业人士(1)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

(2)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药物。

五、实践案例以下是我个人在应对焦虑过程中的一些实践案例:1. 案例一:面对工作压力,我尝试进行深呼吸练习。

每次感到紧张时,我都会深呼吸几次,缓解焦虑情绪。

2. 案例二:在人际关系方面,我学会了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成功地改善了与他人的关系。

3. 案例三:为了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我参加了瑜伽课程。

社会焦虑研究综述

社会焦虑研究综述

社会焦虑研究综述一、社会焦虑的定义社会焦虑是时下国内普遍存在的社会情绪。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七十年代的日本、八十年代的韩国,都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这种情绪。

每个社会每个阶段都会存在社会焦虑,但是这种情绪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和社会改革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为其更大程度上是从宏观角度描述一种社会现象,故社会学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较多,多从个体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反而对社会焦虑的研究较少。

所以,定义社会焦虑就显得尤为困难。

樊富珉等提出,作为个人情绪体验的焦虑,是个体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带有某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状态。

当社会上大多数人都不同程度地感受以这种情绪体验,或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过多不确定的因素时,就会使人产生浮躁、烦闷、不满等弥漫性的紧张心理,形成社会焦虑。

社会焦虑又称“社会紧张”,抑或“社会挫折感”,是指因为社会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所引发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内心关于自我、他人、社会及未来担忧的心理意识(赵小群,2013)。

狭义的社会焦虑也可指,因社会问题引起的焦虑以及对自身和社会发展未来前景的焦虑(张艳丽,2010)。

和纯粹的个人焦虑不同,社会焦虑属于某个特定的社会或时代,它的特点往往是不确定性、广泛性和弥散性,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弥漫于不同社会阶层,不轻易消退,不易调适化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加速转型变迁,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结构深刻调整,社会个体在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压抑、烦躁以及非理性冲动等种种紧张心理,社会焦虑症已令人担忧。

二、社会焦虑的研究现状由于社会焦虑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且具有时代性,因此至今的研究中,以国内社会学的研究居多,其中已吴忠民教授为代表性人物,吴教授发表过多篇文章,从社会焦虑的含义、成因、后果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分析论述,得出我国目前的社会焦虑主要体现在住房、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环境安全等几大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李新朝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学生社会焦虑调查报告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3级教育学专业一、调查背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竞争加剧,社会焦虑不再是“弱势群体”的专利,而渐成一种普遍心态。

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总有原因让人感到不安。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希望能帮人们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

二、摘要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三、关键词社会焦虑、大学生四、调查对象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2013级教育学专业1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18人,女生62人。

五、调查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78份,回收率为78%,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100%。

六、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问卷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社会焦虑量表。

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

七、数据分析与统计问卷调查结果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分析。

八、研究结果(一)大学生社会焦虑总体情况表2焦虑得分平均分1、由表1可知,焦虑得分在40-49和50-59这两个阶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75.7%。

2、由表2可知,焦虑得分平均分为51.8205。

3、分析:大学生普遍存在社会焦虑现象,且较严重。

(二)大学生社会焦虑情况分析表3性别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表7独生子女和焦虑得分相关分析表8性别和独生子女卡方检验分析:1、由表3、表4、表6可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均大于0.05,所以性别、年级、生源地和大学生的社会焦虑现象并无明显的关系。

2、由表5可知,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焦虑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小于0.05,可见是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其社会焦虑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九、结论社会焦虑特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着一些共性。

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

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社会焦虑情况不了解和解决,它将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

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我认为我们的政府应:1、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充分就业应当是任何社会优先考虑的目标。

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每一位社会劳动成员都能获得一份有稳定报酬的职业。

有了就业,就意味着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就有了一个可预期的发展平台,有了缓解社会焦虑的基础性前提。

2、大力推动社会公平。

“房奴、车奴、孩奴”等等,这些现实中人们感受到的生活压力,表面看是经济问题,事实上也是社会问题,根本上讲,是对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无奈与无助。

上学、就业、个人发展??如果这些社会活动都能按规则运行,不是拼关系、背景,而是靠能力、水平,人们的不安情绪就会小很多。

3、尽快完善民生保障。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人们面临的社会风险,减少后顾之忧,对未来生活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预期。

一句话,当人们不再为基本生计惶惶不安时,社会焦虑才可能缓解。

当然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是要靠我们自己。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乐观地面对现实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2013级教育学a班李新朝 2014年12月20日篇二: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研究报告教育学院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 、“自主择业”的转变,大学生就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近年来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由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变,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发生着变化,其中择业效能感就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心理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奔赴工作岗位,同时他们又处在“大四毕业综合症”的气氛中,呈现出迷茫、困惑、焦虑、不安、沮丧等各种心理状态。

因此,本文想通过研究,一方面,了解分析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一般特点,并探讨其在性别、专业和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探讨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新的就业制度下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程度,以及择业效能感与状态焦虑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以便更系统详细的了解大四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及其心理状况,以便使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实施更有效的更为合理的职业指导。

同时,就业压力甚至提前进入大一大二学生的心灵,导致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

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当前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旨在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焦虑作一概念界定,并在介绍有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以期为高校开展针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和辅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问题大学生就业焦虑的概念界定从一般意义上讲,焦虑是对预期中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损失或失败的一种情绪反应。

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首先,焦虑是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感觉和体验,因为焦虑是对不特定的、模糊的、无形的危险的反应,因此是一种模糊的反映,它产生的原因是个体本身所不知道的。

其次,焦虑具有动机的意义。

焦虑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情绪,而且是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

如果引起焦虑的人或事物依然存在,那么这种焦虑的状态依然存在,个体就需要积极活动去改变(降低或避免)这种状态。

因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为的心理源泉之一。

再次,处在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表现和躯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如不断踱步、说话颤抖等。

焦虑实质上就是由外在的模糊的危险的刺激(包括人或事)所引起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对于大学生就业焦虑,我们可做如下定义:大学生就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根据cattle和spielberger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状态焦虑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一般为短暂性的。

特质焦虑则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择业时状态焦虑水平上升幅度较大,而特质焦虑水平上升幅度不大。

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主要是一种状态焦虑。

三、文献回顾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相关理论2.1就业焦虑的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就业焦虑的研究多为描述性研究。

王建平在《知识失业引发的社会心理效应》一文中指出,“知识失业将会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就业市场的一种持续的现象。

知识失业的或然性会不断冲击各类毕业生乃至整个社会,会对人们产生重大的社会、心理影响。

”主要表现在:就业焦虑和风险恐惧,引发一系列的认知失调,导致强烈的失败和应激行为,对社会平等与公正的挑战,冲击中国公众的教育投资和消费心理。

王本贤指出,“同青春焦虑、考试焦虑一样,大学生在择业时也会产生择业焦虑。

”文章就就业焦虑的表现、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预防和调适提出了应对方法。

福州大学的郑少萍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着焦虑、焦躁、自卑等心理障碍和表现,提出应该针对毕业生择业心理障碍给予预防与调适。

刘玉梅指出焦虑是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之一,导致大学生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业困扰、人际关系失调、就业与择业的苦恼以及恋爱挫折等”。

2.2涉及就业焦虑的实证性研究有3类其一是利用自编的大学生特质焦虑问卷对1到4年级的大学生特质焦虑行了测查。

结果表明,自编特质焦虑问卷可以提取五因子:就业焦虑、学习焦虑、人际焦虑、健康焦虑和惧怕否定评价焦虑。

也就是说这几个因子是大学期间困扰大学生的因素。

在就业焦虑上,有显著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农村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城市学生,女生高于男生。

其二是利用zung氏焦虑量表(sas)对大学生就业前情绪状态进行测评。

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均为0.01水平上显著性差异。

通过临界点的对照,发现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的达到1/2,女生的焦虑比率高于男性,其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较严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其三是用状态特质问卷对大学生择业期间的焦虑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择业情境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提高,部分学生呈现过度焦虑状态,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受自身条件、个人理想、社会.四、大学四年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状况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四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和专业性质差异,英语、中文和美术学专业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而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则与之相反。

不存在性别差异,但男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常模。

当前,造成大学生产生择业焦虑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的心理压力便越大,也越容易产生择业的焦虑心理。

大学生们渴望自主择业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一旦求职的自主权送到手中时,他们真正面对择业的竞争、就业的风险以及各种信息的刺激时,反而感到无所适从。

在目前的市场需求下,心理学、信息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就业前景相当渺茫,这些专业的学生在这一严峻的现实面前,更显得信心不足,焦虑水平过高。

而且受传统的价值观影响,男生比女生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大,毕业后意味着成家立业,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职业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其后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男生比女生更显得焦虑一些。

4.3大学四年级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状态焦虑的关系分析bandura在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中把焦虑看成是自我效能预期的一个“相互作用物”,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预期提高了,焦虑将减少。

正如 bandura(1989)所认为的,焦虑的产生是由于个体对自己能否处理、控制环境的能力产生怀疑,顾虑自己应对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引起痛苦的主要根源不是焦虑思维过程,而是个体对排除这种思维过程的无能感”。

这种无能感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不足。

该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理论。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感与其择业效能感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即是说,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越高,则其状态焦虑程度越低。

反之亦然。

通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择业效能感对状态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所建立起来的回归方程具有显著性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的对临毕业生作职业指导和心理辅导。

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当使大学生接纳现实,调整好心态,针对择业的可控因素做出更多努力,在择业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的做出职业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