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
11十四经脉循行、常用腧
足太阴脾经(21穴)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
端(隐白),沿着大趾内 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 后半圆骨,上行至内踝前, 再上腿肚,沿胫骨后交出 足厥阴经之前,经膝、股 部内侧前缘入腹,属脾, 络胃,过横膈上行,挟食 管两旁,连系舌根,分散 于舌下。 胃部的支脉:向上再通过 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 少阴心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23穴)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尺侧端
(关冲),向上出于手背第四、 五掌骨之间,沿着腕背,出于前 臂伸侧尺、桡骨之间,向上通过 肘尖,采购员上臂外侧三角肌后 缘,上达肩部,交出于足少阳经 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 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 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上出缺盆,上直项 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上到额 角,在屈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 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 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 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9穴)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
心包络,向下通过横隔,从胸 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 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 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 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正 中,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 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掌 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 (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 无名指尺侧到指端,与手少阳 三焦经相接 。
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尺侧端
(少泽),沿手背尺侧至腕部, 出于尺骨茎突,直上前臂外侧 尺骨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 内上髁之间,循上臂外侧后缘 出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 于大椎穴(督脉),入盆络于 心脏,沿食管过横膈,过胃属 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面颊, 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 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 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四经络循行及歌诀
寅3-5
上肢内侧外缘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循。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窝中求,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腹中行六寸平。 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肘上五寸擒, 尺泽肘中横纹处,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行, 太渊掌后纹头是,鱼际节后散脉营, 少商穴在大指内,距指甲角韭叶明。
手厥阴心包经 戌19-21
九心包络手厥阴, 前正中线诸穴匀。 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腱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 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 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 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厥阴心包经 戌19-21
九心包络手厥阴, 前正中线诸穴匀。 天池乳外旁一寸, 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腱内横纹上, 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 内关掌后二寸停, 掌后纹中大陵在, 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 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太阳小肠经未13151517七足太阳膀胱经起于晴明至阴终内眦上外是睛明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玉枕脑户旁寸三天柱筋外发际恁再下脊旁寸半寻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九肝十胆仔细分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十五气海六大肠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廿一椎旁白环俞上次中下四髎穴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承扶臀下横纹中殷门扶下六寸当浮郄委阳上一寸委阳腘窝外筋旁委中腘窝纹中央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夹脊开三寸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肓五神堂六七譩譆膈关藏九椎魂门十阳纲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十九胞肓廿一秩小腿各穴牢牢记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昆仑外踝跟腱间仆参跟骨外下方踝下五分申脉穴踝前骰陷金门乡大骨外下寻京骨关节之后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至阴小趾外甲角六十七穴分三段头后中外次第找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精修订
十四经络及其他必背歌诀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十四经循行及穴位歌诀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5:足阳明胃经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脉的循环路线
十四经脉的循环路线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十四经脉为十二经脉及督脉,任脉的总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特点是:各条经脉的分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每条经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每条经脉录属于一个内脏,在脏与脏之间有表(腑)里(脏)相互属、络关系:每条经脉在经气发生病里变化时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现:各条经脉在体表相应处都有腧穴的分布等。
各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机体虚实,治疗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所属经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鱼际、太渊、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19穴所属经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上廉、下廉、手三里、曲池、肘骨髎、手五理、臂灞、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所属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仑、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医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下巨虚、条囗、上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共13穴所属经脉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照海、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天溪、胸乡、周云、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共9 穴所属经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所属经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腾腧、天宗、乘风、曲垣、肓外俞、肓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6穴所属经穴:晴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 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附分、魄户、膏肓、神堂、意喜、膈关、魂门、阳纲、艺舍、胃仑、育门、志室、胞盲、秩边、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杨、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通谷、至阴。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作者:————————————————————————————————日期: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四经络的专业知识
十四经络的专业知识一、引言经络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人体体内输送气血的通道。
中医认为,经络与网络贯穿人体的各个部分,形成一个系统,起到调节气血运行,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
其中,十四经络是指人体主要经络系统中的十四条经脉。
二、十四经络的概述经络的分类可以有多种方式,按功能可分为主经与络脉,按经络的循行路径可分为经络与腧穴。
而十四经络则是按照经脉的循行路径划分而来,包括任脉、督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跷脉、阳维跷脉、血海脉、冲门脉、十二皮部经络等十四条经脉。
2.1 任脉任脉循行于前正中线,是十四经络中最为重要的经脉之一。
任脉起于下腹部的气冲穴,沿胸腹部循行至喉咙部,再向上行至面部。
任脉主要调节胃脾、冲任等脏腑的功能。
2.2 督脉督脉与任脉相对,循行于背部正中线。
督脉起于尾骨,向上行至头顶。
督脉主要调节脊髓、脑部及相关脏器的功能。
2.3 冲脉冲脉是一条腹部的经脉,起于下腹部的曲骨穴,向下行至气冲穴与任脉相交。
冲脉主要调节卵巢、子宫等生殖系统的功能。
2.4 阴维脉与阳维脉阴维脉与阳维脉是互相对应的经脉,分别行于身体的表面和内部。
阴维脉主要分布在肢体的内侧,阳维脉主要分布在肢体的外侧。
它们起着调节体表与内脏之间气血循环的作用。
2.5 阴跷脉与阳跷脉阴跷脉与阳跷脉是与阴维脉与阳维脉相对应的经脉,分别行于身体的前侧和后侧。
阴跷脉与阳跷脉起到调节胸腹部气血循环的作用。
2.6 阴维跷脉与阳维跷脉阴维跷脉与阳维跷脉是与阴维脉与阳维脉相对应的经脉,分别行于身体的内侧和外侧。
阴维跷脉与阳维跷脉起到调节肢体气血循环的作用。
2.7 血海脉血海脉起于心脏,向下行经胃、肠等脏器,是体内气血循环的重要通道。
2.8 冲门脉冲门脉是分布在头部的经脉,起于喉咙部的中府穴,循行经过颧骨、头顶,至于口部及颈部。
冲门脉主要调节头面部的气血循环。
2.9 十二皮部经络十二皮部经络是分布在身体表面的经络系统,主要起到感受外界刺激、传递信息的作用。
十四正经经脉循行
十四正经经脉循行整理:陈雪梅2017/3/20 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上行经胃口,过隔,属肺。
从肺系(气管及喉咙)横走浅出侧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内侧前缘、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之前,经过肘关节,腕后寸口部,沿手掌大鱼际缘,止于拇指桡侧端(少商)。
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
二、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沿食指桡侧缘,出第1,第2掌骨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入缺盆,络肺属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指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止于对侧鼻旁(迎香)三、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
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隔,属于胃,联络脾脏。
胸腹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和,再由此下行至髀关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锐)。
小腿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端。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四、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隔,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五、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与交接规律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喉、肺交联处横行出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终端):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阳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頬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三间节根边,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间,偏历、温溜三、五寸,池下四、三,上、下廉,二寸三里在眼前,屈肘纹头曲池现,池后髁根肘髎近,若问五里上三寸,臂臑七寸三角根,肩髃举臂前凹陷,巨骨肩端胛锁间,天鼎-扶突下一寸,本穴结旁有三寸,人迎隔(胸、锁)肌前面找,禾髎沟旁有五分,鼻翼唇沟迎香闻;共20穴。
十四经脉穴位循行歌诀
1、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
2、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口禾髎,鼻旁五分号迎香。
3、足阳明胃经: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内庭厉兑经穴络。
4、足太阴脾经: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开;腹舍腹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胸乡周荣大包随。
5、手少阴心经: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邃,神门少府少冲寻。
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薮;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与天容偶;兑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
7、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穴足太阳,起于睛明内眦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承光通天昂;络却玉枕连天柱,大杼背部第一行;风二肺三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三焦俞,肾俞气海抵大肠;关元小肠膀胱俞,中膂白环仔细量;上次中下八髎穴,会阳承扶殷门详;浮郄委阳并委中,附分挟膂第二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挡;阳纲意舍胃仓接,肓门志室继胞肓;二十一椎秩边场,合阳承筋依次量;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申脉帮;金门京骨连束骨,通谷至阴小趾旁。
8、足少阴肾经: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宜;大钟水泉通照海,复溜交信筑宾继;阴谷膝内辅骨后,以上从足走至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注肓俞脐;商曲石关阴都密,通谷幽门五分辟;步廊神封与灵墟,神藏彧中与俞府。
9、手厥阴心包经:九穴厥阴心包经,天池天泉曲泽明;郄门间使内关对,大陵劳宫中冲侵。
十四正经经脉循行翻译
手太阴肺经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胃),向下联络大肠,再上行穿过横膈膜,入属于肺脏;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上臂侧行于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掌面桡侧入寸口(桡动脉搏处),过鱼际,沿鱼际的边缘,出拇指的桡侧端。
腕后支脉:从列缺穴处分出,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胸、肺、喉部疾患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手阳明大肠经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桡侧,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向上进入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健之间的凹陷中,沿前臂背面桡侧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会于督脉大椎穴,然后进入缺盆,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扶突),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口唇,交叉于水沟,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旁(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治概要:本经主治头面、五官疾患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变。
3.常用腧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入上齿龈,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穴(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发际至额(头维),与督脉会于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会大椎,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胃,络于脾脏。
缺盆部直行之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入小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首腹里向下到气冲处与前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膑,沿着胫骨前嵴外侧,下经足背,进入足第2趾外侧端(厉兑)。
经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最新资料推荐…………………………………………………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肺经:从胸部的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锁骨下凹陷→侧颈部→到鼻翼的迎香穴为止。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下颌→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从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胸部→前腹部→腹股沟→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脾经: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度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7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心经: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小肠经: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膀胱经:是14条经络中最长的。
从内眼角的睛明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心包经: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三焦经: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体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肝经: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任脉: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手少阴心经
心经: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 (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 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 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 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 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 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 连。
脾胃病:腹胀,腹痛,泄泻, 便秘,肠鸣,胃痛。
前阴及妇科病:月经不调,崩 漏,小便不利,遗尿,遗精。
外经病:下肢痿痹,脚气。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少阴肾经
肾经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 于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 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 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 本。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鼻根部,旁行入目内 眦,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柱外侧,入 上齿龈内,回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向 下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 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 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支脉: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 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 入缺盆,下行穿过横膈,属胃,络脾。 缺盆部直行的脉: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 下行,挟脐两旁,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街穴。
手太阴肺经
肺经:该经起自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 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 脏,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 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 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 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 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 指桡侧端。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牙齿 痛,颈部肿胀。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经穴歌(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
二、手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歌(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复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共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四、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十四经循行原文
十四经循行原文1.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
从,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上鱼,循,出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灵枢·经脉》2.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灵枢·经脉》3.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却循颐后下廉,出,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抵,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间,出其端。
--《灵枢·经脉》4.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灵枢·经脉》5.手少阴心经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灵枢·经脉》6.手太阳小肠经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足背上的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病及头面部疾病,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口渴,消谷善饥,咽喉肿痛,口眼斜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热病,发狂等。
四、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下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胸部分支从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另一支脉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
【主治概要】主治肮脏病症,如腹胀,胃脘痛,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肿胀,厥冷等病证。
兼治妇科病及前阴病等。
五、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部位),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豌豆骨端,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
六、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椎穴,向下进入缺盆,络心脏,沿着咽,食管,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
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行目眦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
如少腹痛,耳聋,耳鸣,颊肿,项背肩胛部疼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头顶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至耳上角部。
头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寸,到达腰部(肾俞穴),入内属膀胱络肾。
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腘窝中(委中穴)。
后项的支脉: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挟脊3寸下行到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头痛,目疾及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八、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属于肾,络膀胱。
其一分支(外行部分),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止舌根部。
肺脏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
如遗精,阳痿,早泄,咳嗽,气喘,水肿,泄泻,便秘,耳鸣,失眠等。
九、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外行支脉:沿胸出胁,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肢内侧中线,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手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十、手少阳三焦经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穿膈,属三焦。
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部,再屈曲而下行至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部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如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赤,咽喉痛以及耳后,肩臂部外侧疼痛等。
十一、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穴),再下行至耳后(完骨穴),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标,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穴)。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环跳处,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外后的毫毛处(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口苦,目眩,寒热交作,头痛,颌痛,目外眦痛,以及胸、胁、股、下肢外侧疼痛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趾甲外后的毫毛处(大敦),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部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脏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诸病,如头痛,胁痛,呃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疼痛等。
十三、督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十四、任脉
【经脉循行】1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2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
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再上行经承浆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属足阳明胃经),联系于目。
【主治概要】主治胸、腹、头面的局部病证。
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八脉交会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