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成功对当今职场哪些启示
做人做事做领导——学习诸葛亮的用人智慧
做人做事做领导——学习诸葛亮的用人智慧学习诸葛亮的用人智慧诸葛亮可算典型的用人高手。
你看他,以一名“村夫”身份,参加无权、无势、无钱、无地盘而且缺兵少将的以刘备为首的政治集团,一下子从因为占得天时而势不可挡的曹操手里虎口拔牙,夺取了荆州、益州、汉中,在三分天下的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凭借的完全是刘备自己的那一点人马。
这一过程既好比用很少的一点本金赚了大钱,又好像一个临时成立的个体户同仁组织和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平起平坐,共同瓜分市场。
从“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角度看,诸葛亮也无疑是个大赢家,他的成功不仅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他们提供了如何跳龙门的宝贵经验。
管理学家们也对诸葛亮感兴趣,尤其是对他的用人智慧感兴趣,特戰是对他在争取人才,使用人才,管理人才上的上乘操作感兴趣。
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注意到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即刘备虽然没有多少本钱,却有许多人所不及的无形资产。
首先刘备是汉室甲胄,被皇帝认作皇叔,有奉衣带诏书讨伐奸臣曹操的合法身份,这样便有名正言顺做事的理由。
其次刘备有宽厚待人的名声,对于在动乱时期追求政治前途与稳定生活的天下大众有强大的号召力。
最后刘备用结义的办法,搜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人才做帮手,这就是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在诸葛亮看来,只要用好这一组人力资源,《隆中对》计划就可以实现。
刘备在这个政治集团中相当于公司董事长的地位,他既然肯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做军师——相当于聘请诸葛亮做公司的总经理,自然对诸葛亮的经营方针和措施全力支持。
诸葛亮于是发挥刘备的两个作用,一是作为汉室合法经营人的招牌作用,另一是作为这个组织的领导,也就是这个集团的家长作用。
所以诸葛亮发布一切命令,总是在刘备身边进行,并不自作主张。
关羽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兄弟,相当于公司的副董事长,他有极高的武艺,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战绩,有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辞曹归汉的名声,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三国演义》里的职场真理 管理资料
《三国演义》里的职场真理管理资料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开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根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确实很有威慑力。
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假设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筹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知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假设是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或跳槽。
23. 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24. 黄忠的经历告诉我们:年龄并不是问题,关健是要有实力。
为什么说,刘备诸葛亮的成功,当代职场人可以“复制”
为什么说,刘备诸葛亮的成功,当代职场人可以“复制”郭德纲在《老郭有新番》中谈到了刘备,说其创业不容易,没有势力,没有落脚点,什么都没有。
但他有着完美的人,良好的性格,远大的志向,纯正的血统,所以才会有关羽、张飞等人的忠诚追随,最终奋斗出一番事业。
人设玩得好,三国当主角所谓人设,其实就是个人品牌,或者叫形象管理。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有两个玩人设的高手,将个人品牌打造的金光闪闪,且因此而受益良多,一个是刘备,另一个就是他的军师诸葛亮。
虽然诸葛亮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时才真正出场,但其「顶级人才」的人设早就已经在人才市场上立起来了。
打造出这个人设的不是别人,正是他身边的亲朋好友。
刘备跃马过檀溪,惊险脱困后,遇到了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老人家喊出了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经典广告语:卧龙、凤雏得其一者,可得天下。
这个卧龙指的就是诸葛亮,刘备第一次记住了这个名字。
后来刘备和徐庶短暂共事。
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终于数次击败曹操。
曹操绑架了徐庶的老母亲,逼她离开。
不得已,徐庶含泪与刘备告别。
临行前推荐好友诸葛亮,说他的能力比自己强一百倍。
刘备的求贤之心已经被彻底检查出来了。
徐庶已经这么厉害了,这个传说中的诸葛亮还不够厉害,一定要得到。
正是因为这种顶尖的人才,诸葛亮的仕途之路起步非常惊人。
他不仅受到了参观草堂这样的礼遇,而且一到刘备集团就有了非常高的地位。
在职场中,个人设计就像一张个人名片,在很多情况下非常有用,这个作用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
其一,拥有好的人设更容易被看见,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同事以及领导的认可。
一个人展现出来的形象,往往会影响到他的机遇。
其实,真正好的人设从来都不是面具,而是放大镜,是为了最大程度上凸显自身的闪光点和优势。
其二,由于人设通常都是正面的形象,为了维持这个人设,就会倒逼我们自律,努力成为这样的人。
比如说在互联网公司里,有人走的就是技术大拿的人设路线,那么为了人设不坍塌,往往就会主动去学习、精进自己的专业技术,想方设法提高业务能力。
诸葛亮成功应聘的策略对求职者的启发
诸葛亮成功应聘的策略对求职者的启发说明,此文于2011年4月21日首发于本人的网易博客“wuketid-财务实务”,有点“戏说三国”的味道,但也有现实的启发意义,重发于此,仅供大家一乐!“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刘备三次亲自登门邀请诸葛亮的故事,这是一个老板重视人才的经典故事。
今天突然有了灵感,觉得这个故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却是求职者诸葛亮精心策划的成功应聘高级职位的故事,其采取的应聘策略,对求职者或许可以有借鉴之处。
第一,先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从而提高身价。
诸葛亮为什么前两次不露面,而要刘备三次登门拜访?有人说,是诸葛亮自恃才高,故意要为难刘备,想藉此观察刘备是否真有诚意,为的是将来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
其实,我看未必。
诸葛亮经过20多年的寒窗苦读,学就了一身的本事,当然希望自己能够一展抱负,由此为自己挣来锦衣玉食,光宗耀祖,甚至青史留名。
但他却怀才不遇,一直没有得到好的机会,三十多岁了,还碌碌无为,家里也因此一贫如洗,住着四处漏风屋顶漏雨的破草屋。
有人说诸葛亮爱才不爱色,所以找的老婆虽然丑但有才,但其实也是他一事无成家里没钱给不起彩礼而找不到美女做老婆,只能找一个据说是很丑的老婆……这就是他前半生的真实处境。
他也很无奈,没办法,谁知道他是谁啊:一个山沟沟里面的人,谁知道他是否懂得带兵打仗?是否懂得治国安邦?如同现在,老板挑选人才首先是要看文凭和职称的,你没有留洋的经历,也没有MBA、CPA证书,更没有世界500强或四大的工作经历,谁知道你一个不是从985毕业,一直在民企混饭吃的人到底有没有水平?有没有能力?懂不懂得规范化管理?而同时,诸葛亮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天生的能力的局限性:当个参谋、做个助手,或者掌管一个方面肯定没有问题,但要自己搭建平台当老板,要自己掌管全局,就没有那本事了!单单是要那些如狼似虎的武将服从他他就做不到。
所以,他也打定了主意:不能自立门户,而只能老老实实地打工,找个好老板跟着,伺候好老板,老板发展了,自己也跟着发家致富。
诸葛亮求职成功三大启示汇总1篇
诸葛亮求职成功三大启示汇总1篇诸葛亮求职成功三大启示 1东汉三国时期,人杰辈出!各路英雄在上演气壮山河的历史正剧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管理思想遗产。
其中,“智慧化身”诸葛亮“应聘”的故事就带给我们诸多宝贵的启示!东汉末年,皇室衰微,群雄逐鹿。
经过长期的彼此攻伐,到公元207年时,中国北方已由曹操基本统一,国内其他诸侯主要就剩下西凉马腾、汉中张鲁、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江东孙权以及尚无立锥之地的刘备六家了。
从总体实力上看,曹操最强,孙权次之,其他各路诸侯都有很快成为曹操囊中之物的明显趋势,曹操的死敌刘备更是首当其冲!与当时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相反:长期隐居南阳草庐、静观天下大势的“伏龙先生”诸葛亮一出山就义无返顾地投靠了最为势单力薄的刘备集团并终生为其奔走效力,竭心尽智,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在为刘备集团做出杰出贡献基础上,诸葛亮实现了个人事业的成功——这归根结底取决于诸葛亮在南阳所进行的、近乎圆满的职业选择策划!首先,诸葛亮的个人职业发展定位非常清晰。
诸葛亮是汉朝中下层__的后代,自幼博览群书、胸怀大志,始终以春秋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最高参谋管仲、乐毅为个人楷模和奋斗目标,立誓要成为他所处时代杰出的“谋略大师”,为__汉室贡献力量;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清楚:他自己长期积累的核心才干已具备了实现职业目标的可能!其次,从应聘对象选择上看,诸葛亮也独具慧眼。
曹操已经统一了半个中国,实力雄厚,最有资格挑战全国统治权,但他的政治作为严重威胁了汉朝的皇威和基业,被当时的正统观念视为异端,在道义上处于劣势;孙权只求偏安自保,无意挑战全国统治权,但具备独立或与其他力量联合对抗曹操的实力;马腾、张鲁、刘表、刘璋大都昏庸__,连守土自保都很成问题;而势力最为弱小的刘备集团却是一匹真正的“黑马”——具备快速成长、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乃至在此基础上__的可能性。
原因在于:第一、刘备始终坚持匡扶正义、__汉室的理想并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相当一批支持者和同情者,在道义上处于优势且与诸葛亮的个人价值观吻合;第二、刘备品性坚韧顽强,无论条件多么艰险,都敢于与任何强大的敌人对抗;第三、刘备待人宽厚谦和,团队凝聚力超强;第四、刘备是汉朝皇族后裔,具备名正言顺继承“大统”的资格——以上条件恰恰是刘备增值潜力最大的重要资源且其他诸侯很难模仿、替代。
诸葛亮对我的启发
诸葛亮对我的启发
诸葛亮对我的启发是我们可以理解是作为下级,与领导相处,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也就是说,作人不能卑躬曲膝,不能奴颜媚色。
有时,也许违心的事不得不做,但违心的话却可以不说。
总之,要保持自已人格的独立,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要保持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其次,要出于公心,从与人为善的愿望出发。
这里的与人为善,主要是指自已的顶头上司。
在上述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当然,必须做到有理有节。
三国演义中的职场之道
三国演义中的职场之道《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
可以从三国演义中读军事谋略,读管理方法,也可以读出职场生存之道。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英雄不会问自己的出身。
该团体的主席可以从摆摊开始。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诸葛亮的出山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否有文凭或工作经验并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如何推销自己。
自我炒作以提高人气,然后有人会上门高薪雇佣。
4.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取得成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如此才能防止人才短缺,培养出优秀的团队。
5.魏燕的经验告诉我们,跳槽不应该太盲目,尤其是当老板的得力助手不喜欢跳槽时。
这种公司没有前途。
与其继续干下去,不如再换一次工作。
6.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搞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不能看不起别人,尤其是老板的干儿子或小舅子之类的,哪怕自己跟老板是亲兄弟关系也不能歧视老板看中的人。
7.关羽的命运告诉我们:即使你是工商管理硕士(MBA),一个营销错误也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学科的人。
8.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员工集体罢工或跳槽。
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他的个人实力有多强大,如果他只考虑高薪,结果只有一个:他有事业,但没有事业。
10.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11.黄忠的经验告诉我们年龄不是问题。
关键是要有力量。
不要低估老员工。
有时他们比年轻人做得更好。
12.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13.马超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他无法独自工作时,最好找一个明智的老板来跟随他。
14.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5.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器是必要的。
它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人力资源。
16.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逃被兼并的命运。
从诸葛亮出山看当代就业智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正逐渐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各类人才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然而,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注定充斥着极为残酷地竞争,“就业难”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莘莘学子在告别校园生活的同时,必须面对的全新挑战。
古往今来,怎样才能为自己找到立足之地并施展平生所学,是任何一位志在“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这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当数其中思谋精纯而能有所作为的高士。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诸葛亮凭借其非凡的才智帮助逆境中的刘备扭转人生轨迹,建立蜀汉基业,被后人大为传诵,成为后世中国知识分子顶礼膜拜的偶像。
谈到诸葛亮,就不得不说“三顾茅庐”这一典故。
据一些文史学家分析,“三顾茅庐”实际并不符合事实,而是诸葛亮在多次同刘备进行互访,且深入交谈后,主动决定加入这个团队。
但是,又有哪位满腹经纶的才子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真的能被老板“三顾”呢?其实,在这样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行将步入职场的人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到诸葛亮的就职智慧上,而非小说家一厢情愿地虚构出的主上礼贤下士的情节。
诸葛亮在就职方面最先给人以启示的地方是如何选择“老板”。
不难发现,三国时期同样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
不过,尚未入世,又没有多少知名度的诸葛亮并未急于投入任何一方诸侯帐下,而是耐心地等待明主。
但是,为什么诸葛亮理想中的“雇主”是当时落魄得只能寄居于新野小县的刘备呢?细细想来,莫过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刘备拥有一个帝胄的头衔,且以兴复汉室作为奋斗目标,这符合诸葛亮的个人志节与信仰。
二是彼时刘备虽已有关羽、张飞这样的大将,却鲜有谋士,特别是政治才华出众的高士,诸葛亮加盟后,能够使自己获得施展拳脚的机会。
三则根据《隆中对》来看,诸葛亮预计刘备有机会夺取当时的战略要塞荆州和益州,进而成就一番霸业。
或许在诸葛亮眼中,刘备正是一位与其志同道合,且可以为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又极具发展潜力的“老板”。
事实证明,诸葛亮采取的避免盲目择业,而是在长时间观察职场形势后,根据自身条件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雇主这一就职策略在当下颇具借鉴价值。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60条职场真理
三国演义告诉我们的60条职场真理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
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自焚;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出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诸葛亮教给我们的道理
诸葛亮教给我们的道理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位备受尊重的名士和政治家。
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秉承着他的思想和哲学原则,成为了后代追捧的模范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看诸葛亮教给我们的道理。
1. 谋略和智慧诸葛亮很擅长制定计策和谋略,他教导我们必须要有智慧和长远计划,才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在面对复杂和困难的情况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并着重考虑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只有努力思考,才能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 谦虚和谨慎诸葛亮教导我们一定要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永远不要自以为是或妄自尊大。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失去谦虚和谨慎,就会走向失败和毁灭。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检讨自己的言行,避免犯错和冒险。
3. 以礼相待诸葛亮主张以礼相待,深情厚谊,和他人携手合作,解决问题和迎接挑战。
他认为通过彼此尊重和信任,我们可以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以礼相待,并互相关心,支持和帮助。
4. 学习和实践诸葛亮非常重视学习和实践。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才能够真正的成长和成功。
他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或思想,不停地重复努力并不断地实践,才能够变得更加出色。
5. 忍耐和毅力诸葛亮知道在人生中,遇到错误和挫折是常有的事情。
他教导我们只有具备忍耐和毅力的品质,才能够克服困难和迎接挑战。
他还告诫我们,即使在艰难时刻,也必须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目标。
总之,诸葛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生活和职业成功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他承载的价值观和哲学信念,对我们的人生道路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诸葛亮的思想,着力于改善自己的情况,追求内心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诸葛亮对职场人士五大启示:别陷入完美主义困局
诸葛亮对职场人士五大启示:别陷入完美主义困局核心提示:史书记载,诸葛亮自蜀汉确立以来,长期身兼中央、地方两职,大到方针决策,小到政令下达,都是由诸葛亮一个人来担纲,实在是积重难返,劳累不堪。
概括地讲,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人格主要表现为:(1)对自身期许过高,对于属下要求严苛,不容犯错;(2)不肯放权属下,认为只有自己方能胜任兴汉大业;(3)不顾当年“隆中对”中的军政方略,连年兴兵,屡败屡战。
本文摘自:《北京青年报》2009年5月2日第C2版,作者:岳晓东,原题:《驰骋职场如何避免落入诸葛亮完美主义困局》编辑说话在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不仅以其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展示出强烈的男性特征流传百世,而且塑造的上百人物形象也因再现人间万态而深入民心。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三国春秋代表着风云变幻、跌宕起伏的职场,里面大小角色就如同当今奋斗着的各色人等。
我们都可能崇拜着三国中的某个人物,并在言谈举止、行事作风上自比。
实际上这么做有些危险,即使智慧如诸葛亮者,也有他的性格困局。
那么我们如何借鉴三国人物,游刃有余地驰骋在职场呢?从本期开始,哈佛心理学博士岳晓东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我们的三国偶像,助力大伙儿有效而快乐地成长。
诸葛亮是中国很多男性的超级偶像。
他集智慧、忠诚、正直、廉洁于一身,辅佐刘备借荆州、占益州,入巴蜀,联东吴,可谓朝中之事,无分巨细,事必躬亲。
然而,恰恰是这份鞠躬尽瘁,导致了蜀汉军政管理上的诸多失误。
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诸葛亮的完美主义人格。
完美主义人格是一种缺乏弹性的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心理学中,完美主义是一种人格特质和思维方式,它要求做任何事情都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缺乏弹性和灵活性。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指出,完美主义是指在工作表现上对己或对人所要求的一种态度。
持完美主义的人,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难免只按理想的工作标准苛求,而不按现实情境考虑应否留有弹性或余地。
完美主义人格的突出特点表现为:(1)辛苦工作,注意细节,做事务求尽善尽美;(2)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高于别人;(3)要求规矩、缺乏弹性,容易陷入定势思维;(4)行事谨慎,力图成功,不能宽容自己与他人的失误;(5)非常在意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期待。
2021年从三国人物故事悟出的职场法则
从三国人物故事悟出的职场法则三国演义是我们的四大民著之一,那么从三国人物故事中我们能够悟出什么样的的?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 ___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
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关羽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你是MBA(工商管理硕士),一时营销失误,可能让你输给一个跨专业的。
11.夏侯惇的经历告诉我们:自残,的确很有威慑力。
碰到这种二球,哥也怕。
12.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3.公孙瓒的经历告诉我们:擅泳者必呛水,玩火者必 ___;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14.大小乔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才有钱又长得帅的男人,一般没法陪你到最后。
15.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___员工的心理动态。
16.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7.黄月英的经历告诉我们: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18.刘表的经历告诉我们:身体是 ___的本钱。
你再牛B,一旦死了,就会有人睡你的老婆,花你的钱,打你的娃。
19.赵云的经历告诉我们:个人实力再强,若只想着高薪,结果只有一个:有职业,没事业。
20.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21. 孔融的经历告诉我们:让梨是一种美德,也是一场做秀,是从小就策划好为自身提高知名度的一种做法。
紧记:出名要趁早。
22. 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 ___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 ___ ___或跳槽。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诸葛亮的用人之道:启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诸葛亮是一个具有远大理想的政治家,他年轻时代就“每自比管、乐”,立志要成为出将如乐毅、入相如管仲的杰出人物,而且必须是兼而有之。
他选择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盖如易中天所言,因为只有在刘备那里他才有可能找到充分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场所。
至于兴复汉室,笔者认为并不见得是他真正的人生第一理想,成就一番可以与管仲、乐毅相媲美的丰功伟绩才是他最根本的追求。
然而,怎样才能实现“管乐之梦”呢,唯一的途径就是取得丞相和最高军事统帅的职务,集内政、军事大权于一身。
正是在这种根本追求的驱动之下,他开始了在刘备公司的成长之旅,同时实践着自己的选人、用人之道。
一、权臣之路任何一个领导人的选人、用人策略都受制于自身认识、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对诸葛亮来说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先从五个方面来重新审视诸葛亮的权臣之路,以次探究诸葛亮的选人、用人之道。
1、痴心要行隆中对。
历史上,人们对有没有隆中对存在争议。
但是,笔者认为,即使没有《三国志》中记载的那一段相当缜密的战略方案,至少在刘备驻扎樊口期间,诸葛亮应该与刘备探讨过这一方案的雏形,而且这一方案逐步成熟完善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对一个当时手上兵少将寡、寄人篱下的刘备来说,这个愿景太遥远了,也太不现实了。
毕竟刘备已经46岁了,荆州是刘表的,而益州,刘备还没有去过。
由于张松、法正的出现,刘备的命运彻底改变了,他获得了益州这一全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备了三国鼎立的基本条件,这也印证检验了诸葛亮当年所作的战略规划的正确性。
这肯定会增加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度,也会进一步激起诸葛亮自命不凡的虚荣心。
后来刘备东征,大部分人都反对,而诸葛亮却选择了沉默。
王大健先生对于刘备东征诸葛亮的态度给出了一种新解释,认为诸葛亮是不想阻谏,因为在他的战略规划里,荆州是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但很遗憾,这次东征,刘备还是没有带上他。
正是在军事上的压抑,他只能选择韬光养晦,先把内政工作做好再说,也就是说,先检验一下自己的“管仲之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的成功对当今职场哪些启示?平顶山人才网/提起三国,无人不知诸葛孔明,诸葛孔明可算得上是一个全才,用现代的话来说,集职业经理人各项素质和权谋为一身的代表人物。
然而,由于“诸葛一生唯谨慎”的评语,使他看起来过于拘泥,活得不够潇洒自如,然事实决非如此。
孔明一门三兄弟早就为人生目标做好规划,同是杰出职业经理人,便却分事三主。
且看孔明同志的简历,未出山前,蛰伏于南阳,观望天下大势,待机而出。
此时已有数棵大树可供乘凉,如教师兼人才经纪人水镜先生,孔明的岳父黄老先生等。
孔明一家原是山东的外来人口,但通过这些大树们的提携,很快便与南阳当地的名门旺族结识,并让他们心甘情愿为孔明一家编织人际关系网,使其名声远播。
孔明同学四友,都是当地士族名门子弟,这些就是资源。
孔明一生的远大目标非常清晰,所以每每自比管仲、乐毅,他要做的,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类似于宰相一类的职务,可谓大志少成。
但现实是残酷的。
孔明不过是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又是自学成才,既非名校出身,又无高学历,所以后来以曹操为首的一大部分人一再强调“诸葛乃一村夫”。
若论工作履历,估计除了放牛锄地的课外实践,也就是在祖国大好河山走一走的社会实践。
有学问是肯定的,估其只会纸上谈兵,学院派瞧不上,江湖派也看不起,所以他的广告歌《梁父吟》一唱,大伙必烦心,有此话为证“时人莫之信也”。
事实如此,在一例、乡村里,一个年轻、无名、无学历、无经验的小伙子,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等待属于他的那天。
孔明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会切刃合实际需要做出非常周详的计划。
他会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或者突发的情况,提前安排布置。
当然,他身上缺点也是有的,就是老爱装神弄鬼地自个儿神化自个儿,这也不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一种手法,估且不论。
在实际操作时,他深通“鸭子浮水脚在水下划”的功夫,一贯好暇以整,还特意买了把鹅毛扇作为道具。
现在,他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把自己推销出去,而且此工作不能有“三低”,即起薪低,待遇低,职位低。
不仅如此,最关键的是发展前途要一片光明。
什么前途?就是既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又能让自己兼济天下的理想得以实现,让自己在史记上可与管仲、乐毅一较高下。
为了实现这一远大抱负,孔明一直在待机而动。
生逢乱世,孔明深知所需的工作和前途,只能寄托在找到一个合适的老板身上。
所以他宁可不出山,出山就一定要千古留名。
起初各路诸侯并起,孔明学问是有的,但由于年纪尚小,政治艺术的领悟却不深,想必乱哄哄的一片,他也辨不清这大大小小的老板中哪一个才是他的真命天子。
想象一下你在几年前去应聘,你能知道华为会做到今天这样?常言道,乱世袅雄。
一大批人才早已涌现,比他名气大的、资历深的、根子硬的职业经理人早已将舞台霸占。
例如曹操手下的二荀、郭嘉、程显……,袁绍手下的审配、郭图……,连西凉军团都有贾诩这样的高人指点。
总而言之,各路诸侯手底下都有这么一批贤能的谋士,自己跑去毛遂自荐,从基层做起,怕也没有那个好耐性。
待到曹操荡平北方,大举南下的时候,混乱局势也日渐明朗,孔明心中的真命天子也随之浮出水面。
曹操气吐宇宙,超拔群雄,做他的部下怕是只有高瞻远瞩的份儿,曹操在世之时,司马懿这样的牛人也只配做个书记员,借老板的舞台表演就更不用谈了。
想当年,管仲、乐毅辅佐的可不是这样的主儿。
况且曹操底下帮派众多,哪位堂主也不是省油的灯,孔明再能力卓越去了也先得熬年资。
后来他弟弟去了,那个苦哟,他两位大哥在西蜀东吴笑傲江湖的时候,这位三弟还不知道在魏国哪个衙门挂职锻炼呢。
既然曹操不是,那孙权应该是孔明的理想之选了吧。
非也,孙家三代治理江东,当地豪族归心,人才辈出,流派众多,一个流窜到中原的山东外来人,汉末深受门阀观念的影响,估计去了也只能过着熬年头看天气的日子。
他大哥诸葛谨已去了多年,可成名立万儿的机会基本没有,熬到第二代才见天日把持朝政,这就是事实。
况且,孙权本人虽年纪尚轻,夭赋却极高,搞起政治来更是游刃有余,虽表面风平浪静,看似即不善文又不能武,但举权一世,江东政治最平静,更未听闻地方大臣反叛,政治平衡艺术之精妙可见一斑,孔明若去,即使列权看得起他,也不可能像后来刘备那样“如鱼得水”视为神明。
江东历代都督,哪个不是人中龙凤,刊权也从未说离了谁便难成宴席。
汉朝剩下的那几位军阀头目原地方大员,有头脑的人都知道没多大活头。
推来算去,也蔚浏备还算差强人意。
刘备当时已混迹江湖二十载,可谓龙在深渊,要啥没啥,一般人都看不上眼。
孔明将其资料仔细分析,顿觉此人大有潜力。
第一,刘备有理想有志气,这是举国皆知的事实,刚好孔刘二人的理想完全吻合;第二,刘备能够在两年内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却不改其志,此乃成大事者的首要素质;第三,刘备的口牌之好和人气之旺也是举国公认的,皇帝称其为叔叔,曹操夸他真英雄,十几年来一帮兄弟跟着他到处拼杀无怨无悔,真可谓外有品牌内有实力;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刘备乃一界流浪汉,虽有一身好本事,但家族资源和先天能力与曹操、E权却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而且妙就妙在其手下的谋士没有一个真正有头脑的,竞争上岗自然是不存在的。
所以即使你出了个搜主意,也没有个明白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象孔明这样年轻、没经验的小伙,做错事的机率不可能为零,既然没有其他同事指证,老板也昏昏然不知所以,历史当然也不会记载了。
既然已确定目标,该怎么实施就得有一番规AlJ,这正是孔明的长项。
《隆中对》所写的内容当中,与企业招聘高级人才时让你对行业的发展战略做一篇系统分析的内容差不多,其实这份秘密报告孔明早就准备好了。
估计在未找到合适的公司之前,孔明还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做过别的什么“对”,作为应聘前的准备。
现在已将目标企业锁定为刘备集团,别的烧了也罢。
正如上面所说:“宁可不出山,出山就一定要千古留名”,即下定决心踏人江湖,要做到“千古留名”自我身价当然不能低了。
做集团老总是有些勉为其难了,但副总或者总助之类的肯定没问题。
屈指一数,在这小小集团,想找个能到江东搞成功学讲座“联吴抗曹”的哥有嘟有如登天,呵呵,这二把手的位置对我诸葛而言岂不如探囊取物一般?想我一在深山里无名无望的小青年,怎么跟老总挂上呢?又如何在挂上之后受到极端器重极端信服,主动把位置给我呢?对于老同学徐庶的做法,孔明是不太赞同的,自己跑到大街上,通过搞怪的行为引起老大注意,他这种自我宣传的效果看起来是不错。
但是,这样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不好,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绝对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一个游侠异人,这对以后的职场发展大大不利。
更何况,孔明非常明白“俯而就之者易,跤而求之者难”这句话的道理。
自己热情主动地去求老板给个职位,老板就算给了,以后只要一犯错误肯定会被蹬掉。
相反,如果是老板硬拉你入伙的,即使你犯了错误老板首先也得为你扛着,则的话,那不就是老板英明的眼光不会识人么?这样一合计,孔明决心用“鸭子浮水”之术做一把更高明的。
孔明的方法我有下见在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其实说白了,就是干打雷不下下雨,广告做足却老不见货,吊足了客户的胃口。
幸好刘备不是张飞这种粗人,不然孔明的一番做作可就算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当然这种事也不会发生。
刘备何许人也,早就在孔明及其应聘智囊团的算计之中。
首先是水镜先生一番极力推荐,把卧龙之名深印在刘备脑中,但刘备却只心动而未行动。
故有徐庶出马再次考查刘备到底有无雄主之气概,考查合格后回马再荐孔明终获成功。
待到刘备来访,一早就有线报,孔明等人立即安排。
刘备三人犹如鬼子进村,陷人人民战争的汪洋。
三人一路听到的歌,看到的人,遇到的事,莫不与孔明有关,直把刘备的胃口越吊越高,心痒难耐。
若孔明是一女子,估计普天之下的男人都愿意葬身在他的石榴裙下。
男人追不到女人要骂,但女人主动投怀送抱却又要怕。
所谓便宜无好货么,孔明自高身价,绝不让刘备轻易得手。
但又不至让刘备绝望到一去不回。
所以每次刘备见不到正主,正当失望,一准有人偶过攀谈,又把刘备的惺惺之火点燃,并更猛更旺。
当然事情做得差不多就得了,做得太过分就不好了。
于是,第三次刘备终于得以被孔明接见,只是还要以睡觉为名让他等几个钟头,也算是最后对老板诚意和心胸的考察吧。
弄到这步天地,真不知是老板面试贝工,还是员工在面试老板,只能感叹:高,实在是高!说到那篇《隆中对》,一直以来传说得神乎其神,认为就由此奠定的三国发展的基础。
其实,也没这么夸张,无论哪本史书,都只有这么一段话,未免让人疑惑。
要我是老板,我肯定会问:先生你说得好是好,可我现在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眼前的难关还不知怎么过,我又怎么把别人的地盘弄过来呢?战略上您说得是很对很好,但业务的具体开拓您是否也可指点一二呢?既然史书都没写,我估计孔明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他那时的水平,做个战略企划部长可以,做个销售部长就不行了。
好在刘备已经如获至宝,心里也清楚自己一个小团伙的力量,硬提市场开拓这个问题岂不是要背上一个故意难为人又显得没诚意,也就不再深究孔明的实践经验问题了。
倒是关张二人颇有微词,但搞定老板,便是搞定一切,就算下面的同志再闹意见也白搭。
在这个过程里,孔明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做,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正所胃无为而无不为,还那么的自然得体!谁说孔明一生只知谨慎不够潇洒?谁说孔明以儒家行法家之事?其实孔明潇洒得很,以后什么安居退五路,什么空城计,都是谋定而后动,深通黄老无为之术的精髓。
以当今的社会背景,这样求职应聘怕是不太可能了,若是真能求职成功,别人见了他也无非就是一句,哼,他不就是背后有人么。
然而,诸葛亮的例子对当今职场还是大有启示的。
首先孔明有着非常明确的人生目标,然后从这个大目标出发,步步为营使目栩导以实现。
就像一个演员,得先清楚自己到底要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再去设计怎么演才能传神是一个道理。
做职业经理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拘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那么别人就会按别人的想法来为你设计你的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目标,就算没有人生目标,也要有职业目标。
人活一世,失去主动权是最可怕的。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曹操说得够狠,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掌舵。
所以后有孙权为抗曹宁毁其家也决不投降,都使于自己的人生的选择权和主动权要自己牢牢掌握。
有些人张口便是气势汹汹,我要做老板,我要做总裁……如此的职业目标自是远大。
可别怪我打击人,诸葛亮当时也不过做一二把手,你又有何德何能可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呢?所谓一招走错,满盘皆输。
如若你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正确的目标,结果是一样的。
我们要,兴趣特长,优势弱项,再综合实际情况来定一个实际点的目标,结果自然会好过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