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2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文档式】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文档式】](https://img.taocdn.com/s3/m/8d27b27302020740be1e9b7d.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文档式】人教新课标版语文六年级下《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李大钊烈士的视死如归、郝副营长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敬佩与怀念。
今天,我们来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什么才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及搜集的资料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1.简介张思德。
(课件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张思德同志及“为人民服务”的由来)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再次感情读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新字新词,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读词语:鸿鼎旺炊剥削兴旺解放哀思炊事员死得其所精兵简政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课件出示:这里重点演示了“鼎”字的书写,运用白板里的笔画书写,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正确的笔顺。
理解“鼎”的意思,用“鼎”可以组哪些词语,随机出示“一言九鼎、鼎鼎大名、三足鼎立”等词。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ee0237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6.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及板书设计反思》这是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张思德只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代表,生死问题也只是“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个内涵。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
![小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b24307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5.png)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使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你知道的事例,说一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能够正确书写“革命、解放”等词语。
2.通过学习,让学生讨论课文围绕主要观点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具准备: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课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
教师: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照片,看一看他们都在做什么?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谁?(学生观看图片。
) 学生回答: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人民,是为了人民能够更加幸福地生活。
教师:对,为人民服务,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为了人民,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的甚至连生命都可以牺牲,他们是最让人感动的人。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课《为人民服务》。
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为人民服务)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他的主要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4卷)和《毛泽东文集》(8卷)。
2.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2)课件2:《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即席讲话。
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困难,打败日本侵略者。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881b511ed9ad51f01df2f3.png)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12课《为人民服务》-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d6ed6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1a.png)
3.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深入领会文章中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悟语言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志向。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会继续努力,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成长。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为人民服务》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过帮助别人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章主题与中心思想的把握:《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核心在于阐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意义。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解文章如何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具体事例、论述和抒情等手法,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议论文结构的认识: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理解引论、本论和结论的构成,以及如何通过论据、论证方法来支撑论点。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af3ecd1f34693daef3eff.png)
1.学习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1)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几句话来论述的?
(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理解句子:“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就照你的办。”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会接受、照办。
课题:12.为人民服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体会作者论述中心思想的思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警句和学生自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难点
认识课文中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4.指导难写字。
三、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1.认真读课文,看文章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2.把自己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精读深悟,朗读展情
一、学习课文一二部分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四、积累运用,树立志向。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自己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1 .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革命目标)
2.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死的意义)
3.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是非标准)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def32f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f.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中,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绘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的小说。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过程,理解作品所传达的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长篇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自备《鲁滨逊漂流记》书籍、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鲁滨逊漂流记》电影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5. 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鲁滨逊漂流记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鲁滨逊勇敢、智慧、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让学生了解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理解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内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47711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1.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下册第12课《为⼈民服务》优秀教案备课素材⼈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出⾃《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固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其次不辱理⾊,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发,婴⾦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固有⼀死, 或重于泰⼭,或轻于鸿⽑"。
是⽑泽东在《为⼈民服务》⼀书中⽤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民服务⽽牺牲,其死重于泰⼭,进⽽教育⼴⼤党员⼲部战⼠要向张思德学习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改正。
清于鸿⽑()千均⼀发()⼤明⿍⿍()死的其所()2.查字典,填空。
“⿍”字共()画,⽤部⾸查字法查()部,⽤⾳序查字法查(),⾳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②正当,正在。
在“⿍⿍⼤名”中应选第()种,在“⿍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的成语(⾄少三个)()、()、()。
3.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批评指出。
()是什么⼈,谁向我们指出()⾏。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意思层层递进,第⼀句讲,第⼆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内容,判断下⾯说法的正确与否。
A.⽂章是⽑泽东于1944年9⽉8⽇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C.本⽂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民服务。
()D.⽂中采⽤了引⽤、对⽐、举例⼦等⽅法进⾏论证。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2《种瓜得豆》语文S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12《种瓜得豆》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3fcf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2.png)
4.情感体验丰富: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故事情节的影响,对诚信、友谊等价值观有较高的认同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情,结合课文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使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具体包括:
1.通过预习、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生物知识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种瓜得豆的故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看似神奇的现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一个这样的奇妙故事。”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奇妙现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备课活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备课活页](https://img.taocdn.com/s3/m/90d931a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3.png)
1.提问: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五个字,你想是哪五个字呢?
2.学生回答:(为人民服务)
3.提问:那你在来想想,我会和大家对这五个字探讨些什么呢?
4.生答,引导:(1、这是文章的中心2、按照毛主席所说的怎样才能做到为人民服务呢? 3、政府部门为什么要在大门里镶上这五个大字呢? 4、作为一个小学生怎样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
3.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划出关联词,逐句分析,再总体思考围绕什么写的来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
在概括第四点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一点问题,借此机会讲解第四、五自然段:
学习第4段。
(1)指名读第四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4.文章是怎样围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一层一层的叙述的呢?
5.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讲解“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让学生读,去掉“完全”、“彻底”再读,说说不同,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完全”说明我们这个队伍是百分之百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则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时刻都想着人民。这句话揭示了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要求和标准,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47d89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5.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主旨的探讨与总结。
3.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标题、段落大意和关键信息,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章的主旨,探讨如何为人民服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生字词学习: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内容:课文主旨、文章结构、生字词等。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是否充分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效地组织讨论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2. 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如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完成作业等,以便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1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6af78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1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学习课文用革命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张思德精神;感受演讲稿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课文选自毛泽东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主要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方法和要求,以及如何解决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用革命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写作方法;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张思德精神。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感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补充,达成共识。
4.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5.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演讲稿的特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要求。
五、板书设计1. 课题:为人民服务2. 课文结构:引言、正文、结论3. 重点词语:为人民服务、张思德、革命道理4. 教学要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课文结构;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其意思。
3. 结合实际生活,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短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110fbe33d4b14e84246803.png)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6f830852458fb770b56a5.png)
备课素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菙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书中用这句话赞扬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而牺牲,其死重于泰山,进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战士要向张思德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圈出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清于鸿毛()千均一发()大明鼎鼎()死的其所()寄托衰思()兴汪发达()无掬无束()重与泰山()2.查字典,填空。
“鼎”字共()画,用部首查字法查()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节()第6画的笔画名称是()。
“鼎”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大;②正当,正在。
在“鼎鼎大名”中应选第()种,在“鼎盛”中应选第()种。
请再写出含“鼎”的成语(至少三个)()、()、()。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改正()提出()战胜()改进()改良()解释()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
()你说得对,我们()改正。
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1)在句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分析句意,说说句子之间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段话句子意思层层递进,第一句讲,第二句讲;第三四句讲。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确与否。
A.文章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B.课文从正确对待批评、搞好团结两个方面来说明要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C.本文的论点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D.文中采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进行论证。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ppt课件匹配版】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ppt课件匹配版】](https://img.taocdn.com/s3/m/8ee3ad93c5da50e2534d7f46.png)
12 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会写“彻、迁”等10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4.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写10个字,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如“鼎”字可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记忆,要注意书写笔画和笔顺;“牺”字可以通过形声字的识记规律加强记忆;“泰”字要注意下面部分的书写,不要写成“水”。
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2.阅读理解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可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含义。
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
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3.文体了解了解议论文的写法。
本文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通过品读通俗、自然、朴实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分论点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到每一个分论点均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深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这种文体,以及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彻、迁”等 10 个字,正确读写“革命、解放”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叙述的。
▶教学过程板块一响亮口号现服务,未成曲调情先染1.播放阅兵式片段:请大家看一段天安门前阅兵式的录像。
2.说说观后感:听到了吗?那一遍又一遍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
3.再来一遍,也那么有力、整齐、响亮——为人民服务!4.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2《为人民服务》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7ecdd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d.png)
一、案例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热情。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相关的任务。例如,我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深入了解张思德同志的事迹,并撰写一篇关于他的小故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将进行总结归纳。我将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我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并总结张思德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我将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考。例如,我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一个人的价值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去服务人民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在导入新课后,我将进入对课文内容的讲授。我将逐段讲解课文,并解释其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例如,在讲授《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时,我可以逐段讲解课文,解释其中的关键词语,如“为人民服务”、“博大精深”、“崇高品质”等,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既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又关注学生的课后实践。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974f7f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c.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为人民服务》,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为人民服务》的阅读与理解。
2. 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与讨论。
3. 文章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学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为人民服务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PPT课件。
2. 学具: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课文《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分析和探讨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和技巧。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献等方式,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归纳:对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课文《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板书设计1. 《为人民服务》2. 中心思想:为人民服务3. 写作手法和技巧:对比、排比、设问等4. 重点难点:文章中心思想的分析、为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读后感,要求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2. 收集一些关于为人民服务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其意义和作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课件+教案+反思+习题+说课)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2.为人民服务》(课件+教案+反思+习题+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e1ad7dcbf7ec4afe04a1dff4.png)
12.为人民服务
二、正确对待批评
朗读第3自然段,说说这段话 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么连起来?(课后第三题)
12.为人民服务
12.为人民服务
12.为人民服务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关联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
关联词的使用使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 联系更紧密,结构更清晰;句意转折、承 接、递进等关系明确,表达更具有条理性。
某种事业而工作。
12.为人民服务
听一听歌曲《为了谁》,说说你对“为人民服 务”的理解?
“为人民服务”就是指为了人__民__群__众__而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做事,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做 什么工作,都应该 为人民谋利益 。
12.为人民服务
你能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为人民服务”内涵的句子吗?
1.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 民的利益工作的。
有的人认为有些事轻于 鸿毛,便不去做。
12.为人民服务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本文指革命队伍的人来自 全国各地,四面八方。
上大学的哥哥说他们班的 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12.为人民服务
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找一找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
你知道“服务”是什么意思吗? 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
12.为人民服务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 、查字典。
“鼎”是 上下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 序 d ,音节 dinɡ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目 部, 再查 七 画。
12.为人民服务
二、将下列词语正确地搭配在一起。
提高 战胜 改正 改进 工作 缺点 困难 勇气 (提高)—(勇气)(战胜)—(困难) ( 改正)—( 缺点)(改进)—( 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同学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这得从意大利——位科学家的实验说起。
板书课题:7 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谁做实验果如何?)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试渎课文,并理解词语掌握情况:敏锐:感觉灵敏,文中指目光尖锐。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
(可通过换词理解)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4.指导分段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捌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间屯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本课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
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
判:左右相等;添:注意“点”和“捺”。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人同学们,若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
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精读指导1.理解第一段:(1)默读,口头填空:斯帕拉捷————产生好奇:一一———一(2)交流。
(板书:凭什么……)(3)朗读这一段,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①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琶来飞去,却从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②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4)指导朗读。
突出句中重点词语,渎好疑问的涪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来写?2.理解第二段实验的情况怎样?(1)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厂几次实验?分别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交流。
①蒙上眼睛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②堵住鼻子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③全身涂满油漆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屯行④堵住耳朵很快就跌落到地,亡(2)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刻呢?写的时候要有重点。
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次实验? (第一次)(3)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
交流,相机点拨。
(指名读有关语句并概括)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板书:做法结果思考)②提问:“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龟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③“瞎子”引号指什么?(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4)指导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
自由试述。
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交流。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提问: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较细地加以描写呢?(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板书:发现原来是……)(6)指导朗读。
注意通过停顿体现出实验过程的层次。
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琶行秘密的无比喜悦激动的心情。
指名读,齐读。
(7)小结这一段简练、生动地记叙丁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8)从这一段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勤于思考,大月巳实验,刁;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三、指导复述实验过程1.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
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
指名复述,评议后各自练习复述。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人1.斯帕拉捷是怎样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要求:先概括回答,再详细地复述。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要注意观察,对一些现象进行思考,要勇于探索等)3.过渡:斯帕拉捷的实验有什么重大意义呢?二、精读指导(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概括回答。
2.指名读第7自然段。
出示: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物体呢?说说句中引号的用法。
(视线能穿透黑夜,看到黑暗中的物体:通常耳朵只会听到声音,而蝙蝠却能像听声音一样“听”到前方的物体)3.引读第8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1)指名将其中的奥妙说一说。
(同时可画图或动作演示)(2)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板书:超声波)4.齐渎课文最后一句。
说说读懂了什么。
(实验造福了人类)(板书:巨大恩惠)又交流:读了这一部分,你又受到什么启发?(科学家前仆后继地进行科学研究,以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勤于钻研,立志造福人类。
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12 夜晚的实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语言环境,懂得课后作业中“瞎子”、“穿透”、“听|”等词的意思及其所带引号的用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遭受失败不气馁、善于反思。
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导入: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鸟儿在天空有自由飞翔的本领,人类就模仿鸟儿的结构制造飞机。
这就是仿生学的例子。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在仿生学过程中重要的实验。
板书课题:夜晚的实验(读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读准字旨,读顺课文。
(2)借助字典并联系下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渎生字词,相机字音。
喉咙苍蝇 (咙、蝇是后鼻音,在词中读轻声)瞎子薄膜油漆矿藏领域堵住揭开:判断(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掌握课文的能力。
3、通读课文,回答揭题时提出的前两个问题。
(板书:蝙蝠斯帕拉捷)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把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4、指导分段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第—段(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出行的秘密。
第三段(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5、三部分中哪个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为什么?三、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很崇拜科学家,老师也是一样。
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不是总是觉得科学实验是一个特别悬乎的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认识是不是有了一些改变呢?2、我想我们这节课应该至少解决两个问题:(出示)斯帕拉捷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斯帕拉捷是个怎样的科学家?通过解答第一个问题,我们才能对斯帕拉捷这个人有所了解,才能走进这位科学家;我们了解了斯帕拉捷,才能真正感受到他实验的魅力。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斯帕拉捷为什么想到做这个实验?2、指名读。
3、为什么斯帕拉捷对蝙蝠感兴趣?我想散步的人不会是他一个人吧?4、可能我还有一个疑问希望大家帮助解答:我想街道上、树上栖息的动物会不少,可是他为什么对蝙蝠这么感兴趣呢?二、学习课文二-六自然段:(一)整体把握,梳理线索。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根据表格的要求边读边思考。
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先在书上做上记号,再尝试着填表。
2、斯帕拉捷的实验一共分为几次完成的?3、我们发现有的内容可以通过读书直接填写出来,有的不能光看就清楚的。
先说第一次吧。
这一次书上写的比较详细。
4、指名回答。
5、我们是概括的回答,课文中写得还是比较详细的。
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这个自然段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实验猜想,一个是实验后反思。
6、请一个同学把实验猜想部分再来读一读。
他读完了,我再来读一读,大家认真听,发现有什么区别吗?(教师在读的时候故意漏了一个“总”字),发现什么?一个“总”说明什么?这是人的常态思维,可能和斯帕拉捷同行的人也可能产生过疑问,但是大家也许就会根据常理认为蝙蝠就像猫一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而斯帕拉捷——(启发学生说下去)7、请同学把实验的过程读一读(即读第二自然段)看到这个词了——“轻盈敏捷” ?能不能用几句话来形容一下它们是如何“轻盈敏捷”的?8、斯帕拉捷不由得——惊叫起来。
谁来读一读斯帕拉捷的反思。
想一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来表达?(只要学生说的有理则行)9、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实验过程,作者并没有像第一次一样面面俱到。
认真地读四到五自然段,把作者没有写出来的部分通过自己的想象填写出来。
大家可以先看看第一次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对你写有帮助。
10、指名说,只要说得有理就可以了。
11、通过这样几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发现蝙蝠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一起读第六自然段。
有没有发现这个“啊”字呀!这可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字。
说说看,在这个字背后隐藏着斯帕拉捷的什么情感?12、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发现一般要经过哪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发现,获得结果。
这几个部分能不能调换次序?13、斯帕拉捷的实验完成了,说说看他在你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科学家?14、科学家能够与众不同,就是在于他们能够抓住细微之处,并且能够打破砂锅问到底。
道尔顿有一次为孝敬老母买了一条长筒袜子送回家里,不想老母一见立即不悦道:“孩子,就算你有孝心吧,也不能让我这样的年纪穿这樱桃红的艳色袜子去教堂作礼拜吧。
”这一句话把道尔顿说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说:“这明明是正合你老人家穿的深蓝色嘛,怎么会是樱桃红呢?”在场的人见状都哈哈大笑。
后来道尔顿又拿各种颜色纸让他的学生去认,终于他成了第一个发现和研究色盲的人。
于是他专门就此写了论文,并且留下遗嘱,死后请将自己的眼球拿去解剖,好探清色盲的原因。
四、学习七-九自然段。
1、斯帕拉捷的实验为后来的研究者打开了一扇门。
看看人们都有了哪些收获?2、能不能用图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的工作原理。
3、大家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事例?五、作业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三四题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五题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复述课文,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