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合集下载

九日齐山登高(公开课)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公开课)课件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九日齐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01
《九日齐山登高》 —主 旨
02
旷达中含有郁闷情怀
叙议结合 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的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由前面自遣自勉,到最后的自慰自嘲,行云流水,联系自然。
自慰慰友,自我解嘲。 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
用典
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织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九日齐山登高》 —颔联
《九日齐山登高》 —颈联
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我们只要坦然地面对现实。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
01
杜牧入仕后累官至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 ,官至中书舍人。 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
《九日齐山登高》—尾联
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 这用的是什么手法 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 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但结合颔联上句,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3.文章主要的感情是什么?找些字来印证。 “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
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首诗用哪两种表达方式将全文分成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作者与友人登临齐山 第二个层次:抒发作者登临齐山后的感概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1、首联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诗人在描写景物 用了什么手法? • 清澈静谧、山水一色浑然一体、和谐明媚 • 动静结合,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再加上大 雁从中飞过,从而使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周 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 借代,借翠微代替齐山,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物 的愉悦感受。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2.首联中哪个字用得好? • “涵”字极有气势。 • ①涵就是包容。 • ②江水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诗 人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江水中,见到鸿 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 过“涵”字摄入眼底。 • ③融成一幅浑然一体、和谐明媚的图画,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
杜牧
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 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
对满目秋景,感到兴致勃勃 (愉悦) 感叹人世的愁多乐少 (旷达、抑郁) 旷达之中寓以自励自勉 (掩盖着内心的抑郁苦闷) 通过表面的超然物外,委婉抒 发自己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牛山何必独霑衣
比较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和王维的《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在思想情感上的差异?
• 杜甫诗: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 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 王诗: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 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 杜牧诗:这是一首自励自勉、慰友的抒情诗。 该诗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能施展而引发的 不平与感慨。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九日齐山登高》课件(共41张PPT)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选读》选读《九日齐山登高》课件(共41张PPT)

诗人似乎想用偶然的开心一笑,用节日的 醉酒,来掩盖和消释长期积在内心中的郁 闷,但郁闷仍然存在着,尘世终归是难得 一笑,落晖毕竟就在眼前。“不用登临恨 落晖”,消沉中含有执着。既是自勉自励, 自我解嘲,也是壮志不得施展的愤激之词。 诗人好像更进一步安慰自己:“古往今 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只如此” 三字妙绝:醉也如此,不醉也如此,怨也 只如此,不怨也如此。
பைடு நூலகம்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 饮菊花酒的习俗。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 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数里入 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 宗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 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当时他特 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山登 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王维的《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登高诗,还学习过杜甫一首直接以登 高为题的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 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 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齐山 登高》
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 牛山坠泪,认为 “登临恨落晖”感受到的那 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并非今 世才有此恨,又何必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 泪呢? 作者这次登高,表面上心绪坦荡,对自己怀 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物外。其实内心并不超然。 此诗八句,一开始面对秋景,兴致勃勃,接着 感叹人生愁多乐少,继而惜乎光阴易逝,旷达 中寓自勉,最后两句委婉抒发内心不平和感慨。

语文选修《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语文选修《九日齐山登高》课件

一、知人论世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 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 “小杜”。
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偏寓池 州,处于一身中最困踬时期。
3、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 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
杜牧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作者在江上看到秋天的影子,那就是大雁飞过。跟 一个客人提着一壶酒上山喝。 2、尘世间值得一笑的事太少了。难得遇朋友开怀畅饮 就笑笑吧。古有九九插茱萸,秋天菊花多,我还是在 头上插满菊花再回家好了。 3、可怜佳节却只有一个朋友来陪,何不喝个大醉来安 慰自己呢。 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 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九日齐山登高》课件(共41张)

度高二语文苏教《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九日齐山登高》课件(共41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第9章 扩声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情感表现 。
3 、背诵全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知人论世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 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 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 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 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 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 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 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 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适开口笑”,是《庄子·盗跖 篇》的典故,说人的一生,常常是处在痛苦悲愁这中,“ 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说明在现实生 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的联句“插花行理 鬓”,以鬓边插花表示旷达。这在唐代可能是很流行的做 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登高诗《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这天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山脚下有清溪,清溪由此北流 数里入长江,是江南名胜之地。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 年(845)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 酬唱之作。当时他特来池州访晤杜牧,并有《和杜牧之齐 山登高》诗记这次重阳登临宴饮之乐。

语文:《九日齐山登高》(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语文:《九日齐山登高》(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析: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 节,不必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 为人生迟暮而感叹
狂放不羁、豪放、旷达
以景入情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俯视江水:“涵”形容江水好像把秋景 包容,涉及出飞来旳大雁,都应在碧波当 中,用“翠微”这么美妙旳词替代秋山, 此时作者旳心情应是愉悦旳,给诗人抑郁 旳情怀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愁多乐少
抑郁情怀
菊花插满头:宣泄内心旳郁结 酩酊(酒):借酒消愁,掩盖心中旳郁闷 登临恨落晖:人生短暂之感叹 “牛山何须独沾衣”句:旷达于表象,内
心非超然

我来归纳
了解要诀: 1、以景入情; 2、知人论世; 3、了解典故;
一显身手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须独沾衣?
律诗旳章法
首联:破题 颈联:转题
颔联:承题 尾联:结题
从尾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旳情怀?
思: 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
了诗人旳旷达?
析:
1、颔联化用两个典故。“尘世难逢开口笑”, 《庄子》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 除病庾、死丧、忧患,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 但是四五日而已” (阐明在现实生活中,悲愁相继,难得一笑。) 2、“菊花须插满头归”出于南北朝诗人何逊旳 联句“插花行理鬓”,以鬓边插花表达旷达。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须独沾衣?
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旳故事。齐 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 能永保而落泪。

语文课件:九日齐山登高

语文课件:九日齐山登高

知人论世
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 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之“杜樊川”。 人称“小杜”。
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 偏寓池州,处于一生中最困顿时期。
3、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 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
忧国忧民,哀婉悲伤。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 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倒新停浊酒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 (767),56岁的诗人,年老多病,流离孤独,多 种不幸集于一身。他强支病体,重阳登高,感慨抒 怀,表达了对祖国多灾多难的现实和人民疾苦的忧 思与焦虑。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两句,写出了落叶飘零给人萧萧悲伤之感, 流水茫茫给人伤逝之情,使全诗的意境开阔而又苍 茫,情绪哀婉而又悲怆,给读者一种不尽的哀思。
由景喻理,引人深思。
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 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意象雄浑 博大,展现了一幅大河奔涌向前,落日余晖尽染的 宽广画卷,让人在感叹河山壮阔之后,油然而生一 种感慨。也正是作者最后归结的那两句名句:“欲 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用意象来说明一个 浅显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由写河山壮 丽引发出高度凝炼的哲理,由景入情,由景入理, 把道理与景物和情感融汇贯通,达到了亦景亦情, 天衣无缝。
痛苦低沉,愤愤不平 欣喜与抑郁交 织 旷达与感伤交替
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
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复杂的情 感表现出来呢?
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刻 画,通过自己不断劝伤心的友人表现出了 诗人的欣喜,旷达,逸情。同时又通过平 时难得开口笑,渴醉酒,恨落晖表现出了 作者内心的痛苦抑郁与感伤的。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6

【高中语文】九日齐山登高ppt6
诗中哪些词句可看出这是一首 与重阳节有关的诗?
九 日 齐 山 登 高 杜 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你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找出词句来印证。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涵”是“沉浸”意,诗人登 临齐山,俯视清澈的江水,见到鸿 雁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涵”写出 了诗人俯视江水的动态,使人与水 都具有了动态之美,更显出周围环 境的静谧,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杜牧身处多事之秋的晚唐,他有 建功立业、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 忧民的情怀,他时刻关注朝政得失, 多次进谏,提出了切乎实际的用兵 之策和政治主张,但却没有得到朝 廷重用而身处僻壤,他在池州的日 子,是一生中困顿不堪的时期.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只能用酩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 节,实在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然而 举杯消愁愁更愁,现实生活无可奈何, 无法改变,诗人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 不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感慨怨恨.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青山掩映下,天空白云朵朵,江 水清澈透明,浸润着初飞来的大雁 的身影和齐山的倒影,山水一色,浑 然一体.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 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诗中哪些词能表明诗人这种愉 悦畅快的心情 ?
•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恨.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从中看出诗人平时愁闷,郁郁寡 欢,难得一笑,而在这良辰佳节之时, 又有好友来访,诗人特别高兴,破例 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 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鬓边插花 表示旷达,在唐代是流行做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课件

九日齐山登高课件PPT课件

11、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 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 这次登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遇,似乎有点超然。但这仅是一 种表象,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第15页/共23页
1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 出之”,你同意吗?
•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 胜之地。
第2页/共23页
文题背景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 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hù),登齐 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 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
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 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 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 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 失路之人,惺惺相惜。
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
屡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
《九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
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
深沉的悲慨。
第1页/共23页
相关知识
• 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 的传统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 这个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 阳数,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 谐音久久,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 为宜于长久,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 天作为节日,登高饮酒,赏菊簪花, 祈求长寿。
第3页/共23页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 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 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 晖。
第4页/共23页
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到 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第5页/共23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面对如此的美景,可谓是万水千山都是情, 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借此美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 感呢? 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这种节日 登临的愉悦,给诗人素来抑郁不舒的情怀, 注入了一股兴奋剂。 写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 借赏心悦目之美景,抒愉悦畅快之心情。
5、中国的文人是非常容易动情的,秋 天一到就有一种“伤秋,悲秋”的情 怀,(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何作 者却心情高兴愉悦而不伤秋呢?
13、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 以驱遣呢?
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 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 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 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 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 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 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 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 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 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客携壶上翠微 有一位知心的朋友在这重阳美好佳节从远处 赶来看往自己,心里能不高兴,即使平时心 情再不好,今天也要破例一笑,破例高兴一 次。
6、诗中哪些词能表明作者今天特别高 兴? 开口笑,菊花插满头,酩酊,不用 恨
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 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 己内心的不满。但我们从“尘世难逢开口笑”这句 诗中,再加上杜牧生平,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日子过 得是:愁闷,郁郁寡欢,平时很难得一笑,可谓是 “人生在世几回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这是一首登高诗,那作者登上齐山看 到了什么景物呢?
江涵秋影 雁南飞 翠微 菊花 落晖
2、下面让我们来着重欣赏第一幅美景 江涵秋影雁初飞 我们从这七个字中可以看出这幅美景具有什 么特点?
11、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牛山沾衣”是一个典故。 景公在牛山,是因有感于自己一旦离开 人世,美好的江山能否永保,杜牧这次登 高,表面看,心绪坦荡,对自己的怀才不 遇,似乎有点超然。但这仅是一种表象, 他的内心并不超然,这两句曲折地抒发了 内心的不平和感慨。
1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 以旷达出之”,你同意吗?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青山掩映下的江 水,清澈透明,天空中朵朵白云,一排大雁 倒映在碧波之中,正在振翅往南飞。此时的 江水显得更加清澄肃静。 山水一色,浑然一体。
3、在这句诗中,有一个涵字用得比较好,你知道 好在何处吗?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 抱里,大江像人一样张开双臂,包容万物,有着宽广的胸 怀,一个“涵”字把江水给写活了。 大江:包容开阔 “涵”:是“沉浸”的意思,诗人描绘秋景,不再是迎 面远眺,而是俯览江水,从碧波如画的清溪中,见到鸿雁 南飞和齐山的倒影,把这里的一派秋光通过“涵”字,曲 折地摄入眼底。 江水:清澄肃静 “涵”字也把诗人站在高处俯视江水的动态写出来了, 再加上大雁从中飞过,从而使人与水都具有了动态之美, 周围环境静谧万分,动静结合,浑然一体。 环境:动静一体
作者简介
相关知识
九日,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 传统节日。按古人阴阳学说,“九”这个 数字是阳数,九月九日含有两个阳数, 所以叫做重阳。又因为“九九”谐音久久, 日期数字很吉祥,古人认为宜于长久, 所以古时候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登 高饮酒,赏菊簪花,祈求长寿。 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 之地。 登高,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 从这首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 是作者九月九日重阳节登临齐山,有感 而作,属于登高诗(又叫“登临诗”)。
9、为什么不能恨落晖呢?
因此古往今来只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 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 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 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坦然地面对这个现 实。
10、诗的最后两句带有总结性的意味, 你认为重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抱负难施,愁苦抑郁的情怀。
登高诗所表达的情感
一、表达思念之情; 二、感怀伤时,表达个人的身世之悲; 三、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总结
这是一首自我安慰、安慰朋友的抒情诗。诗中曲折地 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 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 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 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 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 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 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诵读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并与杜甫<登高>相 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思想和意境上的差异.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抒写了诗人的报复难以伸展的愁闷情怀, 抒情主人公形象突出,但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 凄恻低回,缺乏一种雄浑阔大的高远气象。 杜甫:《登高》 通过登高所见秋江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 漂泊,老病愁苦的复杂情感,沉郁顿挫,动人 心肺;在意境的营造上显得雄浑高远。
登高诗回顾
王勃《滕王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王之涣《登鹳雀楼》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杜甫《登高》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思考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时间流逝,时不我待 王勃《滕王阁》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怀才不遇 王之涣《登鹳雀楼》 抒怀励志,积极进取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乡 杜甫《登高》排遣郁闷:时代的艰难,家道的 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 。
7、山上的花儿那么多,为何作者偏爱菊,把他们 插满头呢?
陶渊明特别喜欢菊花——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 菊花成了高洁人格的象征 用典,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 便无花。 面对如此美景,诗人暂时忘记了尘 世间的不愉快,尘世间开口笑的事情实 在是难得,因此要倍加珍惜。
8、体会“但将酩酊酬佳节”里所蕴藏的情感。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因此诗人酩酊大醉,但愿长醉不复醒。作者 在此用到了“但将”二字,其实就是“只能用酩 酊大醉来酬答重阳佳节,实在没有什么其它好的 办法了。 然而举杯浇愁愁更愁,这里面也写出了不为 人知的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现实生活无法改 变,但可以改变自己,告诫自己要及时行乐,不 要再为落日的余晖而莫名的伤怀了。也不要为它 感慨怨恨了。 这句话也透射出了诗人内心无比的痛苦之情。
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春秋时,
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
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象“登
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
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
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小结:看来诗人想表达一种旷达的情怀。
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 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 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 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 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 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 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 一回事。 另: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 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 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 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 学家。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 “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 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 足以名家。杜牧善文工诗,人称 “小杜”。亦工书画,传世书迹 《张好好诗》最为著名。杜牧有 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 受 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九 日齐山登高》是以豪放的笔调写 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 的悲慨。
文题背景 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 池州,次年与其友张祜( hù ),登齐 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 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 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 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 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相惜。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