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创作特征与演唱分析
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4 湘教版
![九年级音乐下册 第1单元《泥土的歌(四)》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4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ca701469eae009591bec1f.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初步了解我国广西壮族的风土人情,并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分析作品形成的人文、地理环境,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3、了解山歌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的关系,并能创编歌词,体验唱山歌乐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喜欢上这一民歌形式。
2学情分析①歌曲介绍:《山歌好比春江水》选自广西柳州的民族歌舞剧《刘三姐》,全剧描写了广西歌仙刘三姐与地主斗歌的故事。
该曲旋律舒展、宽广,以领唱与合唱的形式互相应和,表现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及对山歌艺术的热爱。
其曲调取材于广西柳州的山歌《石柳青》。
②作词:乔羽③作曲:雷振邦④特点:以广西壮族山歌为素材,旋律优美婉转,歌词质朴抒情,一字多音及装饰音出现较多,体现了山歌的悠扬婉转。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唱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感受我国民族歌曲的魅力。
教学难点:唱好倚音、一字多音及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二声部合唱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1、播放视频《只有山歌敬亲人》电影《刘三姐》。
师:同学们,广西桂柳一带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尤其擅长唱山歌,其中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壮族女歌手,你知道是谁吗?生:(回答)师:请观看影片《刘三姐》演唱的歌曲《只有山歌敬亲人》(回答问题)。
从影片中看出刘三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回答)活动2【讲授】学习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1、出示课题:《山歌好比春江水》2、出示文字:《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其词曲原创均出自广西作者之手。
成型于柳州彩调剧《刘三姐》,定型于广西歌舞剧《刘三姐》。
歌舞剧反映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带领乡亲们与恶霸财主作斗争的故事。
3、播放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师:请欣赏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回答问题)出示文字:a.请说出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b.通过看视频及课前收集的资料,谈谈你所知道的广西。
赞美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经典评论句子
![赞美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经典评论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81bb4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3.png)
赞美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经典评论句子
1、《山歌好比春江水》用唯美的歌词,勾勒出远方游子回到家乡的美好景象,李健悠扬婉转的声音娓娓道来,诉说着浓浓的乡情,深沉宽厚,沁动人心。
无疑,李健赋予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新的寓意。
2、《山歌好比春江水》已有许多不同版本,而李健以吉他配以童声合唱的编配,更多了一分温柔与悠扬,如同散文诗般舒缓却又有力。
歌词中“终究念念不忘/这是我的家/流淌的山歌不再是童话/最远的游子最想回到家”,浓郁炽烈的思乡情用淡含蓄的方式表达,平和、内敛、简单却能直击人心。
3、《山歌好比春江水》用持久而绵长的感染力,承载着游子对故土浓浓的思念,传达着文化探寻和家乡认同。
山歌好比春江水——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策略
![山歌好比春江水——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5c9743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d.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谈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策略前言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民歌教学一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因此,民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文化视野。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歌的美妙,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民歌教学的重要性1.民歌与中华文化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它不仅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歌在描绘中国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之一。
2.民歌与音乐教育众所周知,民歌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民歌既具有浓郁的音乐性,又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
3.民歌与人格素养民歌在塑造人格素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民歌,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淳朴、真挚、劳动和快乐等优秀品质,从而培养出良好的人品、口齿和情感。
二、民歌教学的难点在民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经验不足的教师一些音乐教师对于民歌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到位,不清楚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歌的美妙。
2.学生的态度问题有些学生对于民歌缺乏兴趣,不愿意主动参与到民歌教学中来,影响了教学效果。
3.教学资源欠缺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对于一些经典的民歌没有合适的教学材料和场地,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民歌教学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施展民歌教学的“绝招”。
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些民歌教学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民歌的美妙。
1.结合地域文化进行教学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了解民歌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音乐教学的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配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录音和视频,引导学生探讨民歌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内涵,并进一步运用地域文化背景,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认识和感受这些民歌。
赏析《山歌好比春江水》
![赏析《山歌好比春江水》](https://img.taocdn.com/s3/m/0cee8135f111f18583d05a5c.png)
赏析《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一首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歌,不知何时我已对这首歌情有独钟。
对于我这个非专业的人来说,似乎不能用“赏析”这个词。
我喜欢广西的民歌,因为广西的民歌风格纯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浓厚,一挥而就、出口成章,整齐严谨、琅琅上口,具有辞藻美和押韵美,这是老师给我们的赏析。
对于我来说,我更看重的是广西民歌的纯朴、自然,《山歌好比春江水》就是这样一首歌。
我已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就喜欢上这首歌了,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学会了这首歌,只记得在我看到这首歌的歌词时,随口就能唱了出来。
“唱山歌咧”,或许现在来讲这是一件现代人觉得俗套的事情,但对我来说,唱着这样一首歌是多么浪漫的心情,“这边唱来那边和”这样的字眼,悄悄钻进我的心里,触碰着我心底最温柔的一根弦,让我情不自禁的唱起来,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绵延悠长的山水间,有那么一个人正与我对唱。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它们看似简单平白,可是蕴含了多少道理。
比起现在的流行歌曲中对于男女追求恋爱的表示,也许在叙述上民歌与时代的精神和风貌距离显得远了些,但在对于心灵深处的触及和感悟,则远胜于后者。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流传久远的民歌,能让人记忆得如此长久,与它们的曲调韵味和旋律的关系更多,这也是它们有如此生命力的最主要原因。
《山歌好比春江水》或许并不是一首很细腻的歌,也不是一首气势磅礴的曲,但闭着眼,哼着歌,就能感受到人已经置身大自然中,跟随山歌绕过险滩,越过青山,透出生命的智慧和豁达。
岁月悠悠,歌悠悠,在前不久我我又看了那部电影——《刘三姐》,一部1960年的电影,现在看来还是那么回味无穷,也是这一次我才发现,是《刘三姐》这部电影让我爱上了《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
那些老电影主题曲,或许早已被变迁的都市和繁忙的城市人所遗忘,但却有那么一首歌,让我们浮燥的内心贴近回忆,让我们拉开了尘封已久的回忆的抽屉,唤醒我们对流逝岁月的记忆和赞美。
山歌好比春江水曲式分析
![山歌好比春江水曲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4593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5.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曲式分析引言山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广泛流传于中国大江南北的山区地区。
山歌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歌词内容多样,往往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其中,有一首名为《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山歌,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曲式结构,本文将对其进行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第一段(A段)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第一段使用了A段的曲式结构,由四个小节组成。
这个段落的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朴素,直接表达了人们眼中的美好景象。
整个A段的歌词内容都是“山歌好比春江水,越唱越欢心更美”。
歌词简单重复,音乐旋律逐渐高涨,节奏欢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第二段(B段)在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中,第二段采用了B段的曲式结构。
这一段的音乐风格略有变化,歌词内容也有所变化。
B段的旋律相对较强烈,歌词表达了对乡愁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B段包括了“山歌好比故乡情,越唱越思乡心多”。
这个段落的节奏由快转慢,气氛也相应地变得凝重,带给人们一种深情的感受。
第三段(A段)在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中,第三段又回到了A段的曲式结构。
这一段与第一段相似,歌词内容与旋律都与第一段相同。
A段的重复使整个歌曲更加紧凑、连贯,带给人一种回归的感觉。
这个段落的音乐旋律高涨,节奏欢快,让人不禁跃跃欲试地继续唱下去。
第四段(C段)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最后一段采用了C段的曲式结构。
这一段与前面的段落不同,它的歌词内容和旋律都有所变化。
C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展望。
这个段落的旋律相对平缓,节奏柔和,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
结论通过对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曲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采用了A、B、C三个段落的曲式结构。
每个段落都有特定的歌词内容和音乐旋律,带给人们不同的情感体验。
整首山歌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山歌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简洁的歌词赢得了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民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总的来说,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结构和特点的研究和解析,通过对曲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的美妙之处。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2单元《山歌好比春江水》](https://img.taocdn.com/s3/m/dafb6954b52acfc789ebc994.png)
3
歌曲简介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1960
年民间歌舞剧《刘三姐》的
序曲和贯穿全剧的主题曲,
歌词描绘了广西歌仙刘三姐
与地主斗歌的场景,反映了
农民与地主斗争的故事。
1961年,该歌作为长春电影
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刘三姐》
的主题曲随电影播出而走红,
自此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
衰,其后更被歌手斯琴格日
乐翻唱。
4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1
什么是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民歌种 类。
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多高亢、嘹亮, 节奏多自由、悠长,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山歌的歌词具有纯朴的情感、大胆的想 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点,生动鲜活,真 切感人。
2
刘三姐
电影《刘三姐》是一 部非常优秀的歌剧, 主人公刘三姐是位勤 劳美丽、明喉善歌的 奇女子,这部电影讲 的是她以山歌为武器, 与封建官府、地主老 财作斗争的故事。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443947f121dd36a22d825c.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初步了解山歌,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结合法学习,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
2、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3、体验广西方言“哎”等衬词在歌曲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4、了解山歌的几种演唱形式。
5、对歌曲进行创编成旋律悠长,节奏自由的形式。
教学重点:1、能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注意广西地方方言与语气的味道,掌握山歌的风格。
教学难点:1、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时值的把握。
2、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心情是怎样的呢?(高兴的)对,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我们的手创造出来的。
下次的劳动课,我们可要积极的劳动,因为劳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美好!二、新课1、初听、发声练习。
初听《山歌好比春江水》旋律(伴奏)。
生随老师律动。
师:那这些动作都是跟什么有关系啊?抽生答。
师:跟农村劳动有关系。
虽然现在是冬天了,但是春天和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农村,好不好?师一边讲解,一边粘贴一些图片(太阳、牧童、牛儿、花朵、青草)同学们看一看,多美啊!其实小牧童啊一边走一边唱着歌儿呢!你们听听是什么歌儿?2、跟琴学唱歌曲。
(1)跟节奏再念一遍歌词,想想小牧童都做了什么?这样容易记住歌词。
(2)跟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歌曲。
提出要求:背挺直,脸上带着笑容。
同学们的歌声让老师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3)师教唱一遍,生再齐唱一遍。
(4)对唱。
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并且创造性的表演了歌曲。
同时,咱们在一起充分的感受到了有广西民歌风味的山歌韵味儿,其实在我们中国大家庭中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以后有机会老师再跟小朋友们一起来学学祖国各地的民歌!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了。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271c73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d.png)
辽海版音乐五年级下册《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山歌,歌曲以春江水为比喻,赞美了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旋律优美,富有地方特色,节奏自由,变化丰富,体现了山歌的特点。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音乐特色,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音乐作品。
但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地域性认知尚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此外,学生对富有地方特色的作品可能存在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山歌,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音乐特色的认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4.感受音乐中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理解并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3.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体会生活中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歌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4.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从歌曲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等。
2.乐器: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
3.分组标志:如名牌、颜色等,便于分组活动。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同时,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的音频,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风格。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特点,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然后,再次播放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模仿。
(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公开课教案
![(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音乐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31c8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0b.png)
音乐教案《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内容:1、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2、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
3、了解壮族山歌的特点,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对歌的特点,创编歌词进行对歌;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
学生在以前演唱的歌曲大多都是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或是国外的名曲,像这样有趣的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族歌曲还是第一次学唱,所以学生很兴奋,学起来应该兴趣盎然,但是因为七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强调注意嗓音保护。
不足之处:因为恰逢变声期,部分男生在演唱到高音的时候会惧怕破音而不愿意按照原调演唱,出现降低八度来唱的情况,女生也因为比较害羞而不愿意参与到歌唱中。
以前学过的一些音乐记号都已经忘记,在进行演唱的时候不能根据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来正确演唱。
在听完音乐之后,都不太愿意表达自己听赏音乐之后的感受,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比较积极。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桂教版的最新教材第一单元《山风乡韵》里的第一课,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广西民歌,所以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广西民歌的特点。
《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
力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歌曲《什么结子高又高》选自中国歌舞剧《刘三姐》。
这是一首一领众和的对歌式歌曲,第一、三乐句为问句,二、四乐句为答句,歌词以人们熟悉的生活常识为内容,表达了人们乐观的生活情趣。
电影《刘三姐》取材于广西民间传说,主人公刘三姐是一位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擅长用山歌来赞美劳动、赞美自然、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影片创作者为刘三姐设计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符合人物性格,用歌而不是台词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3956cafab069dc50220182.png)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为我国现存最早专门论述声乐理论的文章,《唱论》就谈到了对歌唱情感的要求:“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这个论调就是说明无论乐器发出的声音如何悦耳,都比不上由人体发出的声音来得美妙动听;还提出了咬字与唱腔的关系“字真、句笃、依腔、贴调”。
明末清初著名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演习部·授曲第三·解明曲意》中说,“唱曲宜有曲情。
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得其义而后唱”。
李渔说的“义”,指的是曲中情节和人物的生活背景。
换言之,一个演员要使自己的演唱“感动人”,必须设身处地,把自己化为曲(剧)中人,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
清代著名词曲学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针对演唱时只要求声音的好坏而忽视情感表达的错误倾向,在第二十二节“曲情”一节中提出了“声”“情”兼备而以“情”为重的主张。
“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
惟其如此,方能使演唱达到“感动人”的艺术境界。
可以看出,我国的戏曲理论家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对演唱技法与情感的关系做过论述。
在西方表演体系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强调了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要有“我就是”的感觉。
“我就是”要求演员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充分把握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的逻辑脉络,在舞台上演的是角色,而不是自己,这样角色才能活起来,才能感动观众。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部用歌声追求幸福,用歌声叙述故事,极具人间情怀的民族音乐剧。
该剧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广西演艺集团合作创作的舞台艺术项目。
其情节是浪漫而曲折的:刘三姐扮演者林芝和阿牛哥扮演者岑怀乡,在18年前一次赶庙会的演出中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由于他们把这个孩子视为心中的月亮而取名岑月月。
月月在一次偶然的对话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离开家寻找亲生父母,而林芝也在寻找月月的途中不幸因车祸身亡。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https://img.taocdn.com/s3/m/bd9bcb8502d276a200292ea9.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若问为何爱山歌,只说此曲只应天上有!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同时山歌的魅力,原汁原味,充满大自然的气息,听山歌,好比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一样!因此,我对山歌如此感兴趣!谈起山歌,精神百倍!现在,我就谈一下我对山歌的了解,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我的行列!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
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
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慰自娱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再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同时山歌有自己的分类,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
一般山歌在我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
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
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
每一类山歌,都有其独特的一面,每一类都吸引着我!除此之外,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山歌又分为不同的歌种。
常见的种类有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挣颈红”,等等。
现今依然流行的有孟姜女调,如《月儿弯弯照九州》;剪靓花调,如《回娘家》;鲜花调如《茉莉花》;绣荷包调如《走西口》。
比如张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小小丫姑》、《一个雀子一个头》等还有贵州土家族的《望牛山歌》,侗族的《嘎八月》,壮族的《壮家妹》等。
其他的还有《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槐花几时开》、《马兰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缘》、《难忘溪水》等。
初中音乐_《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山歌好比春江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3666a1fab069dc502201b6.png)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感受广西壮族山歌的音乐风格特点;激发唱歌兴趣以及学习山歌的兴趣。
2.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学唱《山歌好比春江水》,能够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听辨出山歌。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欣赏与模仿,体验歌曲的音乐特点与风格,进行简单的评述,概括山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用高亢嘹亮的声音演唱《山歌好比春江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一组桂林山水图片,广西风景美如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接下来这首歌带我们走进一个如诗如梦的传说。
(首听歌曲)二、新授传说广西壮族一位深受当地人喜爱的歌仙,叫刘三姐,简介刘三姐的故事。
学唱歌曲1、听歌曲,说一说速度和情绪2、跟教师范唱轻声哼唱,观察一下记谱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变化拍子)3、解决一字多音4、学唱歌谱5、学唱歌曲6、处理歌曲7、山歌新唱三、拓展简介山歌,总结山歌特点听辨山歌:欣赏《茉莉花》《放马山歌》《打夯歌》四、小结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方面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有一定自学能力,但比较缺乏感受民族音乐的环境,对民歌学习的兴趣不高。
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变声,要注意做好嗓音保护。
效果分析:1、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为音乐课增添很多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使音乐课的娱乐性更容易得以体现,学生兴趣更高,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2、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课,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并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演唱。
3、能够通过聆听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够说出山歌的特点,并能听辨出山歌,认真聆听感受从而提高音乐课的学习效率。
教材分析:《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歌舞剧《刘三姐》的主题曲。
以桂林美景和刘三姐的传说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进广西壮族音乐的殿堂。
以美丽的景色、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习山歌之趣。
让学生了解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3956cafab069dc50220182.png)
民族音乐剧《山歌好比春江水》演唱技法的运用探析为我国现存最早专门论述声乐理论的文章,《唱论》就谈到了对歌唱情感的要求:“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以其近之也”,“取来歌里唱,胜向笛中吹”。
这个论调就是说明无论乐器发出的声音如何悦耳,都比不上由人体发出的声音来得美妙动听;还提出了咬字与唱腔的关系“字真、句笃、依腔、贴调”。
明末清初著名的剧作家和戏曲理论家李渔在《演习部·授曲第三·解明曲意》中说,“唱曲宜有曲情。
曲情者,曲中之情节也……欲唱好曲者,必先求明师讲明曲义,得其义而后唱”。
李渔说的“义”,指的是曲中情节和人物的生活背景。
换言之,一个演员要使自己的演唱“感动人”,必须设身处地,把自己化为曲(剧)中人,随所妆演,无不摹拟曲尽。
清代著名词曲学家徐大椿在《乐府传声》针对演唱时只要求声音的好坏而忽视情感表达的错误倾向,在第二十二节“曲情”一节中提出了“声”“情”兼备而以“情”为重的主张。
“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
惟其如此,方能使演唱达到“感动人”的艺术境界。
可以看出,我国的戏曲理论家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对演唱技法与情感的关系做过论述。
在西方表演体系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强调了演员在扮演角色时要有“我就是”的感觉。
“我就是”要求演员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充分把握角色的心理和性格的逻辑脉络,在舞台上演的是角色,而不是自己,这样角色才能活起来,才能感动观众。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一部用歌声追求幸福,用歌声叙述故事,极具人间情怀的民族音乐剧。
该剧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广西演艺集团合作创作的舞台艺术项目。
其情节是浪漫而曲折的:刘三姐扮演者林芝和阿牛哥扮演者岑怀乡,在18年前一次赶庙会的演出中收养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由于他们把这个孩子视为心中的月亮而取名岑月月。
月月在一次偶然的对话中得知自己的身世之后,离开家寻找亲生父母,而林芝也在寻找月月的途中不幸因车祸身亡。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https://img.taocdn.com/s3/m/64705eaeaa00b52acec7ca2c.png)
速度
中速
体验 探究
•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歌舞 剧《刘三姐》中的插曲,根据 广西柳 州山歌《石榴青》改 编。教材提供的合唱歌谱采 用 2/4、 3/4混合拍子写成,短 小精悍,歌词简单扼要,采用一 领众合的演唱形式,具有典 型 的山歌特点,易学易唱。
• 出自我国经典电影《刘三姐》, 描写广西歌仙与地主斗歌的故 事反映了广大农民与地主斗争 的故事传说,传说,她从小聪 慧过人,八岁时,就能把看到 的故事编成歌曲。每年的歌会 中,许多人来找她对歌比赛, 但每次都不能难倒她,因此壮 家人都称她为歌仙。
G
聆听歌曲,仔细感受
情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爽朗质朴
旋律 优美婉转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https://img.taocdn.com/s3/m/aef998ea240c844769eaeed3.png)
哎..柚子结果包梳子咧 菠萝结果披鱼鳞咧
(三) 哎…什么有嘴不讲话咧 嘿了了么有脚不走路咧 什么无脚走千家咧
哎…菩萨有嘴不讲话咧 嘿了了啰 铜锣无嘴闹喳喳咧 嘿了了啰 财主有脚不走路咧 铜钱无脚走千家咧 哎…财主有脚不走路咧 铜钱无脚走千家咧
秀才与刘三姐对歌
对歌
什么结子高又高3.mp3
• (男独)哎…什么 结子 高又高咧? (众)嗨高又高?
• (男独) 什么 结子 半中腰咧?(众)嗨半中腰?
• (男独) 什么 结子 成双对咧?
•
什么 结子 棒棒敲咧?
• (众) 嗨什么 结子 棒棒敲咧?
•
什么 结子 棒棒敲咧?
• (女独)哎…高粱 结子 高又高咧,(众)嗨高又高,
• (女独) 玉米 结子 半中腰咧,(众)嗨半中腰,
• (女独) 豆角 结子 成双对咧,
•
收了 芝麻 棒棒敲咧。
• (众) 嗨收了 芝麻 棒棒敲咧,
•
收了 芝麻 棒棒敲咧。
歌曲的速度与情绪:
速度:中速 情绪:热烈、欢快
“哎——”的作用:
提醒对歌方的注意
歌曲采用的演唱形式
独唱、齐唱、对唱
(一)
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
世上那有树缠藤
只 有 山 歌 敬 亲 人
• 什么是山歌? • 山歌有哪些特点?
: 山歌 一般指人们在山野劳动中为传情达意、
消除疲劳而编唱的民歌。
• 山歌的特点:
• 音乐性格:热烈奔放 • 形 式:较少修饰 • 艺术表现:自由、质朴 、即兴性强
哎…什么水面打跟斗咧 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起高楼 咧 嘿了了啰 什么水面撑阳伞咧 什么水面共白头咧 哎..什么水面撑阳伞咧 什么水面共白头咧
山歌好比春江水说课稿
![山歌好比春江水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fbf7ceb102de2bd96058894.png)
山歌好比春江水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以刘三姐的传说为切入点,将同学们带进广西民族音乐的殿堂。
以美丽的家乡、美丽的传说、美丽的山歌感染学生,激起他们热爱家乡之情和学习山歌之趣。
2、《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歌曲是根据广西柳州山歌《石榴青》改编而来,是歌舞剧《刘三姐》的插曲。
力图让学生充分体验广西的山美、水美、歌美的特色,同时从柔韧中透着刚强的歌声中感受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乐观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什么结子高又高》是一首少数民族地区广为流传的歌曲,它的歌词问得巧,答得也妙,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智慧、风趣的性格特点,富有生活情趣。
让学生按照壮族人民对歌的习俗,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分组对歌,从中让他们体验对山歌的情境。
二.教学目标:1、了解广西的山歌文化,感受其山歌特点。
初步了解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与山歌的关系,激起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2、会唱《山歌好比春江水》、《什么结子高又高》。
3、通过模拟“对山歌”,体验壮族人民独特的风俗民情,锻炼对生活的观察、表现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会唱<山歌好比春江水>,感受广西的美。
能以对山歌的形式对唱《什么结子高又高》。
教学难点:以学唱《什么结子高又高》为主,体验“对山歌”的情境。
四、教法学法我们都知道,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
对于青少年来说,音乐情感与形式几乎都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
为了让他们能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本课将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创设情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
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发现新课程问题教学能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于是本课运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四个环节按学生的学习程序分为“情境导入”“活动体验,讨论激趣”、“体验对歌乐趣”、四个个活动版块来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创作 特征与演唱分析
本文从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起源、创作特征、及演唱分 析三个方面为切入点进行论述,其目的在于结合个人实际演唱的 体会论述《山歌好比春江水》的不朽的音乐价值,该歌曲不仅仅 是唱响亲情,友情,爱情的经典之作,更重要的是对民族音乐的传 播传唱有着重要的价值。通过对其深入研究,以便领会歌曲中所 要表达的感情,探究其内涵的音韵诗意,使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 源源流传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为弘扬“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世界 的即是民族的”尽一份个人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