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
《老子》五章教案
《老子》五章教案(总1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 ......的样子,相当于“然”3、鼓瑟希,铿尔铿的一声,象声词4、尔何如你(3)、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帽子2、鼓瑟希,铿尔弹奏3、三子者出,曾皙后后走4、冠者五六人行冠礼5、浴乎沂,风乎舞雩吹风,乘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是非标准,正道,译作为人的道理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事,大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使......富足四、课文梳理1、释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陪长者闲坐)由点求赤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辈对晚辈说话或者自谦2、师生合作翻译课文参考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
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老子五章》导学案1
教学要点 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 本节课难点: 读懂《老子》 节选各章, 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 “道”、 “有”无”、“师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学生课前预习内容设计A. 读音B. 重点字词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 然规律,自然法则) 。
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 ,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 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C.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 断句难点 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应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应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
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函谷)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老子》五章导学案1. 2.1.文言知识积累 音声相和(h e )夫(f u )唯弗居 受国之垢(gcu ) 虽有舟舆( y u )把(它)作为”之意) 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绝圣弃智 见素抱朴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子其人其书,自学教材第20 页“阅读指南”之 《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老子其人其书教学预设可以参阅下列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教案:老子教学目标:1. 理解《老子》的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2. 分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对道家哲学的认识。
教学重点:1. 《老子》的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2. 分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学难点:1. 对《老子》中的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运用哲学思维去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老子》的相关资料和讲解。
2. 学生准备《老子》的文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一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一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二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二章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二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二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三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三章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阅读《老子》第三章,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老子》第三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子》的哲学思想。
四、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阅读《老子》第四章,分析其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老子》第四章的理解。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含答案
经典原文2《老子》五章对应学生用书P8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礼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老子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称《老子》。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第一,老子静思好学,为他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
老子自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
他的学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的条件。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第三,共同的志向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著作《道德经》。
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他早闻老子大名,他的远大志向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称《老子》。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子》的文学特点、哲学思想和历史背景;(2)能够分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3)能够解读并赏析《老子》中的经典篇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老子》;(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老子》的哲学思想;(3)学会欣赏《老子》中的诗意表达和深邃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老子》的哲学智慧。
二、教学内容1. 《老子》的文学特点及哲学思想概述;2. 《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解析;3. 经典篇章解读:《道经》第一章,《德经》第四十二章,《德经》第六十四章。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子》的文学特点及哲学思想;(2)解读《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3)赏析《老子》中的经典篇章。
2. 教学难点:(1)《老子》中抽象的哲学概念的理解;(2)经典篇章的深入解读和赏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老子》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子》,了解文本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老子》的文学特点和哲学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老子》的文学特点及哲学思想;(2)解析《老子》中的重要概念和名言;(3)赏析经典篇章。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反馈。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老子》的哲学智慧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加深对《老子》的理解;2. 选择一篇《老子》中的经典篇章,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感悟。
《老子》五章学案
《老子》五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知识映像一、导入新课1、2009年9月1日上午,澳门综艺馆热闹非凡,来自澳门五十所大、中、小学的二千五百名学生把综艺馆坐得满满当当。
访问澳门的北京奥运金牌运动员派出十一名代表,与澳门青少年在这里进行了一场真情对话。
在交流中,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冠军刘子歌透露说,她非常喜欢《道德经》,因为老子的思想可以让她在生活中少些功利心,心态更平和。
刘子歌朴实的话语告诉我们,是老子的思想给她带来了心态平和,让她拥抱了成功!两千多年来,老子的思想不知影响了多少人。
那么,老子的思想能给你、我、他带来些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老子五章》,走进老子,走进一个睿智的哲学家,一个独具一格的思想家,一个风范光耀千古的智者。
2、检查学生预习。
工分巧合二、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三、老子其人其书1.老子其人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 人。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晚年辞官归隐。
老子学问渊博,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受益颇多。
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把握其基本思想。
2. 引导学生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老子》选段,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老子》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2. 选段解读:《老子》选段,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和文本特点。
2. 难点:分析《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老子》的背景、作者和基本思想。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和选段的思想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老子》选段的表达技巧和文化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老子》的背景和作者。
2. 文本解读: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讲解选段的思想内涵。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讨论《老子》选段的表达技巧和文化价值。
六、课后作业:1. 熟读《老子》选段,理解其思想内涵。
第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的背景和作者,把握其基本思想。
2. 分析《老子》的文本特点,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理解《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体会其文化价值。
二、学习内容:1. 《老子》简介:《老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又称《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2. 选段解读:《老子》选段,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老子》的基本思想和文本特点。
2. 难点:分析《老子》选段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四、学习方法:1. 阅读理解:阅读《老子》选段,理解其思想内涵。
2. 合作学习:与同学讨论《老子》的文本特点和选段的思想内涵。
五、学习过程:1. 课前预习:阅读《老子》选段,了解其背景和作者。
2. 课堂学习:听讲《老子》的文本特点,分析选段的思想内涵。
(word完整版)《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
《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2)《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2)文章来自:2010级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老子》五章——李耳时间:2012—3—1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自学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
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 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二、自学引导: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自学测评:1.读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2《老子》五章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 音声相和.________为而不恃.________ 见.素抱朴________什.伯之器________ 远徙.________二、解释词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以故.荆轲逐秦王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君安与项伯有故.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属⎩⎪⎪⎨⎪⎪⎧故令有所属. 若属.皆且为所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绝⎩⎪⎨⎪⎧绝.仁弃义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得其尤绝.者家焉望⎩⎪⎪⎨⎪⎪⎧邻国相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名可名.,非常名 ____________ 长短相形. ____________ 绝圣.弃智. ____________ 民复孝慈..____________ 绝巧.弃利. ____________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____________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____________ 甘.其食 ____________ 美.其服 ____________ 安.其居 ____________ 乐.其俗 ____________ 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 ____________ 无,名天地之始 ____________ 天下莫柔弱于水 ____________ 莫之能胜 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____________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____________ 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2022-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学案新
2022-2022高中语文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学案新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老子》五章老子,生卒年月不详,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安徽亳州涡阳)人,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一、注音徼________音声相和________..为而不恃________见素抱朴________..什伯之器________远徙________..二、解释词义以故荆轲逐秦王.故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业惠文、武、昭襄蒙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其无以易之.易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属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予作文以记之.绝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得其尤绝者家焉.绝仁弃义.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故令有所属.若属皆且为所虏.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望先达德隆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三、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名可名,非常名____________.长短相形____________.绝圣弃智____________..民复孝慈____________..绝巧弃利____________..弱之胜强,柔之胜刚____________..使民重死而不远徙____________.甘其食____________.美其服____________.安其居____________.邻国相望.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乐其俗____________.四、分析句式类型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____________天下莫柔弱于水____________莫之能胜____________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____________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____________五、积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________,________。
老子五章 学案
《老子》五章学案【生字注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欲以观其徼()为()而不恃()见()素抱朴【知识积累】1.通假字见素抱朴()2.古今异义(1) 名可名,非常..名古义:今义:程度副词,很。
3.词类活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动用法,使……香甜、漂亮、安适、习惯)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出)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的地方)4.文言句式(1)判断句道可道,非常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2)倒装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莫之能胜绝圣弃智,民利百倍【课堂导学】1、概括各章主要内容:(1)(2)(3)(4)(5)2、思考、探究下列问题:(1)《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何理解老子在第一章中提到的“道”?(2)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3)在对立项的列举中重视“柔”“弱”“贱”的一方,是朴素辩证法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对此,我们如何理解和评价?3、名句填空:①故有无相生,,,,,。
②,,功成而弗居。
③甘其食,,,。
邻国相望,,。
④绝圣弃智,;,;,。
《孟子见梁惠王》学案1、注音庶()人万乘()弑()其君不夺不餍()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词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上下交征利()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4、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5、在这段文字中,孟子反对什么?试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6、下列各项中,对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对前来拜见的孟子很不礼貌,用“叟”来称呼,就象今人说:“老头子。
”B、由于梁惠王对孟子的无礼,孟子认为梁惠王真是一个利欲熏心的昏君,简直无可救药。
C、孟子顺着梁惠王的功利思想,从反面推论,指出交互征利的严重后果,严正警告梁惠王。
D、在《孟子》开宗明义的第一章里,孟子就提出仁政的思想,他主张君王必须施行仁义,仁义才是治国的至德要道。
《老子》五章导学案答案
《老子》五章导学案答案一、1.B (A 抱持守 C 法律条文,原则 D 占有)2.B 两个“虽”都作“即使”(A 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 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 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C 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 均为判断句 B 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D 均为定语后置句)4.C5.A(B 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绝对化的表述 D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6.③④①②二、1.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超过它的,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2.表现单纯、持守朴素,降低欲望,抛弃学问,没有忧愁。
3.推动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功成而不自居(占为己有)。
4.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习惯。
三、第一章:(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根源和初始。
第二章:道是绝对的、永恒的,但是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动的。
第十九章:具体陈述老子的治国主张,主张摒弃知识、智慧、摒弃仁义等道德规范。
第七十八章:从生活经验出发,引申出弱能胜强、柔能克刚的道理,其本质上也是强调“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即“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第八十章:老子描述了理想中的“小国寡民”的社会状态。
四、1.明确:总的措施是:弃用各种器具,让百姓安土重迁。
具体做法是:不用船车,使百姓出行困难;不用武器,避免战争;不用文字,把事情简单化,让百姓无忧无虑,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与清静无为的政治思想有关。
回到远古并永远停滞,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2.明确:无为的思想,本身就是一种“悖论”: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 2 《老子》五章 含答案
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
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
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
“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
“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
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
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
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
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
“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
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
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
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
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
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
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而不 用,使 民 重 死 而不远徙。
虽 有舟而不使用,使百姓对死亡看得很重而不愿迁移。
虽然有船舆, 无所 乘之; 虽有 甲 兵, 无所 陈 之。
和车,却没有人去乘坐;虽然有各种兵器,却没有人去使用。
⎣⎢⎡⎦⎥⎤什伯之器:各式各样的器具。
一说,兵器。
重:意动用法,以……为重。
徙:迁移。
虽:虽然。
舆:车。
陈:陈列,引申为“使用”。
使 民 复 结绳 而用之。
甘 其 食,美 其使百姓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
满意他们的饮食,喜爱他们的服,安 其 居, 乐 其 俗。
邻 国服装,安于他们的居处,高兴他们的习俗。
毗邻的国家能相 望, 鸡犬 之 声 相 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互望见,鸡狗的叫声能相互听到,百姓直到老死不相往来。
⎣⎢⎡结绳:古代没有文字,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情、传递信息。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老子》五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老子》五章1.连线作者老子(约前600—前500),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又称《道德经》)。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
2.整体感知 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天下百姓也复归于“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
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
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
”还说:“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这可以说是他对当时动辄发动战争的统治者的劝告。
老子反对提倡“仁义”和“礼”,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因为在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以助人作伪。
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
1.识字注音观其徼.( ) 为而不恃.( ) 受国之垢.( ) 社稷.( ) 远徙.( ) 舟舆.( ) 2.一词多义 1安⎩⎪⎨⎪⎧ 安其居,乐其俗 风雨不动安如山 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2兵⎩⎪⎨⎪⎧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3乘⎩⎪⎨⎪⎧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自京师乘风雪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4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5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素善留侯张良 6恶⎩⎪⎨⎪⎧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7易⎩⎪⎨⎪⎧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其无以易之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3.古今异义(1)道可道,非常..道 古义: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 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案:第二单元经典原文2 《老子》五章(含答案)对应学生用书P8老子(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一说为今安徽涡阳人)。
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礼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教尊其为“太上老君”,老子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老子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
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称《老子》。
享有“中国古代思想先哲第一人”“中国哲学之父”的美誉。
《老子》一书,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写作基础及背景,主要有三点:第一,老子静思好学,为他打下了渊博的知识基础。
老子自幼聪颖,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
他的学识远近闻名。
第二,超脱的环境和明智的境界为他提供了记录和评议时事的条件。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末期,经历了时事的严酷动乱与变迁,他作为周朝的守藏史,身在朝廷,洞察时弊,凭借超然的环境,远见卓识的才能,卓尔不群的境界,旷古之智与气魄,关爱民生和关切世事的胸襟,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第三,共同的志向成就了彪炳千秋的著作《道德经》。
函谷关守关关令尹喜,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教案、导学案、习题合集—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老子》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老子》中的主要思想、观点和表达方式;(3)能够解读并鉴赏《老子》中的经典语句和章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2)通过对比分析,了解《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3)通过实践演练,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3)培养学生追求和谐、自然、无为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老子》的主要思想、观点;(2)鉴赏《老子》中的经典语句和章节;(3)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老子》中的抽象、哲理性的表达;(2)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
1. 讲授法:讲解《老子》的背景、作者、作品特点及核心思想;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子》,理解经典语句和章节;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4. 实践演练法: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老子》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老子》,理解经典语句和章节,进行自主学习;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4. 课堂讲解:讲解《老子》的核心思想、观点,解答学生的疑问;5. 实践演练: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老子》的经典语句和章节,巩固所学知识;2. 对比分析《老子》与其他文化经典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实践演练。
老子五章导学案
《老子》五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老子》中的经典名句,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理解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如“道”、“无为而治”等。
一、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怀抱B道可道,非常道常:永恒的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文字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居:居住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无,名天地之.始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涉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无,名天地之始B天下莫柔弱于水仕宦于台阁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不知,莫能行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下列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道可道.,非常道B名可名.,非常名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或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B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
C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社稷之主”,只要能够蒙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
D第八十章里.老子认为,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 不去冒险,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
6.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括号内,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二语文老子五章学案
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高二语文《老子》五章学案一、阅读教材第20—21页三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回答下面问题:儒道两家的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是:二、熟读《老子》五章,参看书下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完成下面练习:1、给字注音并朗读词语:观其徼()音声相和()夫()唯弗()居社稷()受国之垢()远徙()虽有舟舆()2、解释句中加点词(重点字积累)①道()可道(),非()常()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
③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④常有,欲以观其徼()⑤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⑦生而不有(),为而不恃⑧民复()孝慈⑨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⑩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翻译下面句子: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直,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④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正言若反。
⑤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4、摘出文本中对你有益的语句。
参考答案:1、徼(jiào)相和(hè)夫(fú)唯弗(fú)居垢(gòu)社稷(jì)远徙(xǐ)舟舆(yú)2、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③无(天地万物发生的最原始状态);有(天地万物发生的根子),④徼(边界)⑤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⑥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老子五章学案
《老子五章》学案教学要点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一学生课前预习内容设计1.文言知识积累A.读音音声相和(hè)夫(fú)唯弗居受国之垢(gòu)虽有舟舆(yú)B.重点字词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
C.《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D.断句难点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应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应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察其徼。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老子其人其书,自学教材第20页“阅读指南”之“《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以及“儒道两家的思想为什么能够互补。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函谷)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老子其人其书教学预设可以参阅下列资料: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在卷帙浩繁的中国书海当中,有一卷薄而又薄,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2) 《老子》五章导学案(有答案)(2)文章来自:2010级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老子》五章——李耳时间:2012-3-1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自学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二、自学引导: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自学测评:1.读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2.重点字词①道()可道(),非常()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自学质疑:文章来自:2010级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老子》五章——李耳时间:2012-3-1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自学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二、自学引导: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自学测评:1.读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2.重点字词①道()可道(),非常()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自学质疑:,文章来自:2010级高二(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老子》五章——李耳时间:2012-3-1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自学目标:1.理解《老子》节选各章的思想内容,把握道家的主要思想;2.熟读《老子》节选各章,积累主要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3.本节课难点:读懂《老子》节选各章,掌握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道”、“有”与“无”、“师法自然”、“无为而治”等的深刻内涵,要做深入研讨。
二、自学引导:作者简介: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
汉族。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母亲怀了七十二年身孕,从腋下将他产出,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
《道德经》是在国外拥有最多的译者和读者的书。
《道德经》是解释道家哲学的主要经文。
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节选文本中的成语与格言①成语:有无相生前后相随绝圣弃智见素抱朴以柔克刚小国寡民②格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自学测评:1.读音音声相和()夫()唯弗居受国之垢()虽有舟舆()2.重点字词①道()可道(),非常()道()。
②名()可名(),非常名()。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3.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连贯的一段话。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1)锋芒毕露,正义在胸(2)平和公正,循规蹈矩(3)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4)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四、自学质疑:文章来自:2010级高二(下)自助餐式语文作业课题:《老子》五章——李耳时间:2012-3-1命制人:张晓辉审核人:李卯圈年级领导签字: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怀抱B道可道,非常道常:永恒的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文:文字D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居:居住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无,名天地之始B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涉D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无,名天地之始B天下莫柔弱于水仕宦于台阁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不知,莫能行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第一章提到的“道”是指一切存在的根源,具有不可说性,不可以概念化,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B第二章强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反映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C第七十八章说”受国之垢,是社稷之主”,只要能够蒙受国家的屈辱,就可以做君主.D第八十章里.老子认为,让百姓不用各种器具,不去冒险,只要满足他们的温饱需要,就可以使国家太平发展.二课内重点句子翻译1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2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导学案》1.读音音声相和(hè)夫(fú)唯弗居受国之垢(gòu)虽有舟舆(yú)2.重点字词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
②名(名词、名称、称呼等)可名(叫出),非常名(名词、名称、称呼等)。
③此三者,以为文不足(以为:应为“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之意)④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即使,表假设关系)。
⑤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四个词都是使动用法)。
3.③④①②2B两个“虽”都作“即使”(A第一个“之”主谓间,取消独立性,第二个“之”为助词,“的”;C第一个“而”表示转折,第二个“而”表示因果;D第一个“为”是动词,做,第二个“为”是句末语气词,表反问)3C前者是宾语前置句,后者是否定陈述句(A均为判断句B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D均为定语后置句)4A(B此句并非消极,而是主张个人要消除掉私欲;C绝对化的表述D这种主张是一种倒退,不能使国家发展)二翻译要点:1“莫柔于水”“莫能胜之”2“见素抱朴”“绝学’3“生”“有”“为”“恃”“居”4“甘”“美”“安”“乐”《导学案》1.读音音声相和(hè)夫(fú)唯弗居受国之垢(gòu)虽有舟舆(yú)2.重点字词①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可道(演说,说出),非常(非:不是;常:永恒不变的,为两个词)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