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简介 人教版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节《自然环境》。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归纳亚洲地形、气候、河流的特点,并简要分析相互之间的联系。
开展学习交流、制作沙盘、学生展示成果等课堂活动,来巩固知识。
选择教材中的地形图,组织学生读图、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得到的信息动手制作沙盘模型,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交流展示成果。
本章节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不仅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到具体地理区域学习中,而且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后面的相关地区和国家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技巧。
本节课标要求的核心内容:教会学生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而掌握研究区域自然特征的方法。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
地理七下人教版书地理七下,是人教版针对初中七年级学生编写的地理教材。
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涵盖了地球与地图、宇宙中的地球、大气与天气、水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土壤和植被、中国的自然地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以这本教材为基础,简要介绍其主要内容和特点。
地球与地图地理七下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
从地球的形状、尺寸、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理坐标和时区等方面,向学生详细讲解了地球的基本知识。
同时,通过学习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楔形带等标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地理特征。
宇宙中的地球第二章讲述了宇宙中的地球。
从宇宙的起源、太阳系、行星运动等方面,探索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不同的天体和宇宙现象,让学生对地球的特殊性和宇宙的神奇之处产生兴趣,并加深了对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理解。
大气与天气第三章介绍了大气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了解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以及天气形成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通过观察和记录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状况,以及学习相关数据图表和气象仪器的使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规律,并学会分析和预测天气状况。
水资源第四章涉及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
学生将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
通过学习水的地理分布、地形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培养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中国的气候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征。
包括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关系、中国气候的地域分布与区划等。
学生将学习到中国各地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特点,以及气候对人类生活、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气候类型的比较和对应的人文特色的了解,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
中国的土壤和植被第六章探讨了中国的土壤和植被。
学生将学习土壤的形成和类型、土壤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植被的地域分布等。
通过对土壤和植被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以及植被的作用和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材分析说明张月石本学期地理主要是世界区域地理,这次地理教材改革突破最多的实际是七年级下册,写法与过去的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
内容分为这样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二部分: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美国、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
涉及到大洲、地区和国家三个大的层面。
对大洲的认识更宏观一些,要求的要素比较少;对地区的认识,涉及自然地理特点的要素比较多;对国家的认识则偏重于经济文化环境与发展的要素。
寻求更多的展示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使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方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开篇章节,在世界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目的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从本章各节的结构上来分析,知识的侧重点是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经济发展为重点,分析自然环境,就是为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作基础的。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是对上一章分区地理的进一步延续,选择了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澳大利亚为案例进行学习,非常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西半球的国家: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区域,美国是世界发达国家的代表,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这章突出问题就是:自然——人文,经济——环境。
人文特点除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历史、国家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的结果可能带来环境问题,教学中只要抓住这条主线扩展分析,“内容标准”的达成度就比较高。
极地地区:通过对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利用地图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能力;能利用前面所学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析保护两级地区饿重要意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摘要:一、引言二、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概述1.地球与地图2.世界地理3.中国地理三、本书对学生的帮助1.提高地理素养2.培养地理思维能力3.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四、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体系中,地理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是一本针对初中生编写的地理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和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概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三部分内容。
【地球与地图】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理位置等,以及地图的相关知识,如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等。
此外,还介绍了如何使用地图,如何通过地图获取地理信息。
【世界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涵盖了世界上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理概况,培养全球视野。
【中国地理】中国地理部分则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口、经济、行政区划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特点,培养爱国情怀。
【本书对学生的帮助】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对于学生有多方面的帮助。
【提高地理素养】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生活环境。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本书通过丰富的地理现象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初中地理知识,为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是一本对初中生非常有帮助的地理教材。
通过学习本书,学生可以提高地理素养,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 6.1 位置和范围》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中地理第6.1节《位置和范围》主要介绍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体系的认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学生的实际操作,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2.能够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2.案例: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巩固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运用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的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地理教材,主要适用于七年级下学期学习地理的学生。
该教材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1. 第一章人口与城市:介绍了人口与城市的基本概念、人口变动和城市化的发展。
2. 第二章作业与交通:介绍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与规划。
3. 第三章区域规划与社会发展:介绍了对不同地区进行规划以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 第四章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利用,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讲解了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问题。
6. 第六章文化地理:介绍了中国的文化特点、地域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保护与传承。
该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地介绍了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同时,该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复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天气与气候、土壤与植被、水系与水文、地貌与分区、资源与经济、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环境保护。
本册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地理思维的培养还不够,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也有所不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难点:地理知识点的运用和地理思维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讲解:详细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全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4.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例如,对于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板书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天气与气候的定义2.天气与气候的特点3.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4.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和对老师的教学过程评价。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地理教材改革的新理念相对于过去的“以学科为本”,本次新课程改革响亮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从而为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教材能从传统的框架中解放出来。
“以学科为本”强调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
在这种课程理念下编制的教材,往往过分地考虑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教学内容比较成人化,出现“繁、难、偏、旧”的状况。
“以学生发展”则强调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
课程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再把知识的呈现视为唯一任务,而要以提高学生素质的观点,来把握学生的发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独立判断、主动选择的能力和品质。
由此可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教材从结构设计到内容表述,都更加注重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二、地理教材改革的突破口20世纪80—90年代展开的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从内容框架看,打破了区域地理“分洲列国志”式的传统框架;从表达方式看,摈弃了区域地理“八股”式的写法,给当时比较沉闷、死板的初中地理教育带来很大生机。
今天开始的新一轮义务教育地理教材改革,基于对现实地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理性思考,选择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突破口。
从地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看,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尚未从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这些问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具体内容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希望从探究的新视角,通过问题、案例、主题、情境等方式来组织教材内容,以“激活”地理教学。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分析(课标、重难点、关键点拨)一、认识大洲 (5)课标要求 (5)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5)一、课标解读 (5)二、重难点分析 (6)1、亚洲的地理位置(重点) (6)突破方案:案例法 (6)2、亚洲分区(重点) (7)突破方案:读图法 (7)亚洲的自然环境 (8)一、课标解读 (8)二、重难点分析 (9)1、亚洲的地势地形(重点) (9)突破方案:案例法 (9)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难点) (9)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10)2、复杂的气候(重点) (10)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10)气候特征与自然景观关系(难点) (10)解决方案:直观教学法 (11)季风气候特征及影响(难点) (11)分析: (11)解决方案:降低难度,分步达标法 (11)二、了解地区 (11)课标要求 (11)地区一:东南亚 (12)一、课标解读 (13)二、重难点分析 (14)1、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重点): (14)突破方案:读图法学习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和难点):15突破方案:歌谣法记忆东南亚的气候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15)东南亚的地形、河流特点及其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重点和难点): (15)突破方案:运用地图综合法分析东南亚的城市特点 (15)地区二:中东 (16)一、课标解读 (16)二、重难点分析 (17)1、三洲五海之地(重点): (17)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7)中东地区的咽喉要道──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难点)18突破方案: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18)2、丰富的石油资源(重点): (18)突破方案:读图归纳法 (19)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和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难点): (19)突破方案: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法 (19)地区三:欧洲西部 (21)一、课标解读 (21)二、重难点分析 (23)1、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重点): (23)分析: (23)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对比分析法 (23)2、自然环境对欧洲西部畜牧业发展的影响(难点): (24)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成因分析法 (24)3、欧洲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重点): (25)解决方案:读图观察法、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法 (25)地区四:撒哈拉以南非洲 (25)一、课标解读 (25)二、重难点分析 (27)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环境(重点): (27)分析: (2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读图感悟法 (27)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点(重点、难点): (28)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 (28)3、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重点、难点): (29)解决方案:综合分析法 (29)地区五:极地地区 (30)一、课标解读 (30)二、重难点分析 (32)1、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重难点) (32)分析: (32)突破方案:情境创设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读图分析法 (32)极地地区经纬网的判读(重难点) (33)分析: (33)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33)2、极地地区的科考和环境保护(重点) (34)突破方案:读图观察法、材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34)三、走近国家 (35)课标要求 (35)国家一、日本 (36)一、课标解读 (36)二、重难点分析 (38)1、海岸线曲折、多火山地震的岛国(重点) (38)分析: (38)突破方案 (38)2、评价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点难点) (39)分析: (39)突破方案 (39)国家二、印度 (41)一、课标解读 (41)二、重难点分析 (42)1、运用地图,指出印度自然和人文地理事物的分布(重点) (42)分析: (42)突破方案 (43)2、运用图表和资料,分析印度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工农业(难点) (44)突破方案 (45)国家三、俄罗斯 (46)一、课标解读 (46)重难点分析 (47)1、俄罗斯地形、气候的特点(重点) (48)分析: (48)突破方案: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48)俄罗斯位置对气候的影响(难点) (48)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 (48)2、俄罗斯工业特点(重点) (48)突破方案:情景创设法节 (49)3、俄罗斯的交通特点(重点) (49)突破方案:对比分析法、读图归纳法 (50)交通线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难点) (50)分析: (50)突破方案:学生合作探究 (50)国家四、澳大利亚 (51)一、课标解读 (51)二、重难点分析 (53)1、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难点) (53)分析: (53)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3)2、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54)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 (54)3、运用地图或其他资料分析澳大利亚发达的工矿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重点、难点) (55)国家五、美国 (55)一、课标解读 (56)二、重难点分析 (57)1、美国的人种(重点) (57)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57)2、发达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化(重难点) (58)解决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58)3、发达的工业──高新技术的崛起(重点) (60)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读图分析法 (60)国家六、巴西 (61)一、课标解读 (61)二、重难点分析 (63)1、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和多元性的文化(重点) (63)分析: (63)突破方案:图片品读法 (63)2、工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难点) (64)突破方案:读图分析法、对比法 (64)3、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重点、难点) (65)突破方案:角色扮演法 (65)七年级下册地理主要学习的是区域地理知识。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简介人教版
《地理》七年级下册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一.重点内容: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二.逻辑联系: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自然环境复杂的气候三.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总结归纳(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3)使用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特点,初步掌握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第二节人文环境一.重点内容:了解亚洲人文环境的特点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二.逻辑联系: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多样的地域人文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学习方法:阅读图表(折线图、密度图和柱状图);计算人口密度(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2)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会分析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一.重点内容:突出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二.逻辑联系:地理位置——多火山地震地形特点——工业分布岛国国情——加工贸易型经济三.学习方法:从问题入手,归纳总结,找出规律例如,“活动”部分设计了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1)看图分析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2)为什么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地区(适应日本加工贸易经济)(3)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评价这些问题本身可以作为探究学习的主题第二节东南亚一.重点内容:地势变化、地形结构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主要河流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独特的文化习俗二.逻辑联系: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生产地形特点——河流特点——城市分布独特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达三. 学习方法:析图找规律,探究例如(1)用气候分布图与气温降水柱状图,归纳农业生产特色(2)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探究城市分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印度一.重点内容:人口特点突出的自然灾害(西南季风、水旱灾害)及其影响二.逻辑联系:人口第二大国——资源、环境、发展气候特点——水旱灾害——粮食生产三. 学习方法:运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比较演绎法: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材研究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下册教材研究1. 教材简介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为广大七年级学生编写的。
本教材以生动的图文结合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教材结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具体包括:- 第六单元亚洲- 第七单元非洲- 第八单元欧洲- 第九单元美洲- 第十单元大洋洲与南极洲- 第十一单元中国地理- 第十二单元世界各地的生活与经济- 第十三单元环境保护- 第十四单元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十五单元实践活动3. 教材内容6.1 亚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2 非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3 欧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4 美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5 大洋洲与南极洲-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国家与文化6.6 中国地理- 地理位置与范围- 地形与气候- 自然资源与人口- 主要省份与文化6.7 世界各地的生活与经济- 生活方式与俗- 经济发展与产业- 国际组织与合作6.8 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 环保意识与行动6.9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6.10 实践活动- 地理观察与调查- 地理实验与制作- 地理游戏与竞赛4. 教材特点- 图文并茂:采用大量的地图、图片、图表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 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中东》是本册教材的开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较为复杂,学生可能对此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宗教文化。
2.难点: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东地区的问题。
2.利用地图、资料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关于中东地区的歌曲《中东,我的故乡》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
2.新课导入:介绍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基本情况。
3.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中东地区的地图,指出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4.资料查询:让学生分组查找关于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矛盾冲突的原因及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中东地区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民族矛盾和宗教文化的重要性。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中东地区矛盾冲突的小论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内容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内容单元一:水资源与利用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水资源的分布: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指出全球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 水资源的利用:介绍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
单元二:农业与粮食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农业与粮食生产。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农业与农民:介绍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 粮食产地与分布:介绍全球粮食产地的分布情况。
- 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以及粮食安全问题。
单元三:能源资源与利用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能源资源的产生和利用情况。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能源资源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能源资源,如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介绍能源的利用方式和开发情况。
- 能源与环境:探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单元四:气候与天气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气候和天气的基本知识。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气候与季节:介绍气候和季节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 天气与天气变化:介绍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单元五:人口与城市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人口和城市的发展情况。
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人口与人口分布:介绍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
- 城市与城市化:介绍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以上是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
教师培训资料――新课标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区域性世界地理的知识。
涉及到大洲、地区、国家三个层面,这样安排是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既见“森林”又见“树木”,使学生对地理知识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印象和较为深刻的认识。
在教法上以读图为关键,从图中提取一定的地理信息,进而分析该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以及人文环境特征。
下面我从以下四个大的方面来谈:一、教材总体结构分析《七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主要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共分5章。
分别是:“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材每一节都由正文和非正文两部分组成。
非正文主要包括地图(地理景观图片、地理插图)、阅读材料和学生活动等,特别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就分别从正文、地图、阅读材料、学生活动来进行分析:1、“正文”部分:“正文”占教材的篇幅较小,正文文字是课文的主体,是《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为全书的骨架。
2、“地图”部分:“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共有地图157幅。
其分布如表一。
教材中地图的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图文互补,是对正文的重要补充,是教材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量精选的地理景观图片(如:“死海”、“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北极景观”等)活跃了教材内容和表达形式,增添了教材的趣味性,深受学生喜爱。
表一《七年级地理下册》地图统计3、“阅读材料”部分:“阅读材料”是教材对正文的解释和补充。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共有“阅读材料”26处,其分布见表二。
这些短文的选材紧扣正文,短小精悍,文字活跃,内容生动,不但富有生活气息,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备受学生喜爱。
如:“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全文仅126个字,文章短小精悍,表达完整。
同时配有印度舞、泰姬陵的图片,给人印象深刻。
人教版地理初一下册说课稿(67页全册)
人教版地理初一下册说课稿(67页全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初一下册,共67页,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市场与经济、人类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本册书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一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对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市场与经济、人类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市场与经济、人类与地理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的掌握;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对地理现象的本质认识,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地理现象,帮助学生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册内容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册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4.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年级下地理书人教版
7年级下地理书人教版《7年级下地理书人教版》是一本集中学习和地理知识为一体的课本,适合用于7年级学生地理学习。
它由人教版编写,包含42个单元:世界地球、地理科学、生物地理、人口、资源、经济、地理实践及地理环境保护。
它从世界地球的形成发展到地理环境的保护,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内容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课文清晰,构思精巧,图表丰富,思维活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在教材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地名记忆,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地理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并能运用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地理学研究和实践操作。
首先,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地图构成、地理格局、地理运动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学习地理技能的重要基础。
其次,学生要掌握精神地图的构成、精神地理的要素、精神地理的发展史、精神地理的分类及表示等,学会运用精神地理的知识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做到举一反三。
在进行现代地理学研究时,学生需要学习一些现代地理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空间分布规律、空间结构及其演变等。
学生还要学会收集资料、理解数据、分析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等。
在学习《7年级下地理书人教版》时,学生还要注意练习。
练习有助于加深理解与记忆,能够强化该课本所讲授的知识。
此外,练习也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该课本所讲授的知识,建立自信心,掌握一定的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中提供的地图、数据或图形,对地理现象、结构或规律进行描述,以及分析、研究和绘制地图;也可以运用课本中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地理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并给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学生还可以在课本中发现一些好的练习,进行练习,加强自己的综合能力。
总之,《7年级下地理书人教版》是一本集中学习和地理知识为一体的课本,它从世界地球的形成发展到地理环境的保护,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涵盖了现代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学习这本课本,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掌握精神地理的构成、精神地理的要素、精神地理的发展史、精神地理的分类及表示等,还要学习一些现代地理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另外,要重视练习,做到举一反三,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中得到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
本册书内容丰富,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注重记忆,缺乏对地理知识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理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
2.教学难点: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地展示地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现象。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共同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
4.讲解与展示: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总结,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展示地理知识的具体内容。
5.练习与思考: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亚洲: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重点讲解亚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 东南亚: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重点讲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3. 南亚:介绍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重点讲解南亚的季风气候、农业发展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4. 西亚:介绍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重点讲解西亚的石油资源、宗教文化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5. 欧洲:介绍欧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重点讲解欧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6. 非洲: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重点讲解非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7. 大洋洲:介绍大洋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重点讲解大洋洲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8. 南极洲:介绍南极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重点讲解南极洲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9. 中国地理: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自然环境等,重点讲解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下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指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学科七年级下册的教材。
该教材主要用于中学地理教学,包含了该年级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是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教学材料。
以下是一些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内容示例:
1.地理位置和疆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疆域、陆地和海域等基本地理特
征。
2.自然环境:介绍中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
和分布情况。
3.自然资源:介绍中国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情况,以及
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4.人口与民族:介绍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和民族构成等基本情况,以及人口
政策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5.经济发展:介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以及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等基本情况。
总结来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学科七年级下册的教材,包含了该年级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点和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
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三、学习方法:
运用地理图象获取相关信息与知识
例如,通过比较分析本区的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某些国家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示意图等,总结本区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突出的问题。
第四节澳大利亚
一.重点内容:
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足球、桑巴舞狂欢节)
二、逻辑联系:
民族大熔炉
殖民统治
单一经济
独立
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热带雨林危机城市化问题
三、学习方法:
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
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说明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使用“证据”表明自己观点的意识和能力,建立“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例如,为了使学生学习利用地理资料描述巴西人文特色,教材给出三份图文并茂的资料:1在花车上欢跳桑巴舞;2巴西的狂欢节;3巴西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教科书设计的相应活动为:阅读这些图文资料,它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通过这一活动,提供了学生使用资料说明地理问题的基本训练。
第十章极地地区
一、重点内容: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逻辑联系:科学考察
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环境保护
三、学习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进行对比与归纳
例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的比较
归纳法:由未知到已知,由具体到抽象。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会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
第四节俄罗斯
一.重点内容:
地理位置特点
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特点及主要城市
二、逻辑联系:
纬度高——气候寒冷
面积广——地形复杂
自然资源丰富
工业发达——交通便利——重要的城市
三.学习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
经济发达
资源消耗大国
三、学习方法:
辨证看待地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例1:移民国家中的不同人种
(1)美国社会的认可(融合形成统一的美利坚民族)
(2)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歧视(活动2)
例2:发达的经济
(1)农业地区专业化
(2)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资源、环境问题
第二节巴西
一、重点内容: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以热带雨林为例)
活动1从欧盟的15个成员国出发,让学生读图了解主要的欧洲国家和首都,了解欧洲的政治地图格局。
活动2通过分析图表和数据,从对外贸易的角度体现欧盟在世界的经济地位。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重点内容:
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
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二、逻辑联系:
热带雨林气候丰富的矿产资源
(2)相对独立的大陆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学科联系)
(3)对比南极大陆(解决地理问题时,要注意不同区域之间的比较,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
一.重点内容:
移民国家(种族、民族概况)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农业地域专业化)
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逻辑联系:
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自然环境基本特点
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农业、牧业和矿业)
二、逻辑联系: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
发达的牧业发达的工矿业
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城市
三、学习方式:
问题探究;析图找规律
例如:用旧知识去探究新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活动1:(1)帮助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已学过的大陆漂移的内容
学会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欧洲西部
一.重点内容:
最具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欧盟
发达的畜牧业和工业
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以及著名的旅游景点
二、逻辑联系:
竞争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欧盟
联合
发达的畜牧业
发达的工业
发达的旅游业
三.学习方式:
析图找规律
例如:读图分析
(3)通过图片、资料等,学会分析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一.重点内容:
突出的自然灾害(火山、地震)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
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二.逻辑联系:
地理位置——多火山地震
地形特点——工业分布
岛国国情——加工贸易型经济
三.学习方法: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一.重点内容:
地理位置特点
石油资源对当地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宗教概况及文化习俗
二、逻辑联系:
东西方交通要道丰富的石油资源范围、位置石油分布、产量
海峡、运河主要输出路线
(2)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3)使用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特点,初步掌握分析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第二节人文环境
一.重点内容:
了解亚洲人文环境的特点
长期的热点地区
匮乏的水资源宗教纷争
三.学习方式: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地理特征的成因
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上是一个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将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
《地理》七年级下册简介
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究开发中心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重点内容:
了解亚洲在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逻辑联系: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理位置
地形和河流自然环境
复杂的气候
三.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总结归纳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主要河流及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独特的文化习俗
二.逻辑联系:
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生产
地形特点——河流特点——城市分布
独特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发达
三.学习方法:
析图找规律,探究
例如(1)用气候分布图与气温降水柱状图,归纳农业生产特色
(2)用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图,探究城市分布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印度
一.重点内容:
人口特点
突出的自然灾害(西南季风、水旱灾害)及其影响
二.逻辑联系:
人口第二大国——资源、环境、发展
气候特点——水旱灾害——粮食生产
三.学习方法:
运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认识区域地理特征
归纳法与演绎法的比较
演绎法: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这种方法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
从问题入手,归纳总结,找出规律
例如,“活动”部分设计了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
(1)看图分析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
(2)为什么日本工业区集中分布在沿岸地区(适应日本加工贸易经济)
(3)对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评价
这些问题本身可以作为探究学习的主题
第二节东南亚
一.重点内容:
地势变化、地形结构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候特点及气候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人口过多带来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
二.逻辑联系: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多样的地域人文环境的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
三.学习方法:
阅读图表(折线图、密度图和柱状图);计算人口密度
(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通过计算,了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增加数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