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

合集下载

道地药材资源

道地药材资源
•10
三、道地药材的变迁与发展
(一) 道地药材品种来源的变迁。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 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进行了更为准确的矫正和补充。 例如:历代本草所记载,的紫草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 紫草 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 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紫草,后者为历代本草 均未记载的同科植物新疆紫草。据分析,软紫草的根条肥大 ,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 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最 佳。
•6
二、道地药材形成的原因
(一) 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与“物种”有直接关系,优良
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决定道地药材品质的内在因素。 大黄有43种,长期的研究和临床验证证明,来源于掌
叶组的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及药用大黄R.officinale .为正品大 黄。前两种习称“北大黄”,是甘肃、青海的道地药材, 后一种习称“南大黄”,是四川等地的道地药材,而来源 于波叶组的藏边大黄、河套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 的根和根茎,虽然也含有蒽醌衍生物成分,但不含双蒽酮 苷、番泻甙苷,故泻下作用很差。
•17
( 五) 化学品质评价
• 药材的化学品质评价以指标性成分或各成分的指纹图谱定量 为主要特征。以化学分析方法评价药材的质量优劣是20世纪 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可为道地药材提供更为精确的评价标准 国家药典中对大多数药材提出了定量指标。近来越来越多的 学者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模式识别等方法对道地药材加以识 别鉴定。如: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同一药材,道地者与非道地者在主要 理化指标方面有明显差异。如“浙八味”中的延胡索,总生 物碱含量为0.5%~O.6%,为其它产地所不及,而产于东北 等地的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不仅总生物碱含量低, 而且不含镇静、镇痛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

关于“道地药材”最全面的介绍一、“道地”一词的起源和演变“道地药材”指具有有特定种质、产自特定地区、有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经过长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总结出的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它是传统中医药学中对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中药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其生境产生了必然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以及文化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这一理论。

中医药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与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

"道地药材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适应自然,并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人置于大自然循环中的一员的理念,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人们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水和空气,不可避免受到其中一些物质的侵害,又从大自然中寻找另一种物质加以克制,仍然保持着人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循环发展、天人合一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从药物本身出发对部分药材的生境作了描述,如生于山谷、丘陵、田野等,同时指出药要区分产地的产地的观点,即“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首次产地将产地与药材联系起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著作,它的问世初步确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其中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好。

非同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

”从药材产地与质量、疗效的关系方面阐述了特定产地药材在对中医药的意义。

公元200-205年(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结数千年中医实践经验基础上著《伤寒杂病论》,共收录方剂113种,其中诸多道地药材如如代赭石、巴豆、阿胶等得到广泛应用。

《范子·计然》提出黄连以出蜀郡黄肥坚者善,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等,在明确药材产地的基础上对该地所产地材性状进行了叙述,并阐明优劣。

公元480-498年(梁代)陶弘景在总结医家实践经验基础上对《本经》进行拓展著《本草经集注》,对药材的产地、性状、药效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阐述,指出“诸药所生,皆有境界。

道地药材的因素

道地药材的因素

道地药材的因素
道地药材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适宜药材生长的地理环境是道地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

包括气候、土壤、海拔、水源等地理条件,对药材的生长和成分含量有着重要影响。

2. 自然生态:药材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药材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药材生长的周围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生物肥料等都会对药材的品质产生影响。

3. 生长阶段:不同生长阶段的药材,其品质和成分有所差异。

例如,药材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在不同阶段的生长中,其药效和化学成分会有所变化。

4. 栽培和采摘技术:药材的种植和采摘技术直接关系到药材的品质。

正确的种植技术和采摘时间可以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品质较好。

5. 鉴别和质检:道地药材需要进行有效的鉴别和质检,保证其真实性和品质。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药材进行鉴别、检测其污染物质和残留物等,可以确保药材的道地性和品质。

总之,道地药材的因素是综合的,包括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生长阶段、种植和采摘技术以及鉴别和质检等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药材的生长和品质形成。

中药材的道地性名词解释有哪些

中药材的道地性名词解释有哪些

中药材的道地性名词解释有哪些中药材的道地性指的是中药材的原产地和品质特征,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道地性可以衡量中药材的质量和功效,对于保持传统中药疗效的稳定性和保护中草药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释中药材的道地性。

一、地理标志中药材的道地性与其生长地有密切关系,地理环境是中药材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质等环境差异都会对中药材的质量和成分产生影响。

因此,地理标志成为评价中药材道地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四川白术被认为是道地的中药材之一,因为它只在四川特定地区生长,并且在其他地区栽培的白术的品质和功效与其相比有所差异。

二、历史传承中药材的道地性也与其历史传承有关。

许多中药材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已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这些技术经过代代传承,形成了独特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使中药材具备特殊的品质和功效。

例如,浙江桂枝的道地性得益于该地区上千年来的传统种植和加工技术,使其保持了独特的药效和品质,成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的首选。

三、药材的生态适应性中药材的道地性也与其生态适应性有关。

许多中药材在特定的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下生长得最好,这些环境因素对中药材的药效和品质有重要影响。

例如,云南藏药的道地性与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由于云南地区的高海拔和寒冷气候,使得藏药的种植和生长更具有优势,其品质及药效要优于其他地区。

四、化学成分中药材的道地性还可以通过其化学成分来评估。

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同一种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川贝新苷和川贝母酮的含量与产地有关。

根据研究,四川产的川贝母的化学成分含量更高,因此被认为是道地的川贝母。

综上所述,中药材的道地性是评价中药材质量和功效的重要标准。

地理标志、历史传承、生态适应性和化学成分都是衡量中药材道地性的重要因素。

保护中药材的道地性,不仅有助于保护传统中药疗效的稳定性,还能够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使更多的人受益于中药疗法的独特效果。

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

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

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1)作者:黄璐琦,郭兰萍,华国栋,吕冬梅【摘要】目的探讨道地药材的属性及研究对策。

方法文献分析加理论探讨。

结果道地药材具有科学和文化的双重属性。

结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道地药材研究的必由之路,与地理标志的接轨有利于揭示道地药材的文化属性,连续变异的理念是揭示道地药材科学内涵的钥匙。

【关键词】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人文科学;连续变异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overy the attributes of Chinese geoherbs and find it’s study strategy. Method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ory model structure. Results Both natural science and literae humaniores are attributes of Geoherbs. Conclusions Natural science combined with literae humaniores is the necessary way to study Geoberbs. The concep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as favorable to discovery the literae humaniores properties. The theory about continuous variation was the key to found the scientific properties of Chinese Geoherbs. Key words:Chinese Geoherbs;Geographical Indications;literae humaniores;continuousvariation 道地药材的理念根植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来源于生产实践,它是一项古人评价中药材质量的独特标准。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道地药材是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药临床的防病治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道地药材具有质量佳、疗效好等优点,其根本原因是内在化学成分/组分的外在表现。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道地药材化学特征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惑着研究者。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道地药材发挥上佳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是其含有独特的某一化学成分,而是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组分构成的稳定有序的结构特征。

“组分结构理论”认为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是由各组分构成,各组分之间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关系;组分内由各活性成分之间也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而单独的活性成分,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

该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从“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深入的阐述道地药材化学组成的独特性,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新思路和方法。

标签:道地药材;质量;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道地药材是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之精粹之所在,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评价控制中药品质的独特综合性指标[1]。

“药材好,药才好”,优良质量是药材具有较高疗效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物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成分分析方面,多以单一或者某几个成分指标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质量,这远远不能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亦不能真正揭示道地药材区别非道地药材的本质内涵。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对于非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并不含有某一特有成分,亦不是某一成分含量越高越好;而是在组分与组分之间、组分内各成分之间具有稳定有序的整体特征,即配伍配比。

笔者课题组曾提出“组分结构理论”,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3],即组分间,组分内各成分间具有一定配伍配比,以稳定的比例构成中药最佳药效的物质基础的整体。

道地药材的定义及形成机制

道地药材的定义及形成机制
“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各并有法。”---神农本草经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本草经集注 “离其土,则质同而效异。”---新修本草 “性从地变,质与物迁。”---本草纲目
二、道地药材
(一)道地药材的定义 “道地药材”(Dao-di herbs)是我国传统药物学的 一大特色,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中 经过反复对比总结出来的,特指那些具有中国特色 的、传统公认的、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来源于特 定产区的名优正品药材。
道地药材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土地 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区分产地、讲 究地道的重要性。在《神农本草经》所收载的365种 药物中,不少从药名上看就带有地道色彩。
如巴戟天(Morindae officnalis How)、 秦皮(Fraxinus cortex)、 吴茱萸(Euodiae frutus)、 阿胶(Asini corii colla)、 代赭石(Haernatitum)等,
河南:地黄、牛膝、山药 、全蝎、金银花
山东:北沙参、金银花 、全蝎
内蒙:黄芪 甘草 吉林:人参、鹿茸 辽宁:细辛、五味子 安徽:牡丹皮、木瓜 广东:砂仁、藿香 、巴戟天 云南:三七 、茯苓、儿茶 广西:蛤蚧 、巴戟天
宁夏:枸杞子 山西:党参 江苏:薄荷 福建:泽泻 江西:枳壳 新疆:紫草 甘肃:当归
西藏:冬虫夏草
四大南药:砂仁、益智、槟榔、巴戟天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 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玄参、杭白芍 、杭菊花、杭麦冬、温郁金
巴形成的原因
1.自然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2.植物内生菌、土壤微生物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3.栽培与加工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
(三)常用的道地药材
四川:黄连、附子、川芎、白芷、川贝母、黄柏、金钱草

“道地药材”的原产性、主产性和优质性

“道地药材”的原产性、主产性和优质性

观点一、“道地药材”属于 “原产地药材”



以“地名 + 药材名”为形式标示了道地药材的原产性 (有时“地名”表示的是药材销售集散地,如有的 “川药”包括了产于近邻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和贵州 的药材)。 与知识产权保护中地理标志保护的“原产地资源”具 有基本相同的含义“地理标志指表明一种商品来源于 某一领域内,或一个地区或地方的标志,而且该商品 的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征主要是由于其地理来源 所致。”——解释理标志”的形式申报和实施 保护

– 川芎:“道地蜀川者为胜”, – 川乌:“道地出蜀土及赤水、邵州、成州、晋州、梓州、江宁府者佳” – 川楝子: “道地蜀川、简州、梓州” – 丹参:“道地随州”

2)是否只有前者提到了“优质”问题,后者仅仅提到的是 主要出产地。“道地”一词是否在使用之初或何时被用于 指代“优质”?
本文引用的著作


3 形态特征愈是与药效相关的药材,道地药材愈可能 具有“优质性”。我们知道传统的优质药材判断标准 很多是的与药材药效无关,如个大、形粗直、条长、 肉厚、无空心 …… ,我们现在药材商品分等仍大多据 此,我们是否可以相信古人依据这样的优质特征评价 出来的药材具有“优质性”?应当说可靠的只有形态 特征与药效相关的药材,如黄连、黄芩色黄为佳,厚 朴色紫油润为佳……。 4 对生态环境选择性愈强的药材,道地药材愈可能具 有“优质性”。这样的药材当异地种植,环境不适时, 往往生长状况不佳,药材部位形态与原产地大相径庭, 从而不易被市场接受,也就容易保持在原产地或极为 狭小的地域,而保持其“优质性”,如生长于高海拔 寒冷地区的当归、川贝母等,以及只能生长在热带的 广药。


5 产区范围愈是狭窄的药材,道地药材愈可有“优质 性”。大地名下的大区域内出产的道地药材,不一定 都是优质药材,如广霍香的“广”主要区别于另一种 “川藿香”,只有其中的石牌香较好,好于海南香、 湛江香;也宜能将所有浙江产的浙贝母都叫优质药材。 6 由于不同地域的用药习惯而产生用不同的地名指代 不同的来源物种时,其中的部分地产药材代表优质药 材,而另一部分可能不是;或者不同地产(或来源) 药材代表了不同的用药特点,与优质与否不相关。如 川黄柏和关黄柏表示两者来源于不同的种,应当是川 黄柏优于关黄柏,不宜称关黄柏为优质药材;云木香、 川木香和藏木香指的是不同的药材,不能简单地根据 它们具有“地名+药材名”的形式,称之分别为云南、 四川和西藏的优质药材。

道地药材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道地药材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道地药材的内涵、特征与意义一、道地药材的内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6年12月25日通过),“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道地药材有如下描述:“道地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

第390次香山科学会议将道地药材定义为“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起初的含义是指某“道”、某“地”出产的药材,旨在指明药材的产地。

真正优良的道地药材是道地与地道的有机结合,是“高品质、好功效、真道地”的现代表达。

道地药材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①道地药材需具备优良的种质资源。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表现出品质好、长势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品种。

药用植物(动物)长期在适宜的环境(地理、气候、土壤等)下生长,经过成百上千年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道地药材内的遗传物质已逐渐趋于稳定,保证了优良种质的繁衍。

②道地药材需具备适宜的生长环境。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种多样。

在特定的海拔、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条件下药用植物相比于其他地方长得更好,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道地药材。

有些药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势良好,在其它地方长势差或不能存活。

有些药材虽在其它地方能生长,但往往会发生品种退化,药材性状改变,有效成分含量下降或完全丧失,导致药效降低等情况。

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也是道地药材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与药材外观性状、有效成分的积累有密切的关系,道地药材都有严格的生长年限和采收时间,没有达到一定年限的药材不可药用,如人参、三七、麦冬等,非采收时间不可采收,如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等。

地道药材的地道性及其形成条件探讨与综合评价

地道药材的地道性及其形成条件探讨与综合评价

内, 具 备品质优 、 抗逆性强 、 适应性 广在适宜 的环境下 , 通过 优胜劣汰 , 自然选择 , 逐步形成 品质优 良、 个体 健壮 的植 株 , 并 具有稳定 的遗传基 因 , 使优 良种质不断繁衍 。而这些 遗传基 因
在实 际中也会 出现 因加工 方法不 同 ,造成药材 质量有所 差异 。 如 通过烘 干的牡丹皮 ( 8 O o C, 2 h ) 与 晒干的( 4 8  ̄ C, 4 h ) 牡丹皮 ,
因加 工 方 法 的不 同 ,其 丹 皮 酚 含 量 差 异 较 大 , 晒 干 品 含 量 为 0 . 9 4 %, 烘 干 品含 量 为 7 . 0 2 3 %; 菊 花 在 实 际 加 工 中 有 晒 干 和 炕
非常 规范的操作程序 , 如选种 、 育苗 、 嫁接 、 移栽 、 剪枝 等 ; 同时
在施肥 、 防虫 、 防涝等方 面也有丰 富的经验 , 这些 技术和经验是 形成高质高产地道药材 的重要条件 。 2 . 3 . 2 加工技术 根据不 同药材质地 和要求 , 地道药材在 加工上采用不同的方法 。通过拣 、 洗、 切片 、 蒸、 煮、 烫、 熏硫 、 发
2 地道药材的具备条件 优 良的品质 、 适 宜 的生长 环境和采 收时间 、 当地 药农 良好
的种植 ( 养殖 ) 和加工 技术 、 中医理论 指导下 良好 的疗效 , 是形 成地道药材所具备的必要条件 。
2 . 1 优 良的 品种 优 良品 种 是 指 生 长 在 一 定 区 域 范 围
是产 生地 道性 的本 质原 因 , 一般地道药材产地 的种质具有 很好 的遗传稳定性 。然而药材容 易受 生长环境、 种植 ( 养殖 ) 技术等 方面的影响 , 有时会 出现种 质退化现 象 , 从 而导致药 材有效成

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学研究——以短葶飞蓬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学研究——以短葶飞蓬为例的开题报告

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学研究——以短葶飞蓬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药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药物资源的主要来源。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药材的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其中“道地性”是中药材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指的是该中药材在生长地区所形成的特有性状和药用价值。

因此,深入了解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学机理,对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短葶飞蓬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止痛、行气活血等功效。

短葶飞蓬的“道地性”主要体现在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条件。

然而,目前针对短葶飞蓬“道地性”的生态学研究还相对较少,对其生态环境适应性和生态位的研究也较为缺乏。

因此,本文将以短葶飞蓬为例,探究其生态学适应性和生态位,揭示其“道地性”的形成机理,为中药材“道地性”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1.探究短葶飞蓬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生态学适应性特征。

2.分析短葶飞蓬在生境中的竞争关系、营养生长特点等生态位特征。

3.分析短葶飞蓬“道地性”的形成机理。

4.探究短葶飞蓬的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式。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生态学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包括:1.采集短葶飞蓬的样品,对其生长环境、矿质元素含量、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等进行生态学调查。

2.开展对短葶飞蓬种群结构、生长速度及相关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实验研究。

3.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生态模型构建。

4.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究短葶飞蓬“道地性”的形成机理。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以短葶飞蓬为例,深入探究中药材“道地性”的生态学机理,对于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推动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工作。

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及保护

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及保护

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及保护潘冬香【摘要】道地药材是我国医学界通过长时间的临床经验积累出来的具有稳定药效、良好品质的中药材,在世界医药界也同样是在知识资源与物质资源上有着相当的地位优势.为了对道地药材的政策与有关法律进行更好地研究,本文以道地药材的市场经济价值与历史背景为基础,分别从道地药材的特定技术、特定名称、特定区域、特定种质、特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道地药材的基本特征在道地药材质量维护、本身价值的体现、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方面的保护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将道地药材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地方经济的发展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xtracted from Chinese medicinal herb, has accumulated stable drug effect and good quality. In the medical field,it also has a considerable position advantage in the knowledge resources and material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arket economic valu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aterial,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from specific techniques, specific names, specific regions, specific germplasm and specific culture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in the quality maintenance of the medicinal herbs, the embodiment of their own value, the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 on. It has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ransforming the resource advantage of native medicinal material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20【总页数】3页(P49-51)【关键词】地道药材;基本特征;保护【作者】潘冬香【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药学部,河南洛阳 4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1道地药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了对道地药材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我们从它的相关法律制度着手,对它的基本特征及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

药材的道地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药材的道地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道地药材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且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较佳、疗效好,为世人所公认而久负盛名者称之。

自然环境包括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物环境。

人工环境包括生产技术、临床选择、开发种植模式、法律法规、人类对道地药材的认识观等。

1,地药材的外部形态、生长发育特征道与环境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中药材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有很大差别,换言之,居群间的种内变异是影响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根本原因。

由于这种变异通常是同种生物长期适应不同生境的结果,它充分地体现了生态环境对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巨大影响。

2,有效成分及其累积与环境的相关性。

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主要为植物次生代谢物,其产生的多少和性质,不仅取决于有机体的生理特性,而且与外界条件有关。

生态大环境和群落微环境与道地中药材优良品质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含量以及释放量明显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如开花期与落叶期等有关,与土壤性质有关,而且也与植物受到病虫害的侵袭等有关。

道地药材,其形成的原理可用“道”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效果好来解释,同时也是不同产地的不同表现。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道”的形成是生物环境与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

不同地区的居群通常具有不同的基因型,这些基因型与生态环境、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产生“道”的本质。

居群包括居群生态学和居群遗传学,其特征可分为数量特征、空间特征、遗传特征,这些特征都受生态因子的影响,每个生态因子对于同一种药材的影响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态环境,既是不同的道地产区,生产出不同的道地药材。

中药材的道地性如何判断和选择

中药材的道地性如何判断和选择

中药材的道地性如何判断和选择中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

而中药材的道地性则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

那么,什么是中药材的道地性?又该如何判断和选择道地中药材呢?所谓中药材的道地性,指的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栽培、选育和加工,所形成的具有特定品质和疗效的中药材。

道地中药材通常具有产地固定、品种优良、疗效显著、质量稳定等特点。

判断中药材是否道地,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是产地。

不同的中药材有着特定的产地,这些产地往往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

比如,人参产于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川贝母产于四川的阿坝州等地。

如果某种中药材的产地与传统的道地产地不符,那么其道地性就值得怀疑。

其次,品种也是判断中药材道地性的重要因素。

道地中药材通常具有特定的品种特征,包括植物的形态、色泽、气味等。

以枸杞为例,宁夏枸杞果实呈长椭圆形,色泽红润,籽少肉厚,而其他产地的枸杞在这些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通过对品种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初步判断中药材的道地性。

再者,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也会影响其道地性。

道地中药材的采收时间通常有严格的规定,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其品质。

比如,金银花应在花蕾未开放时采收,此时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在加工方面,道地中药材往往有着独特的工艺和流程,如当归的熏制、地黄的九蒸九晒等。

这些传统的加工方法能够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除了上述因素,中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也是判断其道地性的直观依据。

道地中药材通常外观完整、色泽鲜艳、气味浓郁、口感纯正。

例如,道地的天麻质地坚实,表面有纵皱纹,有特异的马尿味;道地的黄连根茎粗壮,表面有结节状隆起,味极苦。

在选择道地中药材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购买。

这些机构通常有严格的采购渠道和质量控制体系,能够保证所售中药材的道地性和质量。

道地药材形成机制

道地药材形成机制

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下生长、生产的药材,具有独特的品质和疗效。

道地药材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环境: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药材能够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形成独特的品质。

2. 生态条件:道地药材的生态条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药材生长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为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3. 种植技术:道地药材的种植技术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特定地区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使得药材的种植过程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4. 加工工艺:道地药材的加工工艺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

特定地区的加工经验和技术,使得药材的加工过程能够充分保留其有效成分,提高药材的疗效。

5. 历史文化:道地药材的形成还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关。

特定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药材的种植、加工和使用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药材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总之,道地药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自然环境、生态条件、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品质优良、疗效显著的道地药材。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

从药效学角度探讨黄芩“道地性”内涵杨巧芳,孟庆刚,杨忻,宋琳莉【关键词】黄芩;道地性;内涵;药效学从药效学的角度来讲,“道地”是一个质量概念,但其质量优势形成的缘故是什么?笔者就黄芩“道地性”的内涵从药效学角度作理论上的粗浅探讨,庸俗疏漏的地方恳请同道斧正。

1 “道地药材”概念的来源及含义陶弘景关于“诸药所生,皆的有境遇”和“江东以来,小小杂药,多出近道,气力性理,不及本邦”的论述,是“道地药材”概念最先的雏形。

早在唐贞观年间,政府依据自然形势,把全国分为关内、河内、河东、河北、山南、淮南、江南、陇石、剑南、岭南10道。

尔后,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药出州土》篇中专门记载了10道各州的地产药材,这是那时有关药材散布最全面的记载,也是“道地药材”这一名词产生的要紧依据[1]。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在每药下均专列“道地”一条,始创“道地”一词,尔后在《牡丹亭·药》中“道地药材”一词第一次显现。

历代医家对“道地”含义有不同的熟悉,黄氏等[2]总结历代医家对“道地”大致有3种说明:①“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来演变成货真价实,质优靠得住的代词;②“道地”亦作“地道”,“地”是指地理、地带、地形、地貌,“道”是指按地理区域划分的名词;③“道”是生物学上的“居群”,是一个具有一起基因库的由交配和亲缘关系联系起来的同一物种的个体群,是由基因型与环境改变一起作用的结果。

而《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南》提出了狭义的“中药材道地性(geoherbalism)”概念那么更为简练明了,即“同一物种由于生态环境不同极大,或因物种的性别、年龄、栽培、生理病理、生长时期,或因加工技术使得该物种所形成的药材质量发生了真伪好坏的转变”。

那么,咱们能够以为,从药效学的角度简言之,药材的“道地性”是指由于生态环境等的不同致使不同产地同种药材药用功效的不同,即在长期的临床用药进程中总结出同种药材疗效较好产地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谢鑫——药材道地性

谢鑫——药材道地性

浅谈药物道地性1 药材道地性简介道地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药材道地性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被提及到。

药材道地性是指由于药材在不同的环境、人文作用下而产生的生物等方面的特异性差异。

药材道地最早在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提及到,书中说道“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强调了中药产地的重要性,其中所载的部分药物带有地名,有浓厚的道地色彩,如:巴戟天、秦椒等。

此后在《名医别录》中,大量药物注明产地,甚至注明了土壤的环境。

在此时,真正意义上的道地药材产生。

紧接着在唐朝时期、以及明朝初期等著名的药学著作中,都阐述了药材道地性。

对药材道地性的认识,历代的医药名家多有论述,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一直是很多学者的兴趣,在21世纪,加强药材道地性的研究是十分总要和迫切的任务[1]。

2 产生药材道地性的原因近年来,不少学者就道地药材形成机理及科学内涵等方面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并已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结果,使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逐步深入。

肖小河认为中药系统演进的基本规律是用进废退,去伪存真,优胜劣汰,择优而立,道地自成。

根据中药系统演进的三大动力——遗传变异、环境饰变和人文作用(生产技术、临床选择、文化传播、市场交通、社会政治等)及其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大小,将道地药材形成模式分为生态环境主导型、生物物种主导型、生产技术主导型、人文传统主导型、多因子关联决定型。

如冬虫夏草属于生态环境主导型,有川草、藏草、滇草之分;郁金属于生物物种主导型,有川郁金、温郁金、桂郁金之分[2];近年来,黄璐琦课题组开展了系统的道地药材形成机理研究。

从生物学角度阐明道地药材的表型是由自身的遗传本质基因型所决定的,并受特定的生境条件影响。

道地药材的形成应是基因型与生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用公式表示:表型=基因型+生境饰变。

所谓表型,指道地药材可被观察到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的总和,包括药材性状、组织结构、有效成分含量及疗效等。

道地药材的特征

道地药材的特征

道地药材的特征(1)道地药材具有明显地域性道地药材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都离不开特定产地,其本质是同一药材在不同产地中质量最佳者。

因此,道地药材一般在药材前冠以地名,如阳春砂、宣木瓜、茅苍术、岷当归、关黄柏及四大川药、四大怀药、浙八味,等等。

通常认为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为同种异质,遗传背景往往非常相似,所以,环境因素在道地药材品质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离其本土,则效异”中的“本土”即包括土壤、水、光、温度、地形等环境因子。

特定地域(即道地产区)的特定的生态环境是道地药材研究中首先碰到的一个科学问题,离开了道地产区也就不存在道地药材的概念。

由于有着适宜道地药材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的特定生态环境,道地药材往往质量优良、且易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在全国药材市场具有良好的声誉。

全国的道地药材约有200种,例如著名的“四大怀药”即指产于古怀庆府所辖的博爱、武陟、盂县、沁阳等地的地黄、山药、牛膝、菊花;以“浙八味”(玄参、麦冬、白术、浙贝母、延胡索、白芍、郁金、菊花)为代表的浙江产道地药材基本上分布在宁(波)绍(兴)平原和北部太湖流域,尤以里县、磐安、乘县、杭州、金华、东阳等地为著名产区;青海西宁的大黄;甘肃岷县的当归;四川江油县的附子;石柱县的黄连;阿坝甘孜的川贝母;山西潞安的党参;山东东阿的阿胶;吉林抚松的人参;广东阳春的砂仁;广西的蛤蚧;陕西的秦皮;山东的北沙参;云南的三七等等,均以质量上乘而闻名中外。

近年来,地理环境对道地药材质量的影响受到广泛重视。

如生长在北纬60o,55o,53o的薄荷叶的挥发油含量依次为0.16%,0.36%,0.54%(肖小河,1991);又如苍术的挥发油变异及遗传变异与地理环境有关。

有学者指出,道地药材是该药材原物种在其分布产地的种系与区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孕育该物种的历史环境条件影响而形成的某一特殊的居群,这个居群可以是生态宗、地理宗、地方宗、化学宗、生理宗或者是栽培变种、变型、品系、农家品种等(肖小河,199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组分结构的独特性张明华1,2,封亮1,胡绍英1,贾晓斌1,2*道地药材是久经中医临床验证的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中医药临床的防病治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道地药材具有质量佳、疗效好等优点,其根本原因是内在化学成分/组分的外在表现。

经过近些年的研究,道地药材化学特征的研究与创新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依然有许多问题困惑着研究者。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道地药材发挥上佳药效的物质基础不是其含有独特的某一化学成分,而是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组分构成的稳定有序的结构特征。

“组分结构理论”认为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是由各组分构成,各组分之间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关系;组分内由各活性成分之间也具有稳定的配伍配比;而单独的活性成分,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三维结构。

本文基于“组分结构理论”,从“三个层次多维结构”深入的阐述道地药材化学组成的独特性,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新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道地药材;质量;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道地药材是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名优正品药材,是中药材之精粹之所在,也是古往今来人们评价控制中药品质的独特综合性指标[1]。

“药材好,药才好”,优良质量是药材具有较高疗效的根本保证。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道地药材药材质优效佳的物质基础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于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等方面[2],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成分分析方面,多以单一或者某几个成分指标来评估道地药材的质量,这远远不能反映中药多成分的特点,亦不能真正揭示道地药材区别非道地药材的本质内涵。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相对于非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并不含有某一特有成分,亦不是某一成分含量越高越好;而是在组分与组分之间、组分内各成分之间具有稳定有序的整体特征,即配伍配比。

笔者课题组曾提出“组分结构理论”,认为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具有“三个层次多维结构”[3],即组分间,组分内各成分间具有一定配伍配比,以稳定的比例构成中药最佳药效的物质基础的整体。

道地药材相对于非道地药材的质优效佳根本区别在于内在的有效成分/组分之间的配伍配比差异。

在此,笔者将通过组分结构理论,深入阐述道地药材的本质特征的独特性,揭示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的“三个层次多维结构”的化学组成特点。

1 传统道地药材质量评估及物质基础研究1.1 药材道地性物质基础研究意义不断丰富的药物知识和逐渐完善的药学理论,使道地药材质优的理念深入人心,道地药材成为中药材质量的一项标准[4]。

毋庸置疑,在中药材发展的国际化步伐下,道地药材俨然以其“质优效佳”的独特性成为临床药材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

然而,道地性药材阐释其“好”的本质在哪里?物质基础作为药效产生的关键,是如何作用于道地药材而解说其“优效”的根本?《中国药典》对中药材的质量检查包括杂质、水分、浸出物、灰分等,可以说这仅仅是对某种中药材总体成分水平的一个概括性评价,粗糙模糊地考量了其质量的好坏。

而对于命名相同的道地与非道地药材,单从这些简单的非药效成分监测其质量及疗效是不全面的,是脱离中药整体性的;基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这种大范围的质量评估甚至根本不能作为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可控内在标识,更无法代表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要了解道地药材的“优质”作用及其产效机制,就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其内在物质基础实质进行深入研究。

1.2 道地药材“质优效佳”之“成分”论大多数事实证明,有效成分确实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贡献:黄芪中的毛蕊异黄酮[5],牡丹皮中的丹皮酚[6],黄连中的生物碱[7]均是其各自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

众所周知,不少非道地药材在疗效上略逊一筹,那么,是否意味着非道地药材就不含有这些所谓的活性成分?事实结果并非如此。

盛毓欣等[8]采用色谱指纹图谱[9]建立了黄连分析体系,却发现道地与非道地产区的黄连生物碱并无差异。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逐步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研究从有效成分的种类转移至其“量”的多少:不同产区关黄柏所含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含量[10];不同产地陈皮药材中橙皮苷的含量[11]等,均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中成分的“量变”,并表明道地药材在有效成分的含量上略高或是明显高于非道地药材而体现“优效”。

相反地,也有分析结果显示道地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并不一定高于非道地药材。

杨立新等在研究黄芩道地性时就发现道地药材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含量低于非道地药材[12],朱美晓研究证实川产道地药材川芎中川芎嗪含量甚微,并认为川芎嗪为川芎中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认识误区[13]。

因此,笔者认为基于有效成分的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不论是从内在成分的种类还是其“量”,都还不能够真正阐明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根本原因,对道地药材的研究还需要研究者的进一步深入。

1.3 道地药材“质优效佳”之“组分”论道地药材发挥药效可能是多个不同的组分,也可能是单个组分,某一个组分内所含的有效成分往往又有许多种,基于其复杂、不可控等特点,多数研究者采用单组分因素进行比对研究,然而,研究近况似乎不容乐观。

丁平等[14]在研究阳春砂时发现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的挥发油组分所含化学成分相同。

张重义[15]在比较药材金银花的质量时测得道地产区总黄酮含量高于非道地产区。

而周锡钦等对黄芩的分析表明现代非道地产区药材的主要黄酮化合物含量比道地产区药材的高[16],卫莹芳等[17]发现川产道地药材续断总皂苷含量低于湖北非道地药材,吴永忠等也发现不同产地蔓荆子中有效组分总黄酮和总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均为非道地产区的略高[18]。

可见,有些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有效组分内化学成分类别差异不大,但有效组分的含量有高低之差,非道地药材的有效组分并非一定低于道地药材。

如果仅从道地药材的组分内化学成分类别及其“总量”来鉴别药材的质量,从一定程度上不足以真正揭示道地药材较非道地药材“质优效佳”的原因,组分分析学说在单因素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及实践评价体系变得苍白无力。

2 药材道地性新质疑2.1 道地药材“道地”论道地药材终将其定义为“道地药材”,归根结底是其具有优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而有些非道地药材不管是在有效组分还是在有效成分含量上均已超过了代表“优质优效”的道地药材,那么,可否认为如今的许多道地性药材已脱离了自身优效的本质而被取代?非道地产区的药材是否已逐步变为现代意义上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还能否“道地”下去,其发挥“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究竟为何?这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道地药材发展的“瓶颈”,道地药材想要长远性、科学性、现代性、国际性的发展,其根本性研究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深入阐明。

2.2 “量之比”构建道地药材“优效”之本质道地药材之所以成为人尽皆知优等品,归其原因是其具有较优的疗效而广为临床使用。

较之非道地药材,基于“量之比(量比关系)”的新发现俨然已植入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研究中。

在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的现代化的研究中,不断有学者发现其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或称配比存在差异。

欧阳臻等[19]分析茅苍术挥发油组成时,发现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并不能说明道地药材茅苍术优于非道地药材,然而道地茅苍术与非道地茅苍术挥发油中苍术酮、茅术醇、β-桉叶醇和苍术素4种成分的配比关系明显不同,并猜想可能正是由于其比例关系影响其药效。

在研究道地丹皮与非道地丹皮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20]时,殷莉等发现其不同之处可能来源于化学成分的含量比例区别。

更有资料表明[21],川产道地药材川芎的藁本内酯与芎内酯的含量虽然仅为约1.42%,0.63%,但其比值固定在2.3~2.6。

可见,道地药材内在“量”的“多位点”配伍配比的独特性真实存在,其物质基础的“量之比”新说可以说是道地药材药效机制的一大契机。

然而,研究者对道地药材“量比”的研究之停留在疑惑阶段,或者说是猜想阶段,并未从本质上阐明其独特的事实性依据,更无从证实其“优效”的关键物质基础,药材道地性的物质基础本质始终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员。

3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道地药材物质基础新说3.1 “组分结构”研究道地药材的必要性“中药现代化,中药国际化”是当今中药市场的主流路线。

在当今患者对西药依赖的现状下,中药势必要在控制其质量、提高其疗效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内外有立足之地。

而道地药材作为质优效佳的代表性药材,要在中药材市场独领风骚,打破西药传统化的境界,就必须有其最本质、最客观的、最有说服力的疗效机制作为理论依据,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基于现在的研究,对道地药材的研究知识集中于“量变”的单因素,而这种“惟成分论”早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药效的综合考察,缺乏中医药理论的直接指导。

“药效-质量”一体化必然要体现“质量”控制“效应”发挥全局特有的内在标准,保“质”保“量”完成道地药材从拘泥于分析的模糊宽泛的构造到细微的可控配伍配比结构质化的转变,从简单的平面分析延伸至空间层次的构化,从成分“点”跨越至多点互助互利的“面”,并运用中医药指导,结合药效模式化观念,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突破简单地“量变”,研究道地药材“质-效-产效机制”整体性质的综合规律,从根本上整体阐明道地药材优于非道地药材的独特实质性代表学说。

3.2 “组分结构”—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的独特构想道地药材的物质基础是由成百上千的化学成分共同形成的,其药效是多成分/组分共同发挥的作用[3]。

那么,各成分/组分间是如何互助互利、相互影响的,其“质-效”的关键又是如何连接“点-面”构造,是基于何种独特的配比关系而发挥独特的效应?基于多层次多维的“组分结构理论”的道地药材研究新思路能够从中药整体性出发阐明道地药材内部的本质,从组分间比例配伍至组分内配比研究,再到单体成分剖析其物质基础,展现内在关联性和独立性的道地药材个性化视野,可以说这是对道地药材质量及其疗效优于非道地药材综合见证的一个独特创新。

这不仅从道地药材的“量变”观念转变成“质变”理论,更从多角度多层次,“点-面”结合诠释了其独特的组学组成综合体系。

相信,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药药理疗效评价,结合“组分结构理论”的道地药材研究必会有更深入的发展并得到进一步完善。

4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的道地药材物质基础研究4.1 道地药材的“三个结构层次多维结构”提出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作用的,各活性成分具有非加和性,简单认为单一成分或某一组分为道地药材有效活性构成已经不能说明其存在的优越性;即使在中医药指导下体现品质-药效的更高层次表征,在内部构造却只涵盖了“量-效”表层浅意识、单方向且明了化的“量”的概念,缺乏“质(内在实质)”层次深入透彻的空间配比、构效整合的多维结构论上的解释说明。

单方面从化学成分的一个“量点”阐释药效的基本理论只是在“点-点”间直接简单地连接道地药材之“效”与“产效机制”,而物质基础作为一个全能量宽泛解说,于狭义于广义,都应该是一个“面”化的多点共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