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 ,全部资料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百家争鸣》课件(人民版必修3)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转变,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儒家思想的阴影下,道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谐的宇宙本源。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成长。

3. 墨家和法家的兴盛墨家和法家思想作为先秦时期儒道思想之外的两个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的公平和公正,主张废除封建社会的贵族统治,并提倡人民平等。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儒家复兴在秦汉时期,儒家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复兴。

儒家学者开始从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社会的根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

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儒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

5. 宋明理学与道统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重要流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学问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道统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人与道合一的境界。

6. 近现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1、出现的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私学出现——舆论阵地2、派别:道、儒、墨、法3、意义: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2、过程:孔子——仁与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法治、天行有常。

3、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②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③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3、过程: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4、结果: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要点补充]1、太学的兴办,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以思想统一实现政治统一三、宋明理学(一)理学在宋代形成的历史背景(1)封建社会由盛转衰(2)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较尖锐(3)宋代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化进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统治者无视〕承袭:战国时期,孟子开展〝暴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化讨论。

〔统治者无视〕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正统:西汉,董仲舒〝免除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末尾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承袭:明清,批判承袭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构成:P4〔1〕孔子思想和成就: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品德自觉的基础上树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现代公家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育先生,注重人的片面开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品德规范。

②倡议暴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的是掌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髓,丰厚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看法春秋战国时期百花怒放局面构成的重要意义。

〔2〕百花怒放局面构成的缘由〔了解〕:①阶级基础:事先处于社会大革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扑朔迷离,各阶级、各阶级、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地和主张;②社会基础:事先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明上实行民主,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繁招徕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构成;④其他要素:经济的兴盛、科技的提初等。

〔3〕百花怒放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构成了〝百花怒放〞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渐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明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 儒家思想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治、孝道、道德修养等,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秩序。

2 - 道家思想阶段:汉代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和心灵的平和。

3 - 佛家思想阶段: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

佛家思想强调超脱苦难,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4 - 宋明清时期:宋代后期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重新兴起,出现了新儒家思想。

新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提倡“格物致知”和“致良知”,强调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的演进过程,历经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优质课件 人民版必修3
12
[特别提醒] 黄宗羲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绝不等同于近代西 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其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及发展的产物。但由于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早 期民主思想家们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未明 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轻巧识记] 明清思想家及观点可概括为“三大背景、四大 思想家”
5
2.思想主张 (1)提出“__穿__衣__吃__饭____,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 百姓日常生活中。 (2)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儒家经典也不 是“万世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__童__心__说______”,以此反对礼教的 虚伪和官场的欺诈。 (4)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代表作:《藏书》《续藏书》《__焚__书________》和《续焚 书》。
8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政治思想:主旨是“__循__天__下__之__公__”,揭露和批判历代帝 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提出尊重物质_运__动__规__律_____的自然史观和社会 史观。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主要思想 (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___潜__书_______》。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13
[轻巧识记]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儒家一条线,千万别忘记。 春秋末创立,战国成大器。 秦朝遭打击,汉武正统立。
宋明很讲“理”,明清现生机。
14
程朱理学
史料 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 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 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探究问题] (1)依据史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指的是哪些 思想家? (2)他们反思的原因何在? 提示:(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 (2)明清之际,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宋明理学日益禁锢人们的 思想,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等。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的思想主张和主要活动(1)思想主张:提出“________”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推行“德治”;注重政治与人事;教育思想上主张“__________”。

(2)主要活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周游列国;晚年专注于教育,开__________之风,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编订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做“______”。

孔子的言论被编纂成《______》,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2.孟子的思想主张(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并提倡“______”学说。

(3)提出“__________”原则,成为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二、老庄之学1.老子:哲学上,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永恒不变;具有朴素的________思想;政治上,幻想回到“________”的社会。

2.庄子:哲学上也把“道”作为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______”的概念,修养上追求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

3.影响:老庄崇尚______,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1.产生——以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为代表,其中______最有名。

2.发展(1)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__________,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思想主张:主张加强__________,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根据现实需要进行变革。

3.影响: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起到了重大作用。

汉代以来,法家的法治思想被吸收到________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尚同、节用等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课《百家争鸣》课件(共44张PPT)
⑴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 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孔子和早期的儒学
[名人档案]
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生卒: (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 籍贯: 鲁国(今山东曲阜 ) 阶级: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后裔 头衔: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主要工作: 教书育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
总结:
春秋:孔子、老子。 战国: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墨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孔子、老子、庄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
儒墨道法四家为例: 1、儒家与墨家都提倡“爱”: 儒家讲“仁爱”,是一种有等级分层次的爱, 最爱父母,其次兄弟,再次亲戚,再次同乡, 再次国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连守孝也分 等级,从父亲到母亲到其他亲戚有三年、一年 等区分,丧服也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 缌麻等。 墨家讲“兼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即“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兼爱中》)
3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思想主张:
① 政治:“仁义”和 “王道”,礼法并用。 ② 民本:“君舟民水”。 ③ 哲学:朴素的唯物思 想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论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恶论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战国荀子-先秦儒家集大成者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老子(春秋)、庄子;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

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A主张实行“仁政”。

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C主张“性善论”。

荀子: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 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 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 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
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 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知识归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荀子
主要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思想
用之”等唯物思想
关于“礼”的思想:学习的最高目 标是把握“礼”
探究学习: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点。
5.“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其学说
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
主义性质 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④主张“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 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 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 具体是指(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共71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共71张PPT)

子路:“老师,我的理想是这样的,----给我一 个大大的国家,这个国家有着外来侵略的忧患和 粮食不足的危机,但只要给我三年的时间,我就 能把这个国家治理得富强起来。使老百姓不仅丰 衣足食,而且人人有信念懂礼仪。”
冉有: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我去治理, 我也只用三年,可以让老百姓丰衣足食,但要那 人民都有信念懂礼仪恐怕要由比我更高明的君子 来做了。
公西华:“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在一个礼 仪中,能够担任一个小小的角色,辅助着主持人 做一点我力所能及的事就行了,至于治理国家, 管理人民这些事我可不敢说。”
问题探 究 想想看,孔子三位弟子的理想中 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答案提示:都很重视礼仪。
师:是的,他们都非常地强调“礼”。“礼”是 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同学们看 得足够仔细的话,还会发现,孔子三位弟子的理 想是越来越接近人生的起点的,从子路要治理一 个大大的国家到公西华要在礼仪中担任一个小小 的角色体现了这种趋向。
当时在宋代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 事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叫做“守株待兔 ”。
下面请同学给我们讲一下守株待 兔的故事,那么这则故事是记载在那一本 古书当中呢?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动。”
——《论语·颜渊篇》
孟子
方法:遵守社会规范
史料3: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从人际关系的和谐上升为阶级关系的和谐
史料4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方法:重视和善待老百姓(民本思想)
荀子
史料4: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
法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念阐述】1.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概念见仁见智,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文化是指一种由历史延续下来、被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包括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包括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

2.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前 770—前 221 年 )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十家九流”就是由此而来的。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做出解释,或提出主张。

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期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推行的文化政策。

董仲舒在原来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法、道、墨等诸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合理因素,将其发展成为新儒学。

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汉武帝禁止不利于统治秩序的各家思想,以新儒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样就形成了新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

西汉的“罢黜百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不同,它并不是采用暴力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而是采用由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崇儒学,从而使得其他各家学派丧失了生存与成长的群众基础。

而新儒学能够实现独尊,也是兼收并蓄的结果。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单元透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本单元主要探索 了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并对导致这种演变的社会背景进行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走向崩溃,封建 社会逐渐形成。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 了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 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 响。在秦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加强的背景下,儒学因顺应维护社 会秩序需要而取得独尊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唐时期因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促进了理学 在宋代的形成和发展。明代的王守仁进而强调内心“良知”的发 掘,形成了儒学发展史上继宋代之后又一次重大变革。明朝中后 期新经济因素萌发与明王朝的崩溃,孕育了批判君主专制、倡导
学习本单元,一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演变的基本线索,构建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要注意把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分 析评价;三要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 果的现实意义;四要注意阅读相关著作,扩大知识面。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 成
; 缅甸皇家利华 缅甸皇家利华

(4)彰显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不仅影响了中国 历史的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十分有益,而且传到了邻 国,以至西方,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 用,成为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尤其是孔子博大精深的 文化品格和“和谐”思想,更是为世界人民所景仰和推

会点石成金,你取得了一点成功, 随后又都在父母的抚养下逐 而且,正在旅途中。他们刚开始恋爱,能够浮到海面上的只有庞大体积的几十分之一。" 泰戈尔说:"根是地下的枝,可是我们看利士纳如何应用它!放不下坑’,也可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么样的政治观点?
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 须与时俱进。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 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 “贱人”。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政治家,墨家 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 他一生的活动主要是“上说下教”,儒、墨两家 并称为“显学”。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 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 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 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 侯国。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 交相利。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 而死者,不可胜数。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 之。 ——《墨子》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 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 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二、老庄之学
1、老子
哲学思想: (1)用“道”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变,“道”是万物的本 源,“道”是世界的根本;
(2)朴素辨证法思想,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 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 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荀 子
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 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 材料二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四、墨家主张
1、宗旨、核心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
2、主张:
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3、特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经济:生产力大发展,井田 制崩 --荀子关于人与自 然的认识 --孔子、老子、墨 子的思想主张 --孟子、韩非子的 思想主攻
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民本:提出“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 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评价: 意义,影响深远。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3.荀子
主要思想
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 水”;礼法并用。 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 思想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秦国 商鞅
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 的政治秩序.(法家的典型主张)
所著《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变法(政治、经济、文化)有利于打击旧制 度;建立封建制度。
3、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韩非 ①法、术、势三派 1、理论来源 ②道家思想 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 可”、…… --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2、观点主张
认识论: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②“参验法”
3、发展趋势 两汉以后,独立体系逐渐消失,被儒家吸收
4、作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韩非子的主张?
韩非子主张积极进取,反对墨守成规,是顺应 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为秦朝结束诸 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 论基础。 但“法治”过度易导致暴政,使社会矛盾激 化。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材料2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颜渊》
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
材料3
孟 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孟子· 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孟子· 梁惠王下》
材 料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含义
“百家”:泛指数量多。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 阳、纵横、农、杂等各家思想流派。
“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 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 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一、早期儒学
“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
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思想的核 心是什么?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
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思想核心:是孔子提出的“仁”,这其中包含了民本思想。 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 君轻”的思想;荀子也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观点。
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消极悲观的态度代表没落的 奴隶主贵族的思想代表。
2、庄子
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 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法家思想
1、特点: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2、法家的政治实践
诸侯国 变法者
魏国 李悝
请指出:墨子的思想核心,并说明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分 析其积极意义。
知识点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守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株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待 民,皆守株之类也。” 兔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 之。已得履,乃日:"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 不得履。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保守性
民本思想 1、孔子 政治思想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思想 逐步改良 成就 和文 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化贡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献 整理古籍: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评价: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 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 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 兴地主阶级)崛起,“士” 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发展为 学在民间 ,学术下移,私 学兴办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 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1、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 意义。 2、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 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3、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 业的发展 4、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孟子
主要思想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 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 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子曰:“仁者爱人。” 材料1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