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贾樟柯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贾樟柯是中国当代知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社会观察和对人性的关怀而备受好评。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诸多,包括真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等。
下面将对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进行深入探析。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以真实主义为主要叙事手法。
他常常选择纪实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为基础,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相结合,用真实的影像记录下人们的生活。
这种真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在他的代表作《山河无恙》、《乡村教师》以及《海上传奇》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贾樟柯善于用镜头来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他注重对现实的呈现,以此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他深入生活,深入人心,通过电影的形式,将人们在现实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展现出来,以此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还表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上。
他的作品常常聚焦于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城乡差距、环境污染、人文关怀等。
在《山河无恙》中,他呈现了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在拆迁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和留恋。
而在《24城记》中,他则通过对中国24个城市的纪实镜像,直面了中国快速发展下的城市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贾樟柯的作品围绕着社会议题展开,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当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此来引发观众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和关注。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还体现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上。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纠结和挣扎的描绘,使观众对人物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和共情。
在《海上传奇》中,他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的描绘,反映了当代青年在城市中的艰难生存状态和内心迷茫。
而在《还有几天》中,他则深入刻画了一名失去孩子的母亲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贾樟柯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使得观众在电影中不仅仅是看到了人物的命运,更是感受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情感。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具有鲜明的特征,包括真实主义的叙事风格、对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
《2024年《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范文
《《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篇一《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三峡好人》是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该片以三峡大坝建设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系列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故里变迁的巨大影响以及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人性光辉。
本文将从电影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情节与人物《三峡好人》以三峡大坝建设为背景,通过讲述多个故事线索,展现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主人公们的生活因三峡大坝的建设而发生巨变,他们或失去家园,或面临生活困境,但都在努力寻找生活的出路。
二、主题与故里变迁《三峡好人》的主题在于揭示故里变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电影中,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人们的家园被淹没,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主题贯穿于整部电影,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时代变迁的巨大影响。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人们在巨变中的人性光辉,如对家园的眷恋、对亲人的关爱等。
三、贾樟柯的现实主义视角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作品一直以现实主义为特色,《三峡好人》也不例外。
他通过真实的生活场景、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细腻的情感描绘,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巨变中如何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也可以感受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四、艺术特色《三峡好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电影的画面极具感染力,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
其次,电影的音效和配乐也极具表现力,能够很好地烘托出故事情节的氛围和人物情感。
此外,电影的叙事结构也十分巧妙,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五、总结《三峡好人》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电影作品。
它以三峡大坝建设为背景,通过讲述一系列人物的故事,展现了故里变迁的巨大影响以及现实主义视角下的人性光辉。
电影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特色都十分出色,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时代变迁的巨大影响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贾樟柯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其电影风格特征独树一帜,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总体上可以分为现实主义风格和寓言式风格两种类型,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贯穿其中。
一、现实主义风格特征1.真实的题材:贾樟柯的作品多数选取了真实生活中的题材,通过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境遇来揭示社会问题。
他以建筑工地、被迫流动的农民工、下岗工人等为主要创作对象,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现了这些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使观众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
2.自然表演:贾樟柯倾向于采用非专业演员来表演,他注重真实的表演,追求真实情感的表达。
在他的电影中,演员们往往没有严格的剧本,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自由发挥。
这样的表演方式使得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具有真实感。
3.手持摄影:贾樟柯的电影中常常采用手持摄影的方式,摄像机紧贴着人物,以一种跟随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生活。
这种拍摄手法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影片当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片中人物的情感和处境。
二、寓言式风格特征1.荒诞的情节:贾樟柯的一些作品采用了荒诞的情节,通过夸张和离奇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思考。
他以独特的角度观察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将现实与虚构相结合,使观众在笑声中更容易接受电影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宏大的叙事:贾樟柯的电影叙事常常不按照传统的线性结构进行,而是采用多线叙事方式,将多个主题和故事情节相互交织在一起,使电影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
他的电影多数以长镜头和宏大的场景为特点,通过打破传统的叙事构架,使得观众在影片中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看体验。
3.哲学的思考:贾樟柯的电影中常常融入了哲学的思考,在通过荒诞情节表达现实问题的也表达了对于人生、人性等深刻问题的思考。
他关注人对于自身存在的意义、社会关系的状况以及个体在其中的承受和矛盾等问题,通过电影给观众提供了一种思辨和自审的机会。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可以概括为现实主义和寓言式两种类型。
贾樟柯名词解释
贾樟柯名词解释贾樟柯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之一,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关注而备受瞩目。
以下是对贾樟柯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导演:贾樟柯是一位导演,导演是制作电影、戏剧等艺术作品的核心创作者,负责选择剧本、指导演员表演、构图、拍摄等工作, 并通过独特的创作手法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
2. 电影:电影是一种通过摄影机拍摄的影像集合,贾樟柯主要以电影的形式来表达他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通过影像的语言传达他独特的艺术观点。
3.实验电影: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多属于实验电影,实验电影是指在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使用非常规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来表现导演的个人创作风格,贾樟柯的电影常常以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长镜头和纪录片的手法呈现。
4. 内地六代导演:内地六代导演是指中国大陆的六位导演,包括贾樟柯、张艺谋、李安、王家卫、陈凯歌和张扬。
他们是中国电影改革开放后崛起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大多注重现实题材而获得国际认可。
5. 社会现实主义: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常常以社会现实问题为题材,社会现实主义是指以艺术形式揭示社会现实问题、反映普通人民生活以及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一种文艺思潮。
贾樟柯的电影通过对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描绘,反映出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6. 拍摄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电影: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常常涉及中国的历史题材,通过对中国当代历史事件的再现和思考引起观众对历史和社会问题的深思。
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也有对历史问题的追忆和怀疑。
7. 长镜头:贾樟柯的电影以长镜头著称,长镜头是指一种延长镜头时间的拍摄手法,常常使用稳定的镜头,不进行剪辑,使得电影画面更贴近观众的真实体验,同时也能够强调场景和角色之间的关系,营造出安静而沉思的氛围。
8. 摄影师:摄影师是电影制作团队中负责摄影的人员,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常常由李平担任摄影师,他与贾樟柯的合作配合默契,共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如《山河故人》、《远方》等。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讨论和探讨,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中国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刻关注,并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引起观众对于社会、人性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贾樟柯的20部影片
贾樟柯的20部影片
贾樟柯,导演、制片人、作家。
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
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
1.《小山回家》(1996,50分钟,故事片)
2.《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3.《站台》(2000,193分钟,故事片)
4.《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5.《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6.《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7.《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8.《东》(2006,70分钟,纪录片)
9.《三峡好人》(2006,105分钟,故事片)
10.《无用》(2007,80分钟,纪录片)
11.《我们的十年》(2007,8分钟,故事片)
12.《二十四城记》(2008,103分钟,故事片)
13.《河上的爱情》(2008,19分钟,故事片)
14.《黑色早餐》(2008,3分钟,故事片)
15.《海上传奇》(2010,119分钟,纪录片)
16.《家的感觉》(2011,3分11秒,故事片)
17.《天注定》(2013,129分钟,故事片)
18.《万象》(2013,2分钟,故事片)
19.《山河故人》(2015,126分钟,故事片)
20.《营生》(2016,26分钟,故事片)。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代表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国导演贾樟柯的代表作贾樟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而备受瞩目。
他的代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其深度和复杂性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经典之作。
《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一个在中国文化革命时期发生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在政治运动中的矛盾和成长。
电影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情感纠葛和冲突的描绘,展现了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电影的结构精妙,叙事方式独特。
贾樟柯以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将故事碎片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跳跃,展示了不同人物内心世界的种种情感和思考。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思考空间,也使得电影更具有叙事的深度和层次感。
电影的内核是对个体命运与社会历史的深刻反思。
贾樟柯通过诗意的画面和细腻的表演,刻画了一个被政治运动摧毁的家庭的悲惨命运。
这种细腻的刻画不仅让观众感同身受,也引起了观众对社会历史的反思。
贾樟柯不仅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揭示了政治运动对普通人的伤害和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
此外,贾樟柯对细节的关注也是他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善于通过细微的表情、动作和环境的描绘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和变化。
无论是人物的微笑、泪水或是沉默,都传递着强烈的情感共鸣。
通过这些细节,贾樟柯成功地将观众带入到电影的情境中,让人们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思考和感受其中的普遍人类命运。
《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对现实主义的审视。
贾樟柯以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呈现,揭示了中国社会问题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他将电影所展示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扩展到整个中国社会,探讨了中国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等,凸显了社会争议与改革的紧密联系。
作为贾樟柯的代表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电影艺术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通过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敏锐触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贾樟柯成功地创作出一个让人深思的作品。
他的叙事技巧和对细节的关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开拓了中国电影的创作风格。
第六代导演之贾樟柯
镜头展现内心: 影片的英文名被翻译成“静物”,三峡在变化,房 子街道被淹没在水底,人们离开了旧居,四散到中 国的各个地方,旧的生活被改变了,但新的生活还 要继续。 在《三峡好人》里,主人公没有向观众刻意说教, 而是通过镜头语言展现内心,用韩三明的眼睛看三 峡的人们面对新生活的自我调适,这个江湖风平浪 静。
风格流畅平实: 影片流畅平实的风格颇为赏心悦目,即便是不了解 三峡工程背景的外国观众,也能够感受到那种平静 流淌着的情绪。 但是影片最后,一幢废旧建筑突然变成了火箭,直 冲而上消失不见。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影片有一种荒 诞的感觉,与之前的平静叙事完全不搭调,给人的 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煤矿工人被强行换上了朋克装束, 有些手足无措的茫然在里面。
古今,虚实,人畜,这些所有角色的命运,都是被谁注定?
昨夜,一名叫冀中星的山东人在北京国际机场引爆炸弹,多年 前的冤屈终得大白天下。天注定的故事,在这片大地未完待续。
视
角
贾樟柯说过: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 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 重。” "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 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
艺术风格
《小武》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对集市上来往人群的扫描,贾樟柯后来 很喜欢这种方式:大量的长镜头、中景、远景和群像,这也使得 《小武》成为一部特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和其 他作品的野心相比,它称得上心无旁骛;它经常停下来捕捉人物呆 滞、尴尬、麻木的表情,仿佛一部人类学研究之作。 影片扑面而来的感性并非是某种同情或是愤怒,而是对小城生活出 色、精确的捕捉。对众多从小城市走出来的青年来说,电影里的场 景如此熟悉和真实,几乎没有一个场景牵强和突兀,它不是某种意 念的化身,而是冷冰冰的存在,是很多人遗忘在故乡的影子,此刻 仍然在中国最广大的区域里上演着。
贾樟柯
2005年3月,担任第27届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评委 ;同年,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委 。
商业经历
2006年8月,联合周强、余力为等人共同创立电影投资制作公司——北京西河星汇影业有限公司 。 2012年,成立意汇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并担任第二大股东 。 2015年,与曹国熊、王宏、吴晓波等人成立主做商业电影开发的上海暖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第一大 股东 ,次年完成3000万融资 。 2016年,入股李径宇创办的北京以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并以法定代表人身份一口气在汾阳老家注册三 个公司:汾阳市贾樟柯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汾阳市种子影院有限公司、山西山河故人餐饮有限公司 。 2019年5月9日,在山西吕梁汾阳贾家庄村,由贾樟柯筹建的种子影院正式开业 。 2021年,为刘健执导的动画电影《艺术家1994》担任配音 。 贾樟柯导演
2020年10月18日,贾樟柯突然宣布将“告别”他一手创立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他在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群访 中表示,从第五届开始平遥影展将交给平遥政府。
主要作品
参演电影
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
2009年6月,当选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 。2012年7月,受邀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影像语言研究专业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5年5月5日,特邀当选为山西省青联副主席 ;10月20日,担任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 长。
贾樟柯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特立独行,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 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直言批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显得尤为 可贵 。他的电影一般被定义在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的范畴内,但在某些作品中也加入了超现实主义元素,这些 元素的加入是为了将观众从过去电影完全表现现实、复述现实的规律中解脱出来,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读解角度, 带有些许后现代意味。(东方早报网、《今日影评》综合评)
小武: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
小武: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小武,是贾樟柯的一部电影作品,也是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的产物。
本文将围绕小武这部电影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解读,探讨贾樟柯对中国边缘性问题的沉思。
我们来谈谈《小武》这部电影。
《小武》是贾樟柯领衔执导的一部电影作品,于1997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小武的普通农村青年的故事。
小武生活在中国的农村社会,他和他的家人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姐姐也早早地出嫁了。
小武的生活充满了无助和无奈,他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出路,但却很难找到。
贾樟柯在《小武》中通过小武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农村边缘人群的生存现状。
在中国的后社会主义时代,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农村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留守的老年人和幼年儿童成为了留守农村的主体。
他们遭遇着生活的艰辛和困难,而这些困难往往是社会体系和制度的弊端所造成的。
小武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个缩影,他的无助和绝望正是中国边缘人群普遍面临的困境。
贾樟柯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的沉思,主要表现在他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社会体系的批判上。
他通过小武这个形象,揭示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上所遭受的煎熬。
小武虽然努力地挣扎着生存下去,但他却总是无法摆脱困境,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种无助和绝望,正是中国边缘人群面临的现实。
除了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外,贾樟柯还通过《小武》这部电影对社会体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他通过小武的生活经历,揭示了农村地区在经济改革中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和剥削。
贾樟柯通过小武的形象,呼吁社会对农村地区的关注和援助,希望改变他们的困境。
贾樟柯也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认为在社会主义的名义下,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难,这种现象是不应该存在的,需要得到改变。
贾樟柯在《小武》这部电影中对中国后社会主义中边缘性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揭示。
《2024年“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范文
《“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篇一作者论视域下的贾樟柯电影分析——以“故乡三部曲”为例一、引言贾樟柯,中国当代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叙事风格,将社会变迁与人性的挣扎紧密结合,创作出多部具有深刻影响力的作品。
本文以作者论为视域,以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为例,深入分析其电影的艺术特色、主题内涵及社会价值。
二、贾樟柯电影的艺术特色1. 现实主义风格:贾樟柯的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展现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与希望。
2. 独特的叙事方式:贾樟柯善于运用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碎片化的情节和画面,将故事呈现得更加真实、生动。
3. 深刻的主题内涵:贾樟柯的电影不仅关注个体的命运,更关注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抗争。
三、“故乡三部曲”的主题分析1. 《小武》:这部电影以一个小偷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挣扎。
通过小武的命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性的复杂。
2. 《站台》:这部电影以音乐为线索,展现了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追求与梦想。
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交织,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变迁对人们的影响以及人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的挣扎与努力。
3. 《任逍遥》:这部电影以两位少年的成长经历为线索,探讨了青春期的迷茫与追求。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抗争,以及人性的光辉。
四、“故乡三部曲”中的作者风格在“故乡三部曲”中,贾樟柯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作者风格。
他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同时,他运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将故事呈现得更加真实、生动。
此外,他还通过深刻的主题内涵,探讨了社会变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选择与抗争。
这些特点使得贾樟柯的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结论通过对“故乡三部曲”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贾樟柯电影的艺术特色、主题内涵及社会价值。
中国第六代导演 共27页PPT资料
作品特色
他以DV等不同的影像媒体介入当代现实,以青春、苦闷、躁动构 成故乡三部曲,就是要表现改革开放中内地城镇的境遇,展露那 里的发展冲动和被抛弃的恐慌。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 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 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从《小武》发端,到如潮好评的 《三峡好人》,贾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 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
www,378700000
《站台》 (2000年,193分钟/154分 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 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 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19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 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 评人奖 2019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 年电影奖 2019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 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19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 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19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201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www,378700000
主要作品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
《小武》(2019年,107分钟,故事片)
导演:贾樟柯 主演:王宏伟/ 郝鸿建 / 左百韬 / 马金瑞 / 刘俊英/ 梁永浩
获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 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 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 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 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201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 影片奖
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 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 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是从不故弄玄虚,倾力专 注于历史变迁中的细枝末节,在冷酷的现实中保持着一种温暖的基 调。
中国第六代导演
温暖的基调。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夏威夷国际电影节金兰花奖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豹奖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奖 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
www,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
《小武》(1998年,107分钟,故事片)
主要作品
导演:贾樟柯 主演:王宏伟/ 郝鸿建 / 左百韬 / 马金瑞 / 刘俊英/ 梁永浩 获奖: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 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 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 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 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 影片奖
www,
《站台》 (2000年,193分钟/154分 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 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 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 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 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 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 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 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 十大佳片之一
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
成就荣誉
2010年,获第三届《手机报-电影爱好者》金π奖“读者最喜爱的导演”奖。 2010年,获洛迦诺影节金豹奖,成为获此奖最年轻的电影人 2010年,获威尼斯马可波罗奖 2010年,第30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金兰花奖 2010年,第13届蒙特利尔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kino pen奖) 2010星尚大典星尚影像先锋人物:贾樟柯 2010年,影片《海上传奇》荣获迪拜国际电影节纪录片单元金奖。 2010年, 获取由厦门大学颁发的2010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励志人物特别荣耀奖。 2011年,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 2011年11月12日,获得“2011年中国版权产业风云人物”奖. 2012年,2012年度亚洲电影学院院长 2013年,贾樟柯导演的新片《天注定》入围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
探析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特征贾樟柯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以写实主义风格著称,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困境。
他的电影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现实主义与纪实性贾樟柯的电影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追求真实和真实的再现。
他不注重表演的华丽与夸张,而是注重通过真实的场景和自然的表演来呈现故事。
他经常在电影中使用一镜到底的手法,将故事情节以流畅的镜头串联在一起,增加了电影的真实感和纪实性。
二、深度剖析社会问题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常常关注社会底层人士的生存状态和问题。
他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描绘了中国社会的荒谬和悲剧,直面现实问题,呈现了人民的普遍困境和苦难。
他的电影呈现了中国社会变迁的片段,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的困扰和矛盾。
三、自然主义与亲切感贾樟柯的电影中充满了亲切感,他选择的拍摄场景和交谈方式都很自然。
他经常使用真实的背景和自然光线,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也喜欢在他的电影中使用非专业演员,强调角色身份的真实性,并给予他们思想和表演自由的空间。
四、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常常借助漫长的镜头和缓慢的叙事节奏来展现时间和空间的感受。
他尤其善于利用电影的时间流逝来强调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迁。
他通过纪录片式的手法,带领观众进入各种空间,感受时间与空间的流动和变化。
五、对人性的探索贾樟柯的电影中经常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层次的情感。
他常常选择包含伦理和道德困境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来表现人性的真实和复杂。
他的电影中的角色往往是普通人,有着真实的情感和内心冲突,触动人们的心灵共鸣。
贾樟柯的电影风格是真实、纪实、深入探索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意识,通过真实的故事和角色与观众进行对话和思考。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展现了中国当下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生存状态。
《2024年《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范文
《《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篇一《三峡好人》_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三峡好人》是贾樟柯导演的一部具有深刻社会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电影。
它以其对故里与变迁的细致描绘,以及对现实主义的独特解读,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佳作之一。
本文将从电影的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导演手法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主题与故事情节《三峡好人》以中国长江三峡地区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们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命运和心态。
影片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着一个“寻找”的线索展开,描绘了人们为寻找故里与自我所经历的曲折过程。
其中,电影的主题深刻地体现了在巨大社会变迁中,人们如何面对失去与寻找的矛盾心理。
二、人物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贾樟柯导演通过对人物性格、命运和生活经历的细致刻画,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无论是为了寻人而背井离乡的男子,还是因故土即将消失而情绪复杂的居民,他们都是三峡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见证者。
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让人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奈。
三、导演手法贾樟柯导演以其独特的导演手法,将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生动地展现出来。
他善于运用镜头语言,将社会现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尽的思考。
此外,电影的音效和配乐也十分出色,为影片营造了恰到好处的氛围,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情感。
四、现实主义《三峡好人》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依托,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命运和心态。
影片中的情节和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受到社会的真实面貌。
同时,电影也揭示了社会问题,如故土的消失、人的迷失等,引发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五、艺术价值《三峡好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电影在主题和情节上具有深刻的内涵,通过对故里与变迁的描绘,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命运和心态。
贾樟柯世界观后感
贾樟柯世界观后感贾樟柯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以真实主义风格闻名,深入探索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的关系。
在观看了他的几部作品之后,我对贾樟柯的导演风格和他所表达的世界观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往往呈现出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他用细腻而真实的镜头描绘了那些被城市现代化进程所忽视的普通人们。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城乡差异等,这些题材使得他的电影充满了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
在《山河故人》这部作品中,贾樟柯通过一个陈寻的故事,展现了城市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和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影片中镜头的切换以及导演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把握,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贾樟柯用他细腻而真实的导演手法,让观众感受到陈寻这个角色的孤独和迷茫,也让观众深刻地反思城市发展给农村带来的不公和社会问题。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中常常描绘了一个个平凡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可能在我们身边就发生着,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
他在《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通过主角乔木的成长经历,呈现了一个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成长的艰辛和困惑。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孩子也会面临家庭困难、教育问题、心理压力等,正是因为贾樟柯的作品将它们展现出来,才能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中经常出现的社会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国,它们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的作品在呈现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和反思。
他用真实的影像和生活化的故事,让观众们感受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和重要性。
通过他的作品,观众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激发起观众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中常常呈现一种纪实的风格,他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镜头的布局和角度的切换,将观众带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
他对细节的把握以及对角色情感的塑造,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电影中所呈现的世界。
贾樟柯的电影作品用细腻而真实的方式展现了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命运的不同,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贾樟柯导演风格分析电影影视作品分析
2 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1. 社会边缘人的关注
贾樟柯的电影多以社会边缘 人的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 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问 题。这些边缘人包括失业青 年、外来务工人员、失婚妇 女等。通过刻画这些人群的 困境和挣扎,电影揭示了社 会的不公和阶级差异
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总结
5
总结
贾樟柯作为一位具有强烈 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导 演,他的电影作品具有深 刻的社会现实主义色彩和 人文关怀与思考
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 刻的主题表达,他成功地 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社 会边缘人的挣扎与无奈呈 现给观众,引发人们对于 当代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与感悟
他的电影作品不仅是中国电 影的一朵奇葩,也是世界影 坛的璀璨明星
-
2
3
以下是对贾樟柯导演风格的详细. 非职业演员的使用
贾樟柯的电影中,常常使用 非职业演员来出演角色。这 些演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的 表演训练,但他们却能以其 真实的表演和质朴的情感, 为电影中的角色赋予更为真 实和生动的人性特征。这种 手法帮助导演更加真实地呈 现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 态和情感世界
20xx
贾樟柯导演风格分析 电影影 视作品分析
1 纪实主义风格 3 艺术手法独特 5 总结
-
2 社会现实主义色彩
4
人文关怀与思考
贾樟柯导演风格分析 电影影视作品分析
1
贾樟柯,当代中国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 的社会洞察力,被广泛认为是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电影作品风格独特,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 社会边缘人的挣扎与无奈
4 人文关怀与思考
人文关怀与思考
贾樟柯 电影作者论
贾樟柯—他的画面朴实无华,背后的精神世界却是深邃清澈。
他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人物,以错落有致的叙事结构阐述生活。
在他的电影中,看不到激烈,又处处充斥着刚猛;表面粗糙,但情感细腻。
他把内心置于历史中,袒露在时代下,真诚地记录中国社会的点滴作为九十年代后期出来的年轻电影导演,贾樟柯在十年之间拍摄出了《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和《三峡好人》五部电影,前三部电影组成“故乡三部曲”在世界电影节获得大大小小几十个奖项,引发了一轮中国电影冲击波。
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贾樟柯于1997年毕业之际创作的电影《小武》呈现出鲜明,难以仿效的个人风格,从而具备了在“电影作者论”中观照的空间。
“电影作者论”第一核心要素便是电影创作过程中的绝对导演中心,而为了实现导演中心的主张,一个真正的电影作者的作品,首先应当是编导合一的。
在《小武》的制作过程中,贾樟柯一直居于绝对导演地位。
贾樟柯自己也明确表示:“导演要广开言路,但归根到底仍然是独裁的艺术。
”首先,在影片的拍摄选择过程中,便体现着贾樟柯的思想。
他说:“我的电影就是我的表达,就像说话和写作一样,只不过我用的是镜头。
”《小武》中渗透了贾樟柯的个人情感。
本来贾樟柯准备拍的并不是纪实性电影《小武》,而是准备拍一个实验性的短片,剧本也已经写出来了,片名是《夜色温柔》。
可是这一切都在贾樟柯回了一趟家乡山西汾阳后发生了改变。
家乡的社会气氛给了他特别大的刺激,让他感受到“就是在汾阳那么偏僻,那么封闭的地方,事情都在剧烈的变化。
而且整个一种混乱的存在,价值混乱的东西,让我特别想拍。
……我觉得整个人际关系在改变着,原来维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那种东西全没了,全崩溃了,大家都好象很痛苦,都没有感情,都活的比较郁闷,这个东西对我的刺激太大了,就把原来的放弃掉了”。
贾樟柯:那个拍电影的汾阳人
贾樟柯,山西汾阳人,生于1970年。
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同时开始电影编导工作。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
从大学时期第一部短片《小山回家》,到2018年最新一部电影《江湖儿女》,二十多年来,贾樟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导演,到站上戛纳电影节的舞台,45岁就拿下终身成就奖,他的镜头始终和故乡汾阳保持着一种联系。
从这片散发着高粱酒香气的地方出走,再回来,半生过去,他仿佛从未离开过这里。
封面故事惨拮9*翱菇在过去不久的2018年,贾樟柯为他的影迷奉献了新作《江湖儿女》,故事发生i]的地方依然是他过去的所有电影中描摹过无数遍的故乡汾阳,女主角也依然是贾氏电]]影“雷打不动”的女主——他的妻子赵涛。
很多人对此片褒贬不一,有人说,贾樟柯|]十几年“旧瓶装新酒”的模式也该换换了,有的人却说,这部电影是贾樟柯二十年来]i电影生涯的集大成者:*I从小镇青年到大龄“北漂”汾阳,地处晋中,背靠吕梁,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
这里以当地盛产的“汾酒”闻名于世。
1970年,贾樟柯就出生在这个有些闭塞的县城里。
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大人都要工作,一天到晚开会不回家,贾樟柯便和其他无人管教的小孩一样,与刚从农村、林场回来的“待业青年”一起浪荡街头。
那时,城里只有一条公路,向西延伸而去,通向黄河,这就是县城里的孩子们全部的活动范围。
年少气盛,他们也会学着在录像厅里看到的香港电影中周润发咬着牙的模样,说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还想像电影里演的那样拜把子,却找不到酒。
他们爬上一间房子,见到屋顶正晒着萝卜干,于是就每人切下一块,代酒吃进肚子,又跪下彼此磕头,结为兄弟。
这群少年中就有贾樟柯的身影。
在学校里,贾樟柯是个文艺青年,迷恋浪漫主义,甚至一度留起了长发。
他写诗,和一起玩耍的伙伴们办起了诗社,起名叫“沙派”。
不听课时,就会想个什么命题,各自写出来,相互传阅评点,比较谁写得好。
第一次油印诗集,他们花了一星期,到处借办公室,晚上不睡觉,硬是把诗集弄出来了,最后印了七八十本,各自拿去给非常要好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全国的刑事案件,以及富士康跳楼事件。
影片围绕四个人物,四个故事 逐个展开,每个故事发生在中 国的一个不同的地区,它们通 过一些叙述的线索和一种奇妙 的形式上的整体感彼此相连。
姜武饰演的大海一直对村里的煤矿被富豪侵占,感到非 常愤怒。他试图写信到中南海告状,但因为不知道中纪委的 具体地址,导致无法寄信;他试图挑衅曾是自己同学的富豪, 却又被人用铁锹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打得头破血流,从此多了 一个“高尔夫球”的外号。戏台上,林冲被高衙内逼上梁山, 戏台下,大海拿出了自己的猎枪,踏上了快意恩仇之路,将 那些不把自己的维权当回事的人一一枪杀,包括那个鞭打马 的主人,一声声枪响过后,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艺术风格
《小武》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对集市上来往人群的扫 描,贾樟柯后来很喜欢这种方式:大量的长镜头、 中景、远景和群像,这也使得《小武》成为一部特 殊的作品,它集中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和其他作 品的野心相比,它称得上心无旁骛;它经常停下来 捕捉人物呆滞、尴尬、麻木的表情,仿佛一部人类 学研究之作。 影片扑面而来的感性并非是某种同情或是愤怒,而 是对小城生活出色、精确的捕捉。对众多从小城市 走出来的青年来说,电影里的场景如此熟悉和真实, 几乎没有一个场景牵强和突兀,它不是某种意念的 化身,而是冷冰冰的存在,是很多人遗忘在故乡的 影子,此刻仍然在中国最广大的区域里上演着。
代 表 作 品
贾樟柯的电影艺术特色
① ② ③ ④ ⑤ 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故事取材的城镇情结。 纪实性的电影风格。 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对长镜头的偏爱。
贾樟柯1993开始拍摄,《小山 回家》于1995年获得了香港映像 节的大奖,这给了贾樟柯一次机会, 也给了他动力,后来他便开始创作 自己的成名作 ——《小武》
《小武》贾樟柯电影,叙述了中国中部某小县 城一个叫梁小武的小偷的故事。故事可以分作两个 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了小武和朋友小勇的关系, 小勇是小武的患难朋友,发达以后疏远了小武,而 小武却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一定要实现当 初的誓言,给朋友的婚礼送上一份礼物,被小勇拒 绝。第二个部分叙述了小武和歌厅的小姐梅梅的故 事,小武一直暗恋着梅梅,梅梅却不辞而别。
最终《小武》这部电影也使贾樟柯一夜成名
1998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1998
1998
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
第20届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
1998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沃尔福冈· 施多德奖
贾樟柯的影像背后都有着共同的 影视姿态: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
生存状态及其生活空间,平等的观察和再 现底层百姓生活。贾樟柯的平等在于再现 底层百姓生活。贾樟柯的平等在于再现的 同时也挖掘出了底层百姓的尊严,这是最 难能可贵的,这也是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外 获得好评与肯定的原因。 《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 《三峡好人》这些影片都深刻的说明了这 点。
中国导演 山西汾阳人 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
贾樟柯
王小帅
路学长
阿年
中 国 第 六 代 娄烨 导 演
张元陆川Βιβλιοθήκη 贾樟柯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 个,但却是后来居上的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 贾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
贾樟柯,一个生在山西汾阳
的孩子,他自小就常去学校附近的 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从 那以后他迷恋上了电影,他的梦开 始了。 他自1991年开始考北京电影学 院,直到1993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文学系。为了实现孩童时期的导演 梦,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 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
三峡好人
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十 六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 望,决定复婚;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 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 拥相抱,一支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老县 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 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
影片伊始近五分钟的长镜头,给我们 观众不小的震撼,镜头随音乐和淡出淡入 的字幕从一张张鲜活的民工上身掠过,直 至定格在男主角韩三明的身上,宛如一把 印画中国当代“清明上河图”的折扇,缓 缓展开,用全知视角扎实地揭示:《三峡 好人》将给人一个“中国底层平民”的故 事,而且相当的严肃。
王宝强饰演的三儿在过年时 回到了家乡,在外,他冷静无 情地抢劫杀人,一把手枪让他 走遍大江南北,“听到枪声才 觉得不无聊”。家里人对他的 回归并没有太大反应,母子、 兄弟之情也逐渐淡漠,老婆希 望他能留在家中过安稳日子, 但他不愿意,宁可让老婆去找 个情人或是跟自己离婚。接下 来,他毫不犹豫地又踏上了游 走的旅程。在三儿搭乘的大巴 中,贾樟柯播放了杜琪峰《放 逐》中的经典段落——白纱帐 中的枪战,一是顺便致敬杜sir, 二也是对枪手三儿的礼赞。
三峡好人的获奖情况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2006)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 第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2007) 第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2007)
天注定
《天注定》通过几个看似连贯的故事,讲
述了几个不同的普通人走向犯罪或自杀的经历, 从里面看到了中国社会里的各种身影:周克华 跨省作案、村民对抗干部贪腐开枪杀人、东莞 色情服务、流水线工厂员工跳楼、小三被原配 打、贪官逼迫良家妇女致反抗杀人。这四个故 事分别取材于胡文海、周克华、邓玉娇三起轰
小武剧照
在这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 亮点,毕竟都是非专业演员。但贾樟柯导演的功力依 然是这部电影走向了成功。影片的细节处理在塑造人 物形象和表达影片主题的时候起来关键作用。 小武自 称是个手艺人,身为小偷的小武每次偷完钱包后,总 会把里面存放的居民身份证放到邮箱里面,由此间接 地还给别人,人总是有两面性,不能一辈子都是坏人, 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是好人,小武是一个人,还原了一 个真实的人,也道出一点人的光辉,盗亦有道,尽管 那样微不足道。 被抓后,小武想得还是女友,主人公 没有抱怨社会的不公,没有对爱情破灭感到绝望,一 切就这样平平常常的发生,平平常常的接受了,在现 实面前,更多的人们选择的是低下头。这是悲哀的做 法,但是这正是现实中存在的,没有美化,没有扭曲, 没有丑化,这令整部影片充满人文关怀,让人们感同 身受。小武,一个在现实中称自己英雄的人。
︽ 天 注 定 ︾ 获 奖 情 况
贾樟柯,一个来自中国基层的民间导演,追求影像“对现实
表象的穿透力”。他特立独行,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 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发生的转变。他直言批
评当代中国电影缺乏对真实生命的关注:第四代执著于伦理道德,
第五代迷恋于历史寓言,第六代在都市摇滚里陶醉、在中国电影 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 贾樟柯对中国现实的强烈人文关注显得尤为可贵。 世界正在逐步成为理解中国的一种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诠释 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与曾经流行的批判现实主义相比,贾樟柯 的叙事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从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
天注定
视角
他们是13亿中不同的4个小人物,理应在一个“伟 大的时代”过自己平凡的生活,却悲剧性的,都走上了
回不了头的路。
贾樟柯讲“天注定”是当代的武侠片,我想,这武, 是最后的暴力选择,这侠,是永不妥协的对抗,虽古今 变迁,一脉相承。 那些出现的戏剧人物:林冲,白素贞,苏三
那些动物:鞭打的马,宰杀的鸭,放生的鱼,窜过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与之前的作品有所区别
贾樟柯作为中国文艺片导演新贵,他通过《三峡好人》将 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与忧患意识与当代贫富差距巨大的底层平 民命运牢牢地结合起来。在时代不可逆转的物质、视听狂欢中, 贾导坚持有意识地将故事人物锁定在小人物身上,以唤起社会 对中国和平时代变革中几近失语的平民尊严予以关照。之前的 影片《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贾导都在 强化外力外因,在追求电影的真实感上做足了文章,展现平民 小人物也多停留在时代变革中的迷失、无奈和随波逐流,提示 社会反思文明进步中物质与精神的作用关系,仍旧未脱离愤青 宣泄式的表达。 《三峡好人》则更注重对内因的发掘,创作人物时重点放 在人物与时代变革的对抗,揭示个体命运在变革中积极寻求突 破,鼓励小人物通过走出小天地,参与在变革的大世界中,从 遗忘者成为参与推动变革进步的一分子。所谓:打开一扇窗, 迎接一片天。这一点的转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一一拓展;与现代虚无主义相比,贾樟柯更
的蛇 古今,虚实,人畜,这些所有角色的命运,都是被 谁注定?
法国《电影手册》 2013 年度十佳电影 (获奖) 英国《视与听》 2013 年度十佳电影(获奖) 戛纳电影节 2013 第66届 金棕榈奖 (提名) 2013 第66届 最佳编剧 贾樟柯 (获奖) 台北金马影展 2013 第50届 最佳原著剧本 贾樟柯 (提名) 2013 第50届 最佳原创配乐 林强 (获奖) 2013 第50届 最佳剧情片 (提名) 2013 第50届 最佳摄影 余力为 (提名) 2013 第50届 最佳导演 贾樟柯 (提名) 2013 第50届 最佳剪辑 林旭东 (获奖) 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2014 最佳外语片第二名 (获奖) 独立精神奖 2014 第29届 最佳国际电影 (提名) 法国影评人协会 2014 最佳外语片奖[5] (获奖)
艺术风格
贾樟柯有着比第六代强烈得多的文化根性。 《小武》展示的空间是一个介乎于城与乡之 间的县城,纪录的时间同样是这种过渡性的 现状。而小武作为小偷的理想化的职业道德, 小武的与生与爱缺乏真正的行动能力,小武 那样过于理想化和肤浅的感伤,这一切即使 真诚,也让人感到死寂和无望。 从整个故事的构成和人物场景的设计来看, 《小武》的故事非常传统,故事是以刻画人 物为中心,一切细节和场景的设计都为塑造 人物服务。叙事的视点以主人公小武的视点 为立足点。从另一个角度说,所有的情节都 不是故事层面上的叙述,而是为展示人物心 灵感受的片段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