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课程名称: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
3.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概念。
2.地理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GIS、GPS、RS。
3.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各种技术原理和应用范围。
重点: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投影仪和PPT。
2.GIS、GPS、RS的演示软件。
3.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展示。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信息的重要性。
2.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学生活动:让学生使用GIS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解GIS、GPS、RS的原理和应用,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使用GIS软件进行实践操作,理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和技术原理。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报告和实际操作进行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
2.提供反馈:在评价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布置:1.搜集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
2.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写下自己的看法。
3.与同学分享自己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专业和复杂,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和技术原理。
高中地理《第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
1.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3.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让学生运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数据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2.指导学生利用GIS软件制作地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针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4.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练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理论学习: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我将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地理信息技术知识,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应用。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2.完成一份GIS软件操作练习,包括空间数据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和地图制作。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技能,提高学生对GIS软件的熟练程度。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GIS软件操作练习,加强师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 地理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3. 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操作方法。
2. 难点: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案例。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地理信息技术的操作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看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节奏、学生参与度等。
3.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所述内容,逐节进行教学。
3. 教学衔接:本节课与后续课程相结合,共同构成地理信息技术模块的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3)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数据获取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3)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数据获取方法。
2. 教学难点(1)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
(2)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PPT课件、案例资料、遥感图像数据等。
2. 学生:计算机、互联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它有哪些特点?2. 新课讲解(1)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及应用。
(3)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及数据获取方法。
3. 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问:这个案例中使用了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它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4.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遥感技术在数据获取、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评价其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公开课-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公开课-地理信息技术-教案地理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T)是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借助计算机科学、地理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地球表面及其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
通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地理空间分布相关的问题。
本公开课教案将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3. 学习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4. 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原理(20分钟)- 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 解释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2. 地理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30分钟)- 介绍地理数据的来源和常用的采集方法,如GPS定位、遥感技术等。
- 讲解地理数据的处理和预处理方法,如数据筛选、清洗、转换等。
- 演示使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处理的基本操作。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40分钟)- 介绍GIS软件的常见功能,如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可视化等。
- 分析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并展示一个基于GIS的实际应用方案。
4.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应用(30分钟)- 解释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遥感传感器。
- 分析遥感图像的解译方法和遥感数据的处理技术。
- 根据实际案例,展示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应用。
5. 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践与创新(40分钟)- 小组合作,学生利用GIS软件进行实际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
实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实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精选地理信息技术(GIS)是现代地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GIS 在地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教育领域,GIS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GIS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用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一、课程介绍GIS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是计算机科学和地理学交叉的领域。
GIS使用计算机软件、硬件、数据库和地图来管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
GIS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学习体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更多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可能性。
使用GIS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地理信息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用的GIS教案1. GIS 的概念和应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应用和历史背景。
通过课堂讲解、实地考察和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GIS 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并通过实地考察了解GIS的应用和功能。
2. GIS 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本课程介绍了如何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如何从不同类型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以及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学生将通过多种数据获取和处理实践,了解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以实现对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3. GIS 建模和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GIS进行分析和建模。
学生将学习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面分析、空间操作、空间插值和空间统计方法,这些知识将为学生提供定量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
4. 社区规划与GIS此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将GIS应用于社区规划。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来分析社区的地理特征和问题,并探索如何设计可行的社区规划方案。
此课程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和规划的热情。
5. 人口与环境本课程旨在介绍如何使用GIS来分析人口和环境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GIS来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环境资料,并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限制。
6. 自然资源管理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GIS来管理自然资源。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高中地理2. 技术领域: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3. 课时安排:每章安排2课时,共10课时4. 教学目标: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概述1.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1.3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GIS)2.1 GIS的基本概念2.2 GIS的主要功能2.3 GIS的基本操作第三章:遥感技术3.1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2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3.3 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第四章:全球定位系统(GPS)4.1 GPS的定义和发展历程4.2 GPS的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4.3 GPS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5.1 城市规划与管理5.2 环境保护与监测5.3 农业管理与规划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实际操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实践教学软件:选用适合教学的GIS、遥感、GPS实践教学软件。
4. 实际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管理等领域的实际案例资料。
六、GIS的高级应用6.1 空间数据分析:介绍空间数据的类型、处理方法和分析技术。
6.2 模型建立与模拟:讲解如何利用GIS建立空间模型并进行模拟。
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
5.设想五: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课堂讨论、实践操作、小组汇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6.设想六:课后拓展与反思
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
3.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数据分析;
4.了解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应当:
1.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实践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学会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Google Earth、ArcGIS等),完成以下任务:
a.对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绘制交通流量分布图;
b.分析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制作地形剖面图;
c.对学校周边的绿化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改善建议。
3.小组合作,设计一项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项目,如智慧农业、智能交通等。要求学生撰写项目策划书,明确项目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和预期效果。
3.地理信息系统(GIS):阐述GIS的概念、功能及其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4.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介绍3S集成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某一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进行分析讨论。
3.引入我国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自豪感。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教案标题: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IT)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图制作、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地理信息技术对环境保护、灾害预防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地理信息技术原理和技术细节的介绍。
2. 地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的讲解。
教学准备:1. 讲义、PPT等教学资料。
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演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图制作、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三、应用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灾害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和思考。
四、技术软件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让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更直观的认识。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简单操作。
3. 学生是否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和应用前景有所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进行汇报和分享。
地理信息技术一等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具备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 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 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 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 和可视化表达,具备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前景展望
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创新应用
01
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基于
大数据的环境分析、环境风险预警等。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发展
02
分析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融合发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培养具备地理信息技术的环保人才
网络分析内容 最短路径分析、连通性分析、资源分配等。
3
网络分析应用 交通规划中的最优路径选择、物流配送中的路线 规划等。
05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规划 中的应用
城乡规划概述及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定义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社会 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 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 和实施管理。
03
强调培养具备地理信息技术的环保人才的重要性,提出
相关教育和培训建议。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强调其在空间数 据处理和分析中的重要性。
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 介绍空间数据的类型、来源和获取方法,以及数据预处理、 坐标转换和数据格式转换等处理技术。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
高二地理教案: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掌握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遥感技术、GPS和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难点:遥感技术、GPS和GIS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实践操作设备(如:遥感图像、GPS定位仪、GIS软件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遥感技术1.导入通过展示遥感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遥感技术。
2.基本概念讲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3.原理与应用讲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如电磁波辐射、传感器等。
介绍遥感技术在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遥感图像,分析地理信息。
第二课时:全球定位系统(GPS)1.导入通过展示GPS定位仪,让学生初步了解GPS。
2.基本概念讲解GPS的定义、组成和原理。
3.应用介绍GPS在导航、测绘、地理信息采集等领域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GPS定位仪进行实地定位。
第三课时:地理信息系统(GIS)1.导入通过展示GIS软件,让学生初步了解GIS。
2.基本概念讲解GIS的定义、功能和组成。
3.原理与应用讲解GIS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原理。
介绍GIS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评估等领域的应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使用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
第四课时:综合应用与案例分析1.案例分析分析遥感、GPS和GIS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如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2.综合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案。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案并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公开课-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公开课-地理信息技术-教案公开课地理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GIT)是一门利用计算机科学与地理学知识,处理、分析、存储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学科领域。
它在解决地理环境问题、推动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灾害预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中的应用;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 理解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 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5.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3.1 地理信息技术概述地理信息技术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3.2 地理信息系统(GIS)3.2.1 GIS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特点,地理数据的类型和结构,地理坐标系统和投影变换。
教学方法:讲授+示例演示。
3.2.2 GIS的数据模型GIS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和拓扑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3.2.3 GIS软件的使用学生学习并掌握典型的GIS软件,如ArcGIS、QGIS等,学会使用这些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展示。
教学方法:讲授+实操演练。
3.3 遥感技术3.3.1 遥感基本原理遥感的定义和分类,遥感技术的传感器和平台,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示例演示。
3.3.2 遥感图像解译遥感图像的组成和特点,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目视解译、数字解译等。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3.3.3 遥感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源和更新、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_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 掌握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学会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 增强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 遥感、GPS和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遥感、GPS和GIS技术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 通过图片展示遥感、GPS和GIS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知识讲解1. 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2. 遥感(R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GPS技术的基本原理。
- GPS技术在位置定位、导航和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GIS技术的基本原理。
- GIS技术在城市规划、资源管理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遥感、GPS和GIS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二、实践活动1. 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
2.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3. 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
4. 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2. 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3. 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
4. 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课堂讨论: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总结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思考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第二章:遥感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掌握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3. 理解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定义。
2. 遥感技术的工作原理: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
3. 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业规划等。
4. 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什么是遥感技术?2. 讲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3. 介绍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4. 分析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讨论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总结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思考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第三章: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3.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2.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
3. 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
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GIS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你认为GIS在未来发展中会有哪些新的应用?”等。
1. 开场提问: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思考。
2. 情境创设:展示一些与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际案例,如遥感影像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GIS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
3. 导入新课: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地理信息技术》。
4. 注重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开展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他人和被评价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 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GIS软件的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 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3.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术
初中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案-地理信息技术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概念和作用。
2.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3. 掌握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地图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4. 发展学生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幻灯片、教学地图。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和制作方式。
然后向学生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将地理学原理、计算机科学和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的技术,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信息的系统工具。
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软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人员包括地理信息技术人员和使用者。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灾害管理、交通规划等领域,也被用于军事、航空航天和气象研究等方面。
4. 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地图和进行数据分析。
教师示范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一幅地理教学地图为例,展示制作地图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技巧。
案例分析: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使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一幅地图,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进行数据分析。
学生需要收集所需数据,导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选择合适的图层和符号,进行地图绘制和数据分析。
无论是展示各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还是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变化,学生都需要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
总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地图和数据分析结果,并提出问题和思考。
高二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教案
高二地理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分类;4.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实践操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1.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分类;4.地理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操作法3.讨论法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简单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询问和探究它所应用的领域和概念。
第二步:讲授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0分钟)1. 介绍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概念;2. 梳理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3. 总结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第三步:讲解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30分钟)1. 介绍遥感技术的定义及其基本原理;2. 分类介绍遥感技术的各种传感器,如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和激光雷达等;3. 通过图例,展示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以及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第四步: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分类(20分钟)1. 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2. 分类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两种类型:面向领域的GIS和面向行业的GIS;3. 通过比较管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异同,深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第五步:实践操作(60分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1. 针对遥感图像的识别、解译、比对和分析; 2.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操作,绘制地图、进行空间分析、打印输出等。
第六步:小结(10分钟)召集学生进行小结,回扣本次课所学知识点和实践操作,梳理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教学资源1.遥感数据/卫星遥感图像/地图资料;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ArcGIS、ERDAS IMAGINE等);3.课件资料;4.实验室/计算机/投影仪。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使学生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其对新兴技术的敏感度。
使学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概述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3.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遥感技术1.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2.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3. 遥感技术在地理应用中的实例分析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1. GPS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GPS定位技术与应用3. GPS在地理应用中的实例分析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的基本原理与组成2. GIS的数据管理与处理3. GIS在地理应用中的实例分析第五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1. 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2. 城市规划与管理3. 环境监测与灾害评估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其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
2. 作业与练习:评估学生完成作业和练习的质量。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教学。
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领域。
2. 熟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对象: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如ArcGIS、ENVI等)3. 环境监测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环境监测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有什么作用?二、讲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1.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结合实例讲解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讲解GIS的基本原理、功能和应用,结合实例讲解GIS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GPS):讲解GPS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优势,结合实例讲解GP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 选择一个实际环境监测案例,如森林火灾监测、水质监测等。
2.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展示遥感影像、GIS分析结果和GPS定位数据。
3.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环境监测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遥感、GIS和GP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环境监测案例。
二、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监测案例。
2. 指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软件,进行环境监测实践操作。
3. 学生展示实践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理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环境监测能力。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汇总
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案汇总一、教案名称:地理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3. 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4.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
3. 教师讲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4. 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理解。
二、教案名称:遥感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掌握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解析。
3. 了解遥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解析方法。
3.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农业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遥感图像,进行图像分类和解析练习。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遥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案名称:全球定位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
3. 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和导航中的应用。
3. 全球定位系统在地质勘探、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案例,进行小组讨论。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定位和导航实践活动,加深对全球定位系统的理解。
四、教案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2. 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8 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课时教案
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GPS、GIS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2)能够列举GPS、GIS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GPS、GIS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简单说出GPS、GIS的工作原理(2)通过使用GPS定位仪或者运用GIS软件操作,体验和感悟3S技术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功能介绍,突现地理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实践的巨大作用,感悟信息技术和现代地理科学的巨大魅力,培养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GPS、GIS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学难点】
GPS、GIS技术的基本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马航飞机失事的新闻大家都应该知道了,3月8日0点41分,MH370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起飞,飞往北京。
航班原计划0点35分起飞,6点30分抵达北京,却在起飞不久后与地面失联,马航官网称该航班最后已知位置为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现在已有25个国家参与到搜救工作当中,3月20日,澳大利亚海事安全局在“推特”公布了发现疑似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物体的卫星图像
师:同学们,澳大利亚运用到的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来得到这一卫星图像的呢?
学生回答:遥感技术
师:是的,澳大利亚通过运用遥感技术发现了疑似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物体的卫星图像,为了确定这些物体是否与失联客机有关,我们首先需要确定这些物体的位置,然后到达所在区域,打捞样本来验证是否与失联客机有关。
那怎样才能准确的定位与到达该区域,这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GPS技术与GIS技术
新课教授
师:同学们现在都用智能手机,智能手机都有定位功能,只要我把手机的定位功能打开,在我发微博、朋友圈的时候,下面就会出现一个定位“我在某某地方”,看到我这条信息的人是不是就知道我所在的位置了呢?这幅图片是我们上师大的官微,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定位是上海师范大学。
这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我们身边的应用,从GPS的这一
个应用我们就可以知道,GPS的特点就是可以实时跟踪、准确的定位。
其实GPS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不只有我们平时看到的导航仪、定位仪等,它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包括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空间部分就是指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是指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就是GPS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负责监测、控制GPS卫星星座,然后GPS卫星星座再将导航、定位信息发送给地面的GPS信号接收机,这就完成了GPS传送信息的一个过程。
师:我们知道了GPS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接受、传递信息,那GPS工作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师:我们知道GPS利用的是卫星技术,运行在天空的卫星记录着自己和其它GPS卫星的位置。
地面GPS装置接收到这些信息后,根据无线电波传播的速度推算出卫星的相对位置,而卫星只能完成对被测地点的距离测算,那如果要测定某一地点的具体位置,需要多少个卫星共同完成呢?(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老师讲解)
师:我们知道两个球面相交会形成一个圆环,三个球面相交会形成两个交点,而四个球面相交则会形成唯一交点,那GPS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测距交会,就是利用三颗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静态的物体至少需要3颗卫星,动态的物体则至少需要4颗卫星可确定物体位置,卫星越多,定位越准确,一般来说,,GPS接收器可同时接收到4-8颗卫星的位置信息.
师:我们知道GPS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快速、准确地确定位置,那同学们可以说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到了GPS技术吗?
学生回答:车载GPS,手机定位
师:GPS在可以定位的基础上,也可以应用于交通、军事、野外作业、大地测量等各个方面(通过图片展示GPS的应用)(介绍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新数据取得所依赖的技术,1975年,中国国家测绘局对珠峰进行了第三次测量。
此次测量利用的是三角高程的方法,量出了珠峰高度——8848.13米。
2005年,时隔30年,我国复测珠峰高度。
除采用1975年时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取GPS测量系统,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此次测定的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由于测量结果可以达到厘米级精度,加之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可全天候操作等优点,GPS正在成为高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师:我们刚刚介绍了GPS技术,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假如你现在准备去某个地方,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你会怎么办?
以老师自己为例,我现在是在南洋模范中学,而我的学校是在上海师范大学,首先我先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了这两个地方的卫星图,然后我想找到最适合我的回去的路线,我在网上搜索丁丁地图,将我的起点和终点输入进去,它就会显示出最适合我的路线
师:那这种电子地图的开发既有我们刚刚讲到的GPS技术,利用GPS定位到起点和终点。
而寻找最佳路线,则用到了另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叫做GIS技术,GIS技术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师:我们知道文字是地理科学的第一代语言,地图是地理科学的第二代语言,而GIS就是地理科学的第三代语言。
师:GIS的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
简单的来说GIS技术利用的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的GIS软件中,软件会根据数据建立数据模型和空间模型,将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结合起来,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所研究的区域进行空间分析,最后将系统处理、分析的结构形成可供研究、规划和决策人员使用的产品,比如:地图、图像、数据表格等等
师:这两幅图第一幅是苏、浙、沪三地的政区分布图,我将这三地的高速公路的数据导入
Arc gis软件,软件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就会生成高速公路分布图,我将两张图层叠加,就可以得到苏、浙、沪三地的高速公路分布图。
师:我们知道GIS是对数据进行处理,那我们平时用的Excel也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那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师:Excel只是对数据进行分析,而GIS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在地图上呈现出来,因此与一般的数据库相比较,GIS具有图形化、可视化优点,而它与传统的纸质地图相比较,GIS又具有数据量大,随时更新,选择性显示的特征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GIS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呢?
学生回答:电子地图
师:GIS技术在我们身边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测绘、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与评估、城乡规划、市场分析、区域管理、军事领域等,对于零售业来说,GIS技术可以帮助他们优化配送过程,可以帮助企业选址,用户通过最优的选址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益,还可以对灾害进行预测,减少灾害产生的损失,还有就是110接到报警电话后,可以根据出示地点,通知最近的巡警快速出警
师:总结:GIS已活跃于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3S技术的原理以及各自的应用,那我们一起用3S技术来解决一个问题:假设大兴安岭发生一场森林火灾,作为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指挥员该做些什么?
(先让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师:首先检索最新的遥感像片,找到各个火点,分析火情发展态势,再借助于专门的GIS 软件找出相关区域内各个消防站的位置,制定到达各个火点的最佳路径,然后通知各个消防部门,他们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出装有GPS导航系统的消防车,迅速准确地奔赴各个火点,开展救火工作。
师:3S技术如今在我们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独立发展又是密不可分。
结合上一节课的我们学习的遥感技术,最后,我们将这3S技术进行简单的比较一下。
RS主要是提供基础数据,告诉我们有什么;GPS是主要给图像定位;最后把处理好的图像录入GIS进行数据管理和应用分析。
练习
1 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
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
的是⑤和_____,
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_____。
2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运用有关3S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GIS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1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_____。
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太原、天津的字母分别是________。
3城市道路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地图测绘部门为了及
时更新城市道路变化信息,需要利用______技
术。
图2所示的交通监控与救援管理系统,根据交通
事故发生地点,利用________技术,快速设
计出警车、救护车赶往出事地的最佳行车路线。
而交通事故发生地与警车、救护车的精确位置是利用
______技术获取的。
为了能对运动中的汽车精
确定位,至少需要接收___颗卫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