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

合集下载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些行政化措施可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本文将对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

一、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表现形式1、行政层层对学校的干涉在我国高校中,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层级多,涉及面广。

相应的,各级行政部门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干涉,动辄给高校施加压力。

2、高校管理体制僵化高校管理体制对人才的使用和创新的支持不够,处理问题往往缺乏灵活性,体制僵化。

在教育行政体制未有改变前,高校将难以获得模式创新,缺少方便有效地行政服务。

3、高校内部精神封闭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内部形成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产生拘束思想和行为的副作用,在知识创新、科学进步等方面形成约束和限制。

二、去行政化途径选择1、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强化高校的负责权,让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科研规划自主运作,自主招生和教学改革等由高校自己制定落实,形成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

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聘任和升迁更多看重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而非仅仅关注行政企图和经济基础。

3、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高校行政理念改革,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规划及教育教学自主权,平衡本校管理与外部干涉的关系。

4、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校内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必须维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严格追究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监督责任,从制度到实践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权力独裁等严重行政化现象,确保高校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综上,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应识别并加强引起重视,认真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坚决反对行政权力滥用,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并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顺畅、顺畅的创业创新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_去行政化_改革的利弊及应对策略_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高校_去行政化_改革的利弊及应对策略_基于SWOT模型的分析

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的, 也将是长期的。
(一) 高校 “去行政化” 改革的因素分析
○○

但是, 我国高校在长期的行政管理中, 形成了一些性
1. 优势分析

质和状态。 高校在管理中较多依靠行政权力、 行政手段、
《高等教育法》 已经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有七方面的办

行政运行机制, 忽视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 导致了高校管
授治校
富的建议和研究成果
威胁因素(Threats)
ST策略(多元化策略) WT策略(防御性策略)
1. 高等 教 育 行 政 存 在 计 1. 合理 协 调 教 育 行 政 部 1. 教育中介机构的建设
划经济体制特点
门与高校的关系
2. 倡导 民 主 和 自 由 的 校
2. 社会 大 系 统 的 行 政 化 2. 探索 与 社 会 其 他 系 统 风
教育法》 等一系列法律规章, 保障了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
“去 行 政 化 ” 改 革 要 采 取 四 种 策 略 : 即 SO策 略 (增 长 型 策

为这次改革提供了法律基础。 另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略)、 WO策略 (扭转型策略)、 ST策略 (多元化 策 略 )、 WT
制的建立, 也呼唤高校做出改革, 与之适应。
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 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 包括经
母 分 别 代 表 : 优 势 (Strengths) 、 劣 势 (Weaknesses) 、 机 会
济 建 设 、 文 化 教 育 、 市 政 建 设 、 公 共 卫 生 、 环 境 保 护 等 各 (Opportunities)、 威 胁 (Threats)。 从 整 体 上 看 , SWOT可 以 分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过多的行政机构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建议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学术自治的目标。

要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任务。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是培养人才、推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应该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避免涉及过多无关的行政事务。

要简化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目前许多大学的行政机构层级复杂,职能重复,导致决策繁琐,效率低下。

建议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减少层级,避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也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为学术教育服务。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决策应该更加民主,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建议大学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师生的投诉和意见。

第四,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大学行政效能。

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行政部门进行竞争和评比,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的错误和失误。

要加强学术自律和道德建设。

大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守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避免过度干预和介入。

行政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大学行政机构真正走上“去行政化”的道路,才能够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真正实现学术自治,才能够发展出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希望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大学行政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高校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管理就面临着许多难题。

因此,为了保证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管理必须从行政化中解脱出来,走向精细化。

本文将分别分析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1. 缺乏民主参与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固定的群体化管理,鲜有人提及学生的自我决策和民主参与。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不足,难以在学校自治方面得到发挥。

2. 过于强调规则制度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往往强调对规则制度的执行,容易导致一些机械性行为,学生只顾执行规则,而不注重规则背后动机的感悟与理解。

这样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交流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3. 学术评价过于功利化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中常常通过学术成绩和排名来评价和分类学生。

这种做法强调的是功利性考核和激励机制,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一些优秀学生往往不被重视,而普通的学生则会因为在这种体制下获得好成绩而受到过多的关注。

4. 行政机构化管理导致庞杂化有一些高校学生管理机构的职能和意义并不是十分明确,导致学生管理机构职能交叉、冗杂,难以管理,也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1. 推进民主管理,注重学生自主权的发挥学校应该加大民主管理的力度,让学生具有更多的参与和自主的空间。

比如,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和班级,发扬学生自治精神。

2. 建立更加灵活的管理体制高校应该建立一个灵活的管理模式,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与学生的自我认知、交流以及个性化发展相结合,推行创新性的期末评价制度。

3. 积极推动学生成长模式的转变学校应该转变学生成长方式,建立面向未来的学生成长评价体系,以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素质为标准衡量学生成长,并引导学生在自我认知上消除功利性目标的影响。

4. 简化机构职能,提高管理效率学校应该重新审视学生管理机构的职能,适当削减不必要的管理机构,精简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管理机制的行政化是一个复杂且困难的问题,但是解决方法在于从管理体制和管理风险两个角度进行切入,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并结合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是当前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体制问题的有效途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的发展和管理模式。

在中国的大学中,行政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这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多问题。

在当前的大学改革中,如何实现“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专业能力和素质。

现在的大学行政干部普遍存在能力不足和知识水平低下的问题。

这是因为多年来大学行政职位的选拔和晋升主要依靠政治关系和行政级别,而忽视了干部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注重干部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大学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大学的行政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

当前的大学行政管理存在着极大的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的问题。

一些行政机构和干部滥用职权,利用行政资源和权力寻租和谋取私利,给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带来了很大的干扰和阻碍。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加强行政管理的监督和制约,建立一个公正透明、权力分立和有良好激励机制的行政体制,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大学的“去行政化”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

大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人才培养。

政府在大学改革中应该更加注重学术自由和学术独立,减少对大学的行政干预,使大学能够自主决策和管理。

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需要大学和政府共同努力,厘清大学的使命定位,加强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公正化和透明化,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高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去行政化方案[工作范文]

去行政化方案[工作范文]

去行政化方案篇一: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一、营造舆论氛围,巩固改革的民意基础广泛开展讨论和思想交流。

以社会各界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广泛热议为契机,通过高等教育与学术界知名人士的专业宣讲和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场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专题讨论和思想交锋,并借此时机加强对全社会的“大学启蒙教育”,使社会各阶层对“大学何谓”、“大学何为”、“学术何谓”等大学发展的基本认知问题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术本位等经典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趋学术化”变革提供或不可缺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支持。

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宣传措施。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其相应的专业培训及同高等教育界专业机构与人士的合作,促进其积极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观念,尊重和遵循教育与学术逻辑,遏止高等教育领域的“工程化”决策思维和“项目化”政策设计,依法治教,减少对大学教育与学术的不当行政干预。

对于其他社会机构和普通公众,应通过专业宣讲与媒体传播加强其对大学和学术的理解与认知,使其在高等教育发展相关议题上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加强高等教育行政层面的行政立法,促进高校内部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加强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规范高等教育行政行为。

依据大学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政府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界人士的参与下,以现行《高等教育法》等相关基本法律为依据,制定和施行“高等教育行政规程”等据以规范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明确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职能的任务、目标、内容、边界、实现方式及规范要求等,明晰大学举办者与大学管理者的职权范围,确认大学作为自主办学者的地位与权力,廓清政府管理权和大学办学权的权力边界,减少和遏制高等教育行政领域的不当行政干预。

与此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切实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职能,努力实现向行政立法、制定规划、财政拨款、政策支持、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核心职能的聚焦,推动其职能模式由“政府包揽型”向“政府监控型”的转向,实现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由“主导依附型”向“合作伙伴型”的转型。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近年来,大学“去行政化”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机构,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给大学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人浮于事、负担过重、效率低下等。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大学要强化教学为本的理念。

当前,很多大学过分注重行政工作,而忽视了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这就导致了大学教学不稳定、师资不足、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要实现大学的“去行政化”,必须要优先教学工作,将教学放在首位。

大学应该加大对教师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教学工作中。

大学要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估,激励和奖励那些有成就的教师。

只有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大学才能够真正做到“去行政化”。

大学要优化治理结构。

大学现有的治理结构过于沉重,决策过程繁琐,导致了行政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

可以适当减少层级,精简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大学要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叠和冲突。

大学还可以加强内部沟通,提高信息共享的效率,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减少无谓的行政工作。

大学要加强专业化管理。

目前,很多大学的行政工作与教学工作脱节,导致了专业性不强、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大学还可以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借鉴企业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大学可以建立行政职位的专业化发展通道,鼓励行政人员在专业领域深耕并取得成绩,提高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大学要加强社会的监督和参与。

大学是公共机构,应该接受社会的监督和参与,以减少行政工作的滥用和浪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可以建立学生和教职工代表制度,增加他们在决策中的参与度。

大学还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推动大学的“去行政化”。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在大学组织与管理中,减少行政管理和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当前,大学行政化问题突出,给高等教育发展造成了许多困扰。

浅谈如何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

大学行政管理层次多、人员复杂、职能交叉,造成了决策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需要建立起合理的行政管理层次体系,精简职能岗位,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要减少行政冗余机构。

当前,许多大学存在着不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

要深入剖析各个行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合理调整和优化行政机构设置,精简冗余机构,确保行政工作的高效运转。

要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大学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场所,必须具备自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和科技环境。

要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自主选择教学和科研内容,提倡项目制管理,让大学真正成为创新的热土。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行政管理,而是通过加强内部治理,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确保大学内部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与社会合作,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实现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要精简行政管理层次,减少行政冗余机构,提高教学和科研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加强大学内部治理和监督机制,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

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够实现大学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为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一、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高校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加,管理体制也不断发生改变。

然而,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问题,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去行政化成为了高校管理的重要议题。

二、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2.1 行政强制管理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些高校内,行政强制管理导致学校管理的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了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这种现象存在着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权责分配问题。

2.2 行政化管理导致选人用人不公一些高校存在着行政化管理方式下的人事任免不公的问题。

部分高校以行政级别为标准来选用人才,而不是按照其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来选拔人才。

这种做法不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人才选拔的基本规律。

2.3 行政化管理导致学术自由受到限制在一些高校中,行政化管理造成学术自由受到限制。

由于学术评价的过度行政化,一些学术活动或成果的评价难以体现其真实水平和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发展。

三、去行政化途径选择3.1 强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行政力量形成的这种问题。

3.2 建立高校管理-democratic化高校可以采取“打破学院、独立设立管理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等方式,使得管理层的决策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也要考虑到各学院、各部门的意见。

3.3 依据市场原则选择领导干部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应该依据市场原则,以其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为主,完全去除行政级别对人才流动的影响。

四、结论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是高校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高校民主化管理和市场化选人用人原则,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从而推动高校朝着更加自由开放和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行政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权力下放不彻底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去行政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校能够更好地走向去行政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困境、对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独立办学和管理自主。

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即行政干预过多,学术管理不够独立,高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还阻碍了高校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去行政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实践。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克服。

本文将从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及对策,为高校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当前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度集中、冗余的行政管理结构,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权力下放不彻底也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去行政化的目标。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是高校去行政化所遇到的重要困境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很难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效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过于依赖行政手段、行政化管理方式导致的学生自治意识淡薄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行政化问题存在的原因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行政化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忽视了学生自主、主体地位,导致了管理问题的复杂化和学生自治权的不断退化。

一些学校过分依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在现实中,一些学校为了简化管理程序和提高效率,往往会过分倚赖行政手段来进行学生管理。

一些学校会在学生宿舍里安装监控设备,对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监控,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行为和动向。

这种行政手段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但也使得学生失去了一定的自主权,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

一些学校在管理决策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民主参与机制,学生的意见和诉求很难被充分听取和反映。

这样一来,学生就难以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有些问题和矛盾也难以及时得到解决。

学生自治意识淡薄。

一些学生在长期的行政化管理下,逐渐失去了自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责任感缺乏,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能力。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对策分析为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提出有效对策。

从政策上加强对学生自治的支持。

学校应该出台一些政策文件,加强对学生自治组织的支持和指导。

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治组织,积极支持其发挥作用,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可以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积极的变化。

从制度上完善学生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去行政化成为一个新的关键词,大学也开始探索如何去行政化。

然而,去行政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一条具体的路径来实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浅谈一下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一、强化学术导向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在于强化学术导向。

一所大学必须始终坚持学术优先的原则,把教学和科研放在第一位,保证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然而,在许多大学中,教学和科研已经被行政工作所压缩,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更是牺牲了教育质量,影响了学生发展。

因此,大学要坚持学术导向,让学术成为真正的核心,保证学术工作者的权益,让教学和科研得到更好的发展,推动大学的高水平发展。

二、转变管理理念大学越来越复杂,需要进行管理。

然而,管理不应该成为大学的中心,应该为大学的发展服务。

大学应该转变管理理念,推崇灵活的管理,反对僵化的管理。

管理应该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减少形式主义,鼓励创新,允许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自主权,提高管理效率。

此外,管理也必须透明公开,让学术动态和决策过程可以被广泛了解,以提高大学管理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加强社会参与大学不应该像一个封闭的小社区,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参与,与社会紧密联系。

学生、教师和校外人士应该有更广泛的参与,大学应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大学与社会的交流,扩大大学的影响力和声誉。

社会参与有助于推进大学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增加校外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社会参与还有助于整合资源,推动大学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

四、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人才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而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是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前,许多大学的激励机制还停留在加薪和升职的简单模式,缺乏更加多元化、灵活的激励机制。

大学应该逐步建立符合学术特点的激励机制,以贡献为导向,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此外,大学还应该注重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终身学习,加强培训和交流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是为了满足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为了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校的治理效率和质量,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应该如何选择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大学“去行政化”是指建立以学术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即按照高等教育的学术规律和知识规律进行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大学应当根据自身定位和办学特色,明确自身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将学术建设置于首位,强化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地位。

这要求大学在治理体系和管理机制上,更加注重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办事机构和专业委员会等内部学术组织在高校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学术决策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高校各项事务都朝着学术目标和学术价值方向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要强化学术治理,加强学术自律。

学术是大学的生命,大学的一切工作都应当以学术建设为中心。

大学应当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强调学术诚信,倡导学风建设,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公正,使学术评价更加注重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使学术研究与高校人才评价、学术交流、学生教育和学术奖惩等相结合,形成以学术为核心的高校治理机制。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强化内部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

高等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高校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技能。

高校要强化内部管理的专业化,构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完善管理职能和职责,让各项工作更专业、更精细、更高效。

学校领导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学术背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好地推进学术建设和管理体系的创新。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加强内外部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社会声誉。

高校要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升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提高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声誉。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

多元治理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

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

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当前,大学管理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

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

只有让学术成果成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行政化问题愈发凸显。

行政化问题不仅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更影响到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必须深入分析行政化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行政化问题的表现1. 行政化倾向明显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倾向明显,一些管理工作过于注重程序和表面,而忽略了实质和效果。

一些高校管理者过分追求文件的完备和表面的统一,却忽略了对学生个体的关爱和指导,导致了学生在实际生活和成长中的困惑和迷茫。

2. 规章制度繁琐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规章制度繁琐,一些规定过多、过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一些高校的宿舍管理制度过于苛刻,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人生活,还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得管理者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执行规定上,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教育工作。

3. 惩罚偏重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惩罚偏重于奖励,一些高校管理者更倾向于通过严厉的处罚来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一些高校对于学生违纪行为采取的是严厉的惩罚,却忽略了对学生背后的动机和原因的探究,使得学生对管理者和制度缺乏信任和认同。

2. 管理者能力不足行政化问题的另一个根源在于管理者能力不足。

一些高校学生管理者缺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心理和成长的了解,导致了管理工作的片面和僵化。

三、对策分析1. 规章制度精简针对规章制度繁琐的问题,可以从精简规章制度入手,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度。

规章制度应更加注重实质和效果,而非过分强调形式和程序,以营造更加宽松和自由的管理氛围。

3. 奖惩并举,做到合理引导针对惩罚偏重的问题,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奖励和惩罚,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和行为动机,做到合理引导和教育,以提高学生对管理者和制度的认同和信任。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当前,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行政化严重影响了大学的教学与研究效果,制约了大学的创新与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和意义。

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削减行政层级,优化大学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使大学回归教育和研究的本质。

大学“去行政化”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与研究效果,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造力和活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精简行政层级和职能。

当前大学行政层级过多,行政人员占据了大量的资源与人力,大大降低了大学的效率和运行成本。

优化行政层级,减少行政人员数量,将行政资源由行政层级向教学和科研层级倾斜,是“去行政化”的重要一步。

第二是加强大学的内部管理和治理。

当前大学内部的管理机制普遍滞后,制约了大学的发展。

建立科学、民主、透明的内部管理和决策机制是“去行政化”的关键。

第三是提升大学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大学是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场所,要提升教育和研究能力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和人力投入到教育和研究中去,而不是浪费在行政事务上。

大学要将教育和研究置于核心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先进的实验设施和科研条件,为教师和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大学“去行政化”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大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大学“去行政化”的推进。

学校要主动作为,加强内部管理和决策,提高自身的教育和研究能力。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的支持和监督,呼吁大学“去行政化”的进程加快推进。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

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行政化教学管理方式在我过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已久,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来高校“去行政化”管理成为很多人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行政化的高校管理模式制约了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更是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行政化的具体体现和危害出发,探讨和思考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去行政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管理的“行政化”简单理解就是外部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干涉越来越严重和高校内部本身的行政化管理模式。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高校被划分为行政单位,这就为我国高校行政化管理创造了条件,高校在政府的规划下进行办学授教,就当时而言,对于稳定国家局势,发展国家文化经济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内部教学管理的行政化繁衍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内部教学管理行政化的表现1、高校的行政机构决定学校的发展从理论上讲,高校是因学术而生,高校具体的发展方向应该根据学术的具体方向状态来设置,具体的发展措施要围绕学术发展来进行,行政机构是为了辅助高校学术发展的健康有序。

具体讲,学术是我国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决定着我国高校的具体发展方向,行政权利由于其具有具体的系统程序,拥有比较严谨的工作风格,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上起组织管理的作用,从而辅助学术更好的发展。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就我国当前高校状况而言,大多是学校的行政权力机构制定和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同时指导着学校的具体学术发展,违背了学术自由的本质和高校发展的实质。

2、学术委员会权利的形式化学术委员会的职能是学科、课程、专业、教学改革等的建设和发展,其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学术委员会根本无法真正的决定相关的教学工作,其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多是仅供参考或者只是简单的提意见,根本没有具体的效果,学术委员只处于一个形式组织上,没有具体的权利。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及对策摘要:尽管高校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渐渐地,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助长了学术腐败现象、损害高校声誉、严重地阻碍了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文章主要从立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配套机制和转变政府管理心态等角度来阐述推行高校去行政化。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原因就在于其根源在历史、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深处,所以高校的去行政化不仅需要决心、思路,也需要耐心。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现代大学制度由于我国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对高等教育现状的不满,所以人们对大学的行政化对阻碍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极为关注,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日益高涨。

1高校行政化的体现高校行政化,是指政府行政结构、运行机制、行为方式等在高校的延伸。

高校行政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学校管理方式的行政化,即政府化。

作为政府的一级机构,高校被政府过多地以行政手段干预工作,限制办学自主权;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即官化。

学校管理层以及教师作为政府编制人员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方案、教师聘任、业绩考核、职称评审、课题立项、学位授予、奖项评定、工资报酬等方面都受到行政力量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涉。

任何高校都有行政事务,而处理这些事物主要靠两种体系,行政体系和学术体系。

所谓高校的行政化,就在于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而使学术权力式微。

2高校行政化的形成原因①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中国历朝历代对教育问题都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办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历史上发生的考试制度改革、文字狱等无不体现了这一宗旨。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转变就是,从封建资本主义教育转变为社会主义教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政府的方向性作用极大的影响着学校尤其是高校的发展。

政府对高校的工具性定位是高校行政的根源,从1958年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1985年提出的“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都不是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而被置于服务性和从属性的地位。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行政化管理的现状,指出行政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文关怀。

接着探讨了行政化管理带来的问题,包括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学校管理制度僵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包括加强规范化管理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个性发展。

总结了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的重要性,并呼吁高校在管理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文关怀。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可以引起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共同推动高校学生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行政化、问题、对策、规范化管理、人文关怀、个性发展、解决1. 引言1.1 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及对策分析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和对策分析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行政化是指管理过程中强调规章制度、程序化和事务性,忽视人文关怀和个性发展的倾向。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个高校教育环境的质量和氛围。

对高校行政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从高校行政化管理现状、行政化管理带来的问题、应对行政化管理的对策、加强规范化管理和重视人文关怀与个性发展等方面展开探讨。

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中行政化问题的全面剖析和思考,我们将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最终目的是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

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探讨和解决。

2. 正文2.1 高校行政化管理现状高校行政化管理现状在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管理结构层级过多,决策繁琐,导致学生管理中过于依赖规章制度和制度执行,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

高校管理中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和过度规范化现象,学生的行为和发展受到过多限制,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措施和意见
一、营造舆论氛围,巩固改革的民意基础
(一)广泛开展讨论和思想交流。

以社会各界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密切关注和广泛热议为契机,通过高等教育与学术界知名人士的专业宣讲和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场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专题讨论和思想交锋,并借此时机加强对全社会的“大学启蒙教育”,使社会各阶层对“大学何谓”、“大学何为”、“学术何谓”等大学发展的基本认知问题和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术本位等经典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趋学术化”变革提供或不可缺的民意基础和舆论支持。

(二)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宣传措施。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其相应的专业培训及同高等教育界专业机构与人士的合作,促进其积极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观念,尊重和遵循教育与学术逻辑,遏止高等教育领域的“工程化”决策思维和“项目化”政策设计,依法治教,减少对大学教育与学术的不当行政干预。

对于其他社会机构和普通公众,应通过专业宣讲与媒体传播加强其对大学和学术的理解与认知,使其在高等教育发展相关议题上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加强高等教育行政层面的行政立法,促进高校内部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
(三)加强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规范高等教育行政行为。

依据大学教育与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政府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界人士的参与下,以现行《高等教育法》等相关基本法律为依据,制定和施行“高等教育行政规程”等据以规范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明确政府高等教育行政职能的任务、目标、内容、边界、实现方式及规范要求等,明晰大学举办者与大学管理者的职权范围,确认大学作为自主办学者的地位与权力,廓清政府管理权和大学办学权的权力边界,减少和遏制高等教育行政领域的不当行政干预。

与此同时,必须督促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切实转变高等教育行政职能,努力实现向行政立法、制定规划、财政拨款、政策支持、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核心职能的聚焦,推动其职能模式由“政府包揽型”向“政府监控型”的转向,实现政府与大学的关系由“主导依附型”向“合作伙伴型”的转型。

(四)完善有关高校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法律法规。

依据大学作为学术组织的根本属性及其教育与学术本位的运行规律,以现有《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制定和颁布符合大学组织属性及运行规律的“大学组织条例”,就大学的领导体制及其运作机制,大学内部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基本组织问题作出更明晰的界定,从法制层面进一步确认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及其教育与学术本位逻辑,进一步明确大学组织内部学术权力的中心地位、机
构设置、权力范围及其运行规范,为大学破解“行政主导、学术虚弱”的权力格局与运行趋向提供必要的法制依据。

三、加大试点单位的改革力度,为试点单位提供框架性的制度方案设计
(五)先行尝试大学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

在进行大学领导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政府主管部门不妨先期指导和推动大学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试验。

其具体内容为:大学校长等领导职务实行“校长民选”的制度尝试,以破除校长委任制引发的大学领导层“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的畸形责任取向;落实《高等教育法》关于“教育职员制”的规定,在试点单位试行教育职员制,以遏制大学行政管理系统的主导趋向;适度引入国外的“终身教职制”,以高校学术骨干(通常为一、二级教授和有突出学术业绩的中青年教师)为基础试行骨干教师的终身教职制,在普通教师中仍然实行教师聘任制,为抬升大学内部的学术权力提供必要的人事保障。

(六)开展教育经费拨付体制方面的专业化改革。

在进行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试点省份,可以尝试建立以专业中介机构为依托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付体系。

鉴于现行由政府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拨付体制存在着专业性不足、行政色彩浓厚、公平性受质疑、效能不高等问题,可考虑建立兼有组织大学教育学术绩效评估和财政性教育经费拨付职能的“半官半民”性的专业中介机构,由其在省
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下直接负责组织省管高校教育学术绩效的评估(具体评估可由临时组建的外省专家组独立完成),并在此基础上以绩效评估结果为依据向各高校拨付财政性教育经费,以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拨付的效率与公平。

三、构建、完善并逐步实施符合现代大学发展规律的改革举措
(七)制定大学章程。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召开全校教师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制定本校的大学章程,经本校教师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及学校主管部门核准后颁布实施。

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大法”,学校章程应就本校的办学定位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与运行机制、学术与行政管理体系、重要学术与管理职务的产生与监督、学校办学经费的分配原则与程序、学术与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教职员工的权力与义务等基本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并据此规范学校的运行和管理。

(八)实行以教授委员会为基础的学系主任/学院院长负责制。

在学系/学院的范围内以学术声望和个人品行为标准经基层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若干名学术骨干组成学系/学院一级的最高权力机构———教授委员会,负责学系/学院层面的所有重大事务决策,学院一级的行政执行者———学院院长由本级教授委员会和校长共同协商产生,学系一级的行政执行者由本级教授委员会和院长协商产生。

(九)建立学校一级独立的学术权力机构及学术决策体系。

以学术声望和个人品行为遴选标准,依据学校学科布局与结构确定各学科的代表人数,在全校范围内经基层推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出若干名学术骨干组成学校的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全校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委员会内部经民主协商产生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全体学术委员会成员均不得兼任行政职务),负责对全校重大学术事务进行决策,制定有关学术事务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并参与学校学术—行政联席会议议决学校的年度预决算。

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的财务预决算(参与议决)、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学术研究事宜、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等有关教育与学术发展的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并平行于行政管理系统独立运行,其决策结果交由学校行政系统负责执行。

(十)建立民主参与机制。

在学校一级建立校长领衔的校务会议作为重大行政性校务的议决机构,学术委员会可派代表参与会议,并提出相关建言,会议依民主集中制由校长作出最后决议。

遇有类似学校年度预决算等需要学术、行政两大管理系统共同议决的事务,则按实际需要临时召开学术—行政联席会议,依学校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经民主协商作出最后决策。

建立和实行学校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各类会议的公开旁听制度与决策结果公示制度,推行全方位的校务公开制度和针对学校重要管理职务的民主评议与考
核制度,施行教职员工代表质询制度。

消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消防官兵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消防部队的性质决定了消防官兵必须承受比常人更大的压力,面临更多的挑战,这也决定了消防官兵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圆满完成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

可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部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它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