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及原因分析陈晶

合集下载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

高校行政化的制度根源与“去行政化”摘要:高校行政化的本质是高校被纳入政府体系之中,在与政府系统交互过程中日益趋同化,最终成为与政府同形同构的社会组织的现象。

高校行政化的产生源于高校组织的制度化,宏观上制度环境合法性的压力、中观上组织场域中组织基于功利激励的理性选择和微观上共享观念对高校组织的形塑,这三方面共同促成了高校与政府的组织趋同。

在与政府组织趋同过程中,高校过于注重合法性机制,忽略了效率机制,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因此,要推动高校的良性发展,使高校组织在合法性和效率之间达成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制度环境;实现校长民主遴选和专业化;取消高校行政级别;重构高校共享观念。

关键词:制度化;组织趋同;“去行政化”;高校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5-0087-05近年来,我国高校过度行政化倾向越来越遭到社会各界的诟病。

“钱学森之问”①的提出和热议,对我国始终无人获得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质疑,关于我国虽然成为博士生产大国和学术论文生产大国而学术原创能力仍十分欠缺等现象的讨论,最后都指向了我国高校过度行政化这一问题。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指出:“现在的大学与政府管理模式一样,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限制了学术生产力,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行政化是高校没有活力的症结之一。

”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民间对高校“去行政化”的诉求上升为国家政策,这将成为未来若干年内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

但是,在具体改革推进中,应该如何去做才能真正实现高校的“去行政化”,恢复高校的活力与创新性,现在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担心在泛行政化的中国社会,一旦高校“去行政化”,没有行政级别,会丧失许多优势和资源。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管理越来越注重人性化、学术性、制度化和规范化,而不是行政化。

然而,很多高校仍然存在行政化问题,如以行政办公为主导,教学质量不够优秀,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原因1.部门间配合不够紧密高校内部的部门职能分明,但是部门之间合作协调度不高,尤其是教学、行政、科研三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密切合作。

急于表现自己的行政部门,常常忽视了学生、教师等主体的需求,反倒给他们造成了束缚。

2.权力集中在行政人员手中现在很多高校中,行政工作的权力更多地集中在行政管理层手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积累,一些高校的行政体制和人员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就产生了行政官僚主义。

3.重管理,轻教学、科研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推进大学精神、学术自由、人文关怀方面做得还不够。

学校的管理职能愈来愈突出,封建主义、管理主义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呈逐年增加之势。

在这种背景之下,诸多学者开始抱怨“基础研究越来越难了”。

二、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后果1.学术活动难以开展高校行政化使得学术活动难以正常进行,学术成果见效缓慢,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在学术领域的发声。

2.学生身心健康受损高校行政化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疏远,教学质量降低,导致学生的身心健康受损。

有些学生因为课业负担过重,导致忧郁症等精神问题。

3.学校发展受阻高校的管理发展形成了一种“买东西”或“抢生源”的管理体系,它让高校的经济发展被行政化问题牵制了。

高校因此很难满足一些新的社会需求和要求。

三、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对策1.部门间互动协调学术、教学和行政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多的互动和协调。

现在高校中往往是三个部门各自为政,各自为战。

如果三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协调机制,将对高校的管理质量提升和学术研究成果带来积极作用。

2.教学以人为本我们不能把高校的教育管理仅仅当做一种“办事”行为,必须营造尊重教师、顾客为王的氛围。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高校行政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一些行政化措施可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但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本文将对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去行政化的途径选择。

一、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表现形式1、行政层层对学校的干涉在我国高校中,行政部门对高校的管理层级多,涉及面广。

相应的,各级行政部门也会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干涉,动辄给高校施加压力。

2、高校管理体制僵化高校管理体制对人才的使用和创新的支持不够,处理问题往往缺乏灵活性,体制僵化。

在教育行政体制未有改变前,高校将难以获得模式创新,缺少方便有效地行政服务。

3、高校内部精神封闭高校管理体制行政化容易导致高校教师和学生内部形成比较封闭的思维模式,产生拘束思想和行为的副作用,在知识创新、科学进步等方面形成约束和限制。

二、去行政化途径选择1、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加快高校改革步伐,强化高校的负责权,让高校能够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和教学科研规划自主运作,自主招生和教学改革等由高校自己制定落实,形成高校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

2、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高校自身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实现教师的聘任和升迁更多看重教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而非仅仅关注行政企图和经济基础。

3、改革高校行政管理理念从思想层面上加强高校行政理念改革,落实科学的管理理念,尊重高校内部教学科研规划及教育教学自主权,平衡本校管理与外部干涉的关系。

4、加大监管力度对于高校内部严重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必须维持高度的紧张状态,严格追究信息公开、财务管理、绩效管理的监督责任,从制度到实践严厉打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权力独裁等严重行政化现象,确保高校内部管理有序,规范。

综上,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应识别并加强引起重视,认真为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坚决反对行政权力滥用,改革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顺应社会改革发展,并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顺畅、顺畅的创业创新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转型分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转型分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转型分析前言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校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

当前,高校管理出现了日益明显的去行政化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高校管理从单纯的行政管理向加强教学、科研及产学研一体化管理的方向转型,这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

本文将从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概念、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高校管理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一些启示。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概念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指高校管理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专业化、把握核心、人本治校”等方向转型的过程。

这种转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加强教学、科研及产学研一体化管理的方向转变。

2.由高校管理层在单独依法行政的模式下,向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转变。

3.由以行政管理为主到以学术治校为主的方向转变。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原因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趋势,是伴随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

鉴于高校的特殊性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自身发展需要。

高校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专业化和创新能力,而单纯的行政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高校的发展需求。

2.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会降低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因此需要进行转型。

3.教育改革需求。

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去行政化的转型是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高校也需要顺应教育改革潮流,主动变革管理模式。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影响高校管理向去行政化的转型,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质量。

去行政化的转型,有利于高校加强教学和科研的专业性和创新性,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2.改善管理效率。

去行政化的转型,可以消除冗长而低效的管理模式,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增强高校竞争力。

去行政化的转型,有助于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使高校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我国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在历史上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行政机构的规模不断膨胀。

这导致高校行政力量与教学科研的关系出现了失衡,行政机构日益庞大,行政化现象逐渐显现。

高校行政机构的庞大化主要表现在人员数量的激增和行政岗位的增加。

在中国高校中,行政人员的数量迅速超过教师数量,高校行政岗位的增加也成为行政人员的晋升渠道。

行政人员的招聘与晋升逐渐脱离了实际工作需要,形成了对于行政职位的追逐现象。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高校资源,也对高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高校行政化现象还表现在行政机构职能的膨胀和权力的扩张。

高校行政机构开始涉足教学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对教师的行为进行频繁的指导和管理。

这种状况下,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自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高校行政机构的决策过程也变得复杂而繁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现状是:高校行政机构庞大化的趋势依然存在,行政岗位的增加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些行政职位的设置与高校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脱节,行政人员数量过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

高校行政化现象仍然存在,教学科研自主权受到限制,教师承受的行政管理压力大,高校行政决策效率低下。

要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高校行政机构的规模应该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行政人员过多。

行政职位的设置要与高校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相匹配,避免行政岗位的虚设和冗余。

高校行政机构应该明确职能边界,专注于提供服务和支持教学科研。

减少对教师行为的指导和管理,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

行政决策的流程也需要简化,提高决策效率。

高校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需要改革,引入更加科学和公正的评价机制,避免行政职位晋升的追逐现象。

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给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高校行政机构规模、行政职能和决策流程等方面入手,以保障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正常发展。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分析、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探讨、推进去行政化的方式和措施以及关键难点和挑战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高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行政化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多的行政管理干扰了教学科研活动、冗余劳动力浪费了资源等方面。

去行政化是必要的,可以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

推进去行政化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简化管理流程等。

在实践过程中仍会面临一些关键难点和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克服。

展望未来,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将进一步深化,为高校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背景介绍,行政化问题,必要性探讨,推进方式,难点挑战,展望1. 引言1.1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是当前高校管理改革的热点话题之一,主要是指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剥离过多的行政性质,转向更加灵活、高效、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行政化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成为高校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并不是简单地去除行政机构或职能,而是要求高校管理更加注重专业化、市场化和效益导向。

通过减少行政层级、简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使高校管理更加灵活、透明,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去行政化也需要高校管理者更加注重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高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高校管理现状下,高校管理“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通过对行政化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提升高校管理水平,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更好地发挥其办学使命,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2. 正文2.1 背景介绍:高校管理现状在当今社会,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行政管理,背景,我国]“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行政管理,背景,我国]“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索

“去行政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研究和探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对于教育和文化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在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指导思想与“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工作规划。

在此背景之下,“去行政化”改革成为了社会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高校通过“去行政化”改革从而引导自身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去行政化”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又应当如何科学构建,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行政管理1.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1.1 高校行政管理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为了达到办学目的并确保高校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的一种组织行为,是保证高校发展和运作所必须进行的重要组织活动,是政府和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发展科学和社会服务等任务,按照相应法律法规及章程所采取的必要措施、方法和手段。

其具体表现在:协调处理高校内部各因素、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个人、高校与社会其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构成高校的内部因素则包括:学生、教师、行政领导等。

在目前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我国高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已经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下,执行政府方针和政策的办学执行单位,高校现在已经伴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要求,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而为了使这个复杂系统能够正常运作,高校行政管理所应起到的协调、沟通与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与重要性越发凸显。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高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利益主体的机构和组织体系。

因为政治和执政党的特性,我国高校不仅具有同国外大学一样的学生工作、教务、科研及学科建设、人事管理、后勤保卫等诸多部门,也设置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政党性质的众多部门,对这些单位和部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协调是高校发展与正常运作的基础。

1.2高校行政化高校行政化就是指高等院校在组织结构及运作模式上,与政府行政机关的体制构成与运作机制基本相同或相近,其特征就是高校架构的行政化。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指高校行政中的权力过于集中、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和参与度
不高等问题。

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行政化问题始终伴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
革的推进。

下面是对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个阶段也是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国民经济的重建和教育资源的匮乏,高校的
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行政的控制和调控,高校行政权力开始集中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校行政决策的专业化。

由于行政
权力过于集中和决策过程的封闭,校园内部的参与度不高,高校行政化问题开始浮现。

而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产业的蓬勃增长,高校行政化问题愈发凸显。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增强,高校行政管理的专业化需求大幅度增加。

这种情况下,政府增大了对高校行政的控制力度,高校行政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高校行政
管理的透明度和参与度依然不高,导致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严重脱离学术和教育本身的需要,影响了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

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随着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各高校的管理机构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由于高校多年来对行政化的推崇,导致高校过度依赖行政管理,管理机构日益庞大,不仅浪费了大量的高校资源,而且对高校的创新发展产生阻碍。

因此,探讨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热点问题。

二、高校去行政化的定义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将原本行政管理多余的职能和权力逐步剥离,推行校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等管理模式,实现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与平衡。

三、高校去行政化的原因1.高校过度依赖行政管理;2.高校管理机构庞大,资源浪费;3.高校行政管理不利于创新;4.高校越来越多地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更灵活和市场化的管理模式。

四、高校去行政化的意义1.实现高效管理;2.节省高校资源;3.创新高校管理模式;4.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融合。

五、高校去行政化的实施途径1.推进高校校企合作,实现市场化运作;2.建立高校内部协调与沟通机制,优化资源配置;3.开展高校行政人员工作瘦身计划,精简高校管理层级;4.建立高校内部创新团队,推行以学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六、方案实施策略1.加强高校内部的学科建设,实现以学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2.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校资源的优势性;3.加强高校校企合作,实现高效的市场化运作;4.建立高校内部管理与学术交流平台,处理好学术研究和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促进高校管理与教学的协调与平衡。

七、总结高校去行政化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热点问题,探讨高校去行政化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深化我们对高校管理的认识,为高校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摘要】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源于历史原因,表现在高校管理过度行政化,学术自主性受到束缚,学术氛围受到影响。

这种行政化问题对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依然存在,需要通过加强高校治理、提高学术自主性、优化管理体制等途径来解决。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问题,历史,现状,起因,表现,影响,解决途径,大学管理,教育改革,社会影响1. 引言1.1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日益凸显的难题。

20世纪初期,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并不明显,高校管理相对独立,主要以教学科研为主,注重学术独立性和学术自由。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高校逐渐进入行政化管理的轨道。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那个时期,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高校管理逐渐强化,政府逐渐主导高校发展,并将高校纳入行政体制中。

这一过程中,高校渐渐失去了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行政干预逐渐增多,高校管理逐渐趋向官僚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化问题日益凸显。

行政干预的增多,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效率低下、决策滞后,学术研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受到质疑。

高校行政化也导致高校与社会脱节,学术独立性受到侵蚀,学术自由受到限制,学术界普遍感叹“学术界如不争取自由,将沦为权力机器的附庸”。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加剧,不仅影响了高校自身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创新能力。

如何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深化高校改革,重塑高校管理体制,加强高校内部治理,才能为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

2. 正文2.1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起因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起因包括多方面因素。

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权力集中、决策不透明的问题,导致了行政化倾向的加强。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

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及去行政化途径选择一、背景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高校规模和数量的快速增加,管理体制也不断发生改变。

然而,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问题,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如何去行政化成为了高校管理的重要议题。

二、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分析2.1 行政强制管理导致权力过度集中在一些高校内,行政强制管理导致学校管理的权力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了学校的管理和决策效率低下问题。

这种现象存在着不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权责分配问题。

2.2 行政化管理导致选人用人不公一些高校存在着行政化管理方式下的人事任免不公的问题。

部分高校以行政级别为标准来选用人才,而不是按照其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来选拔人才。

这种做法不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人才选拔的基本规律。

2.3 行政化管理导致学术自由受到限制在一些高校中,行政化管理造成学术自由受到限制。

由于学术评价的过度行政化,一些学术活动或成果的评价难以体现其真实水平和价值。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学术声誉和发展。

三、去行政化途径选择3.1 强化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管理,从根本上避免行政力量形成的这种问题。

3.2 建立高校管理-democratic化高校可以采取“打破学院、独立设立管理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等方式,使得管理层的决策不仅要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也要考虑到各学院、各部门的意见。

3.3 依据市场原则选择领导干部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应该依据市场原则,以其学术水平和工作实绩为主,完全去除行政级别对人才流动的影响。

四、结论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是高校管理中一个值得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高校民主化管理和市场化选人用人原则,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从而推动高校朝着更加自由开放和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其中,高校管理实现“去行政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分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

一、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1. 提升高校管理效率高校管理中存在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例如文档审批、会议组织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

如果可以实现“去行政化”,那么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

2. 增强高校活力和竞争力“去行政化”可以缩短高校决策的时间和流程,加速高校的响应速度。

当高校遇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增强高校的活力和竞争力。

3. 改善高校内部管理行政管理过多容易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劳累过度,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去行政化”,可以让高校管理更加简洁、规范,从而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现状目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去行政化”已经被列入了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2017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去行政化”、“精细化管理”等举措。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去行政化”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例如,复旦大学开展了“新复旦管理”改革,取消了大量的冗杂程序;清华大学创新“一报两审一批准”制度等。

这些实践探索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1.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为了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深入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的困境及对策【摘要】当前,高校行政化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权力下放不彻底等。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加强人才培养。

高校去行政化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高校能够更好地走向去行政化的道路,实现真正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困境、对策、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去行政化是当前我国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高校的独立办学和管理自主。

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导向,在高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行政化现象,即行政干预过多,学术管理不够独立,高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还阻碍了高校内部的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意识到去行政化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实践。

在去行政化的过程中,高校会面临一系列困境和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克服。

本文将从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讨高校去行政化的困境及对策,为高校改革提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

1.2 问题提出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境和挑战。

在当前高校行政化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高校存在着过度集中、冗余的行政管理结构,给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

权力下放不彻底也是高校去行政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一些高校仍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难以真正落实去行政化的目标。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更是高校去行政化所遇到的重要困境之一,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就很难实现高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有效地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近年来,高校“去行政化”成为热门话题。

行政化是指高校管理中,行政体系比较复杂,繁琐,办事效率低下,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创新和发展。

因此,去行政化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去行政化”有助于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高校制度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行政体系繁琐,办事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种行政体系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优化结构,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高校需要建立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制度,这样才能够使高校管理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实现高校的发展。

通过“去行政化”,高校可以使管理更加简单化,更加高效,使得高校可以更好的发挥优势和特色。

二、“去行政化”可以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高校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集散地,为此,高校的教育、学科建设和国际化都需要迅速跟进。

由于高校行政繁琐,办事效率低下,高校面临着许多不必要的困难,在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受限,甚至降低了高校教育的质量。

因此,高校需要加快推行“去行政化”,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的国际化,吸引更多优秀的国外学生和教授来到高校实践。

三、提高高校办事效率高校作为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在进行研究与教育工作中,需要完成课程编排、学生管理、教师补助、项目申报等一系列繁琐的行政事务。

如果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都花费在行政事务上,则必然会影响学术研究和教育工作的质量。

因此,“去行政化”可以减轻高校行政负担,提高高校办事效率,使课程设置更加透明、学生学习更为自由、教师科研更高效、学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最终是高校的教育和研究水平得到提高。

四、“去行政化”能够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力应用,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已成为必然的趋势,高校也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管理需求,积极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流程。

当高校采用电子化、网络化、自动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多余的行政部门、冗长的审批程序都可以被取代,不用花电大量时间、精力和人力来完成这些工作。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行政化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大学在追求管理效率的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大学“去行政化”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路径进行浅谈。

一、背景与现状当前,我国的高校管理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化倾向。

大学在实行人员招聘、财务审批、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受到了行政体制的束缚,导致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了不必要的干扰。

行政管理的繁琐和低效,不仅影响了大学的创新活力,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和压力。

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容易导致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蔓延,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大学“去行政化”势在必行。

二、选择多元治理体系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选择多元治理体系是一个关键的路径。

多元治理体系是指建立一个相对独立于政府行政管理的机构,通过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机构参与大学内部决策和管理,实现内部自治和精英治理。

通过多元治理体系,可以减弱政府对大学的干预,提升学校的自主权和办学效率。

三、推进学术 democracy学术democracy是指通过广泛的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机制,建立起学校内部的决策和管理体系。

在大学“去行政化”过程中,推进学术democracy可以有效地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学术自主权。

学术democracy还可以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四、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要推动大学“去行政化”,必须着力构建以学术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当前,大学管理评价体系往往以行政管理层面为导向,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创新能力。

应当建立一个对教学、科研和学术层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指标。

只有让学术成果成为评价的核心,才能真正助力于大学“去行政化”。

五、加强内部治理机制为了实现大学“去行政化”,必须加强学校的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指通过完善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研评估委员会等学术机构,实行学术自主权、教学科研自由和管理独立的机制。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是指高校行政事务日益繁琐,行政机构日渐庞大,行政事务管理趋于僵化,过多的行政干预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任务的履行。

下面就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

一、历史分析高校行政化问题与我国国家规模的扩大有关。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规模相对较小,行政管理相对简单。

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事务管理日益繁复,学校迅速扩张,行政职能不断加强,高校行政化情况逐渐显现。

二、现状分析1. 行政机构日益庞大在我国高校,行政机构的规模不断扩大。

学校行政机构由教学科研管理部门与行政办公机构组成,行政机构的人员数量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大量的行政人员使得高校的行政开支不断上升,间接造成高校财政压力增大。

2. 行政事务日益繁琐高校的行政事务日益繁琐,如人事、财务、设备管理等,行政工作量越来越大,占据了教职员工大量的工作时间,导致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任务得不到充分履行。

3. 行政决策权过重高校行政化问题也表现为行政决策权过重。

行政机构常常在高校经费、招生政策、教师聘任等方面拥有决策权,这导致高校行政权威过大,校外部门的干预会对高校的正常运作产生影响。

4. 行政干预影响学术自由高校行政化问题还表现为行政干预影响学术自由。

高校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常常受到行政部门的限制和约束,必须按照行政部门的意愿进行教学科研活动,这限制了教师的学术自由。

三、问题影响高校行政化问题对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任务的履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行政机构的庞大使得高校资源分配不均衡,资源无法合理配置。

行政事务的繁琐导致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任务得不到充分履行。

行政决策权过重会导致高校的决策效率低下,不利于高校的发展。

行政干预影响学术自由,限制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发展空间。

四、解决思路为了解决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减少行政机构的规模,优化高校行政组织结构,避免行政人员过多。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

论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摘要】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从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背景分析和严重性入手,探讨了高校行政化对教育质量、学生发展、学术研究、资源配置和教学科研效率的不利影响。

强调了高校“去行政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关键举措,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引起社会对高校行政化问题的重视,并促进高校治理体制的改革与提升,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助力学生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行政化、教育质量、学生发展、学术研究、资源配置、教学科研效率、去行政化、关键举措、未来展望1. 引言1.1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背景分析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过去几十年来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行政化问题。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行政人员在高校中的比重也逐渐增加,行政事务繁杂和繁重。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行政人员的过多介入和干预,可能会导致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失去独立办学的能力。

高校行政化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学术与行政的倾斜,导致学术研究受到负面影响;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不均衡分配;行政化还可能造成教师和学生对大学的失望和抵触情绪。

高校“去行政化”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减少行政干预,回归教育本质,才能进一步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学校办学水平。

1.2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严重性高校行政化问题的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行政化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由于过分注重行政管理而忽视教学工作,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高校行政化阻碍了学生个人发展。

学校更多关注行政事务,而非学生个人成长,导致学生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

高校行政化影响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学术研究需要专注和投入,但高校行政化使得学者无法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工作。

高校行政化还会影响资源配置和教学科研效率。

过多的行政层级和程序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影响整体办学水平。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深层背景与根源探析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深层背景与根源探析

一、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历史文化背景我国大学行政化现象由来已久,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事实上,自近代大学创建起,行政权力长期充当着大学运行管理的主导力量,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和变革,最终形成了当前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客观现实。

从办学方针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清末崇尚“中体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党化教育”,解放后遵循“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即使在大学自由度较大的清末民初及抗战时期,我国都是将大学视为国家“富国强兵”的工具。

国民党统治时期确定的大学宗旨之一,便是在“党化教育”方针指导下,强调“信仰及服从领袖”。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地位的从属性和大学功能的工具性,以及大学行政化的萌芽并非今天才有。

从权力基础看,官员身份和资源控制是大学行政化的物质前提。

由于我国最早的近代大学创办人主要是满清政府官员,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是“官办官管”——校长由政府任命或委派,教育管理部门对大学行使全面的主导和管理权。

这种“官办官管”的大学治理观念和体制,便是今天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早期原形。

建国后,我们不是把大学视为独立的学术自治体,而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下属单位,大学没有了独立性。

从主观认识看,对教育行政化之弊端的认识并不是今天才有。

早在1931年,梁漱溟就曾指出:“要想中国教育有生机,非打破推翻今日官办教育的局面、得一大解放不可,官办教育,教育愈办愈死……中国现在所需要的正是创造。

因中国社会旧日的一切多不适用,近今从西洋直接抄袭过来的又不适用,所以非创造自家所适用的一套新文化不可,政治、经济乃至一切皆然,教育正同一例。

这变断非由官去变,要自由试验而后才变得通。

”从客观效果看,总体上,大学行政化倾向与大学功能表现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恰恰是政府对大学不管或管得少、大学行政化色彩较淡的时期。

无论是在大学刚刚起步的清末民初时期,还是在大学相对快速发展的北洋政府时期和民国时期,社会基本上都处于动荡状态;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都在事实上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其意志在全国各个方面还难以“贯彻执行”,从而为大学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空间。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历史及现状分析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发展,高校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从历史及现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逐步从高等教育的边缘地位走向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地位。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高校一直处于“大锅饭”时期,行政化程度相对较低。

高校的管理以教学为主,各个学院、院系均有较大的自主权,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也相对较高。

这一时期的高校注重教学,相对注重学术性而非管理水平,因此高校行政化问题在这个阶段并不突出。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和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将面临更多的管理、服务和资源调配压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校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

一方面,高校面临了来自政府的各种要求和压力,需要组织和管理大规模的招生、课程设置以及资金分配等工作。

高校内部也出现了人员增多、课程增加、学科专业分工等问题,导致高校管理需要更强大的专业管理团队和机构来支撑。

高校行政化问题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校行政化程度不断加深。

政府通过发布各种政策、规定来要求高校的办学行为和管理要求,高校需要履行政府下放的许多职能。

高校管理机构庞大,层级繁杂,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行政事务占据了高校内部的很大一部分资源和精力。

高校行政化问题导致了高校管理效率的低下。

由于行政机构庞大,高校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存在层层审批、反复咨询等问题,导致高校管理效率低下,决策滞后。

高校行政化问题也存在一些不正当的现象,例如高校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高校管理不规范和透明度低等问题。

如何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应该通过改革机制,减少高校行政化程度。

政府应该加强对高校的监督和引导,减少冗余的行政机构,推行高校内部管理负责制,加强学校内部职能的合理分工,减少层级和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应该注重高校内部制度建设和规范运行。

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内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强化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腐败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生保障】The Pr ot ect ion of People ’s Livelihood
2012 年 第 12 期(总第 410 期)上
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陈 晶,陈 涛
(四川大学 档案馆,成都 610065)
摘 要:在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即“官本位”的传统政治文 化的影响、高度集中的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延伸、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及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复杂的事务增多的影响, 并探讨了高校去行政化的原因,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收稿日期:2012-10-20 作者简介:陈晶(1970-),女,四川成都人,馆员,从事高等教育、档案管理与利用研究;陈涛(1969-),男,四川成都人,普通档案 科科长,馆员,从事高等教育、档案收集与利用研究。
142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民生保障】The Pr ot ect ion of People ’s Livelihood
(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仿照前苏联建立了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决定了国家的所有资源由政 府统一调配,而不是经由市场的调节作用。为保证这种自上而 下的指令性计划得以顺利推行,国家建立了一套自成体系的行 政体制。统一调配分发国家的物质资源。当然包括学校的设置 及建立。因此,行政权力自然延伸到大学。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初,为了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高等学校 受上级行政体制的制约,学校很少有自主权,包括教育经费的 调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科学研究、毕业生配送、后勤 服务等方面,都是基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 当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体制 基本满足了高等院校的需求,在指明高等学校办学方向,调整 高等教育资源、结构,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充 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作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然,大学最终应该为社会服务,但正如 克拉克·科尔在《大学的功用》中所说,大学为社会服务,应该建 立在大学自身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之上。大学应该引领社会的 发展,而不是跟着社会摇摆而失去自我。 (四)现代化的大学管理复杂的事务增多的影响 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巨型大学”的出现,使高校 行政事务进一步复杂化。处理纷繁复杂的事务,客观上要求增 加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它为熟悉高校管理制度的管理人才提 供了进入仕途的途径,也为大学转变成为“一个复杂的官僚机 器”提供了内部环境。现在,尽管世界上各个国家存在着政治、 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但都共存着不同程度的行政化的现 象。高校行政化是 20 世纪以来大学管理文化的一种比较普遍 的现象。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作为大学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二者 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校的整体目标。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矛 盾的。保证学术权力是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属性,行政 权力的角色是协调大学内部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一 个完整的整体。行政权力太强会影响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术权力太松会对大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造 成伤害,因此一所大学的发展既要有学术权力,同时也要有行 政权力的配合,这才是大学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高校去行政化;官本位;政府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52 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4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 出:“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2010 年 3 月 5 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 革,激励教师专注于教育,鼓励教师终身从教。高校“去行政化” 问题随即引起了全社会的热议和讨论。有关高校是否应当去行 政化以及为何要去行政化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2012 年 第 12 期(总第 410 期)上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此基础上形成 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教育被作为阶级统治的 工具。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适应人民民主专政 的政权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教育管理体制,形 成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单一的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并且这种 模式延伸到高校内部的管理。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是国家统治 下的管理结构。“在计划经济时期,整个社会都是以官本位为中 心组织起来的,大学也像其他社会机构一样按照政府的级别系 列被赋予了级别,大学领导也自然而然被赋予了行政级别”。在 高校外部进行行政化的同时,内部的管理结构也出现了行政化 的现象。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层次。
同时,高校去行政化不能简单等同于取消行政级别,即行 政化不等于行政级别。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行政化 和行政级别是两回事。不按照教育规律、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
规律办事,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来解决学术和教育问题才是行 政化。他也赞同去行政化,但取消行政级别并不是反行政化的 主要举措。在全社会都以行政级别作为评价标准时,取消高校 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导致高校无法与社会对接。
一、高校去行政化的概念界定
目前社会各界对“高校去行政化”议论纷纭,那么到底什么 是“高校去行政化”呢?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行政化管 理倾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倾向, 另外一方面是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倾向。从政府的角度来 说,强调转变政府的职能,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 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的办学模式,避免千 校一面。
二、我国高校行政化产生的背景
(一)“官本位”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内儒外法”,这种观念也渗透到了教育 领域,教育开始为政治服务。受政治思想的影响,学校也形成了 排名制度,在某些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一所大学的内在价值。由 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愈演愈烈的“官”、“学”两栖 现象。这种官僚行政的大学吸引了众多大学教师对仕途的向 往,使得校园出现了功利化、金钱化的变化,这种官僚行政化严 重影响了作为新观念和人才培养基地的现代大学的起源。 (二)高度集中的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的延伸
综上所述,高校去行政化就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 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 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 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在高校形成 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可以最大限度地整 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 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 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
从学校内部说,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 一基本制度。同时,要发挥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 评价、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教职工 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建设,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高校去行政化”实 际上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减少行政对高校办学的干预和管理, 比如教育主管部门减少一些行政审批项目,让大学更有自主 权;二是高校内部要减少行政权力对教学的影响,行政、后勤部 门要加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意识;三是去除高校管理人员的行 政级别。也就是说,“高校去行政化”就是要降低行政管理色彩, 在加强科学管理上下工夫,探索建立多层面、多途径的教育管 理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院长王国宾认为,目前主要 应当解决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其次是学校内部如何处理好学术 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关系,高校主要是教学和学术研究单位,但 并不是强调学术权力而不要行政权力。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认为,高校要去 行政化,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转型。政府要改变过去命令式的管 理方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郑楚光建议,高校校长应当实行民主推选机制,由学校教授、学 生等组成的委员会选举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