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本文分析了大学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大学“行政化”对大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几点对策思路。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去行政化权力关系服务行政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比起来,“行政化”现象严重是其突出特点。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学精神回归的呼声不断
高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逐渐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并引起了学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2010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把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推向了高潮。第一件事情是温家宝总理在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向外界输送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上的态度和决心。第二件事情是7月份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大学的“去行政化”议题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正式列入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日程。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学者们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深切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给予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大学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内涵
对大学“去行政化”问题的探索根源于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普遍反思,反思的一个参考点就是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办大学的理念和模式。把中国的大学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相比较,人们发现西方的大学自由精神和民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浓厚,政府很多对大学进行严格的干涉和管制,大学政治色彩比较淡化。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却由于历史和现实、制度和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对大学实施集权式管理,大学办学过程严重受着“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影响,大学自由和民主精神薄弱,大学内部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夸张,官僚意志明显,学术自由氛围和学术创新精神被严重遏止,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被严重忽视,大学也呈现出“千校一面”的趋同化态势。这些现象,就是人们所谓的中国大学的“行政化”。
人们一般认为,大学的“行政化”,主要是指以官僚科层制为主要特征的行政管理模式在大学管理过程中的泛化和滥用,使得大学与行政机关在体制机制构成和运作方面有着基本相同的特征和属性,大学基本上是按照政府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具体而言,大学“行政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部行政化,即政府对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或官办大学,表现为高校办
学主体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多个部门和机构都能够对大学的进行职能和业务管理,大学像政府一样被划分成具有不同行政等级的组织,政府对大学在人事和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实际意义上的严格控制。从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来看,大学的建立、经费来源、项目审批、专业设置、招生名额、教师招聘、科学研究、毕业生分配、后勤服务等,都遵循国家或主管部门的指令办事,大学甚至成为政府的延伸机构。二是内部行政化,主要表现为大学内部按行政机构设置管理部门,大学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是按地方政府的模式来设置,所设置的机构基本都能在地方政府的机构中找到“原型”,如大学的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监察审计处、保卫处、团委等部门,基本上都跟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相对应;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内部行政化是行政权力压制学术权力,学术管理行政化,学校学术价值取向扭曲;由于大学权力状态本末倒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教授和学生的地位和权利被边缘化,既无法参与决策,也无法参与管理。
二、大学“行政化”的影响和危害
大学“行政化”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大学的基本发展规律,违背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精神,给大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甚至被认为是大学体制弊端的根源和症结所在。其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行政化”违背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价值理念。
大学教育,根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根本理念就是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崇尚学术自由和民主管理。政府对大学的权力渗透,使得官本位思想及行为影响到大学这片净土,不利于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环境,使得大学现代教育理念和自由学术精神不断迷失。大学领导人都是上级任命的官员,目前大学基本上还是靠行政权力治校,教授没有话语权,只能去迎合权力,或者主动去做官。“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则大学教授无权利、无尊严,进而无气节、无学问;大学生无志向、无品德、无修养;大学教育精神和文化传播徒有虚名的现象、大学价值和意义无从产生的现象将更加严重。”这些情况都使大学的根本目标和价值理念难以实现。
第二,大学“行政化”限制了大学的办学自主性。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大学的各种办学自主权,比如说可以自主招生、自主开展科研工作等,但在实际上,我国大学的自主性由于“行政化”严重而受到相当厉害的限制。这突出地表现在大学里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矛盾及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架空。在中国现代各大高校中,基本上都是行政权力处于支配地位,而学术权力的力量却极其有限。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大政方针以及各种资源和利益的分配,基本上由行政权力处于主导地位来进行的,如学校的人事招聘、各种经费安排等都要经过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决定,而诸如学校中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以及职称评审委员会等机构,仅仅是在极其有限且专业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恰恰是这些
领域,也由于这些委员会一般由校领导或院系领导担任,从而往往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
第三,大学的“行政化”腐化了大学的教学风气。大学的“行政化”,使得大学里权力与学术揪扯在一起,具有官职的行政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想获得教授等高级职称,而在一线教学的教授等人员也千方百计地往行政人员的角色靠拢,使得官职和教授角色高度一体化,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大学的“行政化”使得对行政权力的占有不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能通过运用行政权力从而在各方面获得政策和资源优势。这就使大学行政权力的获得和使用不仅成为手段,同时也成为目的,拓展知识,追求真理的大学理念反而成为边缘化之物,使得大学精神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也同时助长了很多功利化甚至是腐化的不正之风,使大学这片净土成了追逐名利的场所。
三、大学“去行政化”的对策探讨
大学“行政化”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政治和社会管理模式运行的必然产物,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自由健康发展。我们要呼唤大学精神的本质回归,就必须对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大学不同于行政组织,大学担当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这些具体职能决定了大学自身具有特殊的发展规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