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如何理解大学的去行政化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大学行政化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过多的行政机构和繁杂的行政事务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学术自由、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
建议大学进行“去行政化”改革,实现学术自治的目标。
要明确大学的定位和任务。
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使命是培养人才、推进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行政事务应该紧密围绕这些核心任务展开,避免涉及过多无关的行政事务。
要简化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目前许多大学的行政机构层级复杂,职能重复,导致决策繁琐,效率低下。
建议将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合理划分,减少层级,避免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也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能够真正为学术教育服务。
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化。
大学的行政机构和决策应该更加民主,吸纳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大学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明确权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还需要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确保其不滥用权力。
建议大学可以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对行政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接受师生的投诉和意见。
第四,要进行制度创新,提高大学行政效能。
可以考虑引入市场机制,对大学行政部门进行竞争和评比,提高工作效率。
还可以推行绩效考核制度,根据行政机构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激励其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
还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的错误和失误。
要加强学术自律和道德建设。
大学的行政机构要坚守自己的定位和职责,客观公正地对待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避免过度干预和介入。
行政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坚决抵制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
只有大学行政机构真正走上“去行政化”的道路,才能够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大学“去行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改革。
只有真正实现学术自治,才能够发展出真正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
希望各界能够关注和支持大学行政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
浅谈大学“去行政化”路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还承担了相当多的管理和行政工作。
大学行政化的现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学“去行政化”是当前大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就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我们需要明确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是什么。
当前大学行政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机构过多,二是行政干预过于频繁,过度干预学术事务。
大学“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实现治理体系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要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的目标,首先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机制的建设。
一是要完善大学内部治理机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二是要加强大学内部治理能力的培养,增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界定和分工。
大学的行政事务应当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学术事务的发展。
行政事务应当服从学术事务,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需要加强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分权和分级管理。
要建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相分离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术管理为主导的管理机制。
要建立健全的学术自主权保障机制,保障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自主权。
大学“去行政化”还需要加强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强化大学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监督。
大学要加强对外部社会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大学对社会的敬畏之心,让公众对大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信任。
也需要加强社会对大学的监督,建立起有力的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有效规范大学的行政行为。
大学“去行政化”的路径还需要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塑造。
可以通过加强大学内部的文化建设和学术氛围的营造,让大学内部的管理者和教师都能够树立起真抓实干、以学术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高大家对学术的尊重和热爱,强化大学内部的学术氛围。
大学“去行政化”与行政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知 识 经 济 的 核 心 是 科 技 , 技 创 新 成 科
术 为生 存 方 式 的 学者 以 良好 宽 松 的 学 术 环 为 经 济 发展 的 直 接 动 力 。 在 国 家 的大 力 支 “
的 关 系失 衡 、 术 权 力 与行 政权 力的 分割 和 境 和 生 活 空 间 。 学 的 学 术 事 务 管 理 必 须 持 下 , 校 承 担 了一 大 批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或 学 大 高 对立、 行政 权 力 对 学 术权 力 的 替 代 与压 制 。 遵 循 学 术 规 律 、 持 学 术 本位 、 显 学 术 权 平 台。 坚 彰 目前 , 家重 点 实验 室 6 %建 在高 校 , 国 0 大学“ 去行 政 化 ” 的基 本 内 涵就 是 强 调 大 学 力 、 重 学 术 自由 、 范 学 术 道 德 、 进 学 国家 工 程 ( 术 ) 究 中心 2 %设 在 高校 。 尊 规 促 技 研 6 大 管理 工 作要 遵 循 大学 发 展 规律 、 学学 术规 术 卓 越 。 大 律 以及 人 才成 长 规 律 , 不 要用 行 政管 理 的 而 手 段 和思 维 来 解决 学 术 和 教 育 问题 。
和 基 本 规 律 。 学 自治 是 以 学 术 自由 为 核 内 容 , 是 我 国大 学 人 才 培 养 的 核 心 价 值 业和产品经济向开放 的面 向全球的外 向经 大 也 心 的 大 学 精 神 的 制 度 保 障 。 传 统 意 义 上 观 。 循 学 生 成 长 规 律 、 现 育人 为 本 , 从 遵 体 就 济 过 渡 ; 等 学 校 的 地 位 从 社 会 边 缘 向 社 高 讲 , 学 自治 主 要 是 指 大 学 不 受 政 府 、 会 是 要 树 立 尊 重 个 性 、 面发 展 的 人 才 培 养 会 中 心 过 渡 ; 赖 以 生 存 的 体 制 也 正 从 中 大 教 全 其 或其 他 势 力 干 预 , 行 独 立 办 学 。 天 我们 理 念 , 持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 教 师 为 主 导 , 央 集 权 的计 划 体 制 缓 慢 地 向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实 今 坚 以 所 强 调 的 大 学 自治 , “ 大 学作 为 具 有 独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 促 进 学 生 健 康 体 制 过 渡 。 】这 几 重 “ 渡 ” 深 层 次 矛 盾 是 指 把 【” 过 的 立 法 人 资 格 的 机 构 , 不 受 其 他 组 织 或 个 成 长 全 面 成 才 作 为 大 学 一切 工作 的 出发 点 外 在 彰 显 为 大 学 办 学 规 模 的 扩 张 、 责 功 在 职 人 非 法 干 扰 或 阻 碍 的 前 提 下 , 法 行 使 教 和 落 脚 点 。 是 要 促 进 每 个 学 生 主 动地 、 依 就 生 能 的 扩 展 、 与 社 会 生 活 的 深 入 以 及 管 理 参 ①作者简介 : 肖福 赞 (9 9 3 : , 族 , 北 师 范 大 学 党 委 组织 部 助 理 研 究 员 , 1 7 , ~)男 汉 西 主要 从事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研 究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认识及思考
关于高校 ‘ 行政化’ ’ 的认识及思考
毕洪 东
( 嘉兴学 院平湖校区, 浙江平湖 3 4 0 ) 12 0
l 要l 高校 “ 摘 在 去行 政化” 问题成为社会热议 焦点之 时, 我们 应该认 真地 总结探讨 高校 “ 行政化” 形成的原 因、 ‘亍 ‘ 政化” 彳 造成的影响 , 冷静 深入地 思考如何 实现 高校 的“ 去行政化” 以期提供参考。 , I 关键词J 高校 ; 去行 政化 ; 认识 ; 思考 l 中图分类号lG6 0 4 l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9 82 1 )30 1・2 6 15 1(0 00 -0 80 【 :  ̄ : lh p / w h x . t 本 t b  ̄ : w w. bn : l l ' J / b e d i1.9 9 .s.6 15 1 . 1. .1 o:03 6  ̄i n1 7 -9 82 00 0 0 s 0 3
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大潮 , 教授治校 ” “ 已经顺利实施 , 但部分 的南方科大将是一所教授治校的学校,强调去官化和去行政 教授反而将大部分精力转放在“ 治校” , 上 而忽略了“ 治学” 的根 化。 朱校长 已经迈 出第一步, ” 在南方科 大, 行政人 员没有行政
本任务。 其次 , 高校“ 行政化” 我国现行 的行政制度是息息相 级别, 和 不是指挥教师 , 而是服务教师 ; 而一半 的学校领导也要 由 关, 其本质就是我国行政制度 的延 伸。 在我 国现今的行政制度 教授 选举产 生。 正如克拉克 ・ 科尔在《 大学 的公用》 中所说 , 大 影响下, 不仅仅是高校, 其他 部门、 机构也都面临着“ 行政化” 的 学能够 为社会 服务应该建立在大学 自身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础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探析【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去行政化”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本文分析了大学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了大学“行政化”对大学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几点对策思路。
【关键词】大学行政化去行政化权力关系服务行政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比起来,“行政化”现象严重是其突出特点。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大学精神回归的呼声不断高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逐渐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并引起了学者、媒体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思考和讨论。
2010年的两个标志性事件把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第一件事情是温家宝总理在2月27日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明确地说,“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要让教育家办学。
”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向外界输送了国家领导人和政府在大学“去行政化”问题上的态度和决心。
第二件事情是7月份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将大学的“去行政化”议题以国家文件的形式正式列入未来十年教育改革的日程。
从目前的讨论来看,学者们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思考和讨论角度不同、观点各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认为,大学“去行政化”问题深切关乎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当给予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一、大学的“行政化”与“去行政化”内涵对大学“去行政化”问题的探索根源于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普遍反思,反思的一个参考点就是西方国家近代以来办大学的理念和模式。
把中国的大学模式和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相比较,人们发现西方的大学自由精神和民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浓厚,政府很多对大学进行严格的干涉和管制,大学政治色彩比较淡化。
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却由于历史和现实、制度和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政府对大学实施集权式管理,大学办学过程严重受着“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影响,大学自由和民主精神薄弱,大学内部管理过程中行政权力夸张,官僚意志明显,学术自由氛围和学术创新精神被严重遏止,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被严重忽视,大学也呈现出“千校一面”的趋同化态势。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认识误区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认识误区摘要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对于大学“去行政化”做了政策定向。
本文拟就行政化、“去行政化”等进行讨论,以期探究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并对于各方讨论中的认识误区加以辨析。
关键词去行政化内涵误区大学“去行政化”这个老话题近年来引起广泛热议。
随后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此做了明确政策定向,即在今后十年高等教育发展期间,“去行政化”成为必然道路。
《纲要》指出了大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对于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未做详细阐述。
这使得对“去行政化”的解读存在有认识误区,其途径也是各有千秋。
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和解读,于国家关乎大政定向,于大学关乎政策运行,于民众则关乎对大学精神的信仰和对政府的信赖。
一、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纲要》笼统性的规定,导致大学“去行政化”的内涵解析不明。
虽然对于大学“去行政化”存在共识,但对于何谓“大学‘去行政化’”,却是“一词各表”,理解也各有侧重。
“学者的立场主要从学理上依据大学的逻辑与理念批判了大学行政化的种种积弊,呼吁大学组织学术性的彰显与学术权力的回归;大学校长们更多的是从实际办学的操作层面上思考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公众则对大学去行政化的期待大多反映在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上,认为大学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大学行政级别的设定上。
”行政化就是专业的被淡化和边缘化,而以行政权力作为主导,来实现对事务的管理职能。
“所谓行政化,是以行政为价值本位,也就是官本位。
高校的行政化问题分为外部和内部。
前者在于高校与政府关系下的自主办学问题,后者在于高校内部的官本位问题。
对高校外部来说,行政化不光是指高校在国家行政管理序列中的行政级别问题,更重要的在于高校被紧紧地作为政府的行政下属性组织,而丧失了大学精神。
”大学行政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大学领导体制官僚化,政府对于大学办学进行全面干预;二是学校管理设置和职能官僚化、工具化,行政权力膨胀,资源配置和管理运行中学术权力缺失。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中“去行政化”的理性分析
黑 河 学 刊
Heh o r a ieJ u n l
Se 2 p.01 1
总 第 1 0期 第 0 7 9期
S ra . 0 No O e i lNo 1 . 9 7
大学管理体制改革中“ 去行政化” 的理 l分析 生
⑧ 刘 丹
( 淮海工学院教务处 , 江苏 连云港 22 0 ) 20 5
二 、去 行 政 化 ” 取 消 大 学 的 行 政 管 理 手 段 还 是 规 避 “ 是
行 政 权 力 泛 化
认为, 由于 我国对高 等教育长期沿 用行政管 理手段 , 行政 管 理的思想 已经根深 蒂固 , 要想在短时间 内取消这种管理
模式, 并非 轻而易举 , 大学“ 去行政化 ” 的推进 过程将 是 困
基本上也是行政管理 的方式 : 既有 国家行政机构对大学 的 外部管理 , 同时大学内部又设 行政机构负责对大学 内部 活
动 的管理 。这一管理模式在我 国已经沿用 了半个 多世 纪。 当然 , 任何 管理模式并 不是完美无 缺的 , 伴随 以行政管理 的方式对大学进行治理的发展过程 中, 所谓 的“ 行政化 ” 问 题 日益 凸显 。政府对大学办学 的干预过 多过死 , 使大学逐 渐失去办学 的独立性与能动性 , 重束 缚了学校的个性与 严 活力 。大学过多地依赖政府 , 成为政府的附庸 , 趋同性越来
越 明显 , 丧失 了办学特色。同时大学 内部的行政权力泛化 ,
合 学校特点 的管理制度 和配套政 策 , 逐步取 消实 际存在 的
行 政级别 和行政化 管理模式 ” 围绕 “ , 去行政 化 ” 问题 探讨
的深度和广度得 到了进 一步的拓展 。总体看来 , 大多数人 对 大学“ 政化” 行 持有否定态度 。他们认 为 , 大学 管理过度 行 政化降低 了大学 的办学 质量 , 严重影响 了大学 的办学效
试论高校“去行政化”
别说高校 , 就是政府部 门也不能“ 行政化”它与“ , 服
务型 ” 政府 不 匹配 、 不协 调 , 就不 适宜 。 也
从 儿 f年现 实所 产 生 的状 况 而 言 , 度 的计 划 高 体 制 相 当 于或 等 同于 高 度 的行 政体 制 , 成 为 国家 并
而不 是 凭 主 观 臆 想 , 面静 止 地 看 问题 , 能 有 利 片 才
于真 正 “ 行政 化 ” 去 。
一
( 以下简称“ 才规划纲要” 首先提 出 :克 服人才 人 ) “ 管理 中存 在 的行 政 化 、官 本 位 ’ 向 , 消 科 研 院 ‘ 倾 取
所 、 校 、 院等 事 业 单 位 实 际存 在 的行 政 级 别 和 学 医 行 政化 管 理模式 。” 紧接 着 “ 国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划 纲 要 (0 0- 00 ” 以下 简称 “ 育规 划 2 1- 22 )( - 教
定 的权 力和 职 能 , 也是 一 种公 务 。必要 的行 政 管理 无 可非 议 , 如果 演 变成 “ 政 化 ”似 乎 成 了贬 义 , 但 行 ,
第 一 , 行 下效 , 上 高校 内部 形 成 了机 构 、 员 等 人 齐备 的强势 行 政 管理 机 制 ,掌控 着 学 校 的教 学 、 科 研 、 事 、 务 、 称 等所 有 资 源 , 至 学 术 等 方 方 人 财 职 乃 面 面 。致 使 官本位 意识 滋长 , 场习气 蔓延 , 教从 官 弃 政 盛 行 。博 士 、 授 热衷 于 一个 “ 位 ”有 专 家说 , 教 官 ,
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3
・
1 2 0 ・
内容 :
首先 , 高校管理机构设置行政化 。在我国, 高校内部设置 了多种管理机构 , 整个高校如同一个迷你的行 政机关 , 在这个行政机关里 , 处长、 科长等标明行政地位的管理者对教师进行管理 。在这种行政化的管理模 式下, 管理者往往不具备学术管理的理论功底 , 而被管理者尽管具备一定的功底 , 但因管理体制的原因, 却不 能直接进行学术决策 。可见 , 管理者的行政化不利于高校进行学术育人。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 , 我国高校 普遍适用校长负责制 , 从校长到院长再到普通科员都有严格的行政等级 , 而高校管理人员的考评也是在行政
我国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问题探析
张 峻峰
( 吉林警察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
【 摘要】高校管理行政化在外部表现 为政府对 高校的管控 , 表现在行政机构设置和行政等级两个方面; 在 内部 , 高校管 理行政 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 力官僚化和学术权 力被空置。 基 于提升 办学水平、 实现 自主 办学、 行政体制改革 以及 市场
再次 , 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集 中且官僚化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之所以载明要政校 分开便是因为高校管理中存在政校不分、 党政不分的问题 , 高校中的 ‘ ‘ 一把手” 直接包办学校的一切事务 , 而 行政权 力集 中在少 数人 中 , 基层 进行 教学 和科研 的人 员往往要 服从 行政 人员 的安排 , 凸显 了行政 权力 的官僚 化 。相 对而 言 , 在 高校 中应 当予 以重 视 的学 术权 力只 能让位 于行政 权力 , 教授 和教 职工 只能听从 于不懂表现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问题
们往 往需要 在具 体 的语 境 中 去捕 捉 它 的准 确含 义 。
“ 在古 代希腊 和 罗马 ,人 们谈 论 行 政 问 题 时 ,所 关 注 的是 公职或 行政 官职 。到 了中世纪 ,马西利 乌斯
开 始 关 注 到 ‘ 政 职 能 ’ 的 问题 ,从 而 引 发 人 们 对 行
我们发 现 ,许 多人在带 着情绪 去指 责批评 高校 行政 化的时候 ,却对 如何认 识和理解 高校行 政化存 在偏 颇 。比如很多人 以为高 校行政化 的罪魁 祸首 是
[ 稿 日期 ] 2 1—40 收 0 00 —3
的二 分 。沿着 ‘ 立法 与执行 ’二分 的传统 前行 ,就
走 到 了孟 德斯 鸠 的三权 分立 。在三 权分立 的理论 确
立起 来之后 ,行政 权虽 然被作 为一项 单列 出来的权
力而 加 以 认 识 ,但 是 ,它 依 然 属 于政 治 权 力 的范
念是 有历史 的 ,一个概念 在一个 特定 的历史 时期有
其特 定 的 含 义 。行 政 的 概 念 亦 是 如 此 。穆 勒 说 , “ 语言是 经验 积 累 的保 管 者 ,对 于 这 种 经 验 积 累 , 所有 以往 的 时 代 都 做 出 了一 份 贡献 。L]( 2 7 ’ , P 9)
因此 ,一 个概念 的 内涵会 随着历史 的延伸 而变得 愈
加 丰 富 , 在 使 用 的 时 候 ,也 就 具 有 了 不 确 定 性 ,人
高校 去行政化 问题展 开讨论 。 因此 ,深入 分析 高校
去行 政化 的 问题 ,有着 重要 的 理论 价值 和 现 实 意
义。
一
、
如 何 理 解 高 校行 政 化
我 国高校行 政化 的问题 从 上个 世 纪 9 0年代 探 讨 建立现代 大学制 度起 ,就 进入 大 众 的视 野 。 《 国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革 和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0 0 0 0 2 1 —2 2
大学“去行政化”——基于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思考
作者简 介 : 张宏喜 ( 1 9 7 7 一) , 男, 安徽金寨人 , 安徽科 技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
汪元宏 ( 1 9 5 4 -) , 男, 安徽庐江人 , 安徽科技 学院党委书记 , 教授 .
基金项 目: 本文系安徽省社科规划项 目 “ 多视 野角下的大学管理创新研究 ” ( A HS K l l 一 1 2 D 1 0 3 )  ̄ 性研究成果
力” 和“ 行政 权 力” 不 管在 逻 辑 上 还 是 在 现实 中都 是
一
一
、
高等教育系统中权力的分层
现在组 织研 究 已发展 到对 各个 组织 之 问关 系的
研究 , 发展到把组织 的整个领域作 为分析单位的研
究。 E z 3 z o 9 美 国著 名 高 等 教 育 学 家伯 顿 ・ 克 拉 克 在 其
张宏喜
汪元宏 ・大学“ 去行政化”
・ 2 7 ・
而是最难以明确界定的; 第五层次是州、 省或市政府 本身 , 在这里 , 权力具体体现在政府 的一个部或局 ; 第六个层次是最高级层次 , 即一 国的政府及其有关 的部 局与 立法 机构 。六 种基 本 的统 治形 式在 各 国高 等教育系统中或单独 、 或综合 、 或强大、 或弱小 、 或轻 微 的存 在 着 , 这些 形式 反过来 又主要 根植 于学 科 、 事
不是仅在 大学 内部彻底 “ 去行政化” 。 关键词 : 行政化 ; 高教 系统 ; 学术权 力; 行政 权力
中 图分 类 号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 A
当前对于大学“ 去行政化” 问题不仅有理论上 的 思考 , 也有实践上的探索 , 这些都主要集 中表现在对 于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关系的处理上 , 视二者为完 全的二元对立 。然而在高等教 育系统 内, “ 学术权
寸高校“去行政化”的思考
构的设置和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 的人选 , 讨论决定 学校 的改 革 、发 展和 基本 管 理制 度 等重 大 事项 , 保 证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 所以, ” 高
校行 政 要完 成 的任 务 在 于一 方 面 向党委 负 责 , 保证 学校 发 展 符合 国家 方 针政 策 的要 求 ; 一 方 面 向全 另 校师 生 负 责 , 证 学 校教 育 教学 及相 关 工 作 的正 常 保 开展 。这样 一来 , 行政 领导 们就产 生 了困惑 , 因为在 高校 内部 , 多事 情无 法 用 “ 政 ”和 “ 术 ” 清 很 行 学 来 楚 划 分 , 往是 交 织 在一 起 的 , 往 并且 , 我 国行 政管 在 理体 制 这 一背 景下 , 大部 分 高校 行政 领 导正 是 学术 上 的专家 学 者 , 们 加入 到有 关 学术 的讨 论 事 务 中 他 时 , 行政 ” 往在不经意问凌驾于 “ “ 往 学术 ”之上 ,
政 府 的行政 下属性 组 织 中解放 出来 。要 实现 高校 “ 去行 政化 ” 关键 在 于通 过规 范学 术委 员会 、 ,
强化 教代 会职 责和 推行 校务 公 开的方 式 , “ 使 民主 管理 ” 以落 实。 得 关键 词 : 高校 ;去行 政化 ” 民主 管理 “ ;
者将从下列几个 问题来探讨高校 “ 去行 政化 ” 包括 : , 高校行政化在高等教育 中 有何利弊, 为什么会产生 “ 去行政化” 问题 , 我们应 该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实现高校 “ 去行政化” 。
对上级 负责 , 却忽略 了本身应该服务的主体 , 以 可 说高 校行 政 已经严 重地 “ 行政 化 ”了。 目前 , 被 高校 行政化问题可分为外部和内部 , 前者在于高校与政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
高校管理“去行政化”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在不断地改革与创新。
其中,高校管理实现“去行政化”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本文将分析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和现状,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
一、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必要性1. 提升高校管理效率高校管理中存在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例如文档审批、会议组织等,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投入。
如果可以实现“去行政化”,那么可以释放出更多的人力资源去开展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
2. 增强高校活力和竞争力“去行政化”可以缩短高校决策的时间和流程,加速高校的响应速度。
当高校遇到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情况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增强高校的活力和竞争力。
3. 改善高校内部管理行政管理过多容易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混乱,员工劳累过度,工作效率低下。
通过“去行政化”,可以让高校管理更加简洁、规范,从而改善学校内部管理。
二、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现状目前,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进程已经开始。
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去行政化”已经被列入了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
2017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高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去行政化”、“精细化管理”等举措。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在“去行政化”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例如,复旦大学开展了“新复旦管理”改革,取消了大量的冗杂程序;清华大学创新“一报两审一批准”制度等。
这些实践探索为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进一步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1. 建立绩效评估机制为了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对高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推动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深入发展。
2. 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各项管理工作的自动化,减少手工操作,缩短作业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高校改革:去行政化
高校改革:去行政化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
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
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高校行政化的表现是一切运作都以行政权力为主导,做什么事都是靠行政命令,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而不是通过学者、科学家讨论。
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应该代表教授的声音,现在成员多为各个系的主任、院长甚至校长。
行政化是高校没有活力的症结之一。
高校是学术单位,不该有行政级别。
学校行政化的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质量造成损害。
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高校行政化问题反映我国当前政府与高校之间的一种不正常关系状态。
以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校办学体制,其特征可以归纳如下:第一,比照行政系统建立科层化高校内部管理机构,并通过为高校及其嚣张、书记确定行政级别来强化这一机构的官本位性质,官场习气侵蚀大学校园;第二,在组织形式上,通过行政化的学校管理集团控制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高度行政化,其学术创新的功能受到极大的抑制‘第三,受行政因素的影响,对高校教师的使用和管理都纳入到以权力为基本要素的行政框架之中,按官阶定地位、定待遇的结果,使不少教师千方百计挤进管理者队伍,把当官看成追求的目标。
“去行政化”的关键“行政化”的实质是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行政管理模式的泛化,因而“去行政化”的关键即是对权力的重新分配和管理模式的调整。
管办分离,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政府和高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是“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
高校去行政化
“高校去行政化”相关信息一、含义: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
高校去行政化就意味着教授治校、学术至上,承认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
在高校形成崇尚知识和作为,而不是崇尚权力和地位。
可以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可以真正做到让教师发挥所长,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水平,向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前进!二、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与根源:大学“行政化”绝不是一堆可以随时拆卸的积木,而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基础和体制根源的社会现象。
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大学“行政化”的背景、基础和根源,是有效推行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必要前提。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功能目标和本质要求,不是要去掉“行政管理”本身,而是要实现大学行政管理的转型、升级和优化。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历史文化背景:自近代大学创建起,“官办官管”制度一直是我国大学管理的主流,行政权力长期充当着大学运行管理的主导力量,经过一百多年的承传和变革,最终形成了当前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客观现实。
从办学方针看,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清末崇尚“中体西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党化教育”,解放后遵循“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国民党统治时期强调“信仰及服从领袖”。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地位的从属性和大学功能的工具性,以及大学“行政化”的萌芽由来已久。
从权力基础看,官员身份和资源控制是大学“行政化”的物质前提。
满清政府大学制度的核心特征自然就是“官办官管”——校长由政府任命或委派,教育部对大学行使全面的主导和管理权。
这种“官办官管”的大学治理观念和体制,便是今天我国大学“行政化”的早期原形。
从主观认识看,对教育行政化之弊端的认识并不是今天才有。
早在1931年梁漱溟就曾指出这一问题从历史轨迹看,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全面的行政体制,企业、学校、银行、医院,甚至各类行业协会,都被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之中。
论高校行政的必要性及“去行政化”改革
论高校行政的必要性及“去行政化”改革[摘要]大多数持“去行政化”观点的思考主要从大学教育的本质和思想出发,本文从高校行政与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探讨了高校行政的目标及其与学术的合力关系,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一些“去行政化”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行政高校行政化去行政化[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82-02一、高校行政和高校行政化1.高校行政高校行政包括两种有联系而不同的含义:一是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行政管理,二是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
在我国公立的大学和学院居多,政府作为高校的举办者理应拥有对学校的管理权,对学校进行管理,对教学进行指导和监督。
我国高校的内部管理属于典型的韦伯“科层管理”模式, 比如权力分层一般为校院系三级,每个层次有着不同的职务、责任和权力;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用人制度的理性关系等。
2.高校行政化高校行政化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方面的行政化,是指政府以行政方式对学校工作干预过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受到限制,挫伤高校内在的活力与个性自由,而导致大学精神的僵化和创新的丧失。
其二,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指学校的管理人员以行政权力管理干涉学术事务,易造成凭行政权力获取有限的资源,造成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扭曲大学人的价值取向,希望通过领导职位来更加方便地达到个人利益,而无心钻研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进行科学研究。
3.高校行政化带来的矛盾改革开放后虽进行了一些改革,落实了一部分的办学自主权,但根本的教育管理体制未变。
高校行政权力往往缺乏相对应的有效监督部门与制衡组织,高校内部行政领导垄断配置权问题也相当突出。
许多学校惯常做法是行政配置,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职权的第一执行人,甚至可能把资源引向自己的学科;到了小一级学院,院长利用自己的行政职权,也可能把资源往自己的学科靠。
在高校里,学术与行政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关系,即行政高位的获取需要学术成就做基础,更多学术资源的获得需要行政高位来推动。
浅谈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
I论坛■浅谈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文/王艺璇摘要:高校“行政化”是我国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种管理方式,会因为管理层的非专业性而降低高校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办学成本,妨碍高校学术的有效开展,甚至滋生腐败,影响社会风气,高校“去行政化”进程势必需要加快。
关键词:高校管理行政化去行政化高校的“去行政化”在2016年的两会成为一个全民性议题,正逐渐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
它主要包括两个含 义:一是政府部门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二是学校内部管理的 行政化。
一、 高校“行政化”的形成自我国的大学开始建立以来,大学就受到行政人员的管 理和制约,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高校行政化不但没有减缓反而越来越严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中国传统思想的禁锢我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官本位”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根深蒂固,教育也难免落入这种思想的深渊。
古代的学者为谋一官半职而参加科举考试,现在的学校更 是行政色彩浓厚,这种行政制度下的高校吸引了大量的教师 对待遇更高、发展机会更多的仕途道路的向往。
(二)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一切社会资源由政府 主导,政府分配。
在这种体制下,我国的学校很少拥有自主权,一切按照政府的规划,循规蹈矩,在招生、学校建设、科研等各 个方面都基于国家的指令办事。
(三)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教授”解决不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进程在加快,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学术上的问题,而更多地涉猎高校市场、竞争 甚至是高校间、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博弈。
基于此,高校的发展 需要一个有实权,说话有分量的人来主持大局,行政权力便成 了高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 高校“行政化”的弊端目前,高校的“去行政化”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重视起来的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行政管理的严格行政等级制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弊端。
(一)强化了政府对高校的行政管理,甚至滋生腐败高校的领导是由上级部门选拔,中央部门任命,高校领导 的选拔权、任命权、考核权等都集中在政府手中。
浅论高校去行政化
浅论高校去行政化作者:吴玉婵来源:《现代交际》2011年第09期[摘要]高校去行政化是指高校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之一,对推动当下高校乃至高等教育的改革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高校的“去行政化”是现阶段一个热议的问题,本文简单讨论了我国目前高校去行政化的环境、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在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进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去行政化高校管理行政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194-01一、我国实施高校去行政化的基础考虑到我国目前的高校环境和体制,高校在近期内还不大可能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哪怕是“部分权力”,大学的领导在可预见的较长时间内,也不大可能完全去学术化,教授在短期内也还不大可能完全从边缘走到中心。
在我国高校,存在着巨大的去行政化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改革的条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条件应该说已经成熟,高校该如何改革,大家基本上也有共识,当下最需要的,应该是能够担当和敢于担当的改革者。
这个改革者,既可以是高校的领导(比如党委书记、校长等),也可以是行政部门的各级领导,也可以是各个院系的领导。
目前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是,高等教育改革呼之欲出,仿佛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改,但却少有人去做实验。
(二)高校具备制度建设的基础任何一级的改革者或者任何一个敢于担当的改革者,都应该注重制度建设,而高校内部管理的核心基石就是:要努力打造一个决策过程“自下而上”的平台和制度。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授委员会还是广大师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当下高校的现实情况看,无论学校也好,职能部门也好,亦或是院系也好,要想做到决策过程的“自下而上”应该不难,难的是想不想做、如何做以及如何不把“自下而上”的决策过程,当作是推卸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一种手段。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牢记的是,决策过程的“自下而上”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经西方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可行之道。
关于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的思考
几 千年 来 的封 建 传 统 , 以做 官 为人 生 价值 取 向 , 即 长
期 存 在 。一 个 人 在 学 术 上 取 得 成 就 , 果 没 有 一 官 半 职 , 如 无法 证 明 自己是 人才 , 达不 到 功成 名 就 的 目的 , 以想 也 所
当官 。
2政 府 管 理 杂 。 . . 事 校 内 管 理 人 员 很 多 , 人 浮 于 事 ,学 校 的 事 情 能 推 就 推 , 不管 就 不管 , 一 旦 有什 么 好 处 , 相争 之 。 教 师 能 而 竞 对
化 管 理 的 后 果 , 析 了行 政 化 的 原 因 , 论 了 目前 去 行 分 讨
在 教 学和 科研 上 取 得好 的 成绩 时 , 委 以官 职 以示 奖 赏 。 常
由于 高校 的福 利 分 配 、 题 申请 、 称 评 定 等一 般 由行 政 课 职 领 导 掌 管 ,常 常 会 在 资 源 的 分 配 上 有 较 大 的 倾 向 性 , 因 此 , 职 工 大 都 愿 意 当 官 , 旦 评 上 教 授 以后 。 了 当 官 、 教 一 为 挣 钱或 争取 项 目, 于 打通 关 系 , 仅 学术 上 的建 树 减少 忙 不
了 , 学 生 的 指 导 也 少 了 对
3 师权 力边缘 化 教
校 里 , 做 得 大 的 , 握 的 资 源 也 多 。 此 , 就 给 高 校 的 官 掌 因 这
管理 行 政 化埋 下 了经 济 根 源 。
四 、 行 政 化 的 目标 去
从 现 今 高校 管 理模 式 及 其后 果 来看 。高校 去 行政 化 到 了 不 得 不 为 之 的 地 步 了 。 在 2 l 年 的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0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