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印10)
信息记录材料及应用共526页文档
4.银漂法:Ciba
二、信息存储器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光学仪器的发展和照相 技术的进步(使用缩微胶卷),缺点是胶卷 上的疵点和划痕极易产生错码,不宜存储二 进位数据。
20世纪50年代中期,计算机实现程序存 储,首先出现了水银柱延迟线存储器。此后 不久,研制出了阴极射线管存储器和磁鼓。
破坏性…… 凹凸性,孔的有无,平滑度……
3.模拟信号的载体和数字信号的载体
如胶片、照片、印版等为模拟信号的载体, 磁盘、硬盘、闪存等为数字信号的载体。
四、 信息的记录转换
1. 信息记录的基本过程
原信息
载体转换
能量吸收
材料内部转换 后处理 记录信息
2. 信息载体的转换
1. 能量 2. 能量 3. 物性 4. 物性
三、 信息记录材料的应用领域
印刷、电影、电视、照相、涂料、医疗、 工业….
第四节 信息记录质量的评价参数
信息记录密度/信息容量 记录速度/敏感度 记录可靠性 杂音/信噪比 记录信息的稳定性 记录信息的可识别性 记录系统的操作性 成本/价格性能比 对消耗材料的技术要求 记录系统对环境是否造成污染
光物性
音物性 电物性
磁性 热物性
反射,吸收,透过,折射,偏光,发光
性,发色性…… 反射,吸收…… 导电性,起电性,介电性,电荷接收
性,软化性,分
解性……
界面物性 化学物性 力学物性
形态物性
附着性,润湿,吸附性,粘着性…… 反应性,染色性,稳定性…… 硬度,粘弹性,膨胀性,收缩性,
(2)热刻蚀系统(Thermal Ablaze System) (3)热致化学反应(Thermal Chemical Process) 2-2. 可逆热敏系统(Reversible Thermal Systems)
《实验讲义》课件
实验所涉及的公式和计算 方法
实验所涉及的仪器和试剂 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前的准备
包括实验所需仪器、试剂的准备 ,实验场地的安排等
实验总结与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 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步骤逐一进行实验操作 ,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添加 、数据的记录等
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讲义》ppt课 件
• 实验概述 • 实验材料与设备 • 实验操作过程 • 实验数据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目录
Part
0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
1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4
培养科学素养和实验精神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
数据处理能力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 原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实验结果
Part
02
实验材料与设备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的选择
实验材料的储存
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 键,需要考虑材料的性质、纯度、来 源和稳定性等因素。
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储存条件,正确 储存材料可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避免实验误差。
实验材料的准备
实验前需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材料的预处理、称量、配置等 步骤,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改进措施
针对实验不足,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展望
对未来实验的发展方向和潜在应用进行了展望,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Part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引用格式
信息记录材料课件
态向高能级跃迁, 态向高能级跃迁,成为激 发态。 发态。
2. 化学反应:激发态分子向其它分子转 化学反应:
光化学二次过程
移能量或产生各种活性中 间体而发生化学反应。 间体而发生化学反应。
吸光
基态分子
放出能量
激发态分子
激发态分子
失活
生成物Ⅰ 生成物Ⅰ 活性物
能量转移 失活
生成物Ⅱ 生成物Ⅱ 激发态分子
7-1. 光化学烧空 光化学烧空(PHB. Photochemical Hole Burning) 7-2. 光致变色 光致变色(Photochromism) 7-3. 光磁盘 光磁盘(Photo-magnetic Disk) 7-4. 光盘 光盘(Laser Disk)
第四节 信息记录材料的应用领域
一. 信息记录的基本过程
原信息 载体转换 能量吸收
材料内部转换
后处理
记录信息
二. 信息载体的转换
1. 能量 2. 能量 3. 物性 4. 物性 能量 物性 能量 物性
三. 信息记录材料
信息记录、储存、传输和再现的工具。 信息记录、储存、传输和再现的工具。 主体: 主体:影像信息 获取: 获取:光、热、磁、电 …… 材料:银盐感光材料、非银盐感光材料、 材料:银盐感光材料、非银盐感光材料、 磁记录材料…… 磁记录材料
1. 能量信息载体 能量信息载体(Energy Information Carrier) 光 音 电 磁 粒子束 力 波长,强度 波长,强度…… 频率,强度…… 频率,强度 电压,电流,频率,强度,静电荷, 电压,电流,频率,强度,静电荷, 电子束…… 电子束 磁强度…… 磁强度 强度…… 强度 强度…… 强度
3. 静电记录系统 静电记录系统(Electrostatic Recording Systems )
实验讲义10-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答案版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020年4月11日1一、电容器充、放电实验电路 1.电路中可以串接:小灯泡——观察亮、暗,以确定有无电流 发光二极管——观察亮、暗,以确定电流方向定值电阻和电流表——观察电流方向和大小变化情况定值电阻和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绘制i-t 图和u-t 图,以了解更细致的变化(1)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
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上的电荷由于互相吸引而保存下来,两极板间有电场存在。
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
(2)放电: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做放电。
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放电电流。
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再有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要求:会描述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q 、u 、i 、E 等量的变化 熟悉各图像,会分析图像截距、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会根据U-Q 图像求电容器储存的电能,了解半能损失电容概念的建立过程,类似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还有哪些二、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1.静电计是一个电容非常小的电容器,在与平行板电容器具有相同电压时,所带电荷量非常少。
静电计指针张角大小可以表示静电计带电量的大小,也可以表示静电计的电压,等于电容器电压。
2.电容的决定式A b a U =0 E S CAb a S U E +Q -Q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020年4月11日.如图所示,某时刻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场方向向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电容器板间电场最强时,电路中电流一定最大2.在测定电容器电容值的实验中,将电容器、电压传感器、阻值为3k Ω的电阻R 、电源、单刀双掷开关按图甲所示电路图进行连接。
)先使开关S 与 端相连,电源向电容器充电,充电完毕后把开关S 掷向 端,电容器放电,直至放电完毕(填写“1”或“2”)。
信息光学实验讲义(2011年版)
信息光学实验实验讲义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信息光学实验目录实验一、透射型全息图的拍摄与再现....................................... II-3实验二、像全息图的拍摄与再现.............................................. II-9实验三、阿贝—波特成像及空间滤波..................................... II-12实验四、调制实验........................................................... I I-16全息照相又称全息术,是英国科学家Gabor 1947年为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提出并实现的物理思想。
由于需要相干性良好的光源,直至60年代初激光的出现和Leith、Upatnieks提出离轴全息术后,全息术的研究才进入了实用和昌盛的研究阶段,成为现代光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Gabor因提出全息术的思想而获得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息术是利用光的干涉,将物体发出的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在一定条件下,用光的衍射原理使其再现。
由于用干涉方法记录下的是物体明暗、远近和颜色的全部信息,可以形成与原物体逼真的三维图像,因此称为全息术或全息照相。
经过科学家们近40年的努力,全息术在技术和记录材料方面都有了快速的发展。
在应用方面,全息术不仅作为一种显示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信息存贮和处理、检测、计量、防伪、光学图像实时处理、光学海量存贮、光计算和制作有特殊功能的全息光学元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一、透射型全息图的拍摄与再现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透射型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2.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透射型全息照相基本技术;3.了解和掌握透射型全息图的激光再现方法;4.通过实验了解全息照相的特点;5.进一步加深对光波复振幅、波前及共轭光波的理解。
最新5-第五章-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解析教学讲义ppt课件
水平存储示意图
2020/12/146Fra bibliotek1.2 磁存储系统
磁存储系统组成:
磁头(换能器)、记录介质(存储介质)、匹配的电路和 伺服机械(传送介质装置)。
磁头是磁存储的核心部件之一,按其功能可分为记录磁头、重放 磁头和消磁磁头三种。
记录磁头:将输入的记录信号电流转变为磁头缝隙处的记录磁化 场,并感应磁存储介质产生相应变化。 重放磁头:当磁头经过磁介质时,磁存储介质的磁化区域会在磁 头导线上产生相应的电流,即把已记录信号的存储介质磁层表露 磁场转化为线圈两端的电压,经电路放大和处理,获得信号。 消磁磁头:将信息从磁存储介质上抹去,使磁层从磁化状态返回 到退磁状态。
2020/12/14
18
磁泡形成示意图
磁泡受控于外加磁场,在特定位置出现或消失,对应于 计算机中的“1”和“0”,用于存储器。由于磁泡的尺寸 只有几微米,单位面积存储的信息量非常大。具有容量 大、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运算速度快等优点。
软磁性材料 矫顽力低、磁导率高、磁滞损耗低、易磁化、易退磁 用于磁头磁芯材料,包括软铁磁性合金材料和软铁磁
性铁氧体材料。
硬磁性材料 矫顽力高、磁导率低、磁滞特性显著 用于磁记录介质材料,包括磁带、硬磁盘、软磁盘、
磁卡片等,可以为磁粉(颗粒)涂布型介质或者连续薄膜 型介质。
2020/12/14
12
A 磁头材料
2020/12/14
2
一、磁存储材料
1.1 磁存储原理
磁存储密度D与磁存储材 料的关系:
D(Hc /Mr)m h
其中,h为磁性薄膜的厚度, Hc为矫顽力,Mr为剩余磁化 强度,m为与磁滞回线的磁 形度有关的因子。
2020/12/14
信息记录材料教案
1 授课日期 20XX年10月 11日(第 5周星期 6)2 班级12级1班专业印刷技术3 课次第4 次课累计学时 4学时4 课题内容第二章银盐信息记录材料5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分类、基本结构和制备。
6 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分类。
难点:掌握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结构和制备。
7 演示实验、教具、挂图准备多媒体8 作业及其它9教参资料名称、页次教材:印刷概论(第二版),刘真,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印刷工程导论,徐锦林,化学工业出版社10教学过程及内容见附页引语:印刷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它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
本节课开始学习印刷的相关知识。
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第三节 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分类1、按色彩分类:黑白片,彩色片,X 射线片2、按最终获得影像分类:3、常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照片 胶片 胶卷 底片 相纸第四节 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基本结构与制备1、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结构黑白感光材料(下为支持体,上位乳剂层)彩色感光材料(自下而上:支持体,感红层,感蓝层,感绿层)一.片基、二照相纸基、三.附加层 黑白片 全色片对所有颜色都感光 分色片只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不感受红色光。
色盲片 只感受蓝紫色光和黄、绿色光,不感受红色光。
负性材料所得的影像与原来信息黑白相反或色彩互补的记录材料。
正性材料 经特殊冲洗或普通冲洗后得的影像与原来信息黑白或色彩一致的记录材料一次成像材料 感光材料和冲洗剂结合在一起,拍摄后显影剂自动渗透到感光层进行显影和扩散,最终获得与原景物黑白或色彩一致的影像。
感光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主层,因整个照相过程中的曝光、显影、定影等工序都是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进行的,它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
主要成份是照相明胶、卤化银(AgCl、AgBr、AgI)和微量的补加剂(各种增感剂)组成的。
片基是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不同品种和不同性质的感光胶片对片基的要求也不相同。
实验十 ST16B通用电子示波器的使用(讲义)
实验十电子示波器的使用目的1、了解通用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初步掌握通用示波器各个旋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3、学习利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测量电压、频率和相位差的方法;仪器和器材ST16B通用示波器、YB1600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仪器介绍]1、ST16B示波器我们这里主要介绍该示波器各旋钮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它的面板如图11-1所示。
(1)(2)(3)(4)(5)(12)(7)(6) (14)(15)(11)(8) (13)(9) (19)(10) (16) (17) (18)图11-1 ST16B面板控制件各旋钮作用如下:⑴电源开关:接通或或关闭电源。
⑵电源指示灯:电源接通时灯亮。
⑶亮度:调节光迹的高度,顺时针方向旋转光迹增亮。
⑷聚焦:调节光迹的清晰度。
⑸校准信号:输出频率为1KH Z,幅度为0.5V的方波信号,用于校正10:1探极、以及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偏转因素。
⑹Y位移:调节光迹在屏幕上的垂直位置。
⑺微调:连续调节垂直偏转因素,顺时针旋转到底为校准位置。
⑻Y衰减开关:调节垂直偏转因素。
⑼信号输入端子:Y信号输入端。
⑽A C⊥DC(Y耦合方式):选择输入信号的耦合方式。
AC:输入信号经电容耦合输入;DC:输入信号直接输入;⊥:Y放大器输入端接地。
⑾微调、X增益:当在“自动、常态”方式时,可连续调节扫描时间因数,顺时针旋转到底为校准位置;当在“外接”时,此旋钮可连续调节X增益,顺时针旋转为灵敏度提高。
⑿X移位:调节光迹在屏幕上的水平位置。
⒀TIME/DIV(扫描时间):调节扫描时间因数。
⒁电平:调节被测信号在某一电平上触发扫描。
⒂锁定:此键按进后,能自动锁定触发电平,无需人工调节,就能稳定显示被测信号。
⒃+、-(触发极性)电视:+:选择信号的上升沿触发;-:选择信号下降沿触发;电视:用于同步电视场信号。
⒄内、外、电源(触发源选择开关):内:选择内部信号触发;外:选择外部信号触发;电源:选择电源信号触发;⒅自动、常态、外接(触发方式):自动:无信号时,屏幕上显示光迹;有信号时与“电平”配合稳定地显示波形;无信号时,屏幕上无光迹;有信号时与“电平”配合稳定地显示波形;外接:X-Y工作方式。
信息记录材料教案
•记录工具的变化
刻刀,毛笔(公元前3-4世纪)
结绳记事
刻木记事
龟甲骨文
汉字演变
二
1、印刷术初创
雕版印刷术是盖印与拓石两种方法发展、合流而形成的。雕版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印刷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的发明,同时奠定了今天印刷术的基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约在1300年前的我国唐朝。
8
作业及其它
9
教参资料
名称、页次
教材:印刷概论(第二版),刘真,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印刷工程导论,徐锦林,化学工业出版社
10
教学过程
及内容
见附页
引语:印刷中国古代五大发明之一,它是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本节课开始学习印刷的相关知识。
第1章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一、信息记录材料形成
•记录方法的发展
2.雕版印刷术发明与发展
产生:唐初(公元7世纪)
工艺:《金刚经》是保存迄今并记载有明确日期的最早雕版印刷品
雕刻木板金刚经
唐宋年间,中国雕版印刷业就已经极为昌盛,尤其是四川、江苏、安徽等形成了刻印书籍中心,用来印刷儒家经典、佛教经书及自然科学书籍。
3.活字的发明和发展
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
工艺:制活字,排版,印刷(原理同铅活字印刷)
2、以照相制版为基础的印刷生产流程
照相制版是最典型的模拟生产工艺,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分别处理图像和文字。
图像处理采用以制版照相机和银盐感光胶片为基础的照相和加网复制技术;
文字处理采用手动照排机和银盐感光材料为基础模板照像技术
3、以“电子分色+激光照排”为基础印刷生产流程
电子分色制版是典型模数混合生产工艺。对图像使用电子分色机进行电子分色,采用模拟电子电路或数字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分色、色彩校正、层次调整及加网处理。
材料基础实验讲义-2014
目录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一)实验一玻璃的高温熔制 (1)实验二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镍锌铁氧体粉料 (6)实验三沉淀法制纳米级碳酸钙 (8)实验四水热法乌贼骨改性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 (10)实验五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13)实验六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氧化物粉体 (15)实验七沉淀法制备纳米ZrO2 (17)实验八钙钛矿型BaZrO3的水热合成 (19)实验九钛酸钡粉体的水热合成 (21)实验十γ-A12O3的制备、表征及脱水活性评价 (23)实验十一无水三氯化铬的合成 (28)实验十二电沉积法制备CdS纳米半导体薄膜 (30)实验十三固相法合成铝酸锶SrAl2O4:Eu,Dy长余辉发光材料 (32)实验十四提拉法生长卤碱光学晶体 (34)实验十五固相反应气氛烧结制备高Tc超导陶瓷 (37)第二部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二)实验十六陶瓷固体粉料的细度和颗粒度测定 (39)实验十七气孔率、吸水率及体积密度测定 (47)实验十八粉体真密度的测定 (50)实验十九玻璃与陶瓷抗折强度的测定 (53)实验二十透明材料折射率的测定 (55)实验二十一玻璃透过率和光谱的测定 (63)实验二十二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66)实验二十三材料显微硬度的测定 (70)实验二十四金相显微结构分析 (74)实验二十五陶瓷的烧结温度和烧结温度的测定 (78)第三部分(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二十一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性材料 (81)实验二十二利用海绵浸渍法制备多孔陶瓷 (82)实验二十三利用有机物添加剂法制备多孔陶瓷 (83)实验二十四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与表征 (84)实验二十五微波法制备无机材料 (85)实验一玻璃的高温熔制一、目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玻璃熔制是关键环节。
在玻璃配方合理和成型条件固定的前提下,如果熔制好,就能做到优质高产;熔制不好,工厂的废玻璃就会堆积如山。
玻璃的熔制实验是一项很重要的实验。
在教学、科研和生产中,往往需要设计、研究和制造玻璃的新品种,或者对传统的玻璃生产工艺进行某种改革。
信息记录材料实验讲义未加密可打印
实验一银盐感光材料成像实验(6学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照相机、放大机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黑白负片、黑白正片成像的工艺过程。
3.了解银盐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4.了解成像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了解冲洗加工条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内容1.使用照相机对实际景物进行拍摄。
2.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负片进行冲洗加工。
3.将冲洗加工完成的负片影像在放大机上对黑白相纸曝光,进行正片成像。
4.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相纸进行冲洗加工。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设备照相机、放大机、显影罐、上光机、安全灯2.实验材料彩色胶卷、黑白胶卷、2#黑白放大相纸、3#黑白放大相纸、D—72显影液、D —76显影液、柯达F—5定影液四.实验原理1.负片成像黑白胶片在照相机中曝光后,乳剂层中见光部分的卤化银颗粒发生光分解反应,生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与银离子在感光中心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显影中心,显影中心构成肉眼看不见的、由银微斑组成的潜影。
在显影加工过程中,曝光的卤化银以显影中心作为电极,与显影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全部还原成金属银原子,形成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为曝光部分的卤化银通过定影过程,与定影剂发生反应,从乳剂层中溶解,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在对实际景物拍摄时,胶片曝光量多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多,致黑程度大,影像密度高;曝光量少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少,致黑程度小,影像密度低。
最终得到的影像与实际景物的明暗程度相反,即得到负像。
2.正片成像在胶片上形成的负像通过放大机在相纸进行曝光成像,经显影加工后,得到可见并且稳定的影像。
其影像密度与负片上的影像密度相反,与被拍摄的实际景物相一致。
实验中分别采用不同反差系数的相纸进行成像,对相同的负片影像,采用不同性质的相纸及不同的成像条件,得到不同质量的影像。
五.实验步骤(一).负片成像1.实际拍摄(1). 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学会照相机的使用;(2). 将胶卷装入照相机中;(3) 根据拍摄时的光线条件,按照胶卷包装盒上的曝光条件,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4). 对实际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取、调节焦距进行拍摄。
信息记录材料课程设计
信息记录材料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和目的信息记录材料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计算机领域中非常基础的一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工具,更好地应用于计算机领域。
同时,本课程也将为学生的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思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应该与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思路相协调,教学目标要明确、科学、具体。
这样才能让有想法的最后都有好的成绩。
2.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课程设计倡导实践性教学,以实际项目为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领域的本质和不断创造的动力。
课程设计应该从简单开始,逐渐加深难度,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信息记录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记录材料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课内实践项目本课程的课内实践采用了实体企业提供的信息记录材料实践项目。
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利用信息记录材料制作企业 LOGO、企业网站、企业公告、企业建筑、企业员工管理、公交站牌广告等。
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然后要对企业的 LOGO 进行设计,并利用Photoshop、Illustrator 等工具进行图像制作。
之后,需要学习 HTML、CSS、JavaScript 等技术,搭建企业网站,根据企业的版面设计、内容配置、交互效果等进行优化和调整。
再者,学生需要利用 Photoshop 设计企业公告、建筑、员工管理等,应用 Illustrator 制作公交站牌广告等。
在完成以上任务后,学生将能够很好地掌握信息记录材料的基本原理、基本工具,并掌握一定的信息记录材料应用技能。
4. 课后作业在课后,老师将布置一些练习作业,这些作业以提高学生信息记录材料应用能力为主。
主要内容包括:制作个人博客、制作企业网站、制作企业公告、制作公交站牌广告等,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第10课 记录身边的数据 课件 四下信息科技浙教版(2023)
二、用记录单记录数据
历年9月28日的气象数据 收集者:吴泠嘉
2011年9月28日 多云转阴最高温28°最低温23°风速2级2012年9月28日 最高温 27°最低温20多云风速4级2013年9月28日 阵雨风速3级最高温25°最低温24°2014年9 月28日 多云最高温32°最低温24°风速2级2015年9月28日 最高温26°晴最低温21° 风速4级2016年9月28日 大雨 最高温26°最低温22°风速5级2017年9月28日 小雨 最 高温22°最低温16°风速2级2018年9月28日 多云最低温19最高温27°风速2级2019年9 月28日晴 风速2级最高温29°最低温18°2020年9月28日阴~多云最高温26° 最低温 19°风速2级2021年9月28日风速2级 晴 最高温33°最低温23°2022年9月28日最高温 26°最低温21°风速2级阴天
第10课 记录身边的数据
学习内容
1.用记录单记录数据。 2.数据的收集。
讨论
学校计划举办秋季运动会,若要预测哪天的气象情况适 合举行运动会,需要记录哪些气象数据?
建构
任何一项研究活动,记录原始数据都是极其重要的。而 记录原始数据的方法也会影响研究活动开展的效率。
一、记录数据方法多样
记录数据的方法有多种,如手绘、文字、拍照、录音、录像等 。一般需要根据研究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数据记录方法。如可以采 用手绘、文字的方式记录气象数据。
二、用记录单记录数据
利用记录单可以方便地记录身数的数据,便于数据查询 。例如,为了预测天气情况,需要收集最近一个月的气象数 据,制作一张数据记录单记录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银盐感光材料成像实验(6学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照相机、放大机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2.掌握黑白负片、黑白正片成像的工艺过程。
3.了解银盐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4.了解成像条件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5.了解冲洗加工条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二.实验基本内容1.使用照相机对实际景物进行拍摄。
2.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负片进行冲洗加工。
3.将冲洗加工完成的负片影像在放大机上对黑白相纸曝光,进行正片成像。
4.对已经曝光成像的黑白相纸进行冲洗加工。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实验设备照相机、放大机、显影罐、上光机、安全灯2.实验材料彩色胶卷、黑白胶卷、2#黑白放大相纸、3#黑白放大相纸、D—72显影液、D —76显影液、柯达F—5定影液四.实验原理1.负片成像黑白胶片在照相机中曝光后,乳剂层中见光部分的卤化银颗粒发生光分解反应,生成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与银离子在感光中心处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显影中心,显影中心构成肉眼看不见的、由银微斑组成的潜影。
在显影加工过程中,曝光的卤化银以显影中心作为电极,与显影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全部还原成金属银原子,形成可见的金属银影像。
为曝光部分的卤化银通过定影过程,与定影剂发生反应,从乳剂层中溶解,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在对实际景物拍摄时,胶片曝光量多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多,致黑程度大,影像密度高;曝光量少的部位,形成的金属银少,致黑程度小,影像密度低。
最终得到的影像与实际景物的明暗程度相反,即得到负像。
2.正片成像在胶片上形成的负像通过放大机在相纸进行曝光成像,经显影加工后,得到可见并且稳定的影像。
其影像密度与负片上的影像密度相反,与被拍摄的实际景物相一致。
实验中分别采用不同反差系数的相纸进行成像,对相同的负片影像,采用不同性质的相纸及不同的成像条件,得到不同质量的影像。
五.实验步骤(一).负片成像1.实际拍摄(1). 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及各部件的功能,学会照相机的使用;(2). 将胶卷装入照相机中;(3) 根据拍摄时的光线条件,按照胶卷包装盒上的曝光条件,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快门速度;(4). 对实际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取、调节焦距进行拍摄。
2.负片的冲洗加工(1). 在暗室中全黑的条件下,将已经拍摄好的胶卷从暗盒中取出,缠绕在显影罐的片盘上,然后盖上显影罐的盖子;(2). 向显影罐连续注入D-76显影液,直到全部注满为止,然后不断摇动显影罐进行搅拌,在规定时间完成显影;(3). 倒出显影液,用清水冲洗30秒,然后注入柯达F-5酸性定影液,搅拌10分钟,完成定影;(4). 倒出定影液,取出冲洗加工好的胶卷,用清水冲洗干净,凉干。
(二).正片成像(1). 了解放大机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2). 选择拍摄的底片,将底片放入底片夹内,乳剂面向下;(3). 开启曝光定时器电源开关,按下定时器调焦按钮,在放大机上进行调焦,待影像清晰后,调焦完毕,关闭调焦按钮;(4). 在安全灯的条件下,调好曝光时间,将相纸乳剂面向上,放入放大尺板夹中,按下曝光按钮,对相纸进行曝光;(5). 将曝光后的相纸取出,放入D-72显影液中进行显影,显影时,不断进行搅拌,待影像层次全部显出后,显影完毕;(6). 将显影完毕的相纸取出,在停显液中停显5~10秒;(7). 将停显完毕的相纸放入柯达F-5酸性定影液中定影,除去未曝光部分的卤化银颗粒,时间约5~10分钟;(8). 将定影完毕的相纸取出,用清水冲洗,以除去相纸中残余的加工液;(9). 将清洗干净的照片,影像面向下贴在上光机的上光板上,放下帆布盖,用上光辊将相片与上光板贴紧,烘干。
六..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要求对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操作,爱护设备;2.在实验中出现设备问题,及时找指导教师帮助解决;3.在暗室中注意安全,不得打开照明光源。
七.思考题1.曝光条件对负片成像质量的影响?2.曝光条件对正片成像质量的影响?3.不同反差系数的相纸对影像反差的影响?4.冲洗加工条件对质量的影响?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写清楚银盐感光材料成像实验的目的要求;2.本实验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及所用材料的基本照相性能;3.清楚阐述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原理;4.写清楚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实验条件;5.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讨论,并对成像质量进行评价。
6.回答思考题实验二阳图PS版成像(2学时)一. 实验目的阳图PS版是采用2,1,5—邻重氮萘醌磺酸酯和甲阶酚醛树脂作为主要成像组成的浮雕型重氮盐感光材料;通过本实验了解感光材料的感光特性,掌握阳图PS版的晒制过程以及其基本质量控制过程。
二. 实验基本内容1.采用UGRA印版控制条和Brunner控制条对印刷版材进行曝光并记录曝光时间。
2.对经曝光的版材进行显影和冲洗加工。
3.用毛笔蘸着修脏剂,将印版上的脏点除去,然后用水冲净即可。
4.将显影墨均匀涂抹在印版的图文部分上,以进一步提高图文部分的亲墨能力,然后用水冲洗掉多余的显影墨即可。
5.在印版版面上均匀的涂上一层阿拉伯树胶,并用风扇吹干。
6.检查晒版质量(1) 外观:检查印版表面的图文部分是否完整无缺,空白部分有无脏点。
(2) 网点再现:用放大镜检查UGRA印版控制条和Brunner控制条。
信号条的作用三. 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一)实验设备与工具:1、UGRA印版控制条(UGRA Plate control wedge):2、Brunner控制条(Brunner Control Strip)3、晒版机:本实验使用的晒版机是大日本网屏公司(SCREEN)的P-814-G(I)型卧式真空晒版机。
4、显影冲洗机:大日本网屏公司(SCREEN)的MPD—220自动显影冲洗机。
(二)实验材料1、阳图PS版:本实验使用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生产的星光牌P-I型阳图PS版,其配方为:2,1,5—邻重氮萘醌磺酸酯线性间甲酚醛树脂碱性验兰BO乙二醇独乙醚2、显影液:本实验使用的显影液为中国化工部第二胶片厂生产的“华光”牌PD型阳图PS版显影液,使用时如机器显影按1:4比例加水稀释,手工显影则按1:5比例加水稀释,显影液使用温度为23℃±2℃。
其配方大致如下:硅酸钠 20%氢氧化钠 0.3%十二烷基磺酸钠 少量水3、显像墨、除脏剂、阿拉伯树胶PS版显像墨和PS版除脏剂2、实验原理阳图PS版是利用感光材料通过曝光和碱显形得到具有亲油性的图文部分,其晒版过程可通过质量控制条来判断晒版质量,并可根据质量控制条提供的信息来调节晒版条件,以保证在晒版过程中能获得良好的网点再现。
1.布鲁纳尔印刷控制条。
(1)布鲁纳尔控制条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控制条种类比较多,我国国家印刷标准推荐采用布鲁纳尔控制条,作为国家印刷行业使用的质量控制工具,在国内常用的还有GATF号码信号条、FOGRA测控条等,无论选用哪种控制条,它们都有共同的测量元素,帮助监控生产过程。
下面简要介绍布鲁纳尔控制条的功能及应用方法。
1.结构组成布鲁纳尔控制条用于打样和印刷的实地密度、网点增大、网点变形和印刷反差(K值)的测量和计算,既可用于密度计测量,也可用于目测。
其先后有几种版本,但目前多数采用最新的具有7个控制段的版本,如图1所示。
图1-1所示为实地色块段,图1-2所示为75%细网段,图1-3所示为50%粗网(10线/厘米)段,图1-4所示为50%细网微测段,图1-5所示为细线与小网点控制段,图1-6所示为灰平衡观察段,图1-7所示为25%的细网段。
2.功能及使用方法(1)实地色块段,如图2-1所示。
功能:①测量打样、印刷的实地密度和油墨的上墨程度;②测量、计算三原色油墨的三大特性,即色偏、带灰和效率。
用密度计测量时,布鲁纳尔建议采用窄光带、非偏振密度计(测量孔径不小于3.5mm)。
控制四色油墨的最佳实地密度值,不仅是打样和印刷数据化色彩管理的核心,也是整个复制过程数据化色彩管理的核心。
因为实地密度(墨层厚度)对样张和印刷品的质量影响极大,实地密度过大,则网点增大多,印品粗糙;实地密度过小,则色彩饱和度不足,因此必须达到实地密度最佳点。
简言之,最佳实地密度,即在75%~80%网点区的网点增大最小或在合理的增大范围内的前提下,达到的最大实地密度值,也就是在K值最大时的实地密度为最佳实地密度。
因为反射密度测量,其墨层厚度和密度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墨层的吸收特性取决于油墨色调、墨层厚度和油墨色料的性质和密度。
基本上,当墨层厚度逐渐增加时,密度也随之上升,但当墨层厚度到达一定限度,一般达到10μm厚度时,已基本处于墨层饱和状态,此时密度也不能再上升。
有代表性的打样、印刷湿墨层的实地密度规范。
在实际打样和印刷过程中,不但要采取一切工艺技术措施达到最佳实地密度值,还要做到实地密度的一致性。
例如打样,一要做到5张标准样张的四色密度一致;二要做到左、中、右密度的一致,误差为±0.05D。
又例如印刷,要做到一种产品和印件,从开机印刷到中途至最后印刷的墨色一致,这都需要通过控制条和密度计测量,才能获得。
(2)75%网点段,如图1-2所示。
功能:①测量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②测量、计算印刷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
印刷相对反差值能代表印刷质量,表示暗调层次,其计算公式反映了实地密度与网点密度之间在实地密度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差效果。
布鲁纳尔控制条是用实地密度与75%网点区的网点密度比较,来达到最佳实地密度值和暗调区域的层次,优质的打样和印刷必须控制K值在最佳的范围内。
K值大,说明实地密度足,色彩饱和、鲜艳,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少,暗调层次丰富;反之,说明实地密度不足,色彩不饱和,75%网点区的网点增大多,暗调层次并级。
实践证明,提供优质的印刷适性,采取各种工艺技术措施,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都是为了达到最佳的K值,从而保证打样和印刷的高质量,所以说控制K值在实际生产中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K值的计算公式:K=(DV-DR)/DV,其中,DV为实地密度值,DR为75%网点密度值。
例如:M色实地密度为1.50,75%网点密度为0.85,代入上述公式:K=(1.50-0.85)/1.50=0.43。
有代表性的高、中、低档产品的K值参考数值,如表2所示。
(3)50%粗网段,如图2-2所示。
50%粗网段是由网点面积为50%的10线/厘米的网点组成,其作用一是视觉直接观察网点增大和减小的变化;二是与50%细网段进行测量比较,计算出50%网点区的增大值。
其结构是以粗、细网点相对比的原理,在粗、细网点总面积相等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线数比为1∶6,即一个50%的细网点的周长是粗网点的1/6,一排6个细网点的周长相加等于一个粗网点的圆周长度,6排细网点的总和是粗网点的6倍,因而,网点增大要大6倍。
在相同条件下,细网点的增大就很多,因此,以50%粗网段为基准,取粗、细网两者密度之差,即可求出打样、印刷50%网点区的增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