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
双氧水生产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
双氧水生产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一、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中主要有3处关键控制点,分别是氢化效率控制、氧化效率控制和萃取含量控制。
生产过程中分别对氢化塔、氧化塔工艺指标调节,使氢化效率、氧化效率保持稳定,通过萃取塔进出水流量调节控制使得萃取液含量大于或等于产品规格所要求的质量浓度。
二、带质量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示意图三、氢化效率、氧化效率工艺指标的确定系统实际工作液循环量是635m3/h,假定年产10万吨27.5%双氧水,每年工作时间8000小时,氧化转化率90%,萃余含量0.1g/l.那么,氢化效率、氧化效率,及每小时需氢气、空气流量分别为:氢化效率={27.5%×10×104×106/(635×8000×103)+0.1}/0.9=6.13g/l氧化效率=6.13×0.9=5.51g/l每小时需氢量=10×104×106×27.5%×1/8000×22.4×1/34=2.26×103m3空气流量=2.26×103×1/(21.5%-5%)=13697m3在实际生产中为确保产品质量、产量达标,氢化效率、氧化效率控制指标要略高于理论值,在生产控制过程中维持氢化效率、氧化效率稳定,氢化效率过高或氧化不完全都将导致降解物增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四、萃取含量指标的确定%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7 297 298.2 299.4 300.6 301.8 303.0 304.3 305.5 306.7 307.9由上表可以看出要使产品浓度到达27.5%,则必须控制萃取含量达到304g/l以上五、控制氢化效率,对操作条件选择及控制要点1、对温度选择及控制方法在氢化塔内,烷基蒽醌加氢是在绝热条件下的放热反应。
温度随着转化率升高而逐渐升高,随着温度升高,加氢正副反应都会加速,所以反应难于控制在最佳温度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触媒使用初期,在活性范围内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加氢温度比较有利,随着触媒活性降低,氢化反应温度的控制逐步提高,正常生产中氢化反应温度不应发生较大波动,控制氢化反应温度稳定,不仅是维持氢化效率稳定的基础也是维持氢化反应程度的关键因素。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质量控制是在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预期标准的过程。
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的设置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包括定义关键点、确定关键点、监控关键点以及应对异常情况等。
一、定义关键点1.1 关键点的概念关键点是指在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影响较大、容易浮现问题或者需要特殊关注的环节或者步骤。
通过对关键点的设置和监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1.2 关键点的确定确定关键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客户需求等。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确定关键点:(1)分析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功能、性能、外观等特性,确定哪些环节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影响较大。
(2)识别生产过程中的风险点: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浮现的问题和风险,确定哪些环节容易浮现质量问题。
(3)考虑客户需求: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哪些环节对客户满意度影响较大。
二、监控关键点2.1 监控方法的选择根据关键点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控方法。
常用的监控方法包括:(1)抽样检验:通过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判断产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过程控制图:通过统计和分析过程数据,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可控状态。
(3)自动化监控:利用传感器、仪器等自动化设备,实时监测关键点的状态。
2.2 监控频率和样本量的确定监控频率和样本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生产量、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监控成本等。
普通来说,关键点的监控频率应该足够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样本量的确定应该能够反映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同时要考虑到检验成本和时间。
2.3 监控记录和分析监控关键点时需要及时记录监控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监控记录和分析,可以了解关键点的状态和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食品生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非常重要,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食品生产的过程中,不同的生产环节都存在着关键质量控制点,需要在每个环节中都建立相应的操作控制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食品生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原材料采购控制在采购原材料时,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的采购标准及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并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
对于每次采购的原材料,都必须建立入库检验程序,包括质量检测和数量检测。
进行检测的同时,还要记录和保留检测结果,以便后续使用。
2.生产过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每个关键环节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公司制定的标准。
比如,在加工中应该使用标准的生产设备,并且要进行日常维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此外,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对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和监控,如温度、压力、湿度、pH值等,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针对生产中常见的问题,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3.包装和贮存控制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包装和贮存环节也非常关键,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是必须的。
对于包装材料,需要检查其质量是否合格,对每批产品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
在贮存过程中,必须注意存储条件,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于不同的产品,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贮存期限和贮存方法。
4.产品检测在生产过程结束后,还需要对产品进行最终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针对不同的产品,需要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标准。
对于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产品,必须按照公司制定的程序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以上是针对食品生产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通过建立这些程序和措施,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
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咸安制梁场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目的2、适用范围 03、主要引用标准 04、箱梁预制关键质量控制点 04.1箱梁预制的关键质量点 04。
2关键质量控制要点 04.2.1 钢筋闪光对焊施工质量控制点 04.2。
2预应力孔道及保护层厚度控制 (1)4.2.2.1预应力孔道控制 (1)4.2.2。
2保护层厚度控制 (1)4。
2.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点 (2)4.2。
3。
1原材料控制 (2)4.2。
3.2计量控制 (2)4。
2。
3。
3浇筑检查 (2)4.2。
3。
4取样检查 (2)4。
2.3.5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 (3)4。
2.3.6混凝土浇筑控制 (3)4.2.3.7混凝土养护检查 (3)4.2.3。
8混凝土养护控制 (4)4.2。
3。
9模板检验控制程序 (4)4.2.4张拉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4)4。
2.4。
1钢绞线及相关附件 (4)4.2。
4。
2钢绞线数目 (5)4。
2。
4。
3油压千斤顶与油表校正报告 (5)4。
2.4.4后张法预应力施张检查 (5)4.2.4。
5梁体变形检查 (5)4.2.5管道压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控制程序 (5)4。
2.5.1原材料控制 (5)4.2.5。
2计量控制 (5)4.2。
5.3施工检查 (6)4。
2.5。
4取样检查 (6)关键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1、目的通过本程序和相关文件的控制旨在对箱梁预制施工各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施工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和改进,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满足工程质量总目标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中铁十一局集团桥梁有限公司咸安制梁场箱梁预制施工全过程。
3、主要引用标准TB10210-2001《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JGJ18-200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TB10415—200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7《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科技基[2005]101号《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企业内控标准4、箱梁预制关键工序及质量控制点4.1 箱梁预制的关键工序箱梁预制施工的关键工序有:钢筋闪光对焊;预应力孔道及保护层;混凝土配制、拌和、浇筑、养护、强度;张拉;管道压浆.以上工序只能依据依时间、仪器、仪表、试验报告等判定并由具有合格资质的人员进行作业。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1. 引言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s,简称CCP)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食品安全和质量至关重要的控制点。
CCP操作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在CCP的控制下,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物质能被有效控制和消除。
本文档旨在介绍食品生产中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2. CCP操作控制程序的目的CCP操作控制程序的目的是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和监控,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通过实施CCP操作控制程序,可以预防、消除或降低潜在危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和影响。
3. CCP操作控制程序的要求3.1 CCP识别首先,需要明确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通过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分析,结合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确定(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简称HACCP),可以识别出食品生产过程中的CCP。
3.2 CCP操作控制在确定了CCP后,需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控制: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下加工和储存,避免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滋生。
•时间控制:控制食品加工和储存的时间,避免食品超期导致安全和质量问题。
•pH控制:确保食品酸碱度适宜,防止细菌滋生和毒素产生。
•消毒控制:对食品生产设备、工具和场地进行定期消毒,消灭病原体和细菌。
•操作控制:对工艺操作进行规范化,确保每个操作环节都符合质量控制要求。
•采样检测:针对关键指标进行定期采样检测,确保食品质量符合要求。
3.3 CCP监控和记录为了确保CCP操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需要对其进行监控和记录。
监控主要包括对CCP操作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测量,确保其符合要求。
记录主要包括监控结果的记录和存档,以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3.4 CCP调整和纠正措施如果在CCP操作控制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调整和纠正措施。
关键控制点控制程序范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关键控制点控制程序(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47460关键控制点控制程序Critical Control Point Control Program Template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关键控制点控制程序1概述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设置关键质量控制点,实行强化管理,使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职责2.1生产部负责工序质量控制和管理。
2.2技术部负责工序质量检验。
2.3生产工人负责严格执行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3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3.1关键质量控制点按以下原则确定:(1)属于关键特性或导致致命缺陷的项目和部位;(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后续工序有显著影响的部位;(3)质量信息反馈中问题严重的项目或部位。
3.2关键质量控制点由生产部确定。
生产部分析工序能力,找出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编制关键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在工艺流程图上标出关键质量控制点,报总经理批准。
3.3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为防止食品添加剂超大超范围和超量使用,残留物质超标,微生物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
3.3.1根据《糕点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饼干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本公司生产的实际,将糕点和饼干产品的:⑴裱花蛋糕:配料、烘烤、裱花等工序确定为关键控制环节。
⑵面包:配料、醒发等工序确定为关键控制环节。
⑶饼干:配料、烘烤等工序确定为关键控制环节。
另外,把设备工装容器使用前后的消毒工序和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及车间环境卫生环节的控制确定为需要加强的工作环节,对工作程序、参数进行严格控制。
4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管理4.1生产部根据所生产不同类别的产品,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报总经理批准。
4.2生产车间按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质量控制,并做好记录。
4.3技术部对关键质量控制点实施质量检验,并做好记录。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3 程序要求3。
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3。
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3。
1。
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
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3。
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3。
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3。
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3。
2。
1 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A、B、C三级;3.2。
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3。
2。
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
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3。
3。
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3。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
食品生产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食品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每个人都会面对饮食,吃什么、怎么吃都是非常关键的。
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更多的重视,而关键质量控制点(HACCP)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方法。
在HACCP系统中,操作控制程序(OPRP)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企业实现对关键QC点控制,确保一些关键控制点的安全和合规性,而不仅仅是物理控制,如温度监控或湿度监控。
本文将讨论食品生产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以及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OPRP系统。
一、什么是操作控制程序?操作控制程序是指执行关键QC点操作的方法和程序,确保制定的控制点的操作特定功能和卫生要求的一个特殊控制程序,它是HACCP体系中最核心的控制点之一,负责检测和纠正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食品危害的不良情况。
制定一个有效的OPRP程序是HACCP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必须考虑到控制点不仅仅是单一的防范方式,还必须进行避免控制措施和监控措施。
二、操作控制程序的目的操作控制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关键QC点操作的安全和合规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识别食品生产中的关键控制点并确立控制措施。
2、确认操作控制程序的特定功能和卫生要求。
3、制定实施操作控制程序的特定标准和程序,并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
4、记录操作控制程序的执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不正常情况进行处理和纠正措施。
在识别关键QC点时,应该考虑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1、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食品危害。
2、可能影响卫生要求的关键因素。
3、是否有必要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4、监控措施是否能有效地检测危害的发生和纠正。
三、指导操作控制程序的方针要制定有效的操作控制程序,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针:1、明确风险评估和控制点确定的目的,确保所有的控制点都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2、确保所有的操作控制程序都能有效地控制相关风险,以保证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3、确定清晰的指导标准和程序,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有效地执行操作控制程序。
操作规程的关键控制点与操作流程分析
操作规程的关键控制点与操作流程分析操作规程是企业或组织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具,它规定了各种操作活动的具体步骤和要求,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稳定控制。
在制定操作规程时,关键控制点和操作流程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
一、关键控制点的分析关键控制点是指操作过程中对产品质量、安全性或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影响的环节。
在制定操作规程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关键控制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以确保操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关键控制点的具体内容。
这可能包括物料的选择、工艺参数的设定、设备的操作要求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详细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关键控制点的具体范围和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评估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
这可以通过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来实现。
我们可以根据产品质量标准、安全要求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对关键控制点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和评估。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控制方法。
这可以包括对关键控制点的检测和测量、对异常情况的处理和纠正措施等。
通过对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控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操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操作流程的分析操作流程是指操作规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顺序和步骤。
在制定操作规程时,我们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以确保操作的连贯性和高效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操作流程的起点和终点。
这可以通过对操作目标和要求的分析来实现。
我们需要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并根据这些要求确定操作流程的起点和终点。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和设计操作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步骤。
这可以通过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和把握来实现。
我们需要明确每个环节和步骤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确保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
最后,我们需要对操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
这可以通过对操作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行分析和评估来实现。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1、目的为生产出合格的钢丝绳产品,为指导检验、试验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并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执行 GB/T20118-2006、GB 8918-2006、YB/T5359-2010、GB 8903-2005、GB/T20067-2006中钢丝绳的成品、半成品。
3、引用标准3.1 GB/T20118-2006 一般用途钢丝绳3.2 GB 8918-2006 重要用途钢丝绳3.3 YB/T5359-2010 压实股钢丝绳3.4 GB 8903-2005 电梯用钢丝绳3.5 GB/T20067-2006粗直径钢丝绳4、质量控制4.1捻股产品4.1.1 产品股径、结构、长度、涂油方式按工艺及相关标准执行;4.1.2 工艺卡片填写是否与要求一致,生产完卡片是否收回,填写的产品缺陷是否与实际相符;4.1.3 产品表面平整、颜色一致、无断丝、缺丝、乱丝、钢丝交错、股芯挤出、股丝松动等现象;4.1.4 收线轴排线应排线整齐,无压线、跑套等情况;4.1.5 工字轮放线张力应一致,收线时张力应适中、且均匀一致;4.1.6 预变形器压量适中;4.1.7 压线瓦应按照工艺要求选择,压线瓦凹槽应比股径略小,选择压线瓦时要注意压线瓦凹槽是否一致,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2钢丝绳产品4.2.1 钢丝绳直径:测量应使用宽钳口游标卡尺(钳口足以跨过两个相邻的股),在无载荷的情况下进行,于距钢丝绳头超过15米的平直部位,在至少相距1米的两个截面,每个截面相互垂直的方向上测量两个数值,四个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钢丝绳的实测直径。
钢丝绳实测直径应符合工艺要求范围内,标准范围依据被测钢丝绳执行标准中对应的条款;4.2.2钢丝绳表面应均匀的涂上防锈润滑油脂,电梯用钢丝绳涂电梯绳专用油脂。
涂油方式(股涂油或绳涂油)按工艺执行;4.2.3工艺卡片填写及管理,工艺卡片内容填写应与要求一致,生产卡片使用完后要收回,工艺卡片上应如实填写产品缺陷;4.2.4钢丝绳捻制质量,表面应平整,不能呈波浪形,不能有跳股、啰垛,股与股之间略有均匀的缝隙;4.2.5钢丝绳收线轴排线应精排,相邻钢丝绳与钢丝绳之间要均匀紧密排列;4.2.6工字轮放线张力应一致,收线时张力应适中、且均匀一致;4.2.7预变形器轮间距应符合工艺要求,下压量应为绳径的90%(多股绳及客户特殊要求的钢丝绳除外);4.2.8压线瓦要按照工艺要求选择,选择压线瓦时要注意凹槽应在一条直线上。
关键过程控制点控制程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4
(质量控制点)关键过程控制点控制程序一、目的:根据《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生产工艺的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质量控制点)关键过程控制点,应用数理统计等科学方法加强管理,使主要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二、范围:反应岗位精馏岗位三、必备的条件及岗位职责:①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定期修理,确保正常运行。
②工艺: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确保工艺合格率95%。
③检验:严格执行半成品、成品检验中的规定,确保检验准确率100%。
④人员: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四、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控制程序:1、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是按产品制造过程中必须重点控制质量特性的环节,凡符合下列要求的需考虑设立控制点:1)、产品性能、安全、寿命有直接影响的;2)、出现不良品较多的工序;3)、用户反映、定期检查等多次出现不稳定的项目。
2、关键过程控制点由生产运行部会同质检中心和有关车间,根据工艺文件或内容标准的质量特性确定。
公司加工生产中的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反应、精馏。
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应做独立的原始记录。
3、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由车间负责人按人、设备、工艺物料、方法和环境等方面严格管理,应对特殊工况下的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参数调整及时做好记录,分析。
4、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必须按技术文件的内容,保证进行正确操作,并按要求做好原始记录工作,及时分析,及时解决,及时上报反馈。
5、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上的设备、工艺条件应按时巡检,需要校验和维护的按相关规定进行。
6、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应配备相应的操作规程,应包括非正常操作时的处理方法。
7、生产车间对关键过程控制点(质量控制点)资料应及时分析,每月工艺分析会议上汇总分析。
8、公司根据《质量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工艺质量管理好,产品质量稳定或有所提高的关人员给予奖励,对管理不好造成质量下降的给予处罚。
液体制剂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一,目的:通过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切实做好产品的质量
二,适用范围:制剂生产
三,液体制剂工艺关键质量控制点分布图
四,液体制剂工艺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1)生产车间根据生产任务单生成生产领料单,确定实际物料与包材领用量
2)生产班组长根据车间生成的生产领料单,组织安排车间人员去仓库领料
3)开启反应釜,按配方称量物料,依作业指导书按程序将物料投入反应釜中,填写《质量跟踪卡》
4)依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工艺操作时间及工艺操作内容操作
5)通知质检人员取样检验
6)检验合格的产品根据成品包装要求规定包装,入库,填写《质量跟踪卡》,同时《质量跟踪卡》跟随成品进入仓库交由仓库人员管理
7)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操作
8)车间班组长要按《质量巡检制度》的要求做好质量巡检工作,特别是5个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巡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生产员工质量意识的培训,努力做到车间质量全员管理,切实将公司质量工作做好做实
附:操作原始记录表格。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是产品满足技术要求的关键所在,为保证关键质量控制点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操作控制程序。
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上标注为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加工工序。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加工结果分为易测量及难以测量,不能经济地测量二种,其中难以测量、不能经济地测量的产品加工过程通常称为特殊过程。
4.1技术质保部负责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4.2生产车间必须对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进行实时记录,对负责核对。
果进行验证。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6.1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在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加工工序必须进行数据记录,对可测量的记录实测值,对特殊过程则必须记录加工过程的实际工艺参数。
制点的记录进行核实,并应抽取部分记录进行验证,以确定记录与实际相吻合。
6.3对可测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技术质保部的检验人员必须逐件进行检验,对特殊过程,其产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验证。
源-于-网-络-收-集。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本公司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以确保产品符合规范的要求,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2职责2.1 技术科负责组织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和实施;2.2 生产科、检验科、办公室参与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管理工作;3 程序要求3.1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3.1.1产品质量特性特别重要,对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项目、工序,一般为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的A类项目;3.1.2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或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工序。
3.1.3质量信息馈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良品较多的项目或部位。
3.1.4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经济损失大的工序。
3.1.5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立,应考虑工序质量的重要性、迫切性,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抓住重点设置1-3个;3.1.6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应该是不断更新的,设立质量控制点经过一定时间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得到提高并稳定的工序可以撤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另外选择设立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
3.2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三级;C、B、A根据本公司机床产品的特点,产品质量特性分为3.2.13.2.2 A级是指对产品安全、卫生产生影响,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产生重大影响,不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安全、卫生项目,主要件的关键项目等;3.2.3 B级是指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等产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基本能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但会影响产品的等级,产品档次的过程、项目和工序,如机床的精度,外观,零件的主要项目;3.2.3 C级是指零部件的一般项目3.2.5 技术科负责按照产品的特点设计编制产品质量特性分级表,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后发放各部门。
3.3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3.3.1 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根据产品质量特性的分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情况,确定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在一定的周期内质量控制点一般设置1-3个;3.3.2 每年技术科汇同生产科、检验科评审质量控制点的运行情况和运行效果,及时进行更新和增减;3.3.3 由技术科形成质量控制点明细表,下达各部门执行3.3 质量控制点的管理3.3.1 质量控制点文件要求3.3.1.1质量控制点的技术文件包括图纸、作业指导书,技术文件由技术科编制并发放;3.3.1.2质量控制点的文件应规范,审批手续应齐全。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一、引言质量控制是在产品或者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监测和调整各个环节,确保最终产品或者服务符合预期质量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在质量控制中,设置关键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影响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
二、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概念质量控制关键点是指在产品或者服务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环节。
这些关键点的设置可以通过监测和调整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要求。
三、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方法1. 确定关键环节:首先,需要对产品或者服务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确定哪些环节对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影响较大,哪些环节容易浮现问题。
2. 制定质量标准:根据产品或者服务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产品的尺寸、分量、外观、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或者服务的响应时间、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
3. 确定监测方法:针对每一个关键点,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可以包括实地检查、抽样检验、仪器设备监测等。
确保监测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监测关键点的质量。
4. 制定纠正措施:对于关键点浮现质量问题的情况,需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调整生产参数、更换设备、培训操作人员等。
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纠正关键点的质量问题。
5. 建立记录系统:建立相应的记录系统,记录每一个关键点的监测结果、纠正措施等信息。
这样可以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进行追溯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四、质量控制关键点的案例分析以某家电产品生产企业为例,其产品质量控制关键点的设置如下:1. 原材料采购环节: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避免使用次品原材料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 生产工艺环节:监测生产工艺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符合标准,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
3. 检验环节: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确保产品的外观、性能等符合质量标准。
4. 包装环节:监测包装环节,确保产品的包装符合质量要求,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因包装不良导致产品损坏。
关键质量控制点
关键质量控制点关键质量控制点是指在产品或者服务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控,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关键质量控制点的定义、作用、实施步骤以及案例分析。
一、定义关键质量控制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控的一种方法,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在关键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作用1. 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2. 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在关键环节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或者服务的可靠性。
3. 降低质量成本: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减少不良品的产生,降低质量成本。
三、实施步骤1. 识别关键环节:首先需要对产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哪些环节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影响最大,即为关键环节。
2. 制定控制措施:针对每一个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艺参数、操作规程、设备要求等,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预期的标准和要求。
3. 实施控制措施: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控,确保产品或者服务在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能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
4. 检查和评估:定期对关键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关键质量控制点。
四、案例分析以某家电产品生产企业为例,该企业生产的某款电视机在组装环节浮现了较高的不良率,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评估,确定了组装环节为关键环节。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制定了以下关键质量控制点:1. 工艺参数控制:对组装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组装顺序、紧固力度、零部件配对等,以确保组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注塑餐盒关键控制点操作规程
一次性餐盒关键控制点操作规程
1、清理设备周边与生产无关的一切物品。
2、对设备进行卫生清洗保证安全卫生。
3、开机前要认真检查电源是否符合设备要求。
4、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要求开启机器。
5、先将原材料吸入吸料机待用。
6、餐盒质量关键点控制
(1)开机准备程序结束后,将注塑机七段温度控制调整到260℃-380℃,开启模具温度进行生产。
(2)模具温度210℃-270℃,生产如发现有发黄时应调整对应腔模具温度,经保证质量合格。
(3)每班检查餐盒的质量偏差,以保证质量合格。
7、注塑机温度、模具温度是生产工艺中主要生产参数,操作人员必须人认真掌握,按要求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修改。
8、温度控制对生产影响巨大,要求生产操作人员每班记录一次,以便掌握生产关键部位参数变化,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
9、保管好关键控制点记录,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事故分析中发挥追朔作用。
原辅材料验收表
合格供应商名单
餐盒生产关键控制点记录表
河南振东绿保电子有限公司检验报告
编号:日期:年月日
(盖章)河南振东绿保电子有限公司
检验原始记录编号:20 年月日
质量管理考核表
质量考核工作应每月组织一次考核考核时间:年月日
食品级产品销售记录
个人卫生检查记录时间:20 年月日
记录人:
原辅材料采购计划表
原辅材料采购申请表
食品安全召回记录表
(盖章)
不合格品处理单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设备名称:编号:记录时间:2020年月日
设备修理记录表设备名称:编号:记录时间:2020 年月日
供应商评价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控制程序一、编制目的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或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确保最终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一局物资工贸有限公司芷江制梁场预制箱梁从原料进场到最终产品交付全过程中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
三、人员职责1、各关键工序或关键点的操作人员是这一工序或关键点的第一责任人。
2、安质部为关键质量控制点操作程序的主导部门,其中质检工程师负责操作程序的实施、检查及验证。
3、生产副经理对控制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四、关键工序及关键质量控制点梁场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确定如下:钢筋绑扎、模板、混凝土、张拉、压浆、封锚及检验。
各工序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如下: (一)钢筋绑扎关键质量控制点1、预应力管道:预应力管道定位应准确,在跨中4米范围内管道偏差在4mm之内,其它部位在6mm之内。
①定位网片纵向位臵确定(特别是在变截面处网片与胎卡具一一对应)。
操作方法:在定位网存同一型号统一堆放统一编号,胎卡具写上相应型号编号,一一对应。
②定位网片横向的位臵确定。
操作方法:定位网片中线与胎卡具中线对齐。
③抽拔胶棒的安装位臵准确、平顺,接口密实,防止浮管。
操作方法:沿坐标孔安装管道,逐一排查防止死弯,采用波纹管作为接头,用胶布密封好,用扎丝将管道与坐标孔底部钢筋绑扎且用双丝。
④禁止抽拔胶棒与钢筋弯钩相抵触,将胶棒划伤。
2、梁体预留孔:①确定其位臵的正确,操作方法:钢筋弯曲留孔位臵应与胎卡具上预留位臵对应,钢筋避让预留孔或预埋构件②孔道尺寸符合设计要求③井字型钢筋和弹簧圈位臵不阻碍孔道垂直或水平且不阻碍预埋件的放臵。
3、综合接地:①确定其位臵正确(按照图纸)②在端头地板钢筋接地连线的螺母确保与混凝土垫块平齐。
4、三道墙:钢筋固定应适当加强,防止混凝土灌注时预埋钢筋变形过大。
5、保护层:①各钢筋绑扎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胎卡具的尺寸来进行保护层的厚度控制,禁止钢筋超出胎卡具的外边缘。
②混凝土垫块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进行绑扎,垫块呈梅花形布臵,至少为4个/m2,相邻两个垫块的安装间距≯50cm布臵。
在端头和变截面处还应相应的增加垫块的数量,防止压碎。
(二)模板关键质量控制点1、模型安装顺序如下:2、安装模板时,先侧模、再端模、然后内模,内模为不封闭结构。
首先将橡胶管逐根插入端模板各自孔内,切实保证端部橡胶管顺直、无死弯,并套好弹簧圈,上好端模与底模、端模与侧模的连接螺栓。
3、整体模板移动依靠布臵在台位两侧轨道及与侧模板配套的滑模小车来纵向移动模板。
当外侧模安装到位后,为保证支撑牢固稳定、满足受力要求,采用台位两侧的可调丝杠作为就位后的支撑。
在外侧模与底模板之间嵌槽带防止漏浆。
4、内模是在钢筋骨架就位,端模、侧模安装完成后进行安装。
在安装内模时,要随时注意腹板部位通风孔预埋件的安装。
内、外模安装就位后绑扎顶板钢筋。
内模底板为不封闭结构,内模与底模、外侧模均设连接螺杆,防止内模上浮。
5、拆除模板顺序:6、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梁体混凝土芯部与表层、箱内与箱外、表层与环境温差均不大于15℃,且能保证棱角完整时,方可拆除模型。
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拆模时,首先拆除内、外模板联接件,其次拆除端模,最后拆除内模和外模。
侧模为整体滑移式模型,通过滑模轨道,利用5吨卷扬机牵引侧模板至所安装台座,然后利用滑模小车的手柄对模板进行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调整,完成模板安装和拆除工作。
7、模型尺寸控制项(三)混凝土关键质量控制点1、桥梁生产前作好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在正式进行高性能混凝土进行试配时,应要求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主要原材料的产品进行试验。
根据料源情况和梁型特点对配合比进行选配。
要求胶凝材料总量不超过500kg/m3、坍落度45min损失不大于10%、坍落度控制在160~200mm、含气量控制在2-4%,对坍落度、和易性、泌水率、强度、弹性模量、耐久性进行试验。
同时进行混凝土或对应砂浆的抗裂性能对比试验,从中优选出抗裂性能优越的配合比。
2、施工中根据气温、输送距离来考虑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在拌合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混凝土有关性能(如坍落度、和易性、泌水率、含气量)的试验与观察,前3盘每盘测定坍落度,稳定后每50方测一次。
3、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注速度的需要,保证浇注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度损失过多现象。
4、混凝土输送泵的位臵应靠近浇注地点,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其他部位不得采用软管。
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注完毕。
5、混凝土灌筑:采取快速、连续灌筑,一次成型的方式。
灌筑时间不超过6h,炎热天气应避开中午、下午的高温时间,尽量选择在低温或傍晚进行混凝土的灌筑。
灌筑中,两侧腹板混凝土高度应保持一致;灌筑时采用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方法灌筑,水平分层厚度不得大于30cm,先后两层混凝土的间隔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灌筑完毕后,对顶板、底板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赶压抹光,保证防水层基面平整及桥面流水坡度。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注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当连续三天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者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6、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与插入式振动器相结合进行振捣。
底板、顶板混凝土以插入式振捣为主;腹板以插入式振动器为主,附着式振动器为副。
附着式振动器安装在腹板外侧,按上下交错布设,每间隔0.75米安设一个。
端模隔墙处各安设两台附着式振动器。
插入式振动器宜快插慢拔,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1.5倍,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的深度为5~10cm。
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为度。
实际操作中掌握最佳的捣固时间,防止漏捣、欠捣或过捣现象。
严禁振动棒触碰胶管。
振捣时还要防止钢筋、胶管变形、移动及松动。
灌筑振捣过程中要有人看模及时调整预埋件、预埋筋,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处的密合情况。
避免螺栓松动造成跑模和变形,有漏浆处及时封堵。
7、当采用自然养护时,梁体表面可采用土工布或麻袋覆盖,梁体洒水次数应保持混凝土表面充分潮湿为度。
当环境相对湿度小于60%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28d;相对湿度在60%以上时,自然养护不应少于14d。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预制梁采取保温措施;禁止对混凝土洒水。
8、试生产前,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制作抗冻性、抗渗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碱-骨料反应性等混凝土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20000m3 混凝土取抗冻融循环、抗氯离子渗透性、碱骨料反应及每5000m3混凝土取抗渗性的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9、耐久性混凝土的检验与评定: 耐久混凝土试件要分别从箱梁底板、腹板及顶板随机抽取,随梁体同条件成型。
每孔箱梁的抗压试件组数:随梁体同条件养护试件为5组(1组作为脱模依据,1组作为预张拉依据,1组作为初张拉依据,1组作为终张拉依据,1组备用);前期按标准差未知法制作5组28d标养试件,后期按标准差已知法制作4组试件;弹性模量试件为3组,其中2组随梁同条件养护,1组标准养护。
混凝土强度评定以每跨梁的每个部位为验收批,执行《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标准的规定。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所用原材料水泥、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中的质量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后的检验:施工完成后,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
按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的检验评定要求,组织自检。
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定,并填写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表,然后监理工程师对自检结果进行审核,签认。
(四)张拉关键质量控制点1、预应力筋张拉程序除符合设计要求外,一般应按下列程序执行:0→预应力(0.20σk→σk--→持续5分钟--→锚固)。
2、张拉千斤顶、油泵、油压表配套标定(采用测力环或传感器),并做好标识,配套使用。
千斤顶校正系数在1.0~1.05之间。
油压表检定周期为一个月。
标定后的千斤顶正常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张拉次数的200次。
3、预施控制应力后,钢绞线两端张拉伸长值之和不超过计算值的±6%(超出此限时应查明原因)。
4、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超过钢丝总数的0.5%,并不得位于梁体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5、钢绞线回缩量不大于6mm。
6、锚固后夹片表面应平整,同束夹片外露量差不超过1mm。
7、因处理滑丝、断丝而引起钢绞线束重复张拉时,同一束不超过3次;若钢丝与锚具因滑丝而留有明显刻痕时,应予更换。
8、认真作好张拉记录和张拉过程中出现各种情况的原始记录。
9、终张拉完24h后,经检查人员确认无滑丝、断丝现象,并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锚外钢绞线切割。
钢绞线切割处距锚具35~40mm,采用砂轮机切割,防止对锚具造成损害。
切割完成后用防水涂料对锚具进行防锈处理。
9 试生产期间,至少对两件梁体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必要时应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
正常生产后每100件进行一次损失测试。
10 预施应力以油表读数为主,以预应力筋伸长值作校核。
按预应力筋实际弹性模量计算的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相差不应大于±6%;实测伸长值以20%张拉力作为测量的初始点。
(五)压浆、封锚关键质量控制点1、压浆用水泥应为强度等级为42.5级低碱硅酸盐或低碱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的粉煤灰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第6.2.1条的规定。
2、浆体压入管道温度不低于10℃;压浆时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均不得低于5℃。
3、按给定的配合比施工。
先加水,再加水泥及灌浆剂。
搅拌的时间为4min,以拌合均匀为度。
浆体水胶比不应超过0.33,水泥浆不得泌水,流动度控制在18±4s,30min后不应大于30s。
抗压强度不应小于50MPa(设计另有规定除外);压入管道内的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应小于24h,压浆时浆体温度应不超过35℃。
4、压浆材料中不应含有高碱膨胀剂或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不应惨入含氯盐类、亚硝酸盐类或其他对预应力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
5、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
搅拌至压入管道时间间隔不应超过40min。
6、冬季压浆应采取保温措施,水泥应掺入防冻剂。
7、混凝土应采用干硬性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封堵,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要求,也不得低于50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