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三维模型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三维模型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VR方向)的一门必修课程。
2.课程作用结合本专业方向讲解3ds Max软件的使用和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维建模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模型的材质与贴图设计、灯光与摄像机控制及有效的渲染出图技术。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三维模型设计的基本技术、基本流程和常用技能方法,培养从事普通建模、游戏建模、室内建模设计制作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同时,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模拟设计公司的设计岗位的工作,通过完成不同的项目及其子任务,辅助大量案例实训,运用3ds Max软件平台,熟练掌握3ds Max软件的基本操作、二维及三维建模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常用编辑修改器的功能和应用方法,材质类型及设计应用、贴图设计及应用,渲染输出技术等。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能够掌握设计三维模型的基本流程、常用造型编辑技术、模型质感表现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知识目标(1)三维坐标系统的相关知识;(2)对象的选择、组合、模型的导入/导出及场景、文件的管理;(3)二维样条线的编辑处理知识;(4)三维模型的产生、建立方法;三维模型的编辑修改方法;(5)编辑多边形、FFD、涡轮平滑、壳、挤出、车削、放样等修改器知识;(6)材质类型、明暗器类型、贴图类型、贴图通道等知识,应用材质或贴图的方法和技术;调整质感表现的方法;(7)基本灯光知识、摄像机知识和渲染知识;2.能力目标(1)三维场景环境设置(2)三维基本模型的建立方法(3)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模型(4)三维复杂模型的建立及修改方法(5)调整模型的材质与贴图(6)对场景中的灯光与摄像机的调整(7)渲染设置及渲染输出3.素质目标具有一定的沟通、团队合作、语言表达、自我学习等职业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及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68课时)⼀、概述(⼀)课程性质建筑模型制作是建筑学及室内设计专业的⼀项重要的专业基础技能,也是培养现代设计⼈才及其综合设计能⼒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
模型作为设计理念和形态的具体表现⼿段,⼆维的设计⽅案转化为三维的实施模型,使设想变为现实,是设计理念的⽴体表现技法。
(⼆)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技能教育培养⽬标为依据,遵循“以应⽤为⽬的,以必需、够⽤为度”的原则,⼒图做到“精选内容、降低理论、加强基础技能、突出应⽤”。
2.符合学⽣的认识过程和接受能⼒,符合由浅⼊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3.强调以学⽣发展为中⼼,帮助学⽣学会学习。
4.注意与后继课程的“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通过制作著名建筑师作品模型,让学⽣能够感受经典作品,理解著名设计师的设计风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设计潮流,提⾼设计素养;初步建⽴并逐步提⾼学⽣的审美能⼒(包括对造型的感受能⼒和把握能⼒)、动⼿能⼒乃⾄创作能⼒;了解建筑空间、体量、光影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建筑空间构成的基本原则与具体造型⼿法;学会进⾏建筑体量和空间关系分析。
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标(⼀)总⽬标以培养⾼素质、⾼技能、创新型⼈才为⽬标,通过以情境化、项⽬制为特⾊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程。
教学内容按建筑⼯程测量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学习项⽬,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把上述学习情境中的⼀个个项⽬转换成相对独⽴的⼯作任务交予学⽣独⽴完成。
从⽽培养学⽣独⽴与协作⼯作的能⼒,提升学⽣⾃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通过⾃主学习掌握⼯作思路与⽅法的能⼒,切实提⾼学⽣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分⽬标⼀)知识与能⼒1、能够读懂建筑总平⾯布置图和建筑单体的建筑施⼯图;2、能够进⾏图纸⽂件的⼯艺图转换;3、能够使⽤模型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具;4、能够进⾏建筑单体模型的制作;5、能合理选材进⾏建筑配景制作;6、能制作底盘及其附着物;7、能进⾏模型的整体布置和处理。
《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模型制作》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模型制作/Model making课程编号:1303040026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方向)课程学时/学分:40学时/2学分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专业课,是直观反映设计意图的重要形式,也是方案设计和进行投标、竞标的重要手段,同该课相关的课程有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设计等。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建筑模型制作作为一种设计表现手段,它是材料、工艺、色彩、理念的结合体并通过具体的制作,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把握建筑师设计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高度的概括力,熟练的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最终能够准确而完美的制作建筑模型。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概述1.建筑模型制作基本概念2.本质及内容第二章建筑模型分类1. 方案模型2. 展示模型第三章工具1. 测绘工具2. 裁剪,切割工具3.打磨,喷绘工具4.其它第四章材料1. 模型材料分类2. 主材料3.辅材料第五章建筑模型制作设计1. 建筑主体制作设计2. 建筑模型色彩设计3. 绿化设计4. 其它配景制作设计第六章建筑模型制作基本技法1. 聚苯乙烯模型制作基本技法2. 纸板模型制作基本技法3. 木质模型制作基本技法4. 有机玻璃板及ABS板模型制作基本技法第七章建筑模型底盘,地形,道路的制作1. 建筑模型底盘制作2. 建筑地形制作3. 山地地形制作4. 道路制作第八章建筑模型配景制作1. 建筑模型绿化制作2. 其它配景制作实验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对于模型公司进行考察,到首都规划博物馆进行参观第二部分:模型设计制作环节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懂得建筑模型制作作为一种设计表现手段2、能够正确的把握建筑师设计内涵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与高度的概括力4、熟练的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基本技法5、通过实习、最终能够独立准确而完美的制作建筑模型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建筑CAD、考察与测绘后续课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学生可以自己喜欢的建筑师的代表作品为题,也可以某个知名建筑为题进行模型制作,所选择的建筑图纸必须完备,或可由分析推断儿准备齐全,通过制,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反映握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更深入的把握建筑师设的计内涵,能达到上述标准者即为合格;在上述要求基础上,可根据制作工艺和最终的效果,可判为良好或优秀。
模型制作教案

模型制作教案
制作模型教案
目标学生群体:中学生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模型来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实施步骤:
引入活动:
1. 向学生们介绍模型制作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们思考,模型制作可以帮助他们发现科学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选择模型:
1. 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模型类型。
2. 提供各种模型类型的示例,如建筑模型、机械模型等,以供学生们参考。
调研和准备:
1. 学生们进行相应的调研,了解所选择模型的基本知识和制作要求。
2. 学生们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制作模型:
1. 学生们按照调研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制作。
2. 学生们可以分组合作,互相帮助和交流。
展示和分享:
1. 学生们将制作完成的模型进行展示,并解释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2. 学生们互相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成果。
反思和总结:
1. 学生们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模型制作中的困难、收获和改进措施。
2. 教师对学生们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延伸拓展:
1. 邀请专业人士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或参观活动,拓宽学生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2. 鼓励学生们参加模型制作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意。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制作模型,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等环节,促进了学生们的交流和合作精神。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3dsmax课程标准

3ds Max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3ds Max是目前常用的建模、动画和渲染软件之一。
3ds Max课程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学习该程序,使学员理解三维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在3ds Max课程中,学员将学习如何设计创建和渲染三维模型,调整光照和渲染材料,并将它们转换为动画。
二、课程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所有对三维动画、建模、设计感兴趣的人,如: - 设计师 - 动画师 - 平面设计师 - 特效合成师 - 游戏开发者三、课程内容1. 界面和工具•了解3ds Max界面的布局和工具条•学习如何快速进入各种不同的面板•了解如何在场景中放置和调整对象•学习如何更改选项、设置和首选项2. 建模•学习如何使用多边形和曲面建立3D模型•学习网格编辑的基本概念,例如面、边界和顶点•学习如何使用权杖、图纸、对象、粒子和形状来添加额外的细节•学习如何应用纹理和材质来模拟各种表面,包括金属、木材、玻璃和透明度3. 动画•学习如何添加基本动画效果,例如移动、旋转和缩放•学习如何使用路径动画和关键帧动画•学习如何使用逼真的物理引擎产生受重力和其它物理效应的动画效果•学习如何使用脚本和表达式控制模型的动作4. 渲染•了解3ds Max渲染设置•学习如何有效地调整场景中的光道模块和光照•学习如何使用材质编辑器调整纹理和材质•学习如何渲染,并了解渲染设置和输出选项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授课讲解 - 视频演示 - 实时操作和练习演示 - 个人研究和作业 - 综合实际案例五、学习要求为了顺利完成3ds Max课程,学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使用技能 - 了解基本的三维概念 - 有一台配备了标准渲染器(Scanline)的电脑 - 安装了最新版的3ds Max软件六、评估和认证学员将在培训周期内完成各种实验和练习,每个人将拥有个人的作业笔记,并提供相关解答和矫正。
在课程结束时,将进行学习结果的考试,并获得课程完成证书。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背景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一门集合设计、手工制作、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材料和技术来进行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模型,同时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手工制作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模型设计与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4.协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文艺晚会、学校文化展示等。
课程大纲第一章模型设计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模型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原则,包括模型的构思、设计、绘制等。
第二章模型材料与工具本章主要介绍各种模型材料和工具,如纸片、塑料、树脂等材料以及锅炉、切割机等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这些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模型制作技术本章主要介绍模型制作技术,如折叠、粘合、雕刻、上色等技术,让学生掌握制作各种模型所需的基本技能。
第四章模型制作实践本章主要进行实践部分的教学,通过选择不同的材料和技术,让学生制作出不同的模型,并进行实践操作。
第五章模型展示与评估本章主要介绍模型展示和评估,包括评估标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模型展示的基本流程,并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估。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主要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考核: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评估。
2.期末考核:全面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
3.课程评估:综合考虑课程质量、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课程评估。
参考教材1.《手工模型制作》李明等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年。
2.《手工模型设计与制作实例》李楠编著,中国科技出版社,2016年。
3.《模型制作基础》张琦编著,工业出版社,2017年。
总结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手工制作技能和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力,并提供多种方法和技术,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能够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模型,也能够体验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 课程标准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标题:探索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1. 课程背景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三维模型设计已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其中,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为其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至关重要。
2.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三维建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通过该课程,学生将能够获得多种三维设计软件的操作经验,了解不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未来从事三维模型设计工作所必需的核心技能。
3. 课程设计的深度和广度针对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我们应该着重考虑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应该包含从基础到高级的内容,逐渐深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三维模型设计相关知识。
在课程内容方面,应该涵盖建模、材质、灯光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实训,以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 课程标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三维模型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考虑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5.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同时紧跟科技发展的脚步,使课程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全面技能的三维模型设计人才,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6. 总结与回顾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稳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课程标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
通过对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为我们的教育和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园林模型制作》课程标准汇编

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园林模型制作适用专业:园林技术学时数:44学分: 4园林模型制作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模型设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建筑模型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型制作,并能通过模型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二课程性质《园林模型制作》是园林技术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进行会展模型制作,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会展模型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设计软件和雕刻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各种模型制作的材料。
三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模型制作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设计的形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三维空间表现设计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能力目标:模型材料特性、特质、规格的掌握;模型设计与制作基本原则的掌握;把握建筑展示各界面的图纸绘制要点;掌握不同材料的表现技法;掌握模型表面装饰处理技法。
2.知识目标:熟悉并灵活运用材料的选择与工具;能够常用材料的表现技法;能够结合创意绘制展示平面、立面图;能够应用材料制作出合乎比例、形态优美的展示空间;能够利用模型的涂饰工艺进行展示表面装饰处理。
3.情感和态度目标:客户沟通能力;审美表现力;环保、节约意识的养成;团队协调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四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项目操作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通过构想、草图、效果图、制作模型等手段来展示成果,模型更是表现空间设计的直接手段。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模型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及其制作的正确方法和过程。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 课程标准

《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深度评估与探讨一、概述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三维模型设计已经成为了许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建筑设计、游戏开发、医学影像等。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许多教育机构开设了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
本文将对《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进行全面评估与探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课程概述1. 课程目标《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在三维模型设计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通过实践和项目驱动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三维建模、材质贴图、灯光渲染等技术,并能够独立完成项目设计和制作过程。
2. 课程内容课程将包括三维建模基础、三维动画设计、虚拟场景制作、三维打印等内容。
学生将学习并掌握各种专业软件的操作技巧,如Maya、3ds Max、Blender等,同时还将深入了解实际项目的需求和解决方案。
3. 课程评估课程将采用综合实训和项目驱动的评估方式,学生将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情况和作品展示来评估其学习成果。
这种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课程重要性与意义《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维模型设计已经成为了许多行业的重要工具,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通过实践和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项目经验,为日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门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三维模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标准》是一门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各种专业技能和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来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我认为这种项目驱动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能够更快速地成长和发展。
这门课程还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使他们更容易地融入社会和行业。
《数学建模》课程标准

《数学建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数学建模课程是各专业的选修课,是数学科学联系实际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 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数学建模素质;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计算推导能力,逻辑推理 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 适应现代社会奠定必要的基础。
要求掌握:(一)理论知识方面1. 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2. 基本掌握的内容: 初等模型、数学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稳定性模型、 图论与网络模型、离散模型、概率统计模型、随机模拟等理论。
(二)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数据处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够使用 Lindo/Lingo 求解各 种规划问题,使用 matlab 求解方程(组)、微分方程(组),进行数据拟合,参 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特别是多项式回归)等概率问题。
二、学习用书教材:《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校本教材),谢珊主编,2010年,主要参考书:《数学模型》(第三版),姜启源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张珠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三、课程内容与考核标准(一)数学建模简介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
掌握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掌握人口增长模型的建立。
掌握 matlab函数拟合的方法。
2,教学内容(1)数学模型的概念及数学建模意义。
(2)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数学建模示例:人口增长模型。
3,考核要求l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及数学建模意义l会建立人口增长模型,并且能够用 matlab进行函数拟合,确定人口增长 模型中的参数。
(二)matlab入门1,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 matlab 的数组、矩阵、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掌握 matlab 程序设计的基 本方法。
2,教学内容(1)介绍 matlab变量、数组、矩阵、表达式、流程控制、函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模型制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制作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制作模型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制作模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1)制作模型的基础知识;(2)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制作模型。
3.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图片或实物等方式,介绍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并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3)实践活动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自行制作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制作经验。
(5)作业布置布置与模型制作相关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模型制作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5.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包括课件、图片、实物等。
6.知识点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材料选择、制作方式等)、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和相关实践技巧等内容。
7.教学评估评估主要采用现场评价和作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等。
8.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重视和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总结,总结出在课堂实践中所掌握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
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系部艺术设计系
教研室环艺设计教研室
教师许灿
《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模型设计与制作
【适用专业】
高等职业学校会展策划与管理(广告与会展方向)专业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模型设计与制作》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广告与会展方向、展示设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材料进行进行会展模型制作,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会展模型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掌握设计软件和雕刻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熟悉各种模型制作的材料。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项目操作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通过构想、草图、效果图、制作模型等手段来展示成果,模型更是表现空间设计的直接手段。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模型在设计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及其制作的正确方法和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独立思维,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更深入的研究所设计空间提供新的途径和构思表现的方法,为设计的推敲与完善提供技术支持。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模型制作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三维空间设计的形态、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模型制作的基本原理与三维空间表现设计的能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为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职业能力目标:
1、能了解模型的种类、原料及工具。
2、能熟练模型制作的各种方法。
3、能掌握模型表现三维空间中的真实体量、比例与效果。
4、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
5、能独立完成相关项目的制作与命题创作。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的指导意见
1、教材应该充分体现以启发创新意识为目标,以任务为引领的课程设计思路。
2、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和教学方法,把基础学科的训练项目分解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去,真正体现“在做中学、在做中会”的理念,使学习目标明确,更具应用性。
3、教材编写应注意到设计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所以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编写和运用上要有前瞻性,争取将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发展融入教材建设中去。
4、教材应体现高要求、低难度的思想,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来设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用适量的直观图片和视频影像资料,配合各种材料的运用,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丰富表现手段。
(二)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应充分考虑课程形式的多样化,可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活动教学、临摹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即有明确的实战目的,也能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教学演绎过程中应突出师生的“互动性”,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职业化、市场化、实战化水平,真正实施“产——学——研——教”相结合的职业技能教育。
(三)教学评价
1、本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点评价手段。
2、以总结性评价为最后考核手段。
3、以任务过程为学期单位模块,进行评价。
4、以综合任务目标为学年单位模块,进行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进行中的情况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最后总任务完成后的终级评价。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设计日记》的方式进行设计思考的物化表现,整个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设计日记》来观察、考察、鉴定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思考及设计手段的形成过程,从而形成
所谓“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完美结合。
使评价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其中形成性评价占60%,总结性评价占40%。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创意。
注重多媒体的学习互动性。
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技能拓展。
2、要充分利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给学生以多元化的教学空间。
大纲制(修)订人:大纲制订日期:
教研室主任初审:初审日期:___ 系部主任审核:审定日期:___ ___ 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