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2空城计∣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2空城计∣西师大版 (共20张PPT)

Hale Waihona Puke 解释下列词语妄行出入: 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 形容满脸笑容。
蜂拥: 像蜂群一样拥挤。 分拨: 分派。 失色: 因惊恐不安而变了脸色。 骇然: 惊恐的样子。 言讫: 说完。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初读课文 复述故事
《空城计》》故事简要 (1)话说魏国的司马懿率十五万大军压进孔明的 西城下,蜀国的众官员大惊失色,惟独孔明不动声色。(2)他叫军士把军旗 收藏起来,叫部队的将士们不能大声喧哗,同时大开城门,每个城门叫二十 个兵扮作百姓打扫街道,然后自己带着两个书童在城门上弹琴。(3)司马懿 到了西城门下,发现孔明的城门大开,并且看见他悠闲地弹琴的样子,以为 有埋伏,就不听儿子司马昭的劝告,赶紧叫部下退兵。(4)孔明等司马懿退 兵后,拍手大笑,笑司马懿无能。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 描述了从东汉至西晋约100年的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故事。它是我 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诸葛亮介绍:字孔明,外号卧龙先 生,三国时蜀国的丞相。 刘备三顾茅 庐请他下山助蜀国一臂力。孔明出山 之后, 助刘备打了许多胜战仗。论才 智,他无人可比。曾多次以智将敌军 打退∶如空城计,草船借 箭,火烧新 野 等,确实是一名难得的贤士。
表现了孔明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年级 | 下册
2、找出并朗读文中描写诸葛亮“三笑”的语句。并加以分析,揣摩诸葛 亮当时的心理活动
(1) 笑容可掬(3段):故作轻松 (2)抚掌而笑(5段):如释重负 (3)拍手大笑(6段) :自豪、嘲笑

《空城计》 优秀PPT课件

《空城计》  优秀PPT课件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空城计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从“笑而不信”到“大疑”再到退兵的变化,可 以看出司马懿是怎样的一个人?
课文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今大开 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是老谋深算的,但同时也 是疑心病重(“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 有埋伏”)、骄傲自负、刚愎自用(不听司马昭的劝告, 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的一个人。
――[阿萨·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空城计》ppt课件(6篇)

《空城计》ppt课件(6篇)



chǎng
司马懿 城铺
鹤氅
guān
纶巾
jū zhǔ
笑容可掬 麈尾
检 fǔ
dùn
测 抚掌


言讫

妄行出入: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

莫非:莫不是,大概。
走:跑,指逃跑。
遁:逃。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言讫:说完。
速 第一步:速读课文,划分层次。
读 课
一、开端(第1段)
文 理
(1)军力对比悬殊。司马懿有大军
15万,诸葛亮只有2500军兵;

(2)将帅对比悬殊。诸葛亮“身边 读
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司马
空 城
懿有司马昭等大将;

(3)情况危在旦夕。“众官听到这
背 景
个消息,尽皆失色。”官员们面对
险境无计可施,全都吓得变了脸色。
实施空城计
1 隐匿旌旗 2 诸军守城铺,不能妄行出入,不能高言大语 3 大开四门,军士扮百姓,扫洒街道。 4 孔明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凭
栏而坐,焚香操琴。
空城计中空在什么地方?
(1)“空”在无兵。孔明下令藏起战旗, 隐藏士兵,叫敌人看不到士兵。
(2)“空”在城池。“大开四门,每一

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让人一看就是空城。

(3)“空”在无人言语。“如有妄行出 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城里听不
城 计 方
到有人说话声,突出空字。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这里“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 表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 惊。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空城计公开课课件

最新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空城计公开课课件
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开 端——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 司马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文中三次写诸葛亮的“笑” :笑容可掬— —抚掌而笑——拍手大笑,三次虽然都是 笑,但人物的心理是不同的,请作以简单 分析。
诸葛亮的三次“笑” :笑容可掬——抚掌而 笑——拍手大笑表示的心理分别是:故做轻松、 故做姿态→侥幸、如释重负→自豪、嘲笑。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这里“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 表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 惊。
而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 香操琴。 这里 “笑容可掬”是指孔明在大兵压境 的时候,故作镇定、轻松的表现。
•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抚掌而笑”指孔明自豪、嘲笑。
第二计课时
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2) ——透过情节,从正面和侧面看人 物,学习总结人物形象 联系实际评价历史人物 练习
1、诸葛亮巧施空城计,弄险成功,主要原因是什
么?
对司马懿了如指掌、知彼知己
2、作为“魏之名将”的司马懿为什么会中计失败 ? 对诸葛亮不够了解、刚愎自用
练一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1)孔明分拨已定( 分派 ) (2)孔明乃披鹤氅( 于是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莫不是、大概 ) (4)众官无不骇然( 惊惧的样子)
课文中写到了诸葛亮的语言、动作,请找到相关 语句,看看你能从他的言行中体会到什么?
诸葛亮在兵临城下,镇定安排时的足智多谋;“于城上 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时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 向众官解释自己的计谋时,“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 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神机妙算,运 筹帷幄尽在眼前。
诸葛亮 临危巧 施空城 计 诸葛亮 临危施 计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2 空城计》教案_22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2 空城计》教案_22

《空城计》第二课时详稿教学目标:1、通过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临危不惧等。

2、深入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

重点: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体会孔明的性格特点。

难点:体会运用侧面描写能更为鲜明,更为突出的表现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

1、齐读课题,进入本节课学习。

师: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请齐读课题。

生:22.空城计师:声音响亮,干净利落。

所谓“计”是指——生:计策、计谋师:解得好。

2、用“计”回顾故事请节。

师:这出空城计是孔明在什们情况下施的?生:司马懿引大军兵临西城。

师: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孔明为何不带蜀军赶紧离开?生:兵力悬殊太大。

师:何以见得?生:司马懿大军十五万,而孔明身边只有一般文官,所引五千军,只剩二千五百在城中。

师:是呀,兵力悬殊如此之大,走,是走不远的,这就是小说的开端,也是故事的背景——兵临西城。

谁能围绕“计”把小说情节的发展、高潮、结局介绍一下。

点评:你真勇敢,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你是积极发言之星。

3、孩子们,我们根据故事情节一起来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内容。

(《空城计》主要讲了司马懿率大军兵临西城,蜀国丞相孔明临危巧施“空城计”,司马懿中计退兵而去,面对疑惑的众官孔明解释施计原因。

)3、交流课文的主要人物。

师: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呢?生:孔明生:司马懿(点评:是呀,这场战役就是孔明和司马懿之间的一次较量。

)二、抓正面描写品孔明形象师:你们认为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孔明)孔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咱们进入今天第一回合的学习“抓正面描写,品孔明形象”。

1、自学课文,抓住描写孔明的句子,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认真听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用横线勾出直接描写孔明的句子,并在相应地方批注自己的感受。

)2、自主学习,感受人物形象。

(咱们班的孩子学习习惯真好,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完的同学可以举手示意。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空城计》课件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22空城计》课件

课件PPT课文详解源自释计:司马懿终于领兵退去了,我们也替诸葛亮长
舒了一口气,然而,我们也不免产生疑问:诸葛亮凭 什么断定司马懿会上当?古人云:“三十六计,走为 上策。”诸葛亮为何要冒险设计而不赶紧撤退?这表 现人物的什么品质?是从什么角度表现的?本段还对众 官作了描写,这对表现诸葛亮有何作用? 本层中还有两处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找出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诸 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义?
纶( guān )巾 焚(

旌( jīng )旗 ) pù 鹤氅( chǎng ) 携( xié )琴 掬( jū ) 岂( qǐ )知 城铺( 骇( hài )然
fén 汝( rǔ 抚( fǔ 言讫( qì
)香 )辈 )掌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从“空城计”看诸葛亮 ——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1)如何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呢?方法之一是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 阶段。本文虽是长篇节选,但是情 节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请大家根据 情节,把课文分作四个层次。(请 学生们说一说自己的划分)
如果有不遵守规定,随便进出,及 大声说话的,杀他!
课件PPT
课件PPT
随堂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1)孔明分拨已定(分派 (2)孔明乃披鹤氅( 于是 ) )
(3)莫非诸葛亮无军( 莫不是、大概 )
(4)众官无不骇然(惊惧的样子)
课件PPT
随堂练习
2、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能不被司马懿擒获吗?
(2)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 之!
课件PPT
预习检查
准确解释下面的词语。 引( 带领 )五千兵马 尽皆( 全都 )失色 诸(众,许多 )君 吾( 我 )自有计 凭( 遂(于是 )止住三军 依,靠)栏 看毕( 完 ) 兴、苞二人在彼(那里 )等候 远( 逃跑 ) 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为什么呢 )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空城计》课件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空城计》课件

在情节上写诸葛亮和众官的表现采用的是什么写法?从什么 角度来表现诸葛亮的“智慧”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对比的写法;侧面;烘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从角度有:
语言
动作 正面描写 神态
心理
侧面描写

对比
自学提示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诸葛亮的语言、外貌 等正面描写的内容,并分析他的人物特点。 找出文章中对诸葛亮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各 一处,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特点。 语言描写 如:第二段“将旌旗尽皆放倒……吾自有计。” 有条不紊地布置、施计体现了诸葛亮临危不惧、镇定自 若、指挥若定。 外貌描写 如:第二段“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 潇洒,给人于神人之感觉。 神态、动作描写 如:第三段“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焚香 操琴”。 通过司马懿所观察到的诸葛亮神态、动作,表现人 物临危不惧,大智大勇的特点。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细 节 描 写
2018/4/12
内容回顾
开端
兵临西城
发展
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中计
结局
孔明释计
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复 述故事,要求交代故事的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并注 意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文章讲魏国的司马懿率 十五万大军兵临西城,诸葛亮处 变不惊,设下妙计,让军士把军 旗收藏起来,叫士兵不大声喧哗 ,打开城门,命令士兵扮作百姓 打扫街道,带两书童在城门上弹 琴。司马懿到城下,发现城门大 开,以为有埋伏,赶紧退兵。孔 明等司马懿退兵后,拍手大笑, 笑司马懿中计。
A、军力对比悬殊之极,情况危在旦夕 。B、大兵压境。
2、诸葛亮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在“空”字上做文章。 ( 1)“空”在无兵。孔明下令藏起战旗,隐藏士兵,叫敌 人看不到士兵。 (2)“空”在城池。“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 百姓,洒扫街道”让人一看就是空城。 (3)“空”在无人言语----静。“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 语者,斩之!”城里听不到有人说话声,突出空字。 (4)“空”在悠闲。孔明只带两个小童,在城楼上“凭栏而 坐,焚香操琴”让人感觉空闲。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22空城计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22空城计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下语文说课22空城计_西师大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城计》,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的步骤,和大伙儿分享一下关于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第一,让我们进入第一步,说教材。

《空城计》一文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语言简洁明快生动,人物形象鲜亮,具有专门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而在本单元中,因为要紧以文言名著节选为主,因此结合单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小说的文体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到《空城计》,则着重关注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性格的塑造。

二、接下来,说学生情形。

六年级学生思想活跃,关于历史演绎小说具有专门强的好奇心,三国的故事对他们来说更不生疏,因此,从学生已知的故事中学习小说的文体知识,会更易入手。

同时,面对学生熟悉的故情况节,拓展问题,更能引起学生的探究爱好。

三、依照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故情况节,把握人物形象2、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发觉问题并通过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3、情感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爱好,鼓舞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小说细节把握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对文中诸葛亮三次笑声的明白得,学会借助神态描写探究人物内心的方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把握文中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形交融的写法。

五、说教法。

我们都明白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更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因此然”。

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猎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要紧采纳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读书指导法:指导学生通过工具书的运用,扫清阅读障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自己见解的能力2、谈话法;例如:(1)本文中描写了几次诸葛亮的笑,各自有什么含义?(2)司马懿是确实可怕城中有伏兵,方才不敢进城而撤军的吗?假如不是,又是什么缘故让他止步不前呢?3、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2 空城计》课件_22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22 空城计》课件_22
这里“尽皆失色”是对众官的神态描写,表 达效果是反衬诸葛亮镇定自若、处变不惊。
写法归纳:用对比、衬托来刻画人物,可使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空城计为什么能获得成功?
(神机妙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假 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等。)
1、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匿 ( ) 擅 ( ) 谨( ) 慎( )
丞 ( ) 彼( ) 玄( ) 擒( )
2、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像成群的蜜蜂一样拥来。形容来得多而乱(

(2)形容一个人满面笑容的样子。(

(3)好象身旁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 (

(4)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推测。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3、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隐匿( )(
) 笑容可掬( )( )
谨慎( )(
) 蜂拥而来 ( )( )
4、解释下画线字的意思。
(1)吾兵止有二千五百。(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3)汝辈岂知?(

(4)尔等休得无礼!(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课文的情节围绕着诸葛亮施空城计展开,开端— —兵临城下,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 中计,结局——孔明释计。
你能用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大意吗?
课文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 设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最 后诸葛亮向众官分析施空城计缘由。
谁是诸葛亮?
他在衣着、动 作、神态等方面有 很明显的特征,你 从文中的哪些词句 判断出他就是诸葛 亮?

《空城计》课件

《空城计》课件

互动平台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
2.他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语海拾贝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
2.他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感悟心语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
3.结合本段内容,你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
创新探究

《空城计》中除了诸葛亮,还有其他角色, 请你任选一人物,写出你对他们的认识。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段了解故事的起 因和经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自学导航(一)
1.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力争读通、读懂。
2.自学本课的生字词,在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来理解。 提示:比一比,看谁读地认真,学地投入。
咬文嚼字
隐匿 丞相 擅自 彼此 谨慎 玄机
自学导航(三)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
1.孔明用“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2.他是怎样实施“空城计”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结合本段内容,你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
汇报交流

合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小组讨论:
1.孔明用“空城计”的原因是什么?
妙句赏析
* 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望西城蜂拥而来。 *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空城计
执教: 高阳路小学 杨海丽
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蜀 汉丞相,是三国时期 杰出的政治家、战略 家、发明家、军事家 。
司马懿
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善 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 魏国的大都督,西晋王朝 的奠基人。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PPT课件 (2)

西师大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2课空城计》PPT课件 (2)

《空城计》



三 国
侯谡演
弹拒义
琴谏》
退 仲 达
失 街 亭
第 九 十 五

4
我会读
马谡 司马懿 汝辈 擅自 隐匿 鹤氅 玄机 纶巾 谨慎 丞相 远遁 擒拿 瑶琴 旌旗
2019/5/21
5
(一)读
要求: 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 2、概括故事情节。
2019/5/21
6
情节梗概:
开端: 兵临西城 发展: 临危施计
高潮: 司马中计
结局: 孔明释计
2019/5/21
7
(二)议:
学习精彩描写 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2019/5/21
8
披鹤氅,戴纶巾,笑容可掬
2019/5/21
9
诸葛亮
------智慧的化身
足智多谋、处乱不惊 神机妙算、临危不惧
2019/5/21
10
细节描写“三笑”
笑容可掬 抚掌而笑 拍手大笑
——故作坦然,有点紧张 ——如释重负,侥幸的笑 ——自豪的笑,嘲笑
司马懿:“亮平生谨慎,不曾 弄险。今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 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 速退。”
2019/5/21
14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主要原因
• 抓住了司马懿的弱点:多疑、自负 • 诸葛亮:知己知彼 , 出奇不意,
险中取胜 司马懿:知己不知彼(但自以为知彼) • 诸葛亮谨慎中含有果敢、机智 。 司马懿谨慎中见多疑。
2019/5/21
11
2019/5Leabharlann 21司马懿老谋深算 狡诈多端 多疑自负 刚愎自用
(一笑一疑一答)
12
(三)评
诸葛亮空城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课件:空城计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课件:空城计

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课件:空城计
导读:本文西师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课件:空城计,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22课空城计PPT-西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我国古典长篇历史小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空城计设计理念: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结合本实验组的研究课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

教材分析:这是六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二十二课的教学内容。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三国时代的历史为背景,描述了自东汉灵武帝刘宏中平元年(184年)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将近一百年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的斗争故事.《三国演义》代表着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空城计》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

课文描述诸葛亮面对强敌而能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指导学生阅读《空城计》,要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弄清文章是通过哪些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现诸葛亮和司马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体会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小说佳作,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积极创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如概括情节,评价人物等。

教学重点:借助工具书读懂古文,体会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分析计策成功施展的原因,理解展示人物之间较量的作用;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思路:通过阅读-复述-练习-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读、思、说、做的能力,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乐趣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与电教相结合。

学法—自主阅读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趣、生奇导入听一听:欣赏词曲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生:这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也是小说的卷首记一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师:歌声高亢浑厚,意境深遂悠远,但在它那明白如话的歌词里却包含着笔墨难尽的历史沧桑。

每当这首歌回响耳畔,我的思绪总会情不自禁地被它引向电视剧《三国演义》那动人心弦的争霸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三国—空城计。

一睹诸葛的过人智慧和超人胆略。

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1、需重点注意下列字词懿氅纶笑容可掬遁蜂拥隐匿(大惊)失色旁若无人无不骇然2、弄清文中出场人物列出蜀、魏双方出场人物,弄清相互间的关系。

3、介绍《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揣摩文意,概括要点思考: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话(小标题)概括本文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四个阶段可以概括为:起因-兵临西城; 发展-临危施计;高潮-司马中计; 结果-孔明释计。

四、合作探究、研读文本1、思考:课文中主要刻画了哪两个人物的形象?(孔明、司马懿)2、借助多媒体资料介绍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称“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他隐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时,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门,成为刘备的军师。

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的主张。

在赤壁之战中,他联合孙权,大破曹兵。

后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刘备称帝后,他担任丞相。

刘禅继承王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

诸葛亮曾六出祈山伐魏。

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相忠臣的代表,也是驱者智慧的化身。

司马懿字仲达,魏国的名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魏大都督,权臣。

足智多变,文武双全。

虽然为魏国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心却想毁灭魏国,建立自己的王国,以便统一三国,建立新王朝。

3、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同学们,文中为我们塑造了孔明和司马懿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划也描写人物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

)师: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进行品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记叙顺序。

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了课文对孔明和司马懿这两个人物形象塑造。

下节课我们再通过集体的交流深入领会作者笔下的形象。

六、布置作业1、练写文中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小练笔: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1)助词;(2)代词,代替人或事物;(3)代词,虚指;(4)文言代词,这,这个;(5)往,到。

1、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2、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司马懿乃魏之名将。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通过对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重点语句的品读,体会人物形象。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总结全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空城计,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教师:很显然,故事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作者笔下刻画的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形象。

二、品读体会、评析人物1、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看,这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孔明。

文中是怎么描述画中的孔明的?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指名反馈,出示语句“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3、教师指名说说“笑容可掬”的意思。

(形容满脸堆笑的样子。

)4、孔明的笑在此是一个细节描写。

文中多次写到孔明的笑,请同学们找一找,然后和同学交流:每次都因何而笑?他可能在想什么?5、集体交流(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笑容可掬:这是大兵压境时的笑,孔明故作镇定自若。

为的是迷惑对方,让对方上当。

他可能在想:“你会上我的当吗?”(2)“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抚掌而笑:这是魏军退兵时的笑,司马懿中计了,他觉得如释重负,可能在想:“你果然中吾计矣!”)(3)教师:一次是计前笑容可掬,一次是计后的抚掌而笑。

通过这两笑,再联系整个故事,你们觉得孔明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依据。

6、评析孔明学生1:足智多谋,因为他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大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围绕城门的“空”设了一道计谋吓退司马懿。

学生2:处乱不惊,因为他没有像文武百官吓得不知所措,他“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笑容可掬”地施展他的计谋。

学生3:神机妙算,因为他料到司马懿疑心重,“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借他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得以成功。

学生4:临危不惧,因为“众官尽皆失色”,他却敢于在司马懿的敌军面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笑容可掬,焚香操琴”设了一道空城计,以少胜多(板书:孔明: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老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各抒已见,有理有据。

那司马懿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7、评析司马懿学生1:疑心病重,因为“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他认为孔明想暗算他。

学生2;老谋深算,因为他把孔明想得过于复杂,自认为孔明做事谨慎,“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结果中了孔明的计谋。

学生3:我不同意第二个同学的观点,我觉得司马懿并不是老谋深算,如果他老谋深算,为什么还会在智谋上输给孔明呢?我倒是觉得他狡诈多端,因为他认为“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亮生平不曾用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结果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中了孔明的“空城计”。

老师:两位同学的争论非常好!到底司马懿有没有老谋深算呢,我想要联系《三国演义》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来看,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刚打了胜仗,占了街亭,可见在街亭一仗中,司马懿是深思熟虑。

在《空城计》这个文章里,提到司马懿料孔明“平生谨慎,不曾用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可见司马懿还是老谋深算的。

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见解,请举手!学生4:多疑自负,因为他自负不听司马昭的劝告,还骂儿子“汝辈岂知?”,结果被孔明的“空城计”吓退。

(板书: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三、研读归纳、塑人手法思考: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1、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如第一部分通过魏蜀双方军力的对比突出西城之险;用众官“尽皆失色”衬托诸葛亮临危不惊。

第三部分以司马昭的年轻气盛衬托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和多疑自负。

第四部分司马军尽去,众官“无不骇然”而孔明“抚掌而笑”,众官“必弃城而走”的愚见与孔明的一番高见的对比,突出了孔明的足智多谋。

全文写司马懿也是为了衬托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2、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性格。

如文中二次写到诸葛亮的“笑”一是写诸葛亮在城头“笑容可鞠”,焚香操琴。

此时诸葛亮故作坦然,诱司马中计。

内心不免有些紧张。

二是见魏军远去,诸葛亮“抚掌大笑”,这是如释重负,是轻松的笑,也是侥幸的笑,毕竟太危险了。

四、拓展训练、计成原因1、分析完了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你们明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了吗?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正是因为孔明深深了解司马懿,知道司马懿对自己的了解有限,他只知道孔明生平不曾弄险,自以为深深了解孔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不知道置死地而后生的道理。

另外,孔明知道司马懿刚愎自用,必然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所以在关键时刻,孔明敢于“弄险”,并且一举成功。

2、将课文改写成小话剧,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表演。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

同学们要以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这本名著《三国演义》。

六、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

3、认真阅读名著《国演义》。

七、板书设计空城计兵临城下临危施计司马中计孔明释计诸葛亮:足智多谋、处乱不惊、神机妙算、临危不惧司马懿:疑心病重、老谋深算、狡诈多端、多疑自负八、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古文,全文通过逼计、施计、中计、释计这一脉络生动描述了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运用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精彩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