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22课堂笔记

合集下载

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22课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22课笔记

一、课文概要本课是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22课《大米和小米》。

讲述了大米和小米之间的友谊故事,主要表达了友谊的可贵和重要性。

二、课文分析课文通过幼儿园的大米和小米之间的友情来引出故事的主题,让学生从小便能够理解和认识友谊的重要性。

课文通过大米和小米的不离不弃的友情,向学生传递了“真正的友谊是不分贫富、不计得失、不以外貌评价”的正确友情观念。

也教育学生要善于体谅、理解和帮助身边的朋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课文通过大米在小米面临危险时的拼命相救,启发学生要学会勇敢、善良、勇敢的品质,并顺应和支持朋友。

课文通过大米和小米的友情故事向学生们传递了爱心、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读懂《大米和小米》这篇文章,理解文章中讲述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品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友情和品德的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型。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传递的友情和品德教育。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听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以课文为依据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4. 提供课外阅读和朗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播放相关动画视瓶,让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

2. 学习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课文:让学生分组讨论大米和小米的友情,并在班级共享自己的见解。

4.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讨论友情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朗读和背诵本课课文,并在课堂上展示。

七、教学内容延伸1. 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与友情相关的故事书籍,并进行共享。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文言文二则》课堂笔记本次语文课堂学习的是《文言文二则》。

文言文是一种中文写作语言,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和学习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老师让我们朗读第一则文言文《德不孤必有邻》。

这是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文章,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道德的人永远不会感到孤独。

文中描写了一位名叫闾丘露薇的女子,她因为道德高尚,得到了周围人的赞赏和尊重。

虽然她没有儿子来继承家业,但她都能得到众人的帮助和善行。

这说明道德高尚的人是不会孤独的,他们的善行和品德会吸引周围的人团结和支持。

然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翻译这篇文章,同时也要注意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接着,老师带我们朗读第二则文言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汉武帝问天下名将詹事以后,最为优秀的一位却只是南越的英布将军。

英布将军是带着南越勇士与汉朝军队英勇作战的将领,他“致身死节,圣天子以为重”。

文章告诉我们,不要一味追求外表的成功,而应该注重内在的价值。

就像弱水三千,我们只需要选择最好的一瓢即可。

这篇文章也是非常深刻的,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他的出身和地位,而是要看他的品德和才能。

最后,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讨论文言文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此外,学习文言文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对于我们的学习和人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课堂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文言文的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文言文,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2课《文言文二则》知识点总结课文主题:《囊萤夜读》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困,晚上捉了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条件下,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勤奋苦学,最终一定能学有所成。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完成学业的故事。

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我会写:囊:行囊药囊气囊囊括皮囊萤:萤火流萤囊萤萤烛恭:恭敬恭维恭顺谦恭勤:勤苦勤劳勤奋辛勤博:博学博大博文广博贫:贫困贫穷贫病交加焉:焉知焉能心不在焉不复出焉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形近字: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课文解析: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字词解释:囊萤夜读:(车胤)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在夜里读书。

本文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用口袋装。

萤,萤火虫。

恭勤:肃敬勤勉。

通:通晓,明白。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课文翻译: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晋朝人车胤谦逊有礼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家贫不常得油,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教材分析:《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字词解释:【铁杵成针】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四年级第22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第22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第22课课堂笔记一、我会写:芙:fú 芙蓉芙渠出水芙蓉蓉:róng 芙蓉莲蓉椰蓉洛:luò 洛阳洛河洛神壶:hú酒壶壶口铁壶雁:yàn 大雁雁群雁过无痕砚:yàn 砚台端砚砚池乾:qián 乾坤乾陵康乾盛世坤:kūn 乾坤坤表坤卦二、多音字:单:dān (单独)chán(单于)shàn(单姓)放学时,王老师说:“请姓单(shàn )的同学留下,我想单(dān )独和你谈一谈。

”老师话音刚落,同学的目光全都刷向了他。

三、课后习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二)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到了洛阳,如果洛阳亲友问起我来,就请转告他们,我依然像玉壶里的冰心那样晶莹纯洁。

”表现出诗人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表现了守边将士不顾严寒、奋勇杀敌、爱国爱家的精神品质。

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四、古诗欣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作者介绍: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2.主题:《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3.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语文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导入新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诗三首,这三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相信大家通过学习会有所收获。

二、学习目标1. 认识3个字,会写4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的意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检查预习1. 读诗正音。

2. 指名读,互相评价。

3. 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诗的韵律和意境。

4. 学生自由朗读。

四、合作探究1.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小组内讨论:三首诗有什么异同?3. 派代表汇报交流情况。

五、品读感悟1. 这三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好好品味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 学生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

3. 指名汇报自己的体会,重点引导以下诗句:(1)绝句默写: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从“迟日江山丽”中的“迟日”体会到是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从“燕子”“鸳鸯”的描写中体会到初春的特点,暗含着春暖之因。

从整体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空旷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悠闲的白云,江水澄澈碧绿。

而明媚的阳光和煦地照射在江水上,照得万物生灵熠熠生辉,散发出醉人的春光。

这就是“迟日江山丽”。

而“丽”字又让人联想起江南春色。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美丽。

诗人面对赏心悦目的春景,禁不住唱出“迟日江山丽”的赞歌。

由景生情,诗人笔锋处泛起联想,“春风花草香”让人陶醉于春之气息。

那花、那草是那么细、那么香,简直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

“江山丽”、“花草香”,色彩鲜艳,布局匀称,“诗眼”如画。

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忘其词藻之堆砌、用意之隐晦。

人于是情不自禁地随诗人一起去感受春天、欣赏春景、体验春的温馨,并陶醉于春风之中。

②“泥融飞燕子”中的“泥融”指的是泥土已经融化了。

“飞燕子”意味着随着天气的变暖燕子归来。

“泥融飞燕子”让我们看到了燕子衔来泥土筑巢,这不仅仅是对燕子的简单描写,还借此寄予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向往之心。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墨梅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盛赞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有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自己不愿媚俗的品格。

2、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课堂笔记雪梅翻译:《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雪梅主题:《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雪梅鉴赏1、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诗人难以评判高下。

首句运用拟人手法,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早春梅花与雪花之美。

2、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概括写出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

这两句妙趣橫生,而且富有理趣,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才是正理。

1.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

挣逃是对小壁虎的动作描写。

因为被蛇咬住了尾巴,它这样一挣,挣断了尾巴才能逃走。

这是小壁虎的尾巴的自我保护功能。

2.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句话表现了小壁虎的无奈和伤感,多难看哪写出了小壁虎嫌难看想向别人借尾巴的急切心情。

3.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

他看见小鱼摇着尾巴,在河里游来游去。

爬呀爬说明了小壁虎从墙角到小河边爬的路远,断了尾巴爬的速度慢。

摇写出了小鱼游泳的样子。

4.小壁虎说: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小鱼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姐姐您行吗写出了小壁虎的礼貌,它用商量的语气向小鱼借尾巴。

小鱼的话让我们知道了小鱼的尾巴要用来拨水这个科学小常识,所以小鱼只能很为难地对小壁虎说不行啊。

5.他看见老牛甩着尾巴,在树下吃草。

小壁虎说: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老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的笔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古诗三首》笔记一、字词积累1、生字注音组词芙fú(芙蓉、芙蕖、出水芙蓉)蓉 róng(芙蓉、豆蓉、并蒂芙蓉)洛luò(洛阳、洛川、洛阳纸贵)壶hú(水壶、茶壶、悬壶济世)雁yàn(大雁、鸿雁、沉鱼落雁)砚yàn(砚台、笔砚、笔耕砚田)乾qián(乾坤)坤 kūn(乾坤)单chán(单于)2、多音字相xiāng(相识)xiàng(相貌)将jiāng(将来)jiàng(将领)qiāng(将进酒)要yào(要点)yāo(要求)只zhī(只身)zhǐ(只有)单dān(单独)chán(单于)shàn(姓单)3、词语解释【遁】逃走。

【将】率领。

【孤】独自,孤单一人。

【骑】骑兵。

【逐】追赶。

【客】指诗人的好友辛渐。

【痕】痕迹。

【平明】天刚亮。

【乾坤】天地间。

【月黑】没有月光。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二、文史知识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唐朝著名边塞诗人。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代表作有《从军行七首》《出塞》等。

卢纶(739—799):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著有《卢户部诗集》。

王冕(1310—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

三、古诗内容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年级下册22课笔记

4年级下册22课笔记

4年级下册22课笔记一、生字词。

1. 生字。

- 脉:mài,脉络、山脉。

注意不要读成“mò”。

- 葬:zàng,埋葬、葬送。

- 卑:bēi,卑鄙、谦卑。

- 岗:gǎng,岗位、岗哨。

还有一个读音“gāng”,如“山岗”。

- 宰:zǎi,主宰、宰相。

- 措:cuò,措施、不知所措。

- 遣:qiǎn,派遣、消遣。

2. 词语。

-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例如:烟雾弥漫。

-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文中形容船员们在危险面前谨慎的样子。

- 惊恐万状: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在船遇难时乘客们的表现就是惊恐万状。

- 汹涌湍急:形容水流猛烈地向上涌,急速流淌。

用来形容当时海面上的情况。

- 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形容“诺曼底号”遇难时海水的力量。

- 你推我搡:形容人群混乱,大家互相推挤。

文中描绘了乘客们在危险面前慌乱的状态。

二、文章结构。

1. 开端(第1 - 5自然段)- 介绍“诺曼底号”在海上航行的环境。

夜雾弥漫,大海上阴森森的,为后面船遇难埋下伏笔。

- 同时介绍了“诺曼底号”的情况,如它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

2. 发展(第6 - 9自然段)- 突然,“诺曼底号”遇到了危险,全速前进的船身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海水汹涌而入,船上一片混乱,乘客们惊恐万状,你推我搡。

- 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他先下命令让船员们到各自的岗位上去,然后安慰乘客们不要惊慌。

3. 高潮(第10 - 40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工作。

他先让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他还安排了救生艇的放艇顺序,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镇定。

- 他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

4. 结局(第41 - 45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牺牲了,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古诗三首》是一节让学生接触古诗的课程。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作品,分别是《春晓》、《静夜思》和《将进酒》。

这些古诗在我国文化传统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哲理。

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一首古诗《春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这首古诗的意境和韵律,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孟浩然笔下的春天之美。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而《春晓》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季节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接着是第二首古诗《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静夜思》以夜晚的寂静为背景,诗人在夜间的思索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在课堂上,老师解读了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的孤独与思念。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孤寂的夜晚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乡愁的深沉思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首古诗是《将进酒》,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宴饮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李白的豪放与豁达。

《将进酒》通过宴饮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古诗是我国文化传统的精髓,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与哲理,也可以开拓自己的情操与人生境界。

希望我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古诗成为我们心灵的滋养与陶冶。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古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和文学修养。

古诗之美是独特的,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能够触动人心,激发我们对生活、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我认为学习古诗是非常有价值的,它能够开拓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人生的意义。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课堂笔记㉒古诗三首课堂笔记1:《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介绍: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主题:《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译文: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注解:【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北,下临长江。

【连江】满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

长江中下游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寒雨”指秋雨,“连、入”写出了寒雨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离别的暗淡气氛,展现了即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特点。

后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玉壶自比,表达了自己不会因为官场上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心志,表达了自己开阔的胸怀、坚强的性格和高风亮节。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课堂笔记2:《塞下曲》[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作者介绍: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主题:《塞下曲》的大意是:敌军溃逃,将士在严寒环境中奋勇追敌,一逃一追的故事情节,情景交融的手法,让读者自己想象战事的激烈,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精神的赞赏。

四年级下册22课 古诗三首 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 古诗三首 的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古诗三首的笔记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学习目标、重点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单”,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而理解古诗文。

4.学习一组描写人物品格的古诗,感受作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

二、作者简介王昌龄(约698—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

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卢纶(约742—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从军多年,他所做的边塞诗富有战斗生活气息,雄壮感人。

主要作品:《塞下曲》《长安春望》《逢病军人》等。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擅长画梅。

主要作品:《白梅》《梅花》《读史》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芙:fú(芙蓉、芙蓉楼、出水芙蓉)蓉:róng(豆蓉、莲蓉、椰蓉)洛:luò(洛阳、洛河、洛神)壶:hú(水壶、茶壶、酒壶)雁:yàn(大雁、雁群、沉鱼落雁)砚:yàn(砚台、洗砚池、笔墨纸砚)乾:qián(乾坤、乾隆、朗朗乾坤)坤:kūn(乾坤、坤角、扭转乾坤)四、多音字单:chán(单于)dān(单独)shàn(单姓)五、理解诗意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1.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诗意】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刚亮时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

如果洛阳的亲友向你有关我的情况,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就像这玉壶的冰那样纯洁透明。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三首笔记摘要:一、前言- 介绍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 课古诗三首的背景二、古诗三首简介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情2.《春望》- 作者:杜甫-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3.《江雪》-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三、三首古诗的内容与赏析1.《登鹳雀楼》-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2.《春望》-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3.《江雪》- 诗句解读- 艺术特点与价值四、学习建议- 针对每首古诗提出学习建议,包括理解诗意、背诵诗句、赏析艺术特点等正文:【前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22 课为我们选取了古诗三首,它们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春望》和柳宗元的《江雪》。

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审美情趣,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极好教材。

【古诗三首简介】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抒发壮志凌云的豪情2.《春望》- 作者:杜甫-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美好生活的向往3.《江雪》- 作者:柳宗元- 创作背景:唐代- 主题: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三首古诗的内容与赏析】1.《登鹳雀楼》- 诗句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远眺的景象,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人抒发了自己胸怀壮志,豪情万丈的情感。

- 艺术特点与价值:这首诗以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深远而著称,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典范之作。

2.《春望》- 诗句解读:诗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 艺术特点与价值:《春望》以其真挚的情感、形象生动的意境和优美的诗句,展示了杜甫独特的诗风。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22课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22课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22课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四年级下册22课课堂笔记
一、《钱塘湖春行》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林则徐所作,描述了春天钱塘江畔的美景。

这里的
江水澄清见底,远山高耸入云,莺啼燕舞,春意盎然。

林则徐通过对
自然风景的描绘,让读者对这里的美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二、《小学诗词》
这首诗是我国元代诗人朱熹所作。

全诗共有二十章,每章都是有关小
学诗词教学的经验和看法。

从《开宗明义》到《灵动的语言》,从
《深入亲身体验》到《大力培养语言能力》,朱熹言简意赅地阐述了
他对小学诗词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读者可以从中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对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很多实用的教学经验。

三、《登高》
这首诗出自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之手。

全诗共有28句,杜甫通过对自
然景观的精细描绘和对人文景观的感受,展现了他内心最深刻的情感。

通过诗歌,他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的厌倦,对逝去亲友的思念,对自然
的敬畏和崇敬,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关切和不安。

这首诗既有豪迈的气魄,又有深邃的内涵,是杜甫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总结:
从三首古诗中可以看出,古人们在对自然风景的描绘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和情感。

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感召力和感染力。

同时,这些古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邃内涵,对读者颇具启迪作用。

在学习古诗时,我们更应该深度挖掘其中的意蕴和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其魅力之所在。

四下语文第22课课堂笔记(一)

四下语文第22课课堂笔记(一)

四下语文第22课课堂笔记(一)
课堂目标
1.理解“女待”的含义;
2.掌握古文中的关键词汇;
3.了解文化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课堂内容
一、导入引入
1.列出生于明清时期的女性名人;
2.阐述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

二、课文学习
1.梳理文章结构,理解文章大意;
2.精读文章,掌握重点词汇;
3.分组朗读,感受文化背景下的性别意识。

三、小组讨论
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女待”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
2.性别歧视问题该如何解决。

四、思考拓展
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提高女性地位;
2.如何促进性别平等。

课后作业
1.小组讨论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处境并汇报;
2.阅读相关文章,写一篇小议论文,阐述自己对性别歧
视问题的看法。

课堂反思
1.整合学生的反馈,查找问题与优点;
2.反思自身教学方法与策略;
3.制定下一堂课的教学计划。

注意事项
•在讨论和思考环节,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倡导尊重多元化的思想;
•要关注教学中的性别平等问题,避免单一的性别倾向。

课堂评价
此次课堂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充分的互动环节,使学生对文化
背景下的性别歧视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
表达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综合能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参考资料
1.王佳妮,魏三,李华.《四下语文》(二年级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陈燕. “女待”的含义及其文化内涵.[J]. 国外文学. 2007, (05)
注:本文章为虚构内容,仅供参考学习。

四年级下册22课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的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22课的课堂笔记以下是四年级下册 22 课的课堂笔记:课程名称:《文言文二则》一、学习目标1. 能借助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囊萤夜读》。

3.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车胤勤奋苦学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借助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

难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车胤勤奋苦学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1. 谈话导入(1)引入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也叫古文。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篇文言文。

2. 学习《囊萤夜读》(1)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①自读古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古文,相机正音。

③出示古文节奏划分,师范读古文,生齐读古文。

(2)理解古文,感悟人物形象。

①借助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文的意思。

②小组交流古文的意思。

③全班交流古文的意思。

④感悟人物形象。

⑤出示车胤的相关资料,加深对车胤的了解。

⑥指导背诵古文。

3. 学习《铁杵成针》(1)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①自读古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古文,相机正音。

③出示古文节奏划分,师范读古文,生齐读古文。

(2)理解古文,感悟人物形象。

①借助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古文的意思。

②小组交流古文的意思。

③全班交流古文的意思。

④感悟人物形象。

⑤指导背诵古文。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背诵《囊萤夜读》。

2. 把《铁杵成针》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堂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课堂笔记摘要:一、前言二、课程内容回顾1.课文《春》2.生字词学习3.句子解析三、课堂笔记1.老师讲解的重点2.同学们的互动讨论3.个人思考与感悟四、总结与反思正文:【前言】在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二十二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还积累了许多生字词,并学会了如何解析句子。

接下来,我将对这堂课的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和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课文《春》】本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

这篇散文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春天的特点,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等。

【生字词学习】在生字词方面,我们学习了“碧绿”、“嫩黄”等形容词,以及“莺歌燕舞”、“百花争艳”等成语。

这些词汇和成语为我们描绘春天的美好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

【句子解析】在句子解析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和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句子进行分析,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句子解析的方法。

【课堂笔记】【老师讲解的重点】在课堂讲解中,老师重点强调了春天景色描绘的细腻之处,以及作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此外,老师还提醒我们要注意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成语,并学会运用它们来描绘春天的景色。

【同学们的互动讨论】在课堂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悟。

大家还相互交流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和成语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个人思考与感悟】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春天的美好,并学会了如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

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表达生活中的美好。

【总结与反思】总的来说,这堂课的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词汇和成语,还学会了如何解析句子,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4年级语文下册22课笔记

4年级语文下册22课笔记

4年级语文下册22课笔记标题:四年级语文下册22课笔记一、本课学习目标:1. 理解本课生字词的含义,掌握其用法。

2. 了解并掌握本课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主题,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4. 熟读并背诵本课,积累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二、本课重点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词的用法,了解并掌握本课的修辞手法。

2.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积累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

三、本课学习内容:1. 生字词: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如“涟漪”、“瞭望”、“络绎不绝”等。

2. 修辞手法:了解并掌握本课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她的声音像清泉一样甜美”、“他像一只小鹿一样奔跑着”。

3. 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形象和情感,了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

4. 背诵积累:熟读并背诵本课,积累优美的词句和生动的表达方式,如“她的声音像清泉一样甜美”、“他像一只小鹿一样奔跑着”等。

四、学习建议:1. 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 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3.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加强记忆,确保掌握所学内容。

教材分析:《囊萤夜读》讲的是晋朝一个名叫车胤的人勤奋好学,利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的故事。

故事浅显易懂,给人的教育意义却十分深刻。

只要我们勤奋苦学,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日后オ能有所成就。

《铁杵成针》讲述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受到老婆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继续学习,最终成就自己的故事。

这个成语故事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道理,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在进行教学时,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都要坚持的道理。

两则都是文言文成语故事,都是有关名人励志的,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的理解能力,又要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接受古典文化对心灵的熏陶。

我会写:囊:行囊药囊气囊囊括皮囊萤:萤火流萤囊萤萤烛恭:恭敬恭维恭顺谦恭勤:勤苦勤劳勤奋辛勤博:博学博大博文广博贫:贫困贫穷贫病交加焉:焉知焉能心不在焉不复出焉逢:相逢遭逢逢年过节卒:士卒卒业兵卒部卒形近字:荧(荧光)逢(重逢)碎(碎片)贫(贫穷)恭(恭敬)萤(萤火虫)缝(门缝)卒(士卒)芬(芬芳)共(总共)课文解析: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二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二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二4、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2.《暮江吟》这首诗中,赞美哪些景物是可怜的?可怜的意思是可爱。

当看到弯弯的如弓一样的新月、珍珠一样的露珠时,他感到这一切都是可爱的。

3.《暮江吟》中,为什么是真珠而不是珍珠?白居易《暮江吟》的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其中的真珠一词,在本诗中是珍珠的意思。

但真珠和珍珠之间,却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二者不能随意互相替代使用。

4.说说本课三首古诗的异同点。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描绘景物的。

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5、一年级下册第4课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一年级下册第4课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课文重难点探究:1.我画了几个太阳?分别送给了谁?我画了四个太阳。

我画了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

2.我为什么把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因为绿色可以给人阴凉、清爽的感觉,有了绿色,炎热的夏天能凉爽一些。

3.我为什么给冬天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因为冬天是寒冷的,红红的太阳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温暖和热情。

6、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三首小池课堂笔记之重难点探究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美景?从哪里看出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美景。

从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来: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等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堂笔记
第22课是《拯救小白兔》。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小女孩小雨救助小白兔的故事。

首先,课文开始描述了小雨和小白兔的相遇。

小雨在阳台上看到了小白兔被一只狗追赶,她立刻决定要去救助小白兔。

接着,课文描述了小雨救助小白兔的过程。

她冲出家门,迎着狗,大声地吓走了它。

然后,她用围栏将小白兔围起来,给它喂水和胡萝卜,还给它找了个舒服的笼子。

最后,课文描述了小雨和小白兔相处的情景。

小雨每天都给小白兔喂水和胡萝卜,还用心地给它起了个“雪白”的名字。

小白兔也和小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通过小雨的行动告诉我们,要热爱动物,尽量保护它们。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关心他人、热心助人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让人感动的故事,课文通过细腻而温暖的文字,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了小雨对小白兔的爱和关怀,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