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标签:蒲城方言底体助词结构助词同音形词

一、引言

蒲城县是陕西省的一个行政县,属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的交界地带。蒲城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片。蒲城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助词“底[ti]”,它不仅可以充当体助词,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并且它还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地”有鲜明的对应关系,但又不完全对应。本文尝试详尽描写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语言规律。

二、助词“底”所表达的体范畴

蒲城方言中,助词“底”可以标记4种体范畴: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

(一)存现体

助词“底”标记动作行为支配对象的存在状态,形成“V底NP”结构。如:

(1)墙上挂底画,桌子上摆底吃食。(墙上挂着画,桌子上摆着吃的东西。)

(2)屋里放底桌子和椅子。(屋子里放着桌子和椅子。)

(3)这搭埋底啥?这搭埋底宝!(这儿埋着什么?这儿埋着宝物!)

上述例句中,当“底”表示存现体时,虽然其修饰的动作行为动词都是可持续动词,但“底”所在的整个结构的功能①并不是强调“底”前面的“V”的持续状态,而是在强调“底”之后的“NP”的某种状态,如例(1)的“画”和“吃食”的存在状态,例(2)的“桌子”和“椅子”的存在状态,例(3)的“宝”的存在状态。因此我们说“底”标记一种存在范畴,和普通话中的助词“着”大体相似,这一点下文还要论及。

(二)持续体

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摘要:客家是中国汉族民系中一个独特而又稳定的民系,以操客家方言为主要特征。客家方言保留了大量古词的音调,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汉语言及世界语言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客家方言中丰富的动词出发,浅谈客家方言动词的英译。 关键词:客家方言;动词;翻译 一、引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识别和区分民系的第一要素。是在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汉民族人多地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封闭的小农经济使得各地人民之间很少交往,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汉语中的一个个方言。[1] 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学者们有不同的分法,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这就是: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共同使用的语言,又称“唐音”、“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一般认为它是魏晋时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南北朝的发展,最终在唐代定型。由于客家人为避战乱南迁至山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客家方言也因此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相对于其他语言体系,客家代代相传、延续千年而被誉为中国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对研究中国古汉语乃至整个世界的语言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同时让世界了解客家文化,客家方言的翻译也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客家方言中最活跃也是最丰富的动词出发来研究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 二、客家方言中单个动词的翻译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祖先历代相传下来的精华。经历千年之久的客家方言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朵奇葩, 客家方言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其影响仅次于普通话和粤方言。[3]对客家方言的翻译研究离不开对客家方言中动词的翻译研究。 1.客家方言中一些动词可以兼作形容词,对于这类动词,我们可以采用等值翻译法。例如: 客家方言中“滚”这个动词,翻译成普通话是“滚动”,那它相对应的英文翻译是“roll”;它也可以做形容词,表示“温度高”,“恼火”,相对应的英文翻译分别是“hot”,“angry”。因此下面的句子就可以这样翻译:该杯水顶滚(这杯水很热)This cup of water is very hot.渠该只崽顶调皮,今日舞得我顶滚。(他这个儿子很顽皮,今天搞得我很恼火。)His son is very naughty. He makes me very angry today. 我们再来看两个动词,一个是客家方言中的“杀”,在普通话和英语中都能找到对应词,分别是“杀死”和“kill”;他的另外一个用法是可以做形容词,表示“狠心”,英文翻译成“cruel”。以下涉及到这个词的句子可以这样翻译:渠该只人心顶杀,做阵妩得(他这个人心真狠,不好相交。)He is so cruel. It is not suitable to make friends with him.客家方言中“摆”这个动词和以上两个动词略有不同,它和普通话的“摆”完全对应。无论是在普通话中还是在客家方言中它都可以既作动词又作形容词。意思分别是“摆开,摆动” ,“摆阔气,摆架子”。那它们相对应的英文翻译是“shake”和“show off”.例如:该只妹子顶摆(这个姑娘喜欢打扮)The girl likes making up;老王当哩官,妩晓几摆子(老王当了官,非常摆架子。)Mr. Wang

助词で的用法

1 活动场所 在以行为动词为谓语的句子中,活动场所用で表示。 「私达は学校で(活动场所)勉强をします。」 “我们在学校学习。” 「运动场で(活动场所)运动会を开きます。」 “在运动场举行运动会。” 2 比较范围 事物进行比较时总是有一个比较的范围,经常说“在……范围内……。”这个比较范围用で表示。「中国では(比较范围)、北京大学が一番有名です。」 “在中国,北京大学最有名。” 「私达のクラスでは(比较范围)、李さんが最も真面目です。」 “在我们班小李最认真。” 3 工具 当人做某种行为时,往往依赖于某些工具。在句子中直接表示所使用的工具,就用で表示。 「バスで(工具)会社に行きます。」 “乘公共汽车去公司。” 「万年笔で(工具)名前を书きます。」 “用钢笔写名字。” 「彼达は日本语で(工具)话しています。」 “他们用日语在交谈。” 这里注意:用で表示工具时,一定要直接在工具名词后面加で表示,不能加进动词。试比较:「バスに乗って会社に行きます。」这句话仌然译成“乘公共汽车去公司。”但是因为用了动词,表现方式就有了变化。 4 方式 主要是描述动作主体的数量。 「私は一人で(方式)住んでいます。」 “我一个人住着。” 「学生たちは五人で(方式)先生の家に行きました。」 “学生们五个人去了老师家。” 「皆で(方式)歌を歌いましょう。」 “大家一起唱歌吧。” 5 总和 和上一项不同,单价或者一个人的不加で,2个以上的合计值就要加で。 「靴下は一足5元です、3足で(合计)15元です。」 “袜子1双5元,3双就是15元。” 「一人3册だと10人で(合计)30册になります。」 “如果一个人3本,10个人就是30本。” 「一轩5m必要としたら、20轩で(合计)100m必要です。」 “如果一家需要5米,那么20家就需要100米。”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南京方言土话百句 倒三不着两——指说话办事不着边际,不知轻重 焐蛆——天气热了,穿着太多,一般是善意的骂人话 韶老太——指喜欢说话且又罗嗦的人 异怪——恶心,肉麻 十达子(十达、十里八达)——喜欢跟人说话,话多,见什么人都喜欢搭讪 海里湖天——希里糊涂,不知轻重,愣头青 算活拉倒——算了,拉倒 夹生——斤斤计较,不好说话,难相处 啊要辣油啊?一点儿——吃馄饨时老板问“要不要放辣椒”,回答“放一点”,后被传为老外误听成“I LOVE YOU”。是个笑话,可以当作“我爱你”用 来斯——厉害,有两下子 莫里十孤——不知轻重,做事莽撞 吴二逮鬼——不怎么样的, 毛娃子——婴儿 犯闲——讨厌

脚巴子——脚 手力儿——手帕 指抹头——手指或脚趾 黑漆马污——颜色很黑或者指又黑又脏 刷刮——办事干净利落 多大事啊——没什么了不起的 不能急了——拿你(他)没办法了 杀(S)痒——过瘾,爽了 挑子——汤匙 唉哟,后(第一声)死了——盐放多了,太咸,或者是糖放多了,太甜 看这个天,阴私阳嗨的——这里指天气不好,阴沉沉的没有太阳。也可以 指一个人态度不理不睬不阴不阳 二五郎当的——没正经,或者傻了八叽的, 阿物——叔叔(最小的叔叔又称“老无”) 老靓——小姑(姑妈、阿姨都可以称“晾”) 活丑——办事办砸了,难看了

煞渴——过瘾,爽 盼兮——姑娘,女朋友,小蜜 杆子——很仗义的 放倒——打败,搞定 死走——叫人走开,滚蛋,不跟你说了 不对箍子——不对头,不上路子 希奇扒拉——不希奇,通常后面跟一句“猴子搬家” 搞得没得鸟身呢——搞得不得了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钉毛栗子——弯起手指在人头上敲,指给人厉害瞧瞧 毛竹片子炒肉丝——毛竹板子打屁股,通常指小孩子回家挨打 栀子花茉莉花——说话不着边际,天花乱坠,东一榔头西一棒 瞎糙——乱起哄 老奎——以前是骂人真傻,现在中学校园里流行“魁”,是指很厉害 摆——厉害,牛~

江苏东台方言中的-呃

语 言应用研究 85 2006.04 一 隶属于盐城地区 南与南通地区的如东县 兴化市接壤 1987年改为县级市 1960 河南山东皖北苏北的官话 中国语言地图集 中的泰如片 1988 中所说的通泰方言区 一批调查报告的 出版及相关论文和专著的发表 有关东台方言的研究成果 李葆嘉 1994 东台话的疑问副 词 东台话的 寡 的特殊用法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 和 1998 呃 语料库以东台城郊的和平村为调查 点 调查点的方言属于东台方言台城小片 的用法主要分为两种二是作为语气词 单独使用 一 她呃 相当于 家的 格 父亲我比不上你家姨 子啊 他呃个小伙 他家的儿子 她家女儿 人家 这呃 这呃子 那呃子 哪呃 例如 b.吃也没得那呃吃得凶呃吃也没有那么吃得 香 c.这呃子不曾敢于报个好学校啊这样子没有敢报个 好的学校啊 d. 那呃子怎呃拜到个佛格 哪里没有叫她 不做 怎么 将呃 a.你怎呃打得掉啊 呃 本文根据东台方言日常对话语料库 呃 王小龙 万方数据

语 言应用研究 86 2006.04 子 昨呃 明呃 万后呃 例如 b.昨呃子我俫家的也煮的饭昨天我家里也 煮的饭 c.你才敬呃香的d.作呃气 生了气 e.明呃死呃去罪过大啦 看明天开会 )  单音节动词加相当于普通话中的 A一下 例如 就拿个麻醉药擦一下 b.我告送你听呃子 我告诉你听一听 ABAB a.把两钱他 给他点钱 b.跟老板把情况说明呃子向老板把情况说 明一下 AA地/ 的 a.轻轻呃的 轻轻地 b.细细呃的棒头 细细的棍子 回答别人时用的语气词 a.嗯呃 嗯 附加一定的语气 a.他喏呃成会突呃田的 他宁可掉在田里 吗 a. 肯定他不自家家来求呃喏 相当于 例如  用在动词后面动态 持续 a.说的别怎呃我呃奶奶拿呃的 使成式 a.吃呃个饱饱的 吃得很饱 补足完成语气 a.弄短篙用短篙子把头都 戳破了的 例如 全家忙着过年 可以说是持续状态的 一种 a.他把蛋放呃那睡柜的 他把鸡蛋放在躺柜里 a.邓开元呃妈妈不丑啊 邓开元的妈妈好啊 发出声 音 呃 打呃 小结 特别是在老年人及 文化程度稍低的人群中间使用频率更高 呃受 普通话影响较大的缘故 主编 方言志 2 江苏省和 上海市方言概况 3 寡 5方言篇 6 江苏方言文化 7 8 9 10 修订本 王小龙 万方数据

永新方言中来字的特殊用法

永新方言中“来”字的特殊用法 段福德1赖海燕2 (赣南教育学院江西赣州343100) 【摘要】:“来”字在永新方言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也十分灵活,除可以用作动词、助词外,还常用作副词与介词。本文着重描写“来”作副词和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并探讨其语法化途经。 Abstract: The Chinese character lai is rather frequently and flexibly used in Yongxin Dialect, usually as an adverb or preposition as well as a verb or auxiliary.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describe the grammatical and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lai used as an adverb or preposition, and to explore its ways of grammaticalization. 【关键词】:永新话来副词介词语法语义语法化 Key words:Yongxin Dialect; lai; adverb; preposition; grammar; semantics; grammaticalization 永新县地处赣西边境,罗宵山脉中段,毗邻湘东,古有“楚尾吴头”之称。境内除个别乡镇说客家话外,其余都说赣语。永新方言中“来”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用法也非常灵活,“来”字在永新方言中除可以用作动词、助词外,还常用作副词与介词。“来”字作动词与普通话相同,用作事态助词和语气词在其他方言中也习见,而副词与介词的用法比较特殊,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在赣方言其他地区还未发现有类似的情况。本文着重描写永新方言中“来”字用作副词和介词的语法语义特点,并探讨其语法化途经。 一“来”用作副词 “来”作副词,意为“将要”、“即将”,可以作状语和补语。 1.作状语,可位于句首,也可位于句中。如: ①来过年里,样样东西涨价。(将要过年了,样样东西涨价。) ②来开学个几工,火车浪好多人。(将近开学这几天,火车上好多人。) ③来毕业个时节,个个抓紧找工作。(快要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抓紧找工作。) ④来吃饭里,做事个还唔回。(快到吃饭时候,做事的人还没回。) ⑤你个衫衣来干。(你的衣服快要干了。) ⑥咕个病人来死。(这个病人快要死了。) ⑦日头来落山。(太阳快要落山。) ⑧苹果来烂。(苹果快要烂了。) ⑨李老师来退休。(李老师即将退休。) ⑩我来笑勒。(我快要笑死了。) 2.作补语,“来”作补语一般存在于“V1+得/到+来+V2”这样的句式中,“来+V2“作V1的补语。 ①老张病到来死。(老张病得快要死了。) 1段福德(1968-)赣南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与方言。 2赖海燕(1965-)赣南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普通话及古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之字用法大全

之字用法大全(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文言虚词“之”字用法教学总结 文言文“之”的用法 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中,“之”比较多,用法也较复杂,有作代词用的,也有作助词、动词用的;区分起来也比较费劲。若死记硬背,耗时多而效果不佳。所以在学习中要学会摸索出一套有效的辨析“之”的用法的方法。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那么我们来学习一下高中知识: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

{详细整理版}日语助词的分类和用法归纳

【总结】日语助词的分类和用法归纳 助词分类表 格助詞(かくじょし) 格助词主要接在体言或者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构成句素,表明该句素在句中的地位,决定该句素在句中与其他句素之间的关系。 がのをにでとからまでへより 接続助詞(せつぞくじょし) 接续助词是连接用言、用言性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助词。接续助词在句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示条件、因果、让步、转折、并列等各种逻辑关系。 て ながら し から ので ば と ては(では) が けれども(けれど、けど、だが、ですが) のに ても(でも) たって(だって) とも 並立助詞(へいりつじょし) 连接两个或以上的词语,使它们构成并列关系。 と や たり とか だの か なり に 提示助詞(ていじじょし) 与前面的助词不同,它不表达词与词之间的关系,而是在句中充当谓语,并表明说话人的陈述态度。 は こそ

しか さえ すら も でも だって 副助詞(ふくじょし) 一般接在体言后,也可接在某些用言、副词、助动词后,增添某种意义。 ほど だけ ばかり くらい(ぐらい) きり まで ずつ など なんて か やら 語気助詞(ごきじょし) 在句中或句末用以表示各种语气。用于句末的时候表明了说话人的陈述方式。か かしら(ん) ね(え) よ な(あ) や こと わ ぞ ぜ い もの さ の かな(あ) な

第1节格助词 が が主要接在体言、相当于体言的词语后。 1、表示句子的主语 ①、表示判断、性质、状态、存在、动作、作用等主体。 表判断わしが噂の天外じゃ!(老身就是传说中的天外!) 表状态タイタン3の身長が一番高いだ。(泰坦3是最高的。) 表存在真ゲッターには未だ解明されていない謎が沢山眠っている。(真盖特身上还沉睡着许多未解之谜) 表动作月面で大規模な爆発が起こったらしい。(月面似乎发生了大规模爆炸) 表动作こらぁ!てめぇがぐずぐずしている間、敵が沢山やって来たじゃねぇかよ!(喂!在你磨磨蹭蹭的时候,敌人已经来了一大票了!) 表动作通信が入ったら直に報告しろ。(有通信来的话马上向我报告。) ②表示好恶、巧拙、能力、愿望、心理活动、需要等的对象 表好恶俺は君のことが好きだ(我喜欢你) 表好恶ナルト君は一人ぼっちになるのが嫌なんだろう。(鸣人君不喜欢孤单一人吧。)表巧拙サンジは料理が上手だ。(山治擅长料理) 表能力ロギア系能力者は自由に体を変形させることが出来る。(自然系能力者能够随意改变身体形态。) 表愿望ルフィーは肉がほしい。(路飞想吃肉) 表需要ここでお前ら全員を抹殺する必要があるようだ。(看来有必要在这里把你们全部“处理”掉。) 表心理活动金田の素晴らしいバイクが羨ましいな。(真羡慕金田那辆出色的摩托啊。)2、表示定语 这是文言文残留在现代日语中的用法,相当于の(的)的意思。基本没有掌握使用方法的必要,看到的时候能理解就可以了。 見よ、我が力を!(看吧,我的力量!) 龍が如く(如龙) 山高きが故に貴からず(来源于【山高故不贵,以有树为贵】) 另有一些类似わがまま(任意妄为)等用法,现在一般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不再单独解释が作为助词的意义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俗话说:江阴十八蛮。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江苏最难懂十大排名第六:江阴话 江阴话有29个声母,43个韵母,8个声调。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而西乡人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 总体来讲,江阴话有生硬、刚腔、纷杂、舌齿音多后鼻音浓、一字多音字出现频繁、语意与真实意思随讲话人声调变化等特点。江阴人讲话大多数比较直率,并且喉咙特大(大多数)。 说起江阴话的生硬,是与吴侬软语味最重的苏州相比来说的,就连江阴人自己也常有“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江阴人讲话”的说法,何等生硬可想而知。比如:你要吃刀啦(你想吃什么?) 江阴话舌齿音多与后鼻音浓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特有的发音规则,恐怕江阴本地人也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特点。如“全”、“线”、“显”、“鲜”的区别,“新”、“兴”的区别,“响”、“乡”、“象”、“祥”的区别,“粗”、“醋”、“除”的区别,等等。 说到江阴人的一字多音,我曾与几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讲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讲着、说着,谁也没去注意,但作为外地人想了解并学会江阴的本土话,就不得不重视这些发音了。如:“大蒜”、“大学”、“大小”三个词中均有一个“大”,但发间确截然不同的,分别是“dai”蒜、“da”学、“dou”小;“杏春桥”、“春三头(早春三月的意思)”二词中均有“春”字,但前者读“ceng”,后者读“qiong”;“人事局”、“人”二词中均有一个“人”字,但发音也不同,分别是“sen”事局、“nin”等。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 陕西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ti]”有两种主要功能:一是用作体助词,用来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它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但又不完全相同;二是用作结构助词,用来标记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成一种“底”字结构。在本质上,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是一个同音形词。 标签:蒲城方言底体助词结构助词同音形词 一、引言 蒲城县是陕西省的一个行政县,属渭南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是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的交界地带。蒲城方言属于北方官话中原官话区关中方言片。蒲城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助词“底[ti]”,它不仅可以充当体助词,标记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等体范畴,与普通话中的“着”“得”“了”等体助词所反映的体范畴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并且它还可以充当结构助词,与普通话中的结构助词“的”“地”有鲜明的对应关系,但又不完全对应。本文尝试详尽描写蒲城方言中的助词“底”,并探讨其中所反映的语言规律。 二、助词“底”所表达的体范畴 蒲城方言中,助词“底”可以标记4种体范畴:存现体、持续体、伴随体、实现体。 (一)存现体 助词“底”标记动作行为支配对象的存在状态,形成“V底NP”结构。如: (1)墙上挂底画,桌子上摆底吃食。(墙上挂着画,桌子上摆着吃的东西。) (2)屋里放底桌子和椅子。(屋子里放着桌子和椅子。) (3)这搭埋底啥?这搭埋底宝!(这儿埋着什么?这儿埋着宝物!) 上述例句中,当“底”表示存现体时,虽然其修饰的动作行为动词都是可持续动词,但“底”所在的整个结构的功能①并不是强调“底”前面的“V”的持续状态,而是在强调“底”之后的“NP”的某种状态,如例(1)的“画”和“吃食”的存在状态,例(2)的“桌子”和“椅子”的存在状态,例(3)的“宝”的存在状态。因此我们说“底”标记一种存在范畴,和普通话中的助词“着”大体相似,这一点下文还要论及。 (二)持续体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 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

南京方言语气助词

南京方言中的文化现象探析 丁晓雨 090100002 班级:09文21 作为一个南京人,我对南京方言中的各种语气助词感到非常的亲切,总能让我感到浓浓的家乡味。已经有不少前辈对南京方言的语气助词做出了贡献性研究,我在这里就主要罗列一下研究发现及成果。 南京方言中的语气助词虽然不多,但用法相对固定: 一、“啊”“喃”“噢” 在一般问句句尾中,与普通话的“啊”字同义,可用“啊”“喃”,不区别意义。如:那你自己阿来啊?/那你自己阿来喃?一般说来,选择问句的前一句只用“喃”,后一句皆可,使用习惯多与南京话语调普遍是一种降调有关,问句在末尾处有一个升调,而一般不会在一个句子里有两个升调,所以一般只在选择问句的后一句用“啊”。如: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喃?/是今天去喃,还是明天去啊?名词作问句时,只能用“喃”,如果换成“啊”,表达的 意思不同。如:刘顺喃?表示刘顺在哪儿。/刘顺啊?用在有人来访或来电时,还未见到对方或还未确定对方是谁的时候问的话。/你喃?表示征求你的意见。/你啊?有一种“原来是你啊”这样的意思。 但是,与“喃”不同的是,在普通话用ma吗作问句时,南京方言大多数使用的是“啊”,而不是“喃”,并且在南京方言中几乎没有“吗”这个语助词。南京方言的是非问句的格式为阿V,句末用“啊”而不用“吗”。如:你 阿知道啊?/阿是本来有的啊? 在表假设的意义中,相当于普通话“ne呐”。如:要是突然下雨了喃,那就……这种假设问句如果句末用“么”,则完全没有疑问的意味。在南京话用“喃”,却也并没有多少疑问的语气在其中,仅表达一种假设的可能性。在表示设想的句子中,普通话里用“呐”,南京方言中用“噢”,带有一种警示、嘱咐的口气。如:这个很危险噢! 在表示“还”“还不”的时候,普通话均用ne呐。而在南京方言中,在表示“还”时,大多用“啊”字,有时也可用“喃”,但缺少反问语气,多含鄙夷口吻。如: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啊?/老朋友啊!“还老朋友”喃。在表示“还不”的时候,基本上用“喃”,如还没完喃。/还不用这么多喃。 表示申明有的时候,南京方言用“喃”字,这里的“喃”是降调,不拖沓,如:有三十万喃,阔地很喃!/听说还有个姓张的喃。 二、习惯性的“唠”字结尾 普通话中表起事和完事时使用“le勒”,南京话中可以用“唠”或“赖”,使用时区别不大,用“唠”的时候,感情不丰富,叙述平淡,用“赖”的时候,一般带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如“下雨赖”表惊讶,没料到会下雨。“进来吧,吃饭赖”有较强的催促意。“我不高兴去赖”更突出不高兴的

日语助词总结大全(非常完整)

日语助词完全整理总结篇(超全) 助词是没有活用(词尾变化)的附属词,接在其他词的后面,表示该词在句中的地位,或者表示该词与其他词的关系,或者给该词添加某种意义。 1.提示助词[は]在判断句中,[は]提示主语 2.提示助词[も] [も]表示兼提,有"也"的意思接于数量词之后,表示数量之最(之多或之少),意为"竟有…之多"、"(一个)…也没有" 3.助词[が] (1)主格助词[が] [が]通常用于表示主语,但在判断句中,[が]只在疑问词做主语的问句及其答句中表示主语 (2)格助词[が] 格助词[が]接在体言之后,除了可以作为主格助词、表示主语之外,还常常用在描写句中,表示形容词、形容动词所描述的对象,故又称"对象格"。。(3)接续助词[が] 接续助词[が]接在各类活用词终止形(简体、敬体均可)后,起两种语法作用,一种表示逆接(转折)关系,意为"虽然…但是…",另一种表示顺接关系,起有机连接前后句的作用。 4. 领格助词[の] [の]表示所属,为"的"之意 5. 终助词[か][か]接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汉语的"吗","呢"之意 6. 接续助词[て]接形容词连用形[く]后,表示并列、因果关系

7. 提示助词[は]接否定式[ない.(あり)ません]之前,加强否定语气。 8. 接续助词[から]接活用词终止形(简体敬体均可)之后,表示因果关系。 9. 补格助词[より] [より]接在体言后,表示肯定的比较对象,以为"比"。 10. 副助词[ほど][ほど]接在体言后,表示否定的比较对象,意为"(不)比…"、"没有…那么…" 11. 终助词[ね][よ]终助词又称感叹词,接在句子末尾,增添某种语感、语气。[ね]主要用于表示感叹、赞同或质疑,[よ]主要用于提示、告知等场合。 12. 传闻助动词[そうだ][そうだ]可以接在各类活用词终止形后,表示传闻,其敬体形式为[そうです],意为"(第一人称)听说…" 13. 补格助词[に] [に]接在表示场所的体言后,表示存在的场所,意为"在"。[に]接在名词或动词连用形之后,(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日语单词本)且后续意为"来、去"的动词(如:[行く]、[来る]…)时,表示来去的目的。 14[か]接在疑问词后,表示不确定,意为"某(些)"、"若干"。 15. 并列助词[と][と]接于体言之后,表示并列,意为"和"。 16. 副助词[や][や]介于体言之间,表示含言外之意的列举,意为"…啦…啦…(等等)"。 17.同位格[の][の]可以介于两个互为同位成分的体言之间,表示同位语。

浅谈粤语中的语气助词

浅谈粤语中的语气助词 文学院汉语言04 甄天蔚20040103005 在北方人看来,粤语方言区的人有个说话特点就是喜欢“拉长音”。一位外省朋友在谈论到粤语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年轻人骑车不小心撞到人了,被撞的人说:“乜你钸硇⌒母拢宽钒÷铮保阏饷床恍⌒牡模靠绰仿铮。┱飧隼臃从沉斯愣似⑵胶停蝗菀锥执蚣埽送猓饫锍鱿至肆礁龇旁诰淠┑挠锎手剩叶际前岩衾さ摹U庖惶氐惆樗孀欧窖郧ㄒ频狡胀爸校虼耍愣耍ㄈ非械厮涤Ω檬墙苍劣锏娜耍┮豢冢鹑司吞隼戳恕M保簧偻馐∪搜霸劣锸币参飧鼍淠┑挠锲矢械酵吠矗蛭谋浠翟谔唷⑻丛恿恕 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大致可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具体也不外乎“了”“的”“吗”“吧”“呢”“嘛”几个。而粤语的语气助词则显得丰富多彩,常用的单音节有“啦”“嘞”“啊”“咋”“嘛”“h”“薄薄斑帧薄薄贰薄翱薄薄А薄班馈薄澳亍薄班摹薄斑恪薄案隆薄疤怼保凰艚冢戳礁龅ヒ艚谟锲柿茫┯小跋道病薄岸病薄埂薄鞍绽病薄爸h”等等,数量上比但音节少;甚至出现三音节、四音节的,但非常罕见,且大多可以用某个双音节语气助词替代,因此在今天已经很少听到。 因此在这里我们不以音节数为这些语气助词的分类标准,而是通过不同的语气及其透露出来的感情色彩作区分,归纳出几个常用的、典型的语气助词。 一、表示祈使语气。 1)啦la1 例句:唔该你快ダ病#图菽憧斓闳グ伞# 系罾病#驼庋伞# 2)lo1 例句:听日叫谠#魈旖兴绲憷础# 你搞掂#愀愣ò伞# “啦”和“痹诒硎酒硎褂锲辈荒苡糜谇苛业拿畛『希缇似锟吹骄烀钭锓阜畔挛淦魇保圆荒苡谩胺畔挛淦骼玻闭饷次氯岬乃捣ǎ蛭峭ǔ4星肭笊踔涟蟮囊馕叮纭斑砀媚憷玻薄7⒁舻某ざ桃材鼙硎静煌母星樯剩岩粼倮さ阃搅吮硎静荒头车某潭取 二、表示肯定和决断语气。 1)gé3 例句:你一定得#阋欢ㄐ械摹# 我系唔信鬼#ㄎ沂遣恍殴淼摹#

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

河北邯郸方言助词“了”的用法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邯郸方言助词“了”的三种用法:了a、了b和了c。了c有动词后缀性质;了b有表现时态的性质;了c一般用在是非问句中。三种用法分工明确又有少量的交叉重合。 标签:邯郸方言“了”用法分析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根据“了”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和功能的差异,将助词“了”分为“了1”和“了2”。“‘了1’用在动词后,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果动词有宾语,了l用在宾语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有成句的作用。如动词有宾语,‘了2’用在宾语后。”① 助词“了”在普通话中读[le],在邯郸方言中,助词“了”有三种用法,分别对应的读音为[lau21],[len21](韵尾基本脱落)和[lei21]。为了方便,分别记为了a、了b和了c。了a的用法大体相当于北京话中的了1,了b的用法大体相当于北京话中的了2,了c的用法比较特殊,见后详细论述。在邯郸方言中,一般说来,了a有动词后缀性质,如:“我编了a个顺口溜,你一看就明白。”了b有表现时态的性质。如“天不早了b,该睡觉了b。”了c一般用在是非问句中,如“他给够钱了c不?”以上所述是邯郸方言和普通话助词“了”使用上大致的对应关系。但事实上,邯郸方言和普通话在助词“了”的用法上还存在着不少差异。现将邯郸方言中助词“了”的大体用法总结如下: 一、了a的用法 邯郸方言中了a、了b和了c的用法和它们的读音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交叉的情况不是很多。其中了a的用法,也就是“了”读[lau21]时,大体跟普通话中的“了1”相对应,一般用在谓词性成分之后。 (一)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这种性质状态有所变化,如: (1)他的病好了a没几天就又犯了。 (2)电灯泡闪了a一下。 (3)他的腰挺了a一个多小时。 (二)用在动词之后,宾语、补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完成,如: (4)他编了a个顺口溜,你一看就会明白。(宾语之前) (5)先砸了a他的摊子再说。(宾语之前)

日语格助词用法大全

包括以下格助词: から、へ、に、し、て、と、は、が から、格助词表示动作,作用的起点。 1,表示关于场所,时间等的出发点。 昨日、田舎から帰ってきた。 これを君から王さんにあげてください。 学校は九時から始まります。 2,表示通过的场所。 窓から物を捨ててはいけません。 雨戸の隙間から朝の光が差し込んでいる。 高校から大学へ進むときに病気をして1年遅れました。 3,表示动作的出处或动作的对象。 試験の問題はこの本から出すことにします。 父から毎月お金を送ってもらう。 宿題を忘れて、先生からしかられた。 4,表示在某个数量以上。 この川は深いところが二メートルからある このごろは物価が上がったので、生活費も一ヶ月四万円からかかる 5,表示顺序的开始。 まず、ぼくからやってみよう。 兄さんからして、そんな事をしてはダメだよ! 6,表示原因,理由。(有主观性) ちょっとした油断から、大変なことのなる。 タバコの火から火事を起こすことが多い。 7,表示原材料 日本お酒は米から造る 水は酸素と水素からできている この本は上、下、二冊からなる まで格助词 1,表示时间,场所,的迄止。/到。。。止 六時まで待ちましたが、来ないので、先に行きました。

小数点以下三桁まで計算する。 2,表示程度上的上限。/到;达到。 水蒸気が飽和圧力まで達した へ格助词 1,表示动作,作用的方向,场所,归着点。/向;往。 私は国へ帰って日本語の先生になりたい。 日本へ行きたいと思っていたら、もう少し日本語を勉強したほうがいい。2,表示给与对象。/给。 これは母への手紙です。 に格助词 1,表示物的位置,场所。 机の上に本がある。 ドアの前に自動車がとめてあります。 2,表示动作进行的时间,场合。 学校は午前九時に始まって、午後一時に終わります。 ちょっと目を離した隙にかばんを盗まれてしまった。 3,表示事物,状态变化的结果。 私は国に帰って、医者になるつもりです。 この魚を刺身にして食べるとおいしいですよ 4,表示动作的对象。 弟に本を買ってやった。 あの建物は半年くらい前から工事にかかっているが、まだ出来上がらない。5,表示动作的目的,着落点。 図書館へ本を読みに行きます。 午後八時に家に着く 駅まで行ってから、忘れ物を取りに家へ戻った。 6,表示动作,状态的原因,理由。 それを見てあまりの可笑しさに思わず笑ってしまった。 田中さんの熱心な気持ちに心を打たれた。 彼はその仕事の成功にすっかり自信をつけてしまった。 8,表示动作,状态的内容。 日本は美しい風景に恵まれている。 アメリカは経済力に富んだ国だ。

南京方言全集

南京方言全集 首先教你问候语:“阿吃过啦?” 当你想说:“干什么”的时候,可以说:“革么斯啊?” 当你征求别人同意时,可以说:“阿行啊?” 注:以上的“阿”是南京话中“还”字的变音,类似的还有“阿好啦?” “阿有毛病啊?” 你觉得别人讨厌,可以说“犯嫌” 你觉得什幺东西让你觉得恶心,可以说“癔怪拔辣地”或者说“ 窝赖” 你觉得很害怕时,可以对别人形容说“喝人拔辣地” 当你觉得外面很黑的话,可以说“喝七麻乌地”或者“ 乌七麻喝地” 当你觉得别人很大方的时候,可以说他“胎器” 当你觉得别人很小器的时候,可以说他“小儿阔” “没有”应该说“幺的” “糊涂”应该说“胡里八涂” “一点”应该说“一得儿” “哪边”应该说“哪块” “找死”应该说“作死” “硬”这个字的发音是“恩” “轴”这个字的发音是“竹” 南京话里的“n、l”“sh、s”“ch、c”“zh、z”“ang、an”“eng、en”等音都是不分的。 物品的对应叫法: 玉米——“包卢”勺子——“跳子”癞蛤蟆——“癞大鼓子”鞋子——“孩子”厕所——“茅斯”膝盖——“磕七头”扫把——“条走”簸箕——“搓拨”抽屉——“抽地” 脑袋——“老瓜子”流鼻涕——“脱鼻龙”……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你“甩”,别以为那是夸你帅,在南京话里,甩就是“ 二五”、“神经病” 洋盘:神气、得意的样子。 抠:吝啬。 胎气:大方。 漏脸:出风头。 兴:神气十足。 无歹:差劲,多用以形容人品不好。 赖白儿:赖皮。 我阁:差意。 歹:多。 一得儿:少。 兮兮:助词,如神经兮兮、二五兮兮。 甩料:骂人语,指乱出风头或办事缺德,或反映。行动迟钝。 能豆儿:逞能意,南京人多以“二亩地就出你这个能豆儿”语讥讽人。 二糊:笨。 刷刮:办事利索、快当。 古漆:意指深色,不发亮,如“看你身上脏的,古漆多厚的”。 拿乔:拿架子。如“看你拿乔的欧!” 犯嫌:讨厌,如“这个人真犯嫌”,即这个人真讨厌。 讨喜:被人喜欢。 蛮好:正好、很好。 打脚骨拐子来气:很生气。 来气:一般生气。 来事(发丝音):会出点子、想办法。 兴得一头核子(核发户):得意忘形。 哈:阿臾奉承意,如“他就会哈老板”。 浓冬:笨、累赘,如“这个人真浓冬”。 雷(lui 二声)堆、雷大妈:均指笨。 盖得勃儿:好。 通吃:统统、全部都好的意思,如“你这次考试如何?”“通吃!” 邪头八角(角发旮音):指言行不端。 二五郎当:马虎。 脏污:蛮横无理。 少一窍:不聪明。 猪头三:饥人用语,称胖人。 芦柴杆儿:形容某人干瘦。 老白儿:朋友。 挺尸:懒,不肯起床。 死;口语中用“死”字时,多表示“非常”、“特别”意,意为到了极点。 过世:人去世、死。 翘辨子:贬语,指人死。

关于方言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它因此也蕴含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到处强调使用普通话的时代潮流下,不少地方象征性的语言在开始慢慢淡去,甚至年青一代早已听不懂老人么话中的某些个词语,也渐渐地忘却了那些土的掉渣的语句。我不禁质疑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我们可以遗忘过去但是不可以抹去历史沉淀下来的韵味。 记得上大学那会儿,云南老乡们都笑话我的玉溪话难听,特别是“高”的发音在玉溪一般是带有“ao"的音,每次一说这个字都笑话我,还有我们玉溪方言里一般没有"k"这个声母,大家一般发成"H",这是很普遍很地道的说法。这只是细节的发音问题。像一些“深奥”的词语别人更是相当迷茫。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照或些=以前、从前 搁的=摆在 眼瞥=眼皮 眼瞥下首=面前 挖接=我家儿,可作“我们、我“解,玉溪话很讲群众观点,不轻易用第一人称单数”我“,总是用复数”我们“,即挖接。呵呵呵! 你接=你家儿,对对方的尊称。 招呼者=照看、珍惜 垂=助词 打失腰=遗失 奥悔=后悔 底得哪样=形容词,相当于形容词比较级 哪或些=哪天、哪次 挨特=把他 手巴蔗=手心 捧在手巴蔗=十分地珍惜 说碟=说一点、说一句。碟字在玉溪话中很常用,意为点、些, 有托=有个,托字在玉溪话中也很常用,意为个。这托人=这个人。 还有一些“诡秘日元”、“康不陆处”啊等等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像重庆话里面的“雄起”(加油),湖北话里的“勺”(笨蛋)、“照也”(可怜)等等......虽然有些方言词不一定被普通话认可但是它的作用和意思是不可取代的。 而古楼更是作为玉溪的本土论坛,我觉得不能少了这样的文化,可能会有很多看不懂的朋友,但是既然来到一个地方我们就得了解这个地方,语言就是最基本的,因为要交流嘛。玉溪现下讲普通话的还不是很多,很多人都讲方言,那么看看古楼或许也是了解当地语言的一个不错的途径呢。我们公司有位同事,北方人现在基本能讲一口流利的玉溪话了,这说明方言时能被征服的!说这么多我还是希望延续着本土网站的理念,支持地方文化,支持方言! 注:本人观点,有不对说的我虚心听取,不要骂我哦)

助动词的用法大全

助动词的用法大全 助动词的形式与作用 1)英语常用的助动词(auxiliary verb)有shall,will,should,would,be,have,do等。助动词一般无词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助动词在句中的作用,在于帮助构成各种时态、语态、语气、否定和疑问结构等。如:China has entered a great new era. 中国已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时期。(帮助构成完成时态) Some boys are playing on the grass. 一些男孩正在草地上玩。 (帮助构成进行时态) Mother is written by Gorky. 《母亲》是高尔基写的。 (帮助构成被动语态) We Shall have the football match if it does not rain.如果不下雨,我们就赛足球。(帮助构成将来时态和否定结构) Do you see my point?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帮助构成疑问结构) [注]在否定结构中,not须放在助动词后面。 2)助动词加not一般都有简略式,用于口语中。如: is not-isn't would not--wouldn't are not--aren't [B:nt] have not--haven't was not -- wasn't has not--hasn't were not-- weren't [wE:nt] had not--hadn't shall not--shan't [FB:nt] do not--don't [dEunt] will not--won't [wEunt] does not--doesn't

词性分类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